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9812U -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9812U
CN220669812U CN202321335647.0U CN202321335647U CN220669812U CN 220669812 U CN220669812 U CN 220669812U CN 202321335647 U CN202321335647 U CN 202321335647U CN 220669812 U CN220669812 U CN 220669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underground
geothermal
underground pip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56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克印
魏茂杰
刘善军
刘妍芬
赵云青
池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rovincial Land 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enter Shando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Guidance Center Shandong Land Reserv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rovincial Land 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enter Shando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Guidance Center Shandong Land Reserv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rovincial Land 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enter Shando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Guidance Center Shandong Land Reserv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rovincial Land And Spa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enter Shando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Guidance Center Shandong Land Reserv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213356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9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9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9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开发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包括供水泵以及设置在所述供水泵一侧的收集箱与设置在所述供水泵下方有若干个地下管A和地下管B,所述地下管A和所述地下管B上安装有拼接组件,所述拼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地下管A两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滑块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和所述地下管A之间的弹簧,通过设置了拼接组件,从而实现对地下管A和地下管B之间的安装拼接,无需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不需要借用工具进行频繁旋拧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难度,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受到潮湿环境影响而导致螺纹生锈,从而方便对地下管A和地下管B后期进行拆卸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井地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地热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资源和能源,它集热、矿、水为一体,在洗浴、医疗保健、供暖、发电、种植与养殖、矿泉饮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地热,一般会在地热位置埋设地热管对地热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有效的保证对地热的利用;
经查公开(公告)号;CN216557734U,公开了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此技术中公开了“包括外管体和内管体,外管体套接在内管体的外部,且外管体和内管体均位于同一轴线上,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固定有螺旋叶片,内管体的内部均匀涂布有保温涂层,外管体的顶端固定连通有第一端管,且第一端管的内壁开设有螺纹槽,外管体的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二端管,且第二端管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柱等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在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使得途径外管体内部的冷水流通路径增大,与地热换热的效果更好,外管体内部设置的导热翅片可以更好的将外管体上的热量传导至冷水中,进一步提升了冷水吸热的效率和效果等技术效果”;
上述设计在使用时,虽然容易拼接组装,可以显著增大地热管的埋设深度,满足地热使用的实际需求,但是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拼接,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环境湿度较大,容易导致螺纹出现生锈情况,从而不便于后期进行拆卸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具有无需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拼接,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难度,进而提高的工作效率,不受环境适度影响,避免出现生锈情况,便于后期进行拆卸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包括供水泵以及设置在所述供水泵一侧的收集箱与设置在所述供水泵下方有若干个地下管A和地下管B,所述地下管A和所述地下管B之间安装有拼接组件;
所述拼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地下管A两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滑块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和所述地下管A之间的弹簧与开设在所述的地下管B两端和所述滑块相匹配的限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优选的,所述地下管A内部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滑块和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所述地下管A的内部设置有内管B,所述地下管A的内部设置有内管A,所述内管A的两端均固定有橡胶锥孔,其中一组所述内管A的一端开设有呈对称排列的两组进水口,所述地下管A和所述地下管B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和所述地下管B的内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优选的,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B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外螺纹连接有封口下盖,所述封口下盖的表面和所述内管A相贴合,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A靠近所述供水泵的一端内螺纹连接有封口上盖,所述封口上盖和其中一组所述橡胶锥孔相贴合,所述供水泵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管A,且此连接管A贯穿所述封口上盖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地下管A和所述内管B之间,所述收集箱的表面固定有连接管B,且此连接管B贯穿所述封口上盖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内管B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管A和内管B表面的轴承套以及固定在所述地下管A和所述地下管B与轴承套之间呈对称排列的两组固定块和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B靠近所述进水口一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优选的,所述供水泵和所述收集箱之间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封口上盖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的下方,并与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内管B内部的固定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了拼接组件,从而实现对地下管A和地下管B之间的安装拼接,无需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不需要借用工具进行频繁旋拧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难度,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受到潮湿环境影响而导致螺纹生锈,从而方便对地下管A和地下管B后期进行拆卸安装,并且在此机构上加入了控制组件,可以有效的控制内管A和内管B的出水速度,进而控制地热加热的时长,可以对冷水稳温度进一步控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地下管A和地下管B的结构展开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口上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管A和地下管B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
1、供水泵;2、收集箱;3、地下管A;4、地下管B;
5、拼接组件;51、内管A;52、内管B;53、矩形槽;54、弹簧;55、滑块;56、限位孔;57、进水口;58、封口下盖;59、封口上盖;511、橡胶锥孔;512、密封垫;
6、控制组件;61、固定块;62、轴承套;63、固定杆;64、转动杆;65、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包括供水泵1以及设置在供水泵1一侧的收集箱2与设置在供水泵1下方有若干个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
本实施方案中:现有的装置{公开(公告)号}:CN216557734U,公开了: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关于此现有的主体本申请进行进一步改进,详情参阅下文公开技术;为解决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上文背景技术公开的“该设计虽然容易拼接组装,可以显著增大地热管的埋设深度,满足地热使用的实际需求,但是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拼接,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环境湿度较大,容易导致螺纹出现生锈情况,从而不便于后期进行拆卸安装”,结合使用而言,此问题显然是现实存在且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此,为解决此技术问题,在本申请文件上加入了拼接组件5和控制组件6。
进一步而言: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在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安装有拼接组件5,该拼接组件5包括设置在地下管A3两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滑块55以及固定在滑块55和地下管A3之间的弹簧54与开设在的地下管B4两端和滑块55相匹配的限位孔56。
本实施方案中:在地热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地热管时,首先利用钻机(图中未示出)在地热处提前钻孔,然后将其中一组地下管A3上的滑块55与地下管B4上的限位孔56相对准,随后按压地下管A3,滑块55的倾斜面与地下管B4的边缘处相接触,同时带动滑块55进行移动,进而挤压弹簧54进行压缩,直至滑块55完全移动至矩形槽53内部,继续下压地下管A3,直至滑块55与限位孔56相对应,在此同时,弹簧54进行反弹,进而带动滑块55插入至限位孔56内,在此期间,内管B52一端的橡胶锥孔511插入至内管A51的内部,来实现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的连接,且地下管A3的底端并挤压地下管B4上的密封垫512,来达到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的密封性,然后再拿起其中一组地下管B4,使地下管B4上的限位孔56与滑块55相对准,随后按压地下管B4,直至滑块55插入至限位孔56内,重复此上述操作,根据钻孔的深度,将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依次进行拼接组装在一起,从而实现对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的安装拼接,无需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不需要借用工具进行频繁旋拧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难度,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受到潮湿环境影响而导致螺纹生锈,从而方便对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后期进行拆卸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地下管A3内部靠近滑块55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53,滑块55和弹簧54均位于矩形槽53的内部,地下管A3的内部设置有内管B52,地下管A3的内部设置有内管A51,内管A51的两端均固定有橡胶锥孔511,其中一组内管A51的一端开设有呈对称排列的两组进水口57,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12,密封垫512的表面和地下管B4的内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拼接过程中,内管B52一端的橡胶锥孔511插入至内管A51的内部,来实现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的连接,且地下管A3的底端并挤压地下管B4上的密封垫512,来达到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锥孔511的最大直径大于内管A51的内部直径,能后使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橡胶锥孔511与内管A51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轴承套62转动力度,从而避免了橡胶锥孔511在内管A51内部转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其中一组地下管B4靠近进水口57的一端外螺纹连接有封口下盖58,封口下盖58的表面和内管A51相贴合,其中一组地下管A3靠近供水泵1的一端内螺纹连接有封口上盖59,封口上盖59和其中一组橡胶锥孔511相贴合,供水泵1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管A,且此连接管A贯穿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位于地下管A3和内管B52之间,收集箱2的表面固定有连接管B,且此连接管B贯穿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位于内管B52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将内部内管A51带有进水口57的地下管B4螺纹连接上封口下盖58,直至封口下盖58的内表面与内管A51相贴合,停止对封口下盖58的转动,从而对地下管B4一端进行密封,拼接完成后,最后将封口上盖59内螺纹在地下管A3的内部,继续旋拧封口上盖59,直至封口上盖59与橡胶锥孔511相贴合,随后将连接管A插入至封口上盖59内部,并位于地下管A3和内管B52之间,此连接管B插入至封口上盖59的内部,并位于内管B52的内部,随后启动供水泵1,使供水泵1将外部的冷水通过连接管A输送至的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与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冷水依次流动,与地热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的热水沿着内管A51上的进水口57进入至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内部,不断的沿着内管A51和内管B52内部进行上升,直至通过连接管B流入至收集箱2内部而被使用。
更进一步而言;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该地热开发用地热管,还包括控制组件6,控制组件6包括固定在内管A51和内管B52表面的轴承套62以及固定在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与轴承套62之间呈对称排列的两组固定块61和固定在其中一组地下管B4靠近进水口57一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挡块65,供水泵1和收集箱2之间设置有转动杆64,转动杆64贯穿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与固定在其中一组内管B52内部的固定杆6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控制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出水速度时,通过转动转动杆64,进而带动固定杆63进行转动,内管A51和内管B52在轴承套62、固定块61的作用下,使固定杆63带动内管B52进行转动,内管B52通过橡胶锥孔511进而带动内管A51进行转动,直至带动内管A51上的进水口57与挡块65进行位置错位,通过挡块65对进水口57的口径进行大小调节,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出水速度,进而控制地热加热的时长,可以对冷水稳温度进一步控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
在地热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地热管时,首先利用钻机(图中未示出)在地热处提前钻孔,将内部内管A51带有进水口57的地下管B4螺纹连接上封口下盖58,直至封口下盖58的内表面与内管A51相贴合,停止对封口下盖58的转动,从而对地下管B4一端进行密封,然后将其中一组地下管A3上的滑块55与地下管B4上的限位孔56相对准,随后按压地下管A3,滑块55的倾斜面与地下管B4的边缘处相接触,同时带动滑块55进行移动,进而挤压弹簧54进行压缩,直至滑块55完全移动至矩形槽53内部,继续下压地下管A3,直至滑块55与限位孔56相对应,在此同时,弹簧54进行反弹,进而带动滑块55插入至限位孔56内,在此期间,内管B52一端的橡胶锥孔511插入至内管A51的内部,来实现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的连接,且地下管A3的底端并挤压地下管B4上的密封垫512,来达到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的密封性,然后再拿起其中一组地下管B4,使地下管B4上的限位孔56与滑块55相对准,随后按压地下管B4,直至滑块55插入至限位孔56内,重复此上述操作,根据钻孔的深度,将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依次进行拼接组装在一起,最后将封口上盖59内螺纹在地下管A3的内部,继续旋拧封口上盖59,直至封口上盖59与橡胶锥孔511相贴合,然后将拼接好的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一起放入至钻孔内,从而实现对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之间的安装拼接,无需通过螺纹方式进行安装固定,不需要借用工具进行频繁旋拧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工作难度,从而提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受到潮湿环境影响而导致螺纹生锈,从而方便对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后期进行拆卸安装,当需要控制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出水速度时,通过转动转动杆64,进而带动固定杆63进行转动,内管A51和内管B52在轴承套62、固定块61的作用下,使固定杆63带动内管B52进行转动,内管B52通过橡胶锥孔511进而带动内管A51进行转动,直至带动内管A51上的进水口57与挡块65进行位置错位,通过挡块65对进水口57的口径进行大小调节,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出水速度,进而控制地热加热的时长,可以对冷水稳温度进一步控制,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随后将连接管A插入至封口上盖59内部,并位于地下管A3和内管B52之间,此连接管B插入至封口上盖59的内部,并位于内管B52的内部,随后启动供水泵1,使供水泵1将外部的冷水通过连接管A输送至的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与内管A51和内管B52之间,冷水依次流动,与地热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的热水沿着内管A51上的进水口57进入至内管A51和内管B52的内部,不断的沿着内管A51和内管B52内部进行上升,直至通过连接管B流入至收集箱2内部而被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包括供水泵(1)以及设置在所述供水泵(1)一侧的收集箱(2)与设置在所述供水泵(1)下方有若干个地下管A(3)和地下管B(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A(3)和所述地下管B(4)之间安装有拼接组件(5);
所述拼接组件(5)包括设置在所述地下管A(3)两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滑块(55)以及固定在所述滑块(55)和所述地下管A(3)之间的弹簧(54)与开设在所述的地下管B(4)两端和所述滑块(55)相匹配的限位孔(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A(3)内部靠近所述滑块(55)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槽(53),所述滑块(55)和所述弹簧(54)均位于所述矩形槽(53)的内部,所述地下管A(3)的内部设置有内管B(52),所述地下管A(3)的内部设置有内管A(51),所述内管A(51)的两端均固定有橡胶锥孔(511),其中一组所述内管A(51)的一端开设有呈对称排列的两组进水口(57),所述地下管A(3)和所述地下管B(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12),所述密封垫(512)的表面和所述地下管B(4)的内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B(4)靠近所述进水口(57)的一端外螺纹连接有封口下盖(58),所述封口下盖(58)的表面和所述内管A(51)相贴合,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A(3)靠近所述供水泵(1)的一端内螺纹连接有封口上盖(59),所述封口上盖(59)和其中一组所述橡胶锥孔(511)相贴合,所述供水泵(1)的输出端固定有连接管A,且此连接管A贯穿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地下管A(3)和所述内管B(52)之间,所述收集箱(2)的表面固定有连接管B,且此连接管B贯穿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位于所述内管B(5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6),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固定在所述内管A(51)和内管B(52)表面的轴承套(62)以及固定在所述地下管A(3)和所述地下管B(4)与轴承套(62)之间呈对称排列的两组固定块(61)和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地下管B(4)靠近所述进水口(57)一端呈对称排列的两组挡块(6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热开发用地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1)和所述收集箱(2)之间设置有转动杆(64),所述转动杆(64)贯穿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所述封口上盖(59)的下方,并与固定在其中一组所述内管B(52)内部的固定杆(63)固定连接。
CN202321335647.0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Active CN220669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5647.0U CN22066981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5647.0U CN22066981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9812U true CN220669812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5647.0U Active CN22066981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9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8607B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N220669812U (zh) 一种地热开发用地热管
CN203810794U (zh) 一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
CN203037109U (zh) 地热螺旋紊流优化换热套筒
CN218096685U (zh) 一种地源热泵双u管件
CN218972060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管道连接结构
CN214370494U (zh) 一种基于市政供暖管道的防渗水结构
CN214221411U (zh) 一种高效清洁利用地热热能的简捷取热系统
CN112815557A (zh) 一种高效开采地热资源的换热套管装置及地热单井系统
CN212006299U (zh) 地源热泵换热装置
CN110219618B (zh) 油井井下电动堵水工具
CN204460847U (zh) 深井热泵装置
CN210532722U (zh) 一种地埋式换热器
CN201306956Y (zh) 污水源热交换器
CN112377378A (zh) 一种高效清洁利用地热热能的简捷取热系统
CN219493357U (zh) 一种基于市政供暖管道的防渗水结构
CN208501691U (zh) 一种回转接头组合
CN108930959B (zh) 一种用于加强石油采收的太阳能装置
CN202692305U (zh) 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21261561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分子泵外壳冷却装置
CN214371079U (zh) 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CN105258397A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稳定运行的监控系统
CN201402086Y (zh) 地源热泵专用管
CN217528562U (zh) 滤嘴或滤棒成型机降温装置
CN219934317U (zh) 一种深井地下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