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7026U -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7026U
CN220657026U CN202321610486.1U CN202321610486U CN220657026U CN 220657026 U CN220657026 U CN 220657026U CN 202321610486 U CN202321610486 U CN 202321610486U CN 220657026 U CN220657026 U CN 220657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zone
tank
communicated
mix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04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雪煌
梁阳升
曹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Pengyua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Pengyua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Pengyua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Pengyua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04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7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7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7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包括污水池和密封加盖在污水池上方的池盖,污水池底部设有曝气机构,池盖上设有单向通气阀门和排气管,池盖外设有连通排气管的混合总气管,混合总气管为持续下行的管路,混合总气管的中段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臭氧检测仪,混合总气管的全管段设有若干输气点,池盖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控制器,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输送管路连通各个输气点,且连通两个臭氧检测仪之间输气点的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电磁阀门,混合总气管的出口处还通过前三通管连通S型水封管和抽气机构,抽气机构的出口通过后三通管连通曝气机构和臭氧分解机构,排空管上设有电动阀门,池盖外设有扩容机构,从而有效降低除臭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池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臭气,其原因在于,其一,生活污水中通常含有有机物,如残留的食物、粪便等,这些有机物质在污水处理池中不断分解和腐败,释放出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其二,污水处理池中需要曝气氧化有机物,这些主动充入的气体与水体中产生的分解气体、未分解气体等共同组成恶臭混合气体,也会大量从污水处理池中排出;其三,在污水处理池中发生堵塞、积聚、PH值失衡等问题时,也会加重恶臭气体的产生。这些恶臭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则会对环境与附近的居民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在国家法规和部分地方法规的要求下,目前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池都采取加盖密封,加盖除臭的技术措施,通过加盖方式在污水处理池上方加上顶盖,再将顶盖内的空气经过除臭处理后再排放到空气中。化学氧化法是使用臭氧等强氧化剂将臭气氧化为无臭或低臭气体的方法,臭氧拥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臭氧法能高效的去除污水处理池的臭气,但是使用臭氧法对于臭氧的用量把控较为困难,由于污水处理池中的臭气是持续变化的,臭氧不过量时则除臭效果不佳,臭氧过量则多余的臭氧同样会污染环境。
因此,在使用臭氧除臭时,厂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过量臭氧除臭,然后再通过臭氧分解机构来分解过量的臭氧,这样过量产臭氧再分解的除臭模式会产生不必要的除臭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臭氧用量把控困难的问题,在有效解决臭气问题的前提下,减少臭氧生产量,提高臭氧利用率,减少多余臭氧的而分解量,从而有效降低除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包括污水池和密封加盖在污水池上方的池盖,所述污水池底部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池盖上分别设有单向通气阀门和排气管,所处池盖外部还设有连通排气管的混合总气管,混合总气管为持续下行的管路,所述混合总气管的中段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臭氧检测仪,混合总气管的全管段设有若干输气点,所述池盖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输送管路连通各个输气点,且连通两个臭氧检测仪之间输气点的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电磁阀门,所述混合总气管的出口处还连接有前三通管,所述前三通管的下方管口处连接有S型水封管,所述前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抽气机构,抽气机构的出口连通有后三通管,后三通管一管口通过回流管连通曝气机构,后三通管另一管口通过排空管连通臭氧分解机构,所述排空管上设有电动阀门,所述池盖外还设有连通池盖内部用于弹性扩充容积的扩容机构,所述臭氧发生器、电磁阀门、臭氧检测仪、抽气机构和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装置使用时,先在S型水封管中加入水进行封堵,随后启动抽气机构,抽气机构产生的抽力通过前三通管传导至混合总气管,再传导至排气管处,从而将池盖中的臭气不断抽入混合总气管中,单向通气阀门在排气管抽气作用导致池盖内部为负压状态时,单向通气阀门开启使得外部空气进入池盖进行补充。当排气管停止抽气时,池盖内为非负压状态,单向通气阀门关闭,防止臭气向外溢出。
臭气通过排气管进入混合总气管,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输送管路在各个输气点输出臭氧,对臭气中的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进行氧化除臭。当混合气体经过混合总气管中段处的臭氧检测仪时,进行臭氧含量检测,若臭氧含量低于设定阈值,则代表臭气的除臭未完全,开启电磁阀门,继续通入臭氧,臭气经过混合总气管出口处的臭氧检测仪时,再进行臭氧含量检测,若臭氧含量低于设定阈值,则关闭电动阀门,使得处理后的气体通过回流管重新回到污水池中的曝气机构,对污水池内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此时的处理后的混合气体虽然并未完全消除臭气,但是其臭气含量已经减少,并且启动混入有新鲜空气,可以减少污水池中的厌氧情况。
在保持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经过一端时间的臭气处理后,臭气中的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被不断消耗,直至某个时刻点,当混合气体流经混合总气管中段处的臭氧检测仪时,测得的臭氧含量超出设于阈值,则代表臭气除臭已经完全,臭氧量已经过量,此时关闭电磁阀门,停止混合总气管后半段的臭氧供给,从而减少臭氧消耗量。当混合总气管出口处的臭氧检测值也高于设定阈值时,开启电动阀门,使得部分混合气体经过排空管进入臭氧分解机构,混合气体经过臭氧分解机构的分解后,消除混合气体内的臭氧,再排放到大气中,避免臭氧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部分混合气体同时回流污水池,进行曝气做功。
通过设置弹性扩充容积的扩容机构,以防止池盖内部气压过大,由于臭氧的不断注入使得整个系统中的气体量不断增加,在臭气完全处理的平衡点到达之前,整个系统中的气压处于增长状态,此时扩容机构通过连通池盖,可以根据气压增加情况来增加池盖的总体容积,从而使池盖内的气压回复正常。当臭气完全处理的平衡点到达后,电动阀门开启泄压后,扩容机构又会根据气压减少情况来减少池盖的总体容积。
通过设置S型水封管,和持续下行的混合总气管,使得混合总气管内的气体氧化反应和中和反应产生的液态产物,能够顺着持续下行的混合总气管流入下方的S型水封管中,S型水封管既能防止混合气体外泄,又能在液体增加后溢出,即避免混合总气管中产生的液态产物进入抽气机构,同时又能单独收集排出,实现分类处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混合总气管由至少两段混合分气管串联构成,混合分气管的串联处设有臭氧检测仪,所述混合分气管上至少布置有两个输气点,所述混合分气管包括至少两层上下设置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直管,直管之间通过弯管串联,多根蛇形管自上而下依次串联。
通过设置蛇形管,使得较小的空间内能够布置出足够的混合总气管长度,使得臭氧和臭气具有足够充足的反应时间和反应空间,通过蛇形管的拐弯处可以使得臭氧和臭气发生气流紊乱,增加混合反应速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扩容机构包括设于池盖侧壁上的扩容箱,所述池盖与扩容箱连接处开设有扩容口,所述扩容箱内设有弹性袋,所述扩容箱的箱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弹性袋的袋口与扩容口密封连接。
池盖内部压力增大时,增加的气体通过扩容口进入弹性袋中,使得弹性袋体积增大,从而容纳增加的气体,从而保持池盖内部的气压稳定,防止气体外泄。当池盖内部的气体减少时,弹性袋在本身材料作用下收缩压扁,使得弹性袋内部的气体回流池盖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混合分气管的直管内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扰流作用的凸起结构。
通过在直管内壁上设置凸起结构,从而起到扰流作用,使得流经的臭气和臭氧能进行更全面的混合,以提高臭气的消除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输气点设于每层蛇形管的两个管口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抽气机和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在抽气机的入口处,抽气管的入口与前三通管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臭氧分解机构为臭氧分解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污水池底部的曝气盘或曝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多段混合分气管,并且将混合分期管设置成足够长度的蛇形管,使得臭氧和臭气在混合分气管内能够保证充分混合与反应,通过设置多个输气点和臭氧检测仪,再通过对处理后的混合气进行二向分流控制,使得臭氧发生量无需过量产出,降低臭氧生成能耗成本。经过一端时间的循环处理,使混合气既能对污水池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提高了臭氧利用率,又能减少臭氧分解机构对多余臭氧的处理量,减少臭氧分解机构的消耗成本。
2、通过设置扩容机构,以防止池盖内部气压过大,在臭气完全处理的平衡点到达之前,可以根据气压增加情况来增加池盖的总体容积,从而使池盖内的气压保持正常。当臭气完全处理的平衡点到达后,电动阀门开启泄压后,扩容机构又会根据气压减少情况来减少池盖的总体容积,来保持池盖内的气压正常,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气体循环正常运行。
3、通过设置S型水封管,和持续下行的混合总气管,使得混合总气管内的气体氧化反应和中和反应产生的液态产物,能够顺着持续下行的混合总气管流入下方的S型水封管中,S型水封管既能防止混合气体外泄,又能在液体增加后溢出,即避免混合总气管中产生的液态产物进入抽气机构,同时又能单独收集排出,实现分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局部结构剖视下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蛇形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池盖,2、排气管,3、输气点,4、蛇形管,5、臭氧检测仪,6、控制器,7、臭氧发生器,8、前三通管,9、S型水封管,10、液态产物,11、抽气管,12、抽气机,13、后三通管,14、回流管,15、曝气机构,16、污水,17、污水池,18、排空管,19、电动阀门,20、臭氧分解机构,21、电磁阀门,22、单向通气阀门,23、扩容箱,24、弹性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污水16处理池除臭装置,包括污水池17和密封加盖在污水池17上的池盖1,污水池17底部设有曝气机构15,曝气机构可以选择曝气盘或曝气管路,池盖1上分别设有单向通气阀门22和排气管2。
单向通气阀门22可以选择常用的排气止回阀。
本装置还设有控制器6,控制器6采用STM32单片机或SMART200PLC控制器6,
池盖1外部设有连通排气管2的混合总气管,混合总气管为持续下行的管路。混合总气管由两端混合分气管串联构成,两个混合分气管的串联处即混合总气管的中段处设有臭氧检测仪5,混合总气管的出口处即下游混合分气管的出口处同样设有臭氧检测仪5。优选的,臭氧检测仪5为在线臭氧检测仪5,至少具有RS485通讯协议,臭氧检测仪5和控制器6电连接。混合分气管包括四层上下设置的蛇形管4,蛇形管4包括八根并排设置的直管,直管内壁上设有多个用于扰流的凸起结构,直管之间通过弯管串联,四根蛇形管4自上而下依次串联,在第一层蛇形管4的入口和出口处、第二层和第三层蛇形管4的出口处均设有输气点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用于扰流的凸起结构有许多实现方式,比如说球形凸起,弧板凸起,内壁螺旋叶凸起等,现有技术中也提供了较多中凸起结构的实现方式,本申请中的凸起结构并没有具体的结构指向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凸起结构进行设置,以实现扰流作用。
池盖1外设有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和控制器6电连接,臭氧发生器7通过臭氧输送管路连通混合分气管上的各个输气点3,连通下方混合分气管输气点3的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电磁阀门21,电磁阀门21与控制器6电连接。
通过设置足够长度的蛇形管4,使得臭氧和臭气在混合分气管内能够保证充分混合与反应,在设置臭氧的检测阈值时,只要是检测值低于或大气中的臭氧值,则指明之前混合分气管中的臭氧量正好或过少,当检测值高于大气中的臭氧值时,则指明之前混合分期管中的臭氧量过量。
混合总气管的出口处连接有前三通管8,前三通管8的下方管口处连接有S型水封管9,用于处理液态产物10,前三通管8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抽气管11,抽气管11连接有抽气机12。抽气机12与控制器6电连接。
抽气机12的出口连通有后三通管13,后三通管13一管口通过回流管14连通污水池17中的曝气盘或曝气管路,后三通管13另一管口通过排空管18连通臭氧分解机构20,排空管18上设有电动阀门19,电动阀门19与控制器6电连接。
臭氧分解机构20可以选择热催化裂解原理的臭氧分解器或其他现有的臭氧分解器。
池盖1外还设有连通池盖1内部的扩容机构,扩容机构包括设于池盖1侧壁上的扩容箱23,扩容箱23与池盖1连接处设有扩容口,扩容口外密封连接有弹性袋24,弹性袋24置放在扩容箱23中得以保护,扩容箱23的箱壁上开有通气孔。弹性袋24为橡胶薄膜制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包括污水池和密封加盖在污水池上方的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底部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池盖上分别设有单向通气阀门和排气管,所处池盖外部还设有连通排气管的混合总气管,混合总气管为持续下行的管路,所述混合总气管的中段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臭氧检测仪,混合总气管的全管段设有若干输气点,所述池盖外还设有臭氧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输送管路连通各个输气点,且连通两个臭氧检测仪之间输气点的臭氧输送管上还设有电磁阀门,所述混合总气管的出口处还连接有前三通管,所述前三通管的下方管口处连接有S型水封管,所述前三通管的另一个管口连通有抽气机构,抽气机构的出口连通有后三通管,后三通管一管口通过回流管连通曝气机构,后三通管另一管口通过排空管连通臭氧分解机构,所述排空管上设有电动阀门,所述池盖外还设有连通池盖内部用于弹性扩充容积的扩容机构,所述臭氧发生器、电磁阀门、臭氧检测仪、抽气机构和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总气管由至少两段混合分气管串联构成,混合分气管的串联处设有臭氧检测仪,所述混合分气管上至少布置有两个输气点,所述混合分气管包括至少两层上下设置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包括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直管,直管之间通过弯管串联,多根蛇形管自上而下依次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扩容机构包括设于池盖侧壁上的扩容箱,所述池盖与扩容箱连接处开设有扩容口,所述扩容箱内设有弹性袋,所述扩容箱的箱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弹性袋的袋口与扩容口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分气管的直管内壁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扰流作用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点设于每层蛇形管的两个管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抽气机和抽气管,抽气管连接在抽气机的入口处,抽气管的入口与前三通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分解机构为臭氧分解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包括设置在污水池底部的曝气盘或曝气管。
CN202321610486.1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Active CN220657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486.1U CN220657026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486.1U CN220657026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7026U true CN220657026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1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0486.1U Active CN220657026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7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3504B (zh)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01832630U (zh) 针对含氰化物及氰化物衍生物废液进行深度处理的反应器
CN104001421A (zh) 一种采用无泡曝气预处理的复合生物除臭工艺与装置
CN110681248A (zh) 一种市政恶臭多级联用除臭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4569507U (zh) 车载式臭氧水机
CN206666212U (zh) 一种臭氧和紫外协同内循环处理废水的设备
CN220657026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除臭装置
CN212151746U (zh) 一种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臭氧催化氧化塔
CN209865729U (zh) 一种除臭脱硫装置
CN112694165A (zh)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反应装置系统
CN217909767U (zh) 一种除臭系统
CN113955843B (zh) 一种二次供水臭氧消毒尾气循环利用及消除控制方法
JP2002079051A (ja) 硫化水素含有ガスの脱硫方法
CN211393994U (zh) 一种高效臭氧氧化反应器
CN211813665U (zh) 利用uasb回收有机酸同步除臭的装置
CN212127695U (zh) 一种污水废气除臭装置
CN211971869U (zh) 一种用于废水高效曝气氧化的设备
CN107737517A (zh) 基于微生物的气体除臭方法及装置
CN210945283U (zh) 一种负压曝气除臭装置
CN217628267U (zh) 一种沼气生物脱硫系统
CN206783384U (zh) 一种水处理臭氧氧化装置
CN207667413U (zh) 基于微生物的气体除臭装置
CN219567764U (zh) 污泥处理装置
CN215543068U (zh) 一种应用于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臭氧冲洗系统
CN218774585U (zh) 一种半程芬顿去除臭气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