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7892U -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7892U
CN220627892U CN202323487480.2U CN202323487480U CN220627892U CN 220627892 U CN220627892 U CN 220627892U CN 202323487480 U CN202323487480 U CN 202323487480U CN 220627892 U CN220627892 U CN 220627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ell production
production apparatus
laminated cell
whee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874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松
吴译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874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7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7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7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包括隔离膜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叠片机构,隔离膜输送机构用于提供连续的隔离膜,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一极片,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二极片,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叠片机构设置于隔离膜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隔离膜往复折叠,且使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沿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交替排列于隔离膜的相邻夹缝中。本申请能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电芯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芯的生产效率,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其能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包括隔离膜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叠片机构,隔离膜输送机构用于提供连续的隔离膜,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一极片,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二极片,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叠片机构设置于隔离膜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隔离膜往复折叠,且使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沿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交替排列于隔离膜的相邻夹缝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通过设置叠片机构,利用叠片机构将隔离膜往复折叠,由于隔离膜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相比将隔离膜一片一片放置的工序来说,往复折叠隔离膜为连续工序,能够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位于隔离膜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第一转轮包括第一轮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一轮本体外周侧的第一叶片,第二转轮包括第二轮本体以及设置于第二轮本体外周侧的第二叶片,驱动组件连接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并驱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替地对隔离膜施加推力,以使隔离膜往复折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叠片机构设置为包括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利用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对隔离膜交替施加推力,从而实现隔离膜的往复折叠,该种设置方式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进行转动即可实现隔离膜的往复折叠,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隔离膜的折叠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第一方向排列,可方便布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即二者与位于上方的隔离膜的距离大体相等即可,节省调试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相对第一轮本体最远的部分与第一轮本体的距离为h1,第二叶片相对第二轮本体最远的部分与第二轮本体的距离为h2,第一轮本体和第二轮本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其中,L、h1和h2满足:L<h1+h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则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折叠隔离膜的尺寸和形状更易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叶片沿第一轮本体的外周侧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叶片沿第二轮本体的外周侧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增加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与隔离膜相抵的频率,从而进一步加快隔离膜的折叠速度,即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并且,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则便于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旋转速度设置为相等,从而便于控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替地对隔离膜施加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为曲形叶片,第一叶片朝背离第一轮本体的方向弯曲,第一叶片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轮本体,第二端位于第一端在第一轮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并且/或者,第二叶片为曲形叶片,第二叶片朝背离第二轮本体的方向弯曲,第二叶片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连接于第二轮本体,第四端位于第三端在第二轮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减少作为自由端的第二端和/或第四端对隔离膜由于推打作用造成的损伤,且使得隔离膜的折叠也较为流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连接于第一转轮,第二齿轮连接于第二转轮,驱动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驱动件同时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可节省驱动件的数量,也便于控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交替地对隔离膜施加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叠片电芯成型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对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的相背两端进行限位,第一方向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可对叠片机构层叠的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进行限定,减少叠片电芯边缘处参差不齐的情况,提高叠片电芯的制作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一极片,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第一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第一极片和隔离膜连接而形成复合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复合机构,第一复合机构将多个第一极片和隔离膜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在后续的折叠过程中,第一极片可无需挨个放置于隔离膜上,从而提高折叠的效率和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机构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一辊压单元,第一加热单元用于加热隔离膜和第一极片,第一辊压单元设置于第一加热单元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压合于隔离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加热和辊压的方式将第一极片和隔离膜粘接在一起,该种方式无需在隔离膜和第一极片上增加其他胶类物质,节省工序,较为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设置于第一复合机构的上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转移至隔离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转移机构来把第一极片转移至隔离膜,相比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用于将隔离膜引导至叠片机构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导向机构将隔离膜引导至叠片机构的上方,从而对隔离膜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叠片机构对隔离膜进行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第一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第一极片和隔离膜连接而形成复合层;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至少一对挤压辊用于对复合层进行挤压并将复合层引导至叠片机构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导向机构设置为包括一对挤压辊,在导向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对复合层进行挤压,提高第一极片和隔离膜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二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在隔离膜往复折叠的过程中将第二极片放置于隔离膜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转移机构来把第二极片转移至隔离膜,相比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二复合机构,第二复合机构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第一复合机构的下游,并设置于叠片机构的上游,第二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第二极片连接于隔离膜背离第一极片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复合机构,第二复合机构将第二极片和复合层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在后续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均可无需挨个放置于隔离膜上,直接折叠即可,显著提高了折叠的效率和流畅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复合机构包括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二辊压单元,第二加热单元用于加热复合层和第二极片,第二辊压单元设置于第二加热单元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二极片压合于被加热后的复合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加热和辊压的方式将第二极片和复合层粘接在一起,该种方式无需在第二极片和复合层上增加其他胶类物质,节省工序,较为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三转移机构,第三转移机构设置于第二复合机构的上游以及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二极片放置于复合层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三转移机构来把第二极片转移至复合层,相比于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三复合机构,第三复合机构设置于叠片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所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三复合机构使得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可提高隔离膜与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连接的紧密程度,从而减少叠片电芯的厚度,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放卷单元、第一模切单元以及第一除尘单元,第一放卷单元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第一模切单元用于将连续的第一极片切割成多个第一极片,第一除尘单元与第一模切单元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一极片上附着的粉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除尘单元,对第一极片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从而减少第一极片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而减少金属粉尘所导致的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甚至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放卷单元、第二模切单元以及第二除尘单元,第二放卷单元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二极片,第二模切单元用于将连续的第二极片切割成多个第二极片,第二除尘单元与第二模切单元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二极片上附着的粉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二除尘单元,对第二极片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从而减少第二极片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而减少金属粉尘所导致的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甚至短路风险。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中叠片机构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中叠片机构的驱动组件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电池生产系统;200、叠片电芯生产设备;300、极片生产设备;400、封装设备;
1、隔离膜输送机构;11、隔离膜;113、夹缝;
2、第一输送机构;21、第一极片;22、第一放卷单元;23、第一模切单元;24、第一除尘单元;
3、第二输送机构;31、第二极片;32、第二放卷单元;33、第二模切单元;34、第二除尘单元;
4、叠片机构;41、驱动组件;411、驱动件;412、第一齿轮;413、第二齿轮;42、第一转轮;421、第一轮本体;422、第一叶片;423、第一端;424、第二端;43、第二转轮;431、第二轮本体;432、第二叶片;433、第三端;434、第四端;
5、限位机构;51、第一限位板;52、第二限位板;
6、第一复合机构;61、第一加热单元;62、第一辊压单元;
7、第一转移机构;
8、导向机构;81、挤压辊;
9、第二转移机构;
10、第二复合机构;101、第二加热单元;102、第二辊压单元;
15、第三转移机构;
X、第一方向;Y、竖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芯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芯、锂离子一次电芯、锂硫电芯、钠锂离子电芯、钠离子电芯或镁离子电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芯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芯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芯的充电或放电。
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件。电芯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涂覆区和连接于正极涂覆区的正极极耳,正极涂覆区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极耳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以锂离子电芯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涂覆区和连接于负极涂覆区的负极极耳,负极涂覆区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极耳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隔离件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现有的叠片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目前的一种叠片工艺是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隔离膜、正极极片依次进行层叠,在该种折叠工艺中,由于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需要依次放置,因此耗时较长,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通过设置叠片机构,利用叠片机构将连续的隔离膜往复折叠,由于隔离膜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相比将隔离膜一片一片放置的工序来说,往复折叠隔离膜能够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适用于电池生产系统。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池生产系统100包括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用于生产叠片电芯。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生产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极片生产设备300,极片生产设备300位于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的上游。极片生产设备300包括浆料制作机构、涂布机构和干燥机构,浆料制作机构用于将活性物质、粘接剂和导电剂等混合制备成浆料。涂布机构用于将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两面。干燥机构用于将涂布有浆料的集流体干燥形成干燥的极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生产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封装设备400,封装设备400位于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的下游。封装设备400用于将叠片电芯装入壳体中并将端盖安装于壳体。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包括隔离膜输送机构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叠片机构4,隔离膜输送机构1用于提供连续的隔离膜11,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提供第一极片21,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第二极片31,第二极片31与第一极片21极性相反,叠片机构4设置于隔离膜输送机构1的下游,并用于将隔离膜11往复折叠,且使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沿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交替排列于隔离膜11的相邻夹缝113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隔离膜输送机构1可以包括放卷辊,隔离膜11缠绕在放卷辊上,通过放卷辊的转动实现对隔离膜11的释放。隔离膜输送机构1也可以为其他实现隔离膜11释放的部件,例如,隔离膜输送机构1可以包括用于存放隔离膜卷的存储箱,存储箱具有条形开口,隔离膜11从条形开口伸出,存储箱还具有用于放入隔离膜卷的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上以及以下所提及的“上游”以及“下游”指的是叠片电芯生产顺序的先后,并非限定各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输送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放卷单元22和第一模切单元23,第一放卷单元2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21,第一模切单元23用于将连续的第一极片21切割成多个预定大小的第一极片21。其中,第一放卷单元22包括放卷辊。第一输送机构2也可以仅包括第一放卷单元22,即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2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输送机构3可以包括第二放卷单元32和第二模切单元33,第二放卷单元3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二极片31,第二模切单元33用于将连续的第二极片31切割成多个预定大小的第二极片31。其中,第二放卷单元32包括放卷辊。第二输送机构3也可以仅包括第二放卷单元32,即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二极片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输送机构2和第二输送机构3不能同时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21和连续的第二极片31。
本申请实施例的叠片机构4可以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辊结构以及第一驱动部件,两个辊结构之间具有用于隔离膜11穿过的间隙,第一驱动部件连接于两个辊结构并驱动两个辊结构同步沿图中左右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复折叠隔离膜。进一步可选的,叠片机构4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同时连接于两个辊结构并驱动两个辊结构沿反方向旋转,从而带动隔离膜11向下运动。其中,传动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极片21可以为阳极极片,也可以为阴极极片,对应的,第二极片31可以为阴极极片,也可以为阳极极片。可选的,第一极片21为阴极极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可以在叠片机构4进行折叠隔离膜11时交替地放在隔离膜11上;也可以在叠片机构4叠片前将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中的至少一者集成于隔离膜11上,其中在集成时,可以将裁切好的第一极片21和裁切好第二极片31中的至少一者集成于隔离膜11上,而后再利用叠片机构4进行折叠;当然,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中的其中一者也可以是连续的,另一者是裁切好的,将连续的第一极片21或第二极片31先集成于隔离膜11上,例如两层连续的隔离膜11之间夹设连续的第一极片21从而形成被折叠件,叠片机构4折叠被折叠件,并在折叠过程中,将裁切好的第二极片31放置于被折叠件形成的缝隙中。
如图3所示,隔离膜11的夹缝113指的是,相邻的两层隔离膜11之间的间隙,如图3中相邻两层隔离膜11相对的两部分之间的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的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指的是,叠片电芯成型后的厚度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通过设置叠片机构4,利用叠片机构4将隔离膜11往复折叠,由于隔离膜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相比将隔离膜11一片一片放置的工序来说,往复折叠隔离膜11为连续工序,能够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
图4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中叠片机构的驱动组件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中叠片机构的驱动组件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机构4包括驱动组件41、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位于隔离膜11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第一转轮42包括第一轮本体421以及设置于第一轮本体421外周侧的第一叶片422,第二转轮43包括第二轮本体431以及设置于第二轮本体431外周侧的第二叶片432,驱动组件41连接于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并驱动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以使隔离膜11往复折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叶片422可以为直型叶片,例如也可以为平板状叶片或者直条状叶片,也可以为弯曲的叶片。类似的,第二叶片432可以为直型叶片,也可以为弯曲的叶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叶片422与隔离膜11相抵时并同时对隔离膜11的一侧施加推力,第二叶片432与隔离膜11相抵时并同时对隔离膜11的另一侧施加推力,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作用于隔离膜11,从而使隔离膜11往复折叠。示例性的,当叠片机构4仅折叠隔离膜11时,隔离膜11具有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叶片422与第一侧面相抵并同时对第一侧面施加推力,第二叶片432与第二侧面相抵并同时对第二侧面施加推力。当隔离膜11上连接有第一极片21和/或第二极片31形成复合结构时,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则交替地作用于复合结构的相背两侧。
在使用状态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转轮42沿竖直方向Y在叠片电芯上的投影与第二转轮43沿竖直方向Y在叠片电芯上的投影可以具有间距、相交叠或相接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列,也可以一者位于另一者背离叠片电芯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1可以包括两个驱动部件,两个驱动部件分别驱动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从而实现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的向相反方向旋转。具体而言,驱动部件可以为电机。
如图4所示,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以使隔离膜11往复折叠,因此位于左侧的第一轮本体42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位于右侧的第二轮本体43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从而为隔离膜11提供向下的推力而往复折叠。
当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需满足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需满足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
将叠片机构4设置为包括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利用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对隔离膜11交替施加推力,从而实现隔离膜11的往复折叠,该种设置方式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进行转动即可实现隔离膜11的往复折叠,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隔离膜11的折叠效率。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一方向X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可以具有间距,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也可以以相互交叉的形式设置。
其中,叠片电芯的极耳沿长度方向伸出,叠片电芯的厚度方向为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
将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沿第一方向X排列,可方便布置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即二者与位于上方的隔离膜11的距离大体相等即可,节省调试时间。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22相对第一轮本体421最远的部分与第一轮本体421的距离为h1,第二叶片432相对第二轮本体431最远的部分与第二轮本体431的距离为h2,第一轮本体421和第二轮本体43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其中,L、h1和h2满足:L<h1+h2。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叶片422相对第一轮本体421最远的部分,指的是,第一叶片422相对第一轮本体421的距离最大的部分。同样的,第二叶片432相对第二轮本体431最远的部分,指的是,第二叶片432相对第二轮本体431的距离最大的部分。
如此设置,则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折叠隔离膜11的尺寸和形状更易控制。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叶片422沿第一轮本体42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叶片432沿第二轮本体43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第一叶片422沿第一轮本体421的外周侧等距设置,多个第二叶片432沿第二轮本体431的外周侧等距设置。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均为三个、四个或五个。
将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设置为相等且均为多个,如此一来,可增加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与隔离膜11相抵的频率,从而进一步加快隔离膜11的折叠速度,即提高叠片电芯的生产效率。并且,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数量相等,则便于将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的旋转速度设置为相等,从而便于控制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422为曲形叶片,第一叶片422朝背离第一轮本体421的方向弯曲,第一叶片422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端423和第二端424,第一端423连接于第一轮本体421,第二端424位于第一端423在第一轮本体4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并且/或者,第二叶片432为曲形叶片,第二叶片432朝背离第二轮本体431的方向弯曲,第二叶片432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三端433和第四端434,第三端433连接于第二轮本体431,第四端434位于第三端433在第二轮本体43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轮本体421的旋转方向如图3所示为顺时针方向,第二端424位于第一端423在第一轮本体4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即第二端424和第一端423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同样的,第二轮本体431的旋转方向如图3所示为逆时针方向,第四端434和第三端433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
如此一来,可减少作为自由端的第二端424和/或第四端434对隔离膜11由于推打作用造成的损伤,且使得隔离膜11的折叠也较为流畅。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1包括驱动件411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12和第二齿轮413,第一齿轮412连接于第一转轮42,第二齿轮413连接于第二转轮43,驱动件411通过第一齿轮412和第二齿轮413带动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齿轮412和第二齿轮413的齿数可以相同,也可不同。可选的,第一齿轮412和第二齿轮413的形状相同,从而带动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同步转动。其中,驱动件411可以是电机。
利用驱动件同时带动第一齿轮412和第二齿轮413转动,可节省驱动件的数量,也便于控制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叠片电芯成型于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之间,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用于对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X的相背两端进行限位,第一方向X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其中,叠片电芯的极耳沿长度方向伸出,叠片电芯的厚度方向为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
可选的,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用于限位的部分为平板结构。
设置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可对叠片机构4层叠的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进行限定,减少叠片电芯边缘处参差不齐的情况,提高叠片电芯的制作精度。
可选地,限位机构5还包括底板,底板连接于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之间,底板用于承载叠片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提供多个第一极片21,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6,第一复合机构6用于将多个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连接而形成复合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第一极片21为多个裁切好的第一极片2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复合机构6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下游。示例性的,第一复合机构6可以包括抓取结构和点胶结构,抓取结构用于抓取第一极片21,点胶结构位于抓取结构的下游,并用于在第一极片21上点胶,而后抓取结构将第一极片21放置于隔离膜11上实现二者的粘接。
设置第一复合机构6,第一复合机构6将多个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在后续的折叠过程中,第一极片21可无需挨个放置于隔离膜11上,从而提高折叠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机构6包括第一加热单元61和第一辊压单元62,第一加热单元61用于加热隔离膜11和第一极片21,第一辊压单元62设置于第一加热单元61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21压合于隔离膜11。
由于隔离膜11通常本身附带有粘性胶体材料,例如PCS胶,隔离膜11通过加热挤压后能够与第一极片21粘结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加热单元61可以包括烘箱、换热器等能够提供热能的部件,以完成至少对隔离膜11和第一极片21的加热。当第一加热单元61采用烘箱时,烘箱可以由金属板制成且内部均匀放置多根发热管,通过发热管的加热,使热烘箱达到设定的温度,当第一极片21通过烘箱时,烘箱的温度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使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达到一定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辊压单元62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
采用加热和辊压的方式将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粘接在一起,该种方式无需在隔离膜11和第一极片21上增加其他胶类物质,节省工序,较为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一转移机构7,第一转移机构7设置于第一复合机构6的上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21转移至隔离膜1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转移机构7可以为机械手,也可以为负压吸盘等结构。
设置第一转移机构7来把第一极片21转移至隔离膜11,相比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用于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向机构8可以包括一个导向辊,导向辊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导向机构8也可以包括两个夹持辊,两个夹持辊之间具有供隔离膜11穿过的间隙,夹持辊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导向机构8也可以包括一个弧形导向板,弧形导向板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
利用导向机构8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从而对隔离膜11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叠片机构4对隔离膜11进行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6,第一复合机构6用于将多个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连接而形成复合层;导向机构8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81,至少一对挤压辊81用于对复合层进行挤压并将复合层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
将导向机构8设置为包括一对挤压辊81,在导向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对复合层进行挤压,提高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31,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二转移机构9,第二转移机构9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3的下游,并用于在隔离膜11往复折叠的过程中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隔离膜11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多个裁切好的第二极片31。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转移机构9可以为机械手,也可以为负压吸盘等结构。
在隔离膜11往复折叠的过程中,第二转移机构9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隔离膜11背离第一极片21的一侧。
设置第二转移机构9来把第二极片31转移至隔离膜11,相比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31,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二复合机构10,第二复合机构10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3、第一复合机构6的下游,并设置于叠片机构4的上游,第二复合机构10用于将多个第二极片31连接于隔离膜11背离第一极片21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多个裁切好的第二极片31。
示例性的,第二复合机构10可以包括抓取结构和点胶结构,抓取结构用于抓取第二极片31,点胶结构用于在第二极片31上点胶,而后抓取结构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复合层上实现二者的粘接。
设置第二复合机构10,第二复合机构10将第二极片31和复合层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在后续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均可无需挨个放置于隔离膜11上,直接折叠即可,显著提高了折叠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复合机构10包括第二加热单元101和第二辊压单元102,第二加热单元101用于加热复合层和第二极片31,第二辊压单元102设置于第二加热单元101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二极片31压合于被加热后的复合层。
由于隔离膜11本身附带有粘性胶体材料,例如PCS胶,隔离膜11通过加热挤压后能够与第二极片31粘结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加热单元101可以包括烘箱、换热器等能够提供热能的部件,以完成至少对复合层和第二极片31的加热。当第二加热单元101采用烘箱时,烘箱可以由金属板制成且内部均匀放置多根发热管,通过发热管的加热,使热烘箱达到设定的温度,当第二极片31通过烘箱时,烘箱的温度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使第二极片31以及复合层达到一定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辊压单元102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
采用加热和辊压的方式将第二极片31和复合层粘接在一起,该种方式无需在第二极片31和复合层上增加其他胶类物质,节省工序,较为高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三转移机构15,第三转移机构15设置于第二复合机构10的上游以及第二输送机构3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复合层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转移机构15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复合层上,可以放置于隔离膜11背离第一极片21的一侧、且处于两个第一极片21之间的区域,以使得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也可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隔离膜11背离第一极片21的一侧且与第一极片21正相背的位置,以使得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转移机构15可以为机械手,也可以为负压吸盘等结构。
设置第三转移机构15来把第二极片31转移至复合层,相比于人工转移来说,可提高放置位置的精准度以及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三复合机构,第三复合机构设置于叠片机构4的下游,并用于将所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复合机构包括第三加热单元和第三辊压单元,第三加热单元用于加热叠片电芯,第三辊压单元设置于第三加热单元的下游,并用于挤压叠片电芯使其成为一体。当然,第三复合机构也可以包括一对能够具有加热作用的挤压辊。
设置第三复合机构使得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可提高隔离膜11与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31连接的紧密程度,从而减少叠片电芯的厚度,提高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放卷单元22、第一模切单元23以及第一除尘单元24,第一放卷单元2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21,第一模切单元23用于将连续的第一极片21切割成多个第一极片21,第一除尘单元24与第一模切单元23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一极片21上附着的粉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模切单元23用于将连续的第一极片21切割成多个预定大小的块状结构。第一模切单元23可以包括金属刀具、激光刀具或液体刻蚀器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除尘单元24可以包括产生负压的风机,例如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风机具有抽吸口,对第一极片21上由于切割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
设置第一除尘单元24,对第一极片21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从而减少第一极片21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而减少金属粉尘所导致的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甚至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放卷单元32、第二模切单元33以及第二除尘单元34,第二放卷单元3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二极片31,第二模切单元33用于将连续的第二极片31切割成多个第二极片31,第二除尘单元34与第二模切单元33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二极片31上附着的粉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模切单元33用于将连续的第二极片31切割成多个预定大小的块状结构。第二模切单元33可以包括金属刀具、激光刀具或液体刻蚀器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除尘单元34可以包括产生负压的风机,例如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风机具有抽吸口,对第二极片31上由于切割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
设置第二除尘单元34,对第二极片31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行吸收,从而减少第二极片31上所附着的金属粉尘,进而减少金属粉尘所导致的电池单体的自放电甚至短路风险。
请参阅图2-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包括隔离膜输送机构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叠片机构4,隔离膜输送机构1用于提供连续的隔离膜11,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提供第一极片21,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提供第二极片31,第二极片31与第一极片21极性相反,叠片机构4设置于隔离膜输送机构1的下游,并用于将隔离膜11往复折叠,且使第一极片21和第二极片31沿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交替排列于隔离膜11的相邻夹缝113中。叠片机构4包括驱动组件41、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位于隔离膜11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第一转轮42包括第一轮本体421以及设置于第一轮本体421外周侧的第一叶片422,第二转轮43包括第二轮本体431以及设置于第二轮本体431外周侧的第二叶片432,驱动组件41连接于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并驱动第一叶片422和第二叶片432交替地对隔离膜11施加推力,以使隔离膜11往复折叠。第一叶片422为曲形叶片,第一叶片422朝背离第一轮本体421的方向弯曲,第一叶片422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端423和第二端424,第一端423连接于第一轮本体421,第二端424位于第一端423在第一轮本体4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第二叶片432为曲形叶片,第二叶片432朝背离第二轮本体431的方向弯曲,第二叶片432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三端433和第四端434,第三端433连接于第二轮本体431,第四端434位于第三端433在第二轮本体43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叠片电芯成型于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之间,第一限位板51和第二限位板52用于对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X的相背两端进行限位,第一方向X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6,第一复合机构6用于将第一极片21和隔离膜11连接而形成复合层。第一复合机构6包括第一加热单元61和第一辊压单元62,第一加热单元61用于加热隔离膜11和第一极片21,第一辊压单元62设置于第一加热单元61的下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21压合于隔离膜11。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一转移机构7,第一转移机构7设置于第一复合机构6的上游,并用于将第一极片21转移至隔离膜11。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用于将隔离膜11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导向机构8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81,至少一对挤压辊81用于对复合层进行挤压并将复合层引导至叠片机构4的上方。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二转移机构9,第二转移机构9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3的下游,并用于在隔离膜11往复折叠的过程中将第二极片31放置于隔离膜11上。叠片电芯生产设备200还包括第三复合机构,第三复合机构设置于叠片机构4的下游,并用于将所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放卷单元22、第一模切单元23以及第一除尘单元24,第一放卷单元2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一极片21,第一模切单元23用于将连续的第一极片21切割成多个第一极片21,第一除尘单元24与第一模切单元23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一极片21上附着的粉尘。第二输送机构3包括第二放卷单元32、第二模切单元33以及第二除尘单元34,第二放卷单元32用于释放连续的第二极片31,第二模切单元33用于将连续的第二极片31切割成多个第二极片31,第二除尘单元34与第二模切单元33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第二极片31上附着的粉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膜输送机构,用于提供连续的隔离膜;
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一极片;
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极性相反;
叠片机构,设置于所述隔离膜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所述隔离膜往复折叠,且使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沿所述叠片电芯的层叠方向交替排列于所述隔离膜的相邻夹缝中;
所述叠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位于所述隔离膜在自身厚度方向上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一转轮包括第一轮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轮本体外周侧的第一叶片,所述第二转轮包括第二轮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轮本体外周侧的第二叶片,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并驱动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交替地对所述隔离膜施加推力,以使所述隔离膜往复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相对所述第一轮本体最远的部分与所述第一轮本体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叶片相对所述第二轮本体最远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轮本体的距离为h2,所述第一轮本体和所述第二轮本体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其中,L、h1和h2满足:L<h1+h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叶片沿所述第一轮本体的外周侧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第二轮本体的外周侧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为曲形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朝背离所述第一轮本体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一叶片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轮本体,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轮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叶片为曲形叶片,所述第二叶片朝背离所述第二轮本体的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叶片包括在弯曲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轮本体,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三端在所述第二轮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轮,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叠片电芯成型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对所述叠片电芯沿第一方向的相背两端进行限位,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叠片电芯的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一极片,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隔离膜连接而形成复合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机构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一辊压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隔离膜和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一辊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的下游,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极片压合于所述隔离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转移机构,所述第一转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的上游,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极片转移至所述隔离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将所述隔离膜引导至所述叠片机构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一复合机构,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隔离膜连接而形成复合层;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对挤压辊,至少一对所述挤压辊用于对所述复合层进行挤压并将所述复合层引导至所述叠片机构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二转移机构,所述第二转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在所述隔离膜往复折叠的过程中将所述第二极片放置于所述隔离膜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提供多个第二极片,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二复合机构,所述第二复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复合机构的下游,并设置于所述叠片机构的上游,所述第二复合机构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二极片连接于所述隔离膜背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机构包括第二加热单元和第二辊压单元,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用于加热所述复合层和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第二辊压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的下游,并用于将所述第二极片压合于被加热后的所述复合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三转移机构,所述第三转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复合机构的上游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所述第二极片放置于所述复合层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电芯生产设备还包括第三复合机构,所述第三复合机构设置于所述叠片机构的下游,并用于将所叠片电芯热压于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放卷单元、第一模切单元以及第一除尘单元,所述第一放卷单元用于释放连续的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模切单元用于将连续的所述第一极片切割成多个所述第一极片,所述第一除尘单元与所述第一模切单元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所述第一极片上附着的粉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放卷单元、第二模切单元以及第二除尘单元,所述第二放卷单元用于释放连续的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模切单元用于将连续的所述第二极片切割成多个所述第二极片,所述第二除尘单元与所述第二模切单元相邻设置,并用于吸收所述第二极片上附着的粉尘。
20.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叠片电芯生产设备。
CN202323487480.2U 2023-12-21 2023-12-21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Active CN220627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87480.2U CN220627892U (zh) 2023-12-21 2023-12-21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87480.2U CN220627892U (zh) 2023-12-21 2023-12-21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7892U true CN220627892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87480.2U Active CN220627892U (zh) 2023-12-21 2023-12-21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7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9363A1 (zh) 电极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生产系统、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10924455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z字形叠片设备及其工艺
JP4347759B2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
EP281923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ellyroll-typ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ellyroll-type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CN212136623U (zh) 电芯结构和锂离子电池
CN104681878B (zh)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及卷绕式锂离子电池
JP5277736B2 (ja) 双極型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双極型電池の製造装置
CN108172921B (zh) 软包电池的抽气方法
CN220627892U (zh) 叠片电芯生产设备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N114667625A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JP6697224B2 (ja)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6025376A (zh) 一种连续性制作卷绕型叠片电池结构单元的方法
WO2023092284A1 (zh)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KR20230125024A (ko) 전극 극판, 전극 어셈블리, 배터리 셀, 배터리, 전기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JP2015032495A (ja) 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5375060A (zh) 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TW472425B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struc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5194794U (zh) 高倍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20121908U (zh) 极片制袋叠片设备
CN112448016A (zh) 异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7158279U (zh) 一种叠片电芯的制作装置
CN220934163U (zh) 卷绕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
CN218049806U (zh)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JP2015069918A (ja) 電気デバイス、電気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電気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218867184U (zh) 一种对称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