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4959U - 一种水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4959U
CN220694959U CN202322386876.1U CN202322386876U CN220694959U CN 220694959 U CN220694959 U CN 220694959U CN 202322386876 U CN202322386876 U CN 202322386876U CN 220694959 U CN220694959 U CN 220694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over
cup
sealing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68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李永江
余浩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68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4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4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4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杯,包括杯体和用于打开或盖合杯体的杯盖,杯盖包括:内盖,内盖设有透气孔,杯体通过透气孔与外界连通;外盖,外盖滑动装配于内盖,以具有与内盖卡合的锁合状态及可相对于内盖滑动的解锁状态;第一密封件,外盖在锁合状态时,第一密封件被压缩且其外周与杯体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外盖与内盖之间的锁合状态被解除以切换至解锁状态时,外盖能够在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内盖滑动;气压调节结构,气压调节结构设于透气孔处,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解锁状态下使透气孔通气,以平衡杯体的内外气压。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水杯杯盖和杯体螺纹连接导致清洗困难以及开盖过程中存在吸杯现象难以开盖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餐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水杯的杯体和杯盖之间大多采用螺纹连接,且杯体和杯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杯体与杯盖旋紧后压紧密封圈以在杯体的杯口处形成周向密封。然而,采用螺纹连接的杯盖常需要两只手操作才能实现开盖和关盖,存在使用不便的情况。而且螺牙内易残留液体,螺牙内部不易实现完全清洗,长期使用后螺牙内可能会滋生细菌,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过程中,当杯体内部装有热水,且当热水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杯体内部因液体和气体收缩容易产生负压环境,从而导致杯盖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住而难以开盖,造成使用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杯,以解决现有的水杯杯盖和杯体螺纹连接导致清洗困难以及开盖过程中存在吸杯现象难以开盖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杯,包括杯体和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伸入所述杯体的内腔,所述内盖设有透气孔,所述杯体通过所述透气孔与外界连通;
外盖,所述外盖滑动装配于所述内盖,以具有与所述内盖卡合的锁合状态及可相对于所述内盖滑动的解锁状态;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下部与所述内盖相连、上部与所述外盖相连;所述外盖在所述锁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压缩,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与所述杯体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之间的锁合状态被解除以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盖能够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内盖滑动;
气压调节结构,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设于所述透气孔处,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所述解锁状态下使所述透气孔通气,以平衡所述杯体的内外气压。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包括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覆盖所述透气孔。
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外盖的一侧,所述内盖设有围绕所述透气孔设置的定位台阶,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抵压件,所述抵压件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与外界的第一通孔,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内盖相连以将所述防水透气膜抵接于所述定位台阶。
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内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防水透气膜夹持固定于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定位台阶之间,以使所述防水透气膜能够自所述内盖拆卸。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抵压件和所述防水透气膜之间的垫圈,所述垫圈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杯体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透气孔、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包括传动件及与所述传动件相连的第二密封件,所述传动件可移动的设于所述杯盖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密封所述透气孔的密封位置及打开所述透气孔的打开位置;所述水杯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触发件和用于将所述内盖保持于所述锁合状态的锁止机构,所述触发件用于驱使所述锁止机构移动以锁合或解锁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且所述触发件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切换;所述锁止机构的移动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在时间顺序上至少部分同步。
所述外盖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触发件及所述传动件的容腔,所述外盖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敞口端,所述外盖的底部设有供所述传动件移动的导槽;所述触发件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容腔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使所述第二密封件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切换。
所述水杯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导向滑槽、及设于所述触发件和/或所述传动件的导向凸起,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导向凸起、及设于所述触发件和/或所述传动件的导向滑槽。
所述水杯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外盖处于所述锁合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传动件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密封位置。
所述传动件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且朝向所述触发件延伸的抵接柱、与所述底盘固连且向下延伸以穿过所述透气孔的连接柱、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的防脱端头,所述防脱端头的外径大于所述透气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件套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并位于所述透气孔的下方;
所述内盖设有朝向所述外盖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定位凸台,所述弹性件套置于所述定位凸台的外侧并与所述底盘抵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中的外盖滑动装配于内盖,内盖和外盖的外侧套置有第一密封件,以使外盖在锁合状态时,第一密封件因挤压变形而与杯体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而在外盖相对于内盖滑动并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外盖能够在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内盖滑动实现开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杯体和杯盖之间通过螺纹实现连接的技术方案而言,本申请中内盖和外盖滑动配合以实现开合盖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杯盖和杯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螺牙,不仅降低了杯盖和杯体的加工难度,而且便于杯盖和杯体的清洗,降低了用户的清理负担,此外还可避免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藏污纳垢。
在内盖的透气孔处设置气压调节结构,且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解锁状态下使透气孔通气,从而实现了杯体内外气压的调节,使得即便杯体内盛有热水,且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杯体内部因液体和气体收缩容易产生负压环境,也可以通过该气压调节结构实现杯体的内外气压的平衡,使得外盖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避免了吸杯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外盖能够在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滑动,实现了快速开盖。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压调节结构包括覆盖于透气孔处的防水透气膜,本实施方式借助防水透气膜过气不过水的特性,既实现了杯体内外的气压调节,又实现了防止杯体内的水通过透气孔流出,结构简单,简化了杯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而且,防水透气膜常规状态下即处于过气不过水的状态,因此使得杯体内的空间能够随时处于与外界气路连通的状态,使得杯体内外的气压随时处在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的状态,避免开盖操作时出现开盖延迟的现象发生,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防水透气膜一般为薄膜结构,其所需的安装空间不大,从而有助于缩减内盖的结构尺寸,进而有利于杯盖整体的小型化。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内盖朝向外盖的一侧设有围绕透气孔的定位台阶,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与内盖相连以将防水透气膜抵接于定位台阶的抵压件。通过设置定位台阶能够实现对防水透气膜的粗定位,并实现对防水透气膜的径向限位,提升防水透气膜的装配效率。通过抵压件实现对防水透气膜的安装定位,进一步提升了防水透气膜的装配效率,且能够提升防水透气膜与定位台阶之间的贴合性,避免因局部区域翘起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
更进一步地,抵压件与内盖可拆卸地连接,防水透气膜夹设于抵压件与定位台阶之间,从而使防水透气膜具备能够自内盖拆卸,当防水透气膜失效时,可对防水透气膜进行拆卸更换,降低了杯盖的维修成本。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抵压件和防水透气膜之间的垫圈。防水透气膜一般厚度较薄,通过在防水透气膜和抵压件之间增设垫圈,可以对防水透气膜实现一定的防护效果,避免因加工误差等原因使得抵压件在与防水透气膜的抵接过程中造成防水透气膜的破损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垫圈的设置,一方面对抵压件与防水透气膜之间的抵压实现了缓冲,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密封效果,即便在抵接的接合位置处发生漏水现象,也会通过垫圈实现防水密封,提升了透气孔处的防水密封性能。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气压调节结构包括传动件及与传动件相连的第二密封件,传动件能够在设于外盖的触发件的带动下移动,以带动第二密封件在密封透气孔的密封位置及打开透气孔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孔的打开需要通过触发传动件实现,从而使得当外盖处于锁合状态时,杯体内的空间能够与外界隔绝,以减少杯体内的空间与外界的热传递,降低热损失,有助于实现杯体内液体的保温,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通过触发件带动传动件移动以实现第二密封件位置的切换,可以在杯体内外气压平衡的过程中,提升用户的参与度,且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解除杯体内部的负压环境,使外盖在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能够顺利地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实现快速开盖。另外,由于锁止机构的移动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在时间顺序上至少部分同步,因此可以在开盖操作的同时实现气压平衡,有助于简化操作。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外盖设有用于容纳触发件和传动件的容腔,从而实现了触发件的内隐式布置,在充分利用外盖内部空间实现相应功能的同时,避免了触发件的外露,提升了杯盖产品的外观质量,也实现了杯盖结构的紧凑化布局。外盖的底部设有供传动件移动的导槽,使得触发件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件沿导槽移动,以带动第二密封件实现由密封位置向打开位置的切换,导槽的设置一方面对于传动件的安装可以起到粗定位的作用,提升传动件安装至外盖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对传动件的移动过程进行导向,避免传动件移动过程发生偏移,而造成卡顿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了第二密封件位置切换的顺畅进行,以使杯体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方便开盖。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水杯还包括用于向传动件施加弹性力以使第二密封件保持在密封位置的弹性件,弹性件的设置,可向传动件施加力的作用,以确保外盖在锁合状态时,第二密封件能够保持在密封位置,以避免透气孔处发生漏水和漏气的现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水杯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解锁状态时水杯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锁合状态时水杯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解锁状态时杯盖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解锁状态时水杯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锁合状态时水杯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锁合状态时杯盖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处于解锁状态时杯盖的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中一种实施方式下外盖的立体图。
其中,
1.第一密封件;
2.外盖、21.导槽、22.导向滑槽、23.容腔;
3.内盖、31.定位台阶、32.定位凸台、33.透气孔;
4.触发件、41.导向凸起;
5.传动件、51.底盘、52.抵接柱、53.连接柱、54.防脱端头;
6.第二密封件;
7.弹性件;
8.杯体、81.外止挡台阶、82.内止挡台阶;
9.防水透气膜;
10.抵压件、101.第一通孔;
11.垫圈、1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水杯,包括杯体8和用于打开或盖合杯体8的杯盖,杯盖包括:
内盖3,内盖3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伸入杯体8的内腔,内盖3设有透气孔33,杯体8通过透气孔33与外界连通;
外盖2,外盖2滑动装配于内盖3,以具有与内盖3卡合的锁合状态及可相对于内盖3滑动的解锁状态;
第一密封件1,第一密封件1的下部与内盖3相连、上部与外盖2相连;外盖2在锁合状态时,第一密封件1被压缩,第一密封件1的外周与杯体8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外盖2与内盖3之间的锁合状态被解除以切换至解锁状态时,外盖2能够在第一密封件1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内盖3滑动,从而可以使第一密封件1伸张进而解除与杯体8的内侧壁之间的抵接;
气压调节结构,气压调节结构设于透气孔33处,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解锁状态下使透气孔33通气,以平衡杯体8的内外气压。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杯体8的外侧设有外止挡台阶81,在锁合状态下,若继续按压外盖2,外盖2可与外止挡台阶81抵顶,以体现出杯盖盖合杯体8时的到位手感,提升用户体验。而在外盖2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外盖2在第一密封件1的弹力作用下滑动以使外盖2与外止挡台阶8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方便用户抓握外盖2的下沿以拿取杯盖,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中的外盖2滑动装配于内盖3,内盖3和外盖2的外侧套置有第一密封件1,以使外盖2在锁合状态时,第一密封件1被外盖2和内盖3挤压变形,使第一密封件1的一部分凸出而与杯体8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而在外盖2相对于内盖3滑动并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外盖2能够在第一密封件1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内盖3滑动,使第一密封件1恢复原状从而解除与杯体8的抵接,以实现开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杯体8和杯盖之间通过螺纹实现连接的技术方案而言,本申请中内盖3和外盖2滑动配合以实现开合盖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杯盖和杯体8的连接位置处设置螺牙,不仅降低了杯盖和杯体8的加工难度,而且便于杯盖和杯体8的清洗,降低了用户的清理负担,此外还可避免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藏污纳垢。
在内盖3的透气孔33处设置气压调节结构,且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解锁状态下使透气孔33通气,从而实现了杯体8内外气压的调节,使得即便杯体8内盛有热水,且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杯体8内部因液体和气体收缩容易产生负压环境,也可以通过该气压调节结构实现杯体8的内外气压的平衡,使得外盖2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外盖2能够在第一密封件1的弹力作用下快速滑动,避免了吸杯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快速开盖。
本申请对于第一密封件1与外盖2、内盖3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作为优选,第一密封件1分别与外盖2和内盖3可拆卸地连接,一方面方便用户对第一密封件1进行彻底地清洗,避免藏污纳垢,另一方面当第一密封件1长久使用后发生失效时,可对第一密封件1进行拆卸更换。更进一步地,外盖2设有与第一密封件1适配的上安装槽,内盖3设有与第一密封件1适配的下安装槽,第一密封件1的上部安装于上安装槽内,第一密封件1的下部安装于下安装槽内,以方便用户对第一密封件1进行拆装。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杯体8的内部设有内止挡台阶82,外盖2在锁合状态时,第一密封件1被压缩变形而凸出的部位位于内止挡台阶82的下方或者在内止挡台阶82的下方与内止挡台阶82抵顶,以限制第一密封件1向上的位移,从而将杯盖锁止于杯体8,实现对外盖2锁合状态的保持。
本申请对于气压调节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方式一:如图2至图4所示,气压调节结构包括防水透气膜9,防水透气膜9覆盖透气孔33。
本实施方式借助防水透气膜9过气不过水的特性,既实现了杯体8内外的气压调节,又实现了防止杯体8内的水通过透气孔33流出,结构简单,简化了杯盖的结构设计,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而且,防水透气膜9常规状态下即处于过气不过水的状态,因此使得杯体8内的空间能够随时处于与外界气路连通的状态,使得杯体8内外的气压随时处在相等或者接近相等的状态,避免开盖操作时出现开盖延迟的现象发生,提升了用户体验。
防水透气膜9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具有透气但防水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布料领域。例如,防水透气膜9可以是TPU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的薄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在此不多做赘述。
此外,防水透气膜9一般为薄膜结构,其所需的安装空间不大,从而有助于缩减内盖3的结构尺寸,进而有利于杯盖整体的小型化。
本实施方式一对于防水透气膜9的具体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防水透气膜9设于内盖3背向外盖2的一侧。且本实施例1对于防水透气膜9在内盖3背离外盖2一侧的定位方式不做限定,例如,防水透气膜9胶粘固定于内盖3,又如,防水透气膜9通过其它的定位结构固定于内盖3背离外盖2的一侧。
实施例2:如图2至图4所示,防水透气膜9设于内盖3朝向外盖2的一侧,内盖3设有围绕透气孔33设置的定位台阶31,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抵压件10,抵压件10设有连通透气孔33与外界的第一通孔101,抵压件10与内盖3相连以将防水透气膜9抵接于定位台阶31。
通过设置定位台阶31能够实现对防水透气膜9的粗定位,定位台阶31的周向的壁可以实现对防水透气膜9的径向限位,提升防水透气膜9的装配效率。通过抵压件10实现对防水透气膜9的安装定位,进一步提升了防水透气膜9的装配效率,且能够提升防水透气膜9与定位台阶31之间的贴合性,避免因局部区域翘起而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施方式2下的一个优选示例,抵压件10与内盖3可拆卸地连接,防水透气膜9夹持固定于抵压件10与定位台阶31之间,以使防水透气膜9能够自内盖3拆卸。防水透气膜9具备能够自内盖3拆卸,当防水透气膜9失效时,可对防水透气膜9进行拆卸更换,降低了杯盖的维修成本。
在一个例子中,内盖3设有用于安装抵压件10的定位孔,抵压件10与定位孔过盈配合,以实现抵压件10在内盖3上的可拆卸安装。在另一个例子中,内盖3和抵压件10两者之一设有卡扣、两者之另一设有与卡扣适配的扣位,抵压件10通过卡扣和扣位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内盖3。在又一个例子中,内盖3和抵压件10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相连。
作为本实施方式2下的一个优选示例,如图4所示,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抵压件10和防水透气膜9之间的垫圈11,垫圈11设有连通透气孔33与第一通孔101的第二通孔111,杯体8的内部空间通过透气孔33、防水透气膜9、第二通孔111和第一通孔101与外界连通。作为优选,垫圈11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垫圈11为密封圈。
防水透气膜9一般厚度较薄,通过在防水透气膜9和抵压件10之间增设垫圈11,可以对防水透气膜9实现一定的防护效果。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加工误差等原因,抵压件10抵接防水透气膜9时施加于防水透气膜9的压力会过大,此时就可能压坏防水透气膜9。垫圈11的设置,一方面对抵压件10与防水透气膜9之间的抵压实现了缓冲,从而缓解施加于防水透气膜9的压力过大而导致防水透气膜9损坏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密封效果,即便在抵接的接合位置处发生漏水现象,也会通过垫圈11实现防水密封,提升了透气孔33处的防水密封性能。
实施方式二:如图5至图9所示,气压调节结构包括传动件5及与传动件5相连的第二密封件6,传动件5可移动的设于杯盖以使第二密封件6具有密封透气孔33的密封位置及打开透气孔33的打开位置;水杯还包括设于外盖2的触发件4,触发件4用于带动传动件5移动以使第二密封件6由密封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锁止机构的移动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在时间顺序上至少部分同步
本实施方式二中,透气孔33的打开需要通过触发传动件5实现,从而使得当外盖2处于锁合状态时,杯体8内的空间能够与外界隔绝,以减少杯体8内的空间与外界的热传递,降低热损失,有助于实现杯体8内液体的保温,提升用户体验。此外,通过触发件4带动传动件5移动以实现第二密封件6位置的切换,从而可以在用户操作开盖的同时实现杯体8内外气压平衡,从而简化操作步骤,实现一次开盖;且在开盖的过程中能够解除杯体8内部的负压环境,使压力不会影响外盖2正常运动,使外盖2在第一密封件1的弹力作用下能够顺利地由锁合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实现快速开盖。
作为本实施方式二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7至图9所示,外盖2设有用于容纳触发件4及传动件5的容腔23,外盖2的顶部设有与容腔23连通的敞口端,外盖2的底部设有供传动件5移动的导槽21;触发件4在外力作用下沿容腔23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带动传动件5移动,使第二密封件6由密封位置向打开位置切换。另外,水杯还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将内盖3保持于锁合状态,触发件4同时用于驱动锁止机构解锁内盖3以使内盖3可运动,并且,锁止机构的移动与传动件5的移动在时间顺序上至少部分同步。
外盖2设有用于容纳触发件4和传动件5的容腔23,从而实现了触发件4的内隐式布置,在充分利用外盖2内部空间实现相应功能的同时,避免了触发件4的外露,提升了杯盖产品的外观质量,也实现了杯盖结构的紧凑化布局。外盖2的顶部设有与容腔23连通的敞口端,从而使得触发件4能够通过被手指等外部物体施加外力,以在外力的触发作用下移动以通过传动件5带动第二密封件6移动,进而实现第二密封件6的位置切换。
外盖2的底部设有供传动件5移动的导槽21,使得触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件5沿导槽21移动,以带动第二密封件6实现由密封位置向打开位置的切换,导槽21的设置一方面对于传动件5的安装可以起到粗定位的作用,提升传动件5安装至外盖2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对传动件5的移动过程进行导向,避免传动件5移动过程发生偏移,而造成卡顿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了第二密封件6位置切换的顺畅进行,以使杯体8内外的气压得以平衡,方便开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触发件4的触发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个示例中,触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按压触发,或者说触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以通过传动件5带动第二密封件6向下移动,以使第二密封件6由密封位置向打开位置切换,从而实现杯体8内部空间以外部的连通,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在另一个示例中,触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提拉,或者触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通过传动件5带动第二密封件6向上移动,以使第二密封件6由密封位置向打开位置切换,从而实现杯体8内部空间以外部的连通,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不同的触发方式,可以匹配不同的第二密封件6的设置位置,以实现相应的气压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一个优选示例,水杯还包括导向结构,通过导向结构对触发件4和传动件5沿容腔23的移动提供导向,保证触发件4和传动件5的顺畅移动,以进一步确保第二密封件6位置切换的顺畅性。本示例对于导向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例子中的任意一种:
例1:如图8和图9所示,导向结构包括设于外盖2的导向滑槽22、及设于触发件4和/或传动件5的导向凸起41。触发件4和/或传动件5的导向凸起41伸入导向滑槽22内,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导向凸起41与导向滑槽22的配合引导触发件4和传动件5的移动,避免两者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卡顿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第二密封件6位置切换的顺畅进行。此外,在外盖2设导向滑槽22,在触发件4和/或传动件5设能够伸入导向滑槽22的导向凸起41,可以在实现触发件4和/或传动件5均能装配于外盖2内的基础上紧凑化外盖2的结构,有助于外盖2的小型化,从而有助于杯盖整体尺寸的小型化。由此,触发件4与外盖2之间的间隙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从而减少外部杂质通过触发件4与外盖2之间的间隙进入杯盖内部的概率,从而对杯盖内部的零部件形成一定的防护效果。
此外,作为优选,触发件4和传动件5均设有导向凸起41,导向凸起41能够与导向滑槽22沿外盖2轴向的一侧壁面抵接,从而导向滑槽22能够为导向凸起41提供沿外盖2轴向的限位,并进而使触发件4能够通过导向凸起41实现其沿容腔移动的轴向限位,以防止触发件自容腔内脱出。同样地,传动件5通过设于传动件5的导向凸起实现其沿容腔移动的轴向限位,以防止传动件5自容腔内脱出。
例2:导向结构包括设于外盖2的导向凸起41、及设于触发件4和/或传动件5的导向滑槽22。外盖2的导向凸起41伸入导向滑槽22内,以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导向凸起41与导向滑槽22的配合引导触发件4和传动件5的移动,避免两者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而导致卡顿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第二密封件6位置切换的顺畅进行。
作为本实施方式二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水杯还包括弹性件7,外盖2处于锁合状态时,弹性件7向传动件5施加弹性力以使在无其他外力作用时第二密封件6能够保持在密封位置。弹性件7的设置,可向传动件5施加力的作用,以确保外盖2在锁合状态时,第二密封件6能够保持在密封位置,以避免透气孔33处发生漏水和漏气的现象。
更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传动件5包括底盘51、与底盘51固定连接且朝向触发件4延伸的抵接柱52、与底盘51固连且向下延伸以穿过透气孔33的连接柱53、以及设于连接柱53的底端的防脱端头54,防脱端头54的外径大于透气孔33的内径,第二密封件6套置于连接柱53的外侧并位于透气孔33的下方;内盖3设有朝向外盖2凸出的定位凸台32,透气孔33设于定位凸台32,弹性件7设置于定位凸台32的外侧并与底盘51抵接。作为优选,弹性件7为弹簧。
抵接柱52通过设于外盖2底部的导槽21伸入外盖2的内侧以能够与触发件4抵接并响应触发件4的触发。作为优选,底盘51、抵接柱52和连接柱5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从而省却了后期的装配工序。
本示例中,将第二密封件6设置在透气孔33的下方,将弹性件7套置于定位凸台32,弹性件7一端与内盖3抵接,另一端与底盘51抵接,以使外盖2在锁合状态时,弹性件7能够向底盘51提供向上的弹力作用,以使传动件5具有上移的趋势,因防脱端头54的止挡作用,而将第二密封件6压持固定于防脱端头54与透气孔33的周边区域之间,其充分利用了内盖3和外盖2之间的冗余空间以及内盖3背离外盖2一侧的较大空间实现密封作业,密封方式简单可靠,且容易实现,此外还有助于实现杯盖的小型化设计。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杯,包括杯体和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杯体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伸入所述杯体的内腔,所述内盖设有透气孔,所述杯体通过所述透气孔与外界连通;
外盖,所述外盖滑动装配于所述内盖,以具有与所述内盖卡合的锁合状态及可相对于所述内盖滑动的解锁状态;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下部与所述内盖相连、上部与所述外盖相连;所述外盖在所述锁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压缩,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与所述杯体的内侧壁抵接以形成周向密封;所述外盖与所述内盖之间的锁合状态被解除以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外盖能够在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弹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内盖滑动;
气压调节结构,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设于所述透气孔处,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被配置为至少在所述解锁状态下使所述透气孔通气,以平衡所述杯体的内外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包括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覆盖所述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内盖朝向所述外盖的一侧,所述内盖设有围绕所述透气孔设置的定位台阶,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抵压件,所述抵压件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与外界的第一通孔,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内盖相连以将所述防水透气膜抵接于所述定位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内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防水透气膜夹持固定于所述抵压件与所述定位台阶之间,以使所述防水透气膜能够自所述内盖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抵压件和所述防水透气膜之间的垫圈,所述垫圈设有连通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杯体的内部空间通过所述透气孔、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压调节结构包括传动件及与所述传动件相连的第二密封件,所述传动件可移动的设于所述杯盖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密封所述透气孔的密封位置及打开所述透气孔的打开位置;
所述水杯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触发件和用于将所述内盖保持于所述锁合状态的锁止机构,所述触发件用于驱使所述锁止机构移动以锁合或解锁所述外盖和所述内盖,且所述触发件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切换;所述锁止机构的移动与所述传动件的移动在时间顺序上至少部分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盖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触发件及所述传动件的容腔,所述外盖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腔连通的敞口端,所述外盖的底部设有供所述传动件移动的导槽;所述触发件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容腔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使所述第二密封件由所述密封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杯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导向滑槽、及设于所述触发件和/或所述传动件的导向凸起,或者,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外盖的导向凸起、及设于所述触发件和/或所述传动件的导向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杯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外盖处于所述锁合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向所述传动件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保持在所述密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且朝向所述触发件延伸的抵接柱、与所述底盘固连且向下延伸以穿过所述透气孔的连接柱、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柱的底端的防脱端头,所述防脱端头的外径大于所述透气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密封件套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并位于所述透气孔的下方;
所述内盖设有朝向所述外盖凸出的定位凸台,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定位凸台,所述弹性件套置于所述定位凸台的外侧并与所述底盘抵接。
CN202322386876.1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水杯 Active CN220694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876.1U CN22069495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6876.1U CN22069495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4959U true CN220694959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8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6876.1U Active CN220694959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4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1472B1 (ko) 캡 유닛 및 음료용 용기
KR101562137B1 (ko) 음료용 용기의 마개체
US11014707B2 (en) Resealable container
KR20100068578A (ko) 잠금수단을 가지는 에어리스 이중화장품용기
CN220694959U (zh) 一种水杯
US20230084506A1 (en) Structure for water drainage head
CN113636203A (zh) 具有锁定机构的盖子及包括该盖子的容器组件
US20230182973A1 (en) Cover and Water Container Using Same
KR20220019688A (ko) 음료 보틀
TWI810569B (zh) 蓋組件與帶蓋容器
JP2008260538A (ja) 直飲みボトル
CN204889684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JP2530289B2 (ja) ワンタッチ開閉式バルブ装置
CN220694958U (zh)
CN211845615U (zh) 真空保鲜杯
CN212213350U (zh) 一种旋转按压式杯盖
KR20170105238A (ko) 자동 열림 기능을 갖는 물티슈용 인출구 개폐장치
CN115005651B (zh) 一种掀盖式杯盖及应用该杯盖的容器
CN215861911U (zh) 按压式风嘴
CN220423671U (zh) 杯盖及杯子
CN220539813U (zh) 充放气气嘴
CN221330867U (zh) 一种按压杯盖
CN109171397A (zh) 一种瓶盖及水杯
CN215945008U (zh) 一种上盖及应用其的真空封口机
CN221060312U (zh) 一种杯盖及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