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7380U - 一种楼板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板及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7380U
CN220747380U CN202322160437.9U CN202322160437U CN220747380U CN 220747380 U CN220747380 U CN 220747380U CN 202322160437 U CN202322160437 U CN 202322160437U CN 220747380 U CN220747380 U CN 220747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slab
profiled metal
groove
profiled
metal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0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Rui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Rui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Rui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Ruizh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0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7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7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7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楼板及建筑,所述楼板包括:安装架和多个压型金属板,所述安装架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架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沿横向依次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部,且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型金属板的厚度做厚,从而提升压型金属板的强度,以让所述压型金属板能够起到承载的作用,从而取消了组合楼板的混凝土部分,减轻自重,减少工期,同时方便现场运输和吊装。

Description

一种楼板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楼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板及建筑。
背景技术
现有钢结构MIC楼板常采用与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方式,楼板与钢梁之间的通过栓钉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先要将压型钢板固定在钢梁之上,此时需要打螺栓,固定完成之后,再在钢板上浇筑混凝土,此种方式,压型钢板充当混凝土楼板的模板,在混凝土楼板凝固前承担混凝土楼板自重。这种方式的楼板方式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及等待混凝土楼板凝固,浪费人工和延长工期,而且楼板的自重较重,不方便运输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楼板及建筑,旨在解决现有的楼板自重较大建造工期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板,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架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以及,
多个压型金属板,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沿横向依次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部,且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
可选地,所述楼板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厚度为1.5mm~2mm。
可选地,所述楼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a,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凸起的顶端端面的面积对应为b和c,其中:
0.17a≤b≤0.42a;和/或,
0.17a≤c≤0.42a。
可选地,所述楼板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
所述楼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342~822mm2;和/或,
所述压型金属板的高度为75mm~100mm。
可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重叠部分在横向上的长度为35~81mm。
可选地,所述压型金属板在横向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部和配合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进行连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压型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另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二凸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中,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的第一凹槽和另一所述压型金属板的第二凹槽相互嵌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靠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凹槽靠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沿横向间隔焊接有多个角钢,所述角钢形成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压型金属板至少部分弯折以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供设备管线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楼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型金属板的厚度做厚,从而提升压型金属板的强度,以让所述压型金属板能够起到承载的作用,从而取消了组合楼板的混凝土部分,减轻自重,减少工期,同时方便现场运输和吊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楼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压型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为图2中的压型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楼板 10 安装架
11 安装部 20 压型金属板
21 凸起 24 第二凹槽
23 第一凹槽 1 混凝土
25 安装槽 3 压型钢板
2 螺栓 27 配合部
26 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现有钢结构MIC楼板常采用与压型钢板3组合楼板的方式,楼板与钢梁之间的通过栓钉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先要将压型钢板3固定在钢梁之上,此时需要打螺栓2,固定完成之后,再在钢板上浇筑混凝土1,此种方式,压型钢板3充当混凝土楼板的模板,在混凝土楼板凝固前承担混凝土楼板自重。这种方式的楼板方式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1及等待混凝土楼板凝固,浪费人工和延长工期,而且楼板的自重较重,不方便运输和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及建筑,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压型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楼板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5为图2中的压型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楼板100包括:安装架10和多个压型金属板20,所述安装架10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架10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部11;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沿横向依次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部11,且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
所述安装架10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采用框架,也可以是采用钢梁拼接的形式,等等,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安装部11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在钢梁上设置的凹槽或者凸起21,等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0为钢梁拼接的框架结构,所述安装部11为焊接在所述钢梁上的角钢。所述压型金属板20可以钢板、也可以是铜板,等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型金属板20为压型钢板。
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的楼板100的压型钢板只能起到混凝土楼板100的模板作用,在混凝土楼板100凝固前承担混凝土楼板100自重,因此,一般设计的较薄,为0.75mm以下,强度较低,不能起到承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型金属板20的厚度做厚,从而提升压型金属板20的强度,以让所述压型金属板20能够起到承载的作用,从而取消了组合楼板100的混凝土部分,减轻自重,减少工期,同时方便现场运输和吊装。相较于现有的与组合楼板100,取消了钢梁上栓钉和混凝土楼板100的使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3.5m跨度的住宅楼板100是目前住宅楼中最常用的楼板100,为了满足3.5m跨度的住宅楼板100的承载要求,所述楼板100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厚度为1.5mm~2mm,如此设置,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3.5m跨度的住宅楼板100的承载要求,而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厚度小于等于2mm,避免做的太厚,导致自重太大,而且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这种楼板100方式施工快捷、周期短。压型钢板的几何形状和厚度可以根据实际受力跨度和上部荷载设计定制,由工厂批量生产,生产容易。
以压型钢板规格用于3.5m跨度的住宅楼板为例,压型钢板自重0.3kN/m2,楼面附加恒载1.5kN/m2,楼面活载2.0kN/m2(荷规5.1.1条),压型钢板的强度和挠度验算如下:
强度:
满足钢标4.4.1条和钢标6.1.1条。
挠度:
满足钢标3.1.5条和钢标B.1.1条。
挠度是在受力或非均匀温度变化时,杆件轴线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线位移或板壳中面在垂直于中面方向的线位移。
该楼板方式强度及挠度满足《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要求。
截面惯性矩指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截面惯性矩是衡量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几何参数。任意截面图形内取微面积dA与其搭配z轴的距离y的平方的乘积y dA定义为微面积对z轴的惯性矩,在整个图形范围内的积分则称为此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Iz,所述压型金属板在横向的上的截面的惯性矩I≥1550000mm4,可以理解的是惯性矩I越大,对应的挠度越小,承载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惯性矩I≥1550000mm4,能够满足钢标3.1.5条和钢标B.1.1条的挠度要求;和/或,截面抵抗矩(W)就是截面对其形心轴惯性矩与截面上最远点至形心轴距离的比值。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弯曲问题是横力弯曲,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而且还有切应力。由于切应力的作用,横截面发生翘曲,平面假设不再成立。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证明,对于跨长与截面高度比l/h>5的长梁利用公式δ=My/I来计算其横力弯曲的正应力,所得结果误差甚微,足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其中W=I/y,W称为抗弯截面系数。所述压型金属板在横向的上的截面的抵抗矩W≥22800mm3,如此设置,能够让所述楼板的强度,满足钢标3.1.5条和钢标B.1.1条的要求。
对应的,为了让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横向的上的截面矩能够满足要求,所述楼板10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a,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形成有多个凸起21,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凸起21的顶端端面的面积对应为b和c,其中:0.17a≤b≤0.42a;和/或,0.17a≤c≤0.42a,如此设置,能够让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横向的上的截面的惯性矩I≥1550000,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横向的上的截面的抵抗矩W≥22800,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规定要求。
对应的,还是以压型钢板规格用于3.5m跨度的住宅楼板100为例,为了保障其截面矩能够符合要求,所述楼板100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所述楼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342~822,从而让所述压型钢板的截面矩能够符合要求。同理的,3.5m跨度的住宅楼板100的厚度一般为80~120mm,因此,为了保障其截面矩能够符合要求,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高度为75mm~100mm,从而能够保障所述楼板100能够满足钢标4.4.1条和钢标6.1.1条。
与此同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重叠部分在横向上的长度为35~81mm,如此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强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截面矩满足。
为了实现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之间的连接,增强所述楼板100的刚度,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横向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部26和配合部27,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26和所述配合部27进行连接配合,如此设置,能够通过所述连接部26和所述配合部27进行连接配合,从而将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所述楼板100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部26和所述配合部27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27的组合,也可以是拼块和拼槽的组合,还可以是螺纹块和螺纹孔的组合,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另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凹槽24,所述第二凹槽24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二凸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中,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第一凹槽23和另一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第二凹槽24相互嵌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23的靠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24配合,所述第二凹槽24靠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23配合。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卡槽拼接的方式,只需要将所述第一凹槽23和所述第二凹槽24拼接,即可完成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之间的连接,相螺纹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其安装更为方便,并且,通过卡槽拼接的方式,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使楼板100整体刚度更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部的长度为35~81mm,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长度为35~81mm,从而保障了重叠部分在横向上的长度为35~81mm,如此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20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强度,另一方面,可以让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截面矩满足。
所述安装部11为焊接在所述钢梁上的角钢。所述压型金属板20可以钢板、也可以是铜板,等等,在此不做限定,为了易于得到所述安装部11,所述安装架10沿横向间隔焊接有多个角钢,所述角钢形成所述安装部11,角钢是施工现场非常常见的物件,使用其作为安装部11,易于得到,且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压型金属板20之前的安装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直接放置,也可以是焊接、粘接等等,只需要所述安装部11能够对所述压型金属板20起到支撑的作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安装设备管线,所述压型金属板20至少部分弯折以形成安装槽25,所述安装槽25用于供设备管线安装,如此设置,当设备管线需要在楼板100内设置时,可以利用压型钢板的凹槽设置,且后期检修工作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压型金属板20的一端从上至下依次叠设有锁扣地板、静音防潮垫和调平板,所述锁扣地板能够增加所述楼板100的美观性,所述静音防潮垫能够起到静音防潮的作用,所述调平板能够对所述楼板100的上端面进行调平。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压型钢板具有凹槽,容易产生噪音,因此,在所述凹槽能够填充有消音棉,以降低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楼板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安装架沿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以及,
多个压型金属板,多个所述压型金属板沿横向依次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安装部,且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厚度大于等于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厚度为1.5mm~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a,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形成有多个凸起,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凸起的顶端端面的面积对应为b和c,其中:
0.17a≤b≤0.42a;和/或,
0.17a≤c≤0.42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在纵向上的跨度为3.5m,其中:
所述楼板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端面的面积为342~822;和/或,
所述压型金属板的高度为75mm~100mm。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设置,重叠部分在横向上的长度为35~81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金属板在横向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部和配合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配合部进行连接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金属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部,所述压型金属板的另一端形成有槽口朝向其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在其靠外的侧壁凸设有第二凸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型金属板中,其中所述压型金属板的第一凹槽和另一所述压型金属板的第二凹槽相互嵌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靠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二凹槽靠外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沿横向间隔焊接有多个角钢,所述角钢形成所述安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型金属板至少部分弯折以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供设备管线安装。
10.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板。
CN202322160437.9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楼板及建筑 Active CN220747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0437.9U CN22074738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楼板及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0437.9U CN22074738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楼板及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7380U true CN22074738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0437.9U Active CN220747380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楼板及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7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1534B2 (en) Formed steel beam fo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and slab
KR101594974B1 (ko) 복합보
CN113482208A (zh) 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干湿结合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CN220747380U (zh) 一种楼板及建筑
KR20150019274A (ko) 광폭 pc 복합거더
ITRM20130722A1 (it) Connettore antiscorrimento secondo le sollecitazioni prevalenti a trazione e compressione
RU131029U1 (ru) Элемент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перекрытия
KR101161364B1 (ko) 개량형 합성보
CN111395643A (zh) 一种用于冷弯薄壁型钢建筑的压型钢楼板
KR101464349B1 (ko) 주차장 건물의 상부플랜지 노출형 철골보
RU123042U1 (ru) Элемент монолитного бетонного перекрытия
CN103225402A (zh) 大跨度现浇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楼板施工方法
CN214833890U (zh) 钢-混凝土组合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JP4650317B2 (ja) 耐力壁パネルの取付方法、耐力壁パネル、建築構造物
KR20100090553A (ko) 멀티 슬래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KR101591808B1 (ko) 합성pc보, 이와 합성pc기둥과의 연결구조
CN211396209U (zh) 一种叠合楼板
US20150059275A1 (en) Construction System Using Metal Stud Frame Element
CN21059776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叠合结构
KR102204901B1 (ko) 강판 보강 전단벽
KR20100135348A (ko) 초고층 엘리베이터 설치용 철골 구조물 선행 설치공법 및 구조물
KR200420294Y1 (ko) 비대칭 에이치빔
KR20050059663A (ko) 트러스형 데크 플레이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6517143B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墙、连接方法
CN112459482B (zh) 沉降部位模板加固组件及沉降部位模板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