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356U -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8356U
CN220728356U CN202322244192.8U CN202322244192U CN220728356U CN 220728356 U CN220728356 U CN 220728356U CN 202322244192 U CN202322244192 U CN 202322244192U CN 220728356 U CN220728356 U CN 220728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indoor heat
refrigerant
indoo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41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孜勤
包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engzha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engzha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engzha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engzha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41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8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8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8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该室内机内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入口处均设有气化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室内机制冷入口处设置的多个气化管,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会在家居环境中配置有空调器,一般的,现有空调器产品大多具有制冷/制热双功能模式,空调器能够在夏季高温天气下运行制冷功能将室内环境中的热量排出到室外环境中,以及在冬季严寒天气下运行制热功能将室外环境中的热量引导到室内环境中,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天气、气候状况下的室内环境温度需求。空调器实现热量在室内外侧环境间输送是通过烷烃类、无机化合物等制冷剂作为储热工质实现,如在制冷模式下冷媒在流经室外侧时释放热量,并输送至室内侧吸收热量,以及在制热模式下冷媒流经室内侧时释放热量,并输送至室外侧吸收热量。
空调机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内机组,室内换热器内设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多组室内换热组件并联设置,以通过输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内部的制冷剂进行分别独立换热,在输出后合并,并合流至压缩机中。其中,换热组件是一种冷热两流体间所进行热量传递的换热零部件,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
目前,由于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均为确定的,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影响其换热效能,例如位于外侧的组件换热效能好出口温度低,位于中间的效果差出口温度高,无法充分发挥中间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导致室内机整体换热效能低。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内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入口处均设有气化管,用于分别对输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冷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处均设有节流管,用于对制热过程中,流入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所述节流管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各所述节流管均并联有第二单向阀;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导通,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吸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后,流出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外;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截止,制冷剂自所述节流管通过后,流入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放热。
进一步地,上述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各所述气化管均并联有第三单向阀;
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所述第三单向阀截止,制冷剂自所述气化管通过后,流入所述室内换热组件进行吸热;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三单向阀导通,所述室内换热组件放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三单向阀通过后,流出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外。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内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处均设有节流管,用于对制热过程中,流入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所述节流管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述高能效比的室内机。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器,该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机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通过管道循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出口为所述室内换热组件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连接口,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出口和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为所述内换热组件靠近所述压缩机的连接口。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器,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管路上还设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还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流管、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节流阀。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器,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节流阀为膨胀阀,用于基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对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或,所述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所述节流阀为毛细管,并且,所述毛细管上并联连通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定频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导通,在所述定频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截止。
进一步地,上述空调器,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在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室内机中,对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气化管分别对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入口处的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化处理,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内;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内机中,对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分流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室外换热器,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在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外机的空调器,通过室内机制冷入口处设置的多个气化管,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和/或,通过室内机制热入口处设置的节流管,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流量调配,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相适配的流量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其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一致,可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了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频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频空调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频空调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空调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空调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定频空调器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高能效比的室内机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定频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和压缩机3;其中,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1与压缩机3通过管道循环连通。其中,压缩机3为定频压缩机,节流阀4可以为毛细管,毛细管作为制热节流阀,可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进行制冷剂流量控制。毛细管作为制热节流阀,可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进行制冷剂流量控制。
继续参见图1,在定频空调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该定频空调器可以为单冷定频空调器;为提高单冷定频空调器的换热效能,室内机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21,即室内换热器2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21,以独立进行换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入口(如图1所示的右端)处均设有气化管22,用于对输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实现对制冷剂的一级调节。该气化管22可代替现有技术中室外机靠近室内机端部设置的制冷毛细管,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入口处对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分别独立气化,现有技术中的毛细管会使得气液混流,影响制冷剂输出的现象,同时会产生两相流动的噪音,而本实施例中多个气化管22分别设置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入口处,可抑制气液混流,避免了两相流动产生的噪音,还可降低成本;同时,多个气化管22可分别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达到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温度的目的,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其中,气化管22可以为喷嘴或拉瓦尔管。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空调器制冷能效比,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以使多个气化管22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化处理,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个气化管22管内径和长度亦可均相同,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具体地,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流入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并且,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也就是说,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管内径不同,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长度不同,或者说,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管内径、长度均不同,使得多个气化管22可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达到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温度的目的,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当然,各个气化管22管内径和长度,亦可分别对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实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的调节,达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1,在单冷定频空调器运行时,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外换热器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单向阀5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经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进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通过四通阀6后,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综上,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通过室内机制冷入口处设置的多个气化管,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对于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均为确定的,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影响其换热效能,导致各组之间换热效能不一致,可通过管内径和/或长度相同或不同的气化管22,尤其是,可采用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的气化管22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之间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达到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2,在定频空调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定频空调器可以为单热定频空调器,继续参见图2,室外换热器1和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还设有节流阀4,用于对室外换热器1和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节流阀4可以为毛细管,毛细管作为制热节流阀,可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进行制冷剂流量控制。
继续参见图2,为提高单热定频空调器的换热效能,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热入口(如图2所示的左侧)处均设有节流管23,用于对制热过程中,流入至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节流管23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具体地,多个节流管23对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流量调配,以使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流量,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以使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进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出口处制冷剂温度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过程中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过程中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制热过程中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至少其中两个节流管23之间的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以使至少其中两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流量不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对于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均为确定的,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影响其换热效能,导致各组之间换热效能不一致,可通过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的节流管23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之间的制冷剂进行不同的制冷剂流量的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达到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的目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个节流管23管内径和长度亦可均相同,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继续参见图2,在单热定频空调器运行时,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分别流入通过节流管23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气态制冷剂分别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排出后,合流并流经节流阀4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综上,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通过室内机制热入口处设置的节流管23,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流量调配,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流量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尤其是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对于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形状以及设置位置均为确定的,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影响其换热效能,导致各组之间换热效能不一致,可通过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的节流管23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之间的制冷剂进行不同流量的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达到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的换热效能的目的。当然,各个节流管23的管内径和长度,亦可分别对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流量调配,亦可实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的调节,达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3,在定频空调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该定频空调器可以为定频双模空调器,室外换热器1和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还设有节流阀4,用于对室外换热器1和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节流阀4并联连通有第一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5在定频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导通,在定频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截止。毛细管作为制热节流阀,可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进行制冷剂流量控制。图中单箭头的方向表示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双箭头的方向表示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压缩机3的出口管路上还设有四通阀6,以实现制热模式和制冷制热的切换。图中单箭头的方向表示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双箭头的方向表示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在定频空调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为提高定频双模空调器的换热效能,室内机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21,即室内换热器2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21,以独立进行换热。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入口(如图1和图3所示的右端)处均设有气化管22,用于对输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为提高空调器制冷能效比,至少其中两个气化管22之间的管内径和/或长度不同,以使多个气化管22对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化处理,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当然,各个气化管22管内径和长度,亦可分别对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亦可实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的调节,达到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出口处制冷剂的当前出口温度一致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3,各节流管23均并联有第二单向阀24;在定频空调器制冷过程中,第二单向阀24导通,室内换热组件21中吸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第二单向阀24通过后,流出至室内换热组件21外;在定频空调器制热过程中,第二单向阀24截止,制冷剂自节流管23通过后,流入室内换热组件21内。具体而言,各节流管23均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4,第二单向阀24与其对应的节流管23并联连通。
继续参见图3,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热入口(如图3所示的左侧)处均设有节流管23,用于在制热过程中,对流入至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节流管23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21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继续参见图3,各节流管23均并联有第二单向阀24;在定频空调器制冷过程中,第二单向阀24导通,室内换热组件21中吸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第二单向阀24通过后,流出至室内换热组件21外;在定频空调器制热过程中,第二单向阀24截止,制冷剂自节流管23通过后,流入室内换热组件21内。具体而言,各节流管23均一一对应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4,第二单向阀24与其对应的节流管23并联连通。
在定频空调制冷过程中,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24均导通,第三单向阀25截止,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流经四通阀6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外换热器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单向阀5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经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进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自第二单向阀24通过后排出,合流通过四通阀6后,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在定频空调制热过程中,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24均截止,第三单向阀25导通,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流经四通阀6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分别流入通过节流管23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气态制冷剂分别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自第三单向阀25排出后,合流并流经毛细管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通过四通阀6后,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在制冷过程中,通过室内机制冷入口处设置的多个气化管,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气化程度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在制热过程中,通过室内机制热入口处设置的节流管23,对分流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剂进行流量调配,以使制冷剂按照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相适配的流量流入至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而使得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组件21中进行适配程度的换热,可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相一致,以充分发挥每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可充分发挥位于中间位置的室内换热组件21的换热效能,提高了室内机的换热效能,使得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在较高的能效比下运行,解决现有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换热差别大致使室内机和空调器换热效能低的问题。
变频空调器实施例:
参见图4至图6,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和压缩机3;其中,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1与压缩机3通过管道循环连通。其中,压缩机3为变频压缩机。
继续参见图4,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该定频空调器可以为单冷变频空调器,其与定频空调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膨胀阀,在单冷变频空调器运行时,通过膨胀阀进行初级调节即一级调节,并通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喷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二级调节,其他零部件以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变频空调器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对其不做赘述。
在单冷变频空调器运行时,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外换热器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节流阀4即膨胀阀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经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进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化处理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其他零部件以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变频空调器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对其不做赘述。
继续参见图5,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变频空调器可以为单热变频空调器,其与变频空调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膨胀阀,其他零部件以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变频空调器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对其不做赘述。
在单热变频空调器运行时,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分别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分别流入通过节流管23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气态制冷剂分别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排出后,合流并流经膨胀阀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其他零部件以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变频空调器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此对其不做赘述。
继续参见图6,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该变频空调器可以为变频双模空调器,其与变频空调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室外换热器1、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有膨胀阀,在变频双模空调器运行时,通过膨胀阀进行初级调节,并通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喷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21内的制冷剂进行二级调节。
在变频双模空调器制冷过程中,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24均导通,第三单向阀25截止,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流经四通阀6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外换热器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经过多个气化管22分别对进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自第二单向阀24通过后排出,合流通过四通阀6后,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在定频空调制热过程中,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24均截止,第三单向阀25导通,压缩机3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流经四通阀6后,输送至室内换热器2中,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中分流,并分别流入通过节流管23后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中,气态制冷剂分别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21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自第三单向阀25排出后,合流并流经膨胀阀后,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中,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通过四通阀6后,循环回到压缩机3内。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节流阀4亦可为两个,分别为制冷膨胀阀和制热膨胀阀,两者均并联有单向阀,以使制冷膨胀阀和制热膨胀阀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分别进行制冷剂的调节。
在变频空调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其他零部件以及技术效果可参考变频空调器实施例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此对其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内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
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入口处均设有气化管,用于分别对输入至对应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以调节各组室内换热组件的出口处制冷剂的温度,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冷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处均设有节流管,用于对制热过程中,流入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所述节流管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节流管均并联有第二单向阀;
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导通,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吸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二单向阀通过后,流出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外;
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二单向阀截止,制冷剂自所述节流管通过后,流入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放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气化管均并联有第三单向阀;
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所述第三单向阀截止,制冷剂自所述气化管通过后,流入所述室内换热组件进行吸热;
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所述第三单向阀导通,所述室内换热组件放热后流出的制冷剂自所述第三单向阀通过后,流出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外。
5.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内设有至少两组并联连通的室内换热组件;
各组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处均设有节流管,用于对制热过程中,流入至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内的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多个所述节流管实现制热过程中多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制冷剂流量调配,使得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制热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一致。
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高能效比的室内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其中,
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机的室内换热组件之间通过管道循环连通;
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出口为所述室内换热组件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连接口,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冷出口和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的制热入口为所述内换热组件靠近所述压缩机的连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管路上还设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还分别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流管、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组件相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节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节流阀为膨胀阀,用于基于所述变频压缩机的转速,对制冷剂进行流量控制;或,
所述压缩机为定频压缩机,所述节流阀为毛细管,并且,所述毛细管上并联连通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导通,在所述空调器制热过程中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空调器制冷过程中,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在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室内机中,对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各气化管分别对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入口处的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进行气化处理,气化处理后的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内;
在空调器制热过程中,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并输送至室内机中,对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行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内换热组件中,分流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各组室内换热组件内放热,形成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室外换热器,中温常压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中分流,以分别流入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在各组室外换热组件内吸热,形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并循环回到压缩机内。
CN202322244192.8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Active CN220728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4192.8U CN22072835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4192.8U CN22072835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8356U true CN22072835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4192.8U Active CN22072835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8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2679609A (zh) 风冷热泵空调
WO2016000656A1 (zh) 空调系统
WO2020073481A1 (zh) 空调系统
CN102135346A (zh) 制冷剂循环联动水循环系统
CN110454897A (zh) 一种蒸发冷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CN108716744A (zh) 一种双冷热源热泵驱动的空调系统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08704070U (zh) 一种高能效双蒸发器储能式移动空调
CN220728356U (zh)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CN207006398U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8800393A (zh) 空调系统
CN220871001U (zh) 一种高能效比的空调系统
CN110017530B (zh) 一种家用三联供热泵机组
CN102506473B (zh) 直接蒸发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208779748U (zh) 空调系统
CN111998581B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量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3431984U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117029111A (zh) 一种高能效比的空调系统
CN102269457A (zh) 直流换热式全效热水空调系统
CN212362532U (zh) 自除霜式空气源热量采集装置
CN220707546U (zh) 一种高能效比的室外机及具有该室外机的空调器
CN109869942B (zh)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40496A (zh) 一种空调地暖两联供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8720404U (zh) 一种双冷热源热泵驱动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