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5092U -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5092U
CN213295092U CN202021628420.1U CN202021628420U CN213295092U CN 213295092 U CN213295092 U CN 213295092U CN 202021628420 U CN202021628420 U CN 202021628420U CN 213295092 U CN213295092 U CN 213295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chamber
biological aerated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284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元敏
徐琳
黄丽华
彭昱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ianhe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ianhe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ianhe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ianhe Wat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284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5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5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5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其中曝气生物滤池包括连通的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至少一个兼氧腔室,每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包括漂浮型填料、设置在腔室的下部的位于漂浮型填料下方的截留滤料、承托截留滤料的承托层以及设置在截留滤料下方的曝气器;每个兼氧腔室包括复合滤层,并且该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中的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设置有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至少一个兼氧腔室中的一个兼氧腔室设置有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待处理的水体依次通过每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兼氧腔室。本公开提供的曝气生物滤池对水质提升效果较好,适应水体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剩余污泥产量低且节省处理费用。

Description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水处理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和使用该曝气生物滤池的水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微污染水体主要有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源种类多样化、水量大、下雨时水体较浑浊等特点。微污染水体包括了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例如,河湖水体、园林景观水体、养殖水体、喷泉、游泳池、水上乐园等等。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运营过程中持续产生的人为或非人为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且,当前国家和居民对城市建成区水质及卫生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寻求对微污染水体的安全、高效和经济的处理技术。
传统的生物滤池是将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直接投入,这样处理时,微生物和污水接触不充分,也不够均匀,处理效果以及微生物的利用率都偏低。在水量突然增加或者水流中断时,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环境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另外,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系统在处理时对进水量与进水各污染指标都有明确限制。当受污染水量或进水水质有明显波动时,处理装置无法随时调整,当水量较小或水质较好时,装置的利用率偏低,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当水量较大或水质较差时,装置不能做到快速处理,可能造成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对于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强,另外还需要一种水体处理系统,其能够根据不同进水水质和/或处理水量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曝气生物滤池,其包括连通的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至少一个兼氧腔室,每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包括漂浮型填料、设置在腔室的下部的位于漂浮型填料下方的截留滤料、承托截留滤料的承托层以及设置在截留滤料下方的曝气器;每个兼氧腔室包括复合滤层,其至少包括两层不同的滤料层,并且该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中的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设置有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该至少一个兼氧腔室中的一个兼氧腔室设置有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待处理的水体依次通过每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兼氧腔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可选地,每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还包括位于漂浮型填料下方的曝气器,每个兼氧腔室还包括位于其底部的反洗水进水口和位于所述复合滤层下方的曝气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可选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中的上部,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一个兼氧腔室的上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可选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和阀门,当阀门开启时,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一部分水体回流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可选地,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所述至少一个兼氧腔室通过隔板分隔开或者各自形成能够串联连接的单独的柜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可选地,复合滤层的表面和内层含有不同的微生物菌群。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水体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一级精密滤池、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一级精密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包括过滤填料,并且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与三级精密滤池的入水口有直接连通的管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体处理系统,可选地,待处理的水体能够依次流过预处理池、一级精密滤池、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或者待处理水体能够从所述预处理池流出之后分别进入所述一级精密滤池和所述三级精密滤池,并且经过所述一级精密滤池的部分水流进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体处理系统,可选地,所述预处理池包括调节腔,该调节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器、填料、曝气装置、导流板、分离件和滑泥板,其中导流板、分离件和滑泥板向相同方向倾斜设置,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导流板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体处理系统,可选地,还包括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预处理池的进水口的回流管道和阀门,当阀门开启时,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一部分水体回流到所述预处理池的进水口。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曝气生物滤池,由于包括不同类型的滤料,因此既可以使得微生物在滤料上附着固定较好,不易被水流冲走,有效地保证了微生物数量,同时又可以实现很高的过滤精度,由此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颗粒状、胶质状有机物和无机颗粒,处理后对水质提升效果较好。由于微生物主要固着于填料的表面,微生物总量比活性污泥法要高得多,因此对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强。即使短时间中断进水或工艺遭到破坏,生物滤池的性能也不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恢复起来较快。同时,由于这种方式效率较高,需要的停留时间较短,因此可处理的水量较大。此外,曝气生物滤池不会出现活性污泥法经常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出水悬浮物含量较低,剩余污泥产量低,因此管理方便且节省费用。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水体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水质情况将水处理模式在提升模式和应急模式下灵活切换,既可以在水量大时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又可以在水质差的情况下高效去除包括氨氮和有机物在内的各类污染物。此外,该水体处理系统包含从生物滤池的出水到预处理池的回流和/或生物滤池出水至其进水端的回流,因此可以改善污水与微生物接触的机率和均匀性,由此提高整个系统处理氨氮与有机物的能力。
实施本公开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要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其还示出了在提升模式下的工艺流程和在反洗模式下的工艺流程;
图1B是如图1A所示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在应急模式下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与加药模块的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预处理池在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C 是图2A所示的预处理池的运行示意图;图2D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E是图2D所示的预处理池在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F是根据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级精密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三级精密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6A是用于如图2A-2F中所示的预处理池的单向阀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用于如图2A-2F中所示的预处理池的单向阀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C-6D是图6A所示的单向阀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泵房的水泵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在提升模式下和反洗模式下的工艺流程。图1B是如图1A所示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在应急模式下的工艺流程的示意图。如图1A和1B 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可以包括:预处理池100、一级精密滤池300、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和三级精密滤池500。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还可以可选地包括加药模块200、用于提取污染水体的一体化泵房700,储存处理后的清洁水的清水池900和用于一级到三级滤池的反洗工艺的反洗蓄水池800中的一者或者多者。
预处理池100可以用于去除水中密度较大的颗粒状物体。例如,预处理池可以包括旋流过滤器。另一方面,预处理池100还可以例如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来实现(如图2A-2F所示),其中利用了填料,以在去除水中密度较大的颗粒状物体的同时可以对水体进行初步净化并降低水浊度。一级精密滤池300主要用于拦截水中的无机颗粒、细微杂质以及有机物颗粒。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主要用于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作用来有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三级精密滤池500(可以采用与一级精密滤池300相同的结构) 进一步拦截水中的无机颗粒、细微杂质和有机物颗粒,加强水处理效果。预处理池100、一级精密滤池300、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和三级精密滤池500 的具体结构的示例将参照图2A至图5在下文中具体描述。
一体化泵房700从水源取水,并利用水泵将水提取到高处。加药模块200 根据需要对预处理池、一级精密滤池300和/或三级精密滤池500投加絮凝剂,投加方式结合不同的工艺流程在下文中具体说明。反洗蓄水池800储存对一级精密滤池300、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和三级精密滤池500进行反洗之后流出的水体。清水池900储存净化之后的水体,并且可以为一级到三级滤池的反洗提供水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包括两种水处理模式,即应急模式和提升模式(也可以称为提升及保持模式)。提升模式主要针对水质变化稳定的水质条件,用于提升水质,使得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在达标的水质。应急模式主要针对(例如由于下雨等原因)水质迅速变差的情况,用来尽快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在提升模式下的工艺流程。如图1A中的实线箭头(即水流向①和⑧)所示,待处理的水体经过一体化泵房700的提升取水模式进水,之后依次通过系统的预处理池100、一级精密滤池300、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和三级精密滤池500,最后处理完毕的出水进入清水池900。提升模式进一步包括促进微生物繁殖的回流模式,参见图1A中的水流向⑧。回流模式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在应急模式下的工艺流程。如图1B中的实线箭头(即水流向③、④、⑤)所示,待处理的水经过一体化泵房的应急取水模式进水(即水流向③),之后经过预处理池100之后其出水分流为并联的两路(即水流向④和⑤),一路流经一级精密滤池300之后进入清水池900(即水流向④),另一路流经三级精密滤池500之后进入清水池900(即水流向⑤),其中进入一级精密滤池300的出水又分为两路,一路过滤之后直接进入清水池900,另一路流经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之后进入清水池900。在应急模式中,待处理的水体经过预处理池100,水中较大悬浮物、杂质等被有效拦截或者沉淀,水体进行初步过滤,由此水浊度降低。水体流出预处理池100之后,分流并同时进入一级精密滤池300和三级精密滤池500,由此增加了可以处理的水量。在此,精密滤池拦截无机物颗粒、有机物颗粒、和/或细微杂质等,由此快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经过一级精密滤池300的水体的大部分直接进入清水池,保证水处理效率,其一小部分进入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用于提供少量水来保证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此外,如图1A和1B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可以定期运行反洗模式,保证处理效果。反洗模式包括对一级精密滤池 300、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三级精密滤池500各个单元进行水反洗和对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气反洗。在水反洗过程中,由清水池900供水,反洗出水输送至反洗蓄水池800,反洗蓄水池中的反洗水上清液再回流至预处理池。上清液污染物含量低且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进入预处理池之后再次进行净化处理,减轻了反洗蓄水池的负荷。反洗蓄水池可以进行定期清淤。对精密滤池的反洗主要用来清除无机颗粒,防止无机颗粒或者细小杂质影响过滤的速度。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水反洗和气反洗将参考图4进行具体说明。
这里对一体化泵房700的结构不做限制,其可以采用常见的一体化泵房的结构,这里只需要一体化泵房的水泵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取水量即可。例如,一体化泵房700可以具有变频泵,其可以根据取水量的要求改变工作频率。再者,一体化泵房7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定频泵,以在需要时增加取水量。一体化泵房700的提升取水模式是指在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提升模式下,即处理的水体的水量相对稳定,水质平稳的情况下,开启用于提升取水模式的水泵的情况,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开启一个变频泵可能就可以满足提升水量的要求。一体化泵房700的应急取水模式是指在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应急模式下,需要对大量水体进行快速处理,此时开启用于应急取水模式的水泵的情况。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泵房700可以再开启一个水泵来增加取水量。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化泵房的水泵配置的结构示意图。泵房中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泵710和720,其中泵710 可以是变频泵,其可以根据水量变化调节运行频率,而泵720是定频泵。在应急取水模式下开启定频泵和变频泵两者,在提升取水模式下,可以仅开启变频泵。
本公开的水体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预处理池100,主要用于对污泥进行沉淀和初步过滤。以下参考图2A-2F对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 10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图2A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100 与加药模块200的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此将它们实现为组合装置可以使得整个系统更为紧凑。由于预处理池与加药模块的功能不同,因此它们可以也分成两个单独的部分来设置和实现,这不会影响它们各自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因此,以下分别对预处理池100和加药模块200的结构进行描述。
预处理池可以被设置成相对后续处理工艺的设备处于更高的位置,这样当水体通过泵房提升之后,经过预处理池的处理,将在重力作用下,在整个系统(包括一级精密滤池、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内流动,而无需利用水泵对水体进行再次提升或者输送,节约了能源,并且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
以下参考图2A-2F对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10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所示,预处理池100包括通过隔板110分成的相对独立的进水腔130和调节腔120。进水腔130和调节腔120在上部连通。进水腔130 包括设置于腔室底部的用于排空腔室的排空口101、设置于腔室下部的进水口102、悬浮于腔室内的漂浮型填料103(例如,轻质多孔填料,如流化床填料)。排空口101可以用于定期或根据需要排出进水腔中沉淀的杂质,也可以用于在需要时排空进水腔的水。隔板110的顶部设置有布水器111,例如三角溢流堰,其有利于均匀布水。布水器111的水流前端可以设置滤网112,其防止漂浮型填料103进入调节腔120或堵塞布水器111。调节腔120内设置有填料121(例如,密度大于水的复合滤料),填料121的下方设有曝气装置122。曝气装置122根据需要对腔室内的水体进行曝气,或者翻动填料121以实现对其进行反洗的功能。
曝气装置122下方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123,导流板123呈一定斜度设置,其一端可以固定到腔壁上,并且另一端与腔壁具有一定的距离S1,在 S1处形成水流通道。导流板123的倾斜角度α可以为大约40°—85°,优选为60°—80°。导流板123下方区域的最上部设置有出水管124,该出水管124上的出水孔124A优选设置于紧靠隔板110的一侧。这种设置能尽量避免水体剩余杂质进入出水管124中。在导流板123的下方设置分离件125,该分离件125优选地与导流板123基本平行,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S2优选大于S1,这样有利于水流速度的降低。由此,导流板123与分离件125之间形成了一个出水缓流区E。这种设置使得水流能在缓流区E流速更慢并形成沿缓流区向上的水流,有利于轻型杂质下降沉淀。分离件125可以为密集形的几何图形状的直管或斜管结构,其管道走向与杂质沉淀方向基本一致,例如可以基本呈竖直方向,管道形状可以例如为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 (如图2B所示)和波纹形等。分离件125的一端延伸到隔板110,另一端设置有免扰板126。免扰板126向下延伸(如竖直向下),其下端与滑泥板 127具有较小的距离S3,由此分离件125与免扰板126在滑泥板127上方形成了免扰区F。较小的距离S3既能保证滑泥板127上的杂质滑落又能使免扰区F中的杂质不受水流的影响而顺利沉淀。滑泥板127倾斜设置,其与导流板和分离件倾斜方向相同,其倾斜角度β优选小于角度α,因为更小的角度有利于杂质从其滑落。滑泥板127的一端延伸到隔板110,滑泥板127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128。进入排泥口128的杂质可以定期排出和清理。此外,可选地,进水腔130中也可以可选地设置曝气装置(未示出),由此在提升模式下,促进悬浮填料中的微生物的繁殖。
此外,调节腔120的顶端还可以设置有单向阀134,其可以在调节腔水位低的时候用于进气,在调节腔水位高的时候使得腔室密闭。单向阀134可以采用常规的单向阀。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单向阀134将参考图6A-6D 在下文中具体描述。调节腔120的顶部还设置有安全阀129。调节腔120的腔室上部还可以设置有溢流口131。溢流口131的末端连接有自动阀132,其处于常闭状态。当安全阀129感应到调节腔120中的压力达到设定的安全阈值时,自动阀132将自动开启排水进行泄压。进一步,调节腔120的腔室顶部可设置有检修井133,便于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
预处理池100针对不同的处理模式能自动调节工况使其适应使用需求。在预处理池100的使用过程中,水体从进水口102进入,在进水腔130内与漂浮型填料103相互碰撞,有利于污泥的沉淀和过滤。此外,在提升模式下,漂浮型填料103逐渐在其表面生长出生物膜,可以对水体进行初步净化,成熟的生物膜在撞击作用下脱落于水体中,脱落之后的生物膜可以被填料121 截留,进一步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参考图2C中水流运行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水流运行路径,②表示杂质沉淀路径),在进水腔130中,水体中沉淀速度V2(其取决于颗粒的重量)大于水流上升速度V1的杂质向下运动,汇集于进水腔130的底部,定期通过排空口101排除。进水腔130 的水体上升之后,水流经过布水器111均匀布水进入调节腔120。
在调节腔120中,填料121对水流中的部分悬浮物及生物膜进行截留。曝气装置122对水体进行曝气,曝气的作用还能翻动滤料121使附着其上的较轻的物质漂浮于水面上,溢流时从溢流口排除。较重的物质(包括脱落的生物膜)会随水流往下运动。此时水体中沉淀速度V2大于水流速度V1的杂质通过导流板123进入滑泥板127的底部。在这个过程中,水流通过S1 处的水流通道进入缓流区E,水流速度V1进一步降低且形成向上的水流状态,此时水中的剩余杂质自身重力产生的沉淀速度V2大于水流速度V1的杂质能继续向下运动,同时水流向上运动,相反的运动方向使杂质加速进入分离件125的几何形状内部,从而进入免扰区F。由此可见,流速的减慢能使得更多的杂质进入分离件125,并且水流和杂质相反的运动方向使得沉淀效果比水流平流沉淀效果至少增强10%(经试验验证)。由于分离件125的密集形结构的影响,水流的一部分在分离件125几何形状内部形成层流,进入免扰区F直至充满该区域,在免扰区F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水体区域。相对静止的免扰区F能让其内的杂质不受水流的影响而沉淀进入滑泥板127 的底部。水流的另一部分通过缓流区E最终从出水管124流出。这部分水流包含脱落的生物膜(生物膜在流动的水体中一般以悬浮的状态存在),其从出水管124进入下一单元。从以上运行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预处理池通过逐级沉淀,利用导流板、分离件和滑泥板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形成缓流区 E与免扰区F,极大地缩短了沉淀时间,加强了沉淀效果,减轻了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此外,通过缩短沉淀时间,可以在保证沉淀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预处理池的高度,从而有利于控制整个系统的体积,便于系统的集成和安装。另外,在预处理池使用填料对水体进行过滤,可以使得培养的微生物进入后续单元,改善处理水体的生化性能,提高后续处理效率,尤其是后续单元反洗后存在微生物不足时,能快速恢复后续单元的微生物浓度。
预处理池能够根据不同的处理模式自动调节工况使其适应使用需求。以下对预处理池100在应急模式和提升模式下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当由于水处理量大、水流速度快或者后续单元滤料过滤速度减慢等原因使得调节腔 120中的水位快速升高时(例如在应急模式时),水位上升使得单向阀134 关闭。由此,进水腔130和调节腔120逐渐变成一个压力罐体,压力的增加能加快后续单元的过滤速度。另一方面,如果预处理池前端投加了絮凝剂的话,压力的增加可以使得水体和絮凝剂在罐体内更均匀地混合,有利于絮凝的形成。当压力罐体的压力达到安全阀129设定的安全值时,自动阀132开启自动溢流来保证罐体的安全使用。
在应急模式下,预处理池100可以对进入该装置的水体进行大颗粒初步沉淀。进水腔130内的悬浮状态的轻质多孔填料可以有效拦截水中较大悬浮物、杂质,调节腔120中的密度较大的填料可以进一步对水体进行过滤,由此在应急模式下降低水浊度。此外,由于调节腔120在应急模式下可以变为压力罐体,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水泵来增加水流速度,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节省了能源。
当调节腔120水位较低时(例如,在提升模式时),由于水处理量小、水流速慢,并且在提升模式下生物膜处理过程对溶解氧有要求,因此此时需要进行曝气。一方面,空气能够通过单向阀134进入调节腔120。水体在从溢流堰111流入调节腔120的过程中实现了跌落曝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启动曝气装置122对水体进行曝气。曝气除了有助于对水体充氧而促进微生物在填料上的繁殖之外,还能使得水体中的较轻的物质漂浮于水面上,而较重的物质从导流板123经滑泥板127进入排泥口128。
在提升模式下,除了如上所述的实现大颗粒初步沉淀以及填料对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进行初步拦截的作用之外,由于调节腔120进行了充分曝气,从而创造了好氧环境,可以实现对有机物的硝化作用,使得水质得以进一步提升。
图2D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E是图2D的在B-B线的剖面示意图。相对于前一种实施例,图2D所示的预处理池只设置有一个调节腔150。该调节腔150与图2A所示的预处理池的调节腔120的区别主要在于进水系统。以下针对进水系统进行说明,调节腔的其他部分参考上述对图2A的调节腔120的描述。进水器设置在调节腔150 的上部。进水系统的进水管151可以设置在调节腔150的中心部位,进水管 151的末端设有缓流段152,缓流段152的横截面比进水管的横截面大,其能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均匀进入其末端连接的布水系统153。布水器153的出水口可采用三角溢流堰,有利于均匀布水。布水器153外设有滤网154,其能预防滤料进入布水器153。这种进水系统在整个调节腔150的上方形成均匀的进水水流,相比于图2A所示的实施例跌落曝气面积更多,曝气充氧效果更好,布水更均匀。
图2F是根据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的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F与图 2D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进水系统的结构。在图2F中,进水系统可以在调节腔160的中心部位设有进水管161。进水管161周围设置有布水板162,布水板162优选为多孔冲板,且孔径优选地小于填料121的直径,以防止填料进入布水板上层,并且过水面积大于进水管161的面积。此外,进水系统还设置有若干进气管163,其穿过布水板162,其中进水管161可以高于布水板162至少20-30mm,进气管161可以高于布水板162至少80-100mm,从而利于空气进入。水体通过进水管161进入至布水板162从布水板162的孔内跌落,并且气体通过进气管163进入,从而进行跌落曝气。这种进水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布水均匀。调节腔的其他部分参考上述对图2A的调节腔 120的描述。
在图2A-2F的实施例中,预处理池的单向阀可以使用常规的单向阀。不过,一般来说,常规的单向阀由于其结构限制,单向阀过水面积比同规格的管道的过水面积小很多,水流阻力大,影响使用效果。同理,如果常规的单向阀用于单向通气的话,其过气面积也会受到影响。图6A和6B分别示出了可以用于如图2A-2F中所示的预处理池的单向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C-6D是图6A所示的单向阀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其也适用于图6B所示的单向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单向阀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过水面积满足同规格管道的使用需求。单向阀可以通过不同连接方式与管道连接,例如可以是法兰式、套管式等各种适合的连接方式。如图6A所示,单向阀包括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连接件61A和66A,其采用法兰式连接方式与外部管道连接。连接件61A和66A上具有开孔,例如螺纹孔。如图2所示,单向阀包括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连接件61B和66B,其采用套管式连接方式与外部管道连接。上述连接件的结构由与外部管道连接的连接方式决定,不影响单向阀中的其他部件的结构,因此图6A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为图6B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反之亦然。
如图6A所示,单向阀还包括连接到连接件61A的末端的单向阀的阀体 62A,阀体62A内部固定有隔板63A。阀体62A的两端的截面面积小于其中部的截面面积。一般来说,阀体62A两端的截面面积可以是阀体62A中的最小截面面积。隔板63A包括导向区631A和过水区632A,其中过水区632A 的过水面积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单向阀所连接的同规格的管道的流通面积。导向区631A内安装有调节件64A,其使得调节件能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或向下自由移动。调节件64A包括下方的浮力件641A,与浮力件641A连接的穿过导向区631A的导向杆642A,以及与导向杆642A上方连接的密封塞643A,其中浮力件641A产生的浮力至少要大于调节件64A的重力。在水位上升时,调节件64A能在导向区631A内被导向而随水位向上移动。水位下降时,调节件64A由于重力作用而沿导向区631A向下移动。图6B中所示的单向阀中的阀体62B、隔板63B、导向区631B、过水区632B、调节件64B、浮力件641B和导向杆642B与图6A中所示的单向阀中的对应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密封装置可以是由连接于导向杆642A的球形密封塞643A及设置于阀体62A的上端内表面(位于阀体62A的截面最小处)的密封件65A组成(如图6A所示)。密封装置也可以是由连接于导向杆642B的截头锥形体643B 及设置于阀体62B上的截面最小处的密封件65B组成(如图6B所示),其中密封件65A及65B优选为耐磨性较好、弹性较高并且耐水性较好的材质。密封塞的密封表面可以是平面、斜面或者曲面,只要其能与密封件的内表面紧密配合实现密封就可以。因此,密封塞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球形或者截头锥形,还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形状。密封塞的表面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只要其与密封件的表面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密封即可。图6A和图6B所示的密封塞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套管式结构、法兰式结构。
图6C是图6A所示的单向阀的关闭过程的示意图,图6D是图6A所示的单向阀的打开过程的示意图。调节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如图6C所示,当水位上升时,单向阀的调节件64A在水体浮力的作用下,沿导向区往上移动,使得密封装置启动,球形体643A的表面与密封件65A紧密接触,从而关闭了通道。如图6D所示,当水位下降时,调节件64A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往下移动,从而打开了通道。以上过程也适用于图6B所示的单向阀。这种密封方式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可以降低加工的难度。
上述单向阀既可以用于气体通道(即单向通气),也可以用于液体通道。该单向阀利用重力和浮力自动工作。由于单向阀内部过水区的面积较大,因此该单向阀气体或者液体通过量较大。该单向阀过水区的过水面积至少等于单向阀所连接的同规格的管道的流通面积,因此保证了足够的过水面积,使得单向阀作为液体通道时不影响液流通过。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单向阀结构简单,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同时易于加工,成本低。该单向阀适合用于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污水处理系统中,来辅助实现污水处理系统在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的自动调节功能。
如图2A-2F所述的实施例的预处理池通过其特殊结构实现对杂质的逐级沉淀,加强了沉淀效果。此外,所述的预处理池可以通过填料对杂质进行拦截,并且通过在填料上培养微生物进入后续单元,改善处理水体的生化性能,提高后续处理效率,尤其是后续单元反洗后存在微生物不足时,能快速恢复后续单元的微生物浓度。再者,根据本公开所述的预处理池可以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和/或处理水量的变化来自动调节其工况。所述预处理池不仅适用于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也可以用于其他水体处理系统中,提高水质处理的效率并适应水体的各种变化。
进入预处理池的水体经过大颗粒初步沉淀和初步净化之后,上清液将进入一级精密滤池进行下一步处理,沉淀的污泥通过定期开放排污阀排出。
图2A中还示出了加药模块200的结构示意图。该加药模块也可以结合到图2D和图2F所示的预处理池的实施例中。加药模块200主要包括加药计量泵201、搅拌机202、搅拌叶轮203和加药箱204。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加药模块200可以投加的药剂例如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 电性的基团,其与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絮凝体长大到一定体积后即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从而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悬浮物,用在进水端能有效形成絮体被后期滤池拦截,从而提升污水处理速率。
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加药装置的药剂投加点,可以根据系统工作的不同模式而有所不同。为避免药剂对生物曝气滤池的抑制作用,应急模式下可以投加于一级精密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前端;在提升模式下,可以仅投加于三级精密滤池前端或者不进行投加。此外,在应急和提升模式下,絮凝剂也可以投加于预处理池100的前端,而预处理池100中的漂浮型填料可以加强絮凝剂与水的混合。加药模块200通过对应的管路向预处理池、一级、三级精密滤池中的一者或者多者输送药剂。加药模块中的计量泵201用于调节药剂的流量,可以具有精确调节药剂流量的功能。各管路具有对应的阀门,用于控制其所在管路的开合。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水体处理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模式来控制计量泵和阀门,以确定投加的药剂量和选择投加药剂的路径。例如,计量泵201可以通过例如RS485的通讯总线或者其他工业控制方法进行现场或者远程控制。
如图3所示,一级精密滤池300可以包括一级滤池进水口301、填料302、一级滤池出水口303、自动排气阀304、排空阀305和排空口306。水流从一级滤池进水口301进入一级精密滤池300,经过填料302之后从一级滤池出水口 303流出。排空口306的功能与预处理池的排空口101的功能相似,可以排除沉积物,也可以用于排出滤池中的水体。
在应急模式下,一级精密滤池300主要拦截颗粒状有机物、无机颗粒、细微杂质,快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在提升模式下,一级精密滤池300可以用于拦截水中的无机颗粒(包括有机物分解得到的无机颗粒)、细微杂质并继续去除水中剩余的有机物,保持水处理效果。在应急模式下,一级精密滤池300起到快滤池的作用(即其中的填料起到过滤的作用),而在提升模式下,一级精密滤池300可以起到慢滤池(即生物滤池)的作用。
填料302包括复合滤层,例如沿水处理的水流方向依次可以包括精滤层及物理过滤层(未在图中具体示出),其中精滤层拦截水体中的微生物菌胶团,除了过滤杂质外,还对水中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吸附降解,物理过滤层可以主要用于过滤无机颗粒及细微杂质。精滤层的滤料优选为高强度、耐腐蚀、较高的比表面积且较大孔隙率的材料,例如沸石、陶粒等,此种滤料利于微生物的寄居生长。物理过滤层的滤料优选为表面粗糙,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较高的纳污能力且轻质的材料,例如无烟煤滤料,其有助于提高滤速和截污能力。
在一级精密滤池中,进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充分接触,滤速可低至3~7m/h,后续二级曝气生物滤池滤速可以为2.5~6.5m/h,二者效果相当,所以一级精密滤池在提升模式下对后续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有强化作用。在应急模式下一级精密滤池滤速可高达20~25m/h,保证了高处理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级精密滤池采用多种微粒介质材料作为过滤系统的滤材,利用滤材的机械筛滤作用、沉淀作用和接触絮凝作用有效截留水体中有机物(包括胶质状有机物)、微粒杂质等。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包括a、b 两种腔室,其可以是单独柜体式拼装,也可以是整体式通过隔板分隔而成,其中a腔室为溶解氧充足的环境,b腔室为兼氧环境。a腔室可以包括在其顶部设置的二级滤池进水口401、设置在二级滤池进水口401处的滤网402、设置在腔室水体上层的漂浮型填料403、设置在漂浮型填料403下方的曝气器404。进水口设置的滤网402,可使反洗模式运行时悬浮型滤料不会被反冲入进水口,避免造成管道堵塞。曝气器404可对水体充氧并扰动漂浮型填料403。a腔室还包括设置在腔室水体下层的截留滤料405,其通过承托层 406进行支撑,并且截留滤料405的下方还设置有曝气器407,以对水体充氧并对截留滤料405进行冲洗以免发生板结现象。a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08,水体通过该出水管进入b腔室。b腔室可以包括在水体下层设置的曝气器410、在曝气器410上方通过承托层411支撑的复合滤层412、设置在腔室顶端的二级滤池出水口413。此外,b腔室的底部还设置有反洗水进水口414。
漂浮型填料403优选为表面面积大、耐腐蚀和耐磨性较好且密度较小的填料,如流化床填料。截留滤料405优选为密度较大、粒径较小和高强度且孔隙率较大的滤料,如颗粒较小的火山岩。在a部分出水口上方设置的截留滤料可以在对流体进行过滤的同时对微生物起到截留作用,大大提高微生物利用率。复合滤层412优选为至少包括两层滤料层,下层为粗重型滤料,上层为细滤料。这种设置可以使得水流中的悬浮物能从底层深入至上层滤料,提高了截污能力。
a腔室只需进行气反洗即可保持腔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对于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反洗可以只针对b腔室。而b腔室由于复合滤层412较厚及其环境需求,可以进行水反洗和气反洗。利用清水池的水对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水反洗,反洗水进水口414设于b腔室部分下方,根据水反洗的需要开启。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的气反洗利用了曝气器的反洗风泵对生物滤池进行气反洗。曝气冲击上方滤料,使其产生松动,从而带出滤料中沉积的污染物,有效解决滤料板结问题。同时,曝气器可采用可调风量的反洗风泵(未示出),其一方面可以用于曝气,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气反洗,为生物滤池提供了一定的溶解氧,加强了曝气效果,为滤池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条件。水反洗和气反洗可以定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生物滤池的工况来按需进行。
进一步地,在a腔室、b腔室内均设置有排空口和排空阀(未示出),其功能与一级精密滤池中的排空口和排空阀相同。
参考图4对不同模式下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对水体的处理进行具体描述。在提升模式下,水体由上一单元从二级滤池进水口401进入a腔室。在水流冲击及曝气器404曝气的作用下,漂浮型填料403在水中自由运动并逐渐在其表面生长出生物膜。由于水的剪切力和漂浮型填料403的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漂浮型填料403表面的生物膜会自然脱落进入水体中,再通过截留滤料405进一步进行拦截。水体从a腔室下方的出水管408进入b腔室的下方,水流同曝气器410产生的气泡一起进入复合滤层412内,在滤料表面形成好氧条件,而滤料内层形成厌氧环境,最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最后,过滤之后的水流从b腔室上方的二级滤池出水口413出水进入下一单元。由于水流形成U形的走向,水流可以与滤料上的微生物充分接触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从a腔室内的设置及运行可以看出,a腔室内部具有充足的溶解氧,并且漂浮型填料403及截留滤料405能使其内部保证充足的微生物含量,由此首先可以消除水体中的COD(化学耗氧量),并对微生物降解提供硝化反应的条件。从b腔室的设置及运行可以看出,从底部进水不容易冲击复合滤层412,能保证滤层的均匀性。滤层内部的兼氧环境对微生物降解提供了反硝化反应的条件。通过硝化及反硝化反应后,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去除。进一步的,可根据使用需求将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设置为更多的处理腔室,即可以并置多个a腔室和/或多个b腔室,例如采用aabb的方式并置。当并置多个处理腔室时,水流在其中仍形成U形走向,由此各个a和b的进水位置和出水位置可能会根据需要变化。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延长水流在滤池内的处理时间,保证处理效果。模块化的结构,也可以便于现场安装和使用。在应急模式下,来自一级精密滤池的少量水流通过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用来保持腔室内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应急模式下,也可以不进行曝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级曝气生物滤池,a腔室的出水管上方设置的截留滤料,使得微生物在滤料上附着固定较好,不易被水流冲走,有效地保证了微生物数量。同时,这会造成在好氧条件下,载体表面附着有较多的硝化菌,其泥龄可达60天以上,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b腔室中的复合滤层412以多种自然矿物质作为滤料,并按比重大小、粗细程度由上至下分层排列,过滤精度极高,由此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颗粒状、胶质状有机物和无机颗粒,处理后对水质提升效果较好。
在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中,由于微生物主要固着于填料的表面,微生物总量比活性污泥法要高得多,因此对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强。即使短时间中断进水或工艺遭到破坏,生物滤池的性能也不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恢复起来较快。同时,由于这种方法效率较高,需要的停留时间较短,因此可处理的水量较大,对于进水量的要求范围上限是常规同等体积的曝气生物滤池的3~5倍。所述二级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膜含水率比活性污泥低,不会出现活性污泥法经常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能保证出水悬浮物含量较低,因此运转管理也比较方便。所述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中存在较高级营养水平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特别是生物膜较厚时,底部厌氧菌能降解好氧过程中合成的污泥,因而剩余污泥产量低,可减少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费用。
如图5所示,三级精密滤池500可以包括三级滤池进水口501、填料502、三级滤池出水口503、自动排气阀504、排空阀505和排空口506。三级精密滤池500的结构可以与一级精密滤池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一级精密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滤层的种类和分层数量,以得到更好的过滤效果。与一级精密滤池300相同,在应急模式下,三级精密滤池500 起到快滤池的作用,而在提升模式下,三级精密滤池500可以起到慢滤池的作用。
返回参考图1A,在提升模式下,为促使微生物的最大增殖,水处理过程还包括回流模式(参见水流向⑧)。回流模式可以分为两路:一路是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的一小部分出水回流至预处理池100的进水口,另一路是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的一小部分出水回流至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自身的进水口。回流可以通过二级曝气生物滤池400上单独的回流出水口和对应的回流通道实现。每个回流通道包括相应的阀门。当水体处理系统由应急模式切换成提升模式时,一级精密滤池的功能由应急模式时的快滤池切换为提升模式时的慢滤池(即生物滤池),而由于一级精密滤池在运行应急模式时损失了大部分的微生物,所以在运行提升模式时通过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回流至预处理池,再由预处理池流入慢滤池(即生物滤池),来迅速恢复一级精密滤池的微生物活性和增加生物酶,使一级精密滤池在运行慢滤池(生物滤池) 功能时微生物能快速增殖,达到迅速增加微生物量并且提高微生物处理氨氮与有机物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去除总氮的能力。当上述工况运行稳定后,考虑到处理效率,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回流可以只切换至二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端,与两种回流模式同时进行相比,可以在停留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内部的流速。同时,保留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回流至进水端可以改善污水与微生物接触的机率和均匀性,由此提高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氨氮与有机物的能力。此外,在提升模式下,两种回流模式也可以分别单独或者同时开启,由此可以有效改善精密滤池和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氨氮与有机物的能力。
举例来说,采用上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通过提升模式对某河进行水处理,处理进水流量为500m3/d,保持进水水质一致,分别对系统不设回流、只设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至预处理池的回流、只设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至其进水端的回流、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同时至其进水端和预处理池的回流这四种不同的回流模式的处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试验发现15天后回流模式下的出水水质已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回流模式的处理效果是显著的。以下为15天后各模式的出水各指标数据,包括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总氮量(TN)、总磷量(TP) 和悬浮物(SS):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9745903000019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997459030000201
经不间断数据监测发现,系统不设回流、只设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至预处理池的回流、只设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至其进水端的回流、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同时至其进水端和预处理池的回流这四种不同的回流模式的出水分别在50、28、26、15天后达到出水水质稳定。
此外,采用根据本公开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方式分别对河水和点源污染进行了水处理试验,得到了如下的试验结果:
1.对河水的处理
在提升模式下,同时采用上述的两种回流方式对南京某河进行河水的水处理,处理进水流量为1000m3/d,进水水质氨氮为3.358mg/L、TP为0.9mg/L、 SS为50mg/L、浊度为51NTU,处理之后出水各指标为氨氮0.362mg/L、TP 为0.2mg/L、SS为3mg/L、浊度为4.25NTU;在雨后开启应急模式下,进水流量可达7500m3/d,出水各指标为氨氮为0.856mg/L、TP为0.3mg/L、SS 为4mg/L、浊度为6.65NTU。
2.对点源污染的处理
在提升模式下,对南京某点源污水运行提升模式处理河水,处理进水流量为1500m3/d,进水水质为氨氮为7.25mg/L、TP为0.8mg/L、SS为70mg/L、浊度为75NTU,出水各指标为氨氮0.974mg/L、TP为0.2mg/L、SS为5mg/L、浊度为6.5NTU;在雨后开启应急模式下,进水流量可达10000m3/d,出水各指标为氨氮1.15mg/L、TP为0.3mg/L、SS为7mg/L、浊度为8.45NTU。
一般来说,由于河水与点源污染水质参数差异巨大,现有的两种水质一般会选择不同处理方式。由于点源污染的污染物浓度相对更大,对其适用的工艺通常对河水处理效果不佳;使用处理河水的工艺来处理点源污染时,容易发生堵塞或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但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本公开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水处理工艺除了适用于微污染水体之外对点源污染的水体处理也可以得到优异的且符合要求的处理效果,因此本系统可以广泛适用于包括微污染、点源污染等的各种水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针对微污染水体存在大流量或高标准的不同工况需求,实现了灵活切换两种模式运行,并大大节约投资与能耗的有益效果。针对黑臭水体从劣V类提标到准V类以及准I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效果优异而快速。水质应急模式时设备出水浊度最高可达到2.0NTU,有机物去除率高,在水质提升模式时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0%~ 90%。由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工艺流程 (例如,预处理池的压力罐体结构、工艺流程中的回流模式等),系统的运行成本低。此外,预处理池利用重力流的方式实现水体的流动,系统的运行成本可以只有同类型单一功能设备运行成本的10%~20%,有助于实现绿色、节能、环保的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的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至少一个兼氧腔室,每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包括漂浮型填料、设置在腔室的下部的位于漂浮型填料下方的截留滤料、承托截留滤料的承托层以及设置在截留滤料下方的曝气器;每个兼氧腔室包括复合滤层,其至少包括两层不同的滤料层,并且该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中的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设置有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该至少一个兼氧腔室中的一个兼氧腔室设置有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待处理的水体依次通过每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兼氧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还包括位于漂浮型填料下方的曝气器,每个兼氧腔室还包括位于其底部的反洗水进水口和位于所述复合滤层下方的曝气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中的上部,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一个兼氧腔室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和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回流管道和阀门,当阀门开启时,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一部分水体回流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溶解氧充足的腔室和所述至少一个兼氧腔室通过隔板分隔开或者各自形成能够串联连接的单独的柜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层的表面和内层含有不同的微生物菌群。
7.一种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池、一级精密滤池、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一级精密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包括过滤填料,并且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与三级精密滤池的入水口有直接连通的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待处理的水体能够依次流过预处理池、一级精密滤池、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和三级精密滤池,或者待处理水体能够从所述预处理池流出之后分别进入所述一级精密滤池和所述三级精密滤池,并且经过所述一级精密滤池的部分水流进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包括调节腔,该调节腔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布水器、填料、曝气装置、导流板、分离件和滑泥板,其中导流板、分离件和滑泥板向相同方向倾斜设置,预处理池的出水口位于导流板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出水口连接到所述预处理池的进水口的回流管道和阀门,当阀门开启时,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一部分水体回流到所述预处理池的进水口。
CN202021628420.1U 2020-08-07 2020-08-07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Active CN213295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8420.1U CN213295092U (zh) 2020-08-07 2020-08-07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28420.1U CN213295092U (zh) 2020-08-07 2020-08-07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5092U true CN213295092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28420.1U Active CN213295092U (zh) 2020-08-07 2020-08-07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5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75182B (zh) 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的运行方法
CN106927638B (zh) 一种多级导流式mbbr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KR20060028233A (ko) 하천수 및 호소수 정화 장치
CN110963639A (zh) 智能水处理装置
CN100336743C (zh) 射流曝气生物滤池
CN212655653U (zh) 一种防堵塞和强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的人工湿地系统
CN201161964Y (zh)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10438573U (zh)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CN210117318U (zh)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CN211620254U (zh) 基于耦合生物膜的水体污染治理系统
CN208802966U (zh) 一种自来水厂用水净化装置
CN213295092U (zh) 曝气生物滤池及使用其的水体处理系统
CN213141749U (zh) 预处理池和使用预处理池的水体处理系统
CN110922000A (zh) 一种适用准ⅳ类水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
CN114906986B (zh) 一种可调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1445413U (zh) 智能水处理装置
CN112537887B (zh) 高效絮凝沉淀池强化氨氮处理mbbr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4528922A (zh) 一种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CN111875181A (zh) 用于水体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池
CN21171287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CN210620531U (zh)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无膜一体化处理系统
CN2109452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9583901U (zh) 生化池mbbr工艺耦合反硝化深床滤池脱氮除磷系统
CN210261287U (zh)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CN208471656U (zh) 一种接触氧化型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