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2421U -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2421U
CN220712421U CN202322332433.4U CN202322332433U CN220712421U CN 220712421 U CN220712421 U CN 220712421U CN 202322332433 U CN202322332433 U CN 202322332433U CN 220712421 U CN220712421 U CN 220712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platform
seedling
attachmen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2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强
唐君玮
张焕君
孙静杰
刘胜浩
屈佩
刘元进
周全利
冯银银
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conomy Promotion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Original Assignee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conomy Promotion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conomy Promotion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filed Critical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conomy Promotion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Long Island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Zone Marine
Priority to CN202322332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2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2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2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藻类增殖装置,涉及藻类养殖技术领域,包括附着平台,用于将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的固定件;附着平台上设有多个藻类苗附着区,藻类苗附着区内设有与海底相通、用于藻类苗根部穿过的扎根通道,固定件包括分布于附着平台上的多个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压覆于藻类苗附着区上,第一固定件上设有多个通孔;第一固定件将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这使得藻类苗在生长过程中更易将其根部从藻类苗附着区逐渐转移并扎根于海底,提高了海底的藻类丰富性,且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通孔,这使得附着平台上与第一固定件相对应区域内藻类苗可穿过通过接收阳光、顺利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由附着平台转移扎根于海底的藻类苗数量以及海底藻类丰富性。

Description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避免海底底泥中重金属的影响,将藻类苗通过浮球、固定桩等结构养殖在海面上或海面下一定深度区域内,该模式下的藻类苗大多供给食用,藻类苗的根部难以穿过海域扎根于海底,如此,海底藻类的数量仍较少,海底藻类的丰富性较差。
例如专利文件CN113412784A中浮杆通过桩缆I与固定桩I相连,浮杆上设有挂绳,苗绳段分为三股分绳,苗绳段上设有多个海带,分绳的两端分别与挂绳相连;如此,海带所处的海带养殖区位于海面下2m深~10m深处,距海底较远,那么海带苗的根部将难以扎根于海底,海底藻类丰富性无法得到提升。
故如何在养殖过程中使得更多的藻类苗可扎根于海底,进而提高海底藻类的丰富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增殖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附着平台上的藻类苗更多的可扎根于海底,从而提高海底藻类的多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包括附着平台,用于将所述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的固定件;所述附着平台上设有若干个藻类苗附着区,所述藻类苗附着区内设有与海底相通、用于藻类苗根部穿过的扎根通道,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布于所述附着平台上的若干个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压覆于所述藻类苗附着区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藻类苗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附着平台为分苗后的网绳编织成的网片、或缠绕有苗绳的塑料网片、或缠绕有苗绳的平板状或杆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包覆有用于防止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翻卷的加强件。
优选地,所述加强件为包塑于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的钢丝绳或混凝土层。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附着平台外的若干个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海底,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附着平台之间设有连接绳。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混凝土块或带有锚绳的固定桩。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沙袋或混凝土块。
优选地,所述附着平台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均涂覆有用于减少鱼类靠近的防食涂层。
优选地,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与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鱼类靠近的防护网,且所述防护网的顶部与所述附着平台之间形成有用于藻类向上生长所需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藻类苗附着区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附着平台上设置多个藻类苗附着区,藻类苗附着区内设有用于藻类苗根部穿过的扎根通道,且附着平台上压覆有多个第一固定件的方式,使得附着平台被第一固定件压覆于海底,附着平台上的藻类苗的根部可在生长过程中穿过扎根通道扎根于海底,提高了海底藻类的丰富性,还采用在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的方式,使得附着平台上与藻类苗附着区的对应区域内的藻类苗的叶片可穿过通孔接收阳光、顺利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扎根于海底的藻类数量,进一步提高了海底藻类的丰富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附着平台四周包覆有加强件,且在附着平台四周设有多个与附着平台相连的第二固定件,以及将藻类苗附着区分布于多个第一固定件以内的区域的方式,通过加强件提高了附着平台抗风浪、抗翻卷的能力,降低了附着平台以及藻类苗的损耗,防止藻类苗在扎根于海底前脱离附着平台、无法提高海底藻类丰富性,第二固定件则使得附着平台可被良好的固定在特定位置海域,以提高该海域藻类丰富性,藻类苗附着区位于多个第一固定件以内,这使得藻类苗附着区的边缘被多个第一固定件所拉拽、不会发生翻卷,从而进一步保证藻类苗从附着平台转移至海底这一过程的稳定进行,保证藻类增殖装置提高海底藻类丰富性的效果可顺利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附着平台为多根苗绳编织成的网状结构,仅设有第一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2为附着平台为缠绕有苗绳的网片,且同时具有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网片;2、苗绳;3、第一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5、扎根通道;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增殖装置,藻类增殖装置包括附着平台以及将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的固定件,附着平台上设有若干个藻类苗附着区,且每个藻类苗附着区内均设有供藻类苗根部穿过的扎根通道5,第一固定件3包括将附着平台压覆于海底的第一固定件3,第一固定件3位于藻类苗附着区的上方且与藻类苗附着区相接触,第一固定件3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藻类苗叶片穿过的通孔6。
基于上段论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件3将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具体通过第一固定件3将附着平台压覆于海底,使得藻类苗附着区与海底相贴合,令位于藻类苗附着区内的藻类苗在生长过程中,其根部从藻类苗附着区通过扎根通道5可与海底相接触,并扎根于海底,从而实现藻类苗附着区内藻类苗从藻类苗附着区至海底的转移,使得藻类苗在成长起来后便可扎根于海底,提高了海底藻类的丰富性。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件3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通孔6,这使得附着平台上位于第一固定件3投影面积下的藻类苗附着区内仍可正常种植藻类苗,藻类苗的叶片可穿过通孔6向上吸收阳光、正常生长,最终顺利扎根于海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海底藻类的丰富性;若第一固定件3上未设有通孔6,附着平台上位于第一固定件3投影面积下的藻类苗附着区内则无法设置藻类苗,即便在该区域内设置藻类苗,藻类苗也会因叶片生长被第一固定件3所阻隔、压瘪、吸收不到充足光照而中途死亡,无法最终扎根于海底。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藻类增殖装置尤其适用于水深3m~5m的近海岸的藻类增殖:由于近海岸人类活动比如渔业生产较多,风浪较为频繁,近海岸的泥沙等礁石上的覆盖物流动性较大,这使得藻类在扎根于海底前易被冲走,从而导致投放于近海岸的藻类苗无法在该区域内扎根生长,近海岸的藻类仍较为贫瘠;而在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藻类增殖装置投放于近海岸后,由于第一固定件3的存在,附着平台可被良好的固定在近海岸的海域内,从而保证附着平台内的藻类苗在生长过程中可转移扎根于近海岸海域,从而提高近海岸的藻类丰富性,使得藻类苗投放一次便可定殖于近海岸,减少了因未有本实用新型中藻类增殖装置,需投放多次藻类苗所耗费的成本。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附着平台具体可为缠绕有多根苗绳2的网片1,或者由多根纵向苗绳和横向苗绳交叉编织而成的网,亦或是在相邻两板或两杆间设有多根苗绳2的结构。当附着平台为缠绕有苗绳2的网片1时,可选用由塑料或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网片1,其中,塑料具体可选择聚乙烯、尼龙聚丙烯等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可由麻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竹纤维、木纤维等任一植物纤维制成;当网片1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时,由于生物降解材料可被分解,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相比塑料材料,其具有更强的环境友好性。并且,无论附着平台为缠绕有苗绳2的网片1、或者是直接由苗绳2编织成的网、亦或是在相邻两板或两杆间设有多根苗绳2的结构,苗绳2均可选用经过藻类苗分苗、暂养、夹苗等工作后、被遗弃的苗绳,这种苗绳上仍具有多个不符合长度、宽度要求的藻类苗,但相对于购买新苗绳、培育新藻类苗的方式,此种方式的成本较低;若成本允许,亦可采用全新的、长度和宽度符合要求的苗绳来构建附着平台。
需说明的是,当附着平台为缠绕有多根苗绳2的网片1时,藻类苗附着区为缠绕于网片1上的多根苗绳2,扎根通道5为网片1上的多个网孔;同理,当附着平台为在相邻两板或两杆间设有多根苗绳2的结构时,藻类苗附着区为设于板或杆上的苗绳2,扎根通道5为相邻两板或杆间的空隙;当附着平台为由多根苗绳编制成的网时,藻类苗附着区为苗绳2,扎根通道5为苗绳2之间形成的孔隙。
且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藻类具体可为红藻、绿藻与褐藻等可在海底生长的藻类。
再者,本实用新型在附着平台的四周包覆有加强件,通过加强件可提高附着平台的强度,令其具有较高的抗翻卷能力;一方面,在加强件与固定件的配合作用下,附着平台可被稳定的固定在某一指定海域,并使得藻类苗在生长过程中逐渐从附着平台转移至这一海域内的海底,从而精准的提高了这一海域的藻类丰富性;另一方面,加强件的设置提高了附着平台的抗风浪能力,使得藻类苗在转移至海底前可牢固的固定在附着平台,避免了藻类苗的损失、浪费;加强件具体可为金属丝、混凝土层、植物纤维层等结构。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藻类苗附着区可位于附着平台上多个第一固定件3以内的区域,此时,由于附着平台被多个第一固定件3所压覆固定,位于多个第一固定件3内的附着平台区域的周边被多个第一固定件3所拉拽,即多个第一固定件3以内的附着平台区域的边缘被多个第一固定件3所固定,不会发生翻卷,避免了附着平台受损后,藻类苗与附着平台脱离、飘至其它海域的问题,进而避免了藻类苗与附着平台不必要的磨损。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件还包括位于附着平台外的多个第二固定件4,第二固定件4固定于海底,且第二固定件4通过连接绳与附着平台的周边相连;第二固定件4的设置使得附着平台可与海底更加贴合,使得附着平台内的藻类苗更易转移、扎根至海底,令附着平台能够更牢固的固定在海底,避免了附着平台因风浪磨损,导致藻类苗脱离附着平台、飘向其它海域,造成附着平台与藻类苗浪费的问题,实现了对特定位置的海域内海底藻类数量的增加。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固定件3可为混凝土块或沙袋;第二固定件4可为混凝土块、锚桩、锚杆,当第二固定件4为混凝土块、锚桩、锚杆时,其与附着平台通过锚绳相连;并且,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还可为其它可将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的结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附着平台、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表面均涂覆有防食涂层,通过防食涂层来减少周边鱼类靠近,使得附着平台内的藻类苗可顺利成长至成熟期,以散发藻类孢子,使得特定位置海域的海底的藻类丰富性较高,当投放附着平台的海底生长有较多的藻类后,即便鱼类前来啃食,该海域的海底的藻类数量亦可在短期内自然回复,避免了当附着平台及该海域的海底内藻类苗还处于幼年期,尚未自行繁殖较多数量,便被鱼类啃食完、导致附着平台失去其提高海底藻类丰富性功能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附着平台、第二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3等结构所处空间的顶部与四周设有防护网,通过防护网进一步防止鱼类靠近附着平台,对藻类进行啃食,且防护网顶部与附着平台之间留存有较大空间,足以满足藻类叶片向上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空间;并且,当藻类苗从附着平台转移至海底、并长至可散发孢子的成熟期时,及时撤去防护网,以便藻类进行繁殖,从而顺利提高该海域的海底藻类丰富性。
本实用新型中藻类增殖装置的使用流程:首先,将挂有藻类苗的苗绳2编织成网,或将挂有藻类苗的苗绳2缠绕于网片1上,以形成具有多个藻类苗附着区的附着平台;其次,通过船用卫导定位方式,确定并行驶至海底藻类较为贫瘠的海域,待行驶到位后,由潜水员或水下机器人携带附着平台与若干个第一固定件3,或同时携带附着平台、多个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进入水下进行附着平台的布置:先将附着平台平铺于海底,随后将多个第一固定件3放于附着平台上,实现对附着平台的固定,且在将第一固定件3放于附着平台的过程中,需将第一固定件3的通孔6与附着平台上第一固定件3投影区域内的藻类苗相对准,使得藻类苗的叶片正好穿进该通孔6,以防止藻类苗被第一固定件3压迫、以便后续生长过程中,藻类苗的叶片通过该通孔6接收阳光、顺利生长,避免了因第一固定件3上未设通孔6,位于第一固定件3的投影区域的藻类苗附着区内的藻类苗将被第一固定件3所压迫、无法接收阳光生长的问题。
若该海域风浪较大,可将多个第二固定件4与附着平台的四周或四角相连,从而进一步增强附着平台的稳定性;最后,通过投放水下摄像器或潜水员下水,对该海域内附着平台与海底的藻类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藻类生长情况,对附着平台内藻类苗的数量进行补充,或对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附着平台内的藻类苗可逐渐转移至附着平台所在的海域内的海底,提高海底藻类的丰富性。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平台,用于将所述附着平台固定于海底的固定件;所述附着平台上设有若干个藻类苗附着区,所述藻类苗附着区内设有与海底相通、用于藻类苗根部穿过的扎根通道,所述固定件包括分布于所述附着平台上的若干个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压覆于所述藻类苗附着区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藻类苗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平台为分苗后的网绳编织成的网片、或缠绕有苗绳的塑料网片、或缠绕有苗绳的平板状或杆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包覆有用于防止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翻卷的加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为包塑于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的钢丝绳或混凝土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附着平台外的若干个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海底,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附着平台之间设有连接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为混凝土块或带有锚绳的固定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沙袋或混凝土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平台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均涂覆有用于减少鱼类靠近的防食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平台的四周与顶部均设有用于防止鱼类靠近的防护网,且所述防护网的顶部与所述附着平台之间形成有用于藻类向上生长所需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类增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苗附着区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围成的区域内。
CN202322332433.4U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Active CN220712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2433.4U CN220712421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2433.4U CN220712421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2421U true CN220712421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7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2433.4U Active CN220712421U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2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4203A (zh) 组合式人工鱼礁
CN102271495B (zh) 用于在水体中种植大型藻类的载体和使这种载体悬浮的装置
CN101611700B (zh) 一种刺参海上育苗网箱及育苗方法
CN201563491U (zh) 浮式抗风浪网围
CN203735213U (zh) 一种大型海藻的海底养殖装置
CN100584197C (zh) 一种生态浮岛
CN206251751U (zh) 组合式人工鱼礁
JP3211403U (ja) 海苔養殖用自己乾燥装置及び潮差自己乾燥式全浮動海苔養殖装置
KR101002567B1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CN114128654B (zh) 近海深水区潮间带式多营养层水产养殖网田及养殖方法
CN109699536B (zh) 一种粘性卵鱼类产卵鱼巢及其使用方法
KR101657131B1 (ko) 녹조예방을 위한 녹지확장형 수면녹화 장치
CN113860506A (zh) 农村中小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211721527U (zh) 一种简易的黏性卵人工鱼巢
CN220712421U (zh) 一种藻类增殖装置
JP2002330651A (ja) 藻場造成方法と藻草育成ネット
CN103598126A (zh) 一种养殖网具网衣在海岸间装配的方法
CN215836569U (zh) 一种带种植基床的树型鱼礁装置
CN111134005A (zh) 一种与沉浮式养殖网箱结合的海藻养殖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6600966U (zh) 一种修复光滩的植物纤维毯
JP3114373U (ja) 人工浮魚礁
CN207201632U (zh) 干露式紫菜养殖围栏
KR20210036615A (ko) 새꼬막 채묘틀장치
CN217012328U (zh) 一种新型人工海草床
CN219679518U (zh) 多层立体生态人工鱼礁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