CN220754429U - 车载充电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4429U
CN220754429U CN202322473721.1U CN202322473721U CN220754429U CN 220754429 U CN220754429 U CN 220754429U CN 202322473721 U CN202322473721 U CN 202322473721U CN 220754429 U CN220754429 U CN 220754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piece
shell
clamping hook
bott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37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l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l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l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l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37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4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4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4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包括:壳体、卡勾件和无线充电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连接于一体的面壳,所述卡勾件一端伸入所述底壳中且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可拆卸固定于汽车出风口;所述无线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面壳中且用于对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固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在面壳中设置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可以实现对手机等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卡勾件,与汽车出风口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车载充电支架,从而实现充电和固定功能的互不影响。

Description

车载充电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充电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载充电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为代表的便携式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特别是在驾驶汽车时,需要用到便携式移动设备来进行导航,这就需要用到支架来固定便携式移动设备。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的电池容量的限制,会导致便携式移动设备无法长时间使用。而现有的支架需要与汽车出风口通过卡勾固定,无法实现充电,更无法控制卡勾调节与汽车出风口的松紧度,且在支架使用的过程中无法调节角度,影响便携式移动设备的使用,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用户的体验感较差,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包括:
壳体,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连接于一体的面壳,
卡勾件,一端伸入所述底壳中且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可拆卸固定于汽车出风口;以及
无线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面壳中且用于对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固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将所述壳体分为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并在面壳中设置所述无线充电组件,可以实现对手机等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卡勾件,与汽车出风口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车载充电支架,从而实现充电和固定功能的互不影响;同时,所述卡勾件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固定在汽车出风口上的时候,可以调节所述卡勾件,从而提高所述车载充电支架与汽车出风口的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所述车载充电支架的适应性更好,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具有用于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所述面壳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表面,所述充电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将所述充电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以使得所述底壳与汽车出风口连接固定时,所述面壳能够更好地贴合汽车内饰;且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充电表面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与所述底壳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角度,从而不会对所述底壳造成遮挡等,用户还可以对所述底壳进行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活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面壳还包括第二表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充电表面之间的连接表面,所述充电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平齐,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充电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用户一侧倾斜,使得所述第二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通过转轴件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能够绕所述转轴件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转轴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充电表面。将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可以调整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之间的角度,方便用户在各种场景下使用所述车载充电支架,也方便用户根据汽车内部装饰情况调整在所述充电表面充电的电子设备的角度,方便用户使用电子设备,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包括收纳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盖板部,所述收纳主体具有第一收纳腔和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一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盖板部盖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且与所述收纳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盖板部和所述面壳之间,所述卡勾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收纳主体,另一端伸出所述收纳主体以用于与所述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所述面壳包括面板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背板部,所述面板部具有所述充电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连接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面板部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收纳主体之间。在所述底壳内设所述第一收纳腔,可以将所述卡勾件等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腔内,从而通过所述盖板和所述收纳主体对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同时也使得所述车载充电支架的外观整洁且更具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壳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盖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一卡扣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所述面壳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盖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二卡扣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卡扣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可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遮盖,使得产品外观更加平滑美观;且还可以使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主体包括具有第二开口的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和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且与所述盖板部相对设置的背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间隔板;所述车载充电支架汽车出风口底座还包括第一底座支撑件,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形成第一嵌合槽,所述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嵌合槽中使得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将连接所述收纳主体并抵接所述卡勾件的一侧;所述车载充电支架汽车出风口底座还包括第二底座支撑件,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包括第二嵌合槽,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槽中使得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与所述收纳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抵接所述卡勾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卡勾件的至少部分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为柔性材料;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还具有用于适配汽车出风口外围表面的凹陷结构;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组件;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壳中,所述底壳用于朝向用户的一侧具有透明视窗,使得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经由所述透明视窗暴露。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可以对所述卡勾件进行夹持支撑的同时,还不影响所述卡勾件的活动;同时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的配合可以使得所述收纳主体与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的卡合固定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连接所述卡勾件,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的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勾件伸入所述汽车出风口,或者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卡勾件与所述汽车出风口的栏板卡接固定;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部,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壳以与所述卡勾件连接。设置所述操作件,方便用户进行手动调节,从而通过调节所述操作件实现带动所述卡勾件运动,更好地与汽车出风口连接固定,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块和连接在所述驱动块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连接轴,所述底壳包括通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操作部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在所述通孔中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块在抵接并驱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驱动状态和在与所述卡勾件脱离的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卡勾件和所述底壳,当所述驱动块处于驱动状态,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驱动块处于与所述卡勾件脱离的所述脱离状态,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运动以复位;所述卡勾件包括基体、连接所述基体一侧的多个卡勾和连接于所述基体另一侧的驱动环,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驱动环中;所述驱动块包括环形的内侧壁,所述驱动块包括弧形外侧壁,所述弧形外侧壁离所述连接轴的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大。通过在所述底壳上设置所述通孔,可以限定所述连接轴的转动范围,确保所述操作件的转动稳定性;同时,设置结构简单的所述驱动块即可驱动所述卡勾件实现与汽车出风口连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另外设置所述弹性件,可实现所述卡勾件的自动复位,结构简单,且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上具有凸部,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抵接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操作部包括基部、连接所述基部的固定部和连接所述基部且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手调部,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中转动;所述手调部能够带动所述操作件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块在所述驱动状态和所述脱离状态之间切换。设置所述固定环填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凸部之间,避免所述连接轴的晃动,从而提升所述操作件的转动稳定性,同时设置所述手调部,方便用户手动调节,提升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调部为旋钮部,所述连接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或者所述手调部为柱状部,所述连接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或与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呈锐角,所述柱状部能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将所述手调部设置为旋钮部或柱状部,方便用户手动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图6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1所示车载充电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支架100,包括:壳体10、卡勾件20、无线充电组件30,其中壳体10包括底壳12和与所述底壳12连接于一体的面壳11;卡勾件20一端伸入所述底壳12中且与所述底壳12活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可拆卸固定于汽车出风口;无线充电组件30设置于所述面壳11中且用于对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固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可以理解,本申请提供车载充电支架100可以用于固定在汽车出风口,特别是特斯拉汽车的出风口,包括并不限于Model-3、Model-Y等车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将所述壳体10分为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并在面壳11中设置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可以实现对手机等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所述底壳12上设置所述卡勾件20,与汽车出风口固定连接从而固定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从而实现充电和固定功能的互不影响;同时,所述卡勾件20与所述底壳12活动连接,在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固定在汽车出风口上的时候,可以调节所述卡勾件20,从而提高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与汽车出风口的连接的稳定性,使得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的适应性更好,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具体地,所述面壳11包括面板部111和与所述面板部111相连接的背板部112,所述面板部111为朝向用户的一侧壳体,所述背板部112为远离用户的一侧壳体,所述面板部111包括第一面板111a和第二面板111c,所述第一面板111a的表面为充电表面111d,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以便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背板部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11a凸出于所述第二面板111c并与所述第二面板111c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面板111a与所述第二面板111c之间还设有安装槽111b,用于安装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所述安装槽111b的周壁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11a和所述第二面板111c,所述安装槽111b的周壁的外表面定义为连接表面111e,所述第二面板111c的朝向用户的一侧表面定义为第二表面111f,所述充电表面111d和所述第二表面111f平行设置,所述连接表面111e用于连接所述充电表面111d和所述第二表面111f。为了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充电表面111d充电时能够稳固贴附在所述充电表面111d,所述安装槽111b内还装设有磁吸件60,所述磁吸件60用于磁性吸附所述电子设备,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被吸附在所述充电表面111d而不发生移动,方便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所述背板部112上设有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12a,用于排出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产生的热量。所述面板部111与所述背板部112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钉实现固定连接,为了使所述面壳11的外观更加美观,在所述面板部111与所述背板部112的上方连接处外侧还设有装饰板117,以遮盖所述背板部112与所述面板部111的连接处。
所述底壳12包括收纳主体121和盖板部123,所述收纳主体121内形成有具有第一开口121b的第一收纳腔121a,所述盖板部123盖合与所述第一开口121b上且与所述收纳主体121连接,以封盖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可以理解,所述盖板部123与所述收纳主体12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只要实现将所述盖板部123盖合与所述第一开口121b并与所述收纳主体121实现连接即可。所述收纳主体121包括具有第二开口125a的底板125、连接所述底板125两侧的两个侧板126、和连接所述底板125和所述侧板126且与所述盖板部123相对设置的背板127,所述背板127与所述底板125及所述侧板126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其中所述卡勾件20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125上的所述第二开口125a伸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另一端与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可以实现对所述卡勾件20等的保护,也使得所述底壳12外观更加整洁美观。
具体地,所述盖板部123为所述底壳12朝向用于一侧的壳体10,所述盖板部123朝向用户一侧的表面定义为第一表面123a。所述盖板部123与所述面壳11的所述面板部111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盖板部123连接。为便于生产制造,所述面板部111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13,所述第二连接部113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盖板部123之间,使得所述面板部111与所述盖板部123连接更加稳定,强度更高。
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到汽车出风口附近的内饰具有一定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所述底壳12与汽车出风口连接固定时,所述面壳11能够更好地贴合汽车内饰,将所述面壳11与所述底壳12之间的连接设计一定的倾斜角度,即所述充电表面111d或所述第二表面111f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123a倾斜设置,即所述充电表面111d与所述第一表面123a相交处具有一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角度非180度。此种设计方式也可以使得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充电表面111d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与所述底壳12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角度,从而不会对所述底壳12造成遮挡等,用户还可以很方便地对所述底壳12进行操作及观看,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由于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盖板部123之间为倾斜设置,为了使连接处美观的同时满足硬度和强度需要,在所述盖板部12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部122,实现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盖板部123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弧度,在满足设计需要的同时方便生产和制造。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板111c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22及所述盖板部123为一体成型,为确保其生产满足强度需要以及美观需求,所述第二连接部113上设有第一卡槽113a,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13的表面高度要低于所述第一表面123a和所述第二表面111f,为保持产品的美观和产品强度,所述面壳11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14,所述第一加强板114盖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113,且所述第一加强板114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111f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板114远离表面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一卡扣件114a,所述第一卡扣件114a与所述第一卡槽113a卡扣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加强板11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13卡扣固定,既实现了产品表面的美观,又满足其强度需要。可以理解,为加强所述面板部111与所述盖板部123之间的连接强度,也会在其上设置加强筋(图中未标示)等,加强壳体10的强度。
同理,所述背板部112与所述底壳12的所述收纳主体121连接处设有第三连接部116,具体为所述背板部1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6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与所述收纳主体121中的所述背板127连接。同样,所述背板部11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及所述背板127一体成型,所述第三连接部116上设有第二卡槽116a,且表面高度略低于所述背板部112和所述背板127。在所述第三连接部116外侧盖合有第二加强板115,所述第二加强板115上设有第二卡扣件115a,所述第二卡扣件115a与所述第二卡槽116a卡扣配合,实现所述第二加强板115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16的卡扣固定,即实现所述背板部112与所述第二加强板115及所述背板127的外表面的平滑连接,使得产品表面的美观,又满足其强度需要。
请参阅图4,所述收纳主体121还包括间隔板128,所述间隔板128连接所述底板125。所述底板125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开口125a的底板主体125b和位于所述底板主体125b一侧且垂直于所述底板主体125b相对设置的第一竖板125c、第二竖板125d、第三竖板125e,所述第一竖板125c靠近所述盖板部123设置,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25a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竖板125d位于所述第三竖板125e和所述第一竖板125c之间,且三者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竖板125c和所述第二竖板125d与所述底板主体125b形成一具有开口的第二收纳腔125f,所述间隔板128设于所述第二收纳腔125f内,所述间隔板128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竖板125c和所述第二竖板125d。所述第三竖板125e与所述背板127和所述底板主体125b形成有具有一开口的第三收纳腔125g。所述卡勾件2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之间形成的空腔后穿过所述底板主体125b上的所述第二开口125a伸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另一端与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卡勾件20安装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后,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分别抵接所述卡勾件20的两侧。
其中,所述卡勾件20包括基体21、连接所述基体21一侧的多个卡勾22和连接于所述基体21另一侧的驱动环23。当所述卡勾件20安装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时,所述驱动环23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所述基体2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之间的空腔,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分别抵接所述基体21两侧;多个所述卡勾22位于所述底板125远离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的一侧,用于与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连接。为了限制所述卡勾件20的所述驱动环23在安装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后的活动范围,所述驱动环23的厚度略大于所述基体21的厚度,所述基体2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开口125a的宽度相当,如此当所述驱动环23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后,在所述底板主体125b的所述第二开口125a的限制下,所述驱动环23难以移动出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为了方便所述卡勾件20顺利安装,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均为两块,两块所述第二竖板125d之间具有一断口,两块所述第三竖板125e之间也具有一断口,所述断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25a,且所述断口的长度小于所述驱动环23的宽度,如此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在满足硬度需要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方便所述驱动环23安装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同时,所述驱动环23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后,所述驱动环23被两块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两块所述第三竖板125e限制,无法移动出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从而避免所述卡勾22与汽车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后在外力作用下被拉出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
为了方便用户调节所述卡勾件20,以便更好地与汽车出风口连接固定,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还设有操作件40,所述操作件40连接所述卡勾件20,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20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的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勾件20伸入所述汽车出风口,或者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20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卡勾件20与所述汽车出风口的栏板卡接固定。
所述操作件40包括操作部41和驱动部42,所述驱动部42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部41,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壳12以与所述卡勾件20连接。具体地,所述驱动部42包括驱动块421和连接在所述驱动块421和所述操作部41之间的连接轴422;所述底壳12上设有通孔124,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述通孔124设置于所述盖板部123,所述连接轴422穿过所述通孔124,所述驱动块421伸入所述驱动环23内;其中,所述驱动块421包括环形的内侧壁和弧形外侧壁,所述弧形外侧壁离所述连接轴422的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大;如此,所述操作部41在外力作用下可驱动所述连接轴422在所述通孔124中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块421抵接所述驱动环23,并驱动所述驱动环23带动所述卡勾件20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驱动状态和在与所述卡勾件20脱离的脱离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实现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41来带动所述卡勾件20的运动,实现与汽车出风口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在所述底壳12上设置所述通孔124,可以限定所述连接轴422的转动范围,确保所述操作件40的转动稳定性;同时所述操作件40结构简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避免用户在手动调节所述操作件40时连接轴422的晃动,确保连接轴422转动的稳定性,所述连接轴422上设有凸部423,所述驱动部42还设有固定环424,所述固定环424抵接于所述凸部423和所述底壳12靠近所述通孔124的内壁之间。可以理解,所述固定环424为采用软质材质制成,如硅胶等。所述操作部41包括基部411、连接所述基部411的固定部412和连接所述基部411且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手调部413,所述底壳12具有与所述通孔124连通的限位槽129,具体地,所述限位槽129位于所述背板127上,所述固定部412位于所述限位槽129中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129中转动;所述手调部413能够带动所述操作件40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块421在所述驱动状态和所述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在实施例一中,为方便用户操作所述手调部413,所述手调部413为旋钮部,所述连接轴422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底壳12朝向用户的方向。具体地,所述旋钮部上与用户手指接触的部分还设有防滑条纹,以增加用户手指与所述旋钮部的摩擦力,方便用户操作。
继续参阅图3和图4,为了使所述卡勾件20能够顺利复位,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还设有弹性件50,所述弹性件50连接所述卡勾件20和所述底壳12,当所述驱动块421处于驱动状态,所述弹性件50被压缩;当所述驱动块421处于与所述卡勾件20脱离的所述脱离状态,所述弹性件50驱动所述卡勾件20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运动以复位。具体地,所述卡勾件20的所述基体21上设有容纳槽24,所述弹性件50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槽24内,所述弹性件50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底板主体125b上。为保持所述卡勾件20的运动的稳定性,所述弹性件50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基体21两侧。设置所述弹性件50,可实现所述卡勾件20的自动复位,结构简单,且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卡勾件20的运动的稳定性,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还包括第一底座支撑件13,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形成第一嵌合槽131,所述间隔板128位于所述第一嵌合槽131中使得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将连接所述收纳主体121并抵接所述卡勾件20的一侧;具体地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安装于所述第二收纳腔125f内,所述间隔板128与所述第一嵌合槽131嵌合,此时,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的相对两侧抵接所述第一竖板125c和所述第二竖板125d。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还具有用于适配汽车出风口外围表面的凹陷结构132。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还设有第二底座支撑件14,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包括第二嵌合槽141,所述背板127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槽141中使得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与所述收纳主体121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抵接所述卡勾件20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卡勾件20的至少部分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之间。具体地,所述背板127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槽141中,所述第二嵌合槽141的一个侧壁位于所述第三收纳腔125g内,所述第二嵌合槽141的另一个侧壁位于所述背板127外表面;所述第三竖板125e远离所述底板主体125b的一端端面抵接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13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14为柔性材料,在安装与所述底壳12上时,对所述第二竖板125d和所述第三竖板125e形成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还提供一定的形变空间,从而便于所述卡勾件20的运动;同时在所述卡勾件20与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连接时,能够抵接汽车出风口,对汽车出风口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对汽车出风口造成划伤等情况的发生;另外还起到密封作用,避免异物或杂物灰尘等进入所述第一收纳腔121a内。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支架100还包括电路板70,所述电路板70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组件30;所述电路板70位于所述底壳12中。可以理解,为了实现充电,所述电路板70也连接有充电端口,如type-c接口等,以连接汽车内的电源接口;在所述的底壳12对应位置上也设有充电端口开口(图中未标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10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100,实施例二的车载充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一的车载充电支架100的区别在于:所述操作件40的安装位置不同,所述操作件40的所述手调部413的结构不同,所述盖板部123的结构不同。
具体为,请参阅图8,在实施例二中,所述通孔124位于所述收纳主体121的所述侧板126上,所述限位槽129设于所述收纳主体121的另一所述侧板126上,与所述通孔124连通;所述操作件40贯穿所述通孔124,所述操作件40的所述固定部412位于所述限位槽129中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129中转动。可以理解,所述操作件40位于所述收纳主体121的所述侧板126上,要调节所述卡勾件20,则所述卡勾件20的所述驱动环23的轴向也随之变换。
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例二中,所述手调部413为柱状部,所述连接轴4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壳12朝向用户的方向或与所述底壳12朝向用户的方向呈锐角,所述柱状部能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实施例二中,所述盖板部123朝向用户的一侧具有透明视窗,具体地,所述盖板部123包括一透明盖板123b,盖合于所述盖板部123的视窗结构123c上,从而使得所述电路板70的至少部分经由所述透明视窗暴露。可以理解,所述透明盖板123b与所述视窗结构123c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只要实现将所述透明盖板123b盖合于所述视窗结构123c上即可。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16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支架100,实施例三的车载充电支架100与实施例二的车载充电支架100的区别在于: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活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11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实施例三中,所述面壳11和所述底壳12通过转轴件8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11能够绕所述转轴件80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转轴件8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23a和所述充电表面111d;如图11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表面123a和所述第二表面111f平齐;如图16所示,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充电表面111d远离所述第一表面123a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用户一侧倾斜,使得所述第二表面111f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123a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转轴件8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面板111c上的第一轴套81、设于所述背板127上的第二轴套82、连接套84和转轴85,所述连接套84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81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套8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82不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5穿过所述第二轴套82、所述连接套84及所述第一轴套81。具体地,所述连接套84包括中空的柱状套体841、设于所述柱状套体841一端的第一连接端842、设于所述柱状套体84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842的第二连接端843;所述第一连接端842具有锥形面,所述第一连接端842的部分或全部和/或所述柱状套体841的至少部分插接与所述第一轴套81内并与所述第一轴套81可转动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轴套81与所述连接套84连接处的结构形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842及所述柱状套体841的结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端843连接所述第二轴套8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套82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843外,且所述第二连接端843与所述第二轴套8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其横截面为六边形,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连接端843在所述第二轴套82内不可转动。所述转轴85一端还固定连接有挡片86,当所述转轴85穿过所述连接套84、所述第二轴套82、所述第一轴套81时,所述挡片86与所述连接套84的所述第二连接端843抵接,位于所述第二轴套82内。为提高所述转轴件80转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轴套81和所述第二轴套82及所述连接套84均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所述背板127上还设有第三轴套83,当所述转轴件80组装完毕后,所述轴套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轴套81之间,同时所述第一轴套81、所述第三轴套83及所述连接套84共同组成转轴85套,其内表面的横截面呈圆形,且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为防止所述第二轴套82内进入杂物或灰尘等,在所述第二轴套82的远离所述第一轴套81的一端上还盖设有防尘片87。可以理解,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件80还可以采用其他阻尼转轴85,只要能实现所述面壳11与所述底壳12转动连接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车载充电支架100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支架100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包括:
壳体,包括底壳和与所述底壳连接于一体的面壳,
卡勾件,一端伸入所述底壳中且与所述底壳活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可拆卸固定于汽车出风口;以及
无线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面壳中且用于对所述车载充电支架固定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用于朝向用户的第一表面,所述面壳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表面,所述充电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活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壳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面壳还包括第二表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充电表面之间的连接表面,所述充电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平齐,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充电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朝远离所述用户一侧倾斜,使得所述第二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表面倾斜设置;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通过转轴件转动连接,使得所述面壳能够绕所述转轴件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转轴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充电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收纳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盖板部,所述收纳主体具有第一收纳腔和位于所述第一收纳腔一侧的第一开口,所述盖板部盖设在所述第一开口一侧且与所述收纳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盖板部和所述面壳之间,所述卡勾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收纳主体,另一端伸出所述收纳主体以用于与所述汽车出风口可拆卸固定;所述面壳包括面板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背板部,所述面板部具有所述充电表面、第二表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充电表面之间的连接表面,所述充电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且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面板部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收纳主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盖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一卡扣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固定;所述面壳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盖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多个第二卡扣件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卡扣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主体包括具有第二开口的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和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且与所述盖板部相对设置的背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间隔板;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一底座支撑件,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形成第一嵌合槽,所述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嵌合槽中使得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连接所述收纳主体并抵接所述卡勾件的一侧;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第二底座支撑件,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包括第二嵌合槽,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槽中使得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与所述收纳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抵接所述卡勾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卡勾件的至少部分被夹持于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撑件为柔性材料;所述第一底座支撑件还具有用于适配汽车出风口外围表面的凹陷结构;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组件;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底壳中,所述底壳用于朝向用户的一侧具有透明视窗,使得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经由所述透明视窗暴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连接所述卡勾件,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的第一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勾件伸入所述汽车出风口,或者用于带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卡勾件与所述汽车出风口的栏板卡接固定;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操作部,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壳以与所述卡勾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块和连接在所述驱动块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连接轴,所述底壳包括通孔,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操作部用于驱动所述连接轴在所述通孔中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块在抵接并驱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的驱动状态和在与所述卡勾件脱离的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车载充电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卡勾件和所述底壳,当所述驱动块处于驱动状态,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当所述驱动块处于与所述卡勾件脱离的所述脱离状态,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卡勾件朝向所述汽车出风口一侧运动以复位;所述卡勾件包括基体、连接所述基体一侧的多个卡勾和连接于所述基体另一侧的驱动环,所述驱动块伸入所述驱动环中;所述驱动块包括环形的内侧壁,所述驱动块包括弧形外侧壁,所述弧形外侧壁离所述连接轴的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具有凸部,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抵接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底壳靠近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操作部包括基部、连接所述基部的固定部和连接所述基部且用于供用户操作的手调部,所述底壳具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槽中且能够在所述限位槽中转动;所述手调部能够带动所述操作件转动,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块在所述驱动状态和所述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调部为旋钮部,所述连接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或者
所述手调部为柱状部,所述连接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或与所述底壳朝向用户的方向呈锐角,所述柱状部能够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状态和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CN202322473721.1U 2023-09-12 2023-09-12 车载充电支架 Active CN220754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3721.1U CN220754429U (zh) 2023-09-12 2023-09-12 车载充电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3721.1U CN220754429U (zh) 2023-09-12 2023-09-12 车载充电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4429U true CN22075442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3721.1U Active CN220754429U (zh) 2023-09-12 2023-09-12 车载充电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4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19196A1 (en) Battery case for mobile device
US9079545B2 (en) Gear shift mounted accessory holder
US8922354B2 (en) External haptic genera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778023B1 (en) Docking system for MP3 players and othe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70251305A1 (en) Portable speaker with features for vehicle integration and system
KR101379576B1 (ko) 차량용 전자 키
CN220754429U (zh) 车载充电支架
US10773657B2 (en) Removable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WO2020232958A1 (zh) 一种多功能杯托及沙发
KR102123453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무선 충전 장치
EP3288244A1 (en) Holding case for installing handset add-on lens, handset external lens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handset installation case
CN104659295B (zh) 箍圈、电池盒及置物箱
CN212604707U (zh) 多功能座椅背板及汽车座椅
KR101314849B1 (ko) 내구성과 사용의 편의성을 증진시킨 휴대기기 거치대
CN220440737U (zh) 一种手机壳
CN220570571U (zh) 保护壳
CN220248292U (zh) 气泵装置
CN210390978U (zh) 一种用于伸缩指扣的车载支架
CN216905257U (zh) 一种具有视觉悬浮效果的蓝牙耳机充电装置
CN219627760U (zh) 一种背盖可拆卸的移动设备保护壳
CN218021446U (zh) 车载支架
CN21475574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以及电子系统
CN213426442U (zh) 盒盖结构及具有该盒盖结构的耳机基座系统
CN221213792U (zh) 一种汽车及其磁吸充电固定设备
CN212298408U (zh) 一种可分离的便携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