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7365U -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7365U
CN220607365U CN202321944595.7U CN202321944595U CN220607365U CN 220607365 U CN220607365 U CN 220607365U CN 202321944595 U CN202321944595 U CN 202321944595U CN 220607365 U CN220607365 U CN 220607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cooling
cooler
generating substrat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45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功超
鄢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45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7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7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7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器以及冷却器,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壳体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插置口,插置口用于供气溶胶产生基质插置于安装腔,冷却器和加热器均设于安装腔,且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值方向,冷却器位于插置口与加热器之间;加热器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进行加热,冷却器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进行冷却。加热组件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冷却段并由冷却器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滤段过滤杂质,形成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本申请通过冷却器对冷却段降温的方式,可有效补偿因冷却段路径短,而无法降温至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提高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不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装置能够通过高温加热到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产生气溶胶但不足以燃烧的温度,在不燃烧的前提下,使气溶胶产生基质产生用户所需的气溶胶。
目前,市售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所产生的气溶胶温度都比较高,影响用户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以降低气溶胶温度,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置口,所述插置口用于供气溶胶产生基质插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且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插置口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进行加热,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进行冷却。
一种实施例中,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至少朝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设置有热反射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的中部贯穿式的设有冷却通道,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插置口连通,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插置于所述冷却通道。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壁设有弹性导热组件,所述弹性导热组件用于弹性接触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以与所述冷却器热交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导热片,绕所述冷却通道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弹性导热片在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壁依次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器开设有进端口和出端口,所述冷却器的内部设有循环式冷却腔,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用于使冷却介质流动循环流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内部设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用于延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长度。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结构为螺旋型扰流通道、Z字型扰流通道、波浪型扰流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不燃烧装置还包括:进介质管路和出介质管路,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介质进口,所述加热器的内部设有加热腔,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插置于所述加热腔;所述进介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进口,所述进介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进口;所述出介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出口,所述出介质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置口,所述插置口用于供气溶胶产生基质插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且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插置口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进行加热,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进行冷却。加热组件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冷却段并由冷却器对冷却段中的气溶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滤段过滤杂质,形成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本申请通过冷却器对冷却段降温的方式,可有效补偿因冷却段路径短,而无法降温至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进而可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插置有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插置有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中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安装腔11,插置口12,介质进口13,反射层14;
加热器20,加热腔21;
冷却器30,热反射面31,冷却通道32,弹性导热组件33,弹性导热片331,进端口34,出端口35,螺旋型扰流通道36,进口361,出口362;
进介质管路40;
出介质管路50;
连通组件60,连通进口61,连通出口62;
连通通道70;
电源80;
电路板90;
气溶胶产生基质100,基质段101,进气孔1010,冷却段102,冷却腔1020,过滤段103;
插置方向F,间隔空间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气溶胶产生基质插置于本加热不燃烧装置中,通过高温加热到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以产生气溶胶但不足以燃烧的温度,从而产生用户所需的气溶胶。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剖视图,该气溶胶产生基质100包括:基质段101、冷却段102以及过滤段103,基质段101与冷却段102的一端连接,冷却段102的另一端与过滤段103连接。一些实施例中,基质段101、冷却段102、过滤段103同轴连接,并通过包裹层进行包裹。当然,也可认为通过包裹层包裹的基质段101、冷却段102、过滤段103为整体式结构,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认为本气溶胶产生基质100为柱状结构。基质段101能够在加热器的加热作用下产生气溶胶,基质段101设置有进气孔1010,该进气孔1010与外界连通,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到基质段101,并通过气体将气溶胶带至冷却段102,冷却段102设置有冷却腔1020,该冷却腔1020与过滤段103连通,冷却腔1020能够延长混合有气溶胶的气体的通过路径,从而可通过延长气溶胶通过时间的方式间接对气溶胶进行冷却,并在过滤段103的作用下对混合有气溶胶的气体过滤杂质。
冷却段102能够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经过冷却腔1020的气溶胶进行冷却,而由于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本身产品体积较小,相应的,冷却段102中冷却腔1020的长度较短,且通过加热器对基质段101加热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较高温度,从而导致高温气溶胶通过长度较短的冷却腔1020的冷却效果欠佳,难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以下实施例通过在加热不燃烧装置中增加冷却器对冷却段102进行冷却的方式,形成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关于该加热不燃烧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请参阅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2-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包括:壳体10、加热器20以及冷却器30。
壳体10的内部具有安装腔11,壳体10上还设有与安装腔11连通的插置口12,加热器20和冷却器30均设置于安装腔11,插置口12用于供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插置于安装腔11,换言之,插置口12为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插置于安装腔11的内部提供进入口的功能。冷却器30和加热器20均设置于安装腔11,如图5所示,并且,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置方向F,冷却器30位于插置口12与加热器20之间,即,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值方向F,冷却器30和加热器20上下位依次设置于安装腔11。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经插置口12插置于安装腔11时,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基质段101的位置设置加热器20,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冷却段102的位置设置冷却器30。加热器20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基质段101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冷却器30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冷却段102进行冷却,进而对经过冷却段102的气溶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滤段103过滤排出,经过冷却降温的气溶胶能够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8所示,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沿插置方向F插置于插置口101,该插置方向F可以认为与插置口12同轴,当然,气溶胶产生基质100也与插置口12同轴。当需要取出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时,则可沿相反于插置方向F的方向拔出气溶胶产生基质100。
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沿插置方向F插置于插置口12,可使基质段101和冷却段102都位于安装腔11的内部,过滤段103位于安装腔11的外部(即,壳体10的外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段103也可位于安装腔11的内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使用时,沿插置方向F将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插置于插置口12,基质段101和冷却段102经插置口12伸入至安装腔11内部,加热组件20对基质段101进行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冷却段102时,由冷却器30对冷却段102中的气溶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滤段103过滤杂质,进而形成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本申请通过冷却器30对冷却段102降温的方式,可有效补偿因冷却段102路径短,而无法降温至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置方向F,上下位依次设置于安装腔11内部的冷却器30和加热器20之间通常采用相互间隔的设置方式。如图6所示,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置方向F,冷却器30与加热器20间隔设置。换言之,在冷却器30与加热器20之间存在间隔空间I,间隔空间I的设置可通过空气以物理阻断的方式阻止加热器20的热量传导给冷却器30,进而使得冷却器30与加热器20相互独立工作,既可保证加热器20的加热效果,也可保证冷却器30的冷却效果。
结合图7所示,冷却器30至少朝向加热器20的一面设置有热反射面31,该热反射面31能够进一步反射加热器20所产生的热辐射,使得冷却器20不易被加热器20影响其自身冷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冷却器30和加热器20沿插置方向F依次上下位设置,即冷却器30位于加热器20的上方,冷却器30朝向加热器20的热反射面31为冷却器30的底面,冷却器30优选采用诸如铝等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制作而成,热反射面31具体是将冷却器30的底面抛光所形成的光面,具有一定的热反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冷却器30的整个表面抛光处理形成光面,从而具有更好的热反射效果。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冷却器30的中部贯穿式的设有冷却通道32,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置方向F,冷却通道32与插置口12连通,从而在将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插置于安装腔11的过程中,能够将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冷却段102插置于冷却通道32,并且,采用冷却通道32的设置方式,能够对冷却段102的周向进行冷却降温,以提高冷却降温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沿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插置方向F,冷却通道32与插置口12同轴。本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基质100中的基质段101、冷却段102、过滤段103为同轴关系,并且气溶胶产生基质100为柱状结构,因而沿插置方向F(上下方向),冷却通道32与插置口12完全重合。
本实施例中,在冷却通道32的通道壁还设置有弹性导热组件33,该弹性导热组件33用于弹性接触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冷却段102,以使得冷却段102与冷却器30热交换,通过弹性导热组件33弹性接触冷却段102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夹紧冷却段102,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冷却段102能够与冷却器30进行热交换。
在实际使用中,弹性导热组件33能够通过弹性形变的方式将冷却段102夹紧,以保持与冷却段102接触,并通过弹性导热组件33与冷却器30之间的热交换,对冷却段102进行冷却降温,进而对通过冷却段102的气溶胶冷却降温。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导热组件33包括:多个弹性导热片331,绕冷却通道32的轴向方向,多个弹性导热片331在冷却通道32的通道壁依次设置。弹性导热片331具有一定弹性,能够通过弹性形变夹持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冷却段102,并且,该弹性导热片331具有热传导功能,能够将冷却段102的热量传导至冷却器30,以与冷却器30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弹性导热片331绕冷却通道32的周向方向在冷却通道32的通道壁等分设置,以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提供足够的弹性夹持力。
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弹性导热组件33,仅设置冷却通道32通道壁的周向大小与插置口12的周向大小相同,并且,二者的大小能够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00之间紧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冷却通道32的周向和插置口12的周向为第一周向,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周向为第二周向,第一周向的面积大小小于等于第二周向的面积大小,从而能够保证气溶胶产生基质100插置后稳定不倾斜。
进一步的,冷却通道32具有一定宽度,能够进一步保证插置的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稳定性。并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冷却通道32能够形成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00较大的接触面积,还可以提高热传导效果,进而间接提高对气溶胶的冷却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弹性导热组件33的方式能够保证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0夹持的稳定性,弹性导热组件33中的各弹性导热片331同样具有一定的宽度,能够保持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0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在本申请中,弹性导热片331同样采用诸如铝等具有高导热率的材质制作而成,以保证冷却器30与冷却段10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为控制产品成本,冷却器30通过内部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该冷却介质可以是空气、水等流体。继续参见图6和图7所示,冷却器30开设有进端口34和出端口35,冷却器30的内部设有循环式冷却腔310,循环式冷却腔310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流动,进端口34与出端口35均与循环式冷却腔310连通,进端口34用于向循环式冷却腔310输入冷却介质,出端口35用于从循环式冷却腔310排出冷却介质,如此,在循环式冷却腔310中形成循环流动的冷却介质。
循环式冷却腔310的内部还设有扰流结构,该扰流结构用于延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长度,从而可保证冷却器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扰流结构为螺旋型扰流通道、Z型扰流通道、波浪型扰流通道中的至少一种,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通道结合都能够延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长度,从而有助于延长冷却器30的冷却时长,提高制冷效果。
以下实施例以扰流结构为螺旋型扰流通道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扰流结构为螺旋型扰流通道36,螺旋型扰流通道36具有进口361和出口362,进口361与进端口34连通,出口362与出端口35连通。冷却介质经进端口34、进口361进入到螺旋型扰流通道36的内部,冷却介质在螺旋型扰流通道36内部流动,流动的冷却介质可经出口362、出端口35排出,从而形成循环流动的方式。
参见图2-图4和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还包括:进介质管路40和出介质管路50,壳体10上还开设有介质进口13,加热结构20的内部还设有加热腔21,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基质段101插置于加热腔21。进介质管路40的一端连接介质进口13,进介质管路40的另一端连接进端口34,出介质管路50的一端连接出端口35,出介质管路50的另一端与加热腔21连通。
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空气,通过进介质管路40和出介质管路50的连接,使得基质段101能够连接外界空气,通过对过滤段103进行抽吸作用,外界空气可经介质进口13进入到进介质管路40中,并在螺旋型扰流通道36内部进行流动,同时,空气经出介质管路50进入到基质段101,基质段101在加热器20的作用下进行加热产生气溶胶,空气可将气溶胶带至冷却段,由于外界空气的温度远低于气溶胶的温度,因而可通过在螺旋型扰流通道36内部流动的空气对冷却段102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过滤段103过滤后排出。
如图4和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出介质管路5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连通组件60,连通组件60具有连通进口61和连通出口62,出介质管路50的另一端与连通进口61连通,连通出口62通过连通通道70与气溶胶产生基质100的基质段101连通。
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安装腔11的腔壁还设有反射层14,以反射加热器20所产生的热辐射,避免壳体10的外壁温度过高。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还包括:电源80和电路板90,电路板90设置有控制电路,电源80通常采用可充电电池,电源80通过控制电路与加热器20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器20所产生热量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不燃烧装置中,加热组件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经冷却段并由冷却器对冷却段中的气溶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气溶胶则经过滤段过滤杂质,形成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本申请通过冷却器对冷却段降温的方式,可有效补偿因冷却段路径短,而无法降温至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温度的气溶胶,进而可提高用户体验感。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加热器以及冷却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插置口,所述插置口用于供气溶胶产生基质插置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冷却器和所述加热器均设于所述安装腔,且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插置口与所述加热器之间;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进行加热,所述冷却器用于对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加热器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至少朝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设置有热反射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的中部贯穿式的设有冷却通道,沿气溶胶产生基质的插置方向,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插置口连通,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插置于所述冷却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壁设有弹性导热组件,所述弹性导热组件用于弹性接触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冷却段,以与所述冷却器热交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导热片,绕所述冷却通道的周向方向,多个所述弹性导热片在所述冷却通道的通道壁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的内部设有循环式冷却腔,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用于使冷却介质循环流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内部设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用于延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长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结构为螺旋型扰流通道、Z字型扰流通道、波浪型扰流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不燃烧装置还包括:进介质管路和出介质管路,所述壳体开设有介质进口,所述加热器的内部设有加热腔,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基质段插置于所述加热腔;所述进介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介质进口,所述进介质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进口;所述出介质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式冷却腔的出口,所述出介质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CN202321944595.7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Active CN220607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4595.7U CN22060736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4595.7U CN22060736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7365U true CN220607365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1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4595.7U Active CN220607365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7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3492B1 (ko) 배터리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및 배터리 온도 조절 유닛
RU2455577C2 (ru)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здухоснабжения
CN103423871B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壳体、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KR101990592B1 (ko) 상변화 냉각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배터리팩
KR101530702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온냉 겸용 에어컨
CN220607365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装置
CN110114621B (zh) 具有热风发生功能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CN109640601A (zh) 一种用介质冷却的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108394255A (zh) 冷却剂加热器
KR20130014113A (ko) 전력공급장치의 냉각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정수기
CN202648155U (zh) 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壳体、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KR20080037325A (ko) 세라믹히터 일체형 온수히터코어
KR20160117966A (ko) 보일러
CN210202321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3696596U (zh) 一种冷凝器和蒸汽烹饪设备
KR20080017609A (ko) 공기 냉각/가열 장치
KR100683215B1 (ko) 차량용 히터코어유닛
KR101524924B1 (ko) 열전 모듈을 이용하는 냉각 탱크
KR20100023729A (ko) 온수 보일러
CN205624263U (zh) 冰淇淋机
CN216953755U (zh) 冷却模组及测试设备
KR100745455B1 (ko) 보조히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온수히터
CN111900509A (zh) 一种电池冷却系统
KR100798840B1 (ko) 온수히터코어
JPH0351666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