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8563U -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8563U
CN220618563U CN202322308742.8U CN202322308742U CN220618563U CN 220618563 U CN220618563 U CN 220618563U CN 202322308742 U CN202322308742 U CN 202322308742U CN 220618563 U CN220618563 U CN 220618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electric flocculation
liquid separation
sewage
waste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87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震峰
翁展鹏
陈国玉
郑加付
王勇
许勇
潘飞
念技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iye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ye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ye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ye Mar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87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8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8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8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电絮凝槽用于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而得到气浮物和沉淀物;沉淀汇集槽位于电絮凝槽的下方,且用于收集沉淀物;浮渣收集槽在电絮凝槽的上方与电絮凝槽连通,并能够收集电絮凝槽内产生的气浮物;浮渣收集槽与沉淀汇集槽连通并能够接收从沉淀汇集槽导入的沉淀物;固液分离机与浮渣收集槽的底部连接,并能够对气浮物及沉淀物进行脱水。上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可以自行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而无需使用刮渣机构,同时沉淀物可以在装置内部自行流转至固液分离机处于浮渣一同被脱水,无需额外分别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污水处理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絮凝法是电化学处理生活污水常用的技术,是利用不同极板在通电后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对污染物进行去除的污水处理技术。
电絮凝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伴随有气浮物和沉淀物的产生,气浮物常用刮渣机构刮除,沉淀物常用泵排出,而刮渣机构的故障率较高,沉淀物在排出后因为含水率较高也需要进一步脱水处理,如此就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效率较高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
电絮凝槽,用于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而得到气浮物和沉淀物;
沉淀汇集槽,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下方,且用于收集所述沉淀物;
浮渣收集槽,在所述电絮凝槽的上方与所述电絮凝槽连通,并能够收集所述电絮凝槽内产生的所述气浮物;所述浮渣收集槽与所述沉淀汇集槽连通,并能够接收从所述沉淀汇集槽导入的所述沉淀物;及
固液分离机,与所述浮渣收集槽的底部连接,并能够对所述气浮物及所述沉淀物进行脱水。
上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中,电絮凝槽内电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浮物会导入浮渣收集槽内被收集,而电絮凝槽内下沉的沉淀物会汇集于沉淀汇集槽内,并进一步被导入至浮渣收集槽内,从而浮渣收集槽内的气浮物及沉淀物能够进一步在固液分离机的作用下被脱水,而脱水后的泥渣可以被直接打包转运。如此,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可以自行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而无需使用刮渣机构,同时沉淀物可以在装置内部自行流转至固液分离机处于浮渣一同被脱水,无需额外分别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污水处理效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槽的远离所述沉淀汇集槽的一侧形成有气浮物出口,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上方,且向所述气浮物出口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渣收集槽内悬挂安装有消泡喷淋器,所述消泡喷淋器用于对所述浮渣收集槽内喷洒消泡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槽内靠近所述沉淀汇集槽的位置铺设有曝气管路,所述曝气管路用于对所述电絮凝槽内的污水中注入气体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下方,且向所述沉淀汇集槽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汇集槽向背离所述电絮凝槽的一侧凹陷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圆柱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汇集槽内的污水粉碎泵,所述污水粉碎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汇集槽内的所述沉淀物排出至所述浮渣收集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脱水槽,所述脱水槽设于所述固液分离机的下方,以用于承接所述固液分离机所分离出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槽包括槽体及多个极板,多个所述极板在所述槽体内依次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槽体共同围成“S”形的曲折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极板分为多个第一极板及多个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相反,并间歇性的改变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中浮渣收集槽、固液分离机及脱水槽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中电絮凝槽内曲折流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1、电絮凝槽;111、气浮物出口;112、排渣堰;113、槽体;114、极板;114a、第一极板;114b、第二极板;115、曲折流道;12、沉淀汇集槽;13、浮渣收集槽;14、固液分离机;15、第一导流板;16、消泡喷淋器;17、曝气管路;18、第二导流板;19、脱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保护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其包括电絮凝槽11、沉淀汇集槽12、浮渣收集槽13及固液分离机14。其中,电絮凝槽11用于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而得到气浮物和沉淀物。沉淀汇集槽12位于电絮凝槽11的下方,且用于收集沉淀物。浮渣收集槽13在电絮凝槽11的上方与电絮凝槽11连通,并能够收集电絮凝槽11内产生的气浮物。浮渣收集槽13与沉淀汇集槽12连通,并能够接收从沉淀汇集槽12导入的沉淀物。固液分离机14与浮渣收集槽13底部连接,并能够对气浮物及沉淀物进行脱水。
可以理解,气浮物为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被电絮凝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包裹形成的,而沉淀物为电絮凝过程产生的三价氯离子水解而成的絮凝剂在沉淀过程中网捕和电中和无水肿的带电污染物颗粒。
可以理解,电絮凝槽11内电化学反应形成的气浮物会导入浮渣收集槽13内被收集,而电絮凝槽11内下沉的沉淀物会汇集于沉淀汇集槽12内,并进一步被导入至浮渣收集槽13内,从而浮渣收集槽13内的气浮物及沉淀物能够进一步在固液分离机14的作用下被脱水,而脱水后的泥渣可以被直接打包转运。
如此,上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可以自行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而无需使用刮渣机构,同时沉淀物可以在装置内部自行流转至固液分离机14处与浮渣一同被脱水,无需额外分别对浮渣及沉淀物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污水处理效率较高。
如图1所示,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絮凝槽11的远离沉淀汇集槽12的一侧形成有气浮物出口111,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包括第一导流板15,第一导流板15位于电絮凝槽11的上方,且向气浮物出口111倾斜延伸。可以理解,第一导流板15在远离气浮物出口111的位置距离电絮凝槽11较近,而在靠近气浮物出口111的位置距离电絮凝槽11较远,从而电絮凝槽11内产生的气浮物能够在第一导流板15的阻挡下向气浮物出口111一侧汇聚,并以溢流的方式自主的导入浮渣收集槽13而无需人工干预。
可以理解,围成气浮物出口111的排渣堰112高出于电絮凝槽11内污水的液位,从而排渣堰112可以将污水限定于电絮凝槽11内,而仅使悬浮于污水上方并不断汇聚的气浮物溢出后进入浮渣收集槽13。
具体在本申请中,浮渣收集槽13内悬挂安装有消泡喷淋器16,消泡喷淋器16用于对浮渣收集槽13内喷洒消泡介质。可以理解,从电絮凝槽11导入浮渣收集槽13内的气浮物呈泡沫状,通过消泡喷淋器16喷洒消泡介质,可以消除气泡,使浮渣溶于消泡介质内。可以理解,消泡喷淋器16安装于浮渣收集槽13的顶壁上,从而可以自上向下、全覆盖地向浮渣收集槽13喷淋消泡介质。具体地,消泡介质为普通淡水,喷淋压力为2bar~4bar,喷淋速度200ml/s~500ml/s。
具体地,电絮凝槽11内靠近沉淀汇集槽12的位置铺设有曝气管路17,曝气管路17用于对电絮凝槽11内的污水中注入气体介质。可以理解,气体介质具体为空气。通过曝气管路17向电絮凝槽11内污水中注入空气,从而可促进污水中有机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促进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进一步地,曝气管路17到电絮凝槽11内进行曝气的操作需间歇性进行。例如,每次曝气持续的时间为10s,而每间隔5min~10min的时间进行再次曝气。
具体在本申请中,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包括第二导流板18,第二导流板18位于电絮凝槽11的下方,且向沉淀汇集槽12倾斜延伸。可以理解,第二导流板18的靠近沉淀汇集槽12的一侧距离电絮凝槽11较远,而远离沉淀汇集槽12的一侧距离电絮凝槽11较近,从而电絮凝槽11内下沉的沉淀物能够沿第二导流板18自行向沉淀汇集槽12内汇集而无需人工干预。
具体地,沉淀汇集槽12向背离电絮凝槽11的一侧凹陷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圆柱状。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有助于沉淀汇集槽12储存较多的沉淀物,而且沉淀汇集槽12的内壁面呈平滑的曲面,也在最远离电絮凝槽11的位置形成最低位,从而有助于沉淀物顺利向最低位汇聚,并在最低位处被排出至浮渣收集槽13。
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包括设置于沉淀汇集槽12内的污水粉碎泵(未示出),污水粉碎泵能够将沉淀汇集槽12内的沉淀物排出至浮渣收集槽13。通过在沉淀汇集槽12内设置污水粉碎泵,可以使污水粉碎泵对沉淀汇集槽12内的沉淀物进行破碎并将其泵至浮渣收集槽13内,如此可以使沉淀物的颗粒减小而有助固液分离机14进行脱水操作。具体在本申请中,固液分离机14为立式叠螺机,浮渣收集槽13内的污物自固液分离机14的底部进入固液分离机内部,并在挤压作用下使固体泥渣从高处排出,如此可以使分离出的水向低处流动,从而提升脱水效果。
具体地,污水粉碎泵间歇式的将沉淀汇集槽12内的沉淀物排放至浮渣收集槽13内。例如,污水粉碎泵每间隔30min~60min的时间对沉淀物排放一次,每次排放沉淀物的速度可设定为30L/min~80L/min。
具体在本申请中,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10包括脱水槽19,脱水槽19设于固液分离机14的下方,以用于承接固液分离机14所分离出的水。可以理解,固液分离机14内所分离出的水进入脱水槽19内,并在汇聚至一定程度时外排或进一步返回至电絮凝槽11内。
具体在本申请中,浮渣收集槽13与固液分离机14均位于脱水槽19的上方,且三者位于电絮凝槽11的同一侧,而沉淀汇集槽12与浮渣收集槽13连通的管路沿脱水槽19的下方延伸至浮渣收集槽13、固液分离机14及脱水槽19三者的远离电絮凝槽11的一侧,并最终与浮渣收集槽13连通。如此设置可以使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具体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絮凝槽11包括槽体113及多个极板114,多个极板114在槽体113内依次间隔设置,并与槽体113共同围成“S”形的曲折流道115。可以理解,进入电絮凝槽11的污水会沿“S”形的曲折流道115流动,从而在多个极板114之间穿行,进而在带电极板114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形成“S”形的曲折流道115,可以在槽体113的有限空间内形成长度较长的曲折流道115,从而延长污水与极板114的接触时间,提升污水的处理效果。可以理解,在污水流经曲折流道115的折弯处时会形成湍流,流体传质效果较好,从而可对极板114形成持续性的冲刷,以有效减缓极板114表面积垢和钝化速度。
具体地,多个极板114分为多个第一极板114a及多个第二极板114b,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交替设置,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的极性相反,并间歇性的改变极性。
可以理解,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都可以统称为极板114,多个极板114在槽体113内依次间隔设置,通过使奇数位的极板114均为第一极板114a,而偶数位的极板114均为第二极板114b,从而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交替设置。可以理解,槽体11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多个第一极板114a均连接于第一侧面上,且与第二侧面之间存在间隙,而多个第二极板114b均连接于第二侧面上,且与第一侧面之间存在间隙,如此,槽体113、多个第一极板114a、多个第二极板114b共同配合形成“S”形的曲折流道115。
可以理解,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中的一个为阳极板,则另一个为阴极板,从而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的极性相反。此外,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以相反的极性维持一段既定时间后,需同时改变极性,之后在维持又一段既定时间后,需再次同时改变极性,从而实现极性的间歇性改变。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极板114a与第二极板114b的极性相反,通过对两者间歇性的改变极性,也可以有效防止极板114钝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絮凝槽,用于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而得到气浮物和沉淀物;
沉淀汇集槽,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下方,且用于收集所述沉淀物;
浮渣收集槽,在所述电絮凝槽的上方与所述电絮凝槽连通,并能够收集所述电絮凝槽内产生的所述气浮物;所述浮渣收集槽与所述沉淀汇集槽连通,并能够接收从所述沉淀汇集槽导入的所述沉淀物;及
固液分离机,与所述浮渣收集槽的底部连接,并能够对所述气浮物及所述沉淀物进行脱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槽的远离所述沉淀汇集槽的一侧形成有气浮物出口,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上方,且向所述气浮物出口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收集槽内悬挂安装有消泡喷淋器,所述消泡喷淋器用于对所述浮渣收集槽内喷洒消泡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槽内靠近所述沉淀汇集槽的位置铺设有曝气管路,所述曝气管路用于对所述电絮凝槽内的污水中注入气体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所述电絮凝槽的下方,且向所述沉淀汇集槽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汇集槽向背离所述电絮凝槽的一侧凹陷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圆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汇集槽内的污水粉碎泵,所述污水粉碎泵能够将所述沉淀汇集槽内的所述沉淀物排出至所述浮渣收集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包括脱水槽,所述脱水槽设于所述固液分离机的下方,以用于承接所述固液分离机所分离出的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槽包括槽体及多个极板,多个所述极板在所述槽体内依次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槽体共同围成“S”形的曲折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极板分为多个第一极板及多个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的极性相反,并间歇性的改变极性。
CN202322308742.8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Active CN220618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742.8U CN22061856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742.8U CN22061856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8563U true CN220618563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8742.8U Active CN220618563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8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6197B1 (e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process for contaminant removal
CN102936072B (zh) 一种纳米催化电解絮凝气浮装置
CN107522327B (zh) 电絮凝-沉淀-高级氧化一体化造纸废水处理装置
GB2440139A (en) Electrocoagulation unit for the removal of contaminants from a fluid
CN101353193B (zh) 水处理方法及设备
US4349431A (en) 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urification of contaminated liquids
CN110451697A (zh) 含盐有机废水电催化氧化耦合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20618563U (zh) 一种污水电絮凝固液分离装置
CN211004911U (zh) 一种组合式高浓度含铜废水处理装置
CN205473096U (zh) 紫脲酸母液废水处理系统
CN110510710A (zh) 电絮凝与电催化氧化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10734173A (zh)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CN210855619U (zh) 一种含盐有机废水电催化氧化耦合预处理装置
KR200194158Y1 (ko) 폐수처리 시스템
JP2000334462A (ja) 充填床式電気化学水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2276116B (zh) 一体式三相分离净化器
SU1411289A1 (ru) Аппарат дл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19771837U (zh) 电化学反应和絮凝沉淀一体化装置及废水处理系统
SU1055728A1 (ru) Аппарат дл эд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10776166A (zh) 油田采油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8321072U (zh) 一种煤矿矿井含乳化油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19194616U (zh) 废水电处理装置
CN102674597B (zh) 污水多相流电气浮处理方法及多相流电气浮装置
CN211813884U (zh) 油田采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RU201337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ектрохим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