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7643U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7643U
CN220747643U CN202322475982.7U CN202322475982U CN220747643U CN 220747643 U CN220747643 U CN 220747643U CN 202322475982 U CN202322475982 U CN 202322475982U CN 220747643 U CN220747643 U CN 220747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emplate
templates
point suppor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59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渊
李龙
李启明
李相�
周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o12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o12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o12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No12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59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7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7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7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涉及施工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包括: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后浇带模板和刚性立柱;单点支撑模板呈矩形,标准模板分别连接于单点支撑模板的相对的两侧;后浇带模板分别连接于单点支撑模板的另外两侧;单点支撑模板与标准模板或后浇带模板均通过销钉组件连接;刚性立柱与单点支撑模板垂直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其具有安拆简易、周转速度快等施工优势,从而降低叠合板施工中存在的后浇带漏浆、板面开裂及平整度差的质量问题,提高叠合板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日益普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已经成为了常用的技术措施,逐渐替代了传统现浇楼板施工工艺。但是在叠合板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后浇带漏浆、平整度差以及板面开裂问题,严重影响装配式叠合板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且平整度高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包括: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后浇带模板和刚性立柱;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呈矩形,所述标准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后浇带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的另外两侧;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所述标准模板和所述后浇带模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与所述标准模板或所述后浇带模板均通过销钉组件连接;
所述刚性立柱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垂直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拉结板和立柱连接组件;
多个所述第一拉结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侧边;
所述第一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所述立柱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几何中心。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刚性立柱包括插管、螺丝扣和套管;
所述插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立柱连接组件内,另一端伸入所述套管内;
所述插管和所述套管的连接处通过所述螺丝扣旋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准模板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二拉结板和第一肋板;
所述第一肋板垂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肋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标准模板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连接的一侧平行;
所述第二拉结板与多个所述第二水平板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浇带模板包括第三水平板、第三拉结板和第二肋板;
所述第二肋板垂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三水平板之间,且所述第二肋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浇带模板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连接的一侧垂直;
所述第三拉结板与多个所述第三水平板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第三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直角连接模板;
所述直角连接模板包括第四水平板、第四拉结板和第五拉结板;
所述第四拉结板和所述第五拉结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水平板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四拉结板与剪力墙内侧模板或梁侧模板连接;
所述第五拉结板与多个所述标准模板和所述后浇带模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水平方向上设置销钉组件固定的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和后浇带模板;并在竖向方向设置刚性立杆。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其具有安拆简易、周转速度快等施工优势,从而降低叠合板施工中存在的后浇带漏浆、板面开裂及平整度差的质量问题,提高叠合板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单点支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刚性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标准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后浇带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直角连接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直角连接模板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包括:单点支撑模板10、标准模板20、后浇带模板30和刚性立柱40;
单点支撑模板10呈矩形,标准模板20分别连接于单点支撑模板10的相对的两侧;
后浇带模板30分别连接于单点支撑模板10的另外两侧;
单点支撑模板10、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单点支撑模板10与标准模板20或后浇带模板30均通过销钉组件50连接;
刚性立柱40与单点支撑模板10垂直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单点支撑模板10是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的连接点。具体地,单点支撑模板10呈矩形,标准模板20连接于单点支撑模板10的相对的两侧,后浇带模板30连接于另外两侧。
进一步地,单点支撑模板10不仅可以用于连接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还可以连接不同延伸方向的标准模板20之间或后浇带模板30之间。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x,多个标准模板20依次设置,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第二方向y,标准模板20与后浇带模板30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标准模板20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标准模板20之间可以通过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后浇带模板30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标准模板20也可以通过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单点支撑模板10呈矩形,其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其连接的标准模板20或后浇带模板30确定。当单点支撑模板10的相邻的两侧分别连接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时,单点支撑模板10的与后浇带模板30连接的一侧的长度大于与标准模板20连接的一侧的长度。当单点支撑模板10的相邻的两侧均连接标准模板20时,单点支撑模板10可以呈正方形。
进一步地,单点支撑模板10、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的侧边均开设有销钉孔51,单点支撑模板10和标准模板20之间,或单点支撑模板10与后浇带模板30之间均用过穿过销钉孔51的销钉组件50固定。叠合板放置于相互垂直/平行的标砖模板20或后浇带模板30组成的区域内。
进一步地,单点支撑模板10的底部连接垂直设置的刚性立柱40。刚性立柱40用于提供支撑力。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水平方向上设置销钉组件固定的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和后浇带模板;并在竖向方向设置刚性立杆。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其具有安拆简易、周转速度快等施工优势,从而降低叠合板施工中存在的后浇带漏浆、板面开裂及平整度差的质量问题,提高叠合板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单点支撑模板10包括第一水平板11、第一拉结板12和立柱连接组件13;
多个第一拉结板12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1的侧边;
第一拉结板12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51;
立柱连接组件13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1的底面,且位于第一水平板11的几何中心。
可以理解的是,单点支撑模板10包括第一水平板11和多个第一拉结板12。第一拉结板12垂直连接于第一水平板11的边缘,第一拉结板12上设置的销钉孔51用于连接与单点支撑模板10相邻的标准模板20或后浇带模板30。
进一步地,单点支撑模板10还包括立柱连接组件13,立柱连接组件13为圆筒状,其焊接于单点支撑模板10的底部,且位于单点支撑模板10的几何中心,用于与刚性立柱40连接,以支撑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刚性立柱40包括插管41、螺丝扣42和套管43;
插管41的一端伸入立柱连接组件13内,另一端伸入套管43内;
插管41和套管43的连接处通过螺丝扣42旋紧。
可以理解的时,刚性立柱40为可伸缩结构,具体地,其他包括套管43和一端伸入套管43的插管41。插管41在套管43内伸缩,调节刚性立柱40的长度。插管41的另一端与单点支撑模板10的立柱连接组件13连接,具体地,插管41的另一端伸入圆筒状的立柱连接组件13内。
进一步地,插管41和套管43的连接处还包括螺丝扣42,螺丝扣42用于固定插管41和套管43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标准模板20包括第二水平板21、第二拉结板22和第一肋板23;
第一肋板23垂直连接于相邻的第二水平板21之间,且第一肋板23的延伸方向与标准模板20与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的一侧平行;
第二拉结板22与多个第二水平板21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第二拉结板22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51。
可以理解的是,标准模板20的宽度一定,示例性的,可以是150mm。其长度由连接的第二水平板21以及第一肋板23的个数决定。
进一步地,沿标准模板20的延伸方向,包括多个第二水平板21,相邻的第二水平板21之间设有第一肋板23。第一肋板23与标准模板20与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的一侧平行。也就是说,第二水平板21的侧边,第一肋板23的侧边与单点支撑模板10的侧边均平行,且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肋板23可以是空心的,由铝合金板拼接而成。第一肋板23的顶部与第二水平板21的顶部平齐。
进一步,第一肋板23和第二水平板21沿标准模板20的长度方向连接后,沿着第二水平板21的外侧边缘,依次垂直连接第二拉结板22。第二拉结板22上开设有多个销钉孔51,用于通过销钉组件50与其他模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肋板23的垂直于第二水平板21的侧边也开设有销钉孔51。因此,沿标准模板20的侧边,销钉孔51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后浇带模板30包括第三水平板31、第三拉结板32和第二肋板33;
第二肋板33垂直连接于相邻的第三水平板31之间,且第二肋板33的延伸方向与后浇带模板30与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的一侧垂直;
第三拉结板32与多个第三水平板31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第三拉结板33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51。
可以理解的是,后浇带模板30的结构与标准模板20相似,均包括水平板、拉结板和肋板。其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标准模板20的第一肋板23的延伸方向与标准模板20与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的一侧平行,而后浇带模板30的第二肋板33的延伸方向与后浇带模板30与单点支撑模板10连接的一侧垂直。总的来看,第一肋板23和第二肋板33的延伸方向相同。
同样的,根据三水平板31与第二肋板33的个数,后浇带模板30的长度也可以设为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7到图8所示,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还包括直角连接模板60;
直角连接模板60包括第四水平板61、第四拉结板62和第五拉结板63;
第四拉结板62和第五拉结板63分别垂直连接于第四水平板61的相对的两侧;
第四拉结板62与剪力墙内侧模板70或梁侧模板80连接;
第五拉结板63与多个标准模板20和后浇带模板3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标准模板20或后浇带模板30,与剪力墙内侧模板70或梁侧模板80的连接处通过直角连接模板60连接。具体地,直角连接模板60包括水平的第四水平板61,和沿第四水平板61的延伸方向的侧边垂直连接的第四拉结板62和第五拉结板6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拉结板61与剪力墙内侧模板70或梁侧模板80贴合,并通过销钉组件50连接;第五拉结板61与标准模板20以及后浇带模板30的端部贴合,并通过销钉组件50连接。实现了将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固定于建筑体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水平方向上设置销钉组件固定的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和后浇带模板;并在竖向方向设置刚性立杆。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其具有安拆简易、周转速度快等施工优势,从而降低叠合板施工中存在的后浇带漏浆、板面开裂及平整度差的质量问题,提高叠合板的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点支撑模板、标准模板、后浇带模板和刚性立柱;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呈矩形,所述标准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后浇带模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的另外两侧;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所述标准模板和所述后浇带模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单点支撑模板与所述标准模板或所述后浇带模板均通过销钉组件连接;
所述刚性立柱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垂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拉结板和立柱连接组件;
多个所述第一拉结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侧边;
所述第一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所述立柱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底面,且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几何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立柱包括插管、螺丝扣和套管;
所述插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立柱连接组件内,另一端伸入所述套管内;
所述插管和所述套管的连接处通过所述螺丝扣旋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模板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二拉结板和第一肋板;
所述第一肋板垂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且所述第一肋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标准模板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连接的一侧平行;
所述第二拉结板与多个所述第二水平板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模板包括第三水平板、第三拉结板和第二肋板;
所述第二肋板垂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三水平板之间,且所述第二肋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浇带模板与所述单点支撑模板连接的一侧垂直;
所述第三拉结板与多个所述第三水平板组合后的侧边垂直连接;
所述第三拉结板均匀开设有多个销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角连接模板;
所述直角连接模板包括第四水平板、第四拉结板和第五拉结板;
所述第四拉结板和所述第五拉结板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四水平板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四拉结板与剪力墙内侧模板或梁侧模板连接;
所述第五拉结板与多个所述标准模板和所述后浇带模板连接。
CN202322475982.7U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Active CN220747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5982.7U CN220747643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5982.7U CN220747643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7643U true CN220747643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6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5982.7U Active CN220747643U (zh) 2023-09-12 2023-09-12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7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0150B (zh) 一种预制拼装整体式框架填充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0888099U (zh) 狭窄空间相向悬挑平台的平台梁辅助安装装置
CN220747643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双向刚性支撑结构
CN110924678B (zh) 大跨度变截面加腋板模板施工工法及装置
CN211647442U (zh) 一种可调式钢结构组合楼板临时型钢支撑装置
CN115749260A (zh) 梁柱节点模板固定体系
CN206667572U (zh) 一种改进型快速连接预制保温砌块
CN204876539U (zh) 土木工程施工用模板
CN211615902U (zh) 一种适用于裁切加腋板模板的专用平台
CN109667418B (zh) 一种梁柱一体化安装的模板台
CN211596338U (zh) 一种变截面鱼腹式连续箱梁
CN111395843A (zh) 一种用于大型水池墙壁浇筑的模板及模板的安装方法
CN207484790U (zh) 楼板拼接板及装配式楼板结构
CN207920066U (zh) 免开洞模板体系
WO2020019166A1 (zh) 一种动静钢结构连接器及拼装建筑结构
CN216766755U (zh) 一种墙模板加固结构
CN219280899U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982570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的安装结构
CN219011926U (zh) 一种柱帽模板定位装置
CN21571612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预制墙体
KR20200131593A (ko) 무주 장경간용 단위 프레임 구조물
CN219569550U (zh) 用于水平预制构件现浇部位的吊模结构
CN219158392U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支撑墙体
CN220395171U (zh) 一种次龙骨方管、次龙骨方管组合件及楼面模板接缝组件
CN216949077U (zh)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预制空心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