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4613U -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4613U
CN220734613U CN202322415784.1U CN202322415784U CN220734613U CN 220734613 U CN220734613 U CN 220734613U CN 202322415784 U CN202322415784 U CN 202322415784U CN 220734613 U CN220734613 U CN 220734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inge assembly
wearing
press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57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57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4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4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4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枢纽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容纳槽和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容纳孔、卡口,容纳孔与容纳槽通过卡口连通,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容纳槽;按压部,设置于容纳孔内;连接轴,包括连接的轴体和轴头,轴体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内,轴头设置于卡口内;轴头与按压部抵接,并且轴头沿第二方向能够相对于轴体伸缩。使用外力作用于按压部,按压部挤压轴头使其缩回至轴体内,从而可以解除连接轴对第二连接部的锁定,即可以实现穿戴部与主体部的拆卸,仅需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部,无需使用专业的拆装工具,简化以及便利了穿戴部与主体部的拆卸。

Description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标配,其中的穿戴部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多样需求,通常设置为可拆卸形式,也即通过可拆卸的枢纽组件将穿戴部与主体部实现连接与拆卸。
然而,现有的枢纽组件拆装需要借助专业工具,导致拆装变得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无需借助专业工具,可以简化以及便利主体部和穿戴部的拆卸。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的枢纽组件,所述穿戴设备包括主体部和穿戴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穿戴部通过所述枢纽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枢纽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容纳槽和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容纳孔、卡口,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卡口连通,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穿戴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
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孔内;
连接轴,包括连接的轴体和轴头,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轴头设置于所述卡口内,以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轴头与所述按压部抵接,并且所述轴头沿所述第二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轴体伸缩,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或者拆卸。
可选的,所述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头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轴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轴头,至少朝向所述按压部的轴头能够相对于所述轴体伸缩。
可选的,背离所述按压部的轴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按压部包括顶针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顶针设置,所述顶针与所述轴头抵接。
可选的,所述按压部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顶针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容纳孔的侧壁抵接,以限位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轴的方向溜出所述容纳孔。
可选的,所述按压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顶针,所述底座背离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侧的表面齐平。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示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枢纽组件具有拆卸状态,在所述拆卸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受外力挤压所述轴头,所述轴头缩进所述轴体,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拆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
主体部;
穿戴部,用于用户佩戴;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枢纽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穿戴部。
本申请实施例的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中,使用外力作用于按压部,按压部挤压轴头使其缩回至轴体内,从而可以解除连接轴对第二连接部的锁定,外力拖拽第二连接部使其与第一连接部脱离,即可以实现穿戴部与主体部的拆卸,仅需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部,无需使用专业的拆装工具,简化以及便利了穿戴部与主体部的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穿戴设备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穿戴设备中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枢纽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1,穿戴设备1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穿戴设备1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穿戴设备1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穿戴设备1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本申请实施例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穿戴设备1包括主体部10、穿戴部20和枢纽组件30。
主体部10是穿戴设备1的主要组成部分,主体部10是实现穿戴设备1预设功能的软件处理中心。比如,对于智能手表来说,主体部10也即是表盘。
穿戴部20是穿戴设备1中用于方便用户进行佩戴的部分,可以通过穿戴部20的绑、套等来实现将主体部10相对固定于用户的状态。比如,对于智能手表来说,穿戴部20也即是表带,或者说腕带。
枢纽组件30用于连接主体部10和穿戴部20,并可以实现主体部10和穿戴部20的拆卸。
相关技术中,对于主体部和穿戴部的拆卸,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来实现,导致拆装变得较为繁琐。
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本申请实施例对枢纽组件30进行了改进,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结合图1并参阅图2至图5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穿戴设备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穿戴设备中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枢纽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按压部33和连接轴34。
第一连接部31用于与主体部10连接,在制作时,第一连接部31可以与主体部10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31具有沿第一方向X开设的容纳槽310和沿第二方向Y开设的容纳孔312、卡口314。容纳槽310与容纳孔312通过卡口314连通。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也即是说,容纳孔312与容纳槽310所容纳的部件的可移动方向是垂直的。
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穿戴部20连接,在制作时,第二连接部32与穿戴部20一体成型。第二连接部32设置于容纳槽310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从而实现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的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可转动连接,以便于第二连接部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1转动,从而实现穿戴部20的弯折、扣合等变形,便于与用户的佩戴部位形状相适配。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的可转动连接是通过连接轴34来实现的,也即是说,第二连接部32可以相对于连接轴34转动,从而实现穿戴部20的弯折变形等动作,以便于与用户的佩戴部位相适应。相应的,第一连接部31也可以相对于连接轴34转动,从而使得穿戴设备1的变形较为灵活,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其中,连接轴34包括连接的轴体340和轴头342,轴体340和轴头342一体成型。连接轴34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以提高连接轴34的稳定性和牢靠性。
轴体340设置于第二连接部32内,比如,可以在第二连接部32沿第二方向Y开设通孔,将轴体340放置于通孔内。其中,轴体34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可以与第二连接部32的长度相同,以便于实现连接轴34的安装。
轴头342伸出于或者凸出于第二连接部32,轴头342设置于卡口314内,从而可以实现对轴体34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在轴体340的相对两端可以均设置轴头342,相对两端的轴头342可以实现对轴体340以及第二连接部32的限位,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第二连接部32不容易从第一连接部31中脱出。
为了方便进行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的拆卸,本申请实施例还设置了按压部33,按压部3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31的容纳孔312内。按压部33与轴头342抵接。其中,至少朝向按压部33的轴头342沿第二方向Y能够相对于轴体340伸缩,以实现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的连接或拆卸。
本申请实施例以朝向按压部33的轴头342可以伸缩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轴体340两端的轴头342均可以进行伸缩,此时,远离按压部33一端的轴头342直径可以与轴体340直径相同,以方便进行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示例性的,枢纽组件30具有拆卸状态,在拆卸状态下,按压部33受外力挤压轴头342,轴头342缩进轴体340内,在外力作用下第二连接部32朝向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31的拆卸,也即是可以将穿戴部20从主体部10上拆卸下来。
相应的,请结合图1至图5并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枢纽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枢纽组件30还具有连接状态,在连接状态下,可以先将远离按压部33的一端轴头342装入卡口,此时靠近按压部33的一端轴头342处于压缩状态,然后将第二连接部32推入第一连接部31的容纳槽310过程中,直至靠近按压部33一端轴头342到达卡口314内,轴头342从轴体340内伸出,实现连接轴34的卡接,从而将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进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1及其枢纽组件30中,使用外力作用于按压部33,按压部33挤压轴头342使其缩回至轴体340内,从而可以解除连接轴34对第二连接部32的锁定,外力拖拽第二连接部32使其与第一连接部31脱离,即可以实现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的拆卸,仅需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部33,无需使用专业的拆装工具,简化以及便利了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的拆卸。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卡接限位,轴体340的直径大于轴头342的直径,从而卡口314的侧壁可以对轴体340实现卡接,防止轴体340沿第二方向Y的移动,实现对第二连接部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31的固定。
示例性的,背离按压部33的轴头342与第一连接部31之间具有间隙,可以在按压部33受外力挤压朝向按压部33一端的轴头342时提供缓冲,也可以便于将背离按压部33的轴头342进行拆卸和安装。
示例性的,按压部33包括顶针330和弹性件332。顶针330与轴头342抵接,以在外力作用下挤压轴头342。顶针330可以与轴头342的直径相等,或者顶针330的直径小于轴头342的直径,以便于实现对轴头342的挤压,减少阻挡。弹性件332环绕顶针330设置,以与卡口314的侧壁抵接,弹性件332可以为受压弹簧,用于实现按压部33的自动复位,外力按压顶针330实现顶针330对轴头342的挤压,同时也可以挤压弹性件332,在外力撤销时,弹性件332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实现复位,无需通过专业工具来帮助拆卸和安装,使得穿戴部20和主体部10的拆装便利性大大增加。
其中,按压部33还包括卡接件334,卡接件334与顶针330连接,且卡接件334与容纳孔312的侧壁抵接,以限位按压部33朝向远离连接轴34的方向溜出容纳孔312。可以理解的是,卡接件334的限位是单向的,也即防止顶针330从容纳孔312中脱出,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的,按压部33还包括底座336,底座336连接卡接件334和顶针330,且底座336和卡接件334之间围设形成有容纳空间(图中未示意出),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弹性件332。
其中,底座336背离连接轴34的表面与第一连接部31同侧的表面齐平,也即是说,底座336背离连接轴34的表面与第一连接部31同侧的表面相适应,以使得穿戴设备1的外观较为完整,提高穿戴设备1的美观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1及其枢纽组件30中,使用外力作用于按压部33,按压部33挤压轴头342使其缩回至轴体340内,从而可以解除连接轴34对第二连接部32的锁定,外力拖拽第二连接部32使其与第一连接部31脱离,即可以实现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的拆卸,仅需通过外力作用于按压部33,无需使用专业的拆装工具,简化以及便利了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的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穿戴设备的枢纽组件,所述穿戴设备包括主体部和穿戴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穿戴部通过所述枢纽组件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容纳槽和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容纳孔、卡口,所述容纳孔与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卡口连通,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穿戴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
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容纳孔内;
连接轴,包括连接的轴体和轴头,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所述轴头设置于所述卡口内,以限位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轴头与所述按压部抵接,并且所述轴头沿所述第二方向能够相对于所述轴体伸缩,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或者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轴头,至少朝向所述按压部的轴头能够相对于所述轴体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背离所述按压部的轴头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顶针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环绕所述顶针设置,所述顶针与所述轴头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还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顶针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容纳孔的侧壁抵接,以限位所述按压部朝向远离所述连接轴的方向溜出所述容纳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顶针,所述底座背离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同侧的表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示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枢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纽组件具有拆卸状态,在所述拆卸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受外力挤压所述轴头,所述轴头缩进所述轴体,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拆卸。
10.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穿戴部,用于用户佩戴;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枢纽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穿戴部。
CN202322415784.1U 2023-09-06 2023-09-06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Active CN220734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5784.1U CN2207346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5784.1U CN2207346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4613U true CN220734613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5784.1U Active CN2207346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4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1775B (zh) 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CN111031428B (zh)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209030395U (zh) 一种耳机及具有该耳机的收纳装置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340510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220734613U (zh) 穿戴设备及其枢纽组件
CN212878018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205722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2383654B (zh) 一种腕戴设备
JP2015011720A (ja) 携帯式パソコン
CN109380824B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0955767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9123930B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7161274U (zh) 一种新型的背包支撑条及其连接关节组件
CN216316035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9732773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114734484A (zh) 一种机械臂用快换接口装置
CN106510110A (zh) 表带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CN208386882U (zh)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CN113854713B (zh) 可穿戴设备
CN107340892B (zh) 一种触笔及具有该触笔的智能设备
CN211298658U (zh) 一种手表
CN219799899U (zh) 一种头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