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6107U - 瑜伽伸展盒 - Google Patents

瑜伽伸展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6107U
CN220736107U CN202321743217.2U CN202321743217U CN220736107U CN 220736107 U CN220736107 U CN 220736107U CN 202321743217 U CN202321743217 U CN 202321743217U CN 220736107 U CN220736107 U CN 220736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yoga
holes
hole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32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曼西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432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6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6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6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瑜伽伸展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以及一个顶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以及一个顶板组合安装为一个矩形状的盒体;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设置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横梁;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两侧呈一一对应。在使用瑜伽伸展盒时,使用者坐在地板上,伸展双腿,手握横梁,使用者开始用脚轻轻向前推,使得身体背部可以拉伸,从而对背部及腿部肌肉进行舒展拉伸,并随着时间推移或者训练更加熟练后,可以通过握持不同部位的横梁或通孔设置握持件进行进一步的舒展拉伸,进而更科学舒适地进行瑜伽舒展动作,逐步缓解使用者背部及腿部等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的问题。

Description

瑜伽伸展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瑜伽辅助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瑜伽伸展盒。
背景技术
根据人类的生理机能理论,身体前屈或向前伸展被定义为将身体的上半部分向下或向前移动,身体前屈或向前伸展能使身体背部伸展得更开,是进行更剧烈的伸展和运动的基础,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身体前屈或向前伸展同样是个挑战,特别是对于有腿后肌肉紧张、背部疾病等问题的人,本专利可以更科学舒适地进行瑜伽伸展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人们由于腿后肌肉紧张、背部疾病等原因而造成身体前屈或向前伸展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协助人们科学舒适地进行瑜伽伸展动作的瑜伽伸展盒。
一种瑜伽伸展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以及一个顶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以及一个顶板组合安装为一个矩形状的盒体;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均设置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横梁;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两侧呈一一对应。
本申请公开一种瑜伽伸展盒,通过设有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以及一个顶板围合形成矩形状的盒体作为瑜伽伸展盒使用,通过设有顶板用于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通孔,且通过在通孔之间设有横梁,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通孔及之间设有的横梁作为使用的握持部位,而且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在通孔中插设例如杆体等握持件进行使用。在使用瑜伽伸展盒时,使用者坐在地板上,伸展双腿,手握横梁,使用者开始用脚轻轻向前推,使得身体背部可以拉伸,从而对背部及腿部肌肉进行舒展拉伸,并随着时间推移或者训练更加熟练后,可以通过握持不同部位的横梁或通孔设置握持件进行进一步的舒展拉伸,进而更科学舒适地进行瑜伽舒展动作,逐步缓解使用者背部及腿部等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长条状通孔。通过将通孔的形状设计成长条状的通孔,长条状通孔能更加适用于人体手部的握持习惯,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的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及舒适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圆形洞口。通过将通孔的形状设计成圆形状,圆形洞口能更加适配使用杆体作为握持部件,例如,将握持杆穿过圆形洞口握持杆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二侧板的间距,且握持杆的直径小于圆形洞口的内径,使用者能手握握持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可以同时设有圆形洞口和长条状通孔,使用者可以根据其使用习惯和喜好进行更多的握持方式的选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均设置有多个圆形洞口,所述圆形洞口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呈一一对应。通过在第二侧板上设有多个圆形洞口,且圆形洞口在第二侧板的两侧一一对应使得握持杆的使用更加合理。同时,瑜伽伸展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寸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习惯或者训练效果进行选择使用第一侧板或者第二侧板作为握持部,从而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肌肉伸展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有多个长条状通孔,两个所述长条状通孔之间形成有横梁,所述长条状通孔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呈一一对应。在第一侧板设有通孔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侧板上同时设有长条状通孔或圆形洞口,又或者同时设有长条状通孔和圆形洞口,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可以作为握持部位,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瑜伽伸展盒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设有弧形凹口。为了进一步提高瑜伽拉伸盒的多种使用可能状态,通过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设有弧形凹口,使得使用者坐在顶板或将双脚放在顶板时,能抓住弧形凹口进行拉伸,使用者能结合瑜伽伸展盒的使用状态进行调整拉伸姿势,实现更多部位肌肉的拉伸和舒展。
可选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凹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条状通孔的两端为圆弧状。为了提高使用者在抓住横梁进行拉伸的舒适感,对长条状通孔的边缘作倒角处理,使其两端为圆弧状,由此使得使用者在抓住的时候更加舒适、稳固;另一方面,也能适配使用杆体作为握持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至相邻的所述长条状通孔的最短距离为b,所述第二端壁至相邻的所述长条状通孔的最短距离为a,b为a的1.5倍。第一侧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了两个端壁,分别为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例如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通过将与第一端壁最相邻的长条状通孔至第一端壁的距离b以及与第二端壁最相邻的长条状通孔至第二端壁的距离a的比值设计为1.5:1,使得使用者能通过使用瑜伽伸展盒达到更加科学和循序渐渐的训练效果。具体地,由于第一侧板上设有多个长条状通孔,使其形成多个不同长度的拉伸位置可以使用的握持部,使用者通过使用靠近第二端壁的第二侧板作为腿部放置平面,身体朝向瑜伽伸展盒的方向进行弯曲拉伸,一旦使用者能够轻松到达某个位置,例如,第二个横梁,为了进一步提高拉伸效果,可以将瑜伽伸展盒旋转180°至第一端壁的一侧,并将另外的第二侧板作为腿部放置平面,身体朝向瑜伽伸展盒的方向进行弯曲拉伸,并抓住随后的横梁,使得使用者可以有一个更加渐进的拉伸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为25-50厘米,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为15-50厘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高度为15-50厘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洞口的数量为1-4个,所述长条状通孔的数量为2-8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顶板为木质或塑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顶板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
上述关于瑜伽伸展盒的尺寸、用于适配握持杆的圆形洞口及用于握持的长条状通孔等数量设计,使得瑜伽伸展盒的整体更加适用人体拉伸,使用者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适用瑜伽伸展盒进行舒展身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顶板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胶水固定或螺丝固定或木钉或榫卯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瑜伽伸展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瑜伽伸展盒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瑜伽伸展盒的右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瑜伽伸展盒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顶板;
2第一侧板;
3第二侧板;
4弧形凹口;
5长条状通孔;
6横梁;
7圆形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瑜伽伸展盒。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瑜伽伸展盒,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和两个第二侧板3以及一个顶板1,两个第一侧板2和两个第二侧板3以及一个顶板1组合安装为一个矩形状的盒体;两个第一侧板2均设置有多个通孔,两个通孔之间形成有横梁6;通孔在第一侧板2两侧呈一一对应。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瑜伽伸展盒,通过设有两个第一侧板2、两个第二侧板3以及一个顶板1围合形成矩形状的盒体作为瑜伽伸展盒使用,通过设有顶板1用于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在两个第一侧板2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通孔,且通过在通孔之间设有横梁6,使用者可以通过通孔及之间设有的横梁6作为使用的握持部位,而且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在通孔中插设例如杆体等握持件进行使用。在使用瑜伽伸展盒时,使用者坐在地板上,伸展双腿,手握横梁6,使用者开始用脚轻轻向前推,使得身体背部可以拉伸,从而对背部及腿部肌肉进行舒展拉伸,并随着时间推移或者训练更加熟练后,可以通过握持不同部位的横梁6或通孔设置握持件进行进一步的舒展拉伸,进而更科学舒适地进行瑜伽舒展动作,逐步缓解使用者背部及腿部等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的问题。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通孔包括长条状通孔5。通过将通孔的形状设计成长条状的通孔,长条状通孔5能更加适用于人体手部的握持习惯,更加符合人体力学的设计,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及舒适感。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通孔包括圆形洞口7。通过将通孔的形状设计成圆形状,圆形洞口7能更加适配使用杆体作为握持部件,例如,将握持杆穿过圆形洞口7握持杆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二侧板3的间距,且握持杆的直径小于圆形洞口7的内径,使用者能手握握持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2可以同时设有圆形洞口7和长条状通孔5,使用者可以根据其使用习惯和喜好进行更多的握持方式的选择。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两个第二侧板3均设置有多个圆形洞口7,圆形洞口7在第二侧板3的两侧呈一一对应。通过在第二侧板3上设有多个圆形洞口7,且圆形洞口7在第二侧板3的两侧一一对应使得握持杆的使用更加合理。同时,瑜伽伸展盒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寸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习惯或者训练效果进行选择使用第一侧板2或者第二侧板3作为握持部,从而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肌肉伸展效果。
如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两个第二侧板3均设置有多个长条状通孔5,两个长条状通孔5之间形成有横梁6,长条状通孔5在第二侧板3的两侧呈一一对应。在第一侧板2设有通孔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侧板3上同时设有长条状通孔5或圆形洞口7,又或者同时设有长条状通孔5和圆形洞口7,使得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可以作为握持部位,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瑜伽伸展盒使用。
如图1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间隔设置在顶板1上,第一侧板2和/或第二侧板3远离顶板1的一端设有弧形凹口4。为了进一步提高瑜伽拉伸盒的多种使用可能状态,通过在第一侧板2或第二侧板3远离顶板1的一端设有弧形凹口4,使得使用者坐在顶板1或将双脚放在顶板1时,能抓住弧形凹口4进行拉伸,使用者能结合瑜伽伸展盒的使用状态进行调整拉伸姿势,实现更多部位肌肉的拉伸和舒展。
可选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远离顶板1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凹口4。
如图2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长条状通孔5的两端为圆弧状。为了提高使用者在抓住横梁6进行拉伸的舒适感,对长条状通孔5的边缘作倒角处理,使其两端为圆弧状,由此使得使用者在抓住的时候更加舒适、稳固;另一方面,也能适配使用杆体作为握持部件。
如图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端壁至相邻的长条状通孔5的最短距离为b,第二端壁至相邻的长条状通孔5的最短距离为a,b为a的1.5倍。第一侧板2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了两个端壁,分别为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例如第二侧板3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通过将与第一端壁最相邻的长条状通孔5至第一端壁的距离b以及与第二端壁最相邻的长条状通孔5至第二端壁的距离a的比值设计为1.5:1,使得使用者能通过使用瑜伽伸展盒达到更加科学和循序渐渐的训练效果。具体地,由于第一侧板2上设有多个长条状通孔5,使其形成多个不同长度的拉伸位置可以使用的握持部,使用者通过使用靠近第二端壁的第二侧板3作为腿部放置平面,身体朝向瑜伽伸展盒的方向进行弯曲拉伸,一旦使用者能够轻松到达某个位置,例如,第二个横梁6,为了进一步提高拉伸效果,可以将瑜伽伸展盒旋转180°至第一端壁的一侧,并将另外的第二侧板3作为腿部放置平面,身体朝向瑜伽伸展盒的方向进行弯曲拉伸,并抓住随后的横梁6,使得使用者可以有一个更加渐进的拉伸过程。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的宽度为25-50厘米,第二侧板3的宽度为15-50厘米,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高度为15-50厘米。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圆形洞口7的数量为1-4个,长条状通孔5的数量为2-8个。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为木质或塑料。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
上述关于瑜伽伸展盒的尺寸、用于适配握持杆的圆形洞口7及用于握持的长条状通孔5等数量设计,使得瑜伽伸展盒的整体更加适用人体拉伸,使用者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适用瑜伽伸展盒进行舒展身体。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胶水固定或螺丝固定或木钉或榫卯固定。
为了对本申请的瑜伽伸展盒技术方案可以达到更加科学和有效的人体拉伸,以下通过不同的使用方式进一步阐述。
使用者将腿伸直放置在第二侧板3的面上,使用者向前或向下伸展身体,从而使用者的手可以抓住两个第一侧板2上的横梁6,然后,使用者腿部发力慢慢向前推,同时手往后拉,使得身体背部可以伸展,当训练熟练后,使用者的手可以伸得更远,从而抓住更前面的横梁6。
使用者也可以通过站立的方式使用本瑜伽伸展盒,使用者将其中第二侧板3的一面放在地上,并站在第二侧板3的另一面,长条状通孔5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使得抓住的时候舒适、稳固。
使用本瑜伽伸展盒的另一种方法是,无论坐着或站着,将双腿分开放置在更宽的第一侧板2的面,将握持杆穿过圆形洞口7(握持杆的长度大于两个第二侧板3的间距,且握持杆的直径小于圆形洞口7的内径),抓住握持杆的两端。与上面两种使用方法相比,这种使用方法腿间距更宽,在向前伸展时可以更强有力地牵引肌肉,可以正向或反向握住握持杆。
使用者还可以在坐着或站立时也可以将腿放置在第一侧板2的面上,然后抓住弧形凹口4进行伸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侧板(2)和两个第二侧板(3)以及一个顶板(1),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以及一个顶板(1)组合安装为一个矩形状的盒体;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2)均设置有多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之间形成有横梁(6);
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侧板(2)两侧呈一一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长条状通孔(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圆形洞口(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侧板(3)均设置有多个圆形洞口(7),所述圆形洞口(7)在所述第二侧板(3)的两侧呈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3)均设置有多个长条状通孔(5),两个所述长条状通孔(5)之间形成有横梁(6),所述长条状通孔(5)在所述第二侧板(3)的两侧呈一一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和所述第二侧板(3)间隔设置在所述顶板(1)上,所述第一侧板(2)和/或所述第二侧板(3)远离所述顶板(1)的一端设有弧形凹口(4)。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通孔(5)的两端为圆弧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至相邻的所述长条状通孔(5)的最短距离为b,所述第二端壁至相邻的所述长条状通孔(5)的最短距离为a,b为a的1.5倍。
9.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2)的宽度为25-50厘米,所述第二侧板(3)的宽度为15-50厘米,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高度为15-50厘米;和/或
所述圆形洞口(7)的数量为1-4个,所述长条状通孔(5)的数量为2-8个;和/或
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为木质或塑料;和/或
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厚度为10毫米-20毫米。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瑜伽伸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以及顶板(1)之间的固定方式为胶水固定或螺丝固定或木钉或榫卯固定。
CN202321743217.2U 2023-07-04 2023-07-04 瑜伽伸展盒 Active CN220736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3217.2U CN2207361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瑜伽伸展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3217.2U CN2207361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瑜伽伸展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6107U true CN22073610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3217.2U Active CN220736107U (zh) 2023-07-04 2023-07-04 瑜伽伸展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6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7250B1 (en) Abdominal exercising apparatus
US8814767B2 (en)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
US4211402A (en) Game and exercising device, method of exercising, and method of playing a game
US6027433A (en) Multi-function exercise apparatus that utilizes a single cable pulley system
US20120329623A1 (en) Stretch assist block
US20180169468A1 (en) Exercise method and device
US3129940A (en) Isometric contraction exerciser having handles at each end with handgrips shaped to the fingers
CN220736107U (zh) 瑜伽伸展盒
US20050233877A1 (en) Multifunction gymnastic apparatus
JP3216387U (ja) 弾性ボール拾集具
KR200487636Y1 (ko) 플랭크 겸용 푸쉬업 운동기구
CN202605643U (zh) 一种锻炼装置
WO1994004227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xercising devices
CN220257074U (zh) 瑜伽伸展盒
JP2003047671A (ja) フィットネス用具
US20010051561A1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exercising hand and wrist muscles
KR101349608B1 (ko) 작업치료용 근력강화장치
US20050239618A1 (en) Waist training exerciser
US20020147084A1 (en) Exerciser for abdominal portion of the user
KR100318363B1 (ko) 근육이완용 운동기구
JP2004329541A (ja) スイング矯正用バット
JP3140183U (ja) 運動具
JP3063299U (ja) 健康器具
CN212187587U (zh) 一种多功能双杠训练器
CN219167623U (zh) 一种组装式臂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