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8345U -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8345U
CN220588345U CN202321770352.6U CN202321770352U CN220588345U CN 220588345 U CN220588345 U CN 220588345U CN 202321770352 U CN202321770352 U CN 202321770352U CN 220588345 U CN220588345 U CN 220588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blation
catheter shaft
linear flexib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03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郭东杰
史胜凤
薛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03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8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8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8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连接单元和两段电极区,连接单元具有对位部,电极区沿线性方向延伸,两段电极区通过连接单元连接;线性式柔性电极被配置为通过对位部安装到导管轴上,以及通过电极区远离连接单元的一端安装到外管上。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式柔性电极设置有与导管轴配合的对位部,便于将线性式柔性电极装配到导管轴和外管上,制作消融导管的方式更加简单且简化了线性式柔性电极的制造工艺。

Description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生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生理治疗领域,利用导管传递能量并进行组织消融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导管的头端在进入人体到达对应的治疗靶点位置后,通过导管的尾端连接的能量平台发送能量(如射频、超声、脉冲等能量),导管的远端装有能量输送电极,电极与组织贴靠后将能量传递给组织,从而进行组织消融。
传统的导管的能量递送载体使用环形电极结构,当电极处于心脏的内部时,环形电极贴靠在预定组织时其大部分的电极表面仍处于血液中,使得递送的能量大部分对血液释放,形成无效放电,变向提高了治疗系统的功耗,降低了治疗效果。同时,环形电极本身属于刚性结构,布置的数量越多会降低导管的柔顺性,不利于术式操作。
柔性电路在电生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与传统的环形电极相比,有更好的柔韧性;而且,电极可以定向设置于贴靠组织的一侧,能有效降低功耗。但是,为了便于柔性电路电极装配在导管轴上,往往伴随着柔性电路电极复杂的制造工艺,带来成本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柔性电路电极装配在导管轴上而伴随着柔性电路电极复杂的制造工艺,带来成本提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其应用于消融导管,消融导管包括外管以及可活动地穿设在外管中的导管轴,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具有对位部;
两段电极区,所述电极区沿线性方向延伸,两段所述电极区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
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对位部安装到所述导管轴上,以及通过所述电极区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安装到所述外管上。
可选的,所述对位部可位于所述导管轴的端部,且所述对位部可允许导丝通过;或者所述对位部被配置为贯穿所述连接单元的对位孔,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通过所述对位孔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
可选的,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消融电极和沿线性方向延伸的电极载体,所述消融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载体上从而分别形成两段所述电极区,所述电极载体位于两段所述电极区之间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导丝通过的所述对位部。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增强件,所述增强件设置于所述对位部上。
可选的,所述增强件具有贯通的通孔以及位于所述通孔的径向两侧的延伸体,所述通孔围绕所述对位部布置,所述延伸体沿线性方向连接所述电极载体。
可选的,所述电极区包括间隔排布的两个电极段,分别是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所述远端电极段相对于所述近端电极段更靠近所述连接单元,所述电极段沿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电极段用于释放消融能量。
可选的,所述电极区还包括均可弯折变形的中间弯折段、远端弯折段和近端弯折段,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通过所述中间弯折段连接;所述远端电极段通过所述远端弯折段连接至所述连接单元,所述近端弯折段与所述近端电极段连接;所述远端弯折段的弯折点为A,所述中间弯折段的弯折点为B,所述近端弯折段的弯折点为C,B和C之间的距离大于A和B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A和B之间的距离与B和C之间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65%,且小于或等于95%。
可选的,所述电极区位于B和C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小于所述电极区位于A和B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
可选的,B位于所述中间弯折段的中点;
所述远端弯折段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端部被配置为A;
所述电极区还包括与所述近端弯折段连接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用于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近端弯折段连接所述自由段的端部被配置为C。
可选的,所述电极段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消融电极,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通过B弯折靠近后,所述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所述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
可选的,两段所述电极区的至少一者中,所述远端电极段释放所述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释放所述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在所述电极区未弯折时朝向相背。
可选的,所述电极段包括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消融电极,两段所述电极区对应的远端电极段中各自离所述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所述对位部的距离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对位部的位置被配置为两段所述电极区关于所述对位部对折重叠后,其中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另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和/或,其中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另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
可选的,两段所述电极区的至少一者中,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错位排布呈S型。
可选的,所述电极载体包括基底层、线路层、绝缘层和焊盘层,所述线路层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焊盘层和所述线路层之间,所述焊盘层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所述消融电极设置在所述焊盘层。
可选的,所述基底层中设置有弹性镍钛合金。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融导管,其包括外管、导管轴和电极网篮,所述电极网篮包括多条如上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且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其中,所述电极网篮随所述外管与导管轴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而在径向收缩形态和径向扩张形态之间转换。
可选的,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均匀排布。
可选的,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管轴上,以将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固定在所述导管轴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将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轴向压靠。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更靠近所述导管轴的远端,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呈凸出状,所述第一夹持端包括第一平直部分和围绕所述第一平直部分的第一圆角部分,所述第一平直部分垂直所述导管轴的轴向,所述第一圆角部分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管轴;
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端呈凹陷状,所述第二夹持端包括第二平直部分和围绕所述第二平直部分的第二圆角部分,所述第二平直部分垂直所述导管轴的轴向,所述第二圆角部分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管轴;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在所述第二夹持端沿所述导管轴的径向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角度定位结构,所述角度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管轴和/或所述固定组件上,用于限制相邻两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夹角。
可选的,所述角度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槽口;
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轴向凹陷成型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且多个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或者,所述消融导管包括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的中空件,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轴向凹陷成型于所述中空件上,且多个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可选的,两段所述电极区分别为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所有的所述第一电极区和所有的所述第二电极区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依次交错分布。
可选的,所述电极区包括间隔排布的两个电极段,分别是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所述远端电极段相对所述近端电极段更靠近所述连接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对位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对位部的距离不同。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将第一固定件套设并固定在导管轴上;
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配合以夹持压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堆叠的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
将所述导管轴可活动地穿设在外管中,并将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的两端固定到所述外管上。
可选的,夹持压紧多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堆叠的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之前,所述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通过线性式柔性电极各自的对位部将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依次套设堆叠在所述导管轴上。
可选的,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的两段电极区分别是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所述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堆叠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并使所有的所述第一电极区和所有的所述第二电极区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交错分布。
可选的,夹持压紧多条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堆叠的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之前,所述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收拢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并在所述导管轴上套设中空件,通过中空件限制相邻两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夹角。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能量供应平台以及如上所述的消融导管,所述能量供应平台与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电性连接,以向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电极区提供消融能量。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其制造方法、消融系统中,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连接单元和两段电极区,所述连接单元具有对位部,所述电极区沿线性方向延伸,两段所述电极区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对位部安装到所述导管轴上,以及通过所述电极区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安装到所述外管上。
如此配置,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式柔性电极设置有与导管轴配合的对位部,便于将线性式柔性电极装配到导管轴和外管上,制作消融导管的方式更加简单且简化了线性式柔性电极的制造工艺。
需说明的是,消融导管和消融系统包括上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则与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具有相同或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同样具有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径向扩张形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增强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区中各个弯折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错位排布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径向收缩形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折叠形态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轴向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另一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轴向另一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槽口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槽口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中:
10-线性式柔性电极;11-连接单元;110-对位孔;111-增强件;1111-通孔;1112-延伸体;12-电极区;120-消融电极;121-远端电极段;122-近端电极段;123-中间弯折段;124-远端弯折段;125-近端弯折段;126-自由段;13-电极载体;
20-外管;
30-导管轴;31-内轴;32-套管;
40-电极网篮;
50-固定组件;51-第一固定件;511-第一平直部分;512-第一圆角部分;52-第二固定件;521-第二平直部分;522-第二圆角部分;
60-定位槽口;
70-中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近端”和“远端”的定义为:“近端”通常指该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该医疗器械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意性地提供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10,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线性方向延伸呈条状或带状,线性式柔性电极10包括连接单元11和两段电极区12,电极区12沿线性方向延伸,电极区12可以释放消融能量给病灶区,两段电极区12通过连接单元11连接,连接单元11具有对位部,线性式柔性电极10可通过对位部安装到消融导管20的导管轴30上。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1的对位部被配置为贯通的对位孔110,进一步地,对位孔110的轴向可理解为条状或带状的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垂向。优选地,两段电极区12和连接单元11为一体式结构。线性式柔性电极10应用于消融导管,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径向扩张形态时的示意图,参阅图2,消融导管包括外管20以及可活动地穿设在外管20中的导管轴30,线性式柔性电极10被配置为通过对位孔110安装到所述导管轴30上,即通过对位孔110套设固定在导管轴30上,以及通过电极区12远离连接单元11的一端安装到外管20上,从而将线性式柔性电极10装配到消融导管上。线性式柔性电极10可将消融能量(脉冲、超声、射频等)释放到患者体内的病灶区,从而对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具体通过电极区12来释放消融能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位部可以设置在导管轴30的端部(导管轴30的远端),从而实现将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中间部分设置在导管轴30的端部,对位部整体为实心构造,而非孔状,但对位部可允许医用的导丝穿设通过,从而不影响导丝的应用。比如,导管轴30的远端具有轴向凹陷的凹槽,对位部可卡合固定在导管轴30的凹槽中。又比如,导管轴30的远端固定连接一固定组件50,固定组件50成型有凹槽,对位部卡合固定在凹槽中,进一步,固定组件50包括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第一固定件51固定在导管轴30的远端,且第一固定件51具有凹陷的凹槽,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对位部卡合固定在第一固定件51的凹槽中,然后通过第二固定件52和第一固定件51相配合从而压紧对位部。
需说明的是,线性式柔性电极10具有柔性,可改变自身形态,比如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平直形态、卷曲形态或折叠形态,如此,线性式柔性电极10装配到消融导管上后可基于外管20和导管轴30的相对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具体改变的是每段电极区12的形态。具体而言,外管20和导管轴30的相背运动使得电极区12逐渐被拉直而处于平直形态,此时电极区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导管轴30的轴向,并大致贴在导管轴30上;外管20和导管轴30的相向运动使得电极区12逐渐卷曲而处于卷曲状态,也即电极区12沿导管轴30的径向向外逐渐远离导管轴30,进一步地,当外管20和导管轴30的相向运动的行程达到最大时,也即外管20的远端和导管轴30的远端距离最近,此时电极区12沿导管轴30的径向向外扩张程度达到最大,此时电极区12大致处于折叠形态,具体指的是电极区12以其某一点对折。
关于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结构,线性式柔性电极10包括消融电极120和沿线性方向延伸的电极载体,消融电极120设置于电极载体上从而分别形成两段电极区12,换言之,每段电极区12包括多个消融电极120,电极区12通过消融电极120来释放消融能量。电极载体位于两段电极区12之间的部分没有设置消融电极120,以使电极载体位于两段电极区12之间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对位部,对位部可允许导丝通过。亦或是,电极载体位于两段电极区12之间的一部分形成的贯穿孔,此贯穿孔被配置为连接单元11的对位孔110。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增强件的示意图。参阅图3,优选地,连接单元11还包括增强件111,增强件111设置于电极载体上,并与对位部连接,用于限制对位部的变形。具体而言,以对位部呈对位孔10的形式说明,增强件111设置在电极载体上,用于提升的连接单元11的刚度,从而增强对位孔110的强度,进而避免对位孔110的变形,包括断裂变形、抗压拉扯变形等,使得线性式柔性电极10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在导管轴30上。在一实施例中,增强件111具有贯通的通孔1111以及位于通孔1111的径向两侧的延伸体1112,通孔1111围绕对位孔110布置,延伸体1112沿线性方向连接在电极载体上,也即两条延伸体1112所在的方向与电极载体所在的方向一致。优选地,通孔1111和对位孔110共轴,通孔1111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对位孔110的直径。增强件111的材料是金属。如此,增强件111的通孔1111可以便于增强件111对位安装于对位孔110,延伸体1112的设置可以增强连接单元11的强度,尽可能避免对位孔110的变形。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1,电极区12包括间隔排布的两个电极段,分别是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远端电极段121相对于近端电极段122更靠近连接单元11,电极段沿线性方向延伸,电极区12通过电极段用于释放消融能量。可理解的,每段电极段包括多个消融电极120,以通过消融电极120释放消融能量。可理解的,线性式柔性电极10装配在消融导管上后(具体装配在消融导管的远端),远端电极段121位于电极区12的远端,近端电极段122位于电极区12的近端,通过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来释放消融能量。
更进一步地,电极区12还包括可弯折变形的中间弯折段123,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通过中间弯折段123连接。如此,电极区12随着外管20和导管轴30的相对移动产生形态改变时,通过中间弯折段123的变形,可使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逐渐远离以使得电极区12大致处于平直形态,也可使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逐渐靠近以使得电极区12大致处于卷曲形态,进而处于折叠形态。处于折叠形态时,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通过中间弯折段123的弯折变形而大致对折在一起。可定义的,中间弯折段123的弯折点为B,中间弯折段123在B处进行弯折。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极区中各个弯折点的示意图。参阅图4,再进一步地,电极区12还包括均可弯折变形的远端弯折段124和近端弯折段125,远端电极段121通过远端弯折段124连接至连接单元11,近端弯折段125与近端电极段122连接。可定义的,远端弯折段124的弯折点为A,远端弯折段124在A处进行弯折,近端弯折段125的弯折点为C,近端弯折点在C处进行弯折。优选地,B和C之间的距离大于A和B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保证电极区12处于卷曲状态时,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配合使得电极区12的前探效果得到提升,提高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与病灶区的组织的贴靠力,提升对病灶区的消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人通过实践发现,若B和C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A和B之间的距离,那么弯折点B和C的位置容易跟随电极区12的形态变化而位置改变,从而影响电极区12的弯折性能,为了避免此种问题发生,实用新型人发现可将A和B之间的距离与B和C之间的距离比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65%,且小于或等于95%。为了进一步地提升电极区12的前探效果,可以配置电极区12位于B和C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小于所述电极区12位于A和B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也即使得电极区12在B和C之间的硬度大于电极区12在A和B之间的硬度,具体可以在B和C之间的电极载体增加增强衬底(比如弹性镍钛合金),或是增加B和C之间的电极载体的宽度和/或厚度。继续参阅图4,较佳地,B位于中间弯折段123的中点,远端弯折段124连接于连接单元11的端部被配置为A,电极区12还包括与近端弯折段125连接的自由段126,自由段126用于与外管20连接,具体自由段126连接在外管20的内壁,近端弯折段125连接于自由段126的端部被配置为C。
优选地,电极段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消融电极120,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通过B弯折靠近后,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和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如此可以提升电极密度,提升消融治疗的效果。
优选地,两段电极区12中的至少一者中,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和近端电极段122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沿中间弯折段123的弯折方向相背,也即在电极区12未弯折时,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和近端电极段122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朝向相背,如此可以使得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通过中间弯折段123弯折处于折叠形态后,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均可以贴靠在病灶区的组织上。可理解的,电极段释放消融能量的作用面也即是消融电极120安装对应于电极载体的一个端面。具体而言,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和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位于电极载体相背的两个端面,通常地,当电极区12处于平直形态而大致贴靠在导管轴30上时,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位于电极载体的外侧端面,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位于电极载体的内侧端面,电极区12处于折叠形态后,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和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均朝向远端,从而可以贴靠在病灶区的组织上。
进一步地,两段电极区12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中各自离对位部(具体可以为对位孔110)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对位部的距离不相同。释疑而言,其中一段电极区12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对位部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另一段电极区12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对位部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等。
优选地,对位部的位置被配置为两段电极区12关于对位部对折相叠后,其中一段电极区12的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和另一段电极区12的远端电极段121的消融电极120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和/或,其中一段电极区12的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和另一段电极区12的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如此可以在电极区12折叠贴靠组织后提升电极区12作用于组织的电极密度,提升消融治疗效果。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错位排布的示意图。参阅图5,较佳地,两段电极区12的至少一者中,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错位排布呈S型,如此可以在保证电极区12折叠后,电极区12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错位排布,而不是整体对折在一起,保证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均可以贴靠在组织上,提升消融电极120作用于组织的密度。
关于电极载体的构造,电极载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基底层、线路层、绝缘层和焊盘层(未图示),所述线路层位于所述基底层和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焊盘层和所述线路层之间,所述焊盘层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所述消融电极120设置在所述焊盘层,通过线路层向处于焊盘层的消融电极120传输消融能量。优选地,可在基底层中增加增强衬底(比如弹性镍钛合金),从而提升线性式柔性电极10整体结构的弹性和硬度,改善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支承力。焊盘层和线路层的材料为金属,比如铜、金,基底层和绝缘层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LCP(液晶聚合物)。基于此,电极载体位于两段电极区12之间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导丝通过的对位部,则对位部也为上述的多层结构。
进一步地,对应于远端电极段121和近端电极段122的消融电极120处于电极载体不同的两个端面,基底层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线路层、绝缘层和焊盘层,使得消融电极120可以不仅可以安装在电极载体的外侧端面上,还可以安装在电极载体的内侧端面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径向收缩形态时的示意图。参阅图2和图6,基于上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融导管,消融导管包括外管20、导管轴30和电极网篮40,导管轴30可活动地穿设在外管20中,电极网篮40的远端连接在导管轴30上,电极网篮40的近端连接在外管20上,电极网篮40随外管20与导管轴30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而在径向收缩形态(图6所示)和径向扩张形态(图2所示)之间转换。电极网篮40处于径向收缩形态时,电极网篮40沿导管轴30的径向向内收缩以贴靠在导管轴30上。电极网篮40处于径向扩张形态时,电极网篮40沿导管轴30的径向向外扩张以远离导管轴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消融导管的电极网篮处于折叠形态时的示意图,参阅图7,当电极网篮40的径向扩张形态达到最大时,电极网篮40的近端和电极网篮40的远端大致贴靠在一起,使得电极网篮40大致处于折叠形态(图7所示,大致呈伞状)。
其中,电极网篮40包括多条如上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10,且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所述导管轴30的周向分布。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连接单元11通过对位部安装在导管轴30上,可以以对位孔110的形式套设在导管轴3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导管轴30的凹槽中的实心体的对位部,如此,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依次堆叠在导管轴30上,电极网篮40的远端也即是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连接单元11的总成,电极区12远离连接单元11的一端安装在外管20上,电极网篮40的近端则是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中电极区12远离连接单元11的一端的总成。
优选地,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均匀排布。示例而言,三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周向依次分布,且相邻的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之间沿导管轴30的周向夹角为120°。
进一步地,对应于两段电极区12对应的远端电极段122中各自离所述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所述对位部的距离不相同;两段电极区12分别是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则第一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122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对位部的距离与第二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122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120到对位部的距离不同。所有的第一电极区和所有的第二电极区沿导管轴30的周向依次交错分布,也即所有线性式柔性电极10装配到导管轴30上后,对于所有的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在导管轴30的周向上,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区之间排布一个第一电极区,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区之间排布一个第二电极区。如此可增加消融电极120贴靠在组织上的密度。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6和图7,消融导管还包括固定组件50,固定组件50设置在导管轴30上(具体可以是设置在导管轴30的远端),以将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固定在导管轴30上,对位部可以安装在固定组件50的凹槽中。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示意图,固定组件50包括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的其中一者套设在导管轴30上,当然也可以是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二者均套设在导管轴30上,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5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52之间,第一固定件5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52配合从而将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轴向压靠夹紧。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的材料可以是304不锈钢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属。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可以将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夹持且无缝隙,确保线性式柔性电极10在对位孔110附近的结构薄弱处得到保护,不会因为弯折时应力集中造成断裂现象。优选的,第二固定件52相对第一固定件51更靠近导管轴30的远端,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可以均呈圆环柱形。需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配合形成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夹持区通常是圆环形,内径一般在1.0mm-1.6mm之间,外径在2.0mm-3.0mm之间。作为进一步实施的细节,导管轴30包括内轴31和套管32,套管32套设在内轴31的远端,第一固定件51套设在套管32上,第二固定件52可以与套管32或内轴31螺纹连接,也可以插接在内轴31的远端的孔类结构中。内轴31可以是管状结构,比如编织网管、材料可以是热塑弹性体,比如Pebax、TPU等或者是外层聚酰亚胺/内侧特氟龙,编织丝的材料是不锈钢。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的示意图。参阅图9,优选地,第一固定件51朝向第二固定件52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第一夹持端呈凸出状,第一夹持端包括第一平直部分511和围绕第一平直部分511的第一圆角部分512,第一平直部分511垂直导管轴30的轴向,第一圆角部分512的开口朝向导管轴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10着重于示意第二固定件52的构造,未图示第一固定件51,参阅图10,第二固定件52朝向第一固定件51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呈凹陷状,第二夹持端包括第二平直部分521和围绕第二平直部分521的第二圆角部分522,第二平直部分521垂直导管轴30的轴向,第二圆角部分522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管轴30。其中,第一夹持端在第二夹持端沿导管轴30的径向范围内,使得呈凸出状的第一夹持端可以进入呈凹陷状的第二夹持端。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轴向剖面图,如此配置,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可以均套设在导管轴30上,且第一平直部分511和第二平直部分521可以相配合从而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10位于对位孔110周边的薄弱处,以得到保护;第一圆角部分512可以引导过渡线性式柔性电极10,避免电极网篮40在发生形态变化时损伤线性式柔性电极10,第二圆角部分522可以保证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电极区12向导管轴30的近端收拢而且处于逐渐处于平直形态,以提升消融导管过鞘的收缩性能。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组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另一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夹持线性式柔性电极的轴向另一剖面图。参阅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固定件51套设固定在导管轴30的远端,且第一固定件51具有容置对位部的凹槽,第二固定件52和第一固定件51轴向卡合固定。第一固定件51和第二固定件52从而将堆叠在凹槽中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对位部轴向压紧。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固定件52形成轴向凹陷且用于容置对位部的凹槽。
为了满足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夹持固定在导管轴30上后的角度定位,消融导管还包括角度定位结构,角度定位结构设置在导管轴30和/或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51和/或第二固定件52)上,角度定位结构用于限制相邻的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夹角,比如可以将相邻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夹角限制为120°。
在一实施例中,角度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槽口60。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槽口的示意图,参阅图11,定位槽口60可以设置在第二固定件52上,具体地,定位槽口60沿导管轴30的轴向凹陷成型于第二固定件52朝向第一固定件51的一端,且多个定位槽口6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分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口60还可设置于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圆角部分522。同理而言,定位槽口60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固定件51上,具体地,定位槽口60沿导管轴30的轴向凹陷成型于第一固定件52朝向第二固定件52的一端。当然,定位槽口6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件51的第一圆角部分512。每个定位槽口60用于容纳一段电极区12,可理解的,考虑到每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包括两段电极区12,则设置每两个定位槽口60为一组,且一组中的两个定位槽口60位于导管轴30的同一径向上。根据定位槽口60之间沿导管轴30的周向夹角来限制相邻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夹角。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定位槽口的另一示意图,参阅图1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消融导管包括套设在导管轴30上的中空件70,定位槽口60可以设置在中空件70上,具体而言,定位槽口60沿导管轴30的轴向凹陷成型于中空件70上,且多个定位槽口6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分布。
基于上述的消融导管,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其包括能量供应平台以及如上所述的消融导管,能量供应平台与线性式柔性电极10电性连接,以向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电极区12提供消融能量,使得电极区12通过消融电极120而向病灶区的组织释放消融能量。消融能量包括但不限于是脉冲、超声和射频。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第一固定件51套设并固定在导管轴30上。可选地,在套设第一固定件51之前,还可先将套管32套设固定在内轴31上,然后再将第一固定件51套设固定在套管32上。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接或者激光焊接,优选地,套管32和内轴31之间为粘接,避免对内轴31造成损坏。
步骤二:通过线性式柔性电极10各自的对位部将线性式柔性电极设置在导管轴30或者第一固定件51上,以使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轴向依次套设堆叠。比如可以是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通过各自以对位孔110形式的对位部依次套设堆叠在导管轴30上。
步骤三:通过第二固定件52和第一固定件51相配合从而将堆叠的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轴向夹持压紧。具体而言可以是,将第二固定件52套设在所述导管轴30上,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51相配合以夹持压紧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10。第二固定件52与内轴31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接或激光焊接。可选地,在套设第二固定件52之前,还包括通过角度定位结构来约束定位相邻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之间沿导管轴30中的周向夹角。
步骤四:将所述导管轴30可活动地穿设在外管20中,并将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10的两端固定到所述外管20上。
进一步地,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堆叠多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并使所有的第一电极区和的所述第二电极区沿导管轴的周向交错分布,从而使得成型后的网篮电极40的贴靠组织的电极密度得到增加。
进一步地,夹持压紧多条位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堆叠的线性式柔性电极10之前,消融导管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径向收拢线性式柔性电极10,并在导管轴30上套设中空件70,通过中空件70限制相邻两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沿导管轴30的周向夹角。
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的柔性网篮状电极在大规模生产中会产生材料的大量浪费,并且一体式的柔性网篮状电极在弯曲时,相邻两个电极段之间存在应力集中点,容易造成开裂情况,而本实用新型的网篮电极40是通过依次堆叠式的单条线性式柔性电极10来成型的,制造时可以形成紧密排列,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网篮电极40在产生形变变化时应力不会集中在一点上,避免网篮电极40的开裂情况产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线性式柔性电极,能够应用于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包括外管以及可活动地穿设在所述外管中的导管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
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具有对位部;
两段电极区,所述电极区沿线性方向延伸,两段所述电极区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
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对位部安装到所述导管轴上,以及通过所述电极区远离所述连接单元的一端安装到所述外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可位于所述导管轴的端部,且所述对位部可允许导丝通过;或者所述对位部被配置为贯穿所述连接单元的对位孔,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通过所述对位孔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包括消融电极和沿线性方向延伸的电极载体,所述消融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载体上从而分别形成两段所述电极区,所述电极载体位于两段所述电极区之间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导丝通过的所述对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增强件,所述增强件设置于所述对位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件具有贯通的通孔以及位于所述通孔的径向两侧的延伸体,所述通孔围绕所述对位部布置,所述延伸体沿线性方向连接所述电极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包括间隔排布的两个电极段,分别是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所述远端电极段相对于所述近端电极段更靠近所述连接单元,所述电极段沿线性方向延伸,所述电极段用于释放消融能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还包括均可弯折变形的中间弯折段、远端弯折段和近端弯折段,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通过所述中间弯折段连接;所述远端电极段通过所述远端弯折段连接至所述连接单元,所述近端弯折段与所述近端电极段连接;所述远端弯折段的弯折点为A,所述中间弯折段的弯折点为B,所述近端弯折段的弯折点为C,B和C之间的距离大于A和B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A和B之间的距离与B和C之间的距离比值大于或等于65%,且小于或等于9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位于B和C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小于所述电极区位于A和B之间的部分的形变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B位于所述中间弯折段的中点;
所述远端弯折段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端部被配置为A;
所述电极区还包括与所述近端弯折段连接的自由段,所述自由段用于与所述外管连接,所述近端弯折段连接所述自由段的端部被配置为C。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段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消融电极,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通过B弯折靠近后,所述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所述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电极区的至少一者中,所述远端电极段释放所述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释放所述消融能量的作用面在所述电极区未弯折时朝向相背。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段包括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消融电极,两段所述电极区对应的远端电极段中各自离所述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所述对位部的距离不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部的位置被配置为两段所述电极区关于所述对位部对折重叠后,其中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另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和/或,其中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和另一段所述电极区的近端电极段的消融电极沿线性方向彼此交错排布。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电极区的至少一者中,所述远端电极段和所述近端电极段错位排布呈S型。
16.一种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导管轴和电极网篮,所述电极网篮包括多条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式柔性电极,且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其中,所述电极网篮随所述外管与导管轴之间的轴向相对移动而在径向收缩形态和径向扩张形态之间转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均匀排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固定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至少一者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将多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轴向压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更靠近所述导管轴的远端,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呈凸出状,所述第一夹持端包括第一平直部分和围绕所述第一平直部分的第一圆角部分,所述第一平直部分垂直所述导管轴的轴向,所述第一圆角部分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管轴;
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为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端呈凹陷状,所述第二夹持端包括第二平直部分和围绕所述第二平直部分的第二圆角部分,所述第二平直部分垂直所述导管轴的轴向,所述第二圆角部分的开口朝向所述导管轴;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在所述第二夹持端沿所述导管轴的径向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角度定位结构,所述角度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导管轴和/或所述固定组件上,用于限制相邻两条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夹角。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槽口;
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轴向凹陷成型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固定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且多个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或者,所述消融导管包括套设在所述导管轴上的中空件,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轴向凹陷成型于所述中空件上,且多个所述定位槽口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分布。
22.根据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两段所述电极区分别为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所有的所述第一电极区和所有的所述第二电极区沿所述导管轴的周向依次交错分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区包括间隔排布的两个电极段,分别是远端电极段和近端电极段,所述远端电极段相对所述近端电极段更靠近所述连接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对位部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电极区的远端电极段中离对位部最近的消融电极到对位部的距离不同。
24.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供应平台以及如权利要求16-2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所述能量供应平台与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电性连接,以向所述线性式柔性电极的电极区提供消融能量。
CN202321770352.6U 2023-07-06 2023-07-06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Active CN220588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0352.6U CN220588345U (zh) 2023-07-06 2023-07-06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0352.6U CN220588345U (zh) 2023-07-06 2023-07-06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8345U true CN220588345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2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0352.6U Active CN220588345U (zh) 2023-07-06 2023-07-06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8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6893B2 (en) Medical catheter assembly with deflection pull ring and distal tip interlock
US6090104A (en) Catheter with a spirally wound flat ribbon electrode
JP5409655B2 (ja) 操向可能チューブ
US9433751B2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distal tip orientation sheaths
US6508781B1 (en) Ultrasonic ablation catheter transmission wire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30045831A1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struts
JP2023083559A (ja) 医療デバイス
US8567033B2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 articulation joint for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US20140094787A1 (en) Flexible renal nerve modulation device
JPH09504980A (ja) 可変剛度の軸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JPH024390A (ja) 心血管治療用延長可能ガイドワイヤシステム
WO2000056228A1 (en) Low profile anastomosis connector
US20070282325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braided insulator
CN110035791B (zh) 操纵工具
CN112869827B (zh) 一种用于产生震波的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
US20220240979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CN218045122U (zh) 医疗导管
JP2018079332A (ja) 入れ子型の重ね連結部および融合された導電性要素を有する医療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この医療デバイスを作製する方法
CN220588345U (zh)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消融系统
JP2009142640A (ja) 小型円形マッピングカテーテル
WO2022222434A1 (zh) 电极、电生理导管及消融系统
CN116672071A (zh) 线性式柔性电极、消融导管及其制造方法、消融系统
US11134976B2 (en) Device having a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member
CN215273267U (zh) 电极、电生理导管及消融系统
CN217286047U (zh) 医疗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