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375U -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375U
CN220624375U CN202322059509.0U CN202322059509U CN220624375U CN 220624375 U CN220624375 U CN 220624375U CN 202322059509 U CN202322059509 U CN 202322059509U CN 220624375 U CN220624375 U CN 220624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valve port
heat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95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嘉文
赵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vic Healt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vic Healt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vic Healt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vic Health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95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包括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形成的换热回路,第一换热器和节流元件通过第一换热管道连接。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管道和回热换热器,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一换热管道并联于第一换热器和节流元件之间,回热换热器设置于第二换热管道上。当换热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时,第一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且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回热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的上游,为制热单元,第二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的下游,为制冷单元。回热换热器位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风路径的下游,使得空气在被第二换热器制冷除湿后,可被回热换热器加热升温,达到除湿且使室内温度不降低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除湿原理一般都是开启制冷循环将蒸发器变冷,让室内空气在经过蒸发器时使其内部的水蒸气达到露点温度进而凝结成水珠流到底部的接水盘,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出室外。这种除湿方法虽然能够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水分,但是也会导致室内空气温度的下降,吹出的冷风会导致用户不适,影响用户的舒适感。
目前,为了降低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空调器一般会采用内风机低风、压缩机间歇运行的方案,以比制冷运转稍低的风速通过制冷运转进行除湿。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除湿方式的除湿效率较低,还会因压缩机的频繁启动而增加电量损失,恒温除湿的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在空调设备的除湿模式下节省压缩机电量,并提升恒温除湿的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系统,以在空调设备的除湿模式下节省压缩机电量,并提升恒温除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形成的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节流元件通过第一换热管道连接,还包括:
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并联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
回热换热器,所述回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上;
其中,所述换热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回热换热器与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联,且所述回热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风路径的下游。
可选地,在上述的换热系统中,所述换热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的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连通,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通;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与所述第三阀口截止;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与所述第二阀口截止。
可选地,在上述的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且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回热换热器和所述节流元件之间;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控制阀处于截止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的换热系统中,还包括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口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口连通,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可选地,在上述的换热系统中,所述第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
可选地,在上述的空调设备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所述空调设备的室内机的换热器;和/或,
所述回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壳体内。
可选地,在上述的空调设备中,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空调设备的室外机的室外风扇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地,在上述的空调设备中,所述回热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为翅片管换热器;
所述回热换热器的翅片间隙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翅片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形成的换热回路,第一换热器和节流元件通过第一换热管道连接,冷媒可在换热回路内进行循环。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管道和回热换热器,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一换热管道并联于第一换热器和节流元件之间,回热换热器设置于第二换热管道上。当换热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时,第一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回热换热器与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串联,且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回热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的上游,为制热单元,第二换热器位于节流元件的下游,为制冷单元。回热换热器位于第二换热器的换热风路径的下游,使得空气可由第二换热器向回热换热器方向流动,进而使空气在被第二换热器制冷除湿后,可被回热换热器加热升温。其中,第一模式为换热系统的除湿模式,当第一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时,换热系统以非除湿模式运行,非除湿模式可以是制热模式、制冷模式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之间通断状态的改变,实现了换热系统在除湿模式和非除湿模式下的切换,结构简单,控制维护方便,且在除湿模式下,经由第二换热器冷却除湿的空气可在流经回热换热器时被升温加热,从而使得最终进入室内的空气处于较为舒适的温度,达到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前提下,使室内温度不降低的目的,而且由于不采用压缩机间歇运行的方式,而是管道之间通断状态的改变,使得压缩机始终正常工作,从而在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停带来的电量损耗的同时,提升恒温除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所以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处于除湿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处于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压缩机;
200为第一换热器,210为回热换热器,220为第二换热器;
300为室外风扇,310为室内风扇;
400为第三控制阀,410为第一控制阀,420为节流元件,430为第二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换热系统,以在空调设备的除湿模式下节省压缩机电量,并提升恒温除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元件420和第二换热器220形成的换热回路,第一换热器200和节流元件420通过第一换热管道连接,冷媒可在换热回路内进行循环。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管道和回热换热器210,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一换热管道并联于第一换热器200和节流元件420之间,回热换热器210设置于第二换热管道上。
当换热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时,第一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回热换热器210与节流元件420和第二换热器220串联,且沿冷媒的流动方向,回热换热器210位于节流元件420和第二换热器220的上游,为制热单元,第二换热器220位于节流元件420的下游,为制冷单元。回热换热器210位于第二换热器220的换热风路径的下游,使得空气可由第二换热器220向回热换热器210方向流动,进而使空气在被第二换热器220制冷除湿后,可被回热换热器210加热升温。其中,第一模式为换热系统的除湿模式,当第一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时,换热系统以除了除湿模式以外的其他作业模式(非除湿模式)运行,非除湿模式可以是制热模式、制冷模式等。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通过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之间通断状态的改变,实现了换热系统在除湿模式和非除湿模式下的切换,结构简单,控制维护方便,且在除湿模式下,经由第二换热器220冷却除湿的空气可在流经回热换热器210时被升温加热,从而使得最终进入室内的空气处于较为舒适的温度,达到在保证除湿效果的前提下,使室内温度不降低的目的,而且由于不采用压缩机间歇运行的方式,而是管道之间通断状态的改变,使得压缩机始终正常工作,从而在避免压缩机频繁启停带来的电量损耗的同时,提升恒温除湿的效果。
当换热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时,第一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模式即为上述的制热模式、制冷模式等非除湿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的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一换热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410连接于第一换热器200,且第一控制阀410的第一阀口与第一换热器200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二换热管道连通,第三阀口与第一换热管道连通。
结合图2,当换热系统以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一控制阀410的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与第三阀口截止,冷媒沿上游至下游方向上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200、第一控制阀410、回热换热器210、节流元件420和第二换热器220。
当换热系统以非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一控制阀410的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与第二阀口截止。冷媒可由节流元件420处直接经由第一控制阀410进入第一换热器200,或由第一换热器200处直接经由第一控制阀410进入节流元件420。
其中,第一控制阀410可以为三通阀等可以实现阀口连通状态改变的阀体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回热换热器210在非除湿模式下与换热回路的截止,在第二换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430,且第二控制阀430设置于回热换热器210和节流元件420之间。通过第一控制阀410和第二控制阀430通断状态的改变,可实现回热换热器210作业状态的改变。
当换热系统以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二控制阀430处于打开状态,回热换热器210接入换热回路;当换热系统以非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二控制阀430处于关闭状态,回热换热器210的两端均与换热回路截止,以避免对换热系统的制冷作业或制热作业造成影响。
其中,第二控制阀430可以为电磁阀。
为了实现换热系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控制阀400,第三控制阀400的第一阀口与压缩机100的输出口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二换热器220连通,第三阀口与压缩机100的输入口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一换热器200连通。通过第三控制阀400各个阀口连通状态的改变,可以实现在冷媒在回路内不同方向的循环,进而实现换热系统作业模式的切换。
具体地,当换热系统以除湿模式运行时,第三控制阀400的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冷媒由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经过压缩机100、第三控制阀400、第一换热器200、第一控制阀410、回热换热器210、节流元件420、第二换热器220和第三控制阀400,并最终回到压缩机100。
如图3所示,当换热系统以制冷模式运行时,第三控制阀400的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冷媒由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经过压缩机100、第三控制阀400、第一换热器200、第一控制阀410、节流元件420、第二换热器220和第三控制阀400,并最终回到压缩机100。
如图4所示,当换热系统以制热模式运行时,第三控制阀400的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冷媒由上游至下游方向依次经过压缩机100、第三控制阀400、第二换热器220、节流元件420、第一控制阀410、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三控制阀400,并最终回到压缩机100。
其中,第三控制阀400可以为四通换向阀。第一控制阀410、第二控制阀430和第三控制阀400均可为电磁阀,以便于实现换热系统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系统,所以同样具有上述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20为空调设备的室内机的换热器。空调设备的室内机的室内风扇310可带动空气由第二换热器220向回热换热器210的方向进行流动。在除湿模式下,室内的空气被室内风扇310带动经过由第二换热器220的制冷除湿后,再被回热换热器210加热升温并吹向室内,使室内的空气干燥且温度适宜。
回热换热器210可设置于室内机的壳体内或壳体外。
通过合理设置空调设备的作业参数,可以使得除湿模式下的空气具有适宜的温度参数。
为了保证室内换热器(回热换热器210和第二换热器220)和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00)的换热平衡,在除湿模式下,室内风扇310打开,室外风扇300关闭,以降低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除湿模式下回热换热器210的换热功率进行补偿。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对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进行调整,以保证换热平衡。
当回热换热器210和第二换热器220均为翅片管换热器时,为了降低回热换热器210在非除湿模式下,对换热风正常流动的影响,可调节回热换热器210的翅片间隙,使之大于第二换热器220的翅片间隙,以便于在不影响除湿模式下升温效果的同时,降低回热换热器210对非除湿模式下气流的影响。
为了实现对空调作业状态的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空调设备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可包括用于对室内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器以及用于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等,以实现除湿模式下对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系统,包括由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节流元件(420)和第二换热器(220)形成的换热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所述节流元件(420)通过第一换热管道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并联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所述节流元件(420)之间;
回热换热器(210),所述回热换热器(210)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上;
其中,所述换热系统以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所述回热换热器(210)与所述节流元件(42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20)串联,且所述回热换热器(210)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20)的换热风路径的下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以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处于截止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和所述第一换热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410)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所述第一控制阀(410)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连通,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通;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与所述第三阀口截止;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与所述第二阀口截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430),且所述第二控制阀(430)设置于所述回热换热器(210)和所述节流元件(420)之间;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控制阀(430)处于打开状态,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二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二控制阀(430)处于截止状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控制阀(400),所述第三控制阀(400)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输出口连通,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20)连通,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100)的输入口连通,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连通;
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7.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20)为所述空调设备的室内机的换热器;和/或,
所述回热换热器(210)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以所述第一模式运行时,所述空调设备的室外机的室外风扇(300)处于关闭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换热器(21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20)均为翅片管换热器;
所述回热换热器(210)的翅片间隙大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20)的翅片间隙。
CN202322059509.0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Active CN220624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9509.0U CN2206243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9509.0U CN2206243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375U true CN22062437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33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9509.0U Active CN2206243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2851B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15743A (zh) 可调温房间除湿空调器
CN102287900B (zh) 一种复合除湿空调系统
CN202955784U (zh) 双系统除湿升温空调机组
CN210374155U (zh) 一种再热除湿一体化制冷系统
CN105571035A (zh) 冷藏空调
CN104864627A (zh) 一种双供暖制冷热水除湿系统
CN106403143B (zh)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16858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8007016A (zh) 热泵系统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4373064U (zh) 可调温房间除湿空调器
CN107305074B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20624375U (zh)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04535183U (zh) 冷热负荷自动匹配的联合空调机组
CN116817448A (zh) 一种换热系统和空调设备
CN21101166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CN210004512U (zh) 恒温除湿空调器
JP372401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534387B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恒温除湿制冷循环系统
CN111609483A (zh) 除湿装置及除湿系统
JP2006153321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機
CN218936544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及空气处理机
CN214275937U (zh) 一种制热运行除湿空调
JP200108275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