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693U -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693U
CN220598693U CN202320538549.0U CN202320538549U CN220598693U CN 220598693 U CN220598693 U CN 220598693U CN 202320538549 U CN202320538549 U CN 202320538549U CN 220598693 U CN220598693 U CN 220598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body
steel
tru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85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波
李熊飞
庄重
冯宇
李准
陈翠
杨丽珍
杨元君
陈宇
刘凤君
张彬
冉景发
刘琴
胡剑勇
张梦昕
李庆
石艺琨
邹文斌
张�林
黎洪
邱洪昌
赵海钢
闫海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our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dceg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our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dce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our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dceg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ourt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dceg
Priority to CN2023205385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6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包括通过钢性连廊结构连接的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均为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的核心筒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第一钢结构包括与核心筒结构三层墙面连接的正交桁架、安装在屋顶层的屋面网架;第二钢结构包括安装在三层至屋顶层的跨层桁架、安装在三层和屋顶层的楼层桁架。本申请中的建筑整体美观,造型多变,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通过不同的钢结构构建不同的建筑功能区域,建筑与结构完美融合,兼具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优点,结构合理布置,便于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其优势在于钢结构有利于工业化和产业化的生产,施工周期短,能有效提高资金投资的效益和施工现场文明。从材料性能上分析,钢结构具有重量轻、体量小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并且钢结构延性大因此抗震性能非常好。介于建筑的诸多优点,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造型、美观、视觉冲击的要求,在融合设计师创新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异形建筑应运而生。
目前大型钢结构厂房、候机大厅、会展中心、剧院、体育场等大型工业、公共建筑不断涌现,例如上海浦东机场、广州体育馆主馆、广州会展中心、国家大剧院,这些建筑为大型钢结构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钢结构建筑有用钢量大,防火性能差、造价高等缺陷,因此,现需要一种建筑结构,能够兼具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优点,并且便于施工,这是现有工程所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兼具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优点,结构布置合理,承重力强,便于施工。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或两层;所述建筑结构包括通过钢性连廊结构连接的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均为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的核心筒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
所述第一钢结构包括与所述核心筒结构三层墙面连接的正交桁架、安装在屋顶层的屋面网架;所述第二钢结构包括安装在三层至屋顶层的跨层桁架、安装在三层和屋顶层的楼层桁架;所述跨层桁架靠近所述刚性连廊一侧。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远离所述钢性连廊两侧面的吊挂桁架结构。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分别与对应侧的吊挂桁架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斜撑。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结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梭形钢结构与悬挑钢结构。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体顶部的钢结构观赏平台。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均设置有预留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包括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均为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核心筒结构的内部设置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建筑混凝土与钢结构的优点,整体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通过刚性连廊连接为整体,结构美观,观赏性强。并且本申请中的建筑整体美观,造型多变,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通过不同的钢结构构建不同的建筑功能区域,建筑与结构完美融合,兼具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的优点,结构合理布置,便于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的平面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的立面正视图。
图中:1、悬挑钢结构;2、梭形钢结构;3、刚性连廊;4、第一建筑体;5、第二建筑体;6、吊挂桁架;7、屋面网架;8、正交桁架;9、跨层桁架;10、楼层桁架;11、钢结构观赏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或两层;所述建筑结构包括通过钢性连廊结构连接的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均为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的核心筒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
所述第一钢结构包括与所述核心筒结构三层墙面连接的正交桁架8、安装在屋顶层的屋面网架7;所述第二钢结构包括安装在三层至屋顶层的跨层桁架9、安装在三层和屋顶层的楼层桁架10;所述跨层桁架9靠近所述刚性连廊3一侧。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设置有地下室,地下室可设置为一层或两层结构,或者局部为两层的结构;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通过钢性连廊连接为整体,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以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安装基础进行安装,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与第一钢结构、第二钢结构共同构成型钢混凝土建筑,避免传统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大,防水性能差,造价高等缺点,兼具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点,并且本建筑结构中不同的功能空间由不同的钢结构构成,整体结构区域清晰明了,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完美协同,简化建筑结构体系,方便施工。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跨层桁架9与楼层桁架10的安装是根据建筑的层数所具体设置的,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与本申请建筑层数不同,但钢结构一致的方案应落入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整体美观,造型多变,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强,通过不同的结构体系构建不同的建筑功能区域,建筑与结构完美融合;基于结构体系受力特点的立体化施工方法具有实用性高,临时支撑少,施工工期短。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远离所述钢性连廊两侧面的吊挂桁架6结构。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侧面安装的吊挂桁架6用于构建建筑体挑高入厅大堂,结构承力强,安装稳定性高。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分别与对应侧的吊挂桁架6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斜撑,提高倒挂桁架安装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结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梭形钢结构2与悬挑钢结构1。建筑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梭形钢结构2与悬挑钢结构1;梭形钢结构2用于构建梭形长廊,观赏视野好;悬挑钢结构1用于支撑幕墙的安装,保证建筑体外表面的美观。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体5顶部的钢结构观赏平台11,钢结构观赏平台11设置在最顶层,视野开阔。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均设置有预留通道。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内部的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的安装时常采用塔吊与汽车吊配合的方式进行吊装,因此,需要预留汽车吊进入施工场地的通道,并且,在汽车吊进场之前,需要对预留通道的承力进行核算,对预留通道直接增加配筋,进行加固,保证其强度能够支撑汽车吊工作的重力。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进行地下室首节柱吊装与顶板浇筑;随后进行地上钢柱吊装与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安装;再进行正交桁架8、跨层桁架9与楼层桁架10的吊装;进一步进行悬挑钢结构1与梭形钢结构2的安装;进行吊挂桁架6的安装;进行屋面网架7的楼面拼装与整体提升;最后进行钢性连廊的安装。值得说明的是,钢性连廊安装完成后进行钢结构观赏平台11的安装;并且在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预留通道横梁的安装。与第一建筑体4安装正交桁架8的三层强民对应的三层楼面设置有后浇带,并且屋面网架7在三层楼面进行整体拼装;在完成屋面网架7的整体提升后,浇筑第一建筑体4三层楼面的后浇带。因为屋面网架7正下方为正交桁架8,设计有要求,在吊装施工完成正交桁架8后,浇筑混凝土,需要预加载,才能焊接支座并封闭后浇带;屋面网架7采用三层楼面拼装再整体吊装,通过屋面网架7的自身重量进行预加载,在完成屋面网架7的整体提升后,浇筑第一建筑体4三层楼面的后浇带。
总的来说,所述建筑结构采用先立面,后平面的施工顺序;所述立面施工采用半顺作半逆作施工方法;所述平面施工时采用上下层同时施工,左右流水施工方法。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建筑结构体系复杂,传统施工流水作业方式难以满足进度、质量和安全要求。采用先混凝土结构、后钢结构,先立面、后平面,平面上下层同时施工,左右流水施工,吊挂桁架6结构半逆作法施工的立体化施工方式。本申请中施工基于设计受力体系的空间立体化施工,第一建筑结体与第二建筑体5同步施工,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部大跨度结构上下一体施工,吊挂桁架6半顺作半逆作进行施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或两层;所述建筑结构包括通过刚性连廊(3)结构连接的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均为回字形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的核心筒结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钢结构与第二钢结构;
所述第一钢结构包括与所述核心筒结构三层墙面连接的正交桁架(8)、安装在屋顶层的屋面网架(7);所述第二钢结构包括安装在三层至屋顶层的跨层桁架(9)、安装在三层和屋顶层的楼层桁架(10);所述跨层桁架(9)靠近所述刚性连廊(3)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远离所述刚性连廊(3)两侧面的吊挂桁架(6)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分别与对应侧的吊挂桁架(6)结构之间设置有连接斜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梭形钢结构(2)与悬挑钢结构(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体(5)顶部的钢结构观赏平台(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体(4)与第二建筑体(5)均设置有预留通道。
CN202320538549.0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Active CN220598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8549.0U CN22059869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8549.0U CN22059869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693U true CN220598693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0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8549.0U Active CN220598693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6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755B (zh) 一种模块化多高层整体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
CN104712055B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框架的木质楼房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61513A (zh) 一种单元舱式建筑体系
CN207110167U (zh) 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
CN103352569A (zh) 一体化浇注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CN207110166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密肋楼盖复合板
CN202831672U (zh) 外框式复合框架结构的可拆装活动楼房
CN102888894A (zh) 内筒外框式回形钢框架建筑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737936A (zh) 一种预制组合式双联阳台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2577571U (zh) 内筒外框式回形钢框架建筑的结构
CN204475580U (zh) 墙板组件及全装配式房屋
CN214531068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CN105804232A (zh) 一种空间模块建筑
CN220598693U (zh) 一种复杂体系建筑结构
CN110644663B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03201171U (zh) 多层砌体住宅单元门式外加电梯结构
CN215760640U (zh) 既有建筑加层的短肢剪力墙框架结构
CN111042430A (zh) 一种四维榫卯结构砖及免拆浇筑型立柱
CN206916942U (zh) 一种室内无承重柱超大空间拱形多层建筑结构
CN206783059U (zh) 一种框架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
CN214835186U (zh) 一种非等间距层板支撑立体车库井筒结构
CN202202415U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框架边节点
CN214941058U (zh) 预制钢筋混凝土整体房模块
CN101270595A (zh) 装配式蜂窝板轻型空腹楼、屋盖结构体系
CN112523570A (zh) 一种非等间距层板支撑立体车库井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