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1645U - 电芯结构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芯结构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1645U
CN220731645U CN202321995716.0U CN202321995716U CN220731645U CN 220731645 U CN220731645 U CN 220731645U CN 202321995716 U CN202321995716 U CN 202321995716U CN 220731645 U CN220731645 U CN 22073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opening
aluminum
edge
plastic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57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天定
刘仕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wa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wa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wa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wang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57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1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1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封装膜,封装膜具有包覆部以及封边部,包覆部包覆于电芯本体,封边部与包覆部连接,且位于电芯本体的顶部,封边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以及侧封边,封装膜上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侧封边与包覆部之间,以使侧封边与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

Description

电芯结构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芯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需要对电芯进行封装,并且封装后的电芯会具有封边部分。在某些场景下,例如设置双电芯结构的场景,则需要对封边部分进行整形处理,再在电芯结构上设置保护板,
相关技术中,对封边部分进行整形时,通常是将整个封边部分均向电芯的内侧进行整形,使得封边均位于电芯的顶部。而封边部分包括与电芯的正面平行的顶封边、与电芯的侧面平行的侧封边,在对侧封边整形时,位于电芯顶部的侧封边也向电芯的顶部进行整形,对侧封边的整形会使得电芯的顶部存在向上凸出的部分,使得电芯的顶部不平整,从而在设置保护板时需要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以使保护板避开电芯顶部凸出的部分,降低保护板的载流能力,还使得保护板容易弯折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及电池,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侧封边的整形使得电芯顶部存在凸出部分,在设置保护板时需要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使得保护板的载流能力降低,且容易弯折变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所述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具有包覆部以及封边部,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电芯本体,所述封边部与所述包覆部连接,且位于所述电芯本体的顶部,所述封边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以及侧封边,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
可选的,所述侧封边包括第一侧封边与第二侧封边,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第二侧封边位置相对,且均与所述顶封边连接;
所述开口的数量为2,一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另一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
可选的,所述开口沿预设方向X延伸,其中,所述预设方向X与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同向。
可选的,所述封装膜包括可延展薄膜、第一铝塑膜以及第二铝塑膜,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可延展薄膜以及所述第二铝塑膜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第二铝塑膜均连接;
所述第一铝塑膜上设置有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二铝塑膜上设置有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二子开口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二子开口形成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铝塑膜至所述第二铝塑膜的方向上,所述可延展薄膜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开口。
可选的,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二铝塑膜之间均设置有胶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铝塑膜上设置所述第一子开口的一边为第一边,所述可延展薄膜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二铝塑膜上设置所述第二子开口的一边为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平齐;
其中,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平齐,或,所述第二边内缩于所述第一边。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边内缩于所述第一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所述L1满足:0<L1≤5毫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开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具有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所述L2满足:0.05毫米≤L2≤5毫米。
可选的,所述可延展薄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醋酸乙烯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多个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电芯结构,多个所述电芯结构并列设置,所述电芯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保护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封装膜,封装膜包括包覆部以及封边部,包覆部包覆于电芯本体,以对电芯本体进行保护,封边部与包覆部连接,且位于电芯本体的顶部,作为封边部分以保证封装膜对电芯本体的密封效果。封边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以及侧封边,由于封装膜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位于侧封边与包覆部之间,从而开口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与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由于侧封边与包覆部具有断开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包覆部与对侧封边连接时侧封边由于包覆部的限制只能向电芯本体的内部整形的问题。也即是,开口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与包覆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在对侧封边进行整形时可以将侧封边朝向顶封边所在的平面展平,避免侧封边沿着电芯本体的侧面向上延伸而形成凸出部分的情况出现,使得电芯本体的顶部平整,从而可以避免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防止保护板的载流能力降低,保护板容易弯折变形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结构对侧封边整形后的结构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膜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膜的结构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装膜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0:电芯结构;10:电芯本体;20:封装膜;201:封边部;21:顶封边;22:侧封边;221:第一侧封边;202:包覆部;222:第二侧封边;23:开口;24:第一铝塑膜;241:第一子开口;25:第二铝塑膜;251:第二子开口;26:可延展薄膜;27:胶层;242:第一边;252:第三边;262:第二边;2421:第一侧边;2422:第二侧边;2423:第三侧边;11: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如图1至图5所示,电芯结构100包括电芯本体10以及封装膜20,封装膜20具有包覆部202以及封边部201,包覆部202包覆于电芯本体10,封边部201与包覆部202连接,且位于电芯本体10的顶部,封边部201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21以及侧封边22,封装膜20上设置有开口23,开口23位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以使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极耳11所在的位置即为顶封边2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结构100包括电芯本体10以及封装膜20,封装膜20包括包覆部202以及封边部201,包覆部202包覆于电芯本体10,以对电芯本体10进行保护,封边部201与包覆部202连接,且位于电芯本体10的顶部,作为封边部分以保证封装膜20对电芯本体10的密封效果。封边部201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21以及侧封边22,由于封装膜20上设置有开口23,且开口23位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从而开口23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由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具有断开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包覆部202与对侧封边22连接时侧封边22由于包覆部202的限制只能向电芯本体10的内部整形的问题。也即是,开口23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在对侧封边22进行整形时可以将侧封边22朝向顶封边21所在的平面展平,避免侧封边22沿着电芯本体10的侧面向上延伸而形成凸出部分的情况出现,使得电芯本体10的顶部平整,从而可以避免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现有设计方案中,“缺口”是用来避开侧封边的),防止保护板的载流能力降低,保护板容易弯折变形的问题出现。
具体来说,由于侧封边22的尺寸较小,因此,若依然将侧封边22向电芯本体10的内部进行整形,侧封边22只能与电芯本体10顶部靠近侧封边22的部分贴合,会增加该部分的高度,会使得电芯本体10的顶部靠近侧封边22的位置向上凸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芯结构100中,由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芯结构100进行整形时,可以将侧封边22朝向顶封边21的方向进行展平,使得侧封边22与顶封边21在最大极限的情况下达到共面的程度,可以避免侧封边22直接贴合在电芯本体10的顶部,使得电芯本体10的顶部在靠近侧封边22的位置处凸出的问题出现。若还需将顶封边21进行整形,则将顶封边21向电芯本体10的顶部翻折,此时,侧封边22位于电芯本体10的侧面且与电芯本体10的顶部平行,并不直接与电芯本体10的顶部贴合。在设置保护板时,保护板可以设置在较为平整的电芯本体10的顶部,可以避免需要对保护板作缺口设计,以使保护板避开电芯本体10的凸出部分的问题出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侧封边22可以包括第一侧封边221与第二侧封边222,第一侧封边221与第二侧封边222位置相对,且均与顶封边21连接;开口23的数量为2,一个开口23位于第一侧封边221与包覆部202之间,以使第一侧封边221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另一个开口23位于第二侧封边222与包覆部202之间,以使第二侧封边2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
侧封边22包括第一侧封边221与第二侧封边222,第一侧封边221与第二侧封边222位置相对,且均与顶封边21连接,也即是,在电芯本体10的两侧均有一个侧封边22。开口23的数量为2,其中,一个开口23可以位于第一侧封边221与包覆部202之间,另一个开口23则可以位于第二侧封边222与包覆部202之间,从而,在电芯本体10的顶部,第一侧封边221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且第二侧封边222也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在对电芯结构100进行整形时,可以将第一侧封边221、第二侧封边222均向顶封边21进行整形,并将第一侧封边221、第二侧封边222拉平,使得电芯本体10的顶部两侧均较为平整,可以避免需要对保护板作缺口设计的情况出现,使得保护板的载流能力较高,且还可以防止保护板易弯折变形的问题出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23可以沿预设方向X延伸,其中,预设方向X与电芯本体10的厚度方向同向,如图1所示。
开口23沿预设方向X延伸,将侧封边22、包覆部202分离开,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断开。由于侧封边22、包覆部202的连接位置沿着电芯本体10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因此,可以设置开口23沿电芯本体10的厚度方向延伸,及设置预设方向X与电芯本体10的厚度方向一致,以便使得开口23的设置可以实现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的断开。
其中,电芯本体10的厚度方向与顶封边21所在的表面垂直,即预设方向X与顶封边21所在的表面垂直。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封装膜20可以包括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以及第二铝塑膜25,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以及第二铝塑膜25依次层叠设置,且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均连接;第一铝塑膜24上设置有第一子开口241,第二铝塑膜25上设置有第二子开口251,第一子开口241与第二子开口251的位置相对,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形成开口23,在第一铝塑膜24至第二铝塑膜25的方向上,可延展薄膜26的至少部分覆盖开口23。
封装膜20包括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以及第二铝塑膜25,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以及第二铝塑膜25依次层叠设置,由于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均连接,因此,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三者可以连接形成封装膜20,且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位于可延展薄膜26的两侧,且包裹可延展薄膜26。相比直接以铝塑膜作为封装膜20的设计,本申请中可延展薄膜26的设计可以使得封装膜20具有韧性,从而在向电芯本体10的外部拉动侧封边22时,可以避免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撕裂,对电芯本体10的保护作用失效的问题出现,并且由于可延展薄膜26具有可延展性,也可以避免其影响侧封边22、包覆部202之间的断开情况,即设置可延展薄膜26后,侧封边22仍可以向电芯本体10的外部整形。
第一铝塑膜24上设置有第一子开口241,第二铝塑膜25上设置有第二子开口251,第一子开口241与第二子开口251的位置相对,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可以形成开口23,使得侧封边22、包覆部202断开。由于在第一铝塑膜24至第二铝塑膜25的方向上,可延展薄膜26至少部分的覆盖开口23,因此,侧封边22、包覆部202之间的开口23处有部分可延展薄膜26,在向外拉动电芯本体10时,开口23处的可延展薄膜26会被拉动而延伸,可以避免直接拉扯铝塑膜,使得铝塑膜在开口23处,特别是在开口23的底部撕裂。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设置可延展薄膜26之后封装膜20的厚度较大,可以设置封装膜20的厚度与相关技术中的封装膜20厚度一致。封装膜20一般有不同规格,不同规格的封装膜20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88微米、113微米、152微米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装膜20的厚度可以根据应用的电芯结构100的规格设置为88微米、113微米、152微米等等,对于封装膜20的厚度的具体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兼顾封装膜20的韧性以及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对电芯本体10的保护作用,可以设置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一致,均为封装膜20厚度的三分之一。当然,对于有其他要求的电芯结构100,例如,在某一使用场景下,对封装膜20的韧性的要求更高,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也可以作其他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可延展薄膜26的厚度为封装膜20厚度的十分之四,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均为封装膜20厚度的十分之三。当然,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不局限于上述设置,对于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的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延展薄膜26可以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醋酸乙烯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可延展薄膜26具有可延展性,可以提高可延展薄膜26的韧性,在对侧封边22进行整形时拉伸。可延展薄膜26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作,只要其具备一定的可延展性即可。例如,可延展薄膜26的材料可以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inear Low-DensityPolyethylene,LLDPE),即可延展薄膜26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的强度高、韧性好、刚性强,还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耐撕裂强度等性能,并可耐酸、碱、有机溶剂等,可以较好的适应于对电芯结构100的封装中;或者,可延展薄膜26的材料还可以为流延聚丙烯(Casting Polypropylene Film,C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醋酸乙烯酯薄膜(polyvinyl acetate,PUAc)。
需要说明的是,可延展薄膜26还可以由其他制作,对于可延展薄膜26的具体材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与第二铝塑膜25之间可以均设置有胶层27。
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之间、可延展薄膜26与第二铝塑膜25之间均设置有胶层27,可以通过胶层27将第一铝塑膜24与可延展薄膜26连接起来,将第二铝塑膜25与可延展薄膜26连接起来,以形成封装膜20。
需要说明的是,封装膜20还可以以压合成型的方式成型,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第二铝塑膜25依次层叠设置,再将三者进行压合,以得到封装膜20。在压合成型时,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之间、可延展薄膜26与第二铝塑膜25之间也可以均设置有胶层27。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胶层27位于封装膜20内部,胶层27的厚度也会影响封装膜20的厚度。在设置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时,可以先减去两层胶层27的厚度,再设置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为剩余厚度的三分之一或其他比例;再或者,也可以根据电芯结构100的规格直接设置可延展薄膜26、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厚度为该规格下相关技术中封装膜20厚度的三分之一或其他比例,在连接三者时再设置胶层27,此时封装膜20的总厚度略大于该规格下相关技术中封装膜20的厚度。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铝塑膜24上设置第一子开口241的一边为第一边242,可延展薄膜26上具有与第一边242相对的第二边262,第二铝塑膜25上设置第二子开口251的一边为第三边252,第一边242与第三边252平齐;其中,第一边242可以与第二边262平齐,或,第二边262可以内缩于第一边242。
第一铝塑膜24具有第一边242,第一子开口241设置在第一边242上,可延展薄膜26具有与第一边242相对的第二边262,第二铝塑膜25具有第三边252,第二子开口251设置在第三边252上,第一子开口241设置在第一边242上、第二子开口251设置在第三边252上,从而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开设于封装膜20的边缘位置,从而开口23会位于封边部201的边缘位置处,开口23可以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断开,避免开口23位于封装部的内部,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在远离顶封边21的一侧仍然连接的情况出现。
第一边242与第三边252平齐,也即是,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顶部平齐,使得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的开设位置相对。第一边242可以与第二边262平齐,此时,可延展薄膜26完全覆盖开口23,可延展薄膜26从开口23处伸出的部分较多,可以使得封装膜20在开口23处的密封性较好;或,第二边262也可以内缩于第一边242,即第二边262低于第一边242,也可以说第二边262相比第一边242更靠近电芯本体10的顶部,此时,可延展薄膜26部分的覆盖开口23,可延展薄膜26从开口23处伸出的部分较少,可以使得在对侧封边22整形时,可延展薄膜26被拉扯的部分较少,从而可延展薄膜26拉扯部分的拉伸较为一致,即开口23处的可延展薄膜26在靠近第二边262的位置与远离第二边262的位置拉伸较为一致,还可以避免可延展薄膜26在开口23处较多而对侧封边22的整形产生影响,同时还兼顾了封装膜20的密封性。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二边262可以内缩于第一边242的情况下,第一边242与第二边26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L1可以满足:0<L1≤5毫米。
在第二边262可以内缩于第一边242的情况下,第一边242与第二边26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其中,0<L1≤5毫米,即第二边262与第一边242之间的距离大于0小于等于5mm,L1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在第一铝塑膜24至第二铝塑膜25的方向上,可延展薄膜26有部分覆盖开口23,使得封装膜20的密封性较好,以及使开口23处的可延展薄膜26在靠近第二边262的位置与远离第二边262的位置拉伸较为一致,并避免可延展薄膜26在开口23处较多而对侧封边22的整形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L1具体可以为0.5毫米、1mm毫米、1.2毫米、1.8毫米、2毫米、4.4毫米、5毫米,等等,对于L1的具体数值,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电芯结构100的规格、大小进行设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设置时,可以设置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长度、宽度均一致,并在第一铝塑膜24、第二铝塑膜25的相应位置处分别设置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再取宽度与第一铝塑膜24一致、长度小于第一铝塑膜24的可延展薄膜26,且可延展薄膜26与第一铝塑膜24的宽度的差值为L1,然后将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第二铝塑膜25层叠连接,使得可延展薄膜26的一个侧边与第一铝塑膜24未开设第一子开口241的边、第二铝塑膜25未开设第一子开口241的边对齐,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的位置相对,则可以使得第二边262与第一边242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制备封装膜20。其中,第一铝塑膜24具有与第一边242相对的目标边,第一铝塑膜24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边242至目标边的方向,第一铝塑膜24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第一铝塑膜24的长度为第一铝塑膜24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两边的尺寸,即第一边242至目标边的尺寸,第一铝塑膜24的宽度方向为第一铝塑膜24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两边的尺寸。第二铝塑膜25、可延展薄膜26的宽度、长度可以参考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子开口24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2421以及第二侧边2422,第一侧边2421与第二侧边2422之间具有第三侧边2423,第三侧边2423与第一边242相对,第一侧边2421与第二侧边2422之间可以具有第二距离L2,L2满足:0.05毫米≤L2≤5毫米。
第一子开口24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2421以及第二侧边2422,第一侧边2421与第二侧边2422之间具有第三侧边2423,第三侧边2423与第一边242相对,从而第三侧边2423与第一子开口241的开口23处相对,第一侧边2421、第二侧边2422位于第三侧边2423的两侧。第一侧边2421与第二侧边2422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开口23的设置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具有间距,L2的大小与侧封边22、包覆部202之间的距离相关,而侧封边22、包覆部202之间的距离使得侧封边22包覆部202可以断开。L2满足:0.05毫米≤L2≤5毫米,L2在此范围内可以使得侧封边22、包覆部202之间具有距离以使侧封边22可以向顶封边21的方向整形,还可以避免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的距离较大,对电芯本体10的保护作用降低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位置相对,形成开口23,第一子开口241、第二子开口251的形状、大小均一致,从而可以在第一铝塑膜24、可延展薄膜26、第二铝塑膜25层叠设置时,第一子开口241与第二子开口251可以完全重叠,形成开口23,可以避免第一子开口241还有部分与第二铝塑膜25上未设置第二子开口251的位置相对,或第二子开口251还有部分与第以铝塑膜上未设置第一子开口241的位置相对,在对侧封边22进行整形时,拉扯第二铝塑膜25或第一铝塑膜24的问题出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开口23的设置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断开,从而第一子开口241在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的连接部分延伸,在电芯结构100上,开口23会延伸至侧封边22与顶封边21的接触位置,使得在电芯结构100的顶部,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可以断开。第一侧边2421、第二侧边2422与第一子开口24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侧边2421的长度与侧封边22在电芯结构100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一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芯结构100包括电芯本体10以及封装膜20,封装膜20包括包覆部202以及封边部201,包覆部202包覆于电芯本体10,以对电芯本体10进行保护,封边部201与包覆部202连接,且位于电芯本体10的顶部,作为封边部分以保证封装膜20对电芯本体10的密封效果。封边部201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21以及侧封边22,由于封装膜20上设置有开口23,且开口23位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之间,从而开口23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由于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具有断开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包覆部202与对侧封边22连接时侧封边22由于包覆部202的限制只能向电芯本体10的内部整形的问题。也即是,开口23的设置会使得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在对侧封边22进行整形时可以将侧封边22朝向顶封边21所在的平面展平,避免侧封边22沿着电芯本体10的侧面向上延伸而形成凸出部分的情况出现,使得电芯本体10的顶部平整,从而可以避免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现有设计方案中,“缺口”是用来避开侧封边的),防止保护板的载流能力降低,保护板容易弯折变形的问题出现。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多个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电芯结构100,多个电芯结构100并列设置,电芯结构100的顶部设置有保护板。
电池包括多个电芯结构100,多个电芯结构100并列设置,形成多电芯结构100,由于电芯结构100的侧封边22与包覆部202形成断开结构,从而在对侧封边22进行整形时,可以将侧封边22向顶封边21进行整形,避免侧封边22位于电芯本体10的顶部,可以使得多个电芯结构100的顶部均较为平整,从而可以避免对保护板做缺口设计,防止保护板的载流能力降低,保护板容易弯折变形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结构100的数量可以为2、3、4等等,对于电芯结构100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在对多电芯结构100设置保护板时,多个电芯结构100可以共用一个保护板,或者也可以针对每个电芯结构100单独设置保护板。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单电芯电池,在其电芯结构100需要整形时,也可以设置上述的电芯结构100,将电芯结构100的侧封边22向顶封边21的方向拉平进行整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结构包括电芯本体以及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具有包覆部以及封边部,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电芯本体,所述封边部与所述包覆部连接,且位于所述电芯本体的顶部,所述封边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封边以及侧封边,所述封装膜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边包括第一侧封边与第二侧封边,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第二侧封边位置相对;
所述开口的数量为2,一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另一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二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二侧封边与所述包覆部形成断开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预设方向X延伸,其中,所述预设方向X与所述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同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包括可延展薄膜、第一铝塑膜以及第二铝塑膜,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可延展薄膜以及所述第二铝塑膜依次层叠设置,且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第二铝塑膜均连接;
所述第一铝塑膜上设置有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二铝塑膜上设置有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二子开口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子开口、所述第二子开口形成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铝塑膜至所述第二铝塑膜的方向上,所述可延展薄膜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一铝塑膜、所述可延展薄膜与所述第二铝塑膜之间均设置有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塑膜上设置所述第一子开口的一边为第一边,所述可延展薄膜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二铝塑膜上设置所述第二子开口的一边为第三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平齐;
其中,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平齐,或,所述第二边内缩于所述第一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边内缩于所述第一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所述L1满足:0<L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开口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具有第三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所述L2满足:0.05毫米≤L2≤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延展薄膜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流延聚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醋酸乙烯酯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电芯结构,多个所述电芯结构并列设置,所述电芯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保护板。
CN202321995716.0U 2023-07-26 2023-07-26 电芯结构及电池 Active CN220731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716.0U CN220731645U (zh) 2023-07-26 2023-07-26 电芯结构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716.0U CN220731645U (zh) 2023-07-26 2023-07-26 电芯结构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1645U true CN220731645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5716.0U Active CN220731645U (zh) 2023-07-26 2023-07-26 电芯结构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1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61358A1 (en) Battery
EP3321991B1 (en) Pouch casing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EP1995816B1 (en) A soft packaged and high capacity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of the same
KR102303828B1 (ko) 전기적으로 연결된 전극조립체들을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전기화학소자
KR100824897B1 (ko) 파우치형 전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0350112B (zh) 二次电池
US10128469B2 (en) Square-shaped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0840557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lithium ion electric roll us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US20070009795A1 (en) Film-clad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film-clad battery
CN112510242B (zh)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KR101219252B1 (ko) 이차 전지용 파우치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EP3817082A1 (en) Pouch c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CN112086585B (zh) 电池
CN109671983B (zh) 电池单元
CN220731645U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CN220672699U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KR101089161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JP2023528045A (ja) 外装材及び外装材を利用したバッテリ
CN213520126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CN210837900U (zh) 绝缘隔离板及电池模组
US20160260937A1 (en) Covering material-provided non-aqueous secondary cell,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and cell stack
KR100670472B1 (ko) 수지 몰드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US20200321660A1 (en) Coiled battery cell
CN114094245A (zh) 软包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8039716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