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2132U -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2132U
CN220692132U CN202322276752.8U CN202322276752U CN220692132U CN 220692132 U CN220692132 U CN 220692132U CN 202322276752 U CN202322276752 U CN 202322276752U CN 220692132 U CN220692132 U CN 220692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ipe
liquid cooling
ho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67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团帅
胡东升
李德连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67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2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2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2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液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液冷板、第四管路以及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液冷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液冷板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二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管路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四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通过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为一体,进而减少了液冷系统的组件数量,降低了漏液风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多为液冷板和软管进行组装,该种液冷系统的组件多,漏液风险点较多,成本较高。且现有电池包液冷系统管道为圆形管折弯后进行焊接,圆形管弯折后半径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会浪费电池包内的空间,影响电芯的布置。此外,当电池包液冷系统外接口为弯管时,只能进行转接,无法与液冷板做成一体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其能够减少组件数量,降低漏液风险,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液冷板、第四管路以及第三管路;
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液冷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液冷板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二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管路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四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的侧壁开有第一孔,所述第二管路的侧壁对应第一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连通;
所述第三管路的侧壁开有第三孔,所述第四管路的侧壁对应第三孔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孔,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连通。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的开孔高度一致。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孔的高度开孔高度比所述第一孔的开孔高度高。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四孔的开孔高度一致。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四孔的高度开孔高度比所述第三孔的开孔高度高。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管路包括进液管和第一法兰弯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法兰弯管连接,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出液管路包括出液管和第二法兰弯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第二法兰弯管连接,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法兰弯管的法兰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第一法兰弯管连接处的高度,所述第二法兰弯管的法兰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管和所述第二法兰弯管连接处的高度。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通过挤塑成型;和/或,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挤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前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系统及电池包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液冷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出液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液冷板、第四管路以及第三管路;第二管路和第四管路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液冷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液冷板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管路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二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四管路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通过将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连接为一体,进而减少了液冷系统的组件数量,降低了漏液风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的透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的B-B截面第一种类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的B-B截面第二种类型的示意图。
图标:1000-电池包;100-液冷系统;110-进液管路;111-进液口;112-进液管;113-第一法兰弯管;120-出液管路;121-出液口;122-出液管;123-第二法兰弯管;130-第一管路;131-第一孔;140-第二管路;141-第二孔;150-第三管路;151-第三孔;160-第四管路;161-第四孔;170-液冷板;200-电池模组;300-模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目前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多为液冷板和软管进行组装,该种液冷系统的组件多,漏液风险点较多,成本较高。且现有电池包液冷系统管道为圆形管折弯后进行焊接,圆形管弯折后半径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会浪费电池包内的空间,影响电芯的布置。此外,当电池包液冷系统外接口为弯管时,只能进行转接,无法与液冷板做成一体式结构。
基于此,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100及电池包1000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该液冷系统100通过将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设为一体,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设为一体,进而减少了液冷系统100的组件数量,降低了漏液风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该液冷系统100应用于电池包1000,减小了液冷系统100在电池包1000内的占用空间,便于电芯的布置及减小电池包1000的尺寸,进而降低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包10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1000包括模组外壳300、电池模组200和液冷系统100,电池模组200放入模组外壳300内,液冷系统100位于模组外壳300与电池模组200之间,液冷系统100用于对电池模组200进行热管理。
以下将对液冷系统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因为现有的液冷系统多为液冷板和连接管进行组装连接,连接管多为圆形管,且,采用多个连接管串联形成回路,每两个相邻的连接管之间多用弯管进行连接,弯管半径较大,占用空间大,且该种液冷系统的组装连接方式组件较多,成本较高,连接处很容易出现漏液的情况,因此存在很多漏液点。
为了减少液冷系统100所需组件数量,减少连接处,降低漏液风险,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第二视角的示意图,该液冷系统10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110、出液管路120、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液冷板170、第四管路160以及第三管路150,第二管路140和第四管路160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液冷板17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液冷板170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管路13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二管路14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15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四管路16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二管路140和第四管路160平行设置,位于同一水平面,在这个水平面内,第二管路140和第四管路160的管路延伸方向为长度方向,管路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为宽度方向。
具体地,进液管路110的一端设有进液口111,出液管路120的一端设有出液口121,第一管路130的一端与进液管路110远离进液口111的一端连通,第一管路13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140连通;第三管路150的一端与出液管路120远离出液口121的一端连通,第三管路150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160连通;第二管路140和第四管路160之间通过多个液冷板170连接。
为了节省空间,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均为方形管。为了减少连接处,降低漏液风险,上述提到的“第一管路130与第二管路140为一体,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为一体”,具体地,第一管路130与第二管路140通过挤塑成型,同样地,第三管路150与第四管路160也可以通过挤塑成型。当然了,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分别使第一管路130与第二管路140为一体,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为一体,如焊接等,在此不作限定。但挤塑成型,管路之间的连接性更好,漏液风险更低。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进液管路110包括进液管112和第一法兰弯管113,进液管112和第一法兰弯管113连接,进液管112与第一管路130连接。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出液管路120包括出液管122和第二法兰弯管123,出液管122和第二法兰弯管123连接,出液管122与第三管路150连接。为了便于第一法兰弯管113连接外部供给冷却液的装置,第一法兰弯管113的法兰高度高于进液管112和第一法兰弯管113连接处的高度。为了便于第二法兰弯管123连接外部收集冷却液的装置,第二法兰弯管123的法兰高度高于出液管122和第二法兰弯管123连接处的高度。
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的透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上述提到的“第一管路13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二管路14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一管路130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140连通”,具体地,第一管路130的侧壁开有第一孔131,第二管路140的侧壁对应第一孔13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孔141,第一管路130与第二管路140通过第一孔131和第二孔141连通。
上述提到的“第三管路15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四管路16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150的另一端与第四管路160连通”,请参阅图4,并结合图5,具体地,第三管路150的侧壁开有第三孔151,第四管路160的侧壁对应第三孔151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孔161,第三管路150与第四管路160通过第三孔151和第四孔161连通。具体地,在第一管路130远离进液口111一端的末端位置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孔131,在第三管路150远离出液口121的一端的末端位置的侧壁开设有第三孔151。开孔的形状和大小在此不作限定,但是为了保证整个液冷系统100内的冷却液流通速度保持在较合适的速度,开孔不宜过小,开孔过小,可能导致冷却液流通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带走热交换后升温的冷却液,造成对电池模组200的冷却效果不好,从而影响对整个电池包1000的热管理,热管理效率降低。本实施例中,第一孔131、第二孔141、第三孔151和第四孔161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当然了也可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的B-B截面第一种类型的示意图,当进液管路110和出液管路120设置位置与液冷板170的高度相差较小时,此时,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的上表面和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孔131与第二孔141的开孔高度一致。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的上表面和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三孔151与第四孔161的开孔高度一致。
为了便于调整进出液口121的位置,使液冷效率更高,液冷的温度更均衡,可能进液管路110和出液管路120设置的较高,导致第一管路130的高度可能与第二管路140的高度不一致,第三管路150与第四管路160的高度不一致。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液冷系统100的B-B截面第二种类型的示意图,此时,第二管路140可选用管道高度较高的管道,第二管路140的管道高度高于第一管路130的管道高度,使第二管路140与第一管路13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孔141的高度开孔高度比第一孔131的开孔高度高。当出液管路120也设置较高时,第四管路160也可选用管道高度较高的管道,第四管路160的管道高度高于第三管路150的管道高度,使第四管路160与第三管路15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四孔161的高度开孔高度比第三孔151的开孔高度高。
当然了,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池包1000工作需求,设置进液管路110和出液管路120的高度,以保证较佳的液冷效率。可以将进液管路110和出液管路120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均设置的较高。当然也可以将进液管路110和出液管路120设置于不同水平高度上,在此不作限定。根据进出液管路120的高度不同,选用不同高度的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具体连接方式如前述所说,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100,其工作原理如下:
外部冷却液通过第一法兰弯管113进入进液管112,流经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流至液冷板170,然后依次经过第四管路160和第三管路150,流至出液管122,经第二法兰弯管123流出液冷系统100。液冷板170与电池模组200进行热交换,实现电池包1000内电池模组200的热管理。
综上,该液冷系统10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110、出液管路120、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液冷板170、第四管路160以及第三管路150;第二管路140和第四管路160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液冷板17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液冷板170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一管路13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二管路14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150的部分外壁沿长度方向覆盖第四管路16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通过将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连接为一体,第三管路150和第四管路160连接为一体,进而减少了液冷系统100的组件数量,降低了漏液风险,节省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管路(110)、出液管路(120)、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液冷板(170)、第四管路(160)以及第三管路(150);
所述第二管路(140)和所述第四管路(160)沿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液冷板(17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液冷板(170)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130)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二管路(14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三管路(150)的部分外壁沿所述长度方向覆盖所述第四管路(160)的部分外壁,且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0)的侧壁开有第一孔(131),所述第二管路(140)的侧壁对应第一孔(13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孔(141),所述第一管路(130)与所述第二管路(140)通过所述第一孔(131)和所述第二孔(141)连通;
所述第三管路(150)的侧壁开有第三孔(151),所述第四管路(160)的侧壁对应第三孔(151)的位置开设有第四孔(161),所述第三管路(150)与所述第四管路(160)通过所述第三孔(151)和所述第四孔(1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0)和所述第二管路(140)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管路(130)和所述第二管路(140)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孔(131)与所述第二孔(141)的开孔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0)和所述第二管路(14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管路(130)和所述第二管路(140)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孔(141)的高度开孔高度比所述第一孔(131)的开孔高度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150)和所述第四管路(160)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管路(150)和所述第四管路(160)的下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孔(151)与所述第四孔(161)的开孔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150)和所述第四管路(16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三管路(150)和所述第四管路(160)的下表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四孔(161)的高度开孔高度比所述第三孔(151)的开孔高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110)包括进液管(112)和第一法兰弯管(113),所述进液管(112)和所述第一法兰弯管(113)连接,所述进液管(112)与所述第一管路(130)连接;所述出液管路(120)包括出液管(122)和第二法兰弯管(123),所述出液管(122)和所述第二法兰弯管(123)连接,所述出液管(122)与所述第三管路(15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弯管(113)的法兰高度高于所述进液管(112)和所述第一法兰弯管(113)连接处的高度,所述第二法兰弯管(123)的法兰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管(122)和所述第二法兰弯管(123)连接处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30)与所述第二管路(140)通过挤塑成型;和/或,所述第三管路(150)与所述第四管路(160)通过挤塑成型。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系统(100)。
CN202322276752.8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Active CN220692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6752.8U CN22069213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6752.8U CN22069213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2132U true CN220692132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6752.8U Active CN220692132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2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1996B2 (en) Battery heat exchange system
CA2531302A1 (en) Thermally managed battery enclosure for 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US20230006281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ic component
CN111092277A (zh)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蜂窝型微通道冷却板及其应用
CN108039536A (zh) 电动商用车液冷装置及液冷系统
CN210110991U (zh) 电池换热结构、具有其的供电装置及车辆
CN220692132U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09766599U (zh) 一种电池冷却管路、热管理装置及车辆
CN202836268U (zh) 管道式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CN101696862B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CN2067424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113488722A (zh) 电池系统液冷散热结构及电池包
CN206619668U (zh) 一种环路热管及应用环路热管的热管理系统
CN211643212U (zh) 一种拼接式的蓄冷板
CN206208072U (zh) 换热单元及换热矩阵
CN218783106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储能集装箱
CN209982967U (zh) 一种大功率机车变流器用水冷却管路结构
CN210200913U (zh) 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
CN213636103U (zh) 管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8498195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
CN221239669U (zh) 同程式液冷管路结构及其系统和储能设备
CN220934191U (zh) 散热系统、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装置
CN219873727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2716870U (zh) 承载装置及热交换系统
CN210723283U (zh)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温度可调汽车电池冷热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