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9088U -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9088U
CN220689088U CN202321506103.6U CN202321506103U CN220689088U CN 220689088 U CN220689088 U CN 220689088U CN 202321506103 U CN202321506103 U CN 202321506103U CN 220689088 U CN220689088 U CN 220689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pipeline
lel
waste gas
flame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61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百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n Environmental 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n Environmental 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n Environmental 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n Environmental 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61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9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9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9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包括管道,管道用于连接废气源和废气燃烧装置,用于废气的输送,主管道上设置有多个LEL,多个泄爆片和阻火器,一个泄爆片设置于废气源和LEL之间,阻火器设置于主风机和废气燃烧装置,通过取多个LEL中的最高值,并配合泄爆片和阻火器的多重保障,实现对易燃易爆的废气的安全处理;泄爆片设置在主管道的多个位置,当管道压力值大于泄爆片的承受值,泄爆片受压爆破,使得管道直接炸口,以完成对废气的紧急安全排放,通过LEL,泄爆片和阻火器的三重保障,提高废气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产生等。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的废气,需要对废气先进行处理,以降低其中可燃气体或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才能够将其进行排放,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管道将废气引入废气燃烧装置内,由于废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的气体,因此需要对废气中的此类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以避免因浓度过高,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现有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通过开发涡流搅拌缓冲罐、RTO蓄热氧化的净化装置和阻火器来使得废气达到排放需求,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管道是由LEL检测仪配合PLC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PLC系统的控制主要根据LEL检测仪检测到的浓度值来对阀门进行调控,但当LEL检测仪出现异常时,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系统的安全性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用于连接废气源和废气燃烧装置,用于废气的输送;
主管道上设置有多个LEL,多个泄爆片和阻火器;
所述LEL用于对所述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一个所述泄爆片设置于所述废气源和所述LEL之间,所述泄爆片用于所述管道的泄压;
所述阻火器设置于主风机和所述废气燃烧装置,所述阻火器用于阻止易燃物质的火焰蔓延;
通过取多个所述LEL中的最高值,并配合所述泄爆片和所述阻火器的多重保障,实现对易燃易爆的废气的安全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多个新风阀,所述新风阀通过外部的新风阀执行器的控制进行开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主风机位于所述LEL和所述阻火器之间,用于为所述废气提供输送至所述废气燃烧装置的动力,所述泄爆片位于所述阻火器和所述主风机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主管道上连接有多个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有所述新风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支路管道一设于所述废气源和所述LEL之间,支路管道二设于所述LEL和切断阀之间,支路管道三设于所述新风阀和所述阻火器之间,所述支路管道三上设置有应急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路管道一上的所述新风阀采用稀释阀,所述LEL通过检测系统与所述稀释阀连接,通过所述检测系统实现对所述稀释阀的开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LEL采用红外点式气体检测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废气浓度达到15%LEL时,所述稀释阀开启,所述支路管道一开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废气浓度达到20%LEL时,所述切断阀关闭,所述支路管道二开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LEL完成对废气中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检测,以完成对废气浓度的控制,使得排放至废气燃烧装置的浓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值内,阻火器用于防止废气燃烧装置内的明火进入管道,以提高废气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当管道内的浓度异常,产生过高的压力时,泄爆片会破损,使得废气紧急排放,有效避免爆炸的产生,连接在系统上的多个LEL中在测试时取测量到的最高值,以有效降低因某一LEL检测不准确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可能性,通过多个LEL,阻火器和泄爆片的三重联动,有效的提高了废气处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LEL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管道;2、废气源;3、废气燃烧装置;4、LEL;5、泄爆片;6、阻火器;7、新风阀;8、主风机;11、主管道;12、支路管道;71、稀释阀;72、切断阀;73、应急阀;121、支路管道一;122、支路管道二;123、支路管道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管道1,管道1用于连接废气源2和废气燃烧装置3,用于废气的输送,主管道11上设置有多个LEL4,多个泄爆片5和阻火器6,LEL4用于对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一个泄爆片5设置于废气源2和LEL4之间,泄爆片5用于管道1的泄压,阻火器6设置于主风机8和废气燃烧装置3,阻火器6用于阻止易燃物质的火焰蔓延,通过取多个LEL4中的最高值,并配合泄爆片5和阻火器6的多重保障,实现对易燃易爆的废气的安全处理;通过LEL4实现对管道1中输送的废气的浓度进行检测,并通过与LEL4连接的检测系统,实现对新风阀7的控制,以实现对稀释阀71的开闭的控制,使得进入废气燃烧装置3中的废气的浓度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值内,以确保废气处理的安全性,阻火器6用于阻止废气燃烧装置3中的明火进入管道1中,将管道1中的废气点燃,泄爆片5是用于当管道1中的废气压力较高的工况中的爆破泄压装置,当管道1压力值大于泄爆片5的承受值,泄爆片5受压爆破,使得管道直接炸口,以完成对废气的紧急安全排放,通过多个LEL4,泄爆片5和阻火器6的三重保障,并配合取多个LEL4的测试出的最高值作为管道1内可燃气体的浓度依据,以有效提高废气处理系统的安全性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产生等。
管道1上设置有多个新风阀7,新风阀7用于安全系统的检测,当系统检测超标或管道1内废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过高时,新风阀7通过外部的新风阀执行器的控制进行开闭,以实现新风阀7对废气燃烧装置3中燃烧情况的控制,完成对可燃气体浓度的稀释,新风阀7包含稀释阀71,稀释阀71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控制,其他新风阀7通过压力自动控制,稀释阀71通过监测系统控制开闭的程度,以更好的向主管道11内通入适量的空气,保证废气维持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主管道11上连接有多个支路管道12,支路管道12上设置有新风阀7,支路管道12用于辅助主管道11中流通的废气的紧急排放或通入空气将废气进行稀释。
支路管道一121设于废气源2和LEL4之间,根据检测系统所检测到的浓度,稀释阀71的启闭程度改变,以改变通入主管道11中的空气的浓度,支路管道二122设于LEL4和切断阀72之间,当主管道11中的浓度高于设定值,泄爆片5受压爆破,支路管道二122上的新风阀7自动开启,实现对废气的紧急安全排放支路管道三123设于新风阀7和阻火器6之间,支路管道三123上设置有应急阀73,切断阀72用于对主管道11紧急切断,通过支路管道三123为主风机8提供输入的空气,以更好的将管道1中的废气通入废气燃烧装置3内,实现对废气中易燃易爆炸气体的处理,支路管道一121上的新风阀7采用稀释阀71,LEL4通过检测系统与稀释阀71连接,通过检测系统实现对稀释阀71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检测系统,新风阀7,LEL4和外部的新风阀执行器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因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LEL4,泄爆片5和阻火器6设置在主管道11上,其中一个泄爆片5位于废气源2和LEL4之间,主风机8与阻火器6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泄爆片5,阻火器6位于LEL4和废气燃烧装置3之间,管道1上还设置有主风机8,主风机8位于LEL4和阻火器6之间,用于为废气提供输送至废气燃烧装置3的动力,以更好的保证废气能够进入废气燃烧装置3中进行燃烧,泄爆片5位于废气燃烧装置3和主风机8之间,废气燃烧装置3可采用直接燃烧炉TNV/TO,旋转RTO/RCO,三床式RTO/RCO或催化燃烧炉CTO,根据处理需求采用不同的废气燃烧装置3,通过取多个LEL4的最高测量值,以提高LEL4测量的安全性,使得管道1内可燃气体的浓度检测更加精确,能够更好的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能。
LEL4采用红外点式气体检测仪,以控制废气进入废气燃烧装置3的浓度<25%LEL,通过设置的两个报警点,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中,一级报警点为15%LEL,二级报警点为20%LEL,废气浓度达到15%LEL时,稀释阀71开启,支路管道一121开通,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管道1中,对废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管道1中的浓度,废气浓度达到20%LEL时,切断阀72关闭,支路管道二122开通,使得废气从支路管道二122紧急排放,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用于连接废气源(2)和废气燃烧装置(3),用于废气的输送;
主管道(11)上设置有多个LEL(4),多个泄爆片(5)和阻火器(6);
所述LEL(4)用于对所述废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一个所述泄爆片(5)设置于所述废气源(2)和所述LEL(4)之间,所述泄爆片(5)用于所述管道(1)的泄压;
所述阻火器(6)设置于主风机(8)和所述废气燃烧装置(3),所述阻火器(6)用于阻止易燃物质的火焰蔓延;
通过取多个所述LEL(4)中的最高值,并配合所述泄爆片(5)和所述阻火器(6)的多重保障,实现对易燃易爆的废气的安全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上设置有多个新风阀(7),所述新风阀(7)通过外部的新风阀执行器的控制进行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机(8)位于所述LEL(4)和所述阻火器(6)之间,用于为所述废气提供输送至所述废气燃烧装置(3)的动力,所述泄爆片(5)位于所述阻火器(6)和所述主风机(8)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1)上连接有多个支路管道(12),所述支路管道(12)上设置有所述新风阀(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支路管道一(121)设于所述废气源(2)和所述LEL(4)之间,支路管道二(122)设于所述LEL(4)和切断阀(72)之间,支路管道三(123)设于所述新风阀(7)和所述阻火器(6)之间,所述支路管道三(123)上设置有应急阀(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道一(121)上的所述新风阀(7)采用稀释阀(71),所述LEL(4)通过检测系统与所述稀释阀(71)连接,通过所述检测系统实现对所述稀释阀(71)的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EL(4)采用红外点式气体检测仪。
CN202321506103.6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Active CN220689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6103.6U CN22068908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6103.6U CN22068908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9088U true CN220689088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6103.6U Active CN220689088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9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065B (zh) 储罐VOCs安全收集排放低压瓦斯系统的方法
CN210219809U (zh) 防爆型rto处理装置
CN203704019U (zh) 一种瓦斯焚烧监控系统
CN202133294U (zh) 一种加热炉煤气管道氮气自动吹扫装置
CN220689088U (zh) 一种废气焚烧系统中的安全系统
CN106871139A (zh) 一种废气焚烧输送防爆防回火安全系统
CN201844406U (zh) 一种低热值尾气放散装置
CN103407567B (zh) 液化天然气动力船集成化动力控制装置
CN214473204U (zh) 一种用于焦化行业的VOCs零排放系统
CN115183232A (zh) 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天然气燃烧系统
CN110143380B (zh) 储罐VOCs排放明火设备的安全装置
CN204574843U (zh) 一种工业窑炉安全检测装置
CN203811371U (zh) 天然气管道放散阀在线测试装置
CN209630808U (zh) 一种带有氮气防火装置的除尘器
CN109308042B (zh)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污水收集、储存、处理环节释放气中VOCs的安全控制装置
CN220688794U (zh) 一种不同源VOCs治理系统
CN220957951U (zh) 一种有机废气浓度控制安全抑爆装置
CN111059551A (zh) 炼油化工天然气行业回收的火炬气与空气混合氧化系统
CN214791168U (zh) 一种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安全控制系统
CN213452880U (zh) 一种明火加热炉检漏装置
CN211821743U (zh) 一种煤矿抽放瓦斯负压采集安全输送系统
CN219828850U (zh) 一种用于变压吸附试验装置废气安全环保排放的装置
CN217604122U (zh) 一种新型有机气体防爆安全检测系统
CN214581133U (zh) 一种具有安全放散功能的热氧化处理系统
CN110143377B (zh) 储罐VOCs排放明火设备的安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