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6871U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66871U CN220666871U CN202321844867.6U CN202321844867U CN220666871U CN 220666871 U CN220666871 U CN 220666871U CN 202321844867 U CN202321844867 U CN 202321844867U CN 220666871 U CN220666871 U CN 220666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equipment
- top surface
- rotary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88 sandbl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包括骑墙模块和旋转平台,所述骑墙模块和旋转平台上共同连接导轨,以连接形成整体,管片内部或外部设置围栏,所述旋转平台包括与围栏连接的旋转底座,旋转平台上安装有设备平台,骑墙模块上设置有位于管片顶面上方的设备输出端,设备平台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动力端。本实用新型通过骑墙模块配合设备平台区域,设备平台将各类施工设备的动力部分放置在上面,仅将输出端接引至骑墙模块用于施工。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不需要严格要求旋转平台的旋转中心与塔筒圆形中心对齐,可放置于环内任意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混凝土塔筒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分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在风力发电领域的应用日趋普遍,其混塔管片在地面拼装平台上拼装成节,并由吊机吊运至风机基础上,一节一节堆叠上去,最终完成混塔组装。在这个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结构胶材料。拼装成节阶段,在管片侧面涂抹结构胶,用于管片之间粘接固定。这一过程在地面拼装平台上人工涂抹完成,施工质量和安全风险相对可控。然而,在堆叠阶段,管片顶部同样涂抹结构胶,实现与下一节的连接固定。这一过程需要多名工人在专用吊装平台上完成结构胶搅拌混合,然后涂抹到管片顶面上。结构胶涂抹的质量因人而异,且严重依赖工人手法,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
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完全适用的针对上述环境和工况的设施设备,一般的,采用吊装平台加人工进行施工,部分骑墙机器人或者平台可参考,但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申请号【202020962412.4】名称为一种混塔吊装的施工平台,公开了包括环形的平台,平台设有缺口、送料孔,平台包括外围栏、内围栏、侧围栏、底台,底台上铺设有多个相互拼接的扇形脚踏板,外围栏设有多个挂篮。上述内容虽然解决了人员站立点的问题,提供了人员施工和材料及工器具堆放的空间,但所有的施工过多依靠人工,缺乏自动化和机械化。还如,申请号【202110364498.X】名称为一种骑墙模块的电厂冷却塔外立面修复作业用的模块化平台,公开了至少两个可移动的骑墙模块架设在冷却塔的圆形开口上,骑墙模块之间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施工平台;上述内容针对混凝土外立面修复设计,骑墙模块仅用于提供移动的动力,针对顶面抹胶涂刷等施工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如若挂在相关的打磨、吹扫、涂抹等设备,则结构复杂,平台笨重,不利于高空作业。
上述设施设备并不能够很好的挂载相应类型的仪器、设备和工器具等,以及实现多样的功能需求,存在局限性,导致施工作业无法有效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在混塔管片顶面上的各类施工操作可控且具有一致性,同时提升施工的自动化水平的旋转式施工平台。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包括骑墙模块和旋转平台,所述骑墙模块和旋转平台上共同连接导轨,以连接形成整体,管片内部或外部设置围栏,所述旋转平台包括与围栏连接的旋转底座,以使旋转平台在围栏内形成独立作业区域,旋转平台上安装有设备平台,骑墙模块上设置有位于管片顶面上方的设备输出端,设备平台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动力端;所述骑墙模块的两端设置有与管片顶面和侧面共同作用的脚轮组,两侧的脚轮组之间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与导轨铰接连接的立杆,并且设备平台上还设置有与导轨连接的角度调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骑墙模块的设备输出端包括分区设置的喷嘴、喷头,设备平台上的设备动力端包括喷砂机和结构胶压料机,喷砂机通过气管与喷嘴连接,结构胶压料机通过物料管与喷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骑墙模块包括滑车、转盘轴承、带座万向连杆、直线导轨承台,所述滑车与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盘轴承连接于滑车和带座万向连杆之间,所述直线导轨承台连接于带座万向连杆底部,脚轮组滑动连接设置于直线导轨承台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滑车包括形架,所述形架内部上下分层设置圆台型滚轮和圆柱型滚轮,通过上层的圆台型滚轮和下层的圆柱型滚轮与导轨共同作用,以使滑车在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轴承包括转盘外轮和转盘内轮,所述转盘内轮与滑车底部连接;所述带座万向连杆,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圆形承台、连杆、万向连接座,所述圆形承台与转盘外轮相连接;所述直线导轨承台包括与万向连接座连接的方形承台,所述方形承台的两端设置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设有与脚轮组顶部连接的滑块,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两侧的滑块之间,并与滑块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承台的侧端延伸设置活动连杆,活动连杆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固定杆。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平台包括底盘,所述立杆竖直设置于底盘上,立杆的端部设置与导轨底部连接的活动铰链;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设置在底盘上表面的卷扬机,所述导轨的底部设置吊耳,吊耳与活动铰链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卷扬机与吊耳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相对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斜撑杆,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底盘表面相连,以使斜撑杆与立杆形成三角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底座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方设置回转支承,回转支承内部设置与支撑架连接的内圈圆盘,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其外圈与设备平台的底盘连接固定,并且外圈圆周设置外齿,内圈与内圈圆盘连接固定;所述内圈圆盘底部设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配套齿轮,配套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外圈外齿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骑墙模块配合设备平台区域,设备平台将各类施工设备的动力部分放置在上面,仅将输出端接引至骑墙模块用于施工,由此骑墙模块可在设备平台的动力驱使下进行沿混塔管片顶面进行游走,在施工时通过挂载的仪器、设备和工器具实现完成打磨和吹扫,喷砂和抹胶等施工作业,以便于下一节塔筒安装,同时骑墙模块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可以适用于不同墙体厚度的管片顶面施工,甚至是厚度变化的墙体,骑墙模块始终可以随形贴合。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不需要严格要求旋转平台的旋转中心与塔筒圆形中心对齐,可放置于环内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施工平台设置于塔筒内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骑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骑墙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盘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带座万向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直线导轨承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施工平台设置于塔筒外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骑墙模块A、喷嘴A1、喷头A2、旋转平台B、喷砂机B1、结构胶压料机B2、围栏C、管片D、导轨1滑车2、U形架2001、圆台型滚轮2002、圆柱型滚轮2003、转盘轴承3、转盘外轮3001、转盘内轮3002、带座万向连杆4、圆形承台4001、连杆4002、万向连接座4003、直线导轨承台5、直线导轨5001、滑块5002、方形承台5003、活动连杆5004、固定杆5005、脚轮组6、带筋直角撑6001、顶面脚轮6002、侧面脚轮6003、设备平台7、卷扬机7001、圆形底盘7002、活动铰链7003、立杆7004、斜撑杆7005、钢丝绳7006、吊耳7007、旋转底座8、回转支承8001、减速电机8003、配套齿轮8002、内圈圆盘8005、支撑架80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如图1-12所示,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包括骑墙模块A和旋转平台B,骑墙模块A和旋转平台B上共同连接导轨1,以连接形成整体,管片D内部或外部设置围栏C,旋转平台B包括与围栏C连接的旋转底座8,以使旋转平台B在围栏C内形成独立作业区域,旋转平台B上安装有设备平台7,骑墙模块A上设置有位于管片D顶面上方的设备输出端,设备平台7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动力端;骑墙模块A的两端设置有与管片D顶面和侧面共同作用的脚轮组6,两侧的脚轮组6之间通过弹性部件5006连接,设备平台7上设置有与导轨1铰接连接的立杆7004,并且设备平台7上还设置有与导轨1连接的角度调节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施工平台可用于挂载多种类型的仪器、设备和工器具等,通过不同组合,实现多样的功能需求,尤其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一道工序下来,就可以同步实现并完成打磨和吹扫,喷砂和抹胶等施工作业,以解决了过多依赖人工导致施工质量不一致不可控的问题,确保在混塔管片D顶面上的施工操作可控且具有一致性,同时提升施工的自动化水平,让施工人员不再需要关注施工过程和结果,只需要进行施工平台的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中,导轨1采用工字钢根据长度和负载进行选择,优选使用10#工字钢,根据工字钢长度和负载可适应不同直径混塔管片D,以助于完成相应直径管片D的喷砂和抹胶,从而使得下一节管片D安装效果更佳。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将围栏C设置于管片D的内部,以使得旋转平台B位于管片D内部驱使骑墙模块A在管片D顶面进行移动。
如图1-3所示,具体的,骑墙模块A的设备输出端包括分区设置的喷嘴A1、喷头A2,设备平台7上的设备动力端包括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喷砂机B1通过气管与喷嘴A1连接,结构胶压料机B2通过物料管与喷头A2连接。通过可以将各类施工设备的动力部分放置在设备平台7上面,仅将输出端接引至骑墙模块A用于施工,一方面使得施工平台整体的设计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很方便地增减市面上已经成熟的施工设备,而不需要根据平台进行专门的配套开发以便扩展施工平台的功能。
如图4-9所示,具体的,骑墙模块A包括滑车2、转盘轴承3、带座万向连杆4、直线导轨承台5,滑车2与导轨1之间滑动连接,转盘轴承3连接于滑车2和带座万向连杆4之间,直线导轨承台5连接于带座万向连杆4底部,脚轮组6滑动连接设置于直线导轨承台5底部。
如图4-5所示,其中,滑车2包括U形架2001,U形架2001内部上下分层设置圆台型滚轮2002和圆柱型滚轮2003,通过上层的圆台型滚轮2002和下层的圆柱型滚轮2003与导轨1共同作用,以使滑车2在导轨1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圆台型滚轮2002可采用圆台型滚子轴承,圆柱型滚轮2003可采用圆柱型滚子轴承;在U形架2001的两侧竖板上分别对称钻设4个圆孔,底板上钻设8个固定螺栓孔,用于与转盘轴承3连接。位于上层的四个圆孔分别安装圆台型滚子轴承,位于下层的四个圆孔分别安装圆柱型滚子轴承,圆台型滚子轴承以及圆柱型滚子轴承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因此,上层的圆台型滚轮2002和下层的圆柱型滚轮2003之间的空隙刚好与导轨1的下部分配合并使导轨1通过;以使得骑墙模块A既可以稳定固定在工字钢上,又可以在工字钢上自由滑动。
如图6-8所示,其中,转盘轴承3包括转盘外轮3001和转盘内轮3002,转盘内轮3002与滑车2的U形架2001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带座万向连杆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圆形承台4001、连杆4002、万向连接座4003,万向连接座4003采用内部带球形轴承的方形座,连杆4002一端与圆形承台4001相连,另一端插入万向连接座4003并固定,圆形承台4001与转盘外轮300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直线导轨承台5包括与万向连接座4003连接的方形承台5003,方形承台5003的两端设置直线导轨5001,方形承台5003位于直线导轨5001的中间,将直线导轨5001分成两段,直线导轨5001上设有与脚轮组6顶部连接的滑块5002,弹性部件5006设置于两侧的滑块5002之间,并与滑块5002端部连接。弹性部件5006优选采用弹簧。
因此,骑墙模块A可以在轴向实现360度旋转,还可以有15至15度的弯折冗余。
如图8所示,其中,方形承台5003的侧端延伸设置活动连杆5004,方形承台5003的侧面设置有吊耳,以此使其与活动连杆5004连接,活动连杆5004远离吊耳的一端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固定杆5005。并且,活动连杆可以是伸缩杆,根据需要调整长度。
基于上述内容,固定杆5005主要用于固定施工设备的输出端,如喷头、喷嘴、打磨头等,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固定杆5005可以固定一样的输出端,也可以固定不一样的输出端,由此可以使骑墙模块A具备平台的功能,可以在不改变结构设计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在固定杆5005上挂载设备输出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扩展性良好。
如图9所示,其中,脚轮组6包括带筋直角撑6001、顶面脚轮6002和侧面脚轮6003。顶面脚轮6002安装在带筋直角撑6001顶板下侧,侧面脚轮6003安装在带筋直角撑6001侧板内侧,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带筋直角撑6001的顶板上部与滑块500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两个脚轮组6侧板相对与混塔管片朝外排列。
本实施例中,顶面脚轮6002和侧面脚轮6003轮推荐为万向轮形式,轮宽、轮构型等则根据需要选择。
因此,脚轮组6在弹性部件5006的作用下,始终紧密贴合管片D顶面以及侧面,确保直线导轨承台5的直线导轨5001始终在管片圆环的直径上,不发生倾斜。另外,上述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管片。
如图10所示,具体的,设备平台7包括底盘7002,立杆7004竖直设置于底盘7002上,立杆7004的端部设置与导轨1底部连接的活动铰链7003;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设置在底盘7002上表面的卷扬机7001,卷扬机7001在满足功率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小型的卷扬机,导轨1的底部设置吊耳7007,吊耳7007与活动铰链7003之间具有间隔,卷扬机7001的钢丝绳7006穿过吊耳7007连接。
由此,可以方便地调节导轨1的角度,当需要安装下一节塔筒时,就可以将导轨1立起,不妨碍施工。
其中,斜撑杆7005设置两根,两根斜撑杆7005在立杆7004相对方向的上设置,斜撑杆7005一端与立杆7004上部连接,另一端与圆形底盘7002边缘连接,以使斜撑杆7005与立杆7004形成三角支撑。小型卷扬机7001优选放置在三角支撑内部,并与圆形底盘7002连接固定。
如图11所示,具体的,旋转底座8包括支撑架8004,支撑架8004上方设置回转支承8001,回转支承8001内部设置与支撑架8004连接的内圈圆盘8005,回转支承8001包括内圈和外圈,其外圈与设备平台7的底盘700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并且外圈圆周设置外齿,内圈与内圈圆盘800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内圈圆盘8005底部设置减速电机8003,减速电机8003采用直角减速电机,减速电机8003通过安装架使其输出轴与回转支承8001的外圈轴线方向平行,减速电机8003输出轴上安装有配套齿轮8002,配套齿轮8002与回转支承8001的外圈外齿啮合。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8004采用井字槽钢,井字槽钢由同型号槽钢焊接而成。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该实施例适用于围栏C设置于管片D的外部时(图中未画出围栏C),或对位于管片D外的旋转平台B底部设置提供支撑的支撑件(图中未表示),以使得旋转平台B在管片D外部驱使骑墙模块A在管片D顶面进行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将旋转平台B放置在管片D圆环的外侧,使用更长的导轨。在施工使用时,不再是以旋转平台B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而是向一侧旋转,至导轨1与管片D圆环接近相切,然后改变旋转方向,直至导轨1与另一侧管片D圆环相切,然后再次改变旋转方向,如此直至完成整环施工操作。
请参阅图1-12,在旋转式施工平台对管片D顶面进行施工时,具体步骤如下:
S1:施工设备布设和管路连接:的旋转平台B的设备平台7上合适位置布设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将喷砂机B1的气管接引到骑墙模块A的固定杆5005的喷砂喷嘴A1上,将压料机的物料管接引到骑墙模块A的另一个固定杆5005的喷头A2上;
S2:调节小型卷扬机7001上的钢丝绳7006,使导轨1处于合适的角度;
S3:将移动骑墙模块A移动至管片D的顶面,手动拉开两个脚轮组6,使之夹住管片,顶面脚轮6002、侧面脚轮6002分别与管片D顶面和侧面贴合;这一过程中,继续适当调整导轨1的角度,使的骑墙模块A处于轻微受压或者轻微受拉的状态;
S4:调节喷嘴A1、喷头A2和管片D顶面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
S5:启动旋转平台B开始缓慢旋转,启动施工设备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开始工作,调整旋转平台B旋转的速度,使之与施工设备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的运行速度相匹配;需说明的是,此时旋转平台B的旋转方向应该是喷嘴A1在骑墙模块A行进方向的前面,喷头A2在骑墙模块A行进方向的后面;
S6:施工完成后,停止施工设备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停止平台旋转B,收紧卷扬机7001的钢丝绳7006,使工字钢1直立,方便下一节管片D安装,以此完成塔筒的全部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优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本质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或参数进行修改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骑墙模块(A)和旋转平台(B),所述骑墙模块(A)和旋转平台(B)上共同连接导轨(1),以连接形成整体,管片(D)内部或外部设置围栏(C),所述旋转平台(B)包括与围栏(C)连接的旋转底座(8),旋转平台(B)上安装有设备平台(7),骑墙模块(A)上设置有位于管片(D)顶面上方的设备输出端,设备平台(7)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动力端;所述骑墙模块(A)的两端设置有与管片(D)顶面和侧面共同作用的脚轮组(6),两侧的脚轮组(6)之间通过弹性部件(5006)连接;所述设备平台(7)上设置有与导轨(1)铰接连接的立杆(7004),并且设备平台(7)上还设置有与导轨(1)连接的角度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骑墙模块(A)的设备输出端包括分区设置的喷嘴(A1)、喷头(A2),设备平台(7)上的设备动力端包括喷砂机(B1)和结构胶压料机(B2),喷砂机(B1)通过气管与喷嘴(A1)连接,结构胶压料机(B2)通过物料管与喷头(A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骑墙模块(A)包括滑车(2)、转盘轴承(3)、带座万向连杆(4)、直线导轨承台(5),所述滑车(2)与导轨(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转盘轴承(3)连接于滑车(2)和带座万向连杆(4)之间,所述直线导轨承台(5)连接于带座万向连杆(4)底部,脚轮组(6)滑动连接设置于直线导轨承台(5)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2)包括U形架(2001),所述U形架(2001)内部上下分层设置圆台型滚轮(2002)和圆柱型滚轮(2003),通过上层的圆台型滚轮(2002)和下层的圆柱型滚轮(2003)与导轨(1)共同作用,以使滑车(2)在导轨(1)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轴承(3)包括转盘外轮(3001)和转盘内轮(3002),所述转盘内轮(3002)与滑车(2)底部连接;
所述带座万向连杆(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圆形承台(4001)、连杆(4002)、万向连接座(4003),所述圆形承台(4001)与转盘外轮(3001)相连接;
所述直线导轨承台(5)包括与万向连接座(4003)连接的方形承台(5003),所述方形承台(5003)的两端设置直线导轨(5001),直线导轨(5001)上设有与脚轮组(6)顶部连接的滑块(5002),所述弹性部件(5006)设置于两侧的滑块(5002)之间,并与滑块(5002)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承台(5003)的侧端延伸设置活动连杆(5004),活动连杆(5004)上设置有与设备输出端连接的固定杆(50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7)包括底盘(7002),所述立杆(7004)竖直设置于底盘(7002)上,立杆(7004)的端部设置与导轨(1)底部连接的活动铰链(7003);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设置在底盘(7002)上表面的卷扬机(7001),所述导轨(1)的底部设置吊耳(7007),吊耳(7007)与活动铰链(7003)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卷扬机(7001)与吊耳(7007)之间通过钢丝绳(700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7004)相对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斜撑杆(7005),斜撑杆(7005)的另一端与底盘(7002)表面相连,以使斜撑杆(7005)与立杆(7004)形成三角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8)包括支撑架(8004),所述支撑架(8004)上方设置回转支承(8001),回转支承(8001)内部设置与支撑架(8004)连接的内圈圆盘(8005),所述回转支承(8001)包括内圈和外圈,其外圈与设备平台(7)的底盘(7002)连接固定,并且外圈圆周设置外齿,内圈与内圈圆盘(8005)连接固定;所述内圈圆盘(8005)底部设置减速电机(8003),减速电机(8003)输出轴上安装有配套齿轮(8002),配套齿轮(8002)与回转支承(8001)的外圈外齿啮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4867.6U CN220666871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4867.6U CN220666871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66871U true CN220666871U (zh) | 2024-03-26 |
Family
ID=9035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44867.6U Active CN220666871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66871U (zh) |
-
2023
- 2023-07-13 CN CN202321844867.6U patent/CN2206668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40107B2 (en) | Maintenance platform | |
CN110052350B (zh) | 一种用于储罐内壁的无人自动除锈和喷涂装置 | |
JP4159933B2 (ja) | 風力発電タワー等の補修工法及び補修装置 | |
CN110655015B (zh) | 一种用于地铁隧道维护的无轨自行式平台车 | |
CN111119922A (zh) | 自行式盾构隧道施工用多功能作业车 | |
CN101535582A (zh) | 用于构建和包覆风力涡轮机塔架的提升系统及装置 | |
CN220666871U (zh)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 | |
CN111957476A (zh) | 桥梁自动涂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086687A (zh) | 楼层内混凝土布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562861A (zh) | 一种起吊维修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 |
CN214834516U (zh) | 一种钢结构可移动的施工平台 | |
CN116876803A (zh) | 一种混塔管片顶面旋转式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180721B (zh) | 一种用于回转壳体内壁涂漆的支撑工装结构 | |
CN212503692U (zh) | 一种用于铁路桥面附属设施安装的轨道小车 | |
CN110593546A (zh) | 一种烟囱保温施工辅助装置 | |
CN210710455U (zh) | 一种起吊维修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 |
CN212702613U (zh) | 桥梁自动涂装系统 | |
CN210975549U (zh) | 一种斜拉索导向条安装结构 | |
CN115126520A (zh) | 一种隧道弧形侧顶板铺设装置及方法 | |
CN213194328U (zh) | 一种小型绝缘子浸涂装置 | |
CN210918153U (zh) | 一种房建用脚手架 | |
CN209988022U (zh) | 风电塔筒维护机器人 | |
CN210561720U (zh) | 一种墩柱养护修补操作平台 | |
CN207092513U (zh) | 一种用于储罐内部施工的可旋转式升降装置 | |
JPH08198586A (ja) | 煙突用移動式作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