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2647U -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2647U
CN220742647U CN202322308231.6U CN202322308231U CN220742647U CN 220742647 U CN220742647 U CN 220742647U CN 202322308231 U CN202322308231 U CN 202322308231U CN 220742647 U CN220742647 U CN 220742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installatio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82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斌
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82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2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2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2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车载空调设于货车的底部、位于货厢的下方,车载空调的壳体内形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安装腔与货厢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第二安装腔与货厢的外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第一安装腔内设置蒸发器,第二安装腔内设置冷凝器。该车载空调采用扁平化设计,设于车体底部,不占用货厢内空间,制冷量大,满足重度发热产品的运输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背景技术
货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货厢,货厢内存储货物。在冷链运输中,使用具有冷藏功能的货车对货物进行运输。冷藏式货车通过空调为货厢 内提供冷量,以满足货物的冷藏运输需求。
现有冷藏式货车的空调,有的为分体式空调器,空调器的室内机部分设于货厢内,占据货厢内一部分空间,降低货厢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分体式空调器安装较为麻烦。有的冷藏式货车的空调器采用顶部安装的方式,外形突兀外露。此外,现有冷藏式货车空调不能够满足大冷量小空间的使用需求。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空调采用扁平化设计,设于车体底部,不占用货厢内空间,制冷量大,满足重度发热产品的运输需求。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车载空调设于货车的底部、位于货厢的下方,车载空调的壳体内形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安装腔与货厢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第二安装腔与货厢的外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第一安装腔内设置蒸发器,第二安装腔内设置冷凝器。
车载空调位于车体的底部,从整个货车的外观上来看,车载空调不易被看见,不影响货车的整体外观。
车载空调位于货厢的外部,不会占用货厢的内部存储空间,不会减小货厢的载货量。
车载空调的外形轮廓整体呈扁平化、细长型的结构,车载空调的长度方向沿货厢的长度方向延伸,车载空调的宽度方向沿货厢的宽度方向延伸,以最大化利用前后两个车轮之间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形成一个第一安装腔和两个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所述冷凝器;
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沿所述货厢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冷凝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朝向所述货厢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入所述货厢内,所述货厢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回风口流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以与所述蒸发器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货厢之间的空气流动提供循环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侧、且朝向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前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后腔连通;
所述前腔内设有压缩机和电控盒,所述压缩机、所述电控盒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货厢的外部空间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二回风口流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冷凝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所述货厢的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空调,其用于为货车的货厢内提供冷量;
所述车载空调设于所述货车的底部、位于所述货厢的下方;
所述车载空调内设置一个蒸发换热腔和至少一个冷凝换热腔,所述蒸发换热腔用于与所述货厢的内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所述冷凝换热腔用于与所述货厢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换热腔和所述冷凝换热腔沿所述货厢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货车,包括:
车体;
货厢,其设于所述车体上,用于装载货物,所述货厢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货厢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货厢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车载空调,车载空调的冷气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车载空调的冷气回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货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货车从底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货车从后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货车内空气循环路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货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车载空调从顶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车载空调从底侧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空气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车载空调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0、货车;110、车体;111、驾驶室;112、货厢载体;113、车轮;120、货厢;121、第一通风口;122、第二通风口;123、第一内腔;124、第二内腔;125、分隔部;
200、车载空调;210、第一安装腔;211、前腔;212、后腔;213、第一出风口;214、第一回风口;215、导风部;220、第二安装腔;221、第二出风口;222、第二回风口;230、壳体;240、蒸发器;250、冷凝器;260、第一风机;270、第二风机;280、压缩机;290、电控盒;
L1、货厢的长度方向;W1、货厢的宽度方向;
L2、车载空调的长度方向;W2、车载空调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货车100,参照图1至图4,包括车体110,车体110包括驾驶室111、货厢载体112、以及车轮113等组成,货厢载体112上设置货厢120,货厢120为长方体结构,用于装载货物。
货车100用于冷链运输,货车100通过车载空调200为货厢120的内部空间提供冷量,以满足物品的冷藏运输需求。
车载空调200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货厢120的存储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货厢120内部空间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车载空调200设于货车100的底部,位于货厢120的下方。具体的说,车载空调200设于货厢载体112的底部,充分利用货厢载体112的底部空间。
车载空调200位于货厢载体112的底部,从整个货车100的外观上来看,车载空调200不易被看见,不影响货车100的整体外观。
车载空调200位于货厢120的外部,不会占用货厢120的内部存储空间,不会减小货厢120的载货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货厢载体112的前后两端底侧分别设置车轮113,车载空调200则设于前后两个车轮113之间的空间内,充分利用此处空间,不干涉车轮113的运转,同时在有限的车底空间内尽可能将车载空调200做大,有助于提高制冷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车载空调200的外形轮廓整体呈扁平化、细长型的矩形结构,车载空调200的长度方向L2沿货厢120的长度方向L1延伸,车载空调200的宽度方向W2沿货厢120的宽度方向W1延伸,以最大化利用前后两个车轮113之间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空调200的结构参照图6至图10,车载空调200包括壳体230、蒸发器240、冷凝器250等组成。
壳体230的外轮廓呈扁平化矩形结构,壳体230内通过隔板分隔成第一安装腔210和第二安装腔220,第一安装腔210、第二安装腔220沿壳体230的长度方向L2依次布置,如此布置使得车载空调200的整体外形轮廓呈扁平化、细长型结构。
第一安装腔210与货厢120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具体的说,第一安装腔210内设有蒸发器240,蒸发器240用于对流经第一安装腔210的空气进行换热。
第二安装腔220与货厢120的外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具体的说,第二安装腔220内设有冷凝器250,冷凝器250用于对流经第二安装腔220的空气进行换热。
货厢120内热的空气流入第一安装腔210内,与蒸发器240换热后变为冷的空气,冷气再流入货厢120内,以为货厢120内提供冷量。货厢120内的空气在货厢120与第一安装腔210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持续为货厢120提供冷量。
货厢120的外部空气流入第二安装腔220内,与冷凝器250换热后变为热的空气,热的空气再流入外界环境中,如此循环以不断带走冷凝器250的热量,提高整个空调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壳体230内形成一个第一安装腔210和两个第二安装腔220,第一安装腔210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第二安装腔220。一个第一安装腔210和两个第二安装腔220沿空调的长度方向L2依次布置,也即沿货厢120的长度方向L1依次布置。每个第二安装腔220内设有冷凝器250。
该空调包括一个蒸发器240和两个冷凝器250,一个蒸发器240匹配两个冷凝器250,一方面,蒸发器240和冷凝器250沿空调的长度方向L2依次布置,使空调整体呈扁平化、细长型结构;另一方面,在有限空间内,有助于提高空调制冷量,满足重度发热产品的运输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240沿壳体230的长度方向L2延伸设置,冷凝器250沿壳体230的宽度方向W2延伸设置。
将蒸发器240沿壳体23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蒸发器240体积尽可能做大,提高制冷量。
将冷凝器250沿壳体230的宽度方向W2延伸设置,在有限的第二安装腔220内尽可能将冷凝器250做大,两个长度短一些的冷凝器250匹配一个长度长一些的蒸发器240,且整体布局上充分利用空调的细长型结构。
图示中蒸发器240以两段式结构体现,这是因为受加工工艺影响,很难将蒸发器240的长度做到与第一安装腔210的长度相当,所以做成两段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壳体230在朝向货厢120的顶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腔210连通的第一出风口213、第一回风口214。第一安装腔210内经蒸发器240换热后的空气经第一出风口213流入货厢120内,货厢120内的空气经第一回风口214流入第一安装腔210内以与蒸发器240换热。
第一出风口213、第一回风口214设置于空调的顶部,以便与上方的货厢120内部空间正对连通,便于气体循环流动。
对应第一出风口213、第一回风口214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货厢120的底部设有第一通风口121、第二通风口122。第一通风口121与空调的冷气出风口(具体指第一出风口213)连通,第二通风口122与空调的冷气回风口(具体指第一回风口214)连通。
第一出风口213、第一回风口214沿第一安装腔210的长度方向L2延伸,对应的,第一通风口121、第二通风口122沿货厢120的长度方向L1延伸,使冷气出风能够尽可能得散布至货厢120内更广的空间内,提高货厢120内冷气分布均匀性。
并且显而易见的,货厢载体112上设有与第一通风口121、第二通风口122分别正对连通的通口(未图示),以实现第一通风口121与第一出风口213、第二通风口122与第一回风口214之间的正对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出风口213处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机260,第一风机260为第一安装腔210与货厢120之间的空气流动提供循环动力。
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机260也有助于提高出风均匀性,避免出现局部热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第一回风口214处设有导风部215,导风部215为长条板状结构,导风部215与壳体230的顶壁内侧连接,导风部215向第一安装腔210的内侧、且朝向蒸发器240的方向倾斜延伸。
导风部215用于将从第一回风口214流入的空气向蒸发器240所在的一侧导流,有效提高蒸发器24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蒸发器240将第一安装腔210分隔成前腔211和后腔212,第一回风口214与前腔211连通,第一出风口213与后腔212连通。
在第一风机260的作用下,货厢120内较热的空气经第二通风口122、第一回风口214流入前腔211内,并且在导风部215的导流作用下,空气能够更有效地流向蒸发器240,经与蒸发器240换热后的冷气流入后腔212,再从第一出风口213、第一通风口121流入货厢120内,以为货厢120内提供冷量。
前腔211内设有压缩机280和电控盒290,压缩机280、电控盒290沿壳体230的长度方向L2依次布置。
压缩机280和电控盒29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将压缩机280和电控盒290设于前腔211内,可以保证进入后腔212内的所有空气都是经过蒸发器240换热后的冷气,避免热量被直接随气流进入货厢120内,保证货厢120内冷藏效果。
将压缩机280和电控盒290设于回风路径上,也有助于提高压缩机280、电控盒290的散热效率。
第一安装腔210的体积大于第二安装腔220的体积,将压缩机280和电控盒290设于前腔211内,充分利用此处空间,提高空调内部结构布局紧凑性。
压缩机280选用卧式压缩机,以进一步保证空调整体的扁平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壳体23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安装腔220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21、第二回风口222,货厢120的外部空间内的空气经第二回风口222流入第二安装腔220内、与冷凝器250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221流向货厢120的外部空间。
具体的说,第二回风口222设于壳体230的底部,第二出风口221设于壳体230的侧部,第二回风口222和第二出风口221设于壳体230的不同侧,避免回风气流与出风气流相互干扰。
对应第二安装腔220设于空调两端的结构布局方式,壳体2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分别设置第二出风口221,壳体23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分别设置第二回风口222。
结合图2,底置的两个第二回风口222在回风方向上、以及侧置的两个第二出风口221在出风方向上,都无阻挡,提高气体循环流动效率,有助于提高空调换热能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221处设置第二风机270,为空气循环提供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载空调200内设置一个蒸发换热腔和至少一个冷凝换热腔,蒸发换热腔用于与货厢120的内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冷凝换热腔用于与货厢120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蒸发换热腔和冷凝换热腔沿货厢120的长度方向L1依次布置。
蒸发换热腔内设置蒸发器240和第一风机260,蒸发换热腔上文所述的第一安装腔210。
冷凝换热腔内设置冷凝器250和第二风机270,冷凝换热腔为上文所述的第二安装腔22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蒸发换热腔设置一个,冷凝换热腔设置两个,蒸发换热腔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冷凝换热腔,以形成空调扁平化、细长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货厢120内设置分隔部125,分隔部125将货厢12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内腔123和第二内腔124,第一内腔123与第一通风口121正对连通,第二内腔124与第二通风口122正对连通。分隔部125上设置供气体流通的通孔(未图示)。
经蒸发器240换热后的冷气从第一出风口213、第一通风口121流入第一内腔123,再经分隔部125流入第二内腔124,然后经第二通风口122、第一回风口214流入前腔211内。
分隔部125的设置,将货厢120内部空间分隔成两部分,便于货物的分区存储。
由于第一内腔123正对空调的冷气出风口,第一内腔123的温度会稍微低于第二内腔124的温度,那么在存储物品时,可以根据物品的低温存储需求,将不同温度存储需求的物品存储在第一内腔123或第二内腔124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部125可以为具有通口的隔板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部125可以利用放置的物品本身来充当。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空调,其用于为货车的货厢内提供冷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空调设于所述货车的底部、位于所述货厢的下方,所述车载空调包括:
壳体,其内形成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货厢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货厢的外部空间之间形成空气换热循环流路;
蒸发器,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安装腔的空气进行换热;
冷凝器,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二安装腔的空气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形成一个第一安装腔和两个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所述冷凝器;
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沿所述货厢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冷凝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朝向所述货厢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回风口,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入所述货厢内,所述货厢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一回风口流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以与所述蒸发器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货厢之间的空气流动提供循环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侧、且朝向所述蒸发器的方向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将所述第一安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所述第一回风口与所述前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后腔连通;
所述前腔内设有压缩机和电控盒,所述压缩机、所述电控盒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回风口,所述货厢的外部空间内的空气经所述第二回风口流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冷凝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向所述货厢的外部空间。
9.一种车载空调,其用于为货车的货厢内提供冷量,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空调设于所述货车的底部、位于所述货厢的下方;
所述车载空调内设置一个蒸发换热腔和至少一个冷凝换热腔,所述蒸发换热腔用于与所述货厢的内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所述冷凝换热腔用于与所述货厢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所述蒸发换热腔和所述冷凝换热腔沿所述货厢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10.一种货车,包括:
车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还包括:
货厢,其设于所述车体上,用于装载货物,所述货厢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货厢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货厢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车载空调,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空调,所述车载空调的冷气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口连通,所述车载空调的冷气回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CN202322308231.6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Active CN220742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231.6U CN22074264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231.6U CN22074264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2647U true CN22074264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8231.6U Active CN220742647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2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4793B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EP2019274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for trailer
KR101438603B1 (ko)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US8037704B2 (en) Distributed refrigeration system
EP2682705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432005U (zh) 单体热泵式空气调节器以及板型吸热侧热交换组件
US20120291478A1 (en) Condenser for vehicl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US10910684B2 (en) Machin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US20200338963A1 (en) Cooling device
US20060042308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e
CN220742647U (zh) 一种车载空调及货车
KR100650548B1 (ko) 냉동차량용 냉각기
CN215686300U (zh) 一种冷热双温展示柜
CN203806445U (zh) 一种冰板冷冻柜
KR20120061671A (ko) 차량용 컨덴서
CN114216293A (zh) 相变蓄冷式供冷装置及冷藏车箱
CN220843852U (zh) 一种集装箱用空调及集装箱
CN220843853U (zh) 一种集装箱用空调及集装箱
CN221162087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09852156U (zh) 一种三温客厢式冷藏车
CN219037269U (zh) 冰箱
CN212604381U (zh) 一种叉车冷暖空调
KR20200030389A (ko) 친환경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냉각시스템
CN220728618U (zh) 制冷装置
CN214775269U (zh) 一款紧凑型带电池冷却一体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