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498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07498U CN220707498U CN202322358202.0U CN202322358202U CN220707498U CN 220707498 U CN220707498 U CN 220707498U CN 202322358202 U CN202322358202 U CN 202322358202U CN 220707498 U CN220707498 U CN 2207074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eflector
- air outlet
- outlet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4568 Peripheral col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多个风道;导风板,导风板转动连接至壳体的出风口处,可相对出风口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改变由出风口导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出风口与多个风道同时连通,当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用于止挡出风口与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受限于现如今市面上大部分挂机式空调器都只设置单一风道的情况,导致空调器运行制冷或制热功能时都只能采用同一个风道,使得导风板无法对热气流和冷气流的出风方向起到兼顾性的有效调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制冷制热,对空调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的说,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通过调节导风板的转动角度以改变由出风口导至室内环境的气流的出风方向,但是,受限于现如今市面上大部分挂机式空调器都只设置单一风道的情况,导致空调器运行制冷或制热功能时都只能采用同一个风道,结合热气流上升,冷气流下降的实际情况,使得导风板无法对热气流和冷气流的出风方向起到兼顾性的有效调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受限于现如今市面上大部分挂机式空调器都只设置单一风道的情况,导致空调器运行制冷或制热功能时都只能采用同一个风道,使得导风板无法对热气流和冷气流的出风方向起到兼顾性的有效调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多个风道,且壳体的底部设有出风口;导风板,导风板转动连接至出风口处,可相对出风口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改变由出风口导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出风口与多个风道同时连通,当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时,用于止挡出风口与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空调器具有多个风道的特点,可以将导风板调整至打开具有竖向朝下或者斜下方的风道开口的风道,进而便于将热气流在第一时间导入室内环境的下方位置,有效防止人头热脚冷的感觉,从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空调器运行制冷功能时,例如运行阶段为启动阶段时,为了使得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降温,可以使得导风板保持在第一状态以打开全部风道;而当空调器进入稳态阶段时,也即室内环境的室内温度与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相近时,可以调节导风板保持在第二状态以关闭多个风道中的至少一个,一方面,通过减少出风量,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导风板关闭具有水平方向或者斜前方设置的风道,从而有效减小空调器对位于其用户侧方向的出风距离,有效避免冷风直吹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于是,结合上述内容,本技术方案可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功能灵活调节导风板和多风道之间的配合关系,提高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避免了空调器运行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的过程中,仍通过相同的单一风道而未充分结合热气流和冷气流的扩散方向的特点,导致降低空调器的使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导风板处于第一状态时,将出风口分隔成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第二出风口与多个风道中的剩余的任一者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利用导风板的分隔作用,有效防止了多个风道中导至室内环境的气流相互影响,例如降低出风距离,进而降低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热交互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风道的风道出口之间成角度设置以实现对室内环境不同方向上的送风,而通过导风板的阻隔作用,从而避免了其中一个风道的出风方向与其余者不同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例如相互混合,从而减少了送风距离,导致降低了空调器与较远位置的热交换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导风板在保持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相对壳体转动时,改变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口径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使得多个风道保持打开状态下,利用导风板的转动,实现了对应风道的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的调节作用,以使得对出风量和出风方向的精细化控制,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时,出风方向为竖向朝下或水平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举例来说,结合空调器运行制热功能时,可以使得出风方向为竖向朝下设置,进而有效确保了空调器对其下方区域的热交换,进而有效避免了热气流未能够与该区域热交互而扩散至空调器的上方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多个风道内设有多个风机,且多个风机与多个风道之间一一配合;或,所述壳体内设有单一的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多个风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举例来说,风机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从而通过多个风机的协同作业提高出风量,进而提高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热交换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多个风道的数量为两个,定义其中一者为第一风道,另一者为第二风道;壳体内设有用于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分隔件;导风板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导风板由空调器的驱动组件驱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壳体通过挂板安装至室内环境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位于竖向位置较高的一者的风道出口竖向朝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至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开启后,判断空调器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若是,则控制导风板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控制处于打开状态的风道内的风机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空调器的实例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定义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为第一风道,其内部的风机为第一风机;多个风道中的剩余风道为第二风道,其内部的风机为第二风机;控制导风板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包括:当T1>Tn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运行;当T2>Tn≥T1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二风道,且打开第一风道和开启第一风机;当Tn≥T2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二风道,且打开第一风道和开启第一风机,关闭空调器的室外压缩机;其中,Tn为室内温度值,T1和T2分别为预设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定义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为第一风道,其内部的风机为第一风机;多个风道中的剩余风道为第二风道,其内部的风机为第二风机;判断空调器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包括:若否,则判断空调器是否运行制冷功能;若是,则当Tn>T3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同时运行;当T3≥Tn>T4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一风道和第一风机,且打开第二风道和开启第二风机;当T4≥Tn时,控制导风板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一风道和第一风机,且打开第二风道和开启第二风机,且关闭空调器的室外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用至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判断模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空调器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判定空调器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时,控制导风板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并且控制处于打开状态的风道内的风机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空调器的实例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根据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功能灵活调节导风板和多风道之间的配合关系,提高了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避免了空调器运行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的过程中,仍通过相同的单一风道而未充分结合热气流和冷气流的扩散方向的特点,导致降低空调器的使用效率;
(2)利用导风板的分隔作用,有效防止了多个风道中导至室内环境的气流相互影响,例如降低出风距离,进而降低空调器与室内环境的热交互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风道的风道出口之间成角度设置以实现对室内环境不同方向上的送风,而通过导风板的阻隔作用,从而避免了其中一个风道的出风方向与其余者不同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例如相互混合,从而减少了送风距离,导致降低了空调器与较远位置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调器;101、用户侧;102、挂壁侧;10、壳体;11、出风口;111、第一风道;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二风道;114、第二出风口;20、导风板;30、分隔件;40、风机;50、蒸发器;60、进风格栅;61、进风口;
200、控制装置;210、判断模块;220、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传统空调器100的内部设置有一个风道,且设有与该风道连通的出风口11,利用空调器100内部的风机40运行将由进风口61引入空调器100内部的气流压缩处理后,通过该风道由出风口11再导入室内环境,结合空调器100运行制热功能,以实现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的热交换。
具体的,为提高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不同区域的热交换效率,往往在出风口11位置处设置导风板20,通过调节导风板20转动以实现对由出风口11导入室内环境的气流的出风方向的改变。但是,结合导风板20在出风口11处的具体设置情况,为便于理解,定义空调器100挂壁时,朝向用户的一侧为用户侧101,也即前面板所在的位置,而将其与挂板配合的一侧定义为挂壁侧102。于是,导风板20设置于空调器100的底部,且位于挂壁侧102与用户侧101之间,定义导风板20靠近挂壁侧102的一侧为连接部,远离挂壁侧102的一侧为配合部,导风板20通过连接部与空调器100转动配合以连接至空调器100上,而随着导风板20的转动,使得配合部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
进一步的说,由于传统的空调器100仅设置单一的风道,导致空调器100运行制冷或制热功能时都只能采用同一个风道,结合热气流上升,冷气流下降的实际情况,使得导风板20无法对热气流和冷气流的出风方向起到兼顾性的有效调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举例来说,冬季空调制热时通过出风口11吹出的热风密度较室内空气密度低,因此热空气大多集中在房间的上半部分,容易给人头热脚冷的感觉,影响人们的舒适度体验。尽管有的通风设备的出风处设置多个导风板20,但每个导风板20需要独立被控制运动,使得导风板20装置结构复杂、控制过程繁琐、占用空间大和运动不稳定。
于是,结合本技术方案,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图3,空调器100例如包括壳体10和导风板20;壳体10内设有多个风道,且壳体10的底部设有出风口11;导风板20转动连接至出风口11处,可相对出风口1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改变由出风口11导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20处于第一状态时,使出风口11与多个风道同时连通,当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时,用于止挡出风口11与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
具体来说,由于多个风道与出风口11之间的连通或关闭由单一的导风板20实现,使得简化了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此外,多个风道与出风口11之间的连通或关闭可由导风板20根据空调器100实际运行功能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说,在调节导风板20打开或者关闭多个风道与出风口11的过程中,改变出风方向,也即导风板20保持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的出风方向不同。结合空调器100运行制热功能时热气流上升的情况,可根据实际制热需求将导风板20调节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承接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一个具体实例中,为了防止或减少热气流由出风口11导出的第一时间内朝向上方位置扩散而无法对室内环境的位于空调器100下方位置的区域制热,结合空调器100具有多个风道的特点,可以将导风板20调整至打开具有竖向朝下或者斜下方的风道开口的风道,进而便于将热气流在第一时间导入室内环境的下方位置,有效防止人头热脚冷的感觉,从而有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说,若是室内环境的室内温度过低,为进一步提高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还可以使得导风板20维持第一状态,以将多个风道全部打开,从而增大出风量以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能够同时多个角度出风,使得能够对室内环境不同区域进行热交换。
与之相对的是,若是室内环境的室内温度较高,则可以使得导风板20维持第二状态,也即关闭多个风道中的至少一个,以减少空调器100的出风量,避免室内环境维持较高温度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在另一个具体实例中,空调器100运行制冷功能时,根据开启空调器100的运行阶段调节导风板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例如运行阶段为启动阶段时,为了使得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降温,可以使得导风板20保持在第一状态以打开全部风道;而当空调器100进入稳态阶段时,也即室内环境的室内温度与空调器100的设定温度相近时,可以调节导风板20保持在第二状态以关闭多个风道中的至少一个,一方面,通过减少出风量,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另一方面,具体来说,可以使得导风板20关闭具有水平方向或者斜前方设置的风道,从而有效减小空调器100对位于其用户侧101方向的出风距离,有效避免冷风直吹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于是,结合上述内容,本技术方案可根据空调器100的实际运行功能调节导风板20和多个风道之间的配合关系,提高了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避免了空调器100运行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的过程中,仍通过相同的单一风道而未充分结合热气流和冷气流的扩散方向的特点,导致降低空调器100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导风板20处于第一状态时,将出风口11分隔成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第一出风口112与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第二出风口114与多个风道中的剩余的任一者连通。
具体来说,利用导风板20的分隔作用,有效防止了多个风道中导至室内环境的气流相互影响,例如降低出风距离,进而降低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的热交互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风道的风道出口之间成角度设置以实现对室内环境不同方向上的送风,而通过导风板20的阻隔作用,从而避免了其中一个风道的出风方向与其余者不同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例如相互混合,从而减少了送风距离,导致降低了空调器100与较远位置的热交换效率。
优选的,导风板20在保持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相对壳体10转动时,改变第一出风口112和/或第二出风口114的出风口11径的大小。提高了导风板20与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之间的联动性,具体来说,在使得多个风道保持打开状态下,利用导风板20的转动,实现了对应风道的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的调节作用,以使得对出风量和出风方向的精细化控制,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时,出风方向为竖向朝下或水平方向。举例来说,结合空调器100运行制热功能时,可以使得出风方向为竖向朝下设置,进而有效确保了空调器100对其下方区域的热交换,进而有效避免了热气流未能够与该区域热交互而扩散至空调器100的上方区域。
优选的,多个风道内设有多个风机40,且多个风机40与多个风道之间一一配合;或,所述壳体10内设有单一的风机40,所述风机40设于所述多个风道远离所述出风口11的一端。
优选的,多个风道的数量为两个,定义其中一者为第一风道111,另一者为第二风道113;壳体10内设有用于形成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3的分隔件30;导风板20位于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3之间,导风板20由空调器100的驱动组件驱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壳体10通过挂板安装至室内环境时,第一风道111和第二风道113中位于竖向位置较高的一者的风道出口竖向朝下。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100与室内环境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壳体10内设有蒸发器50,蒸发器50位于风机40背离出风口11的一侧,且壳体10对应挂壁侧102的部位为弧形面,在该弧形面上形成具有多个进风口61的进风格栅60,且对应进风格栅60的位置设置有过滤网罩,通过过滤网罩有效实现对灰尘的阻挡。
结合图4,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应用至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器100;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空调器100开启后,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
步骤S2,若是,则控制导风板20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
步骤S3,控制处于打开状态的风道内的风机40运行。本实施例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定义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为第一风道111,其内部的风机40为第一风机;多个风道中的剩余风道为第二风道113,其内部的风机40为第二风机;控制导风板20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包括:当T1>Tn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运行;当T2>Tn≥T1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二风道113,且打开第一风道111和开启第一风机;当Tn≥T2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二风道113,且打开第一风道111和开启第一风机,关闭空调器100的室外压缩机;其中,Tn为室内温度值,T1和T2分别为预设值,T1例如取值10℃,T2取值20℃。
优选的,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包括:若否,则判断空调器100是否运行制冷功能;若是,则当Tn>T3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一状态,控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同时运行;当T3≥Tn>T4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一风道111和第一风机,且打开第二风道113和开启第二风机;当T4≥Tn时,控制导风板20处于第二状态以关闭第一风道113和第一风机,且打开第二风道113和开启第二风机,且关闭空调器100的室外压缩机。举例来说,T3可取32℃,T4可取值20℃
结合图5,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00的控制装置200,控制装置200应用至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空调器100;控制装置200包括:判断模块210,判断模块210用于判断空调器100是否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控制模块220,控制模块220用于判定空调器100接收制热运行功能指令时,控制导风板20打开具有竖向朝下的风道开口的风道,并且控制处于打开状态的风道内的风机40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空调器100的实例中,任一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多个风道,且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有出风口(11);
导风板(20),所述导风板(20)转动连接至所述出风口(11)处,可相对所述出风口(1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以改变由所述出风口(11)导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
当所述导风板(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使所述出风口(11)与所述多个风道同时连通,当所述导风板(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用于止挡所述出风口(11)与所述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将所述出风口(11)分隔成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4);
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所述多个风道中的任一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14)与所述多个风道中的剩余的任一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20)在保持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时,改变所述第一出风口(112)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114)的出风口(11)径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出风方向为竖向朝下或水平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风道内设有多个风机(40),且所述多个风机(40)与所述多个风道之间一一配合;
或,所述壳体(10)内设有单一的风机(40),所述风机(40)设于所述多个风道远离所述出风口(1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风道的数量为两个,定义其中一者为第一风道(111),另一者为第二风道(113);所述壳体(10)内设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11)和所述第二风道(113)的分隔件(30);
所述导风板(20)位于所述第一风道(111)和所述第二风道(113)之间,所述导风板(20)由所述空调器的驱动组件驱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
其中,所述壳体(10)通过挂板安装至室内环境时,所述第一风道(111)和所述第二风道(113)中位于竖向位置较高的一者的风道出口竖向朝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58202.0U CN220707498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58202.0U CN220707498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07498U true CN220707498U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4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58202.0U Active CN220707498U (zh) | 2023-08-31 | 2023-08-31 | 一种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07498U (zh) |
-
2023
- 2023-08-31 CN CN202322358202.0U patent/CN2207074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5287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663090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593461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219160470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11197852A (zh) | 一种风道及空调器 | |
CN112013465A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1143333A1 (zh)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1822749U (zh) | 室内机、空调器 | |
CN220707498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134551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组件 | |
CN219177824U (zh) | 一种空调挂机 | |
CN113654106B (zh) | 空调器 | |
CN108224573B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 |
CN216591961U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6844909U (zh) | 风管机 | |
CN21614382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532539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 |
CN212431015U (zh) | 一种浴霸出风换气切换结构及双风机新型浴霸 | |
CN212841899U (zh) | 空调器 | |
CN113606667A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 |
CN114110767A (zh) | 空调 | |
CN11559711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
CN210441332U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9631160B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 |
CN106440238B (zh) |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