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1696U -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1696U
CN220721696U CN202321714100.1U CN202321714100U CN220721696U CN 220721696 U CN220721696 U CN 220721696U CN 202321714100 U CN202321714100 U CN 202321714100U CN 220721696 U CN220721696 U CN 220721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fold line
clamping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41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慧雯
杜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41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1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1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1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包装盒包括: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具有第一空腔;侧板结构,侧板结构具有第二空腔,侧板结构与底板结构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容纳腔,底板结构上设置有卡位结构,和/或侧板结构上在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卡位结构;以及盖板结构,盖板结构用于盖合侧板结构。采用该包装盒进行产品包装时,由于包装盒本身即可起到缓冲和防撞的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容易污染环境的内衬的使用;另外由于卡位结构可以实现配件的容纳,因此无需对配件进行单独包装,节约包装成本;并且由于配件容纳与包装盒中的固定位置,因此使得配件不易丢失。

Description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产业的发展,人们不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产品的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产品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包装盒可以起到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方便用户收纳、提升产品的档次等作用。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是包装盒尤为重要的一个作用。
例如,对于摄影器材、灯具等易碎品来说,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在采用包装盒进行包装的同时,还经常需要在包装盒中设置EPP(Expanded polypropylene,发泡聚丙烯)、珍珠棉或气泡袋等材质的内衬,使得内衬可以起到防震和缓冲的效果。但是,采用EPP、珍珠棉或气泡袋等材料作为内衬的包装方式很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对环境不友好。
因此,如何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实现包装盒的防震和缓冲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盒采用EPP、珍珠棉或气泡袋等材料作为内衬的方式,对环境不友好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底板结构,底板结构具有第一空腔;侧板结构,侧板结构具有第二空腔,侧板结构与底板结构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容纳腔,底板结构上设置有卡位结构,和/或侧板结构上在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卡位结构;以及盖板结构,盖板结构用于盖合侧板结构。
第一方面提供的包装盒,通过在底板结构设置第一空腔,在侧板结构中设置第二空腔,并在包装盒中设置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配件的卡位结构。采用该包装盒进行产品包装时,由于包装盒本身即可起到缓冲和防撞的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容易污染环境的内衬的使用;另外由于卡位结构可以实现配件的容纳,因此无需对配件进行单独包装,节约包装成本;并且由于配件容纳与包装盒中的固定位置,因此使得配件不易丢失。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板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外底板和内底板,内底板位于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外底板和内底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空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侧板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内侧壁板位于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空腔。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底板和内底板均呈矩形,且内底板的四个边分别与外底板的四个边平行;内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内侧板,内底板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内侧板相接;外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外侧板,外底板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外侧板相接;
四个外侧板中:与外底板的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外侧板分别为:第一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与外底板的另外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外侧板分别为:第三外侧板和第四外侧板;
四个内侧板中:与第一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一内侧板,与第二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二内侧板,与第三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三内侧板,与第四外侧板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四内侧板;
第一内侧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抵接板连接,抵接板与第一外侧板抵接;第二内侧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外侧板连接;第三内侧板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三外侧板连接;第四内侧板通过第四连接板与第四外侧板连接;
第一外侧板、外底板、第二外侧板、第二连接板、第二内侧板、内底板、第一内侧板、第一连接板和抵接板依次垂直一体连接;
第三内侧板、第三连接板、第三外侧板、外底板、第四外侧板、第四连接板和第四内侧板依次垂直一体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外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外侧板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一牵拉板,第一外侧板的第二端一体连接有第二牵拉板;第二外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外侧板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三牵拉板,第二外侧板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四牵拉板;第一牵拉板和第三牵拉板相连接,第二牵拉板和第四牵拉板相连接,以使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内侧板远离第三外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舌,在内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插舌相配合的第一插口,第一插舌插入第一插口以使第三内侧板与内底板的固定连接;
在第四内侧板远离第四外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舌,在内底板上开设有与第二插舌相配合的第二插口,第二插舌插入第二插口以使第四内侧板与内底板固定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插舌远离第三内侧板的一端与外底板抵接,和/或第二插舌远离第四内侧板的一端与外底板抵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三内侧板第一侧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在第三内侧板第二侧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远离第三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三外侧板抵接,和/或第二限位板远离第三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三外侧板抵接;在第四内侧板上第一侧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三限位板;在第四内侧板第二侧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四限位板;第三限位板远离第四内侧板的一端与第四外侧板抵接,和/或第四限位板远离第四内侧板的一端与第四外侧板抵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内侧板在朝向第一内侧板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一卡接板,第三内侧板在朝向第二内侧板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二卡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第一卡接板相配合的第一卡槽,在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接板相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接板插入第一卡槽,以使第三内侧板与第一内侧板固定连接;第二卡接板插入第二卡槽,以使第三内侧板与第二内侧板固定连接;
第四内侧板在朝向第一内侧板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三卡接板,第四内侧板在朝向第二内侧板的方向上,伸出第四卡接板;在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第三卡接板相配合的第三卡槽,在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与第四卡接板相配合的第四卡槽;第三卡接板插入第三卡槽,以使第四内侧板与第一内侧板固定连接;第四卡接板插入第四卡槽内,以使第四内侧板与第二内侧板的固定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卡接板远离第三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抵接,第三卡接板远离第三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抵接;
第二卡接板远离第四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二外侧板抵接,第四卡接板远离第四内侧板的一端与第二外侧板抵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内底板上靠近第三内侧板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在内底板上靠近第四内侧板的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远离内底板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板远离内底板的一端,均朝向外底板延伸。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远离内底板的一端与向外底板抵接,和/或第二支撑板远离内底板的一端与向外底板抵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一外侧板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抵接,和/或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外侧板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抵接;
第一支撑板靠近第二外侧板的一端和/或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二外侧板的一端,与第二外侧板抵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位结构主要由开口和/或承接板组成,开口形成于第一内侧板与第一连接板上,承接板连接于第一内侧板上并朝向容纳腔延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坯件,包装盒坯件能够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如以上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包装盒。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装盒坯件包括:
长板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在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之间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折线至第十折线;其中:第一折线与第二折线之间的距离,和第三折线与第四折线之间的距离均为D1;第二折线与第三折线之间的距离为D7,第四折线与第五折线之间的距离均为D2;第五折线与第六折线之间的距离,和第九折线与第十折线之间的距离均为D3,第六折线与第七折线之间的距离,和第八折线和第九折线之间的距离均为D4,第七折线与第八折线之间的距离为D5,第十折线与第二短边之间的距离为D6,其中D1>>D6>D5,D2>D4;
两个第一翼部,从长板部位于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之间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的方向延伸得到,在每个第一翼部中与第一侧边相对的边为第二侧边;每个第一翼部上依次间隔地预设有与第一侧边平行的第十一折线和第十二折线,其中:第十一折线位于第一侧边和第十二折线之间;第一侧边和第十一折线之间的距离为D2,第十一折线和第十二折线之间的距离为D3,第二侧边和第十二折线之间的距离为D4;
在第八折线和第十折线之间,预设有矩形开口,形成矩形开口的矩形板的两个相对边与第十折线平行,且距离第十折线较远的边为第十三折线,距离第十折线较近的边和另外两个相对边为切割线。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包装盒坯件可以折叠形成第一方面实现方式中的包装盒,形成包装盒的操作方便,所形成的包装盒具有与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中的包装盒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装盒坯件还包括:
两个第二翼部,从长板部位于第二折线和第三折线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的方向延伸得到;以及
两个第三翼部,从长板部位于第四折线和第五折线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的方向延伸得到。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第一翼部的第二侧边上,一体连接有舌形板,舌形板朝向远离第一翼部的方向延伸;
在长板部位于第七折线和第八折线之间的部分上,沿长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开缝。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翼部呈矩形,在每个第一翼部的自由端,围绕两个角分别设有第二开缝和第十三折线,其中:第二开缝与第二侧边平行,第十三折线与第二开缝垂直,第二开缝、第十三折线和第二侧边形成第一矩形的三个边,第一矩形的两个边与第一翼部的两个边共线。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长板部位于第五折线和第七折线之间的部分上,设有两个第三开缝,两个第三开缝分别与第六折线垂直;
在长板部位于第八折线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两个第四开缝,两个第四开缝分别与第八折线平行。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装盒坯件还包括:
两个第四翼部,从长板部位于第七折线和第八折线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的方向延伸得到,每个第四翼部与长板部之间设有第十四折线。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沿长板部长度方向上,每个第四翼部的长度大于第七折线和第八折线之间的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装配件为纸板材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产品包装结构,包括:待包装产品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中的包装盒,待包装产品设置于包装盒的容纳腔中;其中待包装产品包括产品主体和产品配件,产品配件设置通过卡位结构固定于容纳腔中。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纳腔呈方体状,产品主体为球冠状灯罩主体,产品配件为灯罩配件,球冠状灯罩主体的球冠底面与底板结构靠近容纳腔的一侧抵接,球冠状灯罩主体的球冠顶端与盖板结构靠近容纳腔的一侧抵接,球冠底面的边缘与侧板结构靠近容纳腔的一侧的四面抵接。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产品包装结构包括第一方面的包装盒,因此第二方面产品包装结构与第一方面的包装盒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包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底板结构;110、内底板;111、第一插口;112、第二插口;113、第一支撑板;114、第二支撑板;120、外底板;200、侧板结构;211、第一外侧板;212、第二外侧板;213、第三外侧板;214、第四外侧板;221、第一内侧板;222、第二内侧板;223、第三内侧板;224、第四内侧板;231、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第三连接板;234、第四连接板;241、第一插舌;251、第二插舌;261、第一卡槽;262、第二卡槽;263、第三卡槽;264、第四卡槽;271、第一卡接板;272、第二卡接板;273、第三卡接板;274、第四卡接板;300、盖板结构;400、卡位结构;410、承接板;500、长板部;521、第一短边;522、第二短边;501、第一折线;502、第二折线;503、第三折线;504、第四折线;505、第五折线;506、第六折线;507、第七折线;508、第八折线;509、第九折线;510、第十折线;600、第一翼部;601、第十一折线;602、第十二折线;603、舌形板;604、第二开缝;605、第十三折线;606、第十四折线;610、矩形开口;700、第二翼部;800、第三翼部;900、第四翼部;10、球冠状灯罩主体;20、灯罩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相关技术中在采用包装盒对易碎品进行包装时,还经常需要在包装盒中设置EPP(Expanded polypropylene,发泡聚丙烯)、珍珠棉或气泡袋等材质的内衬,使得内衬可以起到防震和缓冲的效果。但是,采用EPP、珍珠棉或气泡袋等材料作为内衬的包装方式很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对环境不友好。
另外,市场上的很多产品在售卖时,在产品的包装盒中会包括产品主体和产品配件,例如包括夜灯主体和遥控的遥控型夜灯,包括灯罩主体和安装配件的灯罩等。
在相关技术中,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通常会将配件封装在袋子(通常为塑料袋)中,然后将装有配件的袋子放入到放置有产品主体的包装盒中;或者是采用单独的小包装盒对配件进行包装,然后将装有配件的小包装盒放入到放置有产品主体的包装盒中。这样方式导致产品的包装过程较为复杂,并且产品的包装过于分散,导致用户容易找不到或者丢失配。例如,由于配件在包装盒中的位置不固定,用户在拆包装盒时如果不注意容易找不到配件或者用户在丢弃包装盒中的包装内衬时容易将配件一起丢掉导致配件丢失。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底板结构100、侧板结构200和盖板结构300,其中底板结构100具有第一空腔,侧板结构200具有第二空腔,侧板结构200与底板结构100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容纳腔,盖板结构300用于盖合于侧板结构200;当然盖板结构300也可以从侧板结构200上打开,从而使得包装盒处于打开状态。另外,在包装盒中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配件的卡位结构4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位结构400可以设置在底板结构100上,也可以设置在侧板结构200上,并且卡位结构400也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侧板结构200和底板结构100上的两个部分。另外,卡位结构400在底板结构100或者侧板结构200上,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设置,从而使得配件与待包装产品的主体均位于包装盒的包裹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盒,通过在底板结构100设置第一空腔,在侧板结构200中设置第二空腔,并在包装盒中设置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配件的卡位结构400,在采用该包装盒进行产品包装时,该包装盒在起到缓冲和防撞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配件的包装;从而避免容易污染环境的内衬的使用,也可以避免对配件的二次包装,并且由于配件包装在固定的位置,因此使得配件不易丢失。
下面结合如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盒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图6为图5在C处的放大图。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盒,包括底板结构100、侧板结构200和盖板结构300,侧板结构200与底板结构100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容纳腔,盖板结构300用于盖合于侧板结构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结构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外底板120和内底板110,其中,内底板110位于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外底板120和内底板110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空腔。该实施例中通过间隔设置的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来形成第一空腔,空腔间隔较大,当产品受到朝向内底板110方向的挤压时,内底板110发生形变从而凸向第一空腔,从而形成缓冲。由间隔形成的空腔使得内底板110可以有较大的形变范围,从而提高缓冲效果。
示例性的,侧板结构200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内侧壁板位于靠近容纳腔的一侧,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二空腔。该实施例中通过间隔设置的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来形成第一空腔,空腔间隔较大,当产品受到朝向内底板110方向的挤压时,内底板110发生形变从而凸向第一空腔,从而形成缓冲。由间隔形成的空腔使得内底板110可以有较大的形变范围,从而提高缓冲效果。
应当理解,底板结构100中的第一空腔和/或侧板结构200中的第二空腔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形成,例如底板结构100和侧板结构200可以采用具有空腔的纸板(例如瓦楞板以及其他形式的带有空腔的纸板)制成。
为了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装盒可以通过折叠包装盒坯件的方式来形成。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包装盒,操作简单;另外,包装盒坯件可以采用较为环保的纸板来制作。例如可以为采用瓦楞纸板、牛皮纸、单铜纸、粉灰裱坑纸等,本申请对纸板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方体状的包装盒为例,对包装盒和包装盒坯件进行说明。如图1至6所示的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方体状的包装盒,图7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坯件。将图7中的包装盒坯件进行折叠,可以获得图1至6中所示的包装盒。
如图1至6所示,该示例中的包装盒整体呈方体,使得运输过程中和仓储过程中包装盒的摆放较为方便。其中:外底板120和内底板110均呈矩形,且内底板110的四个边分别与外底板120的四个边平行。外壁板采用四个外侧板形成,内壁板则采用四个外侧板形成。
首先,外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外侧板,外底板120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外侧板相接。其中首尾相接指的是四个外侧板相邻的侧板之间,侧边相抵接并且相对位置固定。如图1所示,在四个外侧板中:与外底板120的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外侧板分别为:第一外侧板211和第二外侧板212,与外底板120的另外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外侧板分别为:第三外侧板213和第四外侧板214。
再者,内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内侧板,内底板110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内侧板相接。其中首尾相接指的是四个内侧板相邻的侧板之间,侧边相抵接并且相对位置固定。在四个内侧板中:与第一外侧板211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一内侧板221,与第二外侧板212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二内侧板222,与第三外侧板213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三内侧板223,与第四外侧板214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四内侧板224。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6所示的底板结构100为矩形,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底板结构1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六边形,此时侧板结构200和盖板结构300做出相应的变化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赘述。
如图1至6所示,第一内侧板221通过第一连接板231与抵接板连接,抵接板与第一外侧板211抵接;第二内侧板222通过第二连接板232与第二外侧板212连接;第三内侧板223通过第三连接板233与第三外侧板213连接;第四内侧板224通过第四连接板234与第四外侧板214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在每个内侧板和相应的外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从而保证相对的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间隔不被挤压,保证包装盒的稳定性和缓冲作用,另外通过设置抵接板与第二外侧板212的抵接,使得包装盒在前后方向上不易变形,保证产品不被挤压。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第一外侧板211、外底板120、第二外侧板212、第二连接板232、第二内侧板222、内底板110、第一内侧板221、第一连接板231和抵接板依次垂直一体连接;第三内侧板223、第三连接板233、第三外侧板213、外底板120、第四外侧板214、第四连接板234和第四内侧板224依次垂直一体连接。其中,垂直一体连接是指相邻板之间是垂直的,并且是折叠形成,而非通过粘贴所形成的。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坯件包括:长板部500和两个第一翼部600,长板部500具有相对的第一短边521和第二短边522,在第一短边521和第二短边522之间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折线501至第十折线510。
其中:第一折线501与第二折线502之间的距离,和第三折线503与第四折线504之间的距离均为D1;第二折线502与第三折线503之间的距离D7;第四折线504与第五折线505之间的距离均为D2;第五折线505与第六折线506之间的距离,和第九折线509与第十折线510之间的距离均为D3,第六折线506与第七折线507之间的距离,和第八折线508和第九折线509之间的距离均为D4,第七折线507与第八折线508之间的距离为D5,第十折线510与第二短边522之间的距离为D6,其中D1>>D6>D5,D2>D4。示例性的,其中D7可以小于或者等于D2。其中:两个第一翼部600,从长板部500位于第三折线503和第四折线504之间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在每个第一翼部600中与第一侧边相对的边为第二侧边;每个第一翼部600上依次间隔地预设有与第一侧边平行的第十一折线601和第十二折线602,其中:第十一折线601位于第一侧边和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第一侧边和第十一折线601之间的距离为D2,第十一折线601和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的距离为D3,第二侧边和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的距离为D4。
应当理解,距离可以在允许范围内浮动,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第八折线508和第十折线510之间,预设有矩形开口610,形成矩形开口610的矩形板的两个相对边与第十折线510平行,且距离第十折线510较远的边为第十三折线605,距离第十折线510较近的边和另外两个相对边为切割线。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折线是为了方便折叠预先压制出的痕迹,当两个部分之间为折线时,表示折线两侧的部分是连接的,两个部分还是连接;而切割线,则是通过切割得到的,位于切割线两侧的两个部分之间是断开的。
当将图7中的包装盒坯件进行折叠,形成如图1至6中所示的包装盒时:长板部500在第三折线503与第四折线504之间的部分为外底板120,在第七折线507和第八折线508之间的部分为内底板110,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形成包桩盒的底板结构100,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一空腔。
长板部500在第二折线502和第三折线503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外侧板211、在第四折线504和第五折线505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外侧板212、两组第十一折线601和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的部分分别为第三外侧板213和第四外侧板214、在第八折线508和第九折线509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内侧板221、在第六折线506和第七折线507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内侧板222、两组第十二折线602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部分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和第四内侧板224。
矩形开口610和矩形板,形成容纳待包装产品的配件的卡位;长板部500在第一折线501和第二折线502之间的部分为盖板结构300,盖板结构300围绕第二折线502转动,以使包装盒打开或者盖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侧板2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外侧板211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一牵拉板(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一外侧板211的第二端一体连接有第二牵拉板(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二外侧板21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外侧板212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三牵拉板(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二外侧板212的第一端一体连接有第四牵拉板(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一牵拉板和第三牵拉板相连接,第二牵拉板和第四牵拉板相连接,以使外侧板和第二外侧板21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包装盒坯件还包括:两个第二翼部700和两个第三翼部800。其中两个第二翼部700从长板部500位于第二折线502和第三折线503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两个第三翼部800从长板部500位于第四折线504和第五折线505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包装盒坯件折叠后形成包桩盒后:两个第二翼部700分别为第一外侧板211上的第一牵拉板和第二牵拉板,两个第三翼部800分别为第二外侧板212上的第三牵拉板和第四牵拉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内侧板223远离第三外侧板2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舌241,在内底板110上开设有与第一插舌241相配合的第一插口111(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一插舌241插入第一插口111以使第三内侧板223与内底板110的固定连接;在第四内侧板224远离第四外侧板2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舌251,在内底板110上开设有与第二插舌251相配合的第二插口112(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二插舌251插入第二插口112以使第四内侧板224与内底板1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插舌和插口的配合,在实现内侧板和内底板110的连接的同时,插舌伸到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之间,可以起到支撑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的作用,保证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之间的第一空腔不易被挤压消失。
示例性的,第一插舌241远离第三内侧板223的一端与外底板120抵接,和/或第二插舌251远离第四内侧板224的一端与外底板120抵接。通过插舌和外底板120的抵接,保持内底板110和外底板120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一空腔的稳定性。
相应的,如图7所示的包装盒坯件,在每个第一翼部600的第二侧边上,一体连接有舌形板603,舌形板603朝向远离第一翼部600的方向延伸;在长板部500位于第七折线507和第八折线508之间的部分上,沿长板部50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开缝。包装盒坯件折叠后形成包桩盒后:两个舌形板603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上的第一插舌241和第四内侧板224上的第二插舌251,两个第一开缝分别为与第一插舌241配合的第一插口111,和与第二插舌251配合的第二插口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内侧板223的第一侧边(即与第一内侧板221相接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一限位板;在第三内侧板223的第一侧边(即与第二内侧板222相接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二限位板。在第四内侧板224的第一侧边(即与第一内侧板221相接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三限位板;在第四内侧板224的第一侧边(即与第二内侧板222相接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四限位板。其中:第一限位板远离第三内侧板223的一端与第三外侧板213抵接,和/或第二限位板远离第三内侧板223的一端与第三外侧板213抵接。第三限位板远离第四内侧板224的一端与第四外侧板214抵接,和/或第四限位板远离第四内侧板224的一端与第四外侧板214抵接。即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保持第三内侧板223和第三外侧板213之间的间隔,而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保持第三内侧板223和第三外侧板213之间的间隔;从而保证保持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二空腔的稳定性。
相应的,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翼部600呈矩形,在每个第一翼部600的自由端,围绕两个角分别设有第二开缝604和第十三折线605,其中:第二开缝604与第二侧边平行,第十三折线605与第二开缝604垂直,第二开缝604、第十三折线605和第二侧边为第一矩形的三个边,第一矩形的两个边与第一翼部600的两个边共线。如图7所示,第一翼部600自由端的每个角的位置,通过第开缝和第十三折线605形成一个第一矩形。该包装盒坯件折叠形成包桩盒后:一个第一翼部600上的两个第一矩形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上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另一个第一翼部600上的两个第一矩形分别为第四内侧板224上的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通过设置卡接板和卡槽来实现内侧板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具体如下:第三内侧板223在朝向第一内侧板221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一卡接板271(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三内侧板223在朝向第二内侧板222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二卡接板272(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在第一连接板231开设有与第一卡接板27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61(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在第二连接板232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接板272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62(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一卡接板271插入第一卡槽261,以使第三内侧板223与第一内侧板221固定连接;第二卡接板272插入第二卡槽262,以使第三内侧板223与第二内侧板222固定连接;
第四内侧板224在朝向第一内侧板221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三卡接板273(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四内侧板224在朝向第二内侧板222的方向上,伸出第四卡接板274(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在第一连接板231开设有与第三卡接板273相配合的第三卡槽263(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在第二连接板232上开设有与第四卡接板274相配合的第四卡槽264(图1至6中未示出,参见图7及相应描述);第三卡接板273插入第三卡槽263,以使第四内侧板224与第一内侧板221固定连接;第四卡接板274插入第四卡槽264内,以使第四内侧板224与第二内侧板222的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卡接板271远离第三内侧板223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211抵接,第三卡接板273远离第三内侧板223的一端与第一外侧板211抵接;第二卡接板272远离第四内侧板224的一端与第二外侧板212抵接,第四卡接板274远离第四内侧板224的一端与第二外侧板212抵接。即卡接板在卡入相应卡槽时,卡接板的端部抵接到外侧板,从而卡接板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外侧板之间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保证包装盒整体的稳定性。
相应的,如图7所示,在长板部500位于第五折线505和第七折线507之间的部分上,设有两个第三开缝,两个第三开缝分别与第六折线506垂直;在长板部500位于第八折线508和第二侧边之间的部分上,设有两个第四开缝,两个第四开缝分别与第八折线508平行;包装盒坯件折叠后形成包桩盒后:一个第一翼部600上的两组第二开缝604与第十二折线602之间部分,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上的第一卡接板271和第二卡接板272;另一个第一翼部600上的两组第二开缝604与第十二折线602之间部分,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上的第三卡接板273和第四卡接板274;两个第三开缝分别为与第二卡接板272配合的第二卡槽262、和与第四卡接板274配合的第四卡槽264,两个第四开缝分别为与第一卡接板271配合的第一卡槽261、和与第三卡接板273配合的第三卡槽2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在内底板110上(靠近第三内侧板223的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3,在内底板110上(靠近第四内侧板224的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4;第一支撑板113远离内底板110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板114远离内底板110的一端,均朝向外底板120延伸。
相应的,如图7所示,包装盒坯件还包括:两个第四翼部900。其中第四翼部900是从长板部500位于第七折线507和第八折线508之间的部分的侧边,向远离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在每个第四翼部900与长板部500之间设有第十四折线606。在包装盒坯件折叠后形成包桩盒后:两个第四翼部900分别为第三内侧板223上的第一支撑板113和第四内侧板224上的第二支撑板114。
示例性的,在沿长板部500长度方向上,每个第四翼部900的长度大于第七折线507和第八折线508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支撑板113(和第二支撑板114)长度大于内底板110在长板长度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113和第二支撑板114可以形成对第一外侧板211和第二外侧板212的支撑,保证包装盒的稳定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和包装盒坯件进行了介绍,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包装盒的应用场景。具体来说,当用包装盒包装产品之后,形成产品包装结构,该产品包装结构包括:待包装产品和如上实施例中的包装盒,待包装产品设置于包装盒的容纳腔中;其中待包装产品包括产品配件,产品配件设置通过卡位结构400固定于容纳腔中。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包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产品主体为球冠状灯罩主体10,产品配件为灯罩配件20,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球冠底面与底板结构100靠近容纳腔的一侧抵接,球冠底面的边缘与侧板结构200靠近容纳腔的一侧的四面抵接。在盖上包装盒的盖板结构300之后,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球冠顶端与盖板结构300靠近容纳腔的一侧抵接。由于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顶部可以承受较大压力,因此盖板结构300可以采用单层的包装盒坯件,包装简单。
另外,由于在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球冠面和包装盒盖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剩余空间,通过将卡位结构400设置侧板结构200(即侧板结构200中的第一内侧板221)上,因此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且当用户打开包装盒时可以清楚看到产品配件,避免用户忽略或者丢失配件,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由于卡位结构400包括开口,因此可以将配件的部分结构插入到开口中,从而减少配件在容纳腔中的体积;另外,开口可以根据配件的尺寸设置,从而使得配件可以卡接在开口中,从而避免配件移动。并且,卡位结构400中的支撑板可以实现对配件的支撑,保证配件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结构(100),所述底板结构(100)具有第一空腔;
侧板结构(200),所述侧板结构(200)具有第二空腔,所述侧板结构(200)与所述底板结构(100)相配合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包装产品的容纳腔;以及
盖板结构(300),所述盖板结构(300)用于盖合所述侧板结构(200);
其中,所述底板结构(100)上设置有卡位结构(400),和/或所述侧板结构(200)上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卡位结构(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结构(100)包括间隔设置的外底板(120)和内底板(110),其中所述内底板(110)位于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外底板(120)和所述内底板(110)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一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结构(200)包括间隔设置的内侧壁板和外侧壁板,其中所述内侧壁板位于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内侧壁板和所述外侧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底板(120)和所述内底板(110)均呈矩形,且所述内底板(110)的四个边分别与所述外底板(120)的四个边平行;所述内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内侧板,所述内底板(110)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所述内侧板相接;所述外侧壁板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外侧板,所述外底板(120)的每个边分别与一个所述外侧板相接;
四个所述外侧板中:与所述外底板(120)的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所述外侧板分别为:第一外侧板(211)和第二外侧板(212),与所述外底板(120)的另外两个相对边相接的两个所述外侧板分别为:第三外侧板(213)和第四外侧板(214);
四个所述内侧板中:与所述第一外侧板(211)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一内侧板(221),与所述第二外侧板(212)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二内侧板(222),与所述第三外侧板(213)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三内侧板(223),与所述第四外侧板(214)相对设置的内侧板为第四内侧板(224);
所述第一内侧板(221)通过第一连接板(231)与抵接板连接,所述抵接板与所述第一外侧板(211)抵接;所述第二内侧板(222)通过第二连接板(232)与所述第二外侧板(212)连接;所述第三内侧板(223)通过第三连接板(233)与所述第三外侧板(213)连接;所述第四内侧板(224)通过第四连接板(234)与所述第四外侧板(214)连接;
所述第一外侧板(211)、所述外底板(120)、所述第二外侧板(212)、所述第二连接板(232)、所述第二内侧板(222)、所述内底板(110)、所述第一内侧板(221)、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和所述抵接板依次垂直一体连接;
所述第三内侧板(223)、所述第三连接板(233)、所述第三外侧板(213)、所述外底板(120)、所述第四外侧板(214)、所述第四连接板(234)和所述第四内侧板(224)依次垂直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内侧板(223)远离所述第三外侧板(2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舌(241),在所述内底板(1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舌(241)相配合的第一插口(111),所述第一插舌(241)插入所述第一插口(111)以使所述第三内侧板(223)与所述内底板(110)的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四内侧板(224)远离所述第四外侧板(2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舌(251),在所述内底板(1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舌(251)相配合的第二插口(112),所述第二插舌(251)插入所述第二插口(112)以使所述第四内侧板(224)与所述内底板(1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内侧板(223)在朝向所述第一内侧板(221)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一卡接板(271),所述第三内侧板(223)在朝向所述第二内侧板(222)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二卡接板(272);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板(27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61),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3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接板(272)相配合的第二卡槽(262);所述第一卡接板(271)插入所述第一卡槽(261),以使所述第三内侧板(223)与所述第一内侧板(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接板(272)插入所述第二卡槽(262),以使所述第三内侧板(223)与所述第二内侧板(222)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内侧板(224)在朝向第一内侧板(221)的方向上延伸出第三卡接板(273),所述第四内侧板(224)在朝向第二内侧板(222)的方向上,伸出第四卡接板(274);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板(273)相配合的第三卡槽(263),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3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卡接板(274)相配合的第四卡槽(264);所述第三卡接板(273)插入所述第三卡槽(263),以使所述第四内侧板(224)与所述第一内侧板(22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卡接板(274)插入所述第四卡槽(264)内,以使所述第四内侧板(224)与所述第二内侧板(222)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底板(110)上靠近所述第三内侧板(223)的位置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13),在所述内底板(110)上靠近所述第四内侧板(224)的边一体垂直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14);所述第一支撑板(113)远离所述内底板(11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14)远离所述内底板(110)的一端,均朝向所述外底板(120)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结构(400)主要由开口和/或承接板(410)组成,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内侧板(22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上,所述承接板(410)连接于所述第一内侧板(221)上并朝向所述容纳腔延伸。
9.一种包装盒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坯件能够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所述的包装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盒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坯件包括:
长板部(500),具有相对的第一短边(521)和第二短边(522),在所述第一短边(521)和所述第二短边(522)之间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第一折线(501)至第十折线(510);其中:第一折线(501)与第二折线(502)之间的距离,和第三折线(503)与第四折线(504)之间的距离均为D1;第二折线(502)与第三折线(503)之间的距离为D7,第四折线(504)与第五折线(505)之间的距离均为D2;第五折线(505)与第六折线(506)之间的距离,和第九折线(509)与第十折线(510)之间的距离均为D3,第六折线(506)与第七折线(507)之间的距离,和第八折线(508)与第九折线(509)之间的距离均为D4,第七折线(507)与第八折线(508)之间的距离为D5,第十折线(510)与第二短边(522)之间的距离为D6,其中D1>>D6>D5,D2>D4;
两个第一翼部(600),从所述长板部(500)位于所述第三折线(503)和所述第四折线(504)之间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所述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在每个所述第一翼部(600)中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边为第二侧边;每个所述第一翼部(600)上依次间隔地预设有与所述第一侧边平行的第十一折线(601)和第十二折线(602),其中:所述第十一折线(601)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十二折线(602)之间;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十一折线(601)之间的距离为D2,所述第十一折线(601)和所述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第二侧边和所述第十二折线(602)之间的距离为D4;
在所述第八折线(508)和所述第十折线(510)之间,预设有矩形开口(610),形成所述矩形开口(610)的矩形板的两个相对边与所述第十折线(510)平行,且距离所述第十折线(510)较远的边为第十三折线(605),距离所述第十折线(510)较近的边和另外两个相对边为切割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盒坯件,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第一翼部(600)的第二侧边上,一体连接有舌形板(603),所述舌形板(603)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翼部(600)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长板部(500)位于所述第七折线(507)和所述第八折线(508)之间的部分上,沿所述长板部(50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开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盒坯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翼部(600)呈矩形,在每个所述第一翼部(600)的自由端,围绕两个角分别设有第二开缝(604)和第十三折线(605),其中:所述第二开缝(604)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十三折线(605)与所述第二开缝(604)垂直,所述第二开缝(604)、所述第十三折线(605)和所述第二侧边形成第一矩形的三个边,所述第一矩形的两个边与所述第一翼部(600)的两个边共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包装盒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坯件还包括:
两个第四翼部(900),从所述长板部(500)位于所述第七折线(507)和所述第八折线(508)之间的部分的两个第一侧边,分别向远离所述长板部(500)的方向延伸得到,每个所述第四翼部(900)与所述长板部(500)之间设有第十四折线(606)。
14.一种产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包装产品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盒,所述待包装产品设置于所述包装盒的容纳腔中;其中所述待包装产品包括产品主体和产品配件,所述产品配件设置通过所述卡位结构(400)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产品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呈方体状,所述产品主体为球冠状灯罩主体10(10),所述产品配件为灯罩配件(20),所述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球冠底面与所述底板结构(100)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抵接,所述球冠状灯罩主体(10)的球冠顶端与所述盖板结构(300)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抵接,所述球冠底面的边缘与所述侧板结构(200)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的四面抵接。
CN202321714100.1U 2023-06-30 2023-06-30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Active CN220721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4100.1U CN220721696U (zh) 2023-06-30 2023-06-30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4100.1U CN220721696U (zh) 2023-06-30 2023-06-30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1696U true CN220721696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8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4100.1U Active CN220721696U (zh) 2023-06-30 2023-06-30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1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21696U (zh)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JP4804938B2 (ja) 切り花用の包装ケース
CN215437361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5437363U (zh) 一种组合灯罩的包装结构
CN212829677U (zh) 内衬结构及包装盒
CN211167769U (zh) 一种台灯包装箱
CN215437360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0364776U (zh) 凸台内卡及包装盒
CN210793959U (zh) 一种插舌组装式包装箱下盖及包装箱
JP5349902B2 (ja) 緩衝機能付包装箱
CN218086498U (zh) 包装内衬结构
CN219155309U (zh) 可二次使用的环保包装盒
CN216186767U (zh) 一种包装装置
CN220997370U (zh) 一种杯具套装包装盒
CN215884419U (zh) 一种包装纸盒
CN220701658U (zh) 一种折边收缩盒
CN217261557U (zh) 隔板结构及应用其的包装盒
CN215904905U (zh) 一种玻璃灯包装箱
CN220363607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397635U (zh) 一种防震缓冲包装盒
CN216834869U (zh) 包装箱组件
CN211494855U (zh) 一种多方位缓冲保护结构纸盒
CN210883003U (zh) 餐盘包装箱裁片
CN218840162U (zh)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CN214608893U (zh) 一种带缓冲结构的包装纸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