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6575U -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6575U
CN220676575U CN202321619147.XU CN202321619147U CN220676575U CN 220676575 U CN220676575 U CN 220676575U CN 202321619147 U CN202321619147 U CN 202321619147U CN 220676575 U CN220676575 U CN 220676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battery charging
temperature sensing
detector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91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A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91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6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6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6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包括电池充电柜本体、灭火装置、感温电缆和探测器;所述电池充电柜本体内通过竖直隔离板分隔成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仓室内设有若干个电池充电腔;所述探测器和灭火装置均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均设置有一个灭火喷嘴,各个所述灭火喷嘴通过灭火管道与灭火装置相连接;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设置有感温电缆,且感温电缆与探测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感温电缆能够更好的覆盖电池充电腔内的各个角落,实时性更好,有助于在出现火情的初期将火扑灭,从而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通过灭火装置和灭火绳两种灭火方式结合,能够保证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充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兴起,无人机技术正以革命性的进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目前无人机科技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影视拍摄、飞行表演、快递运输、新闻报道、农业植保、灾难救援、野外监测、生物监控、测绘等多工作领域。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日益增多,电池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为了满足无人机行业电池安全管控需求及未来行业的应用前景,无人机电池充电柜随之而产生;另外,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也需要使用到电池充电柜。
众所周知,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并且可能因为电池自身故障而存在发热甚至引发火灾的情况,因此必须为电池充电柜配设灭火系统。如申请号为CN202211325580.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具有消防灭火功能的锂电池充电柜及灭火方法,充电柜包括中柜体,柜体内间隔固定有若干隔板,柜体内壁与隔板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锂电池的充电仓,隔板自靠近开口的一端朝远离开口的一端的斜向下倾斜设置,柜体内设置有水基灭火装置,水基灭火装置包括若干喷淋管,若干喷淋管一一对应与若干个充电仓连通,且每个喷淋管均安装有水泵;每个充电仓内均设置有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同一充电仓内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连通该充电仓的喷淋管上的水泵电连接,烟雾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发出感应信号控制电连接的水泵启动,水泵启动时喷淋管喷水。但是,现有电池充电柜的灭火系统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每个电池充电仓内均设置烟雾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而烟雾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难以覆盖电池充电仓的各个角落,感应实时性比较差,且实现成本比较高,同时灭火方式也比较单一;且水基灭火装置会对设备产生二次伤害,绝缘性能也不高,因为充电柜内布置有很多带电的电子元器件,水基灭火剂在喷射完后会在元器件表面残留一层水膜,有些对元器件还具有腐蚀性,不易清理,同时还会影响元器件的后续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包括电池充电柜本体、灭火装置、感温电缆和探测器;所述电池充电柜本体内通过竖直隔离板分隔成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仓室内设有若干个电池充电腔;所述探测器和灭火装置均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均设置有一个灭火喷嘴,各个所述灭火喷嘴通过灭火管道与灭火装置相连接;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设置有感温电缆,且感温电缆与探测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灭火绳;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具有灭火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仓室内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电池充电腔;所述第二仓室内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硬质管道,每根所述硬质管道均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夹与竖直隔离板固定连接,所述灭火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软管与各根所述硬质管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灭火喷嘴与硬质管道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电缆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电缆段以及由横跨电缆段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内的竖跨电缆段;所述横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所述感温电缆的一端与探测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电缆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各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电缆段以及将各所述横跨电缆段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竖跨电缆段;所述竖跨电缆段与探测器相连接,各所述横跨电缆段的另一端均向下弯折设置有竖直延伸段;所述横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和竖直延伸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感温电缆,所述感温电缆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的顶壁和侧壁设置,且每根所述感温电缆的一端均与探测器相连接;每个所述灭火喷嘴与硬质管道之间均配设有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绳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灭火段以及由横跨灭火段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内的竖跨灭火段;所述横跨灭火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灭火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灭火绳,且所述灭火绳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的顶壁和侧壁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个喷嘴底座;所述喷嘴底座的一端与灭火喷嘴相连接,所述喷嘴底座的另一端设有管道装配通孔,所述硬质管道通过管道装配通孔与喷嘴底座紧密装配连接;所述硬质管道与灭火喷嘴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感温自发电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灭火装置为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且所述灭火装置的灭火介质采用全氟己酮灭火剂;所述探测器为复合探测器,所述灭火装置配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探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仓室的上方设置有电气仪表室,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电气仪表室内;所述探测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在各个电池充电腔内均布置感温电缆,并将感温电缆与探测器相连接;因感温电缆能够更好的覆盖电池充电腔内的各个角落,使得电池充电腔内的某个区域一旦出现过温情况,感温电缆就能立即探测到信号,因此实时性更好,有助于在出现火情的初期将火扑灭,从而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同时实现成本也比较低。
2、在各个电池充电腔内还设置有灭火绳,使得当电池充电腔内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灭火绳能够自动释放灭火气体进行灭火;通过灭火装置和灭火绳两种灭火方式的结合,丰富了灭火方式,能够保证电池充电柜使用更加安全。
3、灭火装置采用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且灭火装置内的灭火介质采用全氟己酮灭火剂;因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内部没有压力,因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特别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等高震动频率场景及有人员活动的场所使用;同时全氟己酮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无腐蚀性、释放后无残留、在灭火的同时降温效果明显,且不会造成污染,环保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有灭火绳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有灭火绳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有灭火绳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有灭火绳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喷嘴、喷嘴底座和硬质管道的装配后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喷嘴、喷嘴底座和硬质管道的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未设置灭火绳时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在设置未设置灭火绳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100;
电池充电柜本体1,第一仓室11,电池充电腔111,第二仓室12,竖直隔离板13,电气仪表室14,横板15,灭火装置系统装配室16,安装梁或安装板17;
灭火装置2,连接软管21;
感温电缆3,横跨电缆段31,竖跨电缆段32,竖直延伸段33;
探测器4;
喷嘴底座5,管道装配通孔51,流道52;
灭火喷嘴6;
灭火管道7,硬质管道71,固定夹72;
灭火绳8,横跨灭火段81,竖跨灭火段82;
感温自发电装置91,控制装置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电池充电柜本体1、灭火装置2、感温电缆3和探测器4;其中:
所述灭火装置2为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且所述灭火装置2配设有动力装置(未图式),因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内部没有压力,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特别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等高震动频率场景及有人员活动的场所使用;所述灭火装置2内的灭火介质采用全氟己酮灭火剂,具有不导电(绝缘性能好)、常温储存、无腐蚀性、物理降温性能强、常温下为液态、49℃时气化、吸收大量热能、喷放后不损坏电子元器件、无需清理、喷放后能全部气化、无污渍、无痕迹、无色无味等优点,环保性好,特别适用于电池充电柜、电池仓、储能电站、电池箱、电气柜、通讯基站等场景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具体可以采用如申请号为CN202123007674.9所公开的组装式灭火装置,动力装置也是现有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的常规装置,故在此不再对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具体展开叙述了;
所述感温电缆3为温度敏感元件,由两根分别挤塑热敏绝缘材料的导线绞合而成,在正常监视状态下,两根导线都处于绝缘状态,当周边环境温度上升到预定动作温度的时候,热敏绝缘材料将破裂使两根导线产生短路;所述感温电缆3能够对沿着其安装长度范围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变化进行探测;因感温电缆3是现有技术中十分成熟的产品,故在此不再对感温电缆3具体展开叙述了;
所述探测器4为复合探测器,具体的,可以采用具有温度和一氧化碳(CO)探测功能的复合探测器或者具有温度、一氧化碳(CO)、氢气探测功能的复合探测器,即复合探测器中包括有温度探测器和一氧化碳探测器,或者复合探测器中包括有温度探测器、一氧化碳探测器及氢气探测器;所述动力装置与探测器4电性连接,当所述探测器4探测到火灾信号时,会发送火灾信号给动力装置,使动力装置驱动灭火装置2输出灭火介质实现灭火;
所述电池充电柜本体1内通过竖直隔离板13分隔成第一仓室11和第二仓室12,所述第一仓室11内设有若干个电池充电腔111,所述探测器4和灭火装置2均设置在第二仓室12内,从而使第一仓室11和第二仓室12内的设备不会相互影响;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均设置有一个灭火喷嘴6,各个所述灭火喷嘴6通过灭火管道7与灭火装置2相连接,灭火装置2输出的灭火介质可通过灭火管道7输送给各个灭火喷嘴6,使灭火喷嘴6能够将灭火介质喷射到电池充电腔111内实现灭火;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均设置有感温电缆3,且感温电缆3与探测器4相连接,以利用感温电缆3对电池充电腔111的温度进行探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100还包括灭火绳8;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均具有灭火绳8,具体的,所述灭火绳8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2222372192.1的“一种环保微型颗粒温感灭火绳”中所提及的灭火绳。通过设置所述灭火绳8,可以丰富灭火方式,可以保证电池充电柜使用更加安全,当然不设置所述灭火绳8也是可以的,如图7和8所示。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在各个电池充电腔111内均布置感温电缆3,并将感温电缆3与探测器4相连接;因感温电缆3能够更好的覆盖电池充电腔111内的各个角落,使得电池充电腔111内的某个区域一旦出现过温情况,感温电缆3就能立即探测到信号,因此实时性更好,有助于在出现火情的初期将火扑灭,从而降低火灾带来的损失,同时实现成本也比较低。
2、在各个电池充电腔111内还设置有灭火绳8,使得当电池充电腔111内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灭火绳8能够自动释放灭火气体进行灭火;通过灭火装置2和灭火绳8两种灭火方式的结合,丰富了灭火方式,同时通过设置灭火绳8和灭火装置2探测部分(感温电缆3、探测器4、感温自发电装置91)启动的温度差,可以实现当电池充电柜着火时先自动释放灭火绳8的灭火气体进行灭火,当电池充电柜内火扑灭后,又出现故障或电池复燃等现象时可以通过灭火装置2进行二次灭火,这样实现双重保护,能够保证电池充电柜使用更加安全,当然灭火绳8和灭火装置2的启动先后顺序,这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调整。
3、灭火装置2采用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且灭火装置2内的灭火介质采用全氟己酮灭火剂;因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内部没有压力,因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特别适合在轨道交通、车辆等高震动频率场景及有人员活动的场所使用;同时全氟己酮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无腐蚀性、释放后无残留、在灭火的同时降温效果明显,且不会造成污染,环保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仓室11内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且每一排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所述第二仓室12内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硬质管道71,具体的,沿着竖直方向的每一列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均配设一根硬质管道71,且所述硬质管道71采用不锈钢钢管;每根所述硬质管道71均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夹72与竖直隔离板13固定连接,固定夹72可以采用螺丝与竖直隔离板13锁付连接,所述灭火装置2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软管21与各根所述硬质管道71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灭火喷嘴6与硬质管道71相连接,以使得灭火装置2能够通过连接软管21以及各根硬质管道71将灭火介质输送给各个灭火喷嘴6。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感温电缆3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布置方式:
第一种布置方式:请重点参照图1所示,所述感温电缆3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的横跨电缆段31以及由横跨电缆段31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的竖跨电缆段32;所述横跨电缆段31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32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的位置,因电池需要放置到电池充电腔111内进行充电,因此将横跨电缆段31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和将竖跨电缆段32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可以避免影响到电池正常取放操作;所述感温电缆3的一端与探测器4相连接。在该第一种布置方式中,所述感温电缆3在第一仓室11内呈“S”型分布设置,所述感温电缆3只需一条,且该感温电缆3在第一仓室11内先沿着横向穿过第一排的各个电池充电腔111,再向下弯折进入到下一排电池充电腔111,同时感温电缆3同样会穿过下一排的各个电池充电腔111,以此类推,直到使感温电缆3经过每一个电池充电腔111。
第二种布置方式:请重点参照图7所示,所述感温电缆3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各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的横跨电缆段31以及将各所述横跨电缆段31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竖跨电缆段32;所述竖跨电缆段32与探测器4相连接,各所述横跨电缆段31的另一端均向下弯折设置有竖直延伸段33,这样可以使感温电缆3在每个电池充电腔111内覆盖的更加全面;所述横跨电缆段31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32和竖直延伸段33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的位置,因电池需要放置到电池充电腔111内进行充电,因此将横跨电缆段31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以及将竖跨电缆段32和竖直延伸段33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可以避免影响到电池正常取放操作。在该第二种布置方式中,需要使用到多根感温电缆3,同时因每一根横跨电缆段31的另一端均向下弯折设置有竖直延伸段33,因此能够使覆盖的更加全面。
第三种布置方式: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感温电缆3,所述感温电缆3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和侧壁设置,且每根所述感温电缆3的一端均与探测器4相连接;每个所述灭火喷嘴6与硬质管道71之间均配设有电磁阀(未图示)。在该第三种布置方式中,因在每一个电池充电腔111内均独立设置有感温电缆3,且将感温电缆3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和侧壁设置,同时在每个灭火喷嘴6与硬质管道71之间均配设有电磁阀;因此,一方面可以使感温电缆3在电池充电腔111内覆盖更多的区域,并且不会对电池的正常取放操作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对各个电池充电腔111进行独立探测,并利用电磁阀控制对应的灭火喷嘴6喷射灭火剂实现灭火。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一种布置方式和第二种布置方式中,灭火装置2输出的灭火介质可以通过各个灭火喷嘴6喷射到各个电池充电腔111;而在第三种布置方式中,灭火装置2输出的灭火介质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只对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充电腔111喷射灭火剂,而不会对各个电池充电腔111全部喷射;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采用以上第一种布置方式、第二种布置方式、第三种布置方式之中的任意一种;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的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灭火绳8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布置方式:
第一种布置方式:请重点参照图1所示,所述灭火绳8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的横跨灭火段81以及由横跨灭火段81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的竖跨灭火段82;所述横跨灭火段81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灭火段82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的位置,因电池需要放置到电池充电腔111内进行充电,因此将横跨灭火段81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和将竖跨灭火段82贴近电池充电腔111的侧壁,可以避免影响到电池正常取放操作。在该第一种布置方式中,所述灭火绳8在第一仓室11内呈“S”型分布设置,所述灭火绳8只需一条,且该灭火绳8在第一仓室11内先沿着横向穿过第一排的各个电池充电腔111,再向下弯折进入到下一排电池充电腔111,同时灭火绳8同样会穿过下一排的各个电池充电腔111,以此类推,直到使灭火绳8经过每一个电池充电腔111。
第二种布置方式: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111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灭火绳8,且所述灭火绳8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111的顶壁和侧壁设置,以避免影响到电池的正常取放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以上第一种布置方式和第二种布置方式之中的任意一种来布置所述灭火绳8。另外,所述灭火绳8的触发温度可以低于灭火装置2,例如,当电池充电腔111内的温度达到100℃时,通过所述灭火绳8释放灭火气体进行灭火;而当电池充电腔111内的温度达到120℃时,通过所述灭火装置2输出灭火介质进行灭火,以上温度值可以根据电池充电柜现场的实际工作环境温度等情况来设定。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100还包括若干个喷嘴底座5;所述喷嘴底座5的一端与灭火喷嘴6相连接;所述喷嘴底座5的另一端设有管道装配通孔51,所述硬质管道71通过管道装配通孔51与喷嘴底座5紧密装配连接;所述硬质管道71与灭火喷嘴6之间通过流道52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当所述灭火喷嘴6没有配设电磁阀时,可将所述灭火喷嘴6与喷嘴底座5的一端通过螺纹的方式螺接在一起;而当所述灭火喷嘴6配设电磁阀时,可以将电磁阀设置在灭火喷嘴6与喷嘴底座5之间,或者在硬质管道71上各个分流的位置加装三通接头(未图示),并将电磁阀设置在灭火喷嘴6与三通接头之间,以利用电磁阀控制通断。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100还包括感温自发电装置91和控制装置92;其中:
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91设置在第二仓室12内,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91与灭火装置2的动力装置电性连接;因探测器4需要利用外部电源进行供电,而当发生火灾导致探测器4无法正常工作时,可利用感温自发电装置91发送信号触发灭火装置2的动力装置开启工作,从而确保灭火装置2能够正常工作;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91是一种无源探测器,当其探测到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可发生信号触发灭火装置2的动力装置开启工作,使灭火装置2能够输出灭火剂进行灭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仓室11的上方设置有电气仪表室14,具体的,所述电气仪表室14与第一仓室11之间通过横板15隔开;所述控制装置92设置在电气仪表室14内;所述探测器4与控制装置92电性连接,以利用控制装置92对探测器4探测的信号进行远程上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装置92为火灾控制器,火灾控制器在现有技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火灾控制器,且该控制装置92只有在需要进行远程通信和远程控制时才需要使用,当不需要进行远程通信和远程控制时,可以不设置控制装置92;同时,在所述电气仪表室14内也可以设置所述灭火绳8,或者在所述电气仪表室14内设置有感温电缆3和灭火喷嘴6,所述灭火喷嘴6与灭火装置2相连接,这样当电气仪表室14内出现着火情况时,也能够利用灭火绳8或灭火装置2及时进行灭火。
同时,所述第二仓室12内在硬质管道71的上方设置有灭火装置系统装配室16,所述灭火装置系统装配室16与第二仓室12之间通过安装梁或安装板17隔开,所述灭火装置2固定在安装梁或安装板17的底部,所述探测器4固定在竖直隔离板13上,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91固定在灭火装置系统装配室16的顶壁。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包括电池充电柜本体以及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温电缆和探测器;所述电池充电柜本体内通过竖直隔离板分隔成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仓室内设有若干个电池充电腔;所述探测器和灭火装置均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均设置有一个灭火喷嘴,各个所述灭火喷嘴通过灭火管道与灭火装置相连接;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设置有感温电缆,且感温电缆与探测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火绳;各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具有灭火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仓室内由下至上设置有若干排所述电池充电腔;所述第二仓室内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根硬质管道,每根所述硬质管道均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夹与竖直隔离板固定连接,所述灭火装置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软管与各根所述硬质管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灭火喷嘴与硬质管道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电缆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电缆段以及由横跨电缆段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内的竖跨电缆段;所述横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所述感温电缆的一端与探测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电缆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各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电缆段以及将各所述横跨电缆段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竖跨电缆段;所述竖跨电缆段与探测器相连接,各所述横跨电缆段的另一端均向下弯折设置有竖直延伸段;所述横跨电缆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电缆段和竖直延伸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感温电缆,所述感温电缆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的顶壁和侧壁设置,且每根所述感温电缆的一端均与探测器相连接;每个所述灭火喷嘴与硬质管道之间均配设有电磁阀。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绳包括沿着横向跨越同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的横跨灭火段以及由横跨灭火段的末端向下弯折并跨越到下一排所述电池充电腔内的竖跨灭火段;所述横跨灭火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顶壁的位置,所述竖跨灭火段设置在贴近电池充电腔的侧壁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充电腔内均独立设置有一根所述灭火绳,且所述灭火绳贴近所述电池充电腔的顶壁和侧壁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喷嘴底座;所述喷嘴底座的一端与灭火喷嘴相连接,所述喷嘴底座的另一端设有管道装配通孔,所述硬质管道通过管道装配通孔与喷嘴底座紧密装配连接;所述硬质管道与灭火喷嘴之间通过流道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温自发电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灭火装置为活塞式非储压灭火装置,且所述灭火装置的灭火介质采用全氟己酮灭火剂;所述探测器为复合探测器,所述灭火装置配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探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设置在第二仓室内,所述感温自发电装置与动力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仓室的上方设置有电气仪表室,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电气仪表室内;所述探测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CN202321619147.X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Active CN220676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147.XU CN2206765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147.XU CN2206765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6575U true CN220676575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9147.XU Active CN2206765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6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6791U (zh) 一种自动灭火开关柜
CN217219944U (zh) 一种锂离子储能电站的组合灭火系统
CN202516198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
CN217612604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电池簇消防系统
CN220676575U (zh) 一种电池充电柜智能灭火系统
CN208241083U (zh) 一种防火配电柜
CN211607231U (zh) 一种能够自动灭火的防爆电气柜
CN2829791Y (zh) 双重启动和信号反馈的悬挂式喷雾水型自动灭火装置
CN217409598U (zh) 一种多级储能消防系统
CN108619635B (zh) 用于外浮顶原油储罐的压缩空气泡沫智能消防装置
CN216295054U (zh) —种基于全氟己酮灭火介质的密闭空间自动灭火系统
CN212063120U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开关柜
CN210302120U (zh) 一种具有自灭火功能的锂离子电池测试柜
CN220291374U (zh) 一种变电站电箱速效灭火装置
CN216653188U (zh) 一种ups机柜模块消防装置
CN110575639A (zh) 一种加油系统防隐患入侵装置
CN220085820U (zh) 一种具有预警机构的浸式变压器
CN214069119U (zh) 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户外高压配电柜
CN115359612A (zh) 一种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接头智能保护系统
CN110649338A (zh) 一种阻燃电池组
CN217339851U (zh) 储能设备
CN110673535A (zh) 一种管廊防灾智能控制系统
CN219355152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内置灭火装置
CN214512344U (zh) 一种自动喷淋灭火装置
CN212327245U (zh) 消防系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