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0208U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0208U
CN220710208U CN202322427756.1U CN202322427756U CN220710208U CN 220710208 U CN220710208 U CN 220710208U CN 202322427756 U CN202322427756 U CN 202322427756U CN 220710208 U CN220710208 U CN 220710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noise
baffle
armature
yok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77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凤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erpso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erpso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erpso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erpso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77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0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0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0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继电器,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该继电器包括轭铁板、推动杆组件、衔铁和降噪结构。轭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穿孔。推动杆组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轭铁板的不同侧。衔铁固定连接于第一端。降噪结构安装于轭铁板朝向第二端的一侧。降噪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音孔和音腔,音腔用于容纳噪声并降低噪声的强度,音孔用于供噪声通过。其中,噪声是衔铁带动推动杆组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时,衔铁碰撞轭铁板产生的。本申请通过设置降噪结构,可以延长衔铁碰撞轭铁板产生的噪声的传播路径,便于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有效削弱了噪声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基于电磁原理工作的电子控制器件,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通常包括衔铁、推动杆组件、电磁线圈、动触头、静触头和轭铁板。衔铁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的第一端,且衔铁位于电磁线圈的磁场范围内。推动杆组件的第二端连接动触头。以常开触点型继电器为例,当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衔铁会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推动杆组件移动,以使推动杆组件带动动触头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移动并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从而闭合继电器所接入的电路。
然而,在衔铁的该移动过程中,衔铁会与轭铁板发生碰撞而产生较大的噪音,使得继电器无法满足一些特殊场合对低噪音的要求,限制了继电器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可以降低衔铁与轭铁板发生碰撞产生的噪音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该继电器包括轭铁板、推动杆组件、衔铁和降噪结构。轭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穿孔。推动杆组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且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轭铁板的不同侧。衔铁固定连接于第一端。降噪结构安装于轭铁板朝向第二端的一侧。降噪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音孔和音腔,音腔用于容纳噪声并降低噪声的强度,音孔用于供噪声通过。其中,噪声是衔铁带动推动杆组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时,衔铁碰撞轭铁板产生的。
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音腔中的空气会给噪声的传递施加阻力,削弱噪声的能量,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音腔具有空旷的空间,噪声传递至音腔后会在音腔内扩散,噪声在音腔内扩散的过程中,会四处碰撞音腔的腔壁,改变传播路径,使得噪声不容易经过曲折的传播路径从音腔中传递出去。可见,降噪结构的设置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便于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有效削弱了噪声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降噪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和挡音壁,第一隔音板连接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边缘,以在第一隔音板与挡音壁之间形成音腔。音孔包括第一音孔,第一音孔设置于第一隔音板,第一隔音板还设置有第二穿孔,第一端还穿过第二穿孔。
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一隔音板连接于挡音壁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的情况下,衔铁与轭铁板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音腔,经过音腔的吸收和削弱之后传播至第一音孔,经过第一音孔的再次削弱之后传播出去。在第一隔音板连接于挡音壁背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的情况下,衔铁与轭铁板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第一音孔,经过第一音孔的削弱之后传播至音腔,经过音腔的再次削弱之后传播出去。本申请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削弱噪声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降噪结构还包括第二隔音板,第二隔音板位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在第一隔音板、挡音壁和第二隔音板之间形成音腔。音孔还包括第二音孔,第二音孔设置于第二隔音板,第二隔音板还设置有第三穿孔,第一端还穿过第三穿孔。
通过上述方案,衔铁与轭铁板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第二音孔,经过第二音孔的削弱之后传播至音腔,经过音腔的吸收和再次削弱之后传播至第一音孔,经过第一音孔的进一步削弱之后传播出去。第一音孔、音腔和第二音孔均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因此进一步削弱了噪声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孔与第二音孔错位分布。
通过上述方案,从第二音孔传播至音腔的噪声沿第一方向直线传播之后会与第二隔音板发生碰撞而改变传播路径,并不容易直接从第一音孔传播出去。可见,将第一音孔与第二音孔错位分布可以延长噪声在音腔内的传播路径,便于通过音腔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削弱噪声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音板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接触。
通过上述方案,第二隔音板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之间没有间隙,衔铁与轭铁板碰撞产生的噪声传播至第二音孔之后,可以直接从第二音孔传播至音腔,以在音腔内进行降速和削弱,而不会从第二隔音板与挡音壁之间传播至音腔外。便于将噪声限制在音腔内,降低噪声从轭铁板传播的可能,从而便于有效削弱噪声的强度。另外,将第二隔音板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接触,便于将第二隔音板连接于挡音壁,提高降噪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便于提高降噪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音板朝向音腔的一侧设置有套筒,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均与套筒的内孔连通,第一端还穿过内孔。挡音壁的内壁与套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在第一隔音板朝向音腔的一侧设置套筒,便于在挡音壁的内壁与套筒的外壁之间设置加强筋。而在挡音壁的内壁与套筒的外壁之间设置加强筋,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降噪结构的结构强度,便于延长降噪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轭铁板朝向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降噪结构安装于安装槽,且第二隔音板与安装槽的底壁相接触。其中,安装槽包括位置相对的槽口和底壁,底壁相对槽口靠近第一端。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通过安装槽的底壁支撑第二隔音板,减小第二隔音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并且,在第二隔音板与挡音壁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二隔音板与安装槽的底壁相接触,可以从整体上固定降噪结构在安装槽内的位置,使得降噪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安装座,安装座和衔铁均连接于推杆,且安装座和衔铁位于轭铁板在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侧。衔铁和推动杆组件背向第一方向移动时,安装座与降噪结构接触,且安装座与轭铁板不接触。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减小硬度较高的安装座直接碰撞轭铁板而产生较大噪音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与静触头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朝向轭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筋,衔铁和推动杆组件背向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凸筋与第一隔音板接触,且安装座与轭铁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间隙。
通过上述方案,在推动杆组件背向第一方向移动时,与轭铁板距离最近的是第一凸筋而不是安装座,所以第一凸筋会先与轭铁板接触。第一凸筋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尺寸,在第一凸筋与轭铁板接触的情况下,安装座不容易继续朝轭铁板移动,便于安装座与轭铁板在第一方向上留有间隙。因此,减小了硬度较高的安装座与轭铁板发生直接碰撞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与静触头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音板朝向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筋,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凸出于轭铁板朝向安装座的一侧。
通过上述方案,在安装座背向第一方向移动时,与安装座距离最近的是第二凸筋而不是轭铁板,所以第二凸筋会先与安装座接触,并限制安装座继续朝轭铁板移动,如此,可以减小硬度较高的安装座与轭铁板发生直接碰撞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与静触头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隔音板和挡音壁在第一视角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隔音板和挡音壁在第二视角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轭铁板;110、第一穿孔;120、安装槽;
200、推动杆组件;210、第一端;220、第二端;230、推杆;240、安装座;241、第一凸筋;
300、衔铁;
400、降噪结构;410、音孔;411、第一音孔;412、第二音孔;420、音腔;430、第一隔音板;431、第二穿孔;440、挡音壁;450、第二隔音板;451、第三穿孔;460、套筒;461、内孔;470、加强筋;
500、动触头;600、静触头;D、间隙;O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继电器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例如,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诸如OX方向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当继电器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改变。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1至图3示出的继电器为触点常开型继电器,实际上,本申请的降噪结构400也适用于触点常闭型继电器,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继电器既可以是触点常开型继电器,也可以是触点常闭型继电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为了便于描述,后续仅以触点常开型继电器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爆炸图,结合图1至图4,该继电器包括轭铁板100、推动杆组件200、衔铁300和降噪结构400。轭铁板100沿第一方向OX设置有第一穿孔110。推动杆组件200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第一端210穿过第一穿孔110,且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位于轭铁板100的不同侧。衔铁300固定连接于第一端210。降噪结构400安装于轭铁板100朝向第二端220的一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隔音板430和挡音壁440在第一视角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降噪结构400包括互相连通的音孔410和音腔420,音腔420用于容纳噪声并降低噪声的强度,音孔410用于供噪声通过。其中,噪声是衔铁300带动推动杆组件200朝第一方向OX移动时,衔铁300碰撞轭铁板100产生的。
如图1至图3所示,继电器还包括位置相对的动触头500和静触头600。动触头500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二端220,衔铁300固定连接于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一端210,动触头500和衔铁300可以随推动杆组件200一起移动。示例性地,衔铁300带动推动杆组件200朝第一方向OX移动时,推动杆组件200能够带动动触头500朝靠近静触头600的方向移动,直至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吸合。其中,第一方向OX与动触头500至静触头600的方向一致。
推动杆组件200为强度和刚度均较高的材料制成,以确保推动杆组件200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轭铁板100为金属材料制成。轭铁板100具有导磁性,可以收集和引导继电器的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轭铁板100可以与衔铁300形成磁回路,以控制衔铁300在磁场作用下移动。
衔铁300通常采用高导磁性和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制成。轭铁板100和衔铁300的硬度均较高。这种情况下,当衔铁300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推动杆组件200移动,以使推动杆组件200带动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吸合的过程中,衔铁300与轭铁板100发生碰撞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如此,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且会限制继电器的适用场合。
基于此,本申请在轭铁板100朝向第二端220的一侧设置降噪结构400,通过降噪结构400来降低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吸合过程中,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的强度。
示例性地,降噪结构400可以采用软性、密度较低的材料制成,降噪结构400的材料可以包括吸音材料,以便能够吸收并削弱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
音孔41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菱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音孔410的形状不作限定。音孔4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音孔410可以间隔分布于音腔42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一侧或两侧。
分布于音腔420背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音孔410可以便于将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引导至音腔420内,而不至于使噪声直接从轭铁板100传出去。分布于音腔420朝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音孔410可以便于泄放音腔420内的压力,使得经过音腔420削弱强度之后的噪声可以经音孔410再次削弱之后传播出去,而不至于在音腔420中聚集之后传播至轭铁板100。
音腔420具有一定的体积,音腔420内被空气填充。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力小于在金属材质的轭铁板100中的传播能力。假设噪声传递至轭铁板100,轭铁板100对噪声的削弱能力很弱,几乎可以保持噪声的原有能量将噪声传出去。
假设噪声传递至降噪结构400,一方面,音腔420中的空气会给噪声的传递施加阻力,削弱噪声的能量,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音腔420具有空旷的空间,噪声传递至音腔420后会在音腔420内扩散,噪声在音腔420内扩散的过程中,会四处碰撞音腔420的腔壁,改变传播路径,使得噪声不容易经过曲折的传播路径从音腔420中传递出去。可见,降噪结构400的设置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便于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有效削弱了噪声的强度。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降噪结构400的具体结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隔音板430和挡音壁440在第二视角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降噪结构400可以包括第一隔音板430和挡音壁440,第一隔音板430连接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一侧的边缘,以在第一隔音板430与挡音壁440之间形成音腔420。音孔410包括第一音孔411,第一音孔411设置于第一隔音板430,第一隔音板430还设置有第二穿孔431,第一端210还穿过第二穿孔431。
挡音壁440可以是圆柱形或方柱形等任意结构,只要可以对噪声起到限制作用,便于将噪声限制在音腔420内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隔音板430可以与挡音壁440一体成型,第一隔音板430也可以与挡音壁440分开成型后,通过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第一隔音板430可以连接于挡音壁440朝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边缘,也可以连接于挡音壁440背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边缘,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音孔41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音孔411可以间隔分布于第一隔音板430。
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第一音孔411可以沿第一方向OX贯穿第一隔音板43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两侧,第一音孔411也可以沿其他方向贯穿第一隔音板43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两侧,只要第一音孔411能连通音腔420的内部及外部即可。
在另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第一音孔411可以是没有台阶的简单孔,也可以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台阶的台阶孔,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将第一音孔411设置为沿其他方向贯穿第一隔音板43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两侧,或者,将第一音孔411设置为台阶孔,均可以适用于第一隔音板430连接于挡音壁440朝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边缘的情况。如此设置,经过音腔420削弱强度之后的噪声在经过第一音孔411时,传播路径再次延长,传播难度再次增大,对噪声进行了再次削弱。
在第一隔音板430连接于挡音壁440朝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边缘的情况下,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音腔420,经过音腔420的吸收和削弱之后传播至第一音孔411,经过第一音孔411的再次削弱之后传播出去。在第一隔音板430连接于挡音壁440背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的边缘的情况下,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第一音孔411,经过第一音孔411的削弱之后传播至音腔420,经过音腔420的再次削弱之后传播出去。
可见,不论第一隔音板430连接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哪一侧,通过第一音孔411和音腔420均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从而有效削弱噪声的强度。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隔音板45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至图7,降噪结构400还可以包括第二隔音板450,第二隔音板450位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以在第一隔音板430、挡音壁440和第二隔音板450之间形成音腔420。音孔410还包括第二音孔412,第二音孔412设置于第二隔音板450,第二隔音板450还设置有第三穿孔451,第一端210还穿过第三穿孔451。
第二隔音板450的结构与第一隔音板430的结构相似,且第二隔音板450和第一隔音板430位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不同侧。为了简化描述,下面仅以第一隔音板430位于挡音壁440朝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第二隔音板450位于挡音壁440背向第一方向OX的一侧为例来进行说明。
第二音孔412与第一音孔411的结构相似,因此第二音孔412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音孔41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对第二音孔412展开描述。
在降噪结构400包括第一隔音板430、挡音壁440和第二隔音板450的情况下,结合图4至图6,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一端210可以依次穿过第二穿孔431、第三穿孔451和第一穿孔110,并将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位于轭铁板100的不同侧,来实现推动杆组件200在轭铁板100和降噪结构400上的安装。
综上,在第二隔音板450位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的情况下,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先传播至第二音孔412,经过第二音孔412的削弱之后传播至音腔420,经过音腔420的吸收和再次削弱之后传播至第一音孔411,经过第一音孔411的进一步削弱之后传播出去。第一音孔411、音腔420和第二音孔412均可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因此进一步削弱了噪声的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孔411与第二音孔412错位分布。
错位分布可以指部分错位分布,也可以指完全错位分布。部分错位分布指的是,第二音孔412沿第一方向OX的投影与第一音孔411沿第一方向OX的投影部分重合,或者说,第二音孔412的一部分与第一音孔411在第一方向OX上的位置相对,第二音孔412的另一部分与第一音孔411在第一方向OX上的位置错开。完全错位分布指的是,第二音孔412沿第一方向OX的投影与第一音孔411沿第一方向OX的投影不具有重合部分,或者说,第二音孔412与第一音孔411在第一方向OX上完全错开。
在第一音孔411和第二音孔412的数量均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第一音孔411中的每个第一音孔411均可以与多个第二音孔412错位分布,也可以部分第一音孔411与部分第二音孔412沿第一方向OX位置相对,剩余第一音孔411与剩余第二音孔412在第一方向OX上相互错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声音在空气中容易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传播至第二音孔412之后,容易沿第一方向OX正对第二隔音板450传播。在第一音孔411与第二音孔412错位分布的情况下,从第二音孔412传播至音腔420的噪声沿第一方向OX直线传播之后会与第二隔音板450发生碰撞而改变传播路径,并不容易直接从第一音孔411传播出去。可见,将第一音孔411与第二音孔412错位分布可以延长噪声在音腔420内的传播路径,便于通过音腔420降低噪声的传播速度,削弱噪声的强度。
基于前面描述的第二隔音板450位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之间可以具有间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可以接触。这种情况下,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之间没有间隙,衔铁300与轭铁板100碰撞产生的噪声传播至第二音孔412之后,可以直接从第二音孔412传播至音腔420,以在音腔420内进行降速和削弱,而不会从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之间传播至音腔420外。
由于音腔420外的结构件为轭铁板100,而轭铁板100对噪声的削弱能力小于音腔420对噪声的削弱能力,因此将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接触,可以便于将噪声限制在音腔420内,降低噪声从轭铁板100传播的可能,从而便于有效削弱噪声的强度。
另外,将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接触,便于将第二隔音板450连接于挡音壁440,提高降噪结构400的结构强度,从而便于提高降噪结构40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7,第一隔音板430朝向音腔4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套筒460,第二穿孔431和第三穿孔451均与套筒460的内孔461连通,第一端210还穿过内孔461。挡音壁440的内壁与套筒46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70。
套筒460的材料与第一隔音板430的材料相同,套筒460可以与第一隔音板430一体成型,套筒460也可以与第一隔音板430分开成型后,通过卡接或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第二穿孔431的中轴线、内孔461的中轴线、第三穿孔451的中轴线和第一穿孔110的中轴线可以与第一方向OX平行且共线,以便于供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一端210依次穿过第二穿孔431、内孔461、第三穿孔451和第一穿孔110。
加强筋470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多个加强筋470可以间隔分布于挡音壁440的内壁与套筒460的外壁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加强筋470可以如图5那样周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于挡音壁440的内壁与套筒460的外壁之间。
加强筋470可以是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加强筋47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通过在第一隔音板430朝向音腔420的一侧设置套筒460,便于在挡音壁440的内壁与套筒460的外壁之间设置加强筋470。而在挡音壁440的内壁与套筒460的外壁之间设置加强筋470,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降噪结构400的结构强度,便于延长降噪结构40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轭铁板100朝向第二端22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安装槽120,降噪结构400可以安装于安装槽120,且第二隔音板450与安装槽120的底壁相接触。其中,安装槽120包括位置相对的槽口和底壁,底壁相对槽口靠近第一端210。
安装槽120与第一穿孔110连通。安装槽120是轭铁板100朝向第二端220的一侧设置的盲槽,也就是说,安装槽120并没有沿第一方向OX贯穿轭铁板100的两侧。
降噪结构400位于安装槽120内,降噪结构400的侧壁可以与安装槽120的槽壁接触。示例性地,降噪结构400可以与安装槽120过盈配合,以将降噪结构400稳定安装于安装槽120,减小降噪结构400在使用过程中相对轭铁板100发生晃动的可能。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隔音板450与安装槽120的底壁相接触,可以通过安装槽120的底壁支撑第二隔音板450,减小第二隔音板45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并且,在第二隔音板450与挡音壁440在第一方向OX上的另一侧连接的情况下,将第二隔音板450与安装槽120的底壁相接触,可以从整体上固定降噪结构400在安装槽120内的位置,使得降噪结构400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移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动杆组件20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推动杆组件200可以包括推杆230和安装座240,结合图3和图8,安装座240和衔铁300均连接于推杆230,且安装座240和衔铁300位于轭铁板100在第一方向OX上的不同侧。衔铁300带动推动杆组件20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时,安装座240与降噪结构400接触,且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不接触。
如图8所示,推杆230的两端均露出于安装座240,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一端210即为推杆230的一端,推动杆组件200的第二端220即为推杆230的另一端。
衔铁300也称动铁芯,衔铁300用于与轭铁板100形成磁回路,衔铁300可以与推杆230螺纹连接,且衔铁300可以连接于推杆230的一端。安装座240用于安装继电器中的主弹簧,安装座240可以与推杆230一体注塑成型,且安装座240可以连接于推杆230靠近另一端的部位。
除了前面实施例描述的衔铁300带动推动杆组件200朝第一方向OX移动使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吸合的过程中,衔铁300与轭铁板100发生碰撞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实际上,在衔铁300和推动杆组件20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即,动触头500朝远离静触头600的方向移动),使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释放的过程中,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也会发生碰撞产生较大的噪音。
本实施例中,衔铁300和推动杆组件20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时,使安装座240与降噪结构400接触,而不与轭铁板100接触,如此,可以减小硬度较高的安装座240直接碰撞轭铁板100而产生较大噪音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安装座240朝向轭铁板1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凸筋241,衔铁300和推动杆组件20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时,第一凸筋241与第一隔音板430接触,且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在第一方向OX上具有间隙D。
第一凸筋241可以是封闭的环状结构,也可以是不封闭的环状结构。其中,环状结构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方环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凸筋241的结构形式不作限定。
由于第一凸筋241凸出于安装座240且朝向轭铁板100设置,所以在推动杆组件20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时,与轭铁板100距离最近的是第一凸筋241而不是安装座240,所以第一凸筋241会先与轭铁板100接触。第一凸筋241在第一方向OX上具有一定的尺寸,在第一凸筋241与轭铁板100接触的情况下,安装座240不容易继续朝轭铁板100移动,便于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在第一方向OX上留有间隙D。因此,减小了硬度较高的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发生直接碰撞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音板430朝向安装座24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凸筋,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OX凸出于轭铁板100朝向安装座240的一侧。
第二凸筋的结构与第一凸筋241的结构相似,因此第二凸筋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凸筋24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对第二凸筋展开描述。
第一隔音板430是降噪结构400中最靠近安装座240的结构,将第二凸筋设置于第一隔音板430朝向安装座240的一侧,相较于将第二凸筋设置于降噪结构400的其他结构上,可以减小第二凸筋在第一方向OX上的尺寸,节省材料的使用量。
第一隔音板430上的第二凸筋沿第一方向OX且凸出于轭铁板100朝向安装座240的一侧,在安装座240背向第一方向OX移动时,与安装座240距离最近的是第二凸筋而不是轭铁板100,所以第二凸筋会先与安装座240接触,并限制安装座240继续朝轭铁板100移动。如此,可以减小硬度较高的安装座240与轭铁板100发生直接碰撞的可能,便于从声音产生的根源上减小动触头500与静触头600释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强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轭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穿孔;
推动杆组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轭铁板的不同侧;
衔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降噪结构,安装于所述轭铁板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
所述降噪结构包括互相连通的音孔和音腔,所述音腔用于容纳噪声并降低所述噪声的强度,所述音孔用于供所述噪声通过;其中,所述噪声是所述衔铁带动所述推动杆组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衔铁碰撞所述轭铁板产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包括第一隔音板和挡音壁,所述第一隔音板连接于所述挡音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边缘,以在所述第一隔音板与所述挡音壁之间形成所述音腔;
所述音孔包括第一音孔,所述第一音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还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端还穿过所述第二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位于所述挡音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以在所述第一隔音板、所述挡音壁和所述第二隔音板之间形成所述音腔;
所述音孔还包括第二音孔,所述第二音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二隔音板还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端还穿过所述第三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孔与所述第二音孔错位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音板与所述挡音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板朝向所述音腔的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第三穿孔均与所述套筒的内孔连通,所述第一端还穿过所述内孔;
所述挡音壁的内壁与所述套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降噪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第二隔音板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接触;
其中,所述安装槽包括位置相对的槽口和所述底壁,所述底壁相对所述槽口靠近所述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推杆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衔铁均连接于所述推杆,且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衔铁位于所述轭铁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不同侧;
所述衔铁和所述推动杆组件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降噪结构接触,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轭铁板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轭铁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筋,所述衔铁和所述推动杆组件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一隔音板接触,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轭铁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音板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轭铁板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
CN202322427756.1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220710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7756.1U CN22071020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7756.1U CN22071020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0208U true CN220710208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0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7756.1U Active CN220710208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0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8772B2 (ja) 触覚型ソレノイドシステム
JP6071376B2 (ja) 電磁継電器
KR0151742B1 (ko) 전자접촉기의 철심유지 구조체
KR20180017631A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US8150076B2 (en) Sound converter with enclosure
JP6668997B2 (ja) 電磁継電器
EP028138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having silencing means
CN220710208U (zh) 一种继电器
US9871423B2 (en) Rotary actuator vibration control mechanism
KR20180000228A (ko) 자기 브레이크 구조를 갖는 휴대단말기용 진동발생장치
US6916006B2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device
CN210956502U (zh) 侧推按键结构
CN216389005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装饰面板的触摸震动反馈电磁铁结构
JP275149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2019149490A (ja) 静止誘導電気機器の防音装置
CN210628208U (zh) 电梯接触器隔音装置及电梯控制设备
JP2011098286A (ja) 振動ユニットおよび振動発生装置
JP2023177953A (ja) 電磁接触器
WO2020100511A1 (ja) リレー
JP4076262B2 (ja) 電磁弁
JP2012111583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盤
CN115031049A (zh) 一种电磁阀
KR840002785Y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방음(防音)장치
JPH05205553A (ja) 衝撃振動発生部品の取付構造
JP2009104349A (ja) 火災警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