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7946U -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7946U
CN220747946U CN202321836482.5U CN202321836482U CN220747946U CN 220747946 U CN220747946 U CN 220747946U CN 202321836482 U CN202321836482 U CN 202321836482U CN 220747946 U CN220747946 U CN 220747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opening
movab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64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兴国
张洪波
郑义
黎毅
袁杰
宁东
李旭民
杨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Shenqiang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Shenqiang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Shenqiang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Shenqiang Plas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64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7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7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7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内开底座、内开面板和内开拉手,所述内开面板通过限位机构和内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开拉手设置在内开面板的中间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凸起插入若干通槽内,手拉环带动了拉杆沿着凸起的顶壁向上滑动,第二弹簧压缩,使得棘爪和棘轮脱离啮合,正向转动活动杆,活动杆带动了齿轮转动,两个齿条带动了两个定位杆沿着凸起侧壁滑动,第一弹簧压缩,使得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固定为一体,当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其中一个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反向调节若干凸起内的限位机构,即可使得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拆卸开,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背景技术
车辆的内开拉手总成是使得用户能够自车门的内侧打开车门,并且在内开拉手总成的手柄通常都是设置于车门的内饰板上。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7411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及车辆,包括内开拉手基座、氛围灯和装饰总成;内开拉手基座安装在车门内板上,内开拉手基座上设有朝向车内的内侧开口的灯槽;氛围灯经灯槽的内侧开口嵌入灯槽内,并与内开拉手基座卡接;装饰总成包括装饰面板、透光件和装饰条,装饰面板与装饰条之间设有透光间隙,透光件分别与装饰面板和装饰条固定,并覆盖透光间隙,装饰总成固定于内开拉手基座的内侧,透光件盖合于灯槽的内侧开口,提高内开拉手总成的耐久稳定性。
基于上述专利专利的检索,发现其中存在不足之处:上述专利通过在第一焊接筋处、第二焊接筋处、第三焊接筋处进行焊接,实现内开拉手基座、透光件、装饰面板和装饰条之间连接为一体,但是上述的固定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内开拉手基座、透光件、装饰面板和装饰条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由于是焊接在一起的,无法单独拆卸更换其中一个,拆卸不便,或者需要全部更换,会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开拉手总成,解决了当内开拉手基座、透光件、装饰面板和装饰条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由于是焊接在一起的,无法单独拆卸更换其中一个,拆卸不便,或者需要全部更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包括内开底座、内开面板和内开拉手,所述内开面板通过限位机构和内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开拉手设置在内开面板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内开底座上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内开面板上设有与若干通槽相配合的若干凸起,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若干凸起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活动组件和弹性组件,若干所述凸起均为空腔结构,若干所述通槽的两侧壁均设有卡槽,所述活动组件自下而上设置在凸起空腔内,所述定位组件转动套设在活动组件上,且定位组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卡在通槽两侧壁的卡槽内,所述弹性组件套设在靠近凸起顶壁处的固定组件上,所述活动组件通过弹性组件限制其转动,所述定位组件通过活动组件的转动使其和卡槽形成定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杆、套设在两个定位杆上的第一弹簧、齿条和齿轮,两个所述定位杆滑动地贯穿凸起的两个侧壁,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和第一弹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凸起的空腔侧壁连接,所述定位杆的第二端可拆卸的卡在卡槽内,两个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侧壁均和齿条连接,所述齿轮啮合设置在两个齿条之间,所述齿轮由活动组件驱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齿条滑动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杆伸出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齿条滑动的最大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直径和定位杆的直径相匹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杆、转动块和棘轮,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和凸起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转动地贯穿凸起的顶壁,所述转动块设置在活动杆的第二端头部,所述齿轮套设在活动杆上,且齿轮由活动杆驱动,所述棘轮套设在齿轮上方的活动杆上,所述弹性组件通过棘轮限制活动杆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棘爪、拉杆和第二弹簧,所述棘爪和棘轮啮合,所述拉杆设置在棘爪上,所述拉杆贯穿凸起的顶壁连接有挡块,所述第二弹簧滑动套设在拉杆上,且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和凸起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和棘爪顶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上设有手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凸起插入若干通槽内,拉动手拉环,手拉环带动了拉杆沿着凸起的顶壁向上滑动,第二弹簧压缩,同时拉杆带动了棘爪向上运动,使得棘爪和棘轮脱离啮合,正向转动活动杆,活动杆带动了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了两个齿条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齿条带动了两个定位杆沿着凸起侧壁滑动,第一弹簧压缩,且两个定位杆逐渐进入卡槽内,使得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固定为一体,当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其中一个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反向调节若干凸起内的限位机构,即可使得内开底座和内开面板拆卸开,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拉手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条和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和棘爪安装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1、内开底座;2、内开面板;3、凸起;31、活动组件;32、定位组件;321、定位杆;322、第一弹簧;323、齿条;324、齿轮;33、弹性组件;331、棘轮;332、拉杆;333、棘爪;334、第二弹簧;335、挡块;4、内开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7,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包括内开底座1、内开面板2和内开拉手4,内开面板2通过限位机构和内开底座1可拆卸连接,内开拉手4设置在内开面板2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内开底座1上开设有若干通槽,内开面板2上安装有与若干通槽相配合的若干凸起3,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若干凸起3内,内开底座1上卡接有氛围灯,并且可以保证氛围灯在内开底座1上装配可靠,避免氛围灯向下脱落;
当需要将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固定在一起时,使得若干凸起3插入若干通槽内,然后分别调节若干凸起3内的限位机构,即可使得内开面板2和内开底座1固定连接,不需要再进行焊接处理,当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其中一个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反向调节若干凸起3内的限位机构,即可使得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拆卸开,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如图1。
限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32、活动组件31和弹性组件33,若干凸起3均为空腔结构,若干通槽的两侧壁均开设有卡槽,活动组件31自下而上设置在凸起3空腔内,定位组件32转动套设在活动组件31上,且定位组件3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卡在通槽两侧壁的卡槽内,弹性组件33套设在靠近凸起3顶壁处的固定组件上,活动组件31通过弹性组件33限制其转动,定位组件32通过活动组件31的转动使其和卡槽形成定位;
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31正向转动时,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逐渐固定,活动组件31反向转动时,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逐渐脱离固定;
实施例一:当弹性组件33脱离对活动组件31的限位时,此时活动组件31正向转动会使得定位组件32和卡槽形成定位,当定位到最远位置时,即活动组件31无法继续正向转动时,此弹性组件33限制了活动组件31的运动,此时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刚好固定为一体;
实施例二:当拆卸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时,使得活动组件31反向转动,活动组件31会使得定位组件32和卡槽逐渐脱离定位,当脱离定位到最远位置时,即活动组件31无法继续反向转动时,此时可以将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分开;如图3。
定位组件32包括两个定位杆321、套设在两个定位杆321上的第一弹簧322、齿条323和齿轮324,两个定位杆321滑动地贯穿凸起3的两个侧壁,定位杆321的第一端和第一弹簧3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弹簧322的第二端和凸起3的空腔侧壁连接,定位杆321的第二端可拆卸的卡在卡槽内,两个定位杆321的第一端侧壁均和齿条323连接,齿轮324啮合设置在两个齿条323之间,齿轮324由活动组件31驱动;
本实施例中:齿条323滑动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杆321伸出的长度,此处是保证了定位杆321可以完全伸入到凸起3内,避免了将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分开时,多出凸起3部分的定位杆321造成阻挡;两个定位杆32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齿条323滑动的最大长度,以此避免了齿条323和定位杆321形成干涉;卡槽的直径和定位杆321的直径相匹配,此限定是保证了定位杆321只会沿着卡槽滑动,增加了稳定性;
实施例三:活动组件31正向转动时,带动了齿轮324转动,齿轮324带动了两个齿条32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齿条323带动了两个定位杆321沿着凸起侧壁滑动,第一弹簧322压缩,且两个定位杆321逐渐进入卡槽内,当活动组件31正向转动不动时,此时两个定位杆321已经完全卡入卡槽内,使得弹性组件33限制活动组件31的转动,此时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固定为一体;
实施例四:当需要拆卸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时,使得弹性组件33脱离对活动组件31的限制,此时第一弹簧322恢复形变,在第一弹簧322的作用下,带动了两个定位杆321从卡槽内脱离,同时带动了两个齿条32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带动了齿轮324和活动组件31反向转动,当第一弹簧322刚好恢复形变时,此时可以将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拆卸,如图4。
活动组件31包括活动杆、转动块和棘轮331,活动杆的第一端和凸起3的底壁转动连接,活动杆的第二端转动地贯穿凸起3的顶壁,转动块设置在活动杆的第二端头部,齿轮324套设在活动杆上,齿轮324和活动杆固定连接,且齿轮324由活动杆驱动,棘轮331套设在齿轮324上方的活动杆上,棘轮331和活动杆固定连接,弹性组件33通过棘轮331限制活动杆转动;
本实施例中: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凸起3的底壁和顶壁转动连接,且此处转动时摩擦力很小,目的是一方面可以便于调节活动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了在实施例四中的第一弹簧322恢复形变时带动了活动杆转动时不会将第一弹簧322的弹性力分担过多;转动块的作用是提供着力点,便于调节活动杆;
使用时,当弹性组件33脱离对棘轮331的限制时,正向转到转动块,即可带动了活动杆正向转动,然后将弹性组件33对棘轮331限制,此时活动杆就不会转动,如图6。
弹性组件33包括棘爪333、拉杆332和第二弹簧334,棘爪333和棘轮331啮合,拉杆332设置在棘爪333上,拉杆332贯穿凸起3的顶壁连接有挡块335,第二弹簧334滑动套设在拉杆332上,且第二弹簧334的第一端和凸起3的顶壁连接,第二弹簧334的第二端和棘爪333顶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挡块335上安装有手拉环,手拉环是便于将拉杆332向上拉;采用棘爪333和棘轮331啮合,作用是利用了棘轮棘爪的自锁功能,可以使得活动杆调节到合适位置后,活动杆固定;
当需要对活动杆脱离限位时,拉动手拉环,手拉环带动了拉杆332沿着凸起3的顶壁向上滑动,第二弹簧334压缩,同时拉杆332带动了棘爪333向上运动,使得棘爪333和棘轮331脱离啮合,此时活动杆脱离限位,当活动杆调节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手拉环,第二弹簧334恢复形变,第二弹簧334带动了棘爪333和拉杆332沿着凸起3的顶壁向下滑动,当第二弹簧334完全恢复形变时,棘爪333和棘轮331刚好再次啮合,此时对活动杆完成限位;如图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当需要将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固定在一起时,先使得若干凸起3插入若干通槽内,拉动手拉环,手拉环带动了拉杆332沿着凸起3的顶壁向上滑动,第二弹簧334压缩,同时拉杆332带动了棘爪333向上运动,使得棘爪333和棘轮331脱离啮合,此时活动杆脱离限位;
正向转动活动杆,活动杆带动了齿轮324转动,齿轮324带动了两个齿条32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两个齿条323带动了两个定位杆321沿着凸起侧壁滑动,第一弹簧322压缩,且两个定位杆321逐渐进入卡槽内,当活动杆正向转动不动时,此时两个定位杆321已经完全卡入卡槽内,松开手拉环,第二弹簧334恢复形变,第二弹簧334带动了棘爪333和拉杆332沿着凸起3的顶壁向下滑动,当第二弹簧334完全恢复形变时,棘爪333和棘轮331刚好再次啮合,此时对活动杆完成限位,此时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固定为一体,需要拆卸内开底座1和内开面板2时,反向操作上述过程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开底座、内开面板和内开拉手,所述内开面板通过限位机构和内开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开拉手设置在内开面板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内开底座上设有若干通槽,所述内开面板上设有与若干通槽相配合的若干凸起,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若干凸起内;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定位组件、活动组件和弹性组件,若干所述凸起均为空腔结构,若干所述通槽的两侧壁均设有卡槽,所述活动组件自下而上设置在凸起空腔内,所述定位组件转动套设在活动组件上,且定位组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卡在通槽两侧壁的卡槽内,所述弹性组件套设在靠近凸起顶壁处的固定组件上,所述活动组件通过弹性组件限制其转动,所述定位组件通过活动组件的转动使其和卡槽形成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杆、套设在两个定位杆上的第一弹簧、齿条和齿轮,两个所述定位杆滑动地贯穿凸起的两个侧壁,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和第一弹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和凸起的空腔侧壁连接,所述定位杆的第二端可拆卸的卡在卡槽内,两个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侧壁均和齿条连接,所述齿轮啮合设置在两个齿条之间,所述齿轮由活动组件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滑动的最大长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杆伸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齿条滑动的最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直径和定位杆的直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杆、转动块和棘轮,所述活动杆的第一端和凸起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第二端转动地贯穿凸起的顶壁,所述转动块设置在活动杆的第二端头部,所述齿轮套设在活动杆上,且齿轮由活动杆驱动,所述棘轮套设在齿轮上方的活动杆上,所述弹性组件通过棘轮限制活动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棘爪、拉杆和第二弹簧,所述棘爪和棘轮啮合,所述拉杆设置在棘爪上,所述拉杆贯穿凸起的顶壁连接有挡块,所述第二弹簧滑动套设在拉杆上,且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和凸起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和棘爪顶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开拉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设有手拉环。
CN202321836482.5U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Active CN220747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6482.5U CN220747946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6482.5U CN220747946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7946U true CN220747946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2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6482.5U Active CN220747946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7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5243C (zh) 一种推拉、平开两用门窗的定位机构
JP6555438B1 (ja) 便利に取り付けられるledライト
CN105604467A (zh) 一种滑块切换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百叶窗卷绳器
CN101597984B (zh) 一种应用于斜屋顶窗的锁具
CN201347661Y (zh) 保险箱用手柄机构
CN220747946U (zh) 一种内开拉手总成
CN101503925B (zh) 一种供保险箱用的伸缩式旋钮机构
CN21244709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CN209855663U (zh) 一种弹簧卷帘制头
CN212898030U (zh) 应用于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结构及隐藏式门把手
CN213085429U (zh) 一种多道自动开瓶器
CN211344004U (zh) 驻车系统
CN210858254U (zh) 保险箱开锁结构
CN217565622U (zh) 窗帘驱动器外机壳两侧顶部的可调式通用连接件总成
CN200965020Y (zh) 一种管状电机离合器
CN203578147U (zh) 一种全自动注胶枪
CN201204512Y (zh) 一种管状电机限位器的手动装置
CN217524563U (zh) 一种窗帘驱动器
CN211818771U (zh) 一种电动式活塞龙头锁
CN113459780B (zh) 一种天窗遮阳帘拉杆
CN111216524B (zh) 一种汽车用太阳能遮挡装置
CN110843677A (zh) 一种减少汽车a柱视野盲区的辅助视野装置
CN216431641U (zh) 一种高速公路用隧道灯快速拆装装置
CN218715973U (zh) 铝门窗执手开启自动锁闭装置、具有其的铝门结构以及铝窗结构
CN214145319U (zh) 一种卷帘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