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5328U -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5328U
CN220675328U CN202322231359.7U CN202322231359U CN220675328U CN 220675328 U CN220675328 U CN 220675328U CN 202322231359 U CN202322231359 U CN 202322231359U CN 220675328 U CN220675328 U CN 220675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notch
mounting
base ban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13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俊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2313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5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5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5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带和可穿戴设备,表带包括基带和连接器,基带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基带在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安装槽;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和嵌入块,连接头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以及连接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第一侧周面,嵌入块与第一侧周面连接且位于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之间以与连接头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台阶,嵌入块嵌入且固定于安装槽,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平齐,第四表面与第二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的表带在连接器不设置凸起或者使用时间长凸起磨损的情况下,连接器仍然能够与基带定位,能够有效地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穿戴智能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主要用于远程通讯、显示时间等,可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可穿戴设备的表带一般通过连接头与表盘连接,现有技术的连接头连接于基带时,需要在连接头上设置凸起才能实现连接头和基带的定位,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9438374U公开了一种表带和可穿戴设备,该表带的连接头通过金属凸起使得连接头和基带定位安装。但是如果该种表带的连接头不设置凸起或者使用时间长凸起磨损,便无法实现连接头和基带定位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表带和可穿戴设备,以解决连接头不设置凸起或者使用时间长凸起磨损,便无法实现连接头和基带定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带,包括:
基带,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带在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安装槽;
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和嵌入块,所述连接头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侧周面,所述嵌入块与所述第一侧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以与所述连接头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台阶,所述嵌入块嵌入且固定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块完全嵌入所述安装槽,所述连接头凸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基带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侧周面,所述第一侧周面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带设置有多个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带安装所述连接器一端的边缘;所述嵌入块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轴数量相适配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基带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轴在所述嵌入块上注塑成型而得,所述嵌入块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贴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带安装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限制所述连接器相对所述基带沿宽度方向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耳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凸耳的内侧壁;所述安装槽包括中间槽口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槽口两侧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且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皆与所述中间槽口呈夹角设置;所述嵌入块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头的两端,所述嵌入块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嵌入块包括中间段以及设于所述中间段两侧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皆与所述中间段呈夹角设置,所述中间段嵌入所述中间槽口,所述第一段嵌入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端嵌入所述第二槽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设置有沿所述基带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连接表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还包括外带,所述外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两端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基带和所述连接器均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外带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以外露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三安装孔。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表盘;
两条上述的表带,两条所述表带分别连接于所述表盘的两端,且两条所述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还能够连接,使所述表盘和两条所述表带围合形成大小可调的穿戴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带和可穿戴设备,表带包括基带和连接器,基带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和嵌入块,连接头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连接器安装于基带时,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平齐,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平齐,本实用新型的表带在连接器不设置凸起或者使用时间长凸起磨损的情况下,连接器仍然能够与基带定位,能够有效地延长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表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表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表带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表带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表带的基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表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表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的表带的外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表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外带、基带、第二封条和第三封条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表带;11、第一表带;12、第二表带;100、基带;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130、安装槽;131、中间槽口;132、第一槽口;133、第二槽口;140、第二侧周面;150、安装轴;160、第一凸耳;170、第二凸耳;200、连接器;210、连接头;211、第三表面;212、第四表面;213、第一侧周面;214、第二安装孔;220、嵌入块;221、第五表面;222、第六表面;223、第一安装孔;224、中间段;225、第一段;226、第二段;300、外带;310、第一带体;320、第二带体;330、容纳腔;340、第三安装孔;350、第一开口;360、第二开口;370、第三开口;400、第一封条;410、第二封条;420、第三封条;20、可穿戴设备;21、穿戴腔;30、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带10,表带10用于连接在表盘30上,用户将表带10连接于表盘30上,便可以穿戴在用户的身上,便于用户携带。可以理解,用户使用表带10不仅可以穿戴在手腕上,还可以穿戴在用户的腰上充当腰带,只要是表带10能够穿戴在用户的身上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表带10包括基带100和连接器200,连接器200连接于基带100,连接器200设置于基带100的端部,当表带10与表盘30连接时,表盘30卡接于连接器200。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200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连接器200更耐腐蚀,而且有更大的强度来抵抗变形,使得表带10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理解,在不考虑表带10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连接器200也可以为塑料材质,故本实用新型对于连接器200的具体使用材质不作具体限定。
参考图1和图2,基带10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基带100在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的安装槽130。连接器200的部分结构容纳于安装槽130,以实现连接器200安装于基带100上。
参考图3和图4,连接器200包括连接头210和嵌入块220,连接头21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三表面211、第四表面212以及连接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的第一侧周面213,嵌入块220与第一侧周面213连接且位于第三表面211与第四表面212之间,以与连接头210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台阶,嵌入块220能够嵌入安装槽130并且能够固定在安装槽130内,嵌入块220安装于安装槽130时,第一表面110与第三表面211平齐,第二表面120与第四表面212平齐。
基带100设置有连接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第二侧周面140,当连接器200安装于基带100时,嵌入块220完全嵌入安装槽130,连接头210凸设于安装槽130,第一侧周面213贴设于第二侧周面140。第一侧周面213贴设于第二侧周面140,使得连接器200与基带100的安装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减少连接器200与基带100的缝隙,能够防止灰尘、污垢、微粒等物质进入安装槽130或者第一安装孔223。可以理解,在不考虑表带10的使用寿命以及美观的情况下,第一侧周面213可以设置为不贴设于第二侧周面140,只要是能够实现连接器200连接于基带100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参考图3和图4,嵌入块220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五表面221和第六表面222,第五表面221、第六表面222贴设于安装槽130的槽面,以使嵌入块220能够完全嵌入安装槽130,并且使得连接器200与基带100的安装更加紧凑,能够防止灰尘、污垢、微粒等物质进入安装槽130。可以理解,在不考虑表带10的美观的情况下,第一侧周面213可以设置为不贴设于第二侧周面140,第五表面221、第六表面222也可以设置为不贴设于安装槽130的槽面,只要是连接器200能够连接于基带100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表带10的嵌入块220能够完全嵌入安装槽130,使得第一表面110与第三表面211平齐,第二表面120与第四表面212平齐,这样的设计让不设置凸起的连接器200或者使用时间长凸起磨损的连接器200,也能实现连接器200与基带100的定位,能够限制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沿宽度方向的移动,能够有效地延长连接器200的使用寿命,用户使用感好。
参考图3和图4,第五表面221与第六表面222皆与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平行,以使用户在安装连接器200和基带100时,方便操作,不需要倾斜一个角度才能把连接器200安装于基带100上。可以理解,在不考虑安装操作便捷的情况下,第五表面221和第六表面222也可以设置为相对第三表面211和第四表面212倾斜,相应地,安装槽130的形状设置为与嵌入块220的形状相适配,只要是嵌入块220能够安装于安装槽130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参考图4和图5,基带100设置有多个安装轴150,安装轴15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基带100安装连接器200一端的边缘;嵌入块220设置有与安装轴150数量相适配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23,安装轴15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23,以使连接器200能够连接于基带100。例如图4,多个安装轴15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在安装槽130内,第一安装孔223与安装轴150的数量、排布方式以及形状等等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轴150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异形轴,只要是能够限制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第一安装孔223的孔形为圆形,或者第一安装孔223的孔形为正多边形等等,安装轴150的形状与第一安装孔223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图4,图中所示的第一安装孔223为圆形,安装轴150的形状也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223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正四边形,相应地,安装轴150的形状也要设置为正四边形。可以理解,第一安装孔223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任何形状,安装轴15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任何形状,只要是安装轴150的形状与第一安装孔223的形状相适配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轴150与基带100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安装轴150在嵌入块220上注塑成型而得。
参考图3和图5,基带100安装连接器200的一端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凸耳160和第二凸耳170,第一凸耳160和第二凸耳170限制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沿宽度方向的移动。在安装轴150限制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设置第一凸耳160和第二凸耳170,进一步减少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沿宽度方向移动的可能,使得连接器200能够更加精准地与基带100对位安装。可以理解,第一凸耳160和第二凸耳170也可以不设置,只要是连接器200能够与基带100对位安装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安装槽13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凸耳160的内侧壁和第二凸耳170的内侧壁;安装槽130包括中间槽口131以及位于中间槽口131两侧的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第一槽口132与第二槽口133分别形成于第一凸耳160和第二凸耳170,且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皆与中间槽口131呈夹角设置。嵌入块22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连接头210的两端,嵌入块220的形状与安装槽130的形状相适配,嵌入块220包括中间段224以及设于中间段224两侧的第一段225和第二段226,第一段225与第二段226皆与中间段224呈夹角设置,中间段224嵌入中间槽口131,第一段225嵌入第一槽口132,第二段226嵌入第二槽口133。安装槽130设置有中间槽口131、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嵌入块220设置有中间段224、第一段225和第二段226,中间段224嵌入中间槽口131,第一段225嵌入第一槽口132,第二段226嵌入第二槽口133,相比中间段224只能嵌入中间槽口131的方案更能限制连接器200相对基带10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连接器200的定位安装更准确。可以理解,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也可以不设置,相应地,在不设置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时,第一段225和第二段226也不设置,只要是能够实现连接器200与基带100定位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安装槽13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至第一凸耳160的内侧壁和第二凸耳170的内侧壁,相应地,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也设置有安装轴150,中间槽口131、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内的安装轴150皆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基带100安装连接器200一端的边缘。嵌入块220沿基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连接头210的两端,相应地,第一段225和第二段226也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23,中间段224的第一安装孔223与中间槽口131的安装轴150相适配,第一段225的第一安装孔223与第一槽口132的安装轴150相适配,第二段226上的第一安装孔223与第二槽口133的安装轴150相适配。可以理解,第一槽口132和第二槽口133内的安装轴150也可以不设置,相应地,第一段225与第二段226的第一安装孔223也可以不设置,只要是连接器200能够与基带100定位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连接头210设置有沿基带10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214,第二安装孔214贯穿连接头210,第二安装孔214用于连接表盘30。当连接头210与表盘30连接时,第二安装孔214与表盘30外壳插接连接以限制基带100脱离于表盘30;同时表盘30还能够脱离于第二安装孔214,使得基带100可以脱离于表盘30。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图3,第二安装孔214的数量为三个时,基带100与表盘30连接更加地牢固。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214的数量可以设计为任意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者四个,只要是能够实现连接头210能够插接连接到表盘30上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20,可穿戴设备20包括表盘30和两条上述的表带10,定义两条表带10为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分别连接于表盘30的两端,且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远离表盘30的一端还能够连接,使得表盘30、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围合形成大小可调的穿戴腔21。用户的手腕可以被收纳在穿戴腔21,以使表盘30佩戴在手腕上。当可穿戴设备20穿戴于用户的身上时,可穿戴设备20能够测量用户的心率和记录用户的运动步数等信息,便于用户观察自己的运动状态和健康情况。可穿戴设备20还具有显示时间、拨打电话和远程视频或语音通话等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同时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远离表盘30的一端还能够拆卸,以此来解开穿戴腔21,此时用户的手腕可以脱离于穿戴腔21,从而实现可穿戴设备20从用户的手腕上脱离出来,且在可穿戴设备20脱离于手腕之后,第一表带11和第二表带12还能够分别从表盘30上拆卸下来。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表带10与第一实施例的表带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带10还包括外带300,参考图7和图8,外带300包括第一带体310和第二带体320,第一带体310的外表面与第二带体320的外表面平齐,第一带体3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带体320的两端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纳腔330,基带100和连接器200均设于容纳腔330内。可以理解,第一带体310和第二带体320也可以设置为不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带体310和第二带体320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只要是第一带体310和第二带体320能够围合形成容纳腔330,且基带100和连接器200均设于容纳腔330内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外带300还设有与第二安装孔214对位以外露第二安装孔214的第三安装孔340,当外带300与表盘30连接时,表盘30同时插接第二安装孔214和第三安装孔340,使得表盘30同时卡接于外带300和连接器20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安装孔214的数量与第三安装孔340的数量相适配,可以理解,第二安装孔214的数量设置为三个的时候,第三安装孔340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只要是表盘30能够同时卡接于外带300和连接器200的方案皆应该被保护。
参考图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带体310的一端与第二带体320的一端通过斜面连接配合,表带10还包括第一封条400,外带300的侧部设置有U形的第一开口350,第一开口350连通容纳腔330和外界,第一封条400能够封堵第一开口350且使第一带体310的另一端与第二带体32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带体310的外表面、第二带体320的外表面以及第一封条400的外表面平齐。需要说明的是,基带100能够通过第一开口350穿入容纳腔330,同时基带100还能够通过第一开口350穿出容纳腔330,从而实现基带100与外带300的可拆卸连接。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表带10与第二实施例的表带1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表带10的外带300的结构不同。参考图10和图11,第一带体310的两端和第二带体320的两端皆通过斜面连接配合,使得第一带体310与第二带体320连接之后,第一带体310和第二带体320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外带300整体外表美观。外带30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开口360和第三开口370,第二开口360和第三开口370皆呈长条状,且同时第二开口360和第三开口370皆连通于容纳腔330和外界。基带100能够通过第二开口360或者第三开口370穿入容纳腔330,同时基带100还能够通过第二开口360或者第三开口370穿出容纳腔330,从而实现基带100与外带300可拆卸连接。
其中,表带10还包括第二封条410和第三封条420,当基带100收纳于容纳腔330时,第二封条410和第三封条420能够分别封堵第二开口360和第三开口370,以此来将基带100封装于容纳腔330内。同时第二封条410和第三封条420还能分别脱离于第二开口360和第三开口370,使得基带100能够从第二开口360或者第三开口370脱离于容纳腔330。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带,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带在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安装槽;
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和嵌入块,所述连接头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三表面、第四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侧周面,所述嵌入块与所述第一侧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以与所述连接头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台阶,所述嵌入块嵌入且固定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第四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块完全嵌入所述安装槽,所述连接头凸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基带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侧周面,所述第一侧周面贴设于所述第二侧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设置有多个安装轴,所述安装轴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带安装所述连接器一端的边缘;所述嵌入块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轴数量相适配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以使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基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基带为注塑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轴在所述嵌入块上注塑成型而得,所述嵌入块具有沿其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贴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皆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安装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限制所述连接器相对所述基带沿宽度方向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凸耳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凸耳的内侧壁;所述安装槽包括中间槽口以及位于所述中间槽口两侧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耳和所述第二凸耳,且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皆与所述中间槽口呈夹角设置;所述嵌入块沿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头的两端,所述嵌入块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嵌入块包括中间段以及设于所述中间段两侧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皆与所述中间段呈夹角设置,所述中间段嵌入所述中间槽口,所述第一段嵌入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段嵌入所述第二槽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设置有沿所述基带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连接表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还包括外带,所述外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两端连接且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基带和所述连接器均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外带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对位以外露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三安装孔。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盘;
两条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带,两条所述表带分别连接于所述表盘的两端,且两条所述表带远离所述表盘的一端还能够连接,使所述表盘和两条所述表带围合形成大小可调的穿戴腔。
CN202322231359.7U 2023-08-17 2023-08-17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20675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359.7U CN220675328U (zh) 2023-08-17 2023-08-17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359.7U CN220675328U (zh) 2023-08-17 2023-08-17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5328U true CN220675328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6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1359.7U Active CN220675328U (zh) 2023-08-17 2023-08-17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53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2256A (en) Wristband having embedded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mbers for a wrist-mountabl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07811620B (zh) 电子设备
CN211379892U (zh) 一种表壳装置以及手表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US11564462B2 (en) Wearable apparatus and band thereof
CN212437585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
CN220675328U (zh)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US1143570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CN21967993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9438374U (zh) 表带和可穿戴设备
CN113412992B (zh) 穿戴设备
CN218246007U (zh) 表带、带状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9479397U (zh) 腕戴设备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217851667U (zh) 表带及穿戴式电子设备
CN216210531U (zh) 一种医护远程数据监测用智能手表
CN214904294U (zh) 一种佩戴稳定的智能手环
CN213785748U (zh) 电子设备、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217133547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eink智能手表
CN118000506A (zh) 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8457517U (zh) 连接带和可穿戴设备
CN212574379U (zh) 一种对称式插接表带及穿戴设备
US20240106270A1 (en) Inductive coil assembli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