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3831U -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3831U
CN220653831U CN202321577754.4U CN202321577754U CN220653831U CN 220653831 U CN220653831 U CN 220653831U CN 202321577754 U CN202321577754 U CN 202321577754U CN 220653831 U CN220653831 U CN 220653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temperature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rota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77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丽丽
于兵
马利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arbon 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77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3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3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3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包括: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段,其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机房以取机房新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以外取室外新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阀;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阀。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从机房取新风的进风口和从室外取新风的进风口,根据室外空气与机房空气的温湿度差异和变化来调节安装在转轮除湿系统的机房新风进风口的风阀和室外新风进风口的风阀,从而选择机房新风或者室外新风进入转轮除湿系统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负荷,避免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工业干燥洁净间为了保证干燥以及洁净度,避免脏湿空气渗漏进入房间,需要维持5~10pa的微正压,除湿系统需要引进新风来满足此需求,现有技术的除湿系统新风全年采用机房风作为干燥间的新风补风,起到维持正压的作用。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工业除湿系统全年无间断运行,在冬季以及过度季节的某些工况下,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都低于机房风的温度和湿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用机房风,那么除湿系统就要处理机房的高温高湿的空气之后再送进房间,这样会增大除湿系统的运行负荷,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用于辅助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轮除湿系统中新风能源利用造成极大的运行负荷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包括: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段,其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机房以取机房新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以外取室外新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阀;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机房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一风阀用于开启和关闭机房新风通道;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二风阀用于开启和关闭室外新风通道。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前表冷段,位于所述新风段的出风路径上;所述前表冷段设有表冷器、调节水阀以及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调节水阀用于调节所述表冷器的水流量;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表冷器的出风温度和湿度参数。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转轮除湿段;所述转轮除湿段设有再生风风道和除湿风道;所述除湿风道位于所述前表冷段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再生风风道和除湿风道所形成的风路之间设有除湿转轮。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再生风风道内设有再生进风口和再生排风机。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再生进风口处设有再生加热器;所述再生加热器处设有可控硅功率调整器;所述可控硅功率调整器用于调节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再生加热器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再生加热器的出风温度参数。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段,位于所述转轮除湿段的除湿风道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送风段内设有第四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送风段之前的后表冷段;所述后表冷段用于调节送风温度。
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机段;所述送风机段用于将干燥空气送进干燥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轮除湿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从机房取新风的进风口和从室外取新风的进风口,根据室外空气与机房空气的温湿度差异和变化来调节安装在转轮除湿系统的机房新风进风口的风阀和室外新风进风口的风阀,从而选择机房新风或者室外新风进入转轮除湿系统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负荷,避免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新风段
11 第一进风口
12 第二进风口
13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14 第一风阀
15 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16 第二风阀
2 前表冷段
21 表冷器
22 调节水阀
23 第三温湿度传感器
3 转轮除湿段
31 再生风风道
32 除湿风道
33 除湿转轮
34 再生进风口
35 再生排风机
36 再生加热器
37 可控硅功率调整器
38 温度传感器
4 送风段
41 第四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可在文中使用以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通过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段1,其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1连接机房以取机房新风,所述第二进风口12连接室外以外取室外新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1处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3和第一风阀14;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3用于监测机房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一风阀14用于开启和关闭机房新风通道;在所述第二进风口12处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5和第二风阀16;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5用于监测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二风阀16用于开启和关闭室外新风通道。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段设置有两个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直接取机房新风,第二进风口通过风管引至室外取室外新风。机房的第一进风口和室外的第二进风口分别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空气的湿度高于机房空气的湿度时,开启机房进风口的第一风阀,关闭室外进风口的第二风阀,当检测到室外空气的湿度低于机房空气的湿度时,则关闭机房进风口的第一风阀,开启室外进风口的第二风阀,以实现进入干燥间的风源选择。
本实施例同时具备从机房取新风的进风口和从室外取新风的进风口,根据室外空气与机房空气的温湿度差异和变化来调节风阀,其中,风阀安装在转轮除湿系统的机房新风进风口和室外新风进风口以用于开启和关闭新风通道。安装在机房新风进风口的风阀和室外新风进风口的风阀是择一关系,通过调节风阀来选择机房新风或者室外新风进入转轮除湿系统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负荷,避免能源浪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前表冷段2,位于所述新风段1的出风路径上;所述前表冷段2设有表冷器21、调节水阀22以及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3;所述调节水阀22用于调节所述表冷器21的水流量;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3用于监测所述表冷器21的出风温度和湿度参数。
具体而言,前表冷段的主要作用是给送往干燥间的新风进行降温除湿,利用表冷器对新风进行冷却、减湿,控制送风温度和湿度,使新风达到相对较低温低湿的状态再进入除湿转轮33进一步被吸湿剂吸水吸附,从而达到干燥间所需要的空气状态。新风经过第一进风口11或者第二进风口12进入转轮除湿系统,再经过前表冷段的表冷器进行冷却除湿,通过所述调节水阀可以调节所述表冷器的水流量以此控制表冷器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新风的冷却降温和除湿,可以利用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3检测所述表冷器21的出风温度和湿度参数,如果符合要求,可以关闭调节水阀,新风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转轮除湿段3;所述转轮除湿段3设有再生风风道31和除湿风道32;所述除湿风道32位于所述前表冷段2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再生风风道31和除湿风道32所形成的风路之间设有除湿转轮33。
需说明的是,现有的转轮除湿系统主要部件是除湿转轮,除湿转轮表面涂敷有吸湿剂,且表面设置有蜂窝状多孔道,通过缓慢旋转除湿转轮,可以吸附流过该除湿转轮的湿空气中的水分,吸湿后的除湿转轮经高温干燥气流烘吹,能使吸湿剂脱水再生。本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转轮段33内分隔形成再生风风道31和除湿风道32;上层形成再生风风道31用于流通加热后的空气,使除湿转轮33的吸湿剂脱水再生;下层形成除湿风道32,连通新风口和供给干燥间的送风。除湿转轮33的上半部分位于再生风风道31内,下半部分位于除湿风道32内,再生风风道31的空气流向与除湿风道32的空气流向相反,从而使除湿转轮33可以正常朝向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再生风风道31内设有再生进风口34和再生排风机35。所述再生进风口34处设有再生加热器36;所述再生加热器36处设有可控硅功率调整器37;所述可控硅功率调整器37用于调节再生加热器36的加热功率。
具体而言,不断缓慢转动的除湿转轮33载着趋于饱和的水蒸气进入再生风风道31,再生风风道内反向吹入的高温空气使得除湿转轮中吸附的水分被脱附,带走除湿转轮水分的湿空气被再生排风机排出室外,从而使除湿转轮恢复了吸湿的能力而完成再生过程。而这个再生过程需要额外对再生空气进行加热,才能获得反向吹入的高温空气并有效的将空气中的水分排出。
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再生进风口34处设有再生加热器36,用于加热经过除湿转轮33的空气,通过加热的空气使除湿转轮的吸湿剂脱水再生;除湿转轮段3的上层的再生风风道设有再生进风口34和再生排风机35,即新风经过再生进风口34进入再生加热器36将空气加热到所需的再生温度后进入除湿转轮33,随着除湿转轮33中的水分被脱附到再生空气里,然后随着再生排风机35被排放出去。上述的除湿及再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保证除湿机保持持续稳定的除湿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再生加热器36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38;所述温度传感器38用于监测再生加热器36的出风温度参数。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38可以获得再生空气的再生温度,只有将空气加热到所需的再生温度后,才能有效的将空气中的水分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段4,位于所述转轮除湿段3的除湿风道32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送风段4内设有第四温湿度传感器41;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41用于监测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
通过所述送风段4内设置的第四温湿度传感器41可以检测得到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根据所得的送风温度和湿度参数与预设设计值比较,可以判断送进干燥间的新风补风是否达到干燥间所需要的空气湿度,如果达到要求,送风段会将处理后的新风送入室内环境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送风段4之前的后表冷段;所述后表冷段用于调节送风温度。
具体的,后表冷段适用于对出风路径上的新风进行除湿以及降温处理,此时新风的温度便会达到所预设的温度;可以实现在制冷的同时对新风进行除湿处理的目的,通过多次除湿处理,送入室内环境的新风湿度会更低。所述后表冷段的采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机段;所述送风机段用于将干燥空气送进干燥间。
需说明的是,在所述转轮除湿系统中,还可以增加送风机段将干燥空气送进干燥间,即将进行除湿降温处理后符合要求的新风送入室内环境。所述送风机段可根据系统送风量和余压要求配置送风机,在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轮除湿系统100,如图2所示,包括所述新风节能控制装置110。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轮除湿系统100,其实施方式与上文中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1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根据机房新风第一进风口11上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3、室外新风第二进风口12风管上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5、前表冷段2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3、再生加热器36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38、送风段4风管上的第四温湿度传感器41;利用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外新风和机房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并根据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与机房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调节设置在转轮除湿系统的机房新风进风口11的第一风阀14的开关和室外新风进风口12的第二风阀16的开关。具体步骤包括:
1、通过设置在机房新风第一进风口11上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13测得机房新风温度T11和湿度d11,通过设置在室外新风第二进风口12风管上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15测得室外新风温度T12和湿度d12,通过设置在前表冷段2的第三温湿度传感器23测得前表冷新风温度T13和前表冷新风湿度d13,根据温度和湿度参数分别计算得到机房新风焓值h11、室外新风焓值h12、前表冷新风焓值h13。
2、判断机房焓值h11减去前表冷段焓值h13的差值Δh1是否大于零,如否,则关闭表冷器21的调节水阀22。
3、关闭表冷器21的调节水阀22后,预设一个设计值,通过设置在送风段4风管上的第四温湿度传感器41测得送风湿度T14,判断送风湿度T14是否小于等于设计值,如否,则通过调节可控硅功率调整器37以增大再生加热器36的加热功率,直至送风湿度T14小于等于设计值。
若送风湿度T14小于等于设计值,则通过设置在再生加热器36上的温度传感器38检测再生温度T15是否小于等于70℃,如是,则保持再生加热器36的功率不变,如否,则减小再生加热器36的再生加热功率,直至再生加热温度T15小于等于70℃,因为除湿转轮的特性决定了其无法长期运行在70℃以下的温度。
4、判断室外焓值h12减去前表冷段焓值h13的差值Δh2是否大于零,如否,则关闭表冷器21的调节水阀22。关闭表冷器21的调节水阀22后重复步骤3的操作。
5、若机房焓值h11减去前表冷段焓值h13的差值Δh1大于零,且室外焓值h12减去前表冷段焓值h13的差值Δh2大于零,则判断Δh2是否小于Δh1,如是,则开启室外新风的第二风阀16,关闭机房新风的第一风阀14;如否,则关闭室外新风的第二风阀16,开启机房新风的第一风阀14,最终完成新风进风口的选择。
需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是一种硬件系统,任何软件技术的更新都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现有的一些软件或程序结合使用,但本实用新型本身并不涉及任何软件技术的更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从机房取新风的进风口和从室外取新风的进风口,根据室外空气与机房空气的温湿度差异和变化来调节安装在转轮除湿系统的机房新风进风口的风阀和室外新风进风口的风阀,从而选择机房新风或者室外新风进入转轮除湿系统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转轮除湿系统的运行负荷,避免能源浪费。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段,其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机房以取机房新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室外以外取室外新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一风阀;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机房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一风阀用于开启和关闭机房新风通道;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所述第二风阀用于开启和关闭室外新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前表冷段,位于所述新风段的出风路径上;所述前表冷段设有表冷器、调节水阀以及第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调节水阀用于调节所述表冷器的水流量;所述第三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表冷器的出风温度和湿度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转轮除湿段;所述转轮除湿段设有再生风风道和除湿风道;所述除湿风道位于所述前表冷段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再生风风道和除湿风道所形成的风路之间设有除湿转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风风道内设有再生进风口和再生排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进风口处设有再生加热器;所述再生加热器处设有可控硅功率调整器;所述可控硅功率调整器用于调节再生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加热器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再生加热器的出风温度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段,位于所述转轮除湿段的除湿风道的出风路径上;在所述送风段内设有第四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送风段之前的后表冷段;所述后表冷段用于调节送风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除湿系统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系统还包括送风机段;所述送风机段用于将干燥空气送进干燥间。
10.一种转轮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节能控制装置。
CN202321577754.4U 2023-06-19 2023-06-19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Active CN220653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7754.4U CN2206538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7754.4U CN2206538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3831U true CN22065383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7754.4U Active CN220653831U (zh) 2023-06-19 2023-06-19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3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8192U (zh) 具有空气预处理功能的空调室外机
CN102635906A (zh)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82216B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03453621A (zh) 一种自动控温的转轮式除湿机
CN103791592A (zh) 用于温湿独立控制系统的降温除湿方法
CN111457514A (zh) 一种可利用冷却塔冬季供冷的节能恒温控湿空调系统及控温除湿方法
CN104006463A (zh) 一种转轮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CN103140273B (zh) 除湿器和除湿方法
CN204880456U (zh) 组合式空气除湿装置
CN202648011U (zh) 热泵再生转轮式全热回收调湿控温新风机组
CN220653831U (zh) 新风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所应用的转轮除湿系统
CN212157493U (zh) 一种可利用冷却塔冬季供冷的节能恒温控湿空调系统
CN212108865U (zh) 一种用于精密铸造制壳干燥的节能恒温控湿空调系统
CN203571919U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
CN108253557A (zh) 多级分区转轮除湿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1457513A (zh) 一种用于精密铸造制壳干燥的节能恒温控湿空调系统及控温除湿方法
KR101811981B1 (ko) 폐열 재사용 기능을 갖는 공기 조화기
CN209295348U (zh) 新风除湿机组
CN113669806B (zh) 一种翅片管式涂层除湿机组自适应控制方法
CN213480432U (zh) 一种具有调温调湿功能的送风系统
CN104848673A (zh) 一种转轮式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与极片烘干装置
CN111536608A (zh) 一种循环式转轮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CN215001975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110849137A (zh) 基于转轮干燥的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预热装置及再生方法
JP2558552B2 (ja) 換気空調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