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0162U -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0162U
CN218840162U CN202222676946.2U CN202222676946U CN218840162U CN 218840162 U CN218840162 U CN 218840162U CN 202222676946 U CN202222676946 U CN 202222676946U CN 218840162 U CN218840162 U CN 218840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lug
accommodating
accommodating body
packag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69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阔
金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xiang Industri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xiang Industri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xiang Industri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xiang Industrial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769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0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0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0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包装盒,包括盖体;盒体,包括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容纳体,位于盒体内,设于底壁的上方,与底壁配合形成容纳腔,且容纳体上形成用于卡设包装物的卡槽,及设于卡槽外周的延伸体,延伸体通过易裂部连接于容纳体,施加外力可将延伸体脱离容纳体,以增加卡槽的体积;缓冲层,至少包括上缓冲层和下缓冲层,该上缓冲层用于弥补容纳体和左、右侧壁顶部之间的高度差;盖体、后侧壁、底壁、前侧壁和容纳体一体连接;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一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可适应不同体积的包装物,包装适应性高;无需过多的填充物缓冲,就能达到稳固包装,节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运输,包装是每个产品必不可少的部分。大多数产品为了迎合性能和市场需求,都会将一款产品设计为多种型号,如投影仪、手机等,为了节约成本,大多数商家会采用相同的包装盒,从而将不同型号的产品放置在同一类型的包装盒里。为了对不同型号的产品进行包裹性良好的包装,通常会设计空间可变的包装盒,如中国专利CN 212401819U公开了《一种可转换空间大小的包装》,其通过简单的折叠插接实现包装大小空间的转换,但是其只是针对包装盒整体大小的变换,没有针对某款产品的包装空间变换。
中国专利CN 211766929U公开了《一纸成型的变化空间的快递包装箱》,其目的是实现快递包装箱的二次使用,具有两个或三个空间,提升包装应用的选择性,上述的空间是通过折叠后与侧壁配合形成的,也不是具体针对某款产品的包装空间的改变。
另外,除了可以适应不同产品外,包装对产品的保护力度是对包装是否合格的考量标准,同时包装成本也是商家考虑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适应不同体积的产品,应用灵活,包装强度高的自适应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包装盒,包括:
盖体;
盒体,包括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及右侧壁;
容纳体,位于盒体内,设于底壁的上方,与底壁配合形成容纳腔,且容纳体上形成用于卡设包装物的卡槽,及设于卡槽外周的延伸体,该延伸体通过易裂部连接于容纳体,施加外力可将延伸体脱离容纳体,以增加卡槽的体积;
缓冲层,至少包括设于容纳体上方的上缓冲层,和设于容纳体下方的下缓冲层,该上缓冲层用于弥补容纳体和左、右侧壁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所述盖体、后侧壁、底壁、前侧壁和容纳体一体连接;
所述左侧壁、底壁和右侧壁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延伸体通过易裂部连接在容纳体上,且对应卡槽设置,从而当包装物的体积发生改变时,可以使用同一个包装盒,只需要将延伸体从容纳体上脱离即可,卡槽的体积增加后可以适应大尺寸的包装物,延伸体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使得卡槽可以适应多个尺寸的包装物,适应性更高;盖体和盒体一体设置,不仅便于包装盒的生产,而且便于后期包装盒的折叠形成,整体稳固性也更高,而且包装效率更高;缓冲层分别设置在包装物的底部和顶部,对包装物在竖直方向形成缓冲保护作用,配合盖体和盒体的底壁,能够在竖直方向有力包裹包装物,卡槽则从水平方向对包装物形成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包装物晃动,无需别的填充物作为缓冲,节省了材料,降低包装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为多边形,所述延伸体设于卡槽的一侧边,或两个及以上的侧边。卡槽的多个侧边设置延伸体,为不同型号的包装物的包装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自适应的灵活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易裂部由多个贯穿容纳体厚度的缝隙间断设置形成。易裂部的缝隙贯穿容纳体的厚度,只有当施加竖直方向的力才能将延伸体从容纳体上脱离,卡槽可以从水平方向对包装物形成支撑和限位,不会因为易裂部的存在而降低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具有内层和外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底壁具有插槽,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层分别设有可卡入插槽的凸部。左侧壁和右侧壁为双层结构,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强度,而且可以形成相对的缓冲作用,提高了包装物在包装盒内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后侧壁两端形成有第一突耳和第二突耳,所述前侧壁两端形成有第三突耳和第四突耳,所述第一突耳、第二突耳、第三突耳和第四突耳弯折后可分别插入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后侧壁和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前侧壁和左侧壁、右侧壁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且包装过程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突耳的高度大于前侧壁的高度,且部分延伸至前侧壁的端部,以当其弯折后形成L字形。前侧壁的高度小于第三突耳的高度,在垂直折叠形成容纳体的同时,可以给上缓冲层的铺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保证对包装物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体靠近后侧壁的一端卷曲形成回字形支脚,其侧壁与后侧壁相抵。回字形支脚的形成方式简单,其底端面与底壁的接触面积大,其侧壁与后侧壁接触并相抵,使得容纳体不易塌陷,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缓冲层设于回字形支脚和前侧壁之间,并正对卡槽和延伸体。不仅节约了下缓冲层的耗材,而且避免回字形支脚放置在下缓冲层上方而导致的不稳固;下缓冲层正对卡槽和延伸体,则保证包装物的下表面能全部受到下缓冲层的缓冲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外围的前挡片、左挡片和右挡片,所述前挡片两端弯折形成第五突耳和第六突耳,其可以插入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所述上缓冲层的面积与本体的面积相等。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双层结构也给第五突耳和第六突耳的卡设提供了空间,便于盖体和盒体的稳固盖合;上缓冲层的面积与本体的面积相等,保证包装物上部得到全方面的缓冲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体两侧分别与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间隙,当盖体盖合时,所述左挡片和右挡片卡入该间隙。左挡片和右挡片卡入间隙,不仅保证盖体和盒体的盖合结构稳固,而且节约了容纳体的加工耗材,加工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一个包装盒可以适应不同体积的包装物,包装适应性高,且卡槽完全贴合包装物的外周,对包装物的卡设更加稳固;盖体和盒体一体成型,包装过程得到简化,包装效率更高,降低包装成本;无需过多的填充物缓冲,利用卡槽对包装物的横向限位和支撑,利用缓冲层对包装物顶部和底部的缓冲,就能达到包装物的稳固包装,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且包装物不会发生晃动,得到良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此时左侧壁处于展开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此时左侧壁处于展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适应包装盒,包括盖体1,盒体2,容纳体3,及缓冲层4,盒体2包括底壁21,前侧壁22,后侧壁23,左侧壁24,及右侧壁25,盖体1和盒体2盖合后,形成立方体结构。盖体1、盒体2和容纳体3由瓦楞纸制成,缓冲层4为海绵等材质制成。
容纳体3位于盒体2内,设置在底壁21的上方,与底壁21配合形成容纳腔31,且容纳体3上形成用于卡设包装物的卡槽32,及设置在卡槽32外周的延伸体33,在本实施例中,包装物为投影仪。延伸体33通过易裂部34连接在容纳体3上,施加外力可以将延伸体33脱离容纳体3,从而增加卡槽32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槽32呈五边形,延伸体33设置在卡槽32的两个侧边上,延伸体33的两侧与卡槽32侧边的形状完全贴合。延伸体33的数量为一个,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即两个延伸体33之间通过易裂部34连接,其中一个延伸体与容纳体3之间通过又一易裂部34连接。以图2所示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横向为包装物的长度方向,纵向为包装物的宽度方向,则两个或多个延伸体33的设置增加了卡槽32面积,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包装物。
而且延伸体33还可以设置在卡槽32的一个侧边,如设置在卡槽32长度方向的左端部,也可以设置在卡槽32的两个以上的侧壁,如设置在卡槽32长度方向的左端部和宽度方向上,即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包装物,也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包装物。
如图4所示,上述易裂部34由多个贯穿容纳体3厚度的缝隙341间断设置形成,从而易裂部34的设置不会影响容纳体3对包装物在水平方向的挤压包覆力度,但是当施加向下或向上的纵向力时,可以将延伸体33从容纳体3上掰断,实现对卡槽32的拓展。
盖体1、后侧壁23、底壁21、前侧壁22和容纳体3一体连接,换句话说,盖体1和后侧壁23之间具有垂直弯折线,后侧壁23和底壁21之间具有垂直弯折线,底壁21和前侧壁22之间具有垂直弯折线,前侧壁22和容纳体3之间具有垂直弯折线。
左侧壁24、底壁21和右侧壁25一体连接,也就是说左侧壁24和底壁21之间具有弯折线,底壁21和右侧壁25之间具有弯折线。
为了实现后侧壁23和前侧壁22分别与左侧壁24、右侧壁25之间的连接,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分别具有内层241和外层242的双层结构,且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存在空间。如图2所示,底壁21具有插槽211,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分别设置有可以卡入插槽211的凸部212。在本实施例中,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上凸部212的数量均为两个。
与此同时,后侧壁23的两端形成有第一突耳231和第二突耳232,前侧壁22的两端形成有第三突耳221和第四突耳222,第一突耳231相对后侧壁23垂直弯折后可以插入左侧壁24后端部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且第一突耳231的顶端面与左侧壁24的内顶面相抵;第三突耳221相对前侧壁22垂直弯折后可以插入左侧壁24前端部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且第三突耳221的顶端面与左侧壁24的内顶面相抵;第二突耳232相对后侧壁23垂直弯折后可以插入右侧壁25后端部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且第二突耳232的顶端面与右侧壁25的内顶面相抵;第四突耳222相对前侧壁22垂直弯折后可以插入右侧壁25前端部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且第四突耳222的顶端面与右侧壁25的内顶面相抵。
第三突耳221的高度大于前侧壁22的高度,且部分延伸至前侧壁22的左端部,从而当第三突耳221弯折后形成L字形结构,如图5所示,此时该L字形结构对左侧壁24的内层241形成了三个方向上的限位和支撑作用,包括前方的支撑、侧方的支撑和顶部的支撑,使得内层241结构更加稳固。同样的,第一突耳231、第二突耳232和第四突耳222上也有上述L字形结构,提高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结构稳固性。略有不同的是,第一突耳231和第二突耳232对应L字形结构的部分高度与后侧壁23的高度相等,其余部分高度小于后侧壁23的高度。
容纳体3为平板状,其在靠近后侧壁23的一端卷曲形成回字形支脚25,该回字形支脚25的高度与前侧壁22的高度大致相等,从而使得容纳体3与底壁21相平行。同时,回字形支脚25的侧壁与后侧壁23相抵,形成相互支撑作用。
缓冲层4至少包括设置在容纳体3上方的上缓冲层41和设置在容纳体3下方的下缓冲层42。下缓冲层42设置在回字形支脚35和前侧壁22之间,并且正对卡槽32和延伸体33,从而包装物放置在卡槽32内时,其底部可以与下缓冲层42完全接触。
如上所述,在第三突耳221、第四突耳222的高度大于前侧壁22的高度,为了弥补容纳体3和左侧壁24、右侧壁25顶部之间的高度差,也为了给包装物的顶面提供缓冲作用,在容纳体3的上方设置上缓冲层41。从而当盖体1盖合时,盖体1可以下压上缓冲层41,使得包装物被稳固支撑和限位。
盖体1包括本体11,设置在本体11外围的前挡片111、左挡片112和右挡片113,前挡片111的两端垂直弯折形成第五突耳114和第六突耳115,其可以分别插入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的空间宽度可以与第一突耳231和第五突耳114的叠合厚度大致相等。上缓冲层41的面积与本体11的面积相等,可以全方位包覆包装物。
容纳体3两侧分别与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之间形成间隙36,当盖体1盖合时,左挡片112和右挡片113可以卡入该间隙36,且其厚度与间隙36的宽度大致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自适应包装盒在生产时呈平板状,将盖体1、后侧壁23、底壁21、前侧壁22和容纳体3分别垂直弯折形成,并将下缓冲层42放置在底壁21上方;将左侧壁24弯折形成内层241和外层242,并将凸部212卡入插槽211内,接着将第一突耳231、第三突耳221弯折卡入左侧壁24,将第二突耳232、第四突耳222弯折卡入右侧壁25;根据包装物的体积,选择是否将延伸体33从容纳体3上掰断,如卡槽32的大小与包装物适配,则不需要掰断延伸体33,如卡槽32过小,则掰断延伸体33,以增加卡槽32的体积;将包装物垂直卡入卡槽32以进入容纳腔31,直到包装物底部与下缓冲层42接触,在包装物上部铺上上缓冲层41;最后将盖体1的左挡片112和右挡片113卡入间隙36,前挡片111两端的第五突耳114和第六突耳115插入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
盒体(2),包括底壁(21),前侧壁(22),后侧壁(23),左侧壁(24),及右侧壁(25);
容纳体(3),位于盒体(2)内,设于底壁(21)的上方,与底壁(21)配合形成容纳腔(31),且容纳体(3)上形成用于卡设包装物的卡槽(32),及设于卡槽(32)外周的延伸体(33),该延伸体(33)通过易裂部(34)连接于容纳体(3),施加外力可将延伸体(33)脱离容纳体(3),以增加卡槽(32)的体积;
缓冲层(4),至少包括设于容纳体(3)上方的上缓冲层(41),和设于容纳体(3)下方的下缓冲层(42),该上缓冲层(41)用于弥补容纳体(3)和左、右侧壁顶部之间的高度差;
所述盖体(1)、后侧壁(23)、底壁(21)、前侧壁(22)和容纳体(3)一体连接;
所述左侧壁(24)、底壁(21)和右侧壁(25)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2)为多边形,所述延伸体(33)设于卡槽(32)的一侧边,或两个及以上的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易裂部(34)由多个贯穿容纳体(3)厚度的缝隙(341)间断设置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分别具有内层(241)和外层(242)的双层结构,所述底壁(21)具有插槽(211),所述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分别设有可卡入插槽(211)的凸部(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壁(23)两端形成有第一突耳(231)和第二突耳(232),所述前侧壁(22)两端形成有第三突耳(221)和第四突耳(222),所述第一突耳(231)、第二突耳(232)、第三突耳(221)和第四突耳(222)弯折后可分别插入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突耳(221)的高度大于前侧壁(22)的高度,且部分延伸至前侧壁(22)的端部,以当其弯折后形成L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3)靠近后侧壁(23)的一端卷曲形成回字形支脚(35),其侧壁与后侧壁(23)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层(42)设于回字形支脚(35)和前侧壁(22)之间,并正对卡槽(32)和延伸体(3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包括本体(11),设于本体(11)外围的前挡片(111)、左挡片(112)和右挡片(113),所述前挡片(111)两端弯折形成第五突耳(114)和第六突耳(115),其可以插入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的内层(241)和外层(242)之间;所述上缓冲层(41)的面积与本体(11)的面积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3)两侧分别与左侧壁(24)和右侧壁(25)形成间隙(36),当盖体(1)盖合时,所述左挡片(112)和右挡片(113)卡入该间隙(36)。
CN202222676946.2U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Active CN218840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6946.2U CN218840162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6946.2U CN218840162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0162U true CN218840162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6946.2U Active CN218840162U (zh) 2022-10-11 2022-10-11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0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3072Y (zh) 笔记本电脑包装盒
CN210213078U (zh) 一种缓冲包装
CN218840162U (zh) 一种自适应包装盒
CN210116745U (zh) 一种包装缓冲结构及包装盒
CN210479458U (zh) 一种电芯包装箱
CN109335203A (zh) 一种规格可变的包装盒
CN209939208U (zh) 一种折叠式纸盒
CN211167769U (zh) 一种台灯包装箱
CN204896061U (zh) 一种圆柱形商品的摇盖式防震包装盒
CN209209258U (zh) 一种翻折成型陈列盒
CN218464115U (zh) 一体成型包装箱
CN103057785A (zh) 折叠式可变形包装盒
CN215362310U (zh) 显示器包装盒
CN208544637U (zh) 一种液晶电视内包装
CN213566934U (zh) 包装盒及纸板
CN204548909U (zh) 外包装缓冲结构和移动终端的包装结构
CN218490128U (zh) 带有自缓冲结构的包装盒
CN215972803U (zh) 一种内部空间可调试环保降解外箱纸箱
CN110775395B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986717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盒
CN203033211U (zh) 用于空调包装装置的下垫块及空调包装装置
CN214357699U (zh) 一种纸盒
CN208699296U (zh) 易于组装的瓦楞纸板
CN214397635U (zh) 一种防震缓冲包装盒
CN220721696U (zh) 包装盒、包装盒坯件及产品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