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4924U -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4924U
CN220664924U CN202322225876.3U CN202322225876U CN220664924U CN 220664924 U CN220664924 U CN 220664924U CN 202322225876 U CN202322225876 U CN 202322225876U CN 220664924 U CN220664924 U CN 220664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circulating water
tank
pipeline
industrial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58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京原
陈利红
马炳鑫
黄杰科
张文学
焦科瑞
凌斌斌
汪如辉
李露
王海生
冯鱼红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Qinghua Group Ustin Energy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Qinghua Group Ustin Energy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Qinghua Group Ustin Energy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Qinghua Group Ustin Energy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258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4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4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4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包括底板和沉淀池,所述底板的上方右侧固接有搅拌罐,所述沉淀池的上方右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搅拌罐的内部安装有处理装置。可以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业循环水排入沉淀池内,通过沉淀池使工业循环水静置沉淀一段时间,之后使泵体通过第一管道将沉淀池内的上层工业循环水吸出,再通过第二管道将水排入搅拌罐内,同时通过把手带动套筒进行转动,使套筒通过螺杆带动第二横板向下移动,第二横板带动第一管道进行拉伸,使第一管道对沉淀池内低处的水进行抽取,当上层水完成抽取后,停止泵体工作即可,这样没有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药剂,而且也降低了反应时长。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循环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非常低,因此节约水资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现阶段工业循环水为高钙、高磷、高碱水、现自然排放,甚为可惜,若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实现循环水零排放,则是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的合理方式,也是水处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授权公告号CN2485294Y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该装置由降硬、调节pH值和除盐三个系统构成。该装置操作简便,占地少,水回收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两年内可收回成本,并开始创造经济效益。在该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中,当通过反应罐和过滤罐对循环水进行加药法、电絮凝发和沉降过滤法处理时,由于没有提前将沉淀物与循坏水进行分离,这样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增加了药剂的使用量,而且也增加了反应时长,从而进行工业循环水零排放效率较低,同时上述中也没有在反应罐内设置搅拌的结构,这样当将药剂加入反应罐内后,无法快速的将工业循环水与药剂进行混合反应,从而便降低了此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以解决由于没有提前将沉淀物与循坏水进行分离,这样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增加了药剂的使用量,而且也增加了反应时长,同时也没有在反应罐内设置搅拌的结构,这样当将药剂加入反应罐内后,无法快速的将工业循环水与药剂进行混合反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包括底板和沉淀池,所述底板的上方左侧固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排料管,所述底板的上方右侧固接有搅拌罐,所述沉淀池的上方右侧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搅拌罐的内部安装有处理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左侧与沉淀池相固接,所述第一横板的内部固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固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外壁分别与沉淀池和搅拌罐的内部相固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下方外壁固接有第二横板,且第二横板的右侧外壁与沉淀池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横板的上方左侧固接有螺杆。
所述螺杆的上方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外壁通过轴承与沉淀池转动相连,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固接有把手。
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通过多个轴承与搅拌罐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搅拌杆的上方连接有减速箱,且减速箱的支腿与搅拌罐相固接,所述减速箱的右侧固接有机座,所述机座的中间内部固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减速箱的左侧设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外壁与搅拌罐的内部相固接。
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右侧下方设有第二排料管,且第二排料管的左侧外壁与搅拌罐的内部相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业循环水排入沉淀池内,通过沉淀池使工业循环水静置沉淀一段时间,之后启动泵体,使泵体通过第一管道将沉淀池内的上层工业循环水吸出,再通过第二管道将水排入搅拌罐内,同时可以转动把手,通过把手带动套筒进行转动,使套筒通过螺杆带动第二横板向下移动,第二横板带动第一管道进行拉伸,使第一管道对沉淀池内低处的水进行抽取,当上层水完成抽取后,停止泵体工作即可,之后再通过第一排料管将沉淀物排出,这样没有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药剂,而且也降低了反应时长。
2、可以通过进料管将药剂排入搅拌罐内,再启动电机,使电机配合减速箱带动第一搅拌杆进行转动,这样通过第一搅拌杆就可以将工业循环水与药剂进行快速的混合反应,从而便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平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套筒、把手和泵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减速箱、电机和机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壳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沉淀池,3、连接装置,301、第一横板,302、泵体,303、第一管道,304、第二管道,305、第二横板,4、处理装置,401、第一搅拌杆,402、减速箱,403、机座,404、电机,405、进料管,4A1、壳体,4A2、第二搅拌杆,4A3、第一伞形齿轮,4A4、第二伞形齿轮,5、第一排料管,6、搅拌罐,7、螺杆,8、套筒,9、把手,10、第二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5,本实施例中,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包括底板1和沉淀池2,底板1的上方左侧固接有沉淀池2,沉淀池2的右侧内壁加工有滑槽,沉淀池2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排料管5,第一排料管5上安装有阀门,底板1的上方右侧固接有搅拌罐6,沉淀池2的上方右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搅拌罐6的内部安装有处理装置4。
参照附图1-3,连接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泵体302、第一管道303、第二管道304和第二横板305,第一横板301的左侧与沉淀池2相固接,第一横板301的内部固接有泵体302,泵体302的型号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泵体3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固接有第一管道303和第二管道304,第一管道303具有伸长性,且第一管道303和第二管道304的另一端外壁分别与沉淀池2和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第一管道303的下方外壁固接有第二横板305,且第二横板305的右侧外壁与沉淀池2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沉淀池2的滑槽可以对第二横板305起限位作用,第二横板305的上方左侧固接有螺杆7,螺杆7的上方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8,套筒8通过螺杆7可以带动第二横板305移动,且套筒8的外壁通过轴承与沉淀池2转动相连,套筒8的上表面固接有把手9;
可以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业循环水排入沉淀池2内,通过沉淀池2使工业循环水静置沉淀一段时间,之后接通泵体302的外接电源,启动泵体302,使泵体302通过第一管道303将沉淀池2内的上层工业循环水吸出,再通过第二管道304将水排入搅拌罐6内,同时可以转动把手9,通过把手9带动套筒8进行转动,使套筒8通过螺杆7带动第二横板305向下移动,第二横板305带动第一管道303进行拉伸,使第一管道303对沉淀池2内低处的水进行抽取,当上层水完成抽取后,停止泵体302工作即可,之后再通过第一排料管5将沉淀物排出,这样没有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药剂,而且也降低了反应时长。
参照附图1、2和4,处理装置4包括第一搅拌杆401、减速箱402、机座403、电机404和进料管405,第一搅拌杆401通过2个轴承与搅拌罐6转动相连,第一搅拌杆401的上方连接有减速箱402,且减速箱402的支腿与搅拌罐6相固接,减速箱402的右侧固接有机座403,机座403的中间内部固接有电机404,减速箱402和电机404的型号可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且电机404的输出轴与减速箱402相连接,减速箱402的左侧设有进料管405,进料管405上安装有盖,且进料管405的外壁与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第一搅拌杆401的右侧下方设有第二排料管10,第二排料管10上安装有阀门,且第二排料管10的左侧外壁与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
可以通过进料管405将药剂排入搅拌罐6内,再接通电机404的外接电源,启动电机404,使电机404配合减速箱402带动第一搅拌杆401进行转动,这样通过第一搅拌杆401就可以将工业循环水与药剂进行快速的混合反应,从而便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时,首先操作人员可以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业循环水排入沉淀池2内,通过沉淀池2使工业循环水静置沉淀一段时间,之后接通泵体302的外接电源,启动泵体302,使泵体302通过第一管道303将沉淀池2内的上层工业循环水吸出,再通过第二管道304将水排入搅拌罐6内,同时可以转动把手9,通过把手9带动套筒8进行转动,使套筒8通过螺杆7带动第二横板305向下移动,第二横板305带动第一管道303进行拉伸,使第一管道303对沉淀池2内低处的水进行抽取,当上层水完成抽取后,停止泵体302工作即可,之后再通过第一排料管5将沉淀物排出,这样没有多余的沉淀物,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药剂,而且也降低了反应时长;
之后通过进料管405将药剂排入搅拌罐6内,再接通电机404的外接电源,启动电机404,使电机404配合减速箱402带动第一搅拌杆401进行转动,这样通过第一搅拌杆401就可以将工业循环水与药剂进行快速的混合反应,从而便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效果,最后通过第二排料管10将完成反应的工业循环水排出,进行调节PH值和电渗析等流程即可完成工业循环水零排放处理工作。
实施例2:
参照附图1-5,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处理装置4还可以包括壳体4A1、第二搅拌杆4A2、第一伞形齿轮4A3和第二伞形齿轮4A4,壳体4A1的下方与搅拌罐6的内壁相固接,且壳体4A1通过轴承与第一搅拌杆401转动相连,壳体4A1的左右两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搅拌杆4A2,且第二搅拌杆4A2的内侧固接有第一伞形齿轮4A3,第一伞形齿轮4A3的内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4A4,且第二伞形齿轮4A4的内部与第一搅拌杆401的外壁相固接;
当第一搅拌杆401转动时,第一搅拌杆401可以带动第二伞形齿轮4A4进行转动,使第二伞形齿轮4A4带动第一伞形齿轮4A3转动,这样第一伞形齿轮4A3就可以带动第二搅拌杆4A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搅拌杆4A2对搅拌罐6底部的水和药剂等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时,第一搅拌杆401可以带动第二伞形齿轮4A4进行转动,使第二伞形齿轮4A4带动第一伞形齿轮4A3转动,这样第一伞形齿轮4A3就可以带动第二搅拌杆4A2进行转动,通过第二搅拌杆4A2对搅拌罐6底部的水和药剂等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包括底板(1)和沉淀池(2),所述底板(1)的上方左侧固接有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左侧下方固接有第一排料管(5),所述底板(1)的上方右侧固接有搅拌罐(6),所述沉淀池(2)的上方右侧安装有连接装置(3),所述搅拌罐(6)的内部安装有处理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01),所述第一横板(301)的左侧与沉淀池(2)相固接,所述第一横板(301)的内部固接有泵体(302),所述泵体(30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固接有第一管道(303)和第二管道(304),且第一管道(303)和第二管道(304)的另一端外壁分别与沉淀池(2)和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所述第一管道(303)的下方外壁固接有第二横板(305),且第二横板(305)的右侧外壁与沉淀池(2)的滑槽处内壁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305)的上方左侧固接有螺杆(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7)的上方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8),且套筒(8)的外壁通过轴承与沉淀池(2)转动相连,所述套筒(8)的上表面固接有把手(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4)包括第一搅拌杆(401),所述第一搅拌杆(401)通过多个轴承与搅拌罐(6)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搅拌杆(401)的上方连接有减速箱(402),且减速箱(402)的支腿与搅拌罐(6)相固接,所述减速箱(402)的右侧固接有机座(403),所述机座(403)的中间内部固接有电机(404),且电机(404)的输出轴与减速箱(402)相连接,所述减速箱(402)的左侧设有进料管(405),且进料管(405)的外壁与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杆(401)的右侧下方设有第二排料管(10),且第二排料管(10)的左侧外壁与搅拌罐(6)的内部相固接。
CN202322225876.3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Active CN220664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5876.3U CN22066492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5876.3U CN22066492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4924U true CN220664924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5876.3U Active CN22066492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4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4194B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酸碱废液处理工艺
CN20994056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CN214571156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20664924U (zh) 一种工业循环水零排放装置
CN211644998U (zh)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2759142A (zh) 一种废水排放自动处理和过滤设备
CN207671808U (zh) 一种高效工厂废水处理设备
CN214287072U (zh) 一种可以进行水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5196835A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2894060U (zh) 一种屠宰废水处理用调节池
CN211471071U (zh) 一种方便排渣的无机化工废水处理池
CN210795998U (zh) 一种用于电厂纯水设备的废水再利用装置
CN209940521U (zh) 一种高效气浮机
CN208485649U (zh)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2016908U (zh) 多用途电驱动傻瓜式海水淡化装置
CN220597164U (zh) 综合废液处理装置
CN217148794U (zh) 一种以空气为动力源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9907332U (zh) 一种可连续反洗型活性炭吸附滤池
CN220665122U (zh)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
CN217148781U (zh) 一种黑色矿山选矿废水处理装置
CN217677191U (zh) 新型废水过滤电催化装置
CN214570960U (zh) 一种回流式污泥生化处理装置
CN217578530U (zh) 用于飞机退漆的废水处理装置
CN211521998U (zh) 一种污染底泥处理设备
CN217838601U (zh) 一种有机固废发酵废水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