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6891U - 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6891U
CN220656891U CN202322128168.8U CN202322128168U CN220656891U CN 220656891 U CN220656891 U CN 220656891U CN 202322128168 U CN202322128168 U CN 202322128168U CN 220656891 U CN220656891 U CN 220656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nel
dust
tank
exhaust pipe
guide va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81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鹏
杨进财
郭青松
高春林
陈天梅
莫平山
李忠
杨琦
刘延鹏
张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Salt Lak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Salt Lak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Salt Lak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hai Salt Lak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81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6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6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6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罐体的内腔连通的排风管;喷淋部,包括多个喷头,每个排风管内均设置有一个喷头;漏斗,漏斗安装在罐体的内腔中,漏斗的进液端朝向排风管设置,漏斗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各排风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除尘装置,能够解决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钾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氯化钾粉尘,给环境和工人健康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对氯化钾粉尘进行有效控制。传统的除尘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除尘、湿式除尘和电除尘等。其中,物理除尘通常采用旋风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气体加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将旋转的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旋风除尘器通常包括罐体、伸入上述罐体并与上述罐体导通的进风管、由上述罐体引出的出风管以及设置于罐体下部的收集装置。在旋风除尘器工作过程中,含尘气体由进风管被输送进罐体的圆筒部分的内部,在罐体的圆筒部分的内部以及圆台部分的内部,含尘气体高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被分离出来并由圆台部分的底部的出尘口排至收集装置中,而被净化气体的气体由出风管排出,由此达到净化、除尘的目的。然而,当由进风管进入的气体中粉尘含量较高(例如占气体总重量的90%以上)时,这种旋风除尘器以及使用上述旋风除尘器的除尘设备不能很好地完成除尘任务,除尘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能够解决现有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罐体的内腔连通的排风管;喷淋部,包括多个雾化喷头,每个排风管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漏斗,漏斗安装在罐体的内腔中,漏斗的进液端朝向排风管设置,漏斗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各排风管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
进一步地,漏斗包括多个导流凸部和多个导流凹部,导流凸部和导流凹部沿周向交替排布,导流凸部和导流凹部均朝向漏斗的中心轴线径向凸出。
进一步地,漏斗包括多个第一导流叶片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交替排布并形成导流凸部和导流凹部,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的两个侧壁均朝向一侧弯曲;和/或,多个第一导流叶片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一体或分体设置。
进一步地,漏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和/或,多个排风管沿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排风管的长度为L1,雾化喷头到排风管底部的距离为L2,L2与L1的关系满足,L2=aL1,a的取值范围为1/2≤a≤3/4。
进一步地,罐体包括锥形导向部,锥形导向部位于罐体的底部,锥形导向部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锥形导向部沿远离排风管的方向逐渐收缩,锥形导向部靠近排风管的一端与罐体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位于漏斗和锥形导向部之间。
进一步地,各排风管的直径与进风口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喷淋部还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一输液管的一端位于雾化喷头远离漏斗的一侧并与雾化喷头连通,第一输液管的另一端位于罐体外。
进一步地,除尘装置还包括收集槽和第二输液管,出液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收集槽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罐体的顶部设置了多个排风管,每个排风管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进入各排风管的细小粉尘能够与雾化喷头喷出的水混合形成含钾母液水,形成的含钾母液水流入漏斗内。上述除尘装置通过在排风管内设置雾化喷头,能够使细小的粉尘形成含钾母液水收集至漏斗内,避免细小的粉尘随着气流排出罐体,相较于传统的旋风式除尘器仅依靠气体加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旋转的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除尘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
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除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漏斗的俯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漏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罐体;11、固定架;12、支撑架;20、排风管;30、雾化喷头;40、漏斗;41、导流凸部;42、导流凹部;43、第一导流叶片;44、第二导流叶片;50、出液口;60、锥形导向部;61、出料口;70、进风口;80、第一输液管;90、收集槽;91、高压水泵;92、开关;93、水箱;94、挡料板;100、第二输液管;200、引风装置;300、干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包括:罐体10,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罐体10的内腔连通的排风管20;喷淋部,包括多个雾化喷头30,每个排风管20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30;漏斗40,漏斗40安装在罐体10的内腔中,漏斗40的进液端朝向排风管20设置,漏斗4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各排风管2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装置可用于处理钾肥生产过程中的成品氯化钾粉尘。除尘装置还包括引风装置200和干燥装置300,引风装置200位于罐体10和干燥装置300之间,引风装置200的一端与罐体10连通,引风装置200的另一端与干燥装置300连通,干燥装置300能够对成品氯化钾粉尘进行高温加热,去除成品氯化钾粉尘中的水分,使其干燥,引风装置200一方面能够抽取干燥装置300内的热量,同时还能够使细小的粉尘随风切向进入罐体10内,切向进入罐体10的含尘气体能够进行双旋涡运动,粉尘在双旋涡分界处产生强烈的分离作用,此时,较大的粉尘能够随下旋涡气流落入罐体10底部,而细小的粉尘由上旋涡气流的带动至罐体10顶部,罐体10的顶部设置了多个排风管20,每个排风管20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30,进入各排风管20的细小粉尘与雾化喷头30喷出的水混合形成含钾母液水,形成的含钾母液水流入漏斗40内,相较于传统的旋风式除尘器仅依靠气体加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旋转的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上述除尘装置通过在排风管20内设置雾化喷头30,能够使细小的粉尘形成含钾母液水收集至漏斗40内,避免细小的粉尘随着气流排出罐体10,除尘效果更佳。由于雾化喷头30喷淋水的覆盖范围有限,设置多个排气管,每个排气管内设置一个雾化喷头30,这样既能够保证每个雾化喷头30喷淋水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还能够提高除尘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喷头30选用可进行自旋的雾化喷头30,这样既能够防止氯化钾粉尘在排风管20处形成结块影响排风管20处的风速,保证除尘效果,还能够增大喷淋面积。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漏斗40包括多个导流凸部41和多个导流凹部42,导流凸部41和导流凹部42沿周向交替排布,导流凸部41和导流凹部42均朝向漏斗40的中心轴线径向凸出。漏斗40包括多个第一导流叶片43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44,第一导流叶片43和第二导流叶片44交替排布并形成导流凸部41和导流凹部42,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第一导流叶片43和第二导流叶片44的两个侧壁均朝向同一侧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流叶片43和第二导流叶片44的两个侧壁均朝向同一侧弯曲,即第一导流叶片43和第二导流叶片44具有一定弧度,因此,二者交替排布形成的导流凸部41和导流凹部42也具有一定的弧度,相较于一般的内壁平整的漏斗40,上述漏斗40的内壁凹凸不平,并且具有一定弧度,这样能够增加含钾母液水的流速,防止融化的氯化钾粉尘因流速过慢在漏斗40上结块或者堵塞漏斗40。如果采用普通漏斗40来实现此效果需要将漏斗40做大做深,占用罐体10内的大部分空间,并且在发生堵塞时,漏斗40内部很难清理,在清理过程中甚至还可能损坏漏斗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导流叶片43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44一体或分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排风管20的长度为L1,雾化喷头30到排风管20底部的距离为L2,L2与L1的关系满足,L2=aL1,a的取值范围为1/2≤a≤3/4。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防止进入罐体10内的气流将雾化喷头30喷出的水吹出排风管20,进而保证除尘效果。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罐体10包括锥形导向部60,锥形导向部60位于罐体10的底部,锥形导向部6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1,锥形导向部60沿远离排风管20的方向逐渐收缩,锥形导向部60靠近排风管20的一端与罐体10的内壁相贴合。罐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70,进风口70位于漏斗40和锥形导向部6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70设置在罐体10的侧壁上,这样能够保证粉尘随着风从切向进入罐体10,进而使含尘气体能够进行双旋涡运动,并在双旋涡分界处产生强烈的分离作用形成上旋涡气流和下旋涡气流。这样,含尘气体中较大的粉尘能够随着下旋涡气流落入锥形导向部60内,锥形导向部60沿远离排风管20的方向逐渐收缩,即锥形导向部60呈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便于粉尘从锥形导向部60底部的出料口61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导向部60可选用星型下料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料口61处设置有挡料板94,挡料板94转动设置在出料口61下方,能够实现出料口61的开闭。当排至出料口61的粉尘重量超过预设值时,在粉尘的压力作用下,挡料板94转动一定角度,出料口61打开,此时,粉尘可从出料口61排出罐体10。当排至出料口61的粉尘重量小于预设值时,挡料板94无法转动,挡料板94将出料口61封堵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排风管20沿周向间隔排布,各排风管20的直径与进风口70的直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排风管20的直径均与进风口70直径相同,由于进风口70进入罐体10的总风量恒定,因此,设置多个与进风口70直径相同的排风管20,能够大幅度降低风速,使粉尘能够与雾化喷头30喷出的水充分混合形成含钾母液水,进而保证除尘效果。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漏斗40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50;喷淋部还包括第一输液管80,第一输液管80的一端位于雾化喷头30远离漏斗40的一侧并与雾化喷头30连通,第一输液管80的另一端位于罐体10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80的一端伸入排风管20内,第一输液管80伸入排风管20的部分位于雾化喷头30远离漏斗40的一侧,第一输液管80的另一端位于罐体10外。通过上述设置,既能够避免氯化钾粉尘附着在第一输液管80上腐蚀第一输液管80使其发生泄露,还能够避免过多的氯化钾粉尘堆积压弯或压断第一输液管80。另外,由于第一输液管80的大部分都处于罐体10外,仅有一小段处于排风管20内,方便进行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尘装置还包括水箱93和高压水泵91,水箱93和高压水泵91之间还设置有开关92,第一输液管80位于罐体10外的一端与高压水泵91连接,高压水泵91用于提供水源和压力,开关92用于控制高压水泵91的开启和关闭,开关92打开,高压水泵91能够将水箱93内的水经过第一输液管80输送至雾化喷头30。
雾化喷头30与排风管20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排风管20上设置开口,然后将第一输液管80穿进排风管20内并焊接在排放管上,这样能够防止漏焊等原因造成的泄露;另一种是通过法兰安装在排风管20的开口处,便于安装和维修。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除尘装置还包括收集槽90和第二输液管100,出液口50通过第二输液管100与收集槽9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喷头30喷出的水与粉尘混合形成的含钾母液水流至漏斗40内,漏斗40内的含钾母液水由出液口50流入第二输液管100,再由第二输液管100流至收集槽90内。收集槽90内的含钾母液水可输送至结晶器内作为分解母液,这样能够减少淡水的使用,便于加速形成氯化钾晶核,同时还能够避免氯化钾融化在淡水里排放出去造成损失。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除尘装置还包括固定架11和支撑架12,固定架11用于将漏斗40固定安装在罐体10内,支撑架12设置在罐体10底部用于支撑罐体1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罐体的顶部设置了多个排风管,每个排风管内均设置有一个雾化喷头,进入各排风管的细小粉尘能够与雾化喷头喷出的水混合形成含钾母液水,形成的含钾母液水流入漏斗内。上述除尘装置通过在排风管内设置雾化喷头,能够使细小的粉尘形成含钾母液水收集至漏斗内,避免细小的粉尘随着气流排出罐体,相较于传统的旋风式除尘器仅依靠气体加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旋转的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除尘效果更佳。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0),所述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罐体(10)的内腔连通的排风管(20);
喷淋部,包括多个雾化喷头(30),每个所述排风管(20)内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雾化喷头(30);
漏斗(40),所述漏斗(40)安装在所述罐体(10)的内腔中,所述漏斗(40)的进液端朝向所述排风管(20)设置,所述漏斗(4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能够覆盖各所述排风管(2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40)包括多个导流凸部(41)和多个导流凹部(42),所述导流凸部(41)和所述导流凹部(42)沿周向交替排布,所述导流凸部(41)和所述导流凹部(42)均朝向所述漏斗(40)的中心轴线径向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40)包括多个第一导流叶片(43)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44),所述第一导流叶片(43)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44)交替排布并形成所述导流凸部(41)和所述导流凹部(42),在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导流叶片(43)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44)的两个侧壁均朝向一侧弯曲;和/或,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43)和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叶片(44)一体或分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40)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50);和/或,多个所述排风管(20)沿周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20)的长度为L1,所述雾化喷头(30)到所述排风管(20)底部的距离为L2,L2与L1的关系满足,L2=aL1,a的取值范围为1/2≤a≤3/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包括锥形导向部(60),所述锥形导向部(60)位于所述罐体(10)的底部,所述锥形导向部(6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1),所述锥形导向部(60)沿远离所述排风管(20)的方向逐渐收缩,所述锥形导向部(60)靠近所述排风管(20)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0)的内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70),所述进风口(70)位于所述漏斗(40)和所述锥形导向部(6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排风管(20)的直径与所述进风口(70)的直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部还包括第一输液管(80),所述第一输液管(80)的一端位于所述雾化喷头(30)远离所述漏斗(40)的一侧并与所述雾化喷头(30)连通,所述第一输液管(80)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罐体(10)外。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收集槽(90)和第二输液管(100),所述出液口(50)通过所述第二输液管(100)与所述收集槽(90)连通。
CN202322128168.8U 2023-08-08 2023-08-08 除尘装置 Active CN220656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8168.8U CN220656891U (zh) 2023-08-08 2023-08-08 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8168.8U CN220656891U (zh) 2023-08-08 2023-08-08 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6891U true CN220656891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2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8168.8U Active CN220656891U (zh) 2023-08-08 2023-08-08 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6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18320U (zh) 矿用卧式湍流球填料除尘器
CN205287953U (zh) 一种多级旋流式水浴除尘器
CN210410104U (zh) 有机废气处理用气旋混动喷淋塔
CN104399263A (zh) 一种便于清扫的固体催化剂雾化干燥系统
CN104645768A (zh) 一种湿式旋风除尘装置
CN216963903U (zh) 一种气震式布袋收尘器
CN209464797U (zh) 面粉加工除尘装置
WO2019061097A1 (zh) 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WO2019061099A1 (zh) 除尘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CN220656891U (zh) 除尘装置
CN105999976A (zh) 烟气深度除尘除雾节水单元及由其组成的装置
KR102247189B1 (ko) 원심 분리식 페인트 미스트 및 오일 미스트 집진기
CN105084782A (zh) 一种新型玻璃喷粉机
CN213095734U (zh) 红火蚁防治喷粉器
CN208541969U (zh) 一种无尘式喷浆机
CN209501125U (zh) 一种低噪音粉尘过滤装置
CN211058850U (zh) 一种旋流滤除湿式除尘风机
CN204275522U (zh) 一种便于清扫的固体催化剂雾化干燥系统
CN114017881A (zh) 一种槽式的空气处理设备
CN114146522A (zh) 一种文丘里湿式除尘装置
CN209508309U (zh) 一种欧冶炉竖炉炉顶喷雾装置
CN210159363U (zh) 一种粉尘过滤装置
CN208482198U (zh) 除尘器及除尘设备
CN110056924A (zh) 一种旋风分离式油烟净化装置
CN205995205U (zh) 文丘里高效湿式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