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6219U -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6219U
CN220746219U CN202322276653.XU CN202322276653U CN220746219U CN 220746219 U CN220746219 U CN 220746219U CN 202322276653 U CN202322276653 U CN 202322276653U CN 220746219 U CN220746219 U CN 220746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middle mountain
knitting machine
density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6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盛
兰永强
赵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Ru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if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6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6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手套机领域,特指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包括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每一三角板上设置有两组中山三角,配合若干密度三角、起针三角,实现单系统、双系统的多功能选择编织。

Description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手套机领域,特指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手套机的基本结构是:在左、右基座之间,设置有前、后针床,前后机头、选针滚筒和前、后针床进行配合,完成各种编织功能。
以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08167242U”为例,现有的电脑手套机一般是通过机头连接装置将前、后机头连接,通过一驱动装置驱动,实现前、后机头的同步运动。
申请人又于在先申请“CN217809899U”中,申请了“一种双系统三角总成”,其目的是在于提高编织效率,但是在实际试验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结构较为死板,使用时不够灵活。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即可选择单系统多功能编织,也可选择双系统同时编织、且功能多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包括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其中第一三角系统包括:
第一上中山三角,第一上中山三角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左下中山三角、第一右下中山三角;
第一上中山三角两侧边则分别设置有第一左密度三角、第一右密度三角;
第一左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一左起针三角,第一右下中山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一右起针三角;
第二三角系统包括:
第二左上中山三角、第二右上中山三角,第二左上中山三角下方设置有第二左下中山三角,第二右上中山三角下方设置有第二右下中山三角;
第二左上中山三角和第二右上中山三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度三角;
第二左下中山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二左起针三角,第二右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右起针三角。
一般横机皆设置有前、后针床,前、后针床上设置有前机头、后机头,对应设置有前、后三角系统(此处用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以作区分);常用的一个三角系统的底板上只设置一组中山三角(上中山三角和下中山三角),而本方案中,每一个底板上有两组中山三角,各中山三角之间用于控制织针的正常编织轨迹,密度三角则通过上下运动控制织物的编织密度,起针三角通过前后运动用于编织时起针;通过上述方案,可实现常规单系统圆筒编织(正常编织),也可以选择前、后阴阳面编织(即前、后同时编织)。
而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17809899U中,每一块底板上皆设置了两个密度三角,每一组中山三角、起针三角之间也相对独立,导致实际运行过程中,各系统之间联动较为繁琐,因此申请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优化。
进一步,第一左起针三角和第一右起针三角之间设置有橡筋三角。
进一步,橡筋三角包括第一左橡筋三角和第一右橡筋三角。
进一步,第二左起针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橡筋三角,第二右起针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右橡筋三角。
橡筋三角通过和上述机构配合能实现多种橡筋编织,橡筋一般用于手套罗口部位(即手腕收口处)。
进一步,第一左密度三角左侧为第一压针三角,第一左密度三角与第一压针三角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压针三角跟随第一左密度三角上下运动,起到压针作用。
进一步,第二右橡筋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压针三角。
进一步,第二左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缝口三角。
进一步,第一左下中山三角左侧第一缝口三角。
缝口三角用于手套编织时,手指指端的封闭等功能。
进一步,第二密度三角所处的滑动槽相对横向的底板垂直设置,第二密度三角左右对称或非对称设置。
一般的密度三角所处的滑动槽在底板上是相对倾斜设置的,不影响其相对底板上、下运动,但由于本申请中,第二密度三角位于两组中山三角之间,因此将其滑动槽设置垂直于横向的底板,可作为两组中山三角共用。而此时如果用倾斜滑动槽的密度三角,其不在最低处时,会导致左右两侧吃线不队称。
进一步,第一上中山三角与第一橡筋三角之间设置有摆动缝口三角。
摆动缝口三角用于保证前、后系统缝口的喂线顺序,同时又可通过摆动防止其干扰橡筋编织。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上各种三角的配合,可实现多种编织功能,既可以单系统编织,也可以双系统同时编织,提高了编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第一三角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第二三角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示意图;
图4是摆动缝口三角工作时,针踵的轨迹示意图;
图5是橡筋编织针踵的轨迹和摆动缝口三角示意图;
标号说明
第一三角系统1,
第一上中山三角11,
第一左下中山三角121,第一右下中山三角122,
第一左密度三角131,第一右密度三角132,
第一左起针三角141,第一右起针三角142,
第一橡筋三角15,第一左橡筋三角151,第一右橡筋三角152,
第一压针三角16,第一缝口三角17,摆动缝口三角18;
第二三角系统2,
第二左上中山三角211,第二右上中山三角212,
第二左下中山三角221,第二右下中山三角222,
第二密度三角23,
第二左起针三角241,第二右起针三角242,
第二左橡筋三角251,第二右橡筋三角252,
第二压针三角26,第二缝口三角27;
针踵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双系统循环编织三角系统,包括第一三角系统1、第二三角系统2,两个三角系统分别设置在横编织机(手套机也称小横机)的前、后机头上,基于各自的底板而设置,相对针床(其上设置有若干织针)往复运动。
其第一三角系统1包括:第一上中山三角11,第一上中山三角11占据整个三角系统大半的横向长度,分别在左右两侧留有起伏的走针轨迹;第一上中山三角11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左下中山三角121、第一右下中山三角122,第一左下中山三角121、第一右下中山三角122分别与各自的走针轨迹相对应(中山三角之间最高处起伏的轨迹为正常编织时针踵的走针轨迹,而吊目编织不经过最高处)。
第一上中山三角11两侧边则分别设置有第一左密度三角131、第一右密度三角132,密度三角能在底板上相对上下移动,当其往下移动时,相当于拉长了编织时的线圈长度,从而使织物具有更大的尺寸。
第一左下中山三角121右侧设置有第一左起针三角141,第一右下中山三角122左侧设置有第一右起针三角142;起针三角能相对底板前后运动,用于织针的起针。
第一左起针三角141和第一右起针三角142之间设置有第一左橡筋三角151和第一右橡筋三角152,橡筋三角也能相对底板前后运动,用于控制橡筋线的编织,一般也称之为橡筋编织或罗口编织,用于手套手腕部分。
第一左密度三角131左侧为第一压针三角16,第一左密度三角131与第一压针三角16为一体式结构,可随第一左密度三角131上下移动,用于织针的压针。
第二三角系统2包括:第二左上中山三角211、第二右上中山三角212,从图中可看出其分布在底板左右两侧,但是其与第二左下中山三角221、第二右下中山三角222的配合关系如同第一三角系统1,结构类似,原理相同。
而第二密度三角23设置在第二左上中山三角211、第二右上中山三角212之间,同样通过上下移动控制织物的编织尺寸。
在第二左下中山三角221、第二右下中山三角222侧边,则分别设置有第二左起针三角241、第二右起针三角242,其同样用于控制织针的起针,而起针后需要有中山三角的配合,才能进行后续编织。
第二三角系统2的第二左橡筋三角251、第二右橡筋三角252则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左右两侧,但是其结构和运行原理与第一左橡筋三角151、第一右橡筋三角152一致。
第二三角系统2还包括第二压针三角26、第二缝口三角27,第二压针三角26位于底板右侧,相对于底板可上下移动;第二缝口三角27则相对于底板前后移动,用于手套编织时,手指指端的封闭。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第一三角系统1对应于设置于前机头,第二三角系统2对应设置于后机头,在本实施例中,结构和实施例一结构一致,视角以从上到下俯视的角度而成,因此第一三角系统在图3中实质上是倒置的,其与实施例一所不同之处在于:
(1)相对于实施例一,其第二密度三角23的滑动槽相对横向的底板垂直设置,且其自身呈左右对称,而现有的密度三角所处的滑动槽一般是倾斜设置;
(2)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缝口三角27挪移到第一左下中山三角左侧(此处以倒置前的左右而定),形成作为第一缝口三角17;
(3)第一上中山三角与第一左橡筋三角之间增设有摆动缝口三角18;
(4)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左橡筋三角和第一右橡筋三角可合并为第一橡筋三角15。
基于实施例二的结构,摆动缝口三角18不工作时,其处于的默认位置如图5所示,其摆角偏向中间位置,不会对橡筋编织时的针踵3造成干扰。
而当进行缝口编织时,摆动缝口三角18的摆角向右移动,缝口编织的针踵3轨迹如图4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单系统圆筒编织(即手套手指、手掌是圆筒状)、单系统橡筋编织、不同花色前后双行编织(利用每个系统上中山三角的错位关系)、前后面橡筋编织、前后吊目编织、缝口编织等多种功能,且极大地提高了编织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同时凡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词,仅作参考用,并非绝对限定,凡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角系统、第二三角系统,其中第一三角系统包括:
第一上中山三角,第一上中山三角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左下中山三角、第一右下中山三角;
第一上中山三角两侧边则分别设置有第一左密度三角、第一右密度三角;
第一左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一左起针三角,第一右下中山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一右起针三角;
第二三角系统包括:
第二左上中山三角、第二右上中山三角,第二左上中山三角下方设置有第二左下中山三角,第二右上中山三角下方设置有第二右下中山三角;
第二左上中山三角和第二右上中山三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度三角;
第二左下中山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二左起针三角,第二右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右起针三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左起针三角和第一右起针三角之间设置有橡筋三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橡筋三角包括第一左橡筋三角和第一右橡筋三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左起针三角左侧设置有第二左橡筋三角,第二右起针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右橡筋三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左密度三角左侧为第一压针三角,第一左密度三角与第一压针三角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右橡筋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压针三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左下中山三角右侧设置有第二缝口三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左下中山三角左侧第一缝口三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度三角所处的滑动槽相对横向的底板垂直设置,第二密度三角左右对称或非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上中山三角与第一橡筋三角之间设置有摆动缝口三角。
CN202322276653.XU 2023-06-26 2023-08-24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Active CN2207462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1587 2023-06-26
CN2023216215879 2023-06-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6219U true CN22074621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70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6653.XU Active CN220746219U (zh) 2023-06-26 2023-08-24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6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0132B1 (ko) 가로 편물기
CN106521790B (zh) 手套机选针编织系统
CN102358985B (zh) 多功能提花双面无缝一体成型机
CN114908468A (zh) 一种适用于手套罗纹部双向编织的导针三角装置
CN100462493C (zh)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CN220746219U (zh) 一种手套机三角系统
CN101876120A (zh) 双轴向增强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CN109023688B (zh) 一种横机用编织机构及方法
CN216639835U (zh) 一种针织手套机前后机头同步吃纱同步编织机构
CN116103830A (zh) 一种织吊同行的针织横机
CN100554553C (zh) 成圈系统和用于这种系统的沉降片
CN203256436U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
CN102505321A (zh) 针织横机的纱嘴装置
CN108796802B (zh) 一段选针横机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111648011B (zh)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CN202347228U (zh) 一种具压过中线的沉降片三角
CN114182422A (zh) 一种针织手套机前后机头同步吃纱同步编织机构及其编织方法
CN212533307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翻针切换三角装置
CN210684111U (zh) 针织手套机的缝口三角和密度三角的控制装置
CN108532114B (zh) 同行吊目密度可调的编织组合三角及其编织三角机构
CN202011946U (zh) 全电脑横编织机的三角机构
CN202881591U (zh) 一种内衣针织圆机的上织针三角编织机构
CN201722489U (zh) 一种附加小机头
CN105239264A (zh) 一种复合三角系统
CN102330267A (zh) 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