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0571U - 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0571U
CN220570571U CN202321538037.0U CN202321538037U CN220570571U CN 220570571 U CN220570571 U CN 220570571U CN 202321538037 U CN202321538037 U CN 202321538037U CN 220570571 U CN220570571 U CN 220570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cushioning
piece
ho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80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景进
李程飞
朱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80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0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0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0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包括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的缓冲件,壳体包括背板和连接于背板外周并与背板配合形成收容腔的边框,背板和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缓冲件安装于壳体的转角位置。当保护壳侧向跌落时,缓冲件先接触撞击面,缓冲件会吸收部分冲击力并将其转化成内能,形成缓冲效果,减小冲击力,降低电子设备损坏的风险,提升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而且由于边框是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相比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重量较轻,因此能够在提升保护壳防摔效果的同时,减轻保护壳的整体重量,实现久持不累的效果。而且聚碳酸酯材料不会被汗液腐蚀变黄,防止保护壳的边框接触到用户手上的汗液后变黄而影响美观的问题。

Description

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
背景技术
人们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为了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壳,通常都会在电子设备上套一个保护壳。现有的保护壳,根据材质的不同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个保护壳都由PC材料(聚碳酸酯)制成,PC材料较硬,缓冲效果差,使得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较差;另一种保护壳的边框分为内外两层,内框由相对较硬的PC材料(聚碳酸酯)制成以起到支撑定位的效果,外框由相对较软的TPU材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TPU材料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因此利用TPU材料制成外框有利于提升保护壳的防摔性能。
用户将保护壳握在手中时,外框会与用户的手接触,TPU材料在接触到汗液时会被腐蚀,使外框发黄,影响保护壳的美观,而且TPU材料相比于PC材料更重,将TPU外框套在PC内框的外侧会加重保护壳的整体重量,用户将保护壳握在手上一段时间后会觉得累。因此,如何兼顾保护壳的防摔性能、不易发黄和重量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保护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缓冲件,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连接于所述背板外周并与所述背板配合形成收容腔的边框,所述背板和所述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转角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靠近所述收容腔的缓冲件内表面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缓冲件外表面,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或所述缓冲件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缓冲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孔和/或第一缓冲凸起,
所述第一缓冲孔和/或所述第一缓冲凸起的形状为8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贯穿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并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并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相间隔,设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另一个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凸起,或者,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和所述第一缓冲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的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相互间隔并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或轴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的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缓冲结构和多个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周向缓冲结构,多个所述轴向缓冲结构和多个所述周向缓冲结构在所述壳体的轴向和/或周向上交替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包括两个间隔相对的纵向侧边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横向侧边,两个所述纵向侧边间隔位于两个所述横向侧边之间,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凸出于相邻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表面的方向,所述缓冲件的表面凸出于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侧边和/或所述纵向侧边靠近所述收容腔的内壁设有第二缓冲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第二缓冲孔和/或第二缓冲凸起,所述第二缓冲孔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凸起的形状为8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边框和背板由聚碳酸酯制成并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形成壳体以供用户握持,并在壳体的转角处设置缓冲件,当保护壳侧向跌落时,缓冲件先接触撞击面,缓冲件会吸收部分冲击力并将其转化成内能,形成缓冲效果,减小冲击力,降低电子设备损坏的风险,提升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而且由于边框是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PC)相比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重量较轻,因此能够在提升保护壳防摔效果的同时,减轻保护壳的整体重量,实现久持不累的效果。同时聚碳酸酯材料不会被汗液腐蚀变黄,防止保护壳的边框接触到用户手上的汗液后变黄而影响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贯穿缓冲件;
图2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外表面并沿收容腔的轴向延伸;
图5为图4中所示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内表面并沿收容腔的轴向延伸;
图7为图6中所示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分别设于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并沿收容腔的轴向延伸;
图9为图8中所示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缓冲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都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且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沿收容腔的轴向延伸;
图12为图11中所示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缓冲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贯穿缓冲件并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外表面并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内表面并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分别设于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并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都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且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沿收容腔的周向延伸;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贯穿缓冲件,且轴向缓冲结构和周向缓冲结构交替排布;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外表面,且轴向缓冲结构和周向缓冲结构交替排布;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设于缓冲件内表面,且轴向缓冲结构和周向缓冲结构交替排布;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缓冲孔分别设于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且轴向缓冲结构和周向缓冲结构交替排布;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缓冲件内表面和缓冲件外表面都设有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且轴向缓冲结构和周向缓冲结构交替排布;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壳10,包括壳体20和缓冲件16,壳体20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并包括背板12和边框14,背板12和边框14为一体成型结构并配合形成一收容腔18,以用于收纳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缓冲件16安装于壳体20的转角位置。保护壳10侧向跌落时,缓冲件16先接触撞击面,缓冲件16会吸收部分冲击力并将其转化成内能,形成缓冲效果,减小冲击力,降低电子设备损坏的风险,提升保护壳10的防摔性能。而且由于边框14是聚碳酸酯材料,聚碳酸酯相比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重量较轻,因此能够在提升保护壳10防摔效果的同时,减轻保护壳10的整体重量,实现久持不累的效果;而且聚碳酸酯材料不会被汗液腐蚀变黄,因此可以防止保护壳10的边框与用户手上的汗液接触后变黄而影响美观的问题。
具体地,壳体20为方形,其具有四个转角,每个转角处都设有一个缓冲件16,以形成更好的防摔效果。
可以理解地,四个转角处的缓冲件16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申请中,保护壳10的四个转角处的缓冲件16结构都相同。
缓冲件16的具体种类不进行限定,例如气囊、泡棉或者缓冲结构等,只要能够在保护壳10跌落时吸收冲击力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6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相对较软,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产生形变,因此在撞击时吸收部分冲击力并转化成弹性势能,从而起到缓冲的效果。
缓冲件16包括靠近收容腔18的缓冲件内表面22和远离收容腔18的缓冲件外表面24,缓冲件内表面22和/或缓冲件外表面24上设有第一缓冲结构26。第一缓冲结构26可以进一步提升缓冲件16的缓冲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保护壳10的防摔性能。
第一缓冲结构26的具体种类不进行限定,可以是第一缓冲孔28,也可以是第一缓冲凸起30,也可以是同时包括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第一缓冲孔28可以降低缓冲件16的整体强度,使缓冲件16更容易产生形变,以提升缓冲件16的缓冲效果,而设置第一缓冲凸起30可以增大缓冲件16的体积,以提升缓冲件16的缓冲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6为第一缓冲孔28,第一缓冲孔28贯穿缓冲件外表面24和缓冲件内表面22,即第一缓冲孔28为通孔以进一步减小缓冲件16的整体强度,从而提升缓冲件16的缓冲效果。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孔28也可以不贯穿缓冲件16,即第一缓冲孔28可以是盲孔,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缓冲孔28可以设置在缓冲件外表面24,并与缓冲件内表面22相间隔;或者,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缓冲孔28可以设置在缓冲件内表面22,并与缓冲件外表面24相间隔;或者,如图8至图10所示,缓冲件内表面22和缓冲件外表面24都设有第一缓冲孔28,且设于缓冲件内表面22的第一缓冲孔28与环形件外表面相间隔,设于缓冲件外表面24的第一缓冲孔28与缓冲件内表面22相间隔。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6包括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缓冲件内表面22和缓冲件外表面24其中一个设有第一缓冲孔28、另一个设有第一缓冲凸起30;或者,缓冲件内表面22和缓冲件外表面24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即同一表面上既有第一缓冲孔28,又有第一缓冲凸起30。
第一缓冲结构26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6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缓冲结构26相互间隔。
第一缓冲结构26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26为8字形,即第一缓冲孔28和/或第一缓冲凸起30为8字形。当缓冲件16上设有多个8字形的第一缓冲孔28时,相邻第一缓冲孔28之间会形成S形的弹性臂,其弹性更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缓冲件16的缓冲效果。
请参阅图1、图4、图6、图8以及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垂直于背板12靠近和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的方向为壳体20的轴向,多个第一缓冲结构26都沿壳体20的轴向延伸,此时第一缓冲结构26可以是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也可以是不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还可以是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的组合。
请参阅图14至图1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缓冲结构26都沿壳体20的周向延伸,此时第一缓冲结构26可以是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也可以是不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还可以是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的组合。
请参阅图19至图2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垂直于背板12靠近和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的方向为壳体20的轴向,多个第一缓冲结构26包括多个轴向缓冲结构32和多个周向缓冲结构34,轴向缓冲结构32沿壳体20的轴向延伸,周向缓冲结构34沿壳体20的周向延伸,多个轴向缓冲结构32和多个周向缓冲结构34在壳体20的轴向和/或周向上交替排布,此时第一缓冲结构26可以是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也可以是不贯穿缓冲件16的第一缓冲孔28,还可以是第一缓冲孔28和第一缓冲凸起30的组合。
请参阅图24,在一实施例中,背板12上贯穿设有与收容腔18连通的摄像孔36,摄像孔36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相对应,避免影响电子设备的拍摄功能。
背板12上设有一环形结构38,该环形结构38位于摄像孔36内,或者环绕在摄像孔36的外周,且环形结构38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凸出于背板12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避免保护壳10放在支撑面上时,摄像头与支撑面接触而刮伤的风险,起到保护摄像头的效果。
环形结构38与背板1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组装成型。
背板12上还可以安装磁性件,使保护壳10具有磁吸的效果,以便与具有磁吸功能的无线充电器或者支架等配件配合使用。
边框14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一完整的环形,也可以是几个相间隔的侧边。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边框14包括两个间隔相对的纵向侧边40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横向侧边42,两个纵向侧边40间隔位于两个横向侧边42之间,纵向侧边40和横向侧边42之间因间隔而形成缺口44,即壳体20的转角处形成有缺口44,缓冲件16安装在缺口44内。将缓冲件16安装缺口44内,有利于提升保护壳1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降低缓冲件16的突兀感,同时也有利于减轻保护壳10的整体重量。
横向侧边42和纵向侧边40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为弧面,避免形成尖角,以提升握持手感。
请参阅图25,在另一实施例中,横向侧边42和/或纵向侧边40靠近收容腔18的内壁设有第二缓冲结构46,具体地,横向侧边42和纵向侧边40的内壁都设有第二缓冲结构46。在边框14上设置第二缓冲结构46,使得边框14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以进一步提升保护壳10的防摔性能,而且将第二缓冲结构46设置在横向侧边42和纵向侧边40的内壁,可避免影响用户握持。
第二缓冲结构46的具体种类不仅限定,可以是气囊或者泡棉等具有弹性的元件,也可以是凹槽或凸起等缓冲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结构46包括第二缓冲孔和/或第二缓冲凸起凹槽,且该第二缓冲孔和/或第二缓冲凸起的形状为8字形。具体的,第二缓冲结构46为8字形的第二缓冲孔。
可以理解地,第二缓冲孔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通孔。
缓冲件16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凸出于相邻纵向侧边40和横向侧边42远离收容腔18的表面。当保护壳10侧着放在支撑面上时,两个缓冲件16与支撑面接触,并使边框14与支撑件相间隔,使背板12和边框14形成悬空的效果,避免边框14与支撑面接触而摩擦刮花的风险。
沿壳体20的轴向,缓冲件16的表面提出与纵向侧边40和横向侧边42的表面。当保护壳10水平放在支撑面上时,缓冲件16与支撑面接触,变将背板12和边框14与支撑面隔开,使背板12和边框14形成悬空效果,避免背板12和边框14与支撑面接触而摩擦刮花的风险。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缓冲件,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连接于所述背板外周并与所述背板配合形成收容腔的边框,所述背板和所述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转角位置;
所述缓冲件包括靠近所述收容腔的缓冲件内表面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缓冲件外表面,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或所述缓冲件外表面上设有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孔和/或第一缓冲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孔和/或所述第一缓冲凸起的形状为8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贯穿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并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并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第一缓冲孔,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设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相间隔,设于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所述第一缓冲孔与所述缓冲件内表面相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孔和第一缓冲凸起,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另一个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凸起,或者,所述缓冲件内表面和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缓冲孔和所述第一缓冲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的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相互间隔并都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或轴向延伸;或者
所述第一缓冲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的方向为所述壳体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缓冲结构和多个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延伸的周向缓冲结构,多个所述轴向缓冲结构和多个所述周向缓冲结构在所述壳体的轴向和/或周向上交替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两个间隔相对的纵向侧边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横向侧边,两个所述纵向侧边间隔位于两个所述横向侧边之间,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缓冲件安装于所述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凸出于相邻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远离所述收容腔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背板靠近和远离所述收容腔表面的方向,所述缓冲件的表面凸出于所述纵向侧边和所述横向侧边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侧边和/或所述纵向侧边靠近所述收容腔的内壁设有第二缓冲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第二缓冲孔和/或第二缓冲凸起,所述第二缓冲孔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凸起的形状为8字形。
CN202321538037.0U 2023-06-15 2023-06-15 保护壳 Active CN220570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8037.0U CN220570571U (zh) 2023-06-15 2023-06-15 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8037.0U CN220570571U (zh) 2023-06-15 2023-06-15 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0571U true CN220570571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10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8037.0U Active CN220570571U (zh) 2023-06-15 2023-06-15 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0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6522B2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device
KR20220119124A (ko) 전자 디바이스
US20140224675A1 (en)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7447532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ockproof mechanism
CN110913104B (zh) 摄像头的支架和电子设备
CN220570571U (zh) 保护壳
CN210351250U (zh) 一种防摔手机显示屏
US20140204506A1 (en) Bouncing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bounc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83200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케이스
KR200455103Y1 (ko) 휴대폰용 콤비 케이스
CN112135565A (zh) 壳体
CN210156286U (zh) 按键和电子设备
CN112038144A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389450B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其显示镜片安装装置
CN219659772U (zh) 手机壳
JP3185351U (ja) 携帯端末用保護ケース
CN216057136U (zh) 一种缓冲防摔型保护壳
CN220570780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20570574U (zh) 一种多功能保护壳
CN214751636U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
CN220935220U (zh) 电子设备配件
CN212365805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8071558U (zh) 防摔保护壳
JPH0132438Y2 (zh)
CN111385401A (zh) 一种防水侧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