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5958U - 体外除颤器 - Google Patents

体外除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5958U
CN220735958U CN202322011989.3U CN202322011989U CN220735958U CN 220735958 U CN220735958 U CN 220735958U CN 202322011989 U CN202322011989 U CN 202322011989U CN 220735958 U CN220735958 U CN 220735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xternal defibrillator
chambers
seal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19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佘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19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5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5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5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除颤器,所述体外除颤器包括:至少两个设备器件;壳体,其内具有适于容纳所述设备器件的容纳腔;隔离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不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本实用新型的体外除颤器,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隔离板将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一旦某个腔室进入少量水时,隔离板可以尽可能阻挡水流动至其他腔室,从而降低其他腔室进水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其他腔室内的设备器件。另外,当体外除颤器在一定的摆放状态时,由于隔离板的存在,使每个腔室都有一定的存水量,只有当进入的水超过或者与其存水量相近时,才有可能会流入到其他腔室。

Description

体外除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医疗器械技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体外除颤器。
背景技术
AED(体外除颤器)是一种急救产品,会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比如在室外,可能会突然下雨,或者救援场所粉尘较大,如果雨水或者粉尘进入机器内部,可能会导致PCBA短路或者其它不能进水的器件不良,延误救援甚至救援失败,所以需要AED有较好的防尘防水性能。
现有AED中的PCB与其它器件都在同一个腔体里面,防尘防水设计是通过整机密封设计实现,密封的区域大,每一处的密封性能都要求能满足性能要求才能有效的保护,对防护零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的要求较高,如果防护零件某一处有设计/制造或者装配不良,极有可能造成水或者粉尘渗入机器内部,整机防护失效,造成机器不良。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除颤器,其能够降低全部腔室进水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外除颤器,所述体外除颤器包括:
至少两个设备器件;
壳体,其内具有适于容纳所述设备器件的容纳腔;
隔离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不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中的第一设备器件与所述第二腔室中的第二设备器件通过电连接线连接;
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电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不同第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相应地,
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不同方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器件包括PCB,所述第二设备器件包括电容、以及至少用于为所述电容充电的电源;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电容所在第二腔室的同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与所述电容所在的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与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电容所在第二腔室的长度基本一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体外除颤器还包括密封插接件,以对所述电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进行密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中空的筒体;
端盖,分别密封安装于所述筒体轴向两端;
弹性防水件,分别压合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筒体之间、以及所述端盖与所述隔离板之间;
其中,所述弹性防水件具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与端盖密封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面分别与隔离板以及筒体密封贴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防水件上设有防水筋,所述隔离板以及所述筒体上均设有密封槽,所述防水筋的表面密封贴合于所述密封槽的内壁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于其内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第二设备器件相抵接或相连接,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散热孔,所述端盖的内壁与散热件之间压合有防水环,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的投影,所述防水环环绕设于所述散热孔外周,所述防水环具有与所述端盖的内壁密封贴合的第三密封面、以及与所述散热件密封贴合的第四密封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各个腔室安装对应的设备器件后的设备重心与所述设备的中心部位基本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体外除颤器,其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隔离板将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一旦某个腔室进入少量水时,隔离板可以尽可能阻挡水流动至其他腔室,从而降低其他腔室进水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其他腔室内的设备器件。另外,当体外除颤器在一定的摆放状态时,由于隔离板的存在,使每个腔室都有一定的存水量,只有当进入的水超过或者与其存水量相近时,才有可能会流入到其他腔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体外除颤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体外除颤器的正视图;
图3是图2中B-B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E-E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体外除颤器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D-D的剖面图;
图7是图5中C-C的局部剖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容纳腔;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2、筒体;121、密封槽;13、端盖;131、散热孔;14、弹性防水件;141、防水筋;142、第一密封面;143、第二密封面;15、散热件;16、防水环;161、第三密封面;162、第四密封面;2、隔离板;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31、PCB;32、电容;33、电源;34、电连接线;4、安装槽;5、螺纹孔;6、密封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现有大多数的体外除颤器的壳体内基本上都是一整个容纳腔,然后通过设置在容纳腔内壁上的连接结构和限位结构,从而对安装在其内的设备器件进行固定和限位的,防尘防水设计是通过整机(整个壳体)密封设计实现的,一旦壳体上某处因安装失误或其他原因损坏或漏气了,会导致水通过该处进入到整个容纳腔内,导致其内的所有设备器件都会与水接触导致失效。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体外除颤器,包括至少两个设备器件、壳体1以及隔离板2;壳体1内具有适于容纳设备器件的容纳腔11;隔离板2密封连接于壳体1的内壁上,并将容纳腔11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不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的隔离板2将容纳腔11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一旦某个腔室进入少量水时,隔离板2可以尽可能阻挡水流动至其他腔室,从而降低其他腔室进水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其他腔室内的设备器件。
隔离板2将不同设备器件分离,仅通过电连接件(例如电连接线34或者电连接器等等)连接,在使用时,如果体外除颤器不慎掉在地上,或者有长时间较大颠簸,因为有隔离板2隔开式设计,各部分设备器件不会互相发生碰撞,造成机器不良。
隔离板2和壳体1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至少两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中的第一设备器件与第二腔室112中的第二设备器件通过电连接线34连接;隔离板2上设有用于供电连接线34穿过的连接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可以通过连接孔相连通,即一旦某个腔室进入少量水时,少量水仅能通过连接孔从进水的腔室,流入到未进水的腔室,因此,为了降低其他腔室进水的可能性,两个连通的腔室之间的隔离板2上最好有且只有一个连通孔,且尽可能的减小连通孔的尺寸,如此设置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体外除颤器在大部分的摆放状态下,少量水均无法通过连通孔进入至其他腔室,从而减少其他腔室内进水的概率,尽可能的保护其内设备器件。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腔室1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不同第二腔室112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相应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位于第一腔室111的不同方位。这样,即使多个第二腔室112均进水,也可以降低各个第二腔室112中的水从同一方位上的连接孔进入第一腔室111的概率,使得第二腔室112中的水从一个方位上的连接孔流入后,需要剩余水量沿第二腔室112的内部流一段时间后从其它方位的孔流入,而沿第二腔室112内部流淌过程中,水量会不断减少,因此,可以减少进入第一腔室111的水量,尽量保证第一腔室111中设备器件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表示不同第二腔室112对应的不同连接孔,即第一腔室111与一个第二腔室112之间仅通过一个连接孔(第一连接孔21或第二连接孔22)相连通,因此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位于第一腔室111的不同方位,可以认为是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分别位于隔离板2上不同方向的位置,从而使第一腔室111与不同的第二腔室112相连通。比如:第一连接孔21位于隔离板2的左侧、第二连接孔22位于隔离板2的右侧等,本实施例不对第一连接孔21和第二连接孔22在隔离板2上的方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器件包括PCB31,第二设备器件包括电容32、以及至少用于为电容32充电的电源33;其中,电源33还可以为PCB31供电。
第一腔室111和电源33所在的第二腔室112位于电容32所在第二腔室112的同一侧;相应地,第一连接孔21位于第一腔室111上与电容32所在的第二腔室112相对的一侧,第二连接孔22位于第一腔室111上与电源33所在的第二腔室112相对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起到降低电源33和PCB31之间的连接长度;同时,由于电容32通常较长,因此,通过前述布局方式,可以使得设备器件在壳体内更加紧凑,利于AED小型化设计。
体外除颤器还包括密封插接件6,以对电连接线34穿过的连接孔进行密封。如图3和6所示,第二连接孔22内就密封安装有密封插接件6,电连接线34或电连接器穿过密封插接件6,从而可以起到将第二腔室112和第一腔室111密封隔离的作用,进一步保护第一腔室111内的PCB31,对PCB31进行防尘和防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体外除颤器的隔离板2还起到隔热的作用,体外除颤器在工作时,电源33以及电容32发热较大,热量被隔离板2挡住,不能直接对PCB31进行加热,避免了第一腔室111内PCB31区域发热严重的问题。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111与电源33所在的第二腔室112的长度之和、与电容32所在第二腔室112的长度基本一致。这样,可以使得设备器件在壳体1内更加紧凑,利于AED小型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一致是指第一腔室111与电源33所在的第二腔室112的长度之和、与电容32所在第二腔室112的长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值,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值可以为0.1mm、1mm、2mm、3mm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体外除颤器中壳体1内的腔室的体积或者说尺寸不同还可以起到便于安装对应的设备器件(例如电容32、PCB31、电源33等)的作用。
如图1~7所示,壳体1包括中空的筒体12、端盖13以及弹性防水件14;端盖13,分别密封安装于筒体12轴向两端;弹性防水件14分别压合于端盖13与筒体12之间、以及端盖13与隔离板2之间。
其中,弹性防水件14具有第一密封面142和第二密封面143,第一密封面142与端盖13密封贴合,第二密封面143分别与隔离板2以及筒体12密封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弹性防水件14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其安装在端盖13与筒体12之间、以及端盖13与隔离板2之间时,弹性防水件14处于压缩状态(弹性形变),从而起到密封整个容纳腔11的作用,从整体上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具体的,弹性防水件14上设有防水筋141,隔离板2以及筒体12上均设有密封槽121,防水筋141的表面密封贴合于密封槽121的内壁上。防水筋141和密封槽121的配合可以增强密封性。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还包括安装于其内的散热件15,散热件15与第二设备器件(例如图6中所示的电容32)相抵接或相连接,端盖13上设有与第二腔室112相连通的散热孔131,端盖13的内壁与散热件15之间压合有防水环16,沿筒体12的轴向的投影,防水环16环绕设于散热孔131外周,防水环16具有与端盖13的内壁密封贴合的第三密封面161、以及与散热件15密封贴合的第四密封面162。散热件15可以为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或者导热性能好的高分子材料,均为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散热件15起到传导第二设备器件产生的热,并通过散热孔131向外排出,防水环16与壳体1以及散热件15的配合则是起到防水防尘的功效。
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腔室安装对应的设备器件后的设备重心与设备的中心部位基本一致。如此设置,保证体外除颤器重心基本在体外除颤器的中心部位,使得体外除颤器放置或者携带时重心平稳,不会出现往一边倾倒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一致是指设备重心与设备中心之间的距离差值小于预设距离阈值,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值可以为0.1mm、1mm、2mm、3mm等等。
如图4所示,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111的内壁上还设有多个安装槽4和/或螺纹孔5,安装槽4和/或螺纹孔5用于将多个PCB31间隔的固定安装于第一腔室111内。多个PCB31之间间隔分布,空间间隙较大,在第一腔室111内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散热良好。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除颤器包括:
至少两个设备器件;
壳体,其内具有适于容纳所述设备器件的容纳腔;
隔离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不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中的第一设备器件与所述第二腔室中的第二设备器件通过电连接线连接;
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电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不同第二腔室用于容纳不同的设备器件;相应地,
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不同方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器件包括PCB,所述第二设备器件包括电容、以及至少用于为所述电容充电的电源;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电容所在第二腔室的同一侧;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与所述电容所在的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上与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相对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电源所在的第二腔室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电容所在第二腔室的长度基本一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除颤器还包括密封插接件,以对所述电连接线穿过的连接孔进行密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中空的筒体;
端盖,分别密封安装于所述筒体轴向两端;
弹性防水件,分别压合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筒体之间、以及所述端盖与所述隔离板之间;
其中,所述弹性防水件具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与端盖密封贴合,所述第二密封面分别与隔离板以及筒体密封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水件上设有防水筋,所述隔离板以及所述筒体上均设有密封槽,所述防水筋的表面密封贴合于所述密封槽的内壁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于其内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第二设备器件相抵接或相连接,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散热孔,所述端盖的内壁与散热件之间压合有防水环,沿所述筒体的轴向的投影,所述防水环环绕设于所述散热孔外周,所述防水环具有与所述端盖的内壁密封贴合的第三密封面、以及与所述散热件密封贴合的第四密封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除颤器,其特征在于,各个腔室安装对应的设备器件后的设备重心与所述设备的中心部位基本一致。
CN202322011989.3U 2023-07-28 2023-07-28 体外除颤器 Active CN220735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1989.3U CN220735958U (zh) 2023-07-28 2023-07-28 体外除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1989.3U CN220735958U (zh) 2023-07-28 2023-07-28 体外除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5958U true CN220735958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4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1989.3U Active CN220735958U (zh) 2023-07-28 2023-07-28 体外除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5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1778B (zh) 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CN1197550A (zh) 可充电电池及可充电电池用安装封口板
CN109888136B (zh) 电池模块及包含其的冲浪设备
KR20150042463A (ko) 전지모듈 하우징
JP3238086U (ja) 電源アダプタ
KR20160107798A (ko) 배터리 팩
CN220735958U (zh) 体外除颤器
KR20170032034A (ko) 배터리 팩
JP3215875U (ja) コネクタ構造
US20170338450A1 (en) Secondary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sealing body with charging indicator
KR20170021561A (ko) 배터리 팩
KR101214604B1 (ko) 콘덴서 안전장치
CN219046339U (zh) 电控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动力系统
US20180190964A1 (e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module
KR102341404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6231368A (zh) 电控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动力系统
KR101936800B1 (ko) 케이스 일체형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US9933147B2 (en)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KR20160008823A (ko) 복수의 2차 배터리 셀들의 병렬 연결에 의해 형성되는 배터리 팩
CN210272463U (zh) 动力电池防护结构
CN210807902U (zh) 一种用于pcba线控板上的防护盒
CN211930960U (zh) 电路板装置
JP2019203501A (ja) 電気接続部用の保護構造を備える冷却圧縮機
CN214013360U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连接结构
CN217588772U (zh) 一种密封大电流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