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1630U -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1630U
CN220751630U CN202321331284.3U CN202321331284U CN220751630U CN 220751630 U CN220751630 U CN 220751630U CN 202321331284 U CN202321331284 U CN 202321331284U CN 220751630 U CN220751630 U CN 220751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unloading
pressure
stage
unloa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12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
肖昌芳
刘克光
张安琦
欧成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Nanj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Nanj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Nanjing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3312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1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1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1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用于释放待卸荷装置的压力,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卸荷单元,用于在不同压力下分级卸荷;多个卸荷单元的开启阈值压力,距离待卸荷装置的输出端越远,逐级增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开启阈值压力不同的卸荷单元,使得在多级不同压力下可以进行分级卸荷,从而待卸荷装置在多次充注压力的情况下,避免内部压力太大卸荷不充分导致受损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空气调节器在PED测试压力大于6Mpa时,分段延时进行卸荷,保证机组在PED测试分段充注加压时安全稳定运行。另外,本专利所提供的可变卸荷阀实现的多级压力延时卸荷适用场景更多,具有更高的通用性,设备在高压下更加安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属于空调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2014-68-EU《欧盟压力设备指令》及EN 378-2-2016《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二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与文件编制》两份文件的要求:需要对出口欧盟的机组进行整机制冷系统压力测试,整机制冷系统测试压力需达到机组最大工作压力的1.1倍且稳定运行。
按照相关要求,PED测试时,压力需达到6Mpa以上,并且分段充注加压。现有的卸荷装置无法满足在分段充注加压时,对待卸荷装置的有效地卸荷,容易导致待卸荷装置的内部压力过大,导致受损,无法保证待卸荷装置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待卸荷装置在分段充注加压时能安全稳定运行。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用于释放待卸荷装置的压力,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卸荷单元,用于在不同压力下分级卸荷;
多个卸荷单元的开启阈值压力,距离待卸荷装置的输出端越远,逐级增大。
其中较优地,包括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用于依次释放压力;
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与待卸荷装置连接,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并且,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一阈值压力。
其中较优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一卸荷阀、第一可调流量阀、第一气囊、第一单向阀及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
第一卸荷阀的输入端为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第一卸荷阀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第一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第一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气囊的输出端与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较优地,第一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其中较优地,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三阈值压力。
其中较优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二卸荷阀、第二可调流量阀、第二气囊、第二单向阀及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
第二卸荷阀的输入端为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第二卸荷阀的输入端与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卸荷阀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第二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第二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气囊的输出端与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较优地,第二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其中较优地,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四阈值压力。
其中较优地,还包括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用于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释放压力之后再释放压力;
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与待卸荷装置连接,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启动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五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
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一阈值压力。
其中较优地,第三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三卸荷阀、第三可调流量阀、第三气囊、第三单向阀及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
第三卸荷阀的输入端为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第三卸荷阀的输出端与第三单向阀的输出端、第三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第三单向阀的输入端、第三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第三气囊的输出端与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较优地,第三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其中较优地,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六阈值压力。
其中较优地,待卸荷装置为空气调节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通过设置开启阈值压力不同的卸荷单元,使得在多级不同压力下可以进行分级卸荷,从而待卸荷装置在多次充注压力的情况下,避免内部压力太大卸荷不充分导致受损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空气调节器在PED测试压力大于6Mpa时,分段延时进行卸荷,保证机组在PED测试分段充注加压时安全稳定运行。另外,本专利所提供的可变卸荷阀实现的多级压力延时卸荷适用场景更多,具有更高的通用性,设备在高压下更加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连接待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连接待卸荷装置,并且由高压气源装置向待卸荷装置提供高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连接空气调节器,并且由PED高压气源装置向空气调节器提供高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连接于待卸荷装置,用于逐级释放待卸荷装置的压力,防止待卸荷装置内部的压力过大,导致待卸荷装置受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包括多个卸荷单元,用于在不同压力下分级卸荷,并且所述多个卸荷单元的开启阈值压力,距离所述待卸荷装置的输出端越远,逐级增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包括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用于逐级释放压力。具体的,先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释放压力之后,再通过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释放压力。其中,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入端11与待卸荷装置3(参照图2)连接,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出端12与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输入端21连接。并且,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第一阈值压力。
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包括第一卸荷阀13、第一可调流量阀14、第一气囊15、第一单向阀16及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
具体的,第一卸荷阀13的输入端为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入端11,第一卸荷阀13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阀16的输出端、第一可调流量阀14的输入端及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可调流量阀14的输出端与第一单向阀16的输入端、第一气囊1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气囊15的输出端与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连接,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第一卸荷阀13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从第一卸荷阀13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的方向定义为正向流通,反之为反向流通。第一卸荷阀13的正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一阈值压力,反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一放弃阈值压力。
第一可调流量阀14可以控制流向第一气囊15中的气体流量,以此实现延时卸荷。
第一气囊15用于充注和释放气体,当充满气体时,第一气囊15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了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的第三阈值压力,可以关闭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阀门。当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启动初始化模式时,通过第一单向阀16向第一卸荷阀13放气,第一卸荷阀13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第一放气阈值压力时,第一卸荷阀13反向开启,从第一气囊放气的气体通过第一卸荷阀13排除外部环境中。
第一单向阀16控制气体的流向,仅限于从第一气囊15流向第一卸荷阀13,反向无法流通。
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为常开阀门,当控制端的压力达到第三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包括第二卸荷阀23、第二可调流量阀24、第二气囊25、第二单向阀26及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
具体的,第二卸荷阀23的输入端为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输入端21,第二卸荷阀23的输入端21与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出端12连接,第二卸荷阀23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26的输出端、第二可调流量阀24的输入端及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可调流量阀24的输出端与第二单向阀26的输入端、第二气囊2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气囊25的输出端与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连接,
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第二卸荷阀23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从第二卸荷阀23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的方向定义为正向流通,反之为反向流通。第二卸荷阀23的正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二阈值压力,反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二放弃阈值压力。
第二可调流量阀24可以控制流向第二气囊25的气体流量,以此实现延时卸荷。
第二气囊25用于充注和释放气体,当充满气体时,第二气囊25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了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的第四阈值压力,可以关闭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阀门。当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启动初始化模式时,通过第二单向阀26向第二卸荷阀23放气,第二卸荷阀23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第二放气阈值压力时,第二卸荷阀23反向开启,从第二气囊放气的气体通过第二卸荷阀23排除外部环境中。
第二单向阀26控制气体流向,仅限于从第二气囊25流向第二卸荷阀23,反向无法流通。
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为常开阀门,当控制端的压力达到第四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与待卸荷装置连接后,逐级释放待卸荷装置压力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与待卸荷装置3连接。具体的,待卸荷装置3的压力输出端连接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入端上。
S1:待卸荷装置3的内部压力逐渐增大,直到内部压力达到第一阈值压力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开启。
此时,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为关闭状态。
S2:步骤S1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开启后,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流向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释放压力,直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不再释放压力为止。
此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与待卸荷装置3成为密封的整体。
S3:当步骤S2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与待卸荷装置3成为密封的整体后,待卸荷装置3的内部压力继续增大,直到内部压力达到第二阈值压力时,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开启。
S4:步骤S3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启后,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流向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中,继续释放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最大的卸荷量为,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待卸荷装置3成为密封的整体时的卸荷量。
具体的,上述步骤S2包括:
S21:步骤S1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开启后,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流向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通过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向外部环境释放。
由于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为长通阀门,阀门在初始状态下是开启状态,当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达到第三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S22:与步骤S21同时,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通过第一可调流量阀14流进第一气囊15中。
S23:当第一气囊15中的气体逐渐增加,直到充满第一气囊15,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达到第三阈值压力,此时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关闭。
当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关闭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不再释放压力,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待卸荷装置3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具体的,上述步骤S4包括:
S41:步骤S3的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开启后,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流向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通过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向外部环境释放。
由于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为长通阀门,阀门在初始状态下是开启状态,当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达到第四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S42:与步骤S41同时,待卸荷装置3的气体通过第二可调流量阀24流进第二气囊25中。
S43:当第二气囊25中的气体逐渐增加,直到充满第二气囊25,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达到第四阈值压力,此时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关闭。
当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关闭时,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不再释放压力,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待卸荷装置3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如图3所示,由高压气源装置4向待卸荷装置3提供高压时,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释放压力,防止待卸荷装置3的内部压力过高导致破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在上述卸荷过程结束后,第一气囊15通过第一卸荷阀13释放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的压力降低,重新开启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阀门,保持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长通状态。同理,第二气囊25通过第第二卸荷阀23释放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的压力降低,重新开启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阀门,保持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长通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还包括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待卸荷装置举空气调节器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包括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用于逐级释放压力。具体的,先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释放压力之后,再通过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释放压力,最后通过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释放压力。其中,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入端11与空气调节器6(参照图5)连接,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出端12与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输入端21连接,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输出端22与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的输入端51连接。并且,启动第三阶段卸荷单元3的第五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启动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第一阈值压力。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的构造、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包括第三卸荷阀53、第三可调流量阀54、第三气囊55、第三单向阀56及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
具体的,第三卸荷阀53的输入端为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的输入端51,第三卸荷阀53的输出端与第三单向阀56的输出端、第三可调流量阀54的输入端及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可调流量阀54的输出端与第三单向阀56的输入端、第三气囊5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气囊55的输出端与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控制端连接,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第三卸荷阀53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将从第三卸荷阀53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的方向定义为正向流通,反之为反向流通。第三卸荷阀53的正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三阈值压力,反向开启压力值为第三放弃阈值压力。
第三可调流量阀54可以控制流向第三气囊55中的气体流量,以此实现延时卸荷。
第三气囊55用于充注和释放气体,当充满气体时,第三气囊55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了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控制端的第六阈值压力,可以关闭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阀门。当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启动初始化模式时,通过第三单向阀56向第三卸荷阀53放气,第三卸荷阀53的输出端的压力达到第三放气阈值压力时,第三卸荷阀53反向开启,从第三气囊放气的气体通过第三卸荷阀53排除外部环境中。
第三单向阀56控制气体流向,仅限于从第三气囊55流向第三卸荷阀53,反向无法流通。
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为常开阀门,当控制端的压力达到第六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下面将结合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与空气调节器连接后,逐级释放空气调节器6压力的工作原理。
在进行PED(Pre s sure Equipment Direct ive,压力设备指令)压力测试时,测试压力需达到6Mpa以上,并且分段向空气调节器6加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在空气调节器6在PED测试压力在6Mpa以上时,空气调节器6通过多级延时分段卸荷的方式保证机组在PED测试分段充注加压时安全稳定运行。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与空气调节器6连接,PED测试高压气源7与空气调节器6连接。具体的,空气调节器6的输入端与PED测试高压气源7连接,空气调节器6的输出端与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的输入端11连接。
S1':PED测试高压气源7向空气调节器6充气,空气调节器6的内部压力逐渐增大,直到内部压力达到第一阈值压力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开启。
此时,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和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为关闭状态。
S2':步骤S1'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开启后,空气调节器6的气体流向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释放压力,直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不再释放压力为止。
此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与空气调节器6成为密封的整体。
S3':当步骤S2'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与空气调节器6成为密封的整体后,PED测试高压气源7继续向空气调节器6充气,空气调节器6的内部压力继续增大,直到内部压力达到第二阈值压力时,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开启。
S4':步骤S3'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启后,空气调节器6的气体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流向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中,继续释放压力,直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不再释放压力为止。
此时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空气调节器6成为密封的整体。
S5':当步骤S4'的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空气调节器6成为密封的整体后,PED测试高压气源7继续向空气调节器6充气,空气调节器6的内部压力继续增大,直到内部压力达到第五阈值压力时,第三阶段卸荷单元3开启。
S6':步骤S3'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启后,空气调节器6的气体通过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流向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中,继续释放压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最大的卸荷量为,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第二阶段卸荷单元2及待卸荷装置3成为密封的整体时的卸荷量。
本实施例的步骤S1'-S4'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S4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上述步骤S6'包括:
S61':步骤S5'的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开启后,空气调节器6的气体流向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通过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向外部环境释放。
由于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为长通阀门,阀门在初始状态下是开启状态,当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控制端达到第六阈值压力时,阀门关闭。
S62':与步骤S61'同时,空气调节器6的气体通过第三可调流量阀54流进第三气囊55中。
S63':当第三气囊55中的气体逐渐增加,直到充满第三气囊55,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控制端达到第六阈值压力,此时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关闭。
当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关闭时,第三阶段卸荷单元5不再释放压力,第一阶段卸荷单元1和待卸荷装置3形成一个密封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在上述卸荷过程结束后,第一气囊15通过第一卸荷阀13释放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控制端的压力降低,重新开启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阀门,保持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17的长通状态。同理,第二气囊25通过第二卸荷阀23释放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控制端的压力降低,重新开启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阀门,保持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27的长通状态。同理,第三气囊55通过第三卸荷阀53释放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控制端的压力降低,重新开启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阀门,保持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57的长通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通过设置开启阈值压力不同的卸荷单元,使得在多级不同压力下可以进行分级卸荷,从而待卸荷装置在多次充注压力的情况下,避免内部压力太大卸荷不充分导致受损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空气调节器在PED测试压力大于6Mpa时,分段延时进行卸荷,保证机组在PED测试分段充注加压时安全稳定运行。另外,本专利所提供的可变卸荷阀实现的多级压力延时卸荷适用场景更多,具有更高的通用性,设备在高压下更加安全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laims (13)

1.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用于释放待卸荷装置的压力,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卸荷单元,用于在不同压力下分级卸荷;
所述多个卸荷单元的开启阈值压力,距离所述待卸荷装置的输出端越远,逐级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和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用于依次释放压力;
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待卸荷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并且,启动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一阈值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一卸荷阀、第一可调流量阀、第一气囊、第一单向阀及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
所述第一卸荷阀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卸荷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气囊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三阈值压力。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二卸荷阀、第二可调流量阀、第二气囊、第二单向阀及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
所述第二卸荷阀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卸荷阀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卸荷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气囊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四阈值压力。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和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释放压力之后再释放压力;
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启动所述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五阈值压力大于启动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
启动所述第二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二阈值压力大于启动所述第一阶段卸荷单元的第一阈值压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卸荷单元包括第三卸荷阀、第三可调流量阀、第三气囊、第三单向阀及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
所述第三卸荷阀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三阶段卸荷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卸荷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可调流量阀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可调流量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气囊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气囊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的输出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卸荷阀为双向卸荷阀,气体可以双向流通。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长通外部压力阀为常开阀门,其关闭阀门的压力为第六阈值压力。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级延时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卸荷装置为空气调节器。
CN202321331284.3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Active CN220751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284.3U CN22075163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1284.3U CN22075163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1630U true CN22075163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2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1284.3U Active CN220751630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1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7047B1 (ko) 수소 스테이션
US8151834B2 (en) Hydrogen compressor system
US9541236B2 (en) Multi-stage home refuel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A2569117C (en) Alternative methods to generate high pressure by iteration in a high-pressure multichamber
CN220751630U (zh)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JP2018062991A (ja) 高圧水素製造システム
CN107542711A (zh) 一种增压系统
CN117288506A (zh) 一种分级延时卸荷装置
AU2020248332B2 (en) Hydrogen gas supplier and hydrogen gas supply method
US3653394A (en) Priority charging system
CN212565294U (zh) 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
CN105240327B (zh) 多级可回缩式气动液压弹射装置
CN114235301B (zh) 气密性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5980712B (zh) 蓄能器架
CN105756905A (zh) 多级增压系统
CN207634409U (zh) 增压系统
CN109578804B (zh) 安全型电动空气灌充装置
KR101965140B1 (ko) 다단 압축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스충전방법
CN111469620A (zh)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用储气装置
CN215951098U (zh) 一种火箭发动机试车台介质排放回收系统
CN215115138U (zh) 一种爆破片液相爆破测试装置
US112553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of single-acting pneumatic actuator to electric power platform
CN217875299U (zh) 加氢顺序控制系统
CN212748271U (zh) 一种采用气压来控制升降压的阀汇
CN206831156U (zh) 丙烷储罐卸料口快速卸料旁通阀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