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2413U -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2413U
CN220692413U CN202322182220.8U CN202322182220U CN220692413U CN 220692413 U CN220692413 U CN 220692413U CN 202322182220 U CN202322182220 U CN 202322182220U CN 220692413 U CN220692413 U CN 220692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connector body
along
limiting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22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强
张艳东
蒙世伟
赵祥巨
孔维超
贺荣超
乔治彬
张哲�
王磊
李振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Port&channel Longgong Port Co ltd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Port&channel Longgong Port Co ltd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Port&channel Longgong Port Co ltd, Beijing Jingwei Hira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ing Port&channel Longgong 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22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2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2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2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限位结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过线孔,容纳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区和过线区,安装区用于放置连接器本体,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区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区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过线区位于安装区靠近过线孔的一侧,因此,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线束可以先穿过过线区再通过过线孔延伸至保护壳外部,在此过程中,线束靠近连接器本体的端部位于过线区,从而可以降低该端部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降低线束靠近连接器本体的端部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Description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电子设备的电连接结构,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中。
目前,连接器通常通过线束来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但是,在连接器装配过程中,线束通常会出现弯折或扭转的情况,此时,线束靠近连接器的端部通常容易因弯折或扭转而断裂,从而影响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能够降低连接器中的线束靠近连接器本体的端部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限位结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过线孔,容纳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区和过线区,安装区用于放置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过线区位于安装区靠近过线孔的一侧,且用于供连接器的线束穿过;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区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区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第一方向为过线孔的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区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限位块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第二限位块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限位块沿第三方向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设置于安装区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区的一侧,第三限位部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限位部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可拆卸连接,以围合形成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和/或,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通过卡接结构相互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侧板,第一侧板沿第一盖板的周向环绕设置,第一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盖板背离容纳腔的壁面自第一侧向靠近第二侧的方向凹陷并形成渐削面,第一盖板靠近容纳腔的壁面自第一侧向靠近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凸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盖板靠近容纳腔的壁面上的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靠近第一盖板的第一侧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壳包括第二盖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加强肋,第二侧板沿第二盖板的周向环绕设置,第二加强肋设置于第二盖板靠近容纳腔的壁面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保护壳以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连接于连接器本体的线束,连接器本体设置于保护壳的安装区中,并与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区的一侧抵接,线束穿过过线区并通过过线孔延伸至保护壳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保护壳包括壳体和限位结构,壳体具有容纳腔,壳体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过线孔,容纳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区和过线区,安装区用于放置连接器本体,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区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区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区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抵接,从而将连接器本体的位置限定在该安装区中,同时,由于过线区位于安装区靠近过线孔的一侧,因此,与连接器本体连接的线束可以先穿过过线区再通过过线孔延伸至保护壳外部,在此过程中,线束靠近连接器本体的端部位于过线区,从而可以降低该端部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进而降低线束靠近连接器本体的端部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去除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装配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二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壳体10;容纳腔11;安装区111;过线区112;过线孔12;第一子壳13;第一盖板131;第一侧板132;第一侧133;第二侧134;渐削面135;第一加强肋136;第二子壳14;第二盖板141;第二侧板142;第二加强肋143;卡扣15;卡槽16;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第一限位块221;第二限位块222;第三限位部23;连接器本体30;线束31;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去除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装配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10和限位结构,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壳体10开设有连通容纳腔11的过线孔12,容纳腔1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安装区111和过线区112,安装区111用于放置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30,过线区112位于安装区111靠近过线孔12的一侧,且用于供连接器的线束31穿过;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21,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第一方向X为过线孔12的轴向。
第一方向X为过线孔12的轴向,即,第一方向X为连接器的线束31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方向X也可以为壳体10中设置有过线孔12的壁部的厚度方向。容纳腔11位于壳体10的内部,其可以用于容纳连接器,以保护连接器;过线孔12可以形成于壳体10的一个壁部上,其可以连通壳体10的外部以及容纳腔11,以用于供连接器的线束31从容纳腔11内延伸至容纳腔11外。
容纳腔11中,安装区111和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并且,过线区112位于过线孔12和安装区111之间,当连接器本体30安装在安装区111时,与连接器本体30连接的线束31可以沿第一方向X穿过过线区112再从过线孔12延伸至壳体10外侧,此时,位于过线区112的线束31可以近似视为沿第一方向X直线延伸,从而可以降低线束31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器的线束31沿第一方向X穿过过线区112并自过线孔12延伸到容纳腔11外部时,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越大,线束31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越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部21位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因此,当连接器本体30安装在安装区111时,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可以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以限制连接器本体30沿第一方向X朝向靠近过线区112的方向移动,使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具有充足的空间可以供线束31穿过,从而降低位于过线区112的线束31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可选地,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在壳体10上的投影与过线孔12沿第一方向X在壳体10上的投影错位设置,当线束31自过线孔12穿出容纳腔11时,可以避免线束31与第一限位部21发生干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中,壳体10的内部具有容纳腔11,且壳体10上开设有连通容纳腔11的过线孔12,容纳腔1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安装区111和过线区112,连接器本体30设置在安装区111中,并且,由于第一限位部21设置在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因此,通过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可以防止连接器本体30沿第一方向X朝向靠近过线区112的方向移动,使过线区112具有充足的空间用于过线,并且,由于过线区112位于安装区111靠近过线孔12的一侧,因此,与连接器本体30连接的线束31可以先穿过过线区112再通过过线孔12延伸至保护壳外部,在此过程中,线束31靠近连接器本体30的端部位于过线区112,从而可以降低该端部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进而降低线束31靠近连接器本体30的端部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可选地,当连接器还包括插接端子时,壳体10还可以开设有用于供连接器的插接端子穿过的过孔,以便于插接端子与外部电子设备电连接。
可选地,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使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具有充足的空间以供线束31穿过。当然,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也可以小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只需使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具有充足的空间以供线束31穿过即可。
可选地,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可以大于或者等于20mm,从而使过线区112沿第一方向X具有充分的空间以供线束31穿过。
可选地,当连接器中的线束31的数量为多个时,过线孔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过线孔12依次间隔地设置于壳体10上,且与多个线束31一一对应,以便于连接器的线束31自过线孔12延伸至容纳腔11的外部。
可选地,限位结构中,第一限位部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第一限位部21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以提高第一限位部21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时的接触面积,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效果。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部2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相较于直接增大第一限位部2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以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效果而言,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限位部21可以在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效果的同时,减小第一限位部21的整体体积,减轻保护壳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第一限位部2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第一限位部21的数量以及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设置四个第一限位部21,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部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7.8mm;或者,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设置六个第一限位部21,相邻的两个第一限位部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7.5mm。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第二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至少一侧的第二限位部22,第二限位部22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设置。
第二方向Y可以为过线孔12的径向,其也可以为壳体10中设置有过线孔12的壁部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任意一者。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22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至少一侧,当连接器本体30安装在该安装区111时,连接器本体30位于第二限位部22沿第二方向Y远离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因此,第二限位部22沿第二方向Y远离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从而对连接器本体30沿第二方向Y进行限位,防止连接器本体30在安装至安装区111后沿第二方向Y出现位置窜动。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22可以设置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当连接器本体30安装至安装区111时,连接器本体30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与第二限位部22抵接,以实现对连接器本体30沿第二方向Y的限位;或者,也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限位部22,因此,当连接器本体30安装至安装区111时,连接器本体3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可以分别与第二限位部22抵接,此时,相当于通过位于两侧的第二限位部22沿第二方向Y夹持连接器本体30,以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块221和第二限位块222,第一限位块221沿第三方向Z延伸,第一限位块22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第二限位块22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限位块222沿第三方向Z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第三方向Z与第二方向Y垂直。
第三方向Z也可以为过线孔12的径向,或者,第三方向Z可以为设置有过线孔12的壁部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除第二方向Y外的另一者。
第二限位部22中,第一限位块221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第一限位块221沿第二方向Y远离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从而可以对连接器本体30沿第二方向Y进行限位,以避免连接器本体30在安装至安装区111后沿第二方向Y出现位置窜动。第二限位块22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限位块222沿第三方向Z远离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从而可以对连接器本体30沿第三方向Z进行限位,以避免连接器本体30安装在安装区111后沿第三方向Z出现位置窜动。
可选地,位于同一侧的第二限位部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该第二限位部22中,第一限位块221和第二限位块222可以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限位块221与连接器本体30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限位块222与连接器本体3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限位块221和第二限位块222对连接器本体30限位的可靠性。
可选地,位于同一侧的第二限位部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限位部22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从而通过多个第二限位部22分别对连接器本体30进行限位,以提高限位的可靠性,并且,相较于直接增大第二限位部2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以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的可靠性而言,通过多个第二限位部22间隔设置并分别对连接器本体30进行限位,还可以减少第二限位部22的整体体积,减轻保护壳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限位部22设置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时,该多个第二限位部22可以在该侧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当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2时,多个第二限位部22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第二限位部2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第二限位部22的数量以及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22,两个第二限位部2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1.05mm;或者,也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置三个第二限位部22,此时,相较于在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22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部22之间的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请继续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部23,第三限位部23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第三限位部23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限位部21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23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此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三限位部23分别设置在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当第三限位部23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限位部21的一侧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三限位部23相当于沿第一方向X夹持连接器本体30,从而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沿第一方向X进行限位的可靠性。
可选地,限位结构中,第三限位部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此时,该第三限位部23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以提高第三限位部23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时的接触面积,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三限位部2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限位部23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相较于直接增大第三限位部23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来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效果而言,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限位部23可以在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的可靠性的同时,减小第三限位部23的整体体积,减轻保护壳的重量。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第三限位部2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第三限位部23的数量以及安装区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设置四个第三限位部23,相邻的两个第三限位部2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7.8mm。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以及第三限位部23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选择,具体地,可以根据不同的连接器的外形合理确定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以及第三限位部23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限位结构对连接器本体30限位的可靠性。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可拆卸连接,以围合形成容纳腔11。
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可以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此时,安装区111可以位于第一子壳13中,过线区112可以位于第二子壳14中,并且,过线孔12也形成于第二子壳14上;或者,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或者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此时,安装区111可以被分为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过线区112可以被分为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当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时,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沿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当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时,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可拆卸连接,因此,当连接器在预设安装位置处完成装配后,可以拆卸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使连接器和保护壳分离并将保护壳取出,以避免保护壳占用该预设安装位置周围的其他空间。
可选地,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15连接、铰链连接以及紧固件连接等一种或多种,只需能够在连接器装配完成后实现保护壳与连接器的分离即可。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垂直;和/或,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通过卡接结构相互卡接。
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此时,安装区111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过线区112的第三子区和第四子区沿第三方向Z依次设置。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上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子壳13中可以设置有一个限位结构,第二子壳14中可以设置有另一个限位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区中的限位结构和第二子区中的限位结构可以为完全相同的限位结构,此时,第一子区的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以及第三限位部23的形状、数量以及布置位置与第二子区的第一限位部21、第二限位部22以及第三限位部23的形状、数量以及布置位置相同;或者,第一子区中的限位结构和第二子区中的限位结构也可以不完全相同,例如,可以在第一子区中设置四个第一限位部21而在第二子区中设置六个第一限位部21,位于第一子区的限位结构和位于第二子区的限位结构的实际构造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调整,只需实现对连接器本体30的限位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上分别具有限位结构,从而通过两个限位结构分别对连接器本体30进行限位,以进一步提高对连接器本体30限位的可靠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通过卡接结构相互卡接,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性高。
可选地,卡接结构可以包括卡扣15以及与卡扣15配合卡接的卡槽16,卡扣15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13的第一侧板132上,对应地,卡槽16可以形成于第二子壳14的第二侧板142上。
具体地,卡扣15可以包括连接部和钩部,连接部连接于第一侧板132,钩部设置于连接部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一侧板132的一端,且相对于连接部凸伸;卡槽16可以形成于第二侧板142靠近容纳腔11的一侧或者背离容纳腔11的一侧,卡槽16可以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在卡接过程中,卡扣15的钩部卡入卡槽16中,卡钩沿第三方向Z靠近第一侧板132的一侧可以与卡槽16的侧壁抵持,从而实现卡扣15与卡槽16的卡接。
可选地,卡接结构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实现卡接,例如,可以采用环形卡接结构实现第一子壳13和第二子壳14的卡接。
可选地,第二侧板142形成有卡槽16的一侧还进一步凹陷形成有滑槽,通槽位于卡槽16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二盖板141的一侧,滑槽沿第三方向Z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6,另一端延伸至第二侧板142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二盖板141的端部,在卡扣15与卡槽16卡接的过程中,卡钩可以穿过滑槽并卡入卡槽16中,连接部设置在滑槽中,从而可以降低卡扣15与卡槽16的卡接难度,便于装配。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子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A-A截面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包括第一盖板131和第一侧板132,第一侧板132沿第一盖板131的周向环绕设置,第一盖板13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33和第二侧134,第一盖板131背离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凹陷并形成渐削面135,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逐渐凸伸。
具体地,第一子壳13包括第一盖板131和第一侧板132,其中,第一盖板131可以与第二子壳14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一侧板132可以与第二子壳14可拆卸连接。第一盖板13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33和第二侧134,该第一侧133和第二侧134可以为第一盖板131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也可以为第一盖板131沿第二方向Y的相对两侧。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第一侧133和第二侧134为第一盖板131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侧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盖板131背离容纳腔11的壁面即第一盖板131位于壳体10外侧的壁面,其从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逐渐凹陷以形成渐削面135,该渐削面135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侧板具有预设距离,并且,该渐削面135靠近第二侧134的一侧也可以与第一盖板131的第二侧134具有预设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盖板131背离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凹陷并形成渐削面135,且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逐渐凸伸,因此,第一盖板131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的结构强度逐渐增大,从而提高第一子壳13对连接器本体30的保护效果。同时,通过在第一子壳13的第一盖板131处形成渐削面135,该渐削面135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呆作用,以在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避免将连接器装反或者装错。
可选地,第一侧133可以为第一盖板13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第二侧134可以为第一盖板131沿第一方向X靠近安装区111的一侧,此时,由于第一盖板131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的结构强度逐渐增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对位于安装区111的连接器本体30的保护效果。
可选地,第一子壳13中的限位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具体地,限位结构中,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三方向Z靠近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连接于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第二限位部22沿第三方向Z靠近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连接于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且第三限位部23沿第三方向Z靠近壳体10的外部的一侧可以连接于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
请继续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的第一加强肋136,第一加强肋136靠近第一盖板131的第一侧133设置。
第一加强肋136用于提高第一盖板131的结构强度,具体地,第一加强肋136设置在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其可以相对于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凸伸。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盖板131背离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凹陷并形成渐削面135,且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自第一侧133向靠近第二侧134的方向逐渐凸伸,因此,第一盖板131的第一侧133的结构强度小于第二侧134的结构强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3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设置第一加强肋136,且第一加强肋136靠近第一盖板131的第一侧133设置,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盖板131靠近第一侧133的部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10对连接器本体30的保护效果。
可选地,当第一侧133和第二侧134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且第一侧133靠近过线区112而第二侧134靠近安装区111时,第一加强肋136可以位于过线区112中,以避免与安装区111的限位结构和连接器本体30发生干涉。
可选地,第一加强肋136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凸筋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凸筋,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数量可以分别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盖板131的结构强度。
请继续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壳14包括第二盖板141、第二侧板142以及第二加强肋143,第二侧板142沿第二盖板141的周向环绕设置,第二加强肋143设置于第二盖板14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
第二盖板141与第一盖板131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42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二盖板141的端部与第一侧板132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一盖板131的端部相互抵持。第二加强肋143设置于第二盖板141靠近容纳腔11的壁面上,从而可以提高第二盖板141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二子壳14对连接器本体30的保护效果。
可选地,第二加强肋143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三凸筋以及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四凸筋,第三凸筋和第四凸筋的数量可以分别为多个,以进一步提高第二盖板141的结构强度。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的保护壳以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30以及连接于连接器本体30的线束31,连接器本体30设置于保护壳的安装区111中,并与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抵接,线束31穿过过线区112并通过过线孔12延伸至保护壳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保护壳包括壳体10和限位结构,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壳体10开设有连通容纳腔11的过线孔12,容纳腔1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安装区111和过线区112,安装区111用于放置连接器本体30,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区111沿第一方向X靠近过线区112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21,第一限位部21沿第一方向X远离过线区112的一侧用于与连接器本体30抵接,从而将连接器本体30的位置限定在该安装区111中,同时,由于过线区112位于安装区111靠近过线孔12的一侧,因此,与连接器本体30连接的线束31需要先穿过过线区112才能通过过线孔12延伸至保护壳外部,在此过程中,线束31靠近连接器本体30的端部位于过线区112,从而可以降低该端部发生弯折或扭转的程度,进而降低线束31靠近连接器本体30的端部发生断裂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导电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过线孔,所述容纳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安装区和过线区,所述安装区用于放置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所述过线区位于所述安装区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且用于供所述连接器的线束穿过;
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区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过线区的一侧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过线区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过线孔的轴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区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抵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抵接,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区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过线区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用于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可拆卸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上分别设置有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和/或,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通过卡接结构相互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壳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一盖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第一盖板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盖板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壁面自所述第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凹陷并形成渐削面,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自所述第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凸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容纳腔的壁面上的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靠近所述第一盖板的所述第一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壳包括第二盖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盖板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第二加强肋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靠近容纳腔的壁面上。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以及
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线束,所述连接器本体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安装区中,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过线区的一侧抵接,所述线束穿过所述过线区并通过所述过线孔延伸至所述保护壳外。
CN202322182220.8U 2023-08-14 2023-08-14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692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2220.8U CN220692413U (zh) 2023-08-14 2023-08-14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2220.8U CN220692413U (zh) 2023-08-14 2023-08-14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2413U true CN220692413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2220.8U Active CN220692413U (zh) 2023-08-14 2023-08-14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2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4889B1 (en) Connector device
CN110783775B (zh) 连接器
EP2811582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EP18019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901678B2 (en)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9093870A (ja) 導電部材、その導電部材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20160365674A1 (en)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nnector
WO2017026251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68559B2 (en) Shield housing and socket connector
CN220692413U (zh) 保护壳及连接器组件
CN212392430U (zh) 一种接插件线束尾夹
CN111373607A (zh) 电连接器和装配有电连接器的电导线设备
CN218448607U (zh) 一种Mini Fakra连接器
CN112490781A (zh) 电连接器
EP1164665B1 (en) Filter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errite member and coil
CN111771307B (zh) 用于网络连接器的电气屏蔽构件
CN216671970U (zh) 电连接器
EP346092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ignal terminals and ground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using sam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447664A (zh) 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具有电线的连接器
CN106450865B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221041593U (zh) 电力传输件、连接器模块、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9760012U (zh) 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US11515675B2 (en)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2004000225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back/self rejection feature
CN218123811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