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4496U -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4496U
CN220704496U CN202320867796.5U CN202320867796U CN220704496U CN 220704496 U CN220704496 U CN 220704496U CN 202320867796 U CN202320867796 U CN 202320867796U CN 220704496 U CN220704496 U CN 220704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ile
reinforcing layer
pile body
reinforced composite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77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建清
陆泉清
沈国权
王彩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xiang Small Boss Speci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xiang Small Boss Speci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xiang Small Boss Speci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xiang Small Boss Speci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77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4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4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及设置在板桩本体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板桩本体内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沿板桩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为PVC材料,所述加强层被PVC材料包覆。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在PVC材料的板桩本体内部设置加强层,加强层选用高强度的材料,极大提升板桩的强度及抗折弯能力,而且耐腐蚀等性能优越,使板桩的适用性更强其使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河道防护过程中都会用到板桩,板桩的形式多样,但其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头和连接槽,用于板桩的连接延长。使用时板桩一般局部插入泥土中,在泥土上方的板桩用于挡土、挡水等。板桩安装后板桩上会承载较大的压力,而板桩在压力方向的支撑能力弱,容易造成板桩折弯损坏或倒塌等。而在一些海岸使用的板桩,为了增加强度,一般会采用铁制板桩,虽然强度高,但是在与海水接触时极易腐蚀,所以其使用寿命极短。
所以现在很多区域在使用板桩的时候,采用PVC材料的板桩,但是其强度相对较差,抗折弯能力有限,PVC的弯曲强度大约在70Mpa左右,在承压较大的区域不适合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能有效增加PVC材质板桩的强度及抗折弯能力,所以板桩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及设置在板桩本体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板桩本体内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沿板桩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为PVC材料或PP材料或PE材料,所述加强层被板桩本体的材料包覆,其中加强层的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
作为优化,所述加强层的层数为一层或多层,加强层为多层时,相邻加强层之间存在间隙,相邻加强层之间填充有板桩本体的材料。
作为优化,所述加强层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部。
作为优化,在加强层的一个或两个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凸起,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凸起与其所在位置处的加强层之间形成30-90°夹角。作为最优状态,支撑凸起与加强层夹角为90°,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支撑凸起与加强层之间的角度可以在30-90°范围内。关于上述30-90°的夹角,其范围包含30°和90°。在支撑凸起与加强层之间的夹角为30°是指支撑凸起与该支撑凸起所在处的加强层的其中一侧的夹角为30°,在加强层为平板时,该支撑凸起与加强层的另一侧的夹角为150°。若该夹角为30-90°范围内的其他数值,也是同理判断:只需要支撑凸起与其对应处的加强层之间的其中一个夹角为30-90°的范围内即可。
作为优化,所述加强层可以为但不限于: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PPA碳纤维增强材料、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PPS、PEEK、PI、尼龙66、线性聚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或者为铁制成,或者为铝合金制成。
板桩本体的形状为现有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定。加强层的形状与板桩本体的形状基本一致。加强层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不作限定。举例:加强层的表面可以为平整,也可以呈波浪状,也可以呈W状,也可以呈锯齿状。如加强层为平板结构,根据板桩本体的形状进行相应处的弯折。
当然,所述加强层可以由若干个加强柱并排设置形成,相邻加强柱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相邻加强柱之间为贴合设置或者相邻加强柱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在PVC材料的板桩本体内部设置加强层,加强层选用高强度的材料,极大提升板桩的强度及抗折弯能力,而且耐腐蚀等性能优越,使板桩的适用性更强其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强层为平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强层为波浪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强层为W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强层为锯齿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强层为两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在加强层的一侧设置支撑凸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在加强层的两侧设置支撑凸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在加强层上支撑凸起与加强层之间的夹角为3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加强柱为圆柱体且间隔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加强柱为三角形截面的柱体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加强柱为圆柱体且贴合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1及设置在板桩本体1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在板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加强层2,所述加强层2沿板桩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1为PVC材料,所述加强层2被PVC材料包覆,其中加强层2的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板桩本体1可以采用PE材料,也可以采用PP材料,亦或者在PVC材料包覆一层其他材料。
所述加强层2可以为但不限于: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PPA碳纤维增强材料、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PPS、PEEK、PI、尼龙66、线性聚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或者为铁制成,或者为铝合金制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加强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当然,加强层2也可以采用其他高分子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只需要满足其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即可。
其中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50Mpa,PPA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00Mpa,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260Mpa,PPS的弯曲强度为220Mpa,PEEK的弯曲强度为142Mpa,PI的弯曲强度为176Mpa,尼龙66的弯曲强度为100Mpa,线性聚酯的弯曲强度为117Mpa,聚酰亚胺的弯曲强度为100Mpa。
其中PVC材料为板桩本体1的主体材料,而加强层2被PVC材料包覆在内部,即使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层2采用铁制成,其位于PVC材料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也不易被腐蚀。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及强度、抗折弯能力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强层2材料及加强层2的厚度。
板桩本体1的形状为现有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定。加强层2的形状与板桩本体1的形状基本一致。加强层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举例:加强层2的表面可以为平整,也可以呈波浪状。如加强层2为平板结构,根据板桩本体1的形状进行相应处的弯折。
所述加强层2也可以呈波浪状,如图2所示。
所述加强层2也可以呈W状,如图3所示。
所述加强层2也可以呈锯齿状,如图4所示。
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结构可以为现有结构,两个板桩本体1对接的时候,将其中一个板桩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3与另一个板桩本体1上的第二连接部4进行插接。例如:第一连接部3为内凹的连接槽,第二连接部4为凸起的连接体,连接体插接在连接槽内进行配合,实现板桩本体1宽度方向的连接固定。
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的形式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
由于板桩本体1的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处的厚度相对较大,所以该处的强度相对较高,抗折弯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可以在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内部不设置加强层2。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板桩本体1内可以设置两层加强层2,加强层2间隔设置,加强层2之间填充PVC材料。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1及设置在板桩本体1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在板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加强层2,所述加强层2沿板桩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1为PVC材料,所述加强层2被PVC材料包覆,其中加强层2的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
所述加强层2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
所述加强层2可以为但不限于: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PPA碳纤维增强材料、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PPS、PEEK、PI、尼龙66、线性聚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或者为铁制成,或者为铝合金制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加强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其中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50Mpa,PPA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00Mpa,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260Mpa,PPS的弯曲强度为220Mpa,PEEK的弯曲强度为142Mpa,PI的弯曲强度为176Mpa,尼龙66的弯曲强度为100Mpa,线性聚酯的弯曲强度为117Mpa,聚酰亚胺的弯曲强度为100Mpa。
为了能增加板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将加强层2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且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的加强层2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形状相同,这样可以确保其连接后也能提供宽度方向的连接强度。
其中板桩本体1所采用的PVC为现有已知材料,当然也可以为PVC相接近的高分子材料。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1及设置在板桩本体1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在板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加强层2,所述加强层2沿板桩本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1为PVC材料,所述加强层2被PVC材料包覆,其中加强层2的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
所述加强层2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内部。
在加强层2的一个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凸起5,所述支撑凸起5与其所在位置处的加强层2之间形成30-90°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的优选采用支撑凸起5与其所在位置处的加强层2之间形成90°夹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者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90°之间的任意角度。
支撑凸起5与加强层2之间的合理角度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了加强层2的抗折弯能力。
所述加强层2可以为但不限于: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PPA碳纤维增强材料、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PPS、PEEK、PI、尼龙66、线性聚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或者为铁制成,或者为铝合金制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加强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其中PA66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50Mpa,PPA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400Mpa,PA66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弯曲强度为260Mpa,PPS的弯曲强度为220Mpa,PEEK的弯曲强度为142Mpa,PI的弯曲强度为176Mpa,尼龙66的弯曲强度为100Mpa,线性聚酯的弯曲强度为117Mpa,聚酰亚胺的弯曲强度为100Mpa。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可以在加强层2的两侧均设置支撑凸起5。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加强层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凸起5,且支撑凸起5与加强层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如图所示可以为30°。在加强层2的同一个部位设置两个支撑凸起5,两个支撑凸起5之间形成一定夹角。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加强层2可以由若干个加强柱并排设置形成,相邻加强柱之间为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柱为圆柱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加强柱可以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相邻加强柱之间为贴合设置,所述加强柱为圆柱体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加强柱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包括板桩本体及设置在板桩本体两端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特征是:在板桩本体内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沿板桩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板桩本体为PVC材料或者PP材料或者PE材料,所述加强层被PVC材料或者PP材料或者PE材料包覆,其中加强层的弯曲强度大于或等于100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层的层数为一层或多层,加强层为多层时,相邻加强层之间存在间隙,相邻加强层之间填充有板桩本体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层的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特征是:在加强层的一个或两个侧面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凸起与其所在位置处的加强层之间形成30-90°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层由若干个加强柱并排设置形成,相邻加强柱之间为间隔设置或者相邻加强柱之间为贴合设置或者相邻加强柱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
CN202320867796.5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Active CN22070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7796.5U CN22070449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7796.5U CN22070449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4496U true CN220704496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7796.5U Active CN220704496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4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1929B2 (en) Rig mat system using panels of composite material
US20120124937A1 (en) Hybrid frp-concrete-steel double-skin tubular beams and hybrid dstb/slab units using the beams
JP2009523928A (ja) 混成複合梁システム
CN106087727B (zh) 一种预压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US20130195541A1 (en) Sheet and rod attachment apparatus and system
NO301388B1 (no) Fleksibelt rör som omfatter i det minste et langsgående element som har en T-profil
EP3375938B1 (en) Weld-free three-dimensional geocell system for soil stabilisation and preform for producing same
CN220704496U (zh) 一种加强型复合板桩
CN209817159U (zh) 一种新型的抗震工型钢
CN215857643U (zh) 一种内部加强的塑钢板桩
KR20110077140A (ko) 금속관 이음부 구조체
JP2013523545A (ja) 押出要素
CN104909082B (zh) 移动式容器及其防波板
KR20010016465A (ko) 보강토 옹벽 및 사면 보강용 판상형 토사 보강재
CN211622247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抗裂板
KR20090118728A (ko) 콘크리트 충진 복합단면 교각 및 복합단면 교각과 기초의연결구조
KR101588875B1 (ko) 반복적으로 벤딩된 패널과 콘크리트 벽체가 일체로 된 유체 저장탱크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13233800U (zh) 钢管束构件
CN216446344U (zh) 一种适用于模块化组合房屋的加强立柱
CN106013413A (zh) 高强度钢结构支架
CN217053031U (zh) 一种桥面铺装层
JP2020153188A (ja) 組立て式水槽
CN212510050U (zh) 一种管道修复内衬
CN221072345U (zh) 一种棚洞
CN216615815U (zh)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