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9510U - 晾衣机 - Google Patents

晾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9510U
CN220619510U CN202321415411.8U CN202321415411U CN220619510U CN 220619510 U CN220619510 U CN 220619510U CN 202321415411 U CN202321415411 U CN 202321415411U CN 220619510 U CN220619510 U CN 220619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lothes
air outlet
fan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54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晶
唐林强
张心予
吴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upu Home Styl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54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9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9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9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机,包括衣架主体、升降架、护理模块以及轴流风机,所述升降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衣架主体以及所述护理模块,以驱动所述护理模块相对于所述衣架主体升降;所述护理模块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风道衣撑,所述壳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衣撑贯通开设有衣撑风道,所述风道衣撑固设于所述壳体,以使得所述衣撑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轴流风机能够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后沿所述衣撑风道的另一端排出;通过采用气流较为分散的轴流风机,无需设置额外的分流风道,有效降低了晾衣机的整体厚度及生产成本;并通过衣撑风道结构提高烘干效率,避免因采用轴流风机导致烘干效率下降。

Description

晾衣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机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晾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晾衣机大多带有烘干功能,因此晾衣机主机内大多内置有风机;此外,由于风机吹出的气流具有聚集性,烘干面积相对较小,因此目前的晾衣机主机通常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分流风道对气流进行分流,以确保晾衣机的烘干面积;
考虑到室内空间利用率以及美观度等因素,晾衣机主机大多内嵌于房间吊顶内,但是房间吊顶厚度有限,而设置风机和分流风道会导致晾衣机主机的厚度增加,进而导致晾衣机主机无法内嵌于房间吊顶,无法满足目前用户对超薄晾衣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厚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具有烘干功能的前提下厚度相对较小的晾衣机。
本申请提供一种晾衣机,包括衣架主体、护理模块以及风机,所述护理模块外置于所述衣架主体,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衣架主体及/或所述护理模块;所述护理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机能够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排出以烘干衣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通过进风口以及出风口与所述壳体外部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能够驱动外部空气沿所述进风口、所述容置腔以及所述出风口的顺序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与所述进风口对应,且所述风机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出风口的轴线方向,以使得所述壳体的气流路径呈L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理模块包括所述壳体以及至少一个风道衣撑;所述风道衣撑贯通开设有衣撑风道,所述风道衣撑固设于所述壳体,以使得所述衣撑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能够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后沿所述衣撑风道的另一端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以及所述衣撑风道排出空气的一端均朝向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衣撑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封堵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水箱以及与所述水箱相对固定的蒸汽发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至少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能够将所述壳体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位于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导向面的倾斜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壳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理模块包括所述壳体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衣撑;所述蒸汽发生组件还包括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管路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道衣撑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固设有第一触点,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触点电连接;所述衣架主体固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并电连接的第二触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上述晾衣机,通过将护理模块外置于衣架主体,并通过护理模块排出气流烘干衣物,即将统晾衣机中的风道结构外置于衣架主体,以使得衣架主体内不再需要设置风道结构,减少了衣架主体的空间、厚度需求,以使得衣架主体的厚度相较于传统晾衣机更薄,从而能够满足将衣架主体内嵌于房间吊顶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晾衣机内护理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护理模块正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护理模块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1、进风口;12、容置腔;13、出风口;14、第一触点;20、风道衣撑;20a、衣撑风道;21、接头部;21a、衣撑进风口;22、衣撑部;22a、衣撑出风口;30、风机;40、蒸汽发生组件;41、水箱;411、蒸汽出口;412、压力喷头;413、导向面;42、蒸汽发生器;43、蒸汽管路;50、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传统的晾衣机风机及风道均位于主机内部,离心风机、风道结构通常会占用主机至少60%的空间,又由于风道是主机内高度最高的部件,决定着主机的厚度,因此目前的晾衣机主机厚度大多较厚,无法内嵌于房间吊顶,无法满足目前用户对超薄晾衣机的需求;
此外,由于风机及风道均位于主机内部,因此现有风机产生的气流由主机直接向下吹,气流在运动至衣物之前,在衣物与主机吹风口之间的路径上溢散较多,一部分热气流直接分流溢散无法到达衣物,剩余部分到达衣物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热量散失,烘干效率低。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本申请首先提供一种晾衣机,包括衣架主体、护理模块以及风机30,护理模块外置于衣架主体,风机30设置于衣架主体及/或护理模块;护理模块包括壳体10,壳体10开设有出风口13,风机30能够驱动空气通过出风口13排出以烘干衣物。
本文中的衣架主体即为传统晾衣机的主机。
本申请中,将护理模块外置于衣架主体,并通过护理模块排出气流烘干衣物,即将统晾衣机中的风道结构外置于衣架主体,以使得衣架主体内不再需要设置风道结构,减少了衣架主体的空间、厚度需求,以使得衣架主体的厚度相较于传统晾衣机更薄,从而能够满足将衣架主体内嵌于房间吊顶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0设置于衣架主体内,此时风机30与壳体10的进风口11之间可以通过通气管连接,也可在护理模块上升至设定位置后两者对接连通,只要风机30与护理模块之间的气流路径为密闭路径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从而在保证风机30产生的气流能够吹入护理模块内的同时,避免气流由衣架主体流至护理模块的过程中发生溢散;进而在减少衣架主体厚度的同时减少了气流损失,提高了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晾衣机还包括升降架,升降架的两端分别连接衣架主体以及护理模块,本申请中将出风口13开设于护理模块,由护理模块出风烘干衣物,由于护理模块能够在升降架的带动下进行升降,相较于传统晾衣机中风机产生的气流由主机直接向下吹的方式,本申请中护理模块的出风口13与衣物之间的间距更小,气流的溢散更少,从而减少了气流损失,提高了烘干效率。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还开设有进风口11以及容置腔12,容置腔12通过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3与壳体10外部连通,风机30设置于容置腔12内且能够驱动外部空气沿进风口11、容置腔12以及出风口13的顺序流动。
将风机30设置于护理模块内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晾衣机的风机30需要定期清理维护,特别是当护理模块内还具有蒸汽发生组件40等元件时,若不及时对风机30进行清理维护,风机30扇叶上的堆积的灰尘或纤维可能随气流进入容置腔12内并堵塞蒸汽发生组件40,从而导致蒸汽发生组件40出现出气量减小甚至损坏的情况;传统的晾衣机的风机30大多位于与天花板或墙面固定的衣架主体内,对风机30的清理维护相对困难,而本申请中在风机30需要维护、更换时,可以通过升降架降低护理模块的高度,以便于进行风机30的维护、更换操作;
其次,相较于其他将风机设置于衣架主体内的方案,衣架主体内不再需要安装风机30,也无需设计衣架主体与护理模块之间的风道对接结构,进一步减少了衣架主体的空间、厚度需求;
最后,相较于其他将风机设置于衣架主体内的方案,风机30内置于护理模块后,气流经过的路径缩短,从而能够减少风机30产生的气流在路径上的消耗,进而达到减少气流损失,提高烘干效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1位于壳体10的侧面;这里的侧面指壳体10除竖直方向的外表面以外的其他外表面,通过将进风口11开设于壳体10的侧面,能够减少因自重作用落入进风口11内的灰尘或其他异物,从而起到一定防尘防异物的效果。
当然,进风口11也可设置于壳体10竖直方向的外表面,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0与进风口11对应,且风机30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出风口13的轴线方向,以使得壳体10的气流路径呈L型。
风机30所吹出的气流会与容置腔12的内侧壁或出风口13的内侧壁碰撞,虽然碰撞会一定程度降低气流的风速,但是也会破坏气流的聚集性,使得气流能够更加分散地从出风口13排出,进一步增加烘干面积,以满足对大面积烘干的需求。
请参考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气流路径呈Z型或多次弯折型,只要风机30所吹出的气流会与路径内壁碰撞分散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相对。
当然,若采用直线型的气流路径,通过增加风机30与出风口13之间的间距也能够增加气流的分散面积,但是势必会导致护理模块的体积增加,因此,将风机30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出风口13的轴线方向,能够在保证气流分散面积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护理模块的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将风道结构外置于衣架主体,可以选择不设置风道结构,也可以选择将风道结构设置于护理模块,只要衣架主体内无需设置风道结构即可。
以晾衣机不设置风道结构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30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吹出的气流相较于离心风机较为分散,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分流风道或分流结构,从而以使得衣架主体内不再需要设置风道结构,减少了衣架主体的空间、厚度需求。
而以风道结构设置于护理模块为例,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理模块包括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风道衣撑20;风道衣撑20贯通开设有衣撑风道20a,风道衣撑20固设于壳体10,以使得衣撑风道20a的一端与出风口13连通,风机30能够驱动空气通过出风口13后沿衣撑风道20a的另一端排出。
风道衣撑20在能够正常晾挂衣物的同时,还能够充当传统晾衣机中的风道结构,由于风道衣撑20与壳体10固定,即风道结构设置于护理模块,以使得衣架主体内不再需要设置风道结构,减少了衣架主体的空间、厚度需求。
此外,通过将具有衣撑风道20a的风道衣撑20连接于出风口13,以使得风机产生的气流能够通过衣撑风道20a的出口直接喷射至衣物内部,有效增加了气流与衣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衣物本身也可看做风道的一部分,气流作用在衣物之前几乎不会向外界溢散,极大的提高了烘干效率。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3以及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朝向同一方向;以使得出风口13处排出的气流能够沿衣撑风道20a直接排出,无需与衣撑风道20a内壁发生碰撞,从而增加了衣撑风道20a所排出气流的风速,增加了烘干效率。
优选的,出风口13以及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均朝向地面,由于衣物晾挂于风道衣撑20后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因此,将出风口13以及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均朝向地面,能够使得衣撑风道20a吹出的分散气流沿衣物内部向下流动,从而实现对衣物的全面均匀烘干。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3以及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也可朝向不同方向,例如出风口13位于壳体10侧面,风道衣撑20呈L形,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朝向地面。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衣撑20包括接头部21以及至少一个衣撑部22,各衣撑部22均固设于接头部21;衣撑风道20a包括衣撑进风口21a以及衣撑出风口22a,衣撑进风口21a位于接头部21内且与出风口13连通,每一衣撑部22内均具有一个衣撑出风口22a,衣撑出风口22a的一端与衣撑进风口21a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由于风道衣撑20需要与出风口13对接,通过为单个风道衣撑20设置多个衣撑部22,能够增加单个风道衣撑20所能晾挂的衣物数量,从而在相同出风口13数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总的衣物晾挂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衣撑20可拆卸的固设于壳体10;护理模块还包括盖板,盖板能够与壳体10固定连接以封堵出风口13。
通过将风道衣撑20可拆卸的固设于壳体10,以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烘干效果、衣物数量等实际需求,选择在出风口13处安装不同的风道衣撑20或盖板;具体的,当需晾挂的衣物数量较多时,可以选择衣撑部22相对较多的风道衣撑20,而对烘干效果有较高要求时,可以选择单一衣撑部22的风道衣撑20,并将其他出风口13通过盖板封堵。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件50,以增加烘干效果。
具体的,加热件50可以为PTC(热敏电阻)或其他加热部件,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此外,加热件50的形状可以方形、圆形、环形等,本申请同样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理模块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40,蒸汽发生组件40包括水箱41以及与水箱41相对固定的蒸汽发生器42。
水箱41内部具有能够容纳水或其他用于衣物护理的溶液的腔室,以满足蒸汽护理的供水需求,蒸汽发生器42将水箱41的液体汽化为蒸汽后排出至容置腔12内,并在风机30产生的气流带动下吹至衣物处,进而完成蒸汽护理。
具体的,蒸汽发生器42可以为电热丝(通过电加热实现液体汽化)、超声波发生器或其他装置,只要能够将水箱41内的液体汽化为蒸汽即可。
水箱41可以内置于壳体10内部,也可以部分内置于壳体10内部、部分突出于壳体10外部,还可以完全设置于壳体10外部;水箱41可以与壳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壳体10可拆卸的连接;蒸汽发生器42可以内置于水箱41内部,也可设置于水箱41外部,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41至少部分与壳体10侧壁贴合或突出于壳体10,且该部分开设有注水口,以便于向水箱41内补水。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41至少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413,能够将壳体10内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13。
这里的导向面413可以为单一斜面或弧面,也可以为多个斜面或弧面的拼接面,只要该导向面413能够起到对气流的引导作用即可;在保证导向面413引导作用的前提下,水箱41可以为梯形、三角形、半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
通过将导向面413与风机30对应,以使得风机30的气流能够与该导向面413碰撞分散,不但能够破坏气流的聚集性,还能够将气流引导至出风口13,尽可能减少因碰撞所导致的气流流速损失,从而增加出风口13的风速,进一步增加晾衣机的烘干效果。
当然,也可在壳体10能设置单独的导风件用于引导气流,本申请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41位于沿壳体1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通过将水箱41设置于沿壳体1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以使得同一水箱41能够同时对多侧进风口11流入的气流进行阻挡,以最大化利用壳体10内部空间,减少晾衣机的整体体积。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导向面413的倾斜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出风口13。
以保证风机30吹出的气流经过与导向面413碰撞分散后,能够在导向面413的引导作用下流入对应的出风口13内,从而保证每一出风口13内均有分散的气流流入,进而确保每一风道衣撑20上晾晒的衣物都能够得到烘干。
请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发生组件40还包括蒸汽出口411,蒸汽出口411位于壳体10内;蒸汽发生器42将水箱41的液体汽化为蒸汽后通过蒸汽出口411排出至容置腔12内,并在风机30产生的气流带动下吹至衣物处,进而完成蒸汽护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出口411也可位于壳体10外部,蒸汽出口411排出的蒸汽在气流带下直接吹至衣物处,完成蒸汽护理。
请参考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理模块包括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于出风口13的风道衣撑20;蒸汽发生组件40还包括蒸汽管路43,蒸汽管路43一端与蒸汽出口4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风道衣撑20内。
通过蒸汽管路43能够将水箱41内产生的蒸气引导至风道衣撑20内,以避免蒸汽在容置腔12内液化,增加喷射至衣物上的蒸汽量,从而优化蒸汽护理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出口411位置固设有能够封堵蒸汽出口411的压力喷头412,蒸汽管路43一端压力喷头412连通,随着水箱41内蒸汽的产生,水箱41内部气压逐渐升高,在水箱41内外压差作用下,蒸汽会通过压力喷头412后从蒸汽管路43的另一端喷出,以使得蒸汽尽可能喷射至衣物上,进一步起到优化蒸汽护理效果的效果。
请结合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还固设有第一触点14,风机30与第一触点14电连接;衣架主体固设有能够与第一触点14接触并电连接的第二触点。
当护理模块在升降架带动下上升至第一触点14与第二触点接触时,衣架主体能够通过第一触点14为护理模块内的风机30、蒸汽发生器42以及加热件50等部件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理模块还包括电池,电池与风机30电连接。
以使得无论护理模块升降至任意位置,均可通过风机30进行衣物的烘干,一方面提高了晾衣机的泛用性,另一方面也能满足断电情况下的应急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架主体、护理模块以及风机(30),所述护理模块外置于所述衣架主体,所述风机(30)设置于所述衣架主体及/或所述护理模块;
所述护理模块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开设有出风口(13),所述风机(30)能够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13)排出以烘干衣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开设有进风口(11)以及容置腔(12),所述容置腔(12)通过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3)与所述壳体(10)外部连通,所述风机(3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2)内且能够驱动外部空气沿所述进风口(11)、所述容置腔(12)以及所述出风口(13)的顺序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0)与所述进风口(11)对应,且所述风机(30)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出风口(13)的轴线方向,以使得所述壳体(10)的气流路径呈L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模块包括所述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风道衣撑(20);所述风道衣撑(20)贯通开设有衣撑风道(20a),所述风道衣撑(20)固设于所述壳体(10),以使得所述衣撑风道(20a)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风机(30)能够驱动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13)后沿所述衣撑风道(20a)的另一端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3)以及所述衣撑风道(20a)排出空气的一端均朝向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衣撑(20)可拆卸的固设于所述壳体(10);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能够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以封堵所述出风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蒸汽发生组件(40),所述蒸汽发生组件(40)包括水箱(41)以及与所述水箱(41)相对固定的蒸汽发生器(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1)至少一侧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面(413),能够将所述壳体(10)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1)位于沿所述壳体(1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向面(413)的倾斜方向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出风口(13)。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40)还包括蒸汽出口(411),所述蒸汽出口(411)位于所述壳体(10)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模块包括所述壳体(1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出风口(13)的风道衣撑(20);所述蒸汽发生组件(40)还包括蒸汽管路(43),所述蒸汽管路(43)一端与所述蒸汽出口(41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风道衣撑(20)内。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固设有第一触点(14),所述风机(30)与所述第一触点(14)电连接;所述衣架主体固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触点(14)接触并电连接的第二触点。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晾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模块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风机(30)电连接。
CN202321415411.8U 2023-06-05 2023-06-05 晾衣机 Active CN220619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411.8U CN220619510U (zh) 2023-06-05 2023-06-05 晾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5411.8U CN220619510U (zh) 2023-06-05 2023-06-05 晾衣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9510U true CN220619510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5411.8U Active CN220619510U (zh) 2023-06-05 2023-06-05 晾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9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06900A1 (en) Drain pump and a clothes dryer having a drain pump
CN103796487B (zh) 用于电器的冷却装置
CN108252049B (zh) 复式烘干机
EP3176297B1 (en) Washer-dryer
CN207720597U (zh) 一种新型电力柜
WO2022247924A1 (zh) 吹风机
CN102095227B (zh) 一体式节能空调
CN220619510U (zh) 晾衣机
CN207801736U (zh) 一种高散热电源柜
CN210442744U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
CN105088722A (zh) 喷嘴、送风装置以及立式洗涤干燥机
CN220746369U (zh) 护理模块及晾衣机
CN220867789U (zh) 晾衣机
CN220619514U (zh) 晾衣机
CN214949509U (zh) 用于立式蒸发加湿器的出风口结构
CN207094804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004499U (zh) 下送风式卫生间地面干燥兼取暖设备
CN20979835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5937171B (zh) 热泵系统和具有其的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KR102613562B1 (ko) 듀얼 타입 건조기
CN221029156U (zh) 风道结构、晾衣机及浴霸
CN213335271U (zh) 增强式毛巾烘干机
CN109959078A (zh) 加湿模块及空调设备
CN216818979U (zh) 一种新型反窃电电力计量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