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9806U -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 Google Patents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49806U CN218049806U CN202222386207.XU CN202222386207U CN218049806U CN 218049806 U CN218049806 U CN 218049806U CN 202222386207 U CN202222386207 U CN 202222386207U CN 218049806 U CN218049806 U CN 2180498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mounting plate
- roller set
- nickel
- form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该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包括: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底座、调节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第一辊组、第二辊组以及调节模块均设置于底座,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相互对应相向设置于底座的两端,调节模块依序贯穿底座的侧壁以及第一辊组底端,并依序贯穿底座的侧壁以及第二辊组底端;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进行辊压,从而使得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受压成型至预设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镍铜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极耳,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例如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手机电池,蓝牙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都需要用到极耳。电池是分正负极的,极耳就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这个接触点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电池外表的那个铜片,而是电池内部的一种连接。极耳分为三种材料,其中一种为铜镀镍(Ni—Cu)材料,它们都是由胶片和金属带两部分复合而成。胶片是极耳上绝缘的部分,它的作用是电池封装时防止金属带与铝塑膜之间发生短路,并且封装时通过加热(140℃左右)与铝塑膜热熔密封粘合在一起防止漏液。一个极耳是由两片胶片把金属带夹在中间的。
然而,现有的极耳中,由于镀镍铜带的边缘处为与镀镍铜带主体相同厚度的端面,在与胶片复合成型时,镀镍铜带的端面与胶片之间容易产生缝隙而导致电池漏液,而减少镀镍铜带的边缘端面面积,也即减小镀镍铜带两侧边缘厚度能够有效降低电池漏液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镀镍铜带侧边缘端面面积过大导致容易造成电池极耳处漏液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该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包括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底座、调节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第一辊组、第二辊组以及调节模块均设置于底座,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相互对应相向设置于底座的两端,调节模块依序贯穿底座的侧壁以及第一辊组底端,并依序贯穿底座的侧壁以及第二辊组底端;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辊组包括第一顶辊、第一底辊以及第一安装板,其中,第一顶辊以及第一底辊设置于第一安装板朝向第二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第一顶辊以及第一底辊均通过转轴与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模块部分设置于第一安装板背向第二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顶辊的转轴以及第二底辊的转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顶辊以及第一底辊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顶辊的侧表面与第一底辊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辊组包括第二顶辊、第二底辊以及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二顶辊对应第一顶辊设置于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第二底辊对应第一底辊设置于第二安装板朝向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第二顶辊以及第二底辊均通过转轴与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模块部分设置于第二安装板背向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顶辊以及第二底辊的转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顶辊以及第二底辊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二顶辊的侧表面与第二底辊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模块包括两相互镜像设置的驱动组件,两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相互背向的侧表面,并且,两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分别对应连接驱动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齿条、固定轴、第二主动轮以及第二从动轮,其中,在第一安装板背向第二辊组的一侧表面,其中一固定轴设置于第一顶辊的转轴以及第一底辊的转换轴之间;其中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顶辊的转轴连接;其中一第一主动轮套设于第一顶辊的转轴;其中一第一从动轮对应上述第一主动轮套设于上述固定轴;其中一齿条对应啮合连接上述第一主动轮以及第一从动轮;其中一第二主动轮对应上述第一从动轮套设于上述固定轴;其中一第二从动轮套设于第一底辊的转轴,并与上述第二主动轮啮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在第二安装板背向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另一驱动组件相对上述驱动组件采取径向设置,且运行原理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设置有安装槽,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以及第二安装板的底端收容于安装槽内,并分别与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调节模块包括两调节组件,两调节组件分别对应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板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外表面,并分别通过转轴贯穿连接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以及第二安装板的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调节组件包括角度调节旋钮以及紧固件,对应第一安装板,其中一角度调节旋钮通过转轴对应连接于第一安装板底端的一侧,其中一紧固件对应设置于第一安装板底端的另一侧,并套设于对应的转轴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对应第二安装板,另一调节组件相对上述调节组件采取平行对应设置,且作用原理相同。
上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进行辊压,从而使得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受压成型至预设厚度,以此便于镀镍铜带在作为锂动力电池的极耳时,能够提高电池在极耳处的密封性,从而提升电池的密封性能、减少漏液现象。其中,第一顶辊与第一底辊配合,第二顶辊与第二底辊配合,从而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同时进行辊压成型,从而有效提升镀镍铜带两侧边缘加工的一致性;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顶辊与第一底辊反向协同转动,并镜像驱动第二顶辊与第二底辊反向协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相互配合对镀镍铜带两侧边缘进行辊压的同时,将镀镍铜带朝统一方向传输,以此实现镀镍铜带的持续辊压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该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包括第一辊组1、第二辊组2、底座3、调节模块4以及驱动模块5,其中,第一辊组1、第二辊组2以及调节模块4均设置于底座3,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相互对应相向设置于底座3的两端,调节模块4依序贯穿底座3的侧壁以及第一辊组1底端,并依序贯穿底座3的侧壁以及第二辊组2底端,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模块4对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各自的设置角度进行调节;驱动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待加工的镀镍铜带设置于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之间,驱动模块5驱动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辊压至预设厚度。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的,第一辊组1包括第一顶辊11、第一底辊12以及第一安装板13,其中,第一顶辊11以及第一底辊12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3朝向第二辊组2的一侧表面,并且,第一顶辊11以及第一底辊12均通过转轴与第一安装板13转动连接;驱动模块5部分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3背向第二辊组2的一侧表面,并且,驱动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顶辊11的转轴以及第二底辊的转轴,从而驱动第一顶辊11以及第二底辊协同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具体的,第一顶辊11以及第一底辊1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顶辊11的侧表面与第一底辊12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在实际应用时,镀镍铜带设置于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之间,镀镍铜带靠近第一辊组1的一侧边缘设置于第一顶辊11以及第一底辊12之间,第一顶辊11以及第一底辊12分别对镀镍铜带边缘的顶底两侧进行相向辊压,从而在输送镀镍铜带的同时,将镀镍铜带的对应侧边缘辊压至预设厚度。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的,第二辊组2包括第二顶辊21、第二底辊22以及第二安装板23,其中,第二顶辊21对应第一顶辊11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3朝向第一辊组1的一侧表面,第二底辊22对应第一底辊12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3朝向第一辊组1的一侧表面,并且,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均通过转轴与第二安装板23转动连接;驱动模块5部分设置于第二安装板23背向第一辊组1的一侧表面,并且,驱动模块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的转轴,从而驱动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协同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具体的,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二顶辊21的侧表面与第二底辊22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在实际应用时,镀镍铜带设置于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之间,镀镍铜带靠近第二辊组2的一侧边缘设置于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之间,第二顶辊21以及第二底辊22分别对镀镍铜带边缘的顶底两侧进行相向辊压,从而协同第一辊组1在输送镀镍铜带的同时,将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辊压至预设厚度。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的,驱动模块5包括两相互镜像设置的驱动组件51,两驱动组件51分别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3以及第二安装板23相互背向的侧表面,并且,两驱动组件51的输出轴分别对应连接驱动第一辊组1以及第二辊组2。
请参阅图1至图4,具体的,每一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电机511、第一主动轮512、第一从动轮513、齿条514、固定轴515、第二主动轮516以及第二从动轮517,其中,在第一安装板13背向第二辊组2的一侧表面,其中一固定轴515设置于第一顶辊11的转轴以及第一底辊12的转换轴之间;其中一驱动电机511的输出轴与第一顶辊11的转轴连接;其中一第一主动轮512套设于第一顶辊11的转轴;其中一第一从动轮513对应上述第一主动轮512套设于上述固定轴515;其中一齿条514对应啮合连接上述第一主动轮512以及第一从动轮513;其中一第二主动轮516对应上述第一从动轮513套设于上述固定轴515;其中一第二从动轮517套设于第一底辊12的转轴,并与上述第二主动轮516啮合连接。以此,在对应的一组驱动组件51中,上述的驱动电机511能够驱动第一顶辊11转动,第一主动轮512通过齿条514带动第一从动轮513进行同向转动,第一从动轮513通过对应的固定轴515带动第二主动轮516同向转动,最终第二主动轮516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从动轮517进行反向转动。也即,通过对应的驱动组件51,第一顶辊11与第一底辊12能够进行相反反向的协同转动,以此实现第一辊组1在对镀镍铜带边缘进行辊压成型的同时,将镀镍铜带朝向统一方向输送,进而对镀镍铜带进行持续的辊压工作。在第二安装板23背向第一辊组1的一侧表面,另一驱动组件51相对上述驱动组件51采取径向设置,且运行原理相同。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的,底座3设置有安装槽31,第一安装板13的底端以及第二安装板23的底端收容于安装槽31内,并分别与安装槽31内壁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的,调节模块4包括两调节组件41,两调节组件41分别对应第一安装板13以及第二安装板23设置于安装槽31的侧壁外表面,并分别通过转轴贯穿连接第一安装板13的底端以及第二安装板23的底端。具体的,每一调节组件41包括角度调节旋钮411以及紧固件412。其中,对应第一安装板13,其中一角度调节旋钮411通过转轴对应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3底端的一侧,其中一紧固件412对应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3底端的另一侧,并套设于对应的转轴侧表面;以此,通过旋动角度调节旋钮411能够调节设定第一安装板13的设置角度,从而调节第一辊组1对镀镍铜带边缘的辊压角度,调节至预设角度后,通过对应的紧固件412能够对第一安装板13进行锁紧,进而避免第一辊组1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偏移。对应第二安装板23,另一调节组件41相对上述调节组件41采取平行对应设置,且作用原理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一辊组以及第二辊组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进行辊压,从而使得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受压成型至预设厚度,以此便于镀镍铜带在作为锂动力电池的极耳时,能够提高电池在极耳处的密封性,从而提升电池的密封性能、减少漏液现象。其中,第一顶辊与第一底辊配合,第二顶辊与第二底辊配合,从而分别对镀镍铜带的两侧边缘同时进行辊压成型,从而有效提升镀镍铜带两侧边缘加工的一致性;驱动模块驱动第一顶辊与第一底辊反向协同转动,并镜像驱动第二顶辊与第二底辊反向协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相互配合对镀镍铜带两侧边缘进行辊压的同时,将镀镍铜带朝统一方向传输,以此实现镀镍铜带的持续辊压成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底座、调节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辊组、所述第二辊组以及所述调节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辊组以及所述第二辊组相互对应相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调节模块依序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一辊组底端,并依序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二辊组底端;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辊组以及所述第二辊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组包括第一顶辊、第一底辊以及第一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一顶辊以及所述第一底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顶辊以及所述第一底辊均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向所述第二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顶辊的转轴以及所述第一底辊的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辊以及所述第一底辊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顶辊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底辊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组包括第二顶辊、第二底辊以及第二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二顶辊对应所述第一顶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底辊对应所述第一底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顶辊以及所述第二底辊均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向所述第一辊组的一侧表面,并且,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顶辊以及所述第二底辊的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辊以及所述第二底辊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顶辊的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底辊的侧表面相距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两调节组件,两所述调节组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外表面,并分别通过转轴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角度调节旋钮以及紧固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其中一所述角度调节旋钮通过转轴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端的一侧,其中一所述紧固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端的另一侧,并套设于对应的转轴侧表面;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板,另一所述调节组件相对上述调节组件采取平行对应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86207.XU CN218049806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386207.XU CN218049806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49806U true CN218049806U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08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386207.XU Active CN218049806U (zh) | 2022-09-08 | 2022-09-08 |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49806U (zh) |
-
2022
- 2022-09-08 CN CN202222386207.XU patent/CN2180498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19233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ellyroll-typ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ellyroll-type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 |
EP1531505B1 (en) | Flat battery | |
KR20220161498A (ko) | 집전체, 이차 전지,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작 방법 | |
KR101604052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2차전지의 전극판 이송 장치 | |
KR101767636B1 (ko) | 전극 시이트용 압연 롤 | |
CN111564654B (zh) | 一种模切折叠一体机 | |
CN108172921B (zh) | 软包电池的抽气方法 | |
CN101789315A (zh) | 混合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 |
EP2816652B1 (en) | Battery pressing apparatus and battery pressing method | |
US12115749B2 (en) | Rolling apparatus | |
CN113889600A (zh) | 一种预锂工艺、预锂装置及叠片工艺、叠片装置 | |
CN218049806U (zh) | 镀镍铜带边缘成型机构 | |
KR20210036703A (ko) | 배터리 셀 가공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공방법 | |
CN216084939U (zh) | 极片带料、极片单体及电池 | |
EP4293788A1 (en) | Cel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CN208655791U (zh) | 电池极片轧辊 | |
CN106025376A (zh) | 一种连续性制作卷绕型叠片电池结构单元的方法 | |
CN212342674U (zh) | 一种模切折叠一体机 | |
CN106898822B (zh) | 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及锂电池 | |
JPH10208775A (ja) | リチウムポリマー電池用電極要素の製造装置 | |
JP3432710B2 (ja) | ポリマー電池用電極要素の製造装置 | |
CN211045614U (zh) | 叠片机 | |
CN219066844U (zh) | 极片补锂装置 | |
CN219226344U (zh) | 电池模组 | |
JP7507978B2 (ja) | 乾式電極製造用カレンダリングロールプレスのカレンダリングロ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