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5037U -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5037U
CN220665037U CN202322181908.4U CN202322181908U CN220665037U CN 220665037 U CN220665037 U CN 220665037U CN 202322181908 U CN202322181908 U CN 202322181908U CN 220665037 U CN220665037 U CN 220665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mud
outlet groove
water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19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军
卢克中
刘安鸿
邹子健
杜立强
钱玉亭
朱鹏飞
孙敏
黄捷
欧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Eurasia Huad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Eurasia Huad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Eurasia Huad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Eurasia Huadu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819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5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5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50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内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圈出水槽,出水槽的内侧有出水堰,主体外设置有与出水槽连通的排水管,主体内竖直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连通有旋流布水器;主体内的下端设置有储泥区,出水堰的中间设置有与主体同轴线布置的出泥槽,储泥区内竖直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内的内导泥管,出泥槽上连通有穿出主体外的外导泥管;主体内设置有位于出泥槽外的滤料区。本实用新型预分离装置设置在MBR工艺膜池的前端,通过旋流布水器分离水和泥,通过滤料区内的滤料悬浮过滤,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减缓MBR工艺膜的堵塞程度,降低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标准日益严格,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以其优质的出水水质受到广泛关注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以膜组件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减少了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且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污泥产量。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相较其他水处理技术虽然优点很多,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膜的堵塞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膜生物反应池中过高的污泥浓度。膜池污泥浓度应维持在4~6g/L左右,但在实际运行中,膜池中污泥浓度经常在10g/L左右,这大大加剧了膜的堵塞程度,造成产水率下降,膜清洗周期加快,减少膜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水处理的运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该预分离装置设置在MBR工艺膜池的前端,通过旋流布水器分离水和泥,通过滤料区内的滤料悬浮过滤,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减缓MBR工艺膜的堵塞程度,降低运维成本。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内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圈出水槽,出水槽的内侧有出水堰,主体外设置有与出水槽连通的排水管,所述主体内同轴线竖直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上端穿出主体,进水管的下端连通有旋流布水器;所述主体内的下端设置有储泥区,所述出水堰的中间设置有与主体同轴线布置的出泥槽,所述储泥区内竖直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内的内导泥管,所述出泥槽上连通有穿出主体外的外导泥管;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位于出泥槽外的滤料区。预分离装置设置在MBR工艺膜池的前端,旋流布水器可以使进水以旋流的状态进入主体内,达到更好的密度分离水和泥,通过滤料区内的滤料过滤悬浮物,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减缓MBR工艺膜的堵塞程度,降低运维成本。当面临水量增加、MBR工艺膜池产水量无法及时处理的突发状况时,预分离装置可以临时作为应急处理装置。当滤料发生堵塞时,经过出水堰的澄清水可对滤料进行反冲洗,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隔板,隔板位于储泥区,隔板向主体的中心纵向延伸,隔板的下端与主体的底部连接,相邻隔板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隔槽,每个隔槽中均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内的内导泥管,每个内导泥管的上端均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内导泥管工作,以每小时一格隔槽进行间歇排泥,但储泥区整体呈现连续排泥方式,即当其中一根内导泥管排泥时,其它内导泥管停止排泥;当其中一根内导泥管停止排泥时,另一根内导泥管立马开始排泥。
作为优选,所述旋流布水器包括上平板、下平板以及若干弧形叶片,所述上平板、下平板上下平行布置,进水管的下端与上平板连通,若干弧形叶片相对上平板的中心顺时针方向布置,相邻的弧形叶片之间形成有旋流通道,且各旋流通道均与进水管连通。从进水管进入的水进入旋流布水器后,被旋流器内的弧形叶片切割形成旋流,从旋流通道流出,相较于直流,具有更好密度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滤料为轻质滤料多孔悬浮陶粒。体积密度0.5~0.8g/cm3,显气孔率≥50%,抗压强度2.5~3MPa,其优势在于:一制备简单、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二能进行固液分离;三滤料本身质量轻,反冲洗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预分离装置设置在MBR工艺膜池的前端,通过旋流布水器分离水和泥,通过滤料区内的滤料悬浮过滤,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提高回流污泥浓度,减缓MBR工艺膜的堵塞程度,降低运维成本。当面临水量增加、MBR工艺膜池产水量无法及时处理的突发状况时,预分离装置可以临时作为应急处理装置。
2、设置多个隔槽以及与各隔槽相应的内导泥管、电磁阀,能够以每小时一格隔槽进行间歇排泥,一方面较以往整体式储泥区的有效容积增加了两倍以上,另一方面含固率从0.3~0.8%左右提高到1.0~1.5%左右;且储泥区整体仍然呈现连续排泥方式,满足运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弧形叶片、旋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11、出水槽;12、三角堰;2、滤料区;3、旋流布水器;31、上平板;32、下平板;33、弧形叶片;34、旋流通道;4、排水管;5、进水管; 6、出泥槽;7、储泥区;71、隔板;72、隔槽;8、内导泥管;9、外导泥管;10、电磁阀。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为圆柱型,由金属一体化制作而成,主体1的上端内与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圈出水槽11,出水槽11的内圈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为三角堰12;主体1外设置有与出水槽11连通的排水管4。
如图1所示,主体1内设置有与主体1同轴线布置的出泥槽6,出泥槽6的上端端口穿出出水堰,主体1内设置有位于出泥槽6外的滤料区2,滤料区2内的滤料为多孔悬浮陶粒,为特殊的轻质材料。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主体1内同轴线竖直设置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上端穿出主体1的顶部,进水管5的下端穿出出泥槽6后连通有旋流布水器3,旋流布水器3包括上平板31、下平板32以及若干弧形叶片33,上平板31与下平板32上下平行布置,弧形叶片33夹持在上平板31和下平板32之间,弧形叶片33绕上平板31的中心顺时针方向布置,相邻的弧形叶片33之间形成有与进水管5连通的旋流通道34;主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位于旋流布水器6下方的储泥区7,主体1的内侧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隔板71,隔板71向主体1的中心纵向延伸,隔板71的下端与主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相邻隔板71与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隔槽72,每个隔槽72中均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6内的内导泥管8,每个内导泥管8上均设置有电磁阀10,且电磁阀10位于出泥槽6内;出泥槽6的外侧壁下端连通有穿出主体1的外导泥管9,外导泥管9远离出泥槽6的一端与外部的缺氧池连通。
综上所述,
预分离装置使用时,经过生化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到旋流布水器3,并从各个旋流通道34以旋流的方式流出,使得其具有更好的密度分离效果;沉淀后的污水向上升流通过滤料区2,在轻质的滤料作用下进行过滤净化;过滤后的出水在三角堰12隔除浮渣后进入环形的出水槽11,最终通过排水管4流入MBR工艺膜池进行下一步处理或达标排放;
打开其中一个内导泥管8的电磁阀10,沉淀到储泥区7的污泥在静水压力下通过该内导泥管8进入出泥槽6,工作一个小时后,该电磁阀10关闭,打开另一个内导泥管8的电磁阀10,如此间隙连续工作;出泥槽6内的污泥从外导泥管9回流至缺氧池再次利用。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上端内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圈出水槽,出水槽的内侧有出水堰,主体外设置有与出水槽连通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同轴线竖直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上端穿出主体的顶部,进水管的下端连通有旋流布水器;
所述主体内的下端设置有储泥区,所述出水堰的中间设置有与主体同轴线布置的出泥槽,所述储泥区内竖直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内的内导泥管,所述出泥槽上连通有穿出主体外的外导泥管;
所述主体内设置有位于出泥槽外的滤料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侧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隔板,隔板位于储泥区,隔板向主体的中心纵向延伸,隔板的下端与主体的底部连接,相邻隔板与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隔槽,每个隔槽中均设置有穿入至出泥槽内的内导泥管,每个内导泥管的上端均设置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布水器包括上平板、下平板以及若干弧形叶片,所述上平板、下平板上下平行布置,进水管的下端与上平板连通,若干弧形叶片相对上平板的中心顺时针方向布置,相邻的弧形叶片之间形成有旋流通道,且各旋流通道均与进水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区内的滤料为多孔悬浮陶粒。
CN202322181908.4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Active CN220665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908.4U CN22066503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1908.4U CN22066503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5037U true CN220665037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1908.4U Active CN22066503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5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20750A (en) Water clarifier with first filtrate isolation, improved backwashing and improved bubble generation
US8828224B2 (en) Device for purifying oily wastewater
CN102745788B (zh)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CN209917455U (zh) 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CN103332779B (zh) 复式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工艺
CN201283252Y (zh) 高浊度过滤器
CN202729869U (zh)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CN111875182A (zh) 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
CN105439280A (zh) 一种适用于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
CN220665037U (zh) 一种一体化装置mbr工艺膜池预分离装置
CN201842724U (zh) 组合式澄清器
CN113697903A (zh) 零药剂短流程膜直滤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5645640A (zh) 一种集澄清、膜过滤和污泥处理一体式处理装置
US11117821B2 (en) Multi-parameter enhancement of membrane bioreactor process efficiency by biomass selection and selective biomass wasting
CN201534028U (zh) 一种圆形梯田式沉淀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CN111762904A (zh) 一种矿井废水处理的高效旋流多级净化装置
EP0131119A1 (en)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 lime softener
CN114702150A (zh) 一种用于中小型海水淡化厂的高浊含油海水的预处理系统
CN211644748U (zh) 一种带防跑料装置的高水力负荷曝气生物滤池
CN206244612U (zh) 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24793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沉淀池
CN216687734U (zh) 浮动分离净水器
CN216426887U (zh) 膜直滤过滤器和零药剂短流程膜直滤系统
CN219722094U (zh) 固液分离装置
CN213141749U (zh) 预处理池和使用预处理池的水体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