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0581U -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0581U
CN220710581U CN202322338682.4U CN202322338682U CN220710581U CN 220710581 U CN220710581 U CN 220710581U CN 202322338682 U CN202322338682 U CN 202322338682U CN 220710581 U CN220710581 U CN 220710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pole
mounting hole
plastic par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86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理栋
何鑫
李亚勇
刘潇龙
周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en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86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0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0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0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安装孔的盖板、置于所述极柱安装孔内的极柱以及压接于所述极柱与盖板之间的上塑胶件和下塑胶件,所述极柱自盖板的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并穿出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极柱的穿出端形成有外翻并压接于所述上塑胶件上的铆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铆压工艺形成在极柱的顶部形成铆压部来固定极柱,免去了盖板上极柱环的拉伸步骤以及极柱的焊接步骤,简化了组装工艺,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顶盖包括盖板、极柱、密封圈、上塑胶件和下塑胶件,为实现极柱的固定,通常采用焊接工艺对极柱和盖板进行固定,或者是对极柱和盖板进行定位后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上塑胶件以实现极柱的固定。
但由于焊接固定的方式通常需要在盖板上挤压处对应的极柱焊接环后再进行焊接,工艺复杂,而采用注塑上塑胶件的方式固定极柱的方式需要在注塑机中与盖板一同注塑,对注塑机的工作空间要求较高,并且注塑工艺需要开模,同样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同时,无论是焊接工艺还是注塑工艺,其工艺温度较高,而密封圈又是由塑胶材料制成,高温容易导致密封圈变形,进而导致密封效果变差,影响动力电池质量及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及注塑工艺复杂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以及工艺温度过高导致密封性能变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安装孔的盖板、置于所述极柱安装孔内的极柱以及压接于所述极柱与盖板之间的上塑胶件和下塑胶件,所述极柱自盖板的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并穿出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极柱的穿出端形成有外翻并压接于所述上塑胶件上的铆压部。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包括定位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表面的底座以及自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体形成的柱体,所述铆压部自所述柱体远离底座一端的外缘一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柱体自盖板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内使所述铆压部能够压装至所述上塑胶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外缘的定位部,所述上塑胶件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定位的定位配合部,所述上塑胶件支撑于所述盖板上且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上塑胶件中,所述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配合实现所述上塑胶件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极柱安装孔之间形成有一容纳所述上塑胶件的装配间隙,所述上塑胶件包括支撑于所述盖板上的主体环部、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的外周且一体向上凸伸形成的上环部以及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的内周且一体向下凸伸形成的下环部,所述铆压部压持于所述主体环部上,所述下环部容置于所述装配间隙内以隔离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与极柱安装孔的内周面,所述定位配合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环部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塑胶件对应所述极柱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极柱穿越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塑胶件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底座的形状适配,所述底座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且所述柱体经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被限定为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外缘的第二限位槽,所述下塑胶件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限位配合凸环,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配合凸环配合实现所述盖板与下塑胶件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贯穿形成有注液孔和/或防爆安装孔,所述极柱为正极柱或负极柱,且所述正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所述防爆安装孔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注液孔,或者所述正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注液孔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防爆安装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安装在所述防爆安装孔内的防爆组件,所述防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爆安装孔内的防爆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遮盖所述防爆安装孔的保护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体的底部设置底座与盖板的底部限位以及在柱体的顶部采用铆压工艺形成向外翻折的铆压部,铆压部在成型后能够压持在上塑胶件的接收槽内,以实现对极柱的固定,整个过程只需将盖板与极柱、上塑胶件、密封圈和下塑胶件组装后置于铆压设备中进行铆压部的成型即可,组装工序少,且无需进行高温作业,可有效避免密封圈变形,密封效果好。同时,在盖板上设置向上凸起的定位部并且对应位于接收槽的下方,使得在铆压时,上塑胶件能够支撑在定位部上,以确保上塑胶件在该位置处对应的结构强度,避免上塑胶件开裂,确保动力电池品质。
另,盖板上设置的定位部还可与上塑胶件底部设置的定位配合部配合,结合长条形结构的极柱,可实现极柱的防转,进而增加极柱固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A的向视图。
图4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极柱在铆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塑胶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B-B的向视图。
图11为图10在极柱铆压前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盖板100、极柱安装孔110、定位部120、定位凸环121、第一支撑面122、第二限位槽130、防爆安装孔140;
极柱200、铆压部210、底座220、柱体230、环形体240;
上塑胶件300、穿孔310、接收槽320、定位配合部330、定位配合环槽331、第二支撑面332、主体环部340、上环部350、下环部360;
密封圈400、压持环部410、封堵环部420;
下塑胶件500、第一通孔510、限位配合凸环520、第一限位槽530、第二通孔540;
装配间隙600;
防爆组件700、防爆片710、保护膜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包括盖板100、设置于盖板100上的极柱200以及设置在盖板100与极柱200之间并用于对盖板100及极柱200进行绝缘密封的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及下塑胶件500;所述盖板100上贯穿形成有极柱安装孔110,极柱200自盖板100的下侧穿入并固定在所述极柱安装孔110内。所述盖板100上对应形成有防爆安装孔140和/或注液孔(图未示),所述防爆安装孔140用于安装防爆组件700,所述注液孔用于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在具体实现时,一些动力电池通常配置有位于动力电池两相对端的正极顶盖和负极顶盖,其正极顶盖和负极顶盖为分体设置,正极顶盖内设置有正极柱并通过正极上塑胶件、正极密封圈及正极下塑胶件绝缘密封,而负极顶盖内设置有负极柱并通过负极上塑胶件、负极密封圈及负极下塑胶件绝缘密封,防爆安装孔140通常设置在正极盖板上而注液孔设置在负极盖板上,除此之外,正极顶盖和负极顶盖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下文将统一以盖板100、极柱200、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及下塑胶件500对本实施例进行描述。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爆安装孔140也可以设置在负极盖板上而注液孔设置在正极盖板上,或者也可以是在盖板100上设置并列的两个极柱安装孔110以分别容置正极和负极的极柱200、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及下塑胶件500,并同时在盖板100上设置防爆安装孔140和注液孔。
请参考图4,所述极柱安装孔110被限定为长条形结构的条形孔,所述极柱200适配安装在极柱安装孔110内,极柱安装孔110具有一沿盖板10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长轴以及一沿盖板100的宽度方向的第一短轴,第一长轴与第一短轴不等长,如此,可限制极柱200的转动范围。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安装孔110也可以限定为方形孔来限制极柱200的轴向转动范围,或者所述极柱安装孔110被限定为圆形孔,当所述极柱安装孔110为圆形孔时,所述极柱200的防转可以通过极柱200底部与下塑胶件500的配合实现防转(具体在下塑胶件500中描述)。
所述盖板100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极柱安装孔110的定位部120,所述定位部120与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形状相似,所述定位部120能够与上塑胶件300的底部配合实现上塑胶件300的快速定位,以提高组装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120优选为绕极柱安装孔110的外缘一圈设置的定位凸环121,所述定位凸环121自盖板100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凸伸形成,当上塑胶件300压装在盖板100上时,所述定位凸环121能够定位于所述上塑胶件300的底部。所述定位凸环121的外凸面被限定为第一支撑面122,以在上塑胶件300组装完成后稳定支撑所述上塑胶件300。与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形状适应,所述定位凸环121被限定为沿盖板100长度方向分布的长条形凸环,所述定位凸环121沿盖板100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内径和第一外径与沿盖板100宽度方向上对应的第二内径和第二外径不等长,当定位配合部330定位在定位凸环121上时,可通过定位凸环121在盖板100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不等长的内、外径,限制整个上塑胶件300的周向转动以及快速定位。当然,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定位凸环121也可以是与极柱安装孔110的形状适配的方形凸环或圆形凸环等。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120也可以是绕极柱安装孔110的外缘一圈设置的定位环槽(图未示),该定位环槽自盖板100的上表面一体向下凹陷形成,此时,可通过在上塑胶件300的底部设置能够伸入该定位环槽内的结构与定位环槽配合实现上塑胶件300的快速定位,此时,所述第一支撑面122为所述定位环槽的内凹面,以支撑上塑胶件300。所述定位环槽被限定为沿盖板100长度方向分布的长条形环槽,所述定位环槽沿盖板100长度方向上的第三内径和第三外径与沿盖板100宽度方向上对应的第四内径和第四外径不等长,当定位配合部330定位在定位环槽内时,可通过定位环槽在盖板100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不等长的内、外径,限制整个上塑胶件300的周向转动及快速定位。同样,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定位环槽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极柱安装孔110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设计成与极柱安装孔110相似的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为增加防转,所述定位部120可以是绕极柱安装孔110的外缘周向间隔的若干防转凸块和若干防转槽,以防止上塑胶件300相对于盖板100周向转动。
所述盖板100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外缘的第二限位槽130,所述第二限位槽130绕极柱安装孔110的外缘一圈设置并由盖板100的下表面一体向上凹陷形成,以与下塑胶件500配合实现下塑胶件500的定位,便于将下塑胶件500准确压装在盖板100的底部。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限位槽130设置成自盖板100的下表面一体向下凸伸形成的定位凸环,以与下塑胶件500配合实现定位等。
请参考图5,所述极柱200自盖板100的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110并向上穿出所述盖板100的上侧以使得极柱200的顶部露于盖板100的上表面,在极柱200的穿出端上形成有外翻并能够压接在上塑胶件300上的铆压部210,极柱200的底部与盖板100的下侧配合定位并通过下塑胶件500固定,极柱200的顶部通过铆压部210与上塑胶件300配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铆压部210为采用铆压工艺形成在极柱200的顶部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沿极柱200的顶部外缘一圈设置并在极柱200的顶部外缘上自极柱200的外周面径向向外一体延伸形成,以能够压持在上塑胶件300上。
所述极柱200包括定位于所述盖板100下侧的底座220以及自所述底座220的上表面一体形成的柱体230,所述底座220间隔设置在盖板100的下侧并通过下塑胶件500与盖板100隔离,柱体230自盖板100的下侧出入极柱安装孔110中并向上穿出极柱安装孔110以露于盖板100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铆压部210一体形成在柱体230上且对应于远离底座220的一端外缘,使得极柱200整体呈“工”字型,极柱200的底部通过底座220的上表面与下塑胶件500抵靠进行定位,极柱200的顶部通过铆压部210与上塑胶件300压持进行定位,以限制极柱200的轴向移位。所述柱体230的外周面与所述极柱安装孔110之间形成有一容纳所述上塑胶件300的装配间隙600,以在装配到位后,上塑胶件300底部的对应位置能够压持在柱体230的外周面及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之间,以限制极柱200的径向移位。所述柱体230被限定为与极柱安装孔110的形状相似的长条形,柱体230具有沿盖板100的长度方向的第二长轴以及沿盖板100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短轴,第二长轴和第二短轴分别对应小于第一长轴和第二短轴,以在柱体230的外周面与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所述装配间隙600;柱体230的第二长轴与第二短轴不等长,柱体230在周向旋转时,其远端的转动轨迹由长轴决定,而由于极柱安装孔110的尺寸与条形孔的形状相似且上塑胶件300支撑在盖板100上并压持在极柱200与极柱安装孔110之间,以限制极柱200的周向转动。
所述底座220的形状与所述柱体230的形状相似,底座220在水平投影面上的面积大于极柱安装孔110的面积,使得在极柱200安装到位后,底座220能够完全遮盖极柱安装孔110,且底座220上对应柱体230外的上表面至少部分与盖板100重叠并抵靠在下塑胶件500上,以实现极柱200底部的定位。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20也可不必与柱体230的形状相似,其可采用常规结构的圆形底座220或方形底座220实现,只需满足底座220在水平投影面上的面积大于极柱安装孔110并能够抵靠在下塑胶件500上即可。
请参考图6,为本实施例的极柱200在铆压前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极柱200在铆压前,柱体230的顶部一体形成有一环形体240,该环形体240环绕柱体230的顶部外缘一圈设置并在柱体230顶部的外缘上自柱体230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形成,当极柱200与盖板100、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和下塑胶件500组装后,可置于铆压设备中,对该环形体240进行铆压,以使得环形体240受力向外折弯90°后压持在上塑胶件300上,进而固定极柱200。
请参考图7和图8,所述上塑胶件300支撑在盖板100上并压装在盖板100与极柱200之间,以隔离盖板100和极柱200,上塑胶件300内沿轴向形成有贯穿的穿孔310,极柱200通过所述穿孔310穿入上塑胶件300内,极柱200的外周面与穿孔310的内周面紧贴,以将上塑胶件300压紧在装配间隙600内,进而增加整个顶盖的密封性。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塑胶件300的顶部形成有供铆压部210压入的接收槽320,所述接收槽320的形状与所述铆压部210的形状适配,接收槽320的尺寸略大于铆压部210的尺寸,以适应铆压部210在铆压过程中因拉伸、冲压而产生的微小变形。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塑胶件300的顶部也可不必设置接收槽320,极柱200在铆压时,其铆压部210直接压接在上塑胶件300的上表面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上塑胶件300与盖板100组成定位结构,可以在上塑胶件300的安装过程中对上塑胶件300进行定位,以将上塑胶件300快速装配至盖板100上。具体的,所述上塑胶件300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部120的位置处形成有能够与定位部120配合实现上塑胶件100定位的定位配合部3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配合部330被限定为形成于所述上塑胶件300的底部并与所述定位凸环121限位配合的定位配合环槽331,所述定位配合环槽331绕上塑胶件300上的穿孔310的外缘一圈设置在上塑胶件300底部,所述定位配合环槽331与盖板100上的定位凸环121对应设置,且定位配合环槽331的尺寸与定位凸环121的尺寸适配,由于定位凸环121和定位配合环槽331均为与极柱安装孔110及极柱200形状相似的长条形,进而在上塑胶件300在支撑于盖板100的上表面时定位凸环121能够伸入并定位于定位配合环槽331内,从而实现上塑胶件300与盖板100的快速定位。所述定位配合环槽331的内凹面被限定为第二支撑面332,所述第二支撑面332于上塑胶件300组装到位后贴合并支撑于第一支撑面122上。与所述定位凸环121的形状对应,所述定位配合环槽331被限定为与所述定位凸环121的形状适配并能够适配容纳所述定位凸环121的长条形环槽,以使得上塑胶件300在组装时能够与盖板100快速定位。
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定位部120设置成定位环槽时,上塑胶件300上的定位配合环槽331也可以设置成与定位环槽对应的定位配合凸环(图未示),通过上塑胶件300在支撑于盖板100的上表面时定位配合凸环伸入并定位于定位环槽内来达到上塑胶件300快速定位的目的,此时,所述第二支撑面332则为所述定位配合凸环的外凸面,以与由定位环槽的内凹面形成的第一支撑面122贴合支撑。与所述定位环槽的形状对应,所述定位配合凸环被限定为与所述定位环槽的形状适配并能够适配容纳所述定位环槽的长条形凸环,以使得上塑胶件300在组装时能够与盖板100快速定位。
同样,当定位部120设置防转凸块与防转槽时,所述定位配合部330也可以对应设置能够容置防转凸块的防转配合槽以及伸入防转槽的防转配合凸块的方式达到上塑胶件300与盖板100周向防转的目的。
所述上塑胶件300包括支撑于所述盖板100上的主体环部340、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340的外周且一体向上凸伸形成的上环部350以及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340的内周且一体向下凸伸形成的下环部360,上塑胶件300采用注塑模具一体预制成型,可批量注塑后再进行组装。所述主体环部340的内周面合围形成供极柱200穿入的穿孔310,主体环部340支撑在盖板100的上表面,以在极柱200铆压后,能够贴紧盖板100的上表面,从而增加密封性能。所述上环部350环绕所述主体环部340的上表面的外缘一圈设置,使得上环部350的内周面与主体环部340的上表面合围形成所述接收槽320。所述下环部360在主体部的下表面环绕所述穿孔310的外缘一圈设置,向下伸入并容置于所述装配间隙600内,当上塑胶件300组装到位后,下环部360的底部能够支撑于所述密封圈400上以隔离所述柱体230的外周面与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未设置接收槽320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塑胶件也可以不必设置对应的上环部350,如此,可简化上塑胶件300的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配合部330形成于所述主体环部340的下表面,其被限定为自主体环部340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的定位配合环槽331,所述定位配合部330在竖直方向上对应形成于所述接收槽320的下方,使得当定位部120定位在定位配合部330内时,接收槽320能够支撑在定位部120的上方,也即定位凸环121定位于定位配合环槽331内时,所述定位配合环槽331的槽底能够支撑在所述定位凸环121的上表面,且由于定位配合环槽331与接收槽320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对应,如此设置,当铆压设备在对极柱200进行铆压时,接收槽320将承受来自于铆压设备的冲击力,而由于定位凸环121的支撑作用,能够保证上塑胶件300在该位置处的强度,以防止上塑胶件300开裂。
请返回参考图3,所述密封圈400套接在极柱200的外周,当极柱200安装到位后,密封圈400的上端与上塑胶件300的底部相对而密封圈400的下端与盖板100的对应位置抵靠,不仅能够隔离极柱200与盖板100,还能够封堵所述极柱安装孔110以密封动力电池的内部空间,避免动力电池内的电解液泄漏。具体的,所述密封圈400环套于所述柱体230的外周面并支撑于所述底座220上,所述密封圈400具有一压持于所述盖板100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220的上表面之间的压持环部410以及自所述压持环部410的上表面一体延伸的封堵环部420。当密封圈400环套在柱体230外时,所述压持环部410的下表面抵靠在底座220的上表面,压持环部410的上表面抵靠于盖板100的下表面,而所述封堵环部420能够从下至上伸入极柱安装孔110内,封堵环部420的外周面与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相抵以压持在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与柱体230的外周面之间,所述封堵环部420的顶部与所述上塑胶件300的底部相对,由此实现动力电池内部的绝缘密封。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所述密封圈400的设置,通过在下塑胶件500上对应极柱安装孔110的位置处一体形成能够伸入极柱安装孔110的部分以对极柱200和极柱安装孔110的内周面进行隔离,如此,可简化密封圈400的设置,从而达到简化组装工艺的目的。
请参考图3和图9,所述下塑胶件500位于所述盖板100下侧并压装在盖板100的下表面与极柱200之间,以隔离盖板100的下表面和极柱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500为与盖板100的形状相适应的板状制件,所述下塑胶件500对应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极柱200穿越的第一通孔510,为方便所述密封圈400的装配,所述第一通孔510的孔径略大于所述极柱安装孔110的孔径,以供密封圈400的压持环部410穿越。
所述下塑胶件500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盖板100配合定位的限位配合凸环520,具体的,所述限位配合凸环520环绕所述第一通孔510的外缘一圈设置且所述限位配合凸环520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30设置,以在组装所述盖板100与下塑胶件500时,可以通过所述限位配合凸环520及第二限位槽130对盖板100和下塑胶件500进行定位组装。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盖板100上设置为限位凸环时,所述下塑胶件500上也可以对应设置能够容置限位凸环的限位配合环槽来实现盖板100与下塑胶件500的定位。
所述下塑胶件500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第一通孔510的外的第一限位槽530,所述第一限位槽530的形状与所述底座220的形状适配,使得所述底座220能够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30中而所述柱体230能够经所述第一通孔510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110内。所述第一限位槽530被限定为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结构,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限位槽530的形状根据所述底座220的形状而定,由于本实施例中底座220的形状为与柱体230的形状相似的长条形,则所述第一限位槽530也被限定为能够容置所述底座220的条形槽,使所述底座220能够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530中。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槽530沿盖板10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直径与沿盖板100的宽度方向的第二直径不等长,且所述第一直径或第二直径与底座220的外径适配,如此,第一限位槽530能够在适配的直径的方向上对底座220进行限位,以实现所述极柱200的周向防转。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如若所述底座220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多边形(如正方形、矩形、五边形等)时,所述第一限位槽530的形状也将对应设置成与多边形底座220或椭圆形底座220相适配的方形第一限位槽530和圆形第一限位槽5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顶盖还包括一安装在防爆安装孔140内的防爆组件700,以用于适时对动力电池内部进行泄压,防止内压过高而发生爆炸。所述下塑胶件500上对应所述防爆安装孔140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540,以供气体溢出。所述防爆组件700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爆安装孔140内的防爆片710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100的上表面对应遮盖所述防爆安装孔140的保护膜720,所述防爆片710能够在动力电池内压过高时撕裂以进行泄压。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当所述极柱200为正极柱时对应的正极上塑胶件的尺寸不同于所述极柱200为负极柱时对应的负极上塑胶件的尺寸,对应的,正极上塑胶件对应的正极定位配合部330和正极定位部120与负极上塑胶件对应的负极定位配合部330和负极定位部120的尺寸不同,如此,可以在进行正极柱和正极上塑胶件以及负极柱和负极上塑胶件的组装时,通过正极上塑胶件及负极上塑胶件的尺寸判别其为正极还是负极,以此实现组装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正负极的防呆,从而解决人工误判导致正极和负极装反的问题,提高良率。
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在组装时,首先,提供预制成型的盖板100、极柱200、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和下塑胶件500,所述极柱200为图6所示的未经铆压的极柱200,所述盖板100上预先装配有防爆组件700;然后,将极柱200放入铆压设备中固定并将密封圈400环套在柱体230的外周;接着,将下绝缘件放置在极柱200上并定位,使下塑胶件500上的第一通孔510环套于柱体230外并使极柱200的底座220定位于第一限位槽530内,底座220的上表面抵靠在第一限位槽530的槽底面,再将盖板100放置在下绝缘件上,使柱体230向上穿过极柱安装孔110,密封圈400的压持环部410的上表面抵靠在盖板100的下表面且密封圈400的封堵环部420随柱体230进入极柱安装孔110内并压装在极柱安装孔110与柱体230之间的装配间隙600内;再接着,将上塑胶件300环套在柱体230外,并通过定位部120与定位配合部330配合支撑在盖板100上,上塑胶件300的下环部360伸入装配间隙600内并压装在极柱安装孔110与柱体230之间,同时,下环部360的底部与密封圈400的封堵环部420的上表面相抵,极柱200顶部的环形体240向上超出接收槽320的槽底平面;最后,利用铆压设备向下冲压环形体240,使环形体240向外折弯90°后形成铆压部210压持在接收槽320内,以完成盖板100、极柱200、上塑胶件300、密封圈400和下塑胶件500的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如上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采用铆压工艺形成在极柱200的顶部形成铆压部210,免去了盖板100上极柱200环的拉伸步骤以及极柱200的焊接步骤,简化了组装工艺,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上塑胶件300采用预制成型,免去了组装后的注塑工艺,整个过程组装工艺简单,且无需进行高温作业,可有效避免密封圈400变形,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贯穿形成有极柱安装孔的盖板、置于所述极柱安装孔内的极柱以及压接于所述极柱与盖板之间的上塑胶件和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自盖板的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并穿出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极柱的穿出端形成有外翻并压接于所述上塑胶件上的铆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定位于所述下塑胶件的下表面的底座以及自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体形成的柱体,所述铆压部自所述柱体远离底座一端的外缘一体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柱体自盖板下侧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内使所述铆压部能够压装至所述上塑胶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外缘的定位部,所述上塑胶件的底部对应所述定位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定位的定位配合部,所述上塑胶件支撑于所述盖板上且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上塑胶件中,所述定位部与定位配合部配合实现所述上塑胶件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与所述极柱安装孔之间形成有一容纳所述上塑胶件的装配间隙,所述上塑胶件包括支撑于所述盖板上的主体环部、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的外周且一体向上凸伸形成的上环部以及环设在所述主体环部的内周且一体向下凸伸形成的下环部,所述铆压部压持于所述主体环部上,所述下环部容置于所述装配间隙内以隔离所述柱体的外周面与极柱安装孔的内周面,所述定位配合部形成于所述主体环部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对应所述极柱安装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极柱穿越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塑胶件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底座的形状适配,所述底座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且所述柱体经所述第一通孔穿入所述极柱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被限定为多边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环绕在所述极柱安装孔的外缘的第二限位槽,所述下塑胶件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限位配合凸环,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限位配合凸环配合实现所述盖板与下塑胶件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贯穿形成有注液孔和/或防爆安装孔,所述极柱为正极柱或负极柱,且所述正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所述防爆安装孔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注液孔,或者所述正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注液孔而所述负极柱对应的盖板上形成有所述防爆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装在所述防爆安装孔内的防爆组件,所述防爆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防爆安装孔内的防爆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遮盖所述防爆安装孔的保护膜。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
CN202322338682.4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Active CN220710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682.4U CN2207105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682.4U CN2207105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0581U true CN220710581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8682.4U Active CN220710581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0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12725B1 (ko) 전지
WO2023241603A1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安全顶盖
CN211879413U (zh) 一种改进的电池铝盖板
CN114824589A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20710581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3725532B (zh) 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的加工方法
CN115020881A (zh) 动力电池顶盖
CN114914596A (zh) 电池壳和具有其的电池
CN220652291U (zh) 一种电池顶盖定位结构及动力电池顶盖
CN212161872U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JP2012238473A (ja) 密閉型電池と組電池およ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09993665U (zh) 一种电池串联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20753588U (zh) 一种电池顶盖
CN116960539A (zh)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17039288A (zh) 一种动力电池防转结构及电池顶盖
CN116885358B (zh) 电池顶盖的装配方法
CN220856726U (zh) 一种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CN219419239U (zh) 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20934246U (zh) 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7562777U (zh) 盖板组件、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1668400A (zh) 动力电池盖板
CN219350596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2042072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20400743U (zh) 用于圆柱电池的盖板及圆柱电池
CN218783122U (zh) 顶盖结构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