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364U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28364U CN220728364U CN202322325325.4U CN202322325325U CN220728364U CN 220728364 U CN220728364 U CN 220728364U CN 202322325325 U CN202322325325 U CN 202322325325U CN 220728364 U CN220728364 U CN 2207283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heat
- refrigerant
- control mechanism
- contro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hydroxyacet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OCC=O WGCNASOHLSPBM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9 micro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该控温机构应用于电控盒,电控盒具有容纳元器件的空腔及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控温机构包括冷媒管和换热器冷媒管连接内机和压缩机;换热器设置于电控盒的进风口处,换热器与冷媒管进行换热,该控温机构可以使得控制器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控制器可靠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的普及和生活水平提升,用户对各种恶劣工况下空调的使用有了更高要求。有两种情况较为迫切,一种是高温制冷(50℃以上),一种是低温制热(-25℃以下)。在高温制冷工况下,电控盒散热是瓶颈点(电流过大发热过大影响电器元器件寿命、可靠性),在超低温环境下,(-25℃以下一般超出电解电容等器件正常工作范围)。目前空调常用的电器件散热系统是冷媒散热,冷媒散热仅能用于对功率器件散热,电容等器件仍需要对流散热,在高温制冷时往往电容等仍是控制器发热限频的主要因素;而在超低温制热时,电容等器件工作在工作范围以外的温度时可靠性不能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该控温机构可以使得控制器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控制器可靠运行。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温机构,应用于电控盒,电控盒具有容纳元器件的空腔及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控温机构包括:冷媒管,冷媒管连接内机和压缩机;以及换热器,设置于电控盒的进风口处,换热器可与冷媒管进行换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温机构还包括换热管,换热管设置于冷媒管和换热器之间,以使冷媒管和换热器进行换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端和第二换热端,第一换热端缠绕于冷媒管的外周侧,第二换热端连接换热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管内装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和第二换热端之间循环流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蒸发并在第二换热端冷凝;或者,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端蒸发并在第一换热端冷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温机构还包括套设于第一换热端外部的护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温机构还包括风机,风机用于带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空腔并通过出风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管中的冷媒由内机流向压缩机;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管中的冷媒由压缩机流向内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温机构还包括冷媒散热管,冷媒散热管的吸热端与电控盒内的元器件接触,放热端位于电控盒的外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机体;电控盒,设置于机体内;以及上述的控温机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体内设置有中隔板,中隔板将机体的内部分隔成风机室和压机室,风机室内设置有排风风机,电控盒设置于压机室内,中隔板上设置有与电控盒的出风口连通的通风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外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该控温机构通过换热器与冷媒管进行换热,在高温制冷工况时,冷媒管中的冷量传递给换热器,换热器对进入电控盒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对电控盒的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在超低温制热工况时,冷媒管中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换热器对进入电控盒的气体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提高电控盒内部的温度,使得电控盒内的元器件可以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电控盒内的元器件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机构与电控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机构与电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气流流经电控盒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电控盒和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温制冷模式的系统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低温制热模式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媒管;
2、换热器;
3、换热管;31、第一换热端;32、第二换热端;
4、护套;
5、风机;
6、冷媒散热管;
7、机体;71、中隔板;711、通风孔;72、风机室;73、压机室;74、排风风机;75、四通阀;
8、电控盒;81、进风口;82、出风口;
9、内机;
1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温机构,可以使得控制器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控制器可靠运行。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机构与电控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机构与电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气流流经电控盒的示意图;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电控盒和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温机构,应用于电控盒8,电控盒8具有容纳元器件的空腔及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控温机构包括:冷媒管1和换热器2,冷媒管1连接内机9和压缩机10;换热器2,设置于电控盒8的进风口81处,换热器2与冷媒管1进行换热。具体的,冷媒管1连接内机9和压缩机10,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压缩机10流向内机9,冷媒管1中的冷媒具有较低的温度;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内机9流向压缩机10,冷媒管1中的冷媒具有较高的温度。
本申请中,通过换热器2与冷媒管1进行换热,在高温制冷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冷量传递给换热器2,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对电控盒8的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在超低温制热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2,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提高电控盒8内部的温度,使得电控盒8内的元器件可以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电控盒8内的元器件可靠运行。
具体的,电控盒8设置于空调外机中,通过空调外机的排风风机74产生的负压带动气体由进风口81进入电控盒8内并由出风口82排出。
相关技术中,空调外机中的电控盒8散热一般通过冷媒散热管6进行散热,冷媒散热管6仅能用于对功率器件散热,而无法对电容等器件进行散热。因为电容与IPM模块的表面材质不一样,电容等器件无法通过表面与冷媒散热管6接触(冷媒流动)带走热量,因此仍需要对流散热。但是在高温环境中,进入电控盒8的温度也较高,因此高温制冷时电容仍然为控制器发热限频的主要因素,造成高温环境使用受限,常常需要限频甚至停机的问题。而本申请中,在高温制冷工况时冷媒管1中冷媒温度在15℃-20℃之间,通过将冷媒管1中的部分冷量传递给换热器2,通过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可以适用于更高的高温环境,扩展电控盒8的使用温度。
相关技术中,在超低温环境中,电容等器件在工作范围以外的温度工作时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本申请实施例中,超低温制热工况时,冷媒管1的温度在70℃-80℃,冷媒管1中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2,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电控盒8的进风温度,保证电控盒8内部环境温度处于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温机构还包括换热管3,换热管3设置于冷媒管1和换热器2之间,以使冷媒管1和换热器2进行换热。
本申请中的控温机构,冷媒管1连接内机9和压缩机10,在制热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冷媒具有较高的温度;在制冷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冷媒具有较低的温度。本申请有效利用空调在不同工况时冷媒管1的温度,通过换热管3和换热器2将冷媒管1的部分热量或者冷量用于电控盒8的控温。即在高温环境中,电控盒8需要降温,而此时空调处于制冷工况,冷媒管1中的冷量通过换热管3和换热器2用于电控盒8的冷却散热;在超低温环境中,电控盒8需要保温,而此时空调处于制热工况,冷媒管1中的热量通过换热管3和换热器2用于电控盒8的加热保温。无需配置额外的冷热源,即可使得空调的电控盒8可以有效应对高温环境和超低温环境。
具体的,通过设置换热管3对换热器进行升降温,后续可以将换热管3和换热器2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缠绕设置在现有的室外机上,而不会需额外的加工,方便对现有的空调进行加装改进,以及方便后期的拆卸维护;而且,通过换热管3将冷媒管1的部分冷量或者热量进行缩减后传递给换热器2,避免对换热器2升温或者降温过度,以保证电控盒的内部温度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单冷机组的空调器,换热管3的冷端还可以更改到其它一直保持低温的管路上,例如低压储液管的进气管、外界冷凝器分气管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3包括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第一换热端31缠绕于冷媒管1的外周侧,第二换热端32连接换热器2。
具体的,换热器2内设置有换热翅片,换热翅片采用铝箔片,铝箔片采用单层结构或者多层错位分布,换热管3的第二换热端32均布在换热器2的铝箔片中。
本申请中,换热管3的第一换热端31缠绕在冷媒管1的外周侧,与冷媒管1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端32贯穿换热器2的换热翅片,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冷媒管1与换热器2之间的换热。冷媒管1在制冷时为低温管,可以将冷量通过换热管3传递到换热器2,再通过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空气进行降温;冷媒管1在制热时为高温管,可以将热量通过换热管3传递到换热器2,再通过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3内装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循环流动。
本申请中,换热管3形成自循环回路。具体的,换热管3内装的换热介质为50%以上的乙二醇溶液,换热介质并不限于乙二醇溶液,还可以为其它在使用温度下可以进行气态和液态变换的介质。如图8所示,在超高温制冷模式下,冷媒管1的管温为15℃-20℃,低于换热器2的蒸发温度,换热管3的第二换热端32在高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温度,换热管3内的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端32蒸发吸热,生成的气体在压力作用下自动流动至冷媒管1一端,气态的换热介质在冷媒管1一端遇冷冷凝为液体后再次流动到换热器2处,从而实现换热介质在换热管内循环流动,对进风口81处的空气一直进行冷却降温,进风温度可以由换热介质的温度决定,保证电控盒8内部在55℃左右最佳环境温度且无凝露风险。如图9所示,在超低温制热模式下,冷媒管1的管温为70℃-80℃,换热管3内的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因与冷媒管1换热具有较高的温度,换热管3的第二换热端32在外环境的影响下具有较低的温度,换热管3内的换热介质在冷媒管1处蒸发为气态,气态的换热介质在压力的作用下流动到换热器2处冷凝,冷凝时放热对进风口81处的空气进行加热。无需额外的驱动力以及额外的冷热源即可实现对电控盒的有效控温,结构简单实用,使得电控盒可以在较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效扩宽空调的的使用温度。50%以上乙二醇溶液具有很低的凝固温度,无凝固爆管风险。
本申请中,换热管3内因为是采用露点温度更低的乙二醇溶液,具有更好的换热效率,且因是封闭管段,不会产生损耗。电控盒设置在空调外机中,空调外机中现有的冷媒管通过换热管对电控盒进行控温,节省换热管的布线长度,节省成本。
具体的,换热管3内的换热介质处于半满状态,即全部液态化的换热介质体积小于换热管3内部容积,换热管3的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处于相同的水平面上,使得液态换热介质可以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循环流动。无需外部动力源即可实现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循环流动,进行换热,保障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还可以在换热管3上设置外部动力源,比如微型循环泵,带动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循环流动。
可选的,换热管3还可以为两端封闭,封闭的一端为第一换热端31,封闭的另一端为第二换热端32,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往复流动。具体的,换热管3的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之间通过连通段连通,连通段的高度高于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第一换热端31中的换热介质变成气态后通过连通段流动到第二换热端32,在第二换热端32冷凝成为液态,液态的换热介质通过连通段再溢流回第一换热端31;同理,第二换热端32中的换热介质变成气态后通过连通段流动到第一换热端31,在第一换热端31冷凝成为液态,液态的换热介质通过连通段再溢流回第二换热端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蒸发并在第二换热端32冷凝;或者,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端32蒸发并在第一换热端31冷凝。
本申请中,在超高温制冷模式下,换热介质在第二换热端32处蒸发,气态的换热介质流通到第一换热端31,在第一换热端31冷凝成为液体后回流到第二换热端32,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在超低温制热模式下,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端31处蒸发,气态的换热介质流通到第二换热端32,在第二换热端32冷凝为液体后回流到第一换热端31,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温机构还包括套设于第一换热端31外部的护套4。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换热端31的外部套设护套4,可以对换热管3的第一换热端31进行保护,而且可以提高换热管3与冷媒管1在第一换热端31处的换热效率,避免热量或者冷量散失,进而提高冷却或者加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温机构还包括风机5,风机5用于带动空气由进风口81进入空腔并通过出风口82排出。
本申请中,为了保证对电控盒8内部的换热效果,还可以设置风机5,风机5采用小型风机5,通过控制风机5的转速,控制进入电控盒8内部的风量,满足不同电控盒8内部的换热要求。
具体的,还可以在电控盒8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控盒8的内部温度进行检测,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机5的转速,保证电控盒8的内部处于最佳的使用温度范围内。
其中,风机5可以设置在换热器2上,使得外部空气通过换热器2由进风口81进入电控盒8内,并通过出风口82排出;风机5也可以设置在出风口82处,通过对电控盒8的内部进行排风,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81进入电控盒8。风机5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可以带动外部空气由进风口81进入电控盒8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内机9流向压缩机10;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压缩机10流向内机9。
本申请中,空调器在工作时,制冷模式下,冷媒由内机9流向压缩机10,冷媒中的冷量与第一换热端31进行换热;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由压缩机10流向内机9,冷媒中的热量与第一换热端31进行换热,通过四通阀75完成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
具体的,对于单冷机组,内部不存在四通阀75,冷媒管1仅由内机9流向压缩机10,冷媒中的冷量与换热管3的第一换热端31进行换热,将冷量传递给换热器2,实现对电控盒8内部的风冷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温机构还包括冷媒散热管6,冷媒散热管6的吸热端与电控盒8内的元器件接触,放热端位于电控盒8的外部。
具体的,冷媒散热管6的吸热端伸入电控盒8内并与元器件中的功率器件贴合,直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配合将冷却降温后的气体吹入电控盒8内,进一步提高对电控盒8内部的散热效果。由于电容与IPM模块的表面材质不一样,电容等器件无法通过表面与冷媒散热管6接触带走热量,通过将降温后的空气吹入电控盒8内可以明显提高对电容等器件的降温,扩展电控盒8的使用温度。
相关技术中,电控盒8内部的散热一般都是通过冷媒散热管6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或者加上通风对电控盒8的内部进行散热。但是在高温环境中,进入电控盒8的空气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难以保证对电控盒8内部的散热效果。而电容等器件又无法通过冷媒散热管6进行散热,所以电容等器件仍然是电控盒8内部元器件发热限频的主要因素。而本申请中在超高温环境下(50℃以上),通过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对电控盒8的内部进行降温,可以有效对电容等器件进行散热,保证可以超高温环境下正常运行。
该控温机构通过换热管3使得换热器2与冷媒管1进行换热,在高温制冷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冷量通过换热管3传递给换热器2,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对电控盒8的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在超低温制热工况时,冷媒管1中的热量通过换热管3传递给换热器2,换热器2对进入电控盒8的气体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提高电控盒8内部的温度,使得电控盒8内的元器件可以有效应对高温制冷工况和超低温制热工况,保证电控盒8内的元器件可靠运行。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高温制冷模式的系统示意图;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低温制热模式的系统示意图。
如图6-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机体7;电控盒8,设置于机体7内;以及上述的控温机构。
本申请中,空调外机包括机体7、设置于机体7内的电控盒8和控温机构,通过控温机构对电控盒8进行控温,可以有效应对超高温环境和超低温环境,扩展使用温度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7内设置有中隔板71,中隔板71将机体7的内部分隔成风机室72和压机室73,风机室72内设置有排风风机74,电控盒8设置于压机室73内,中隔板71上设置有与电控盒8的出风口82连通的通风孔711。其中,出风口82为百叶窗式出风口82,通风孔711为错位排列式方形孔。
本申请中,机体7内的中隔板71将机体7的内部分隔成风机室72和压机室73,风机室72内设置排风风机74,在排风风机74工作时,压机室73内为正压腔,风机室72为负压腔,风从正压腔流向负压腔,从而带动空气由进风口81进入电控盒8并通过出风口82和通风口进入风机室72。
具体的,电控盒8的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相对设置,或者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相对且错开一定角度设置,使得空气可以在电控盒8内充分流动,将热风或者冷风充分带到元器件处,保证对电控盒8的控温效果。
其中,压机室73内还设置有压缩机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外机。
本申请中,空调器包括空调外机和内机9,空调外机和内机9通过冷媒管1进行换热,具体的,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管中的冷媒由压缩机流向内机,冷媒管中的冷媒具有较低的温度;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管中的冷媒由内机流向压缩机,冷媒管中的冷媒具有较高的温度。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控温机构,应用于电控盒(8),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8)具有容纳元器件的空腔及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风口(81)和出风口(82),所述控温机构包括:
冷媒管(1),所述冷媒管(1)连接内机(9)和压缩机(10);以及
换热器(2),设置于所述电控盒(8)的所述进风口(81)处,所述换热器(2)可与所述冷媒管(1)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机构还包括换热管(3),所述换热管(3)设置于所述冷媒管(1)和所述换热器(2)之间,以使所述冷媒管(1)和所述换热器(2)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包括第一换热端(31)和第二换热端(32),所述第一换热端(31)缠绕于所述冷媒管(1)的外周侧,所述第二换热端(32)连接所述换热器(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内装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端(31)和所述第二换热端(32)之间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一换热端(31)蒸发并在所述第二换热端(32)冷凝;
或者,所述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二换热端(32)蒸发并在所述第一换热端(31)冷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端(31)外部的护套(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机构还包括风机(5),所述风机(5)用于带动空气由所述进风口(81)进入所述空腔并通过所述出风口(82)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制冷模式下,所述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所述内机流向所述压缩机;
在制热模式下,所述冷媒管(1)中的冷媒由所述压缩机流向所述内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机构还包括冷媒散热管(6),所述冷媒散热管(6)的吸热端与所述电控盒(8)内的所述元器件接触,放热端位于所述电控盒(8)的外部。
10.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7);
电控盒(8),设置于所述机体(7)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温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7)内设置有中隔板(71),所述中隔板(71)将所述机体(7)的内部分隔成风机室(72)和压机室(73),所述风机室(72)内设置有排风风机(74),所述电控盒(8)设置于所述压机室(73)内,所述中隔板(7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控盒(8)的出风口(82)连通的通风孔(711)。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外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25325.4U CN220728364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25325.4U CN220728364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28364U true CN220728364U (zh) | 2024-04-05 |
Family
ID=90489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25325.4U Active CN220728364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28364U (zh) |
-
2023
- 2023-08-28 CN CN202322325325.4U patent/CN2207283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4182B2 (en) | Control box,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same | |
JP3235997U (ja) | 移動可能な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冷房方法 | |
JP6254349B2 (ja) | ヒートポンプ機器の室外機 | |
KR102207199B1 (ko) | 냉각코어로서 반도체를 사용하는 차량의 공조장치 | |
JP2014202398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ボックス用の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が組み込まれた空気調和機 | |
CN104422040B (zh) | 空调室外机、具有该空调室外机的变频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897531U (zh) | 空调器 | |
CN101603709A (zh) | 智能节能型空调器 | |
WO2023044740A1 (zh) | 机箱、储能系统及数据系统 | |
CN220728364U (zh)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WO2023213317A1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209857252U (zh) |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2234803A (zh) | 变频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6928756A (zh) | 控温机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3367622U (zh) | 变频器和制冷系统 | |
JP2003097881A (ja) |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 |
KR2007005254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209857250U (zh) | 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6097041A (zh) | 散热系统、热管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1396997A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20585308U (zh) | 储能液冷空调机组 | |
CN221729632U (zh) | 一种上排风结构的冰淇淋机 | |
CN217057759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6814402U (zh) | 空调器 | |
CN214198944U (zh) | 控制电路板、电器盒、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