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86047U - 医疗导管 - Google Patents

医疗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86047U
CN217286047U CN202220384736.3U CN202220384736U CN217286047U CN 217286047 U CN217286047 U CN 217286047U CN 202220384736 U CN202220384736 U CN 202220384736U CN 217286047 U CN217286047 U CN 217286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orking
working area
catheter
cathe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47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磊
史胜凤
薛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nta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47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86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86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86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电极组件和限位件;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电极组件,使得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形成第一工作区和第二工作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和用于承载电极的多个电极载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靠近后,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及其上的所述电极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可以向电极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深度消融。

Description

医疗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
背景技术
去神经治疗目前被广泛应用多种疾病的治疗之中,其中导管消融手术是目前去神经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应用于肾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慢阻肺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
导管消融术以介入手术的方式将导管的治疗电极通过血管输送至预定的治疗区域并施加相应的治疗能量(射频、冷冻、超声、高压脉冲等)。神经组织的分布一般离血管壁需要一定的距离,而且血管的尺寸大小不一;因此,对于消融系统需要适应不同尺寸的血管以满足良好的贴靠,同时需要将有效的能量输送至较深的组织部位,从而对神经组织产生损伤,但现有系统很少能够做到这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血管以满足良好的贴靠,同时能够将有效的能量输送至较深的组织部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电极组件和限位件;
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电极组件,使得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形成第一工作区和第二工作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和用于承载电极的多个电极载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靠近后,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及其上的所述电极交错分布。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电极载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工作区段和冗余段,所述工作区段和所述冗余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工作区段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之间,所述冗余段的刚性强度大于所述工作区段。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的所述冗余段,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的所述冗余段。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套设件,具有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工作区段的长度随着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朝向另外一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另外一者在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轮廓尺寸。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电极载体的表面涂敷有光滑涂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和内轴,所述外管的远端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内轴的远端,所述内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内轴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部分。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端面,用于对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端面进行密封。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牵引体,所述牵件体可移动地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穿设,且所述牵引体的近端穿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所述牵引体的远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电极组件和限位件;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电极组件,使得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形成第一工作区和第二工作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和用于承载电极的多个电极载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靠近后,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及其上的所述电极交错分布。即,通过将限位件设置在电极组件使得电极组件形成沿导管本体的轴向依次分布的两个工作区,随着所述导管远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靠近,两个工作区能够分别具备与血管内径相匹配的工作外径,另外,两个工作区的电极载体及其上的电极交错分布,从而电极间的间隔距离得以扩大,可以向电极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组织的深度消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在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在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设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导管本体;12-电极载体;13-限位件;14-电极;15-密封件;
121-第一电极载体;122-第二电极载体;
111-外管;112-内轴;
111a-第一部分;111b-第二部分;
131-第一限位件;132-第二限位件;
100-第一通孔;200-第二通孔;300-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1、电极组件和限位件13;
所述导管本体11的远端包括第一部分111a和第二部分111b,所述电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连接;
所述限位件13设于所述电极组件,使得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向形成第一工作区和第二工作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14和用于承载电极14的多个电极载体12,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沿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向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相互靠近后,在所述导管本体11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及其上的所述电极14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通过将限位件13设置在电极组件使得电极组件形成沿导管本体11的轴向依次分布的两个工作区,随着所述导管远端的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相互靠近,两个工作区能够分别具备与血管内径相匹配的工作外径,另外,两个工作区的电极载体12及其上的电极14交错分布,从而电极14间的间隔距离得以扩大,可以向电极14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组织的深度消融。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例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两组电极载体12,其中一组电极载体12包括两个第一电极载体121,另外一组电极载体12包括两个第二电极载体122,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沿所述导管本体11的周向交替分布,从而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在第一方向上关于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在第二方向上关于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各所述电极载体12包括依次连接的工作区段(图1中所示弯段)和冗余段(图1中所示直段),所述电极14设于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工作区段,所述工作区段和所述冗余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中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所述工作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电极14构成所述第一工作区,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工作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电极14构成所述第二工作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工作区段和所述冗余段通过所述限位件13分隔开来,即,所述限位件13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之间,两组所述电极载体12的冗余段位于所述限位件13的相对两侧。具体连接方式可为: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所述工作区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11a,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所述冗余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11b,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工作区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11b,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冗余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11a。当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相对靠近时,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工作区段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从而在所述导管本体11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及其上的所述电极14交错分布。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13为套设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之间,该套设件与其中一组所述电极载体12固定连接,与另外一组所述电极载体12之间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例如,该套设件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与两个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保持固定连接,但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电极14较佳地设置于相应所述工作区段的最大外径处,如此设计,使得各所述电极14能够同时贴壁实施消融。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电极14也可设置于所述工作区段的其它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冗余段可选用具备一定刚性的材料,或者内部有加强丝,使得所述冗余段在工作状态也能保持直线型或者呈现微弯曲状,至少所述冗余段的刚性强度大于所述工作区段的刚性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中所示是以电极载体12的组数为两组,且各组包括两个电极载体12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载体12的组数还可为多组,各组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极载体12,只需保证各组的电极载体12一一交替围绕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向均匀排布,使得所述导管本体11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及其上的所述电极14交错分布。
在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本体11包括外管111和内轴112,所述外管111的远端包括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如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部分111a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111b更靠近所述内轴112的远端,所述内轴1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1a,所述内轴112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部分111b,为了便于操作,所述内轴112的另一端可穿出所述外管111的近端。
所述内轴112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定心”作用,避免导管整体在操作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偏离或偏转,另外一方面起到改变所述电极载体12的工作外径的作用。具体而言,在所述医疗导管伸入到目标组织后,拉动所述内轴112的近端,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1a向靠近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方向移动,随着所述第二部分111b和所述第一部分111a相互靠近,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工作区段向外弯曲,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工作外径逐渐变大,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电极14交错分布,电极14相互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从而可以向电极14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组织的深度消融。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拉丝来改变所述电极载体12的工作外径。具体而言,所述拉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111a相连,所述拉丝的另外一端穿可活动地穿出所述外管111的近端,同样的,在所述医疗导管伸入到目标组织后,通过拉动所述拉丝,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1a向靠近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变大,最终以达到深度消融的目的。
此外,还可采用拉丝和内轴112的组合设计。所述拉丝与所述内轴112依次连接,所述内轴1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111a相接,所述内轴11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部分111b后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外管111的所述拉丝相连,通过所述拉丝带动所述内轴112移动,改变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最终达到深度消融的目的。需说明的是,采用此设计时,所述内轴112的另一端保持设于所述第二部分111b内。
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牵引体,所述牵引体地沿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向穿设,且所述的近端穿出所述导管本体11的近端,所述牵引体的远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13。如前所述,所述限位件13可套设于所述电极载体12,在此设置方式下,所述限位件13在所述电极载体12上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限位件13的推或拉改变所述限位件13在所述电极载体12上的位置,从而改变所述电极载体12的工作区段的长度,以达到控制所述电极载体12的最大工作外径的目的。如此,可使得所述电极载体12的最大工作外径与血管内径相匹配,实现最好的消融效果。
较佳的,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远端设有密封件15,如图2所示例的,所述密封件15设有供所述牵引体穿设的第一通孔100,供所述内轴112穿设的第二通孔200以及供所述电极载体穿过后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第三通孔300。所述密封件15对所述第二部分111b的远端进行密封,可避免血液进入所述导管本体11内部。
另外,较佳的,各所述电极载体12的表面涂敷有光滑涂层,例如涂敷有特氟龙、聚对二甲苯等材料形成的涂层。此类光滑涂层的设置可便于所述限位件13在所述电极载体上的移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3包括第一限位件131和第二限位件132,所述第一限位件131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冗余段(图3中所示直段),所述第二限位件132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冗余段。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例的,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两组电极载体12,两组电极载体12具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组成结构及连接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131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所述冗余段,起到限定两个第一电极载体121的径向位移的作用,所述第二限位件132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组电极载体的所述冗余段,起到限定两个第二电极载体122的径向位移的作用。
当所述第一部分111a和所述第二部分111b由图4所示的初始状态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冗余段因受到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对其径向位移的限制,依旧保持直形状或者呈微弯曲状,而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的工作区段(图3中所示弯段)能够发生弯曲至其工作外径与导管所到达血管的内径相匹配;与之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冗余段因受到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对其径向位移的限制,依旧保持直形状或者呈微弯曲状,而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工作区段能够发生弯曲至其工作外径与导管所到达血管的内径相匹配;由于所述第一电极载体121和所述第二电极载体122的所述工作区段发生弯曲,使得设于所述工作区段的电极14之间的距离得以增大,从而可以向电极14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组织的深度消融。
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及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均为套设件,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套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冗余段,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套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冗余段。当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采用套设件,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在所述电极载体12上具有一定的移动自由度,从而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的移动改变所述电极载体12的工作区段的长度,以达到控制工作区段的最大外径,使其最大外径与血管内径始终相匹配的目的。
与之相对应的,本实施例中可设置第一牵引体对所述第一限位件131进行推或拉以改变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在所述电极载体12上的位置,可设置第二牵引体对所述第二限位件132进行推或拉以改变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在所述电极载体12上的位置。所述第一牵引体及所述第二牵引体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牵引体的设置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两组电极载体12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别关于所述导管本体11的轴向对称,因此,如图5所示,分别套设于两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也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朝向另外一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另外一者在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外轮廓宽度。通过凹槽的设置,可以增加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或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从而以适应较粗血管对于贴壁性的要求。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均为套设件,因此,若当前状态下存在电极14并非处于所在工作区的最大外径处时,可通过对当前状态下相应限位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各电极14位于所在工作区的最大外径处,从而各所述电极载体12的所述电极14能够同时贴壁实施消融。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13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132也可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极载体12上,例如固定于所述电极载体12的侧壁与电极载体12过盈配合等,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部分也可互相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施消融时,对导管的贴壁要求性较高,故而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是以所述医疗导管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进行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并不仅限定为消融导管,还可以消融标测为一体的导管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包括导管本体、电极载体、限位件及电极,通过将限位件套设在电极载体上,使得电极载体部分位置的轴向位移得以限制,从而使得所述电极载体未被所述限位件限制轴向位移的设有电极的工作区段能够在拉丝的牵引下产生弯曲,从而具备与血管壁内径相匹配的工作外径,另外,不同电极载体组的工作区段沿导管本体的轴向依次分布,且电极在导管本体的周向上交错分布,从而电极间的间隔距离得以扩大,可以向电极施加更大的电压,实现组织的深度消融。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电极组件和限位件;
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电极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电极组件,使得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形成第一工作区和第二工作区,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和用于承载电极的多个电极载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能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互靠近后,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投影面上,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及其上的所述电极交错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载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工作区段和冗余段,所述工作区段和所述冗余段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工作区段的工作外径产生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和所述第二工作区之间,所述冗余段的刚性强度大于所述工作区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的所述冗余段,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区的所述电极载体的所述冗余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二限位件均为套设件,具有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工作区段的长度随着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至少其中一者具有朝向另外一者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另外一者在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外轮廓尺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载体的表面涂敷有光滑涂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外管和内轴,所述外管的远端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更靠近所述内轴的远端,所述内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内轴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端面,用于对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端面进行密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牵引体,所述牵引体可移动地沿所述导管本体的轴向穿设,且所述牵引体的近端穿出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所述牵引体的远端连接于所述限位件。
CN202220384736.3U 2022-02-24 2022-02-24 医疗导管 Active CN217286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736.3U CN217286047U (zh) 2022-02-24 2022-02-24 医疗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736.3U CN217286047U (zh) 2022-02-24 2022-02-24 医疗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86047U true CN217286047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9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4736.3U Active CN217286047U (zh) 2022-02-24 2022-02-24 医疗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86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5665B2 (en) Introducer with steerable distal tip section
US8500733B2 (en) Asymmetric dual directional steerable catheter sheath
US7972323B1 (en) Steerable device for introduc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to the body
JP6050477B2 (ja) 操縦可能なルーメンパンチ
US10029073B2 (en) Steerable assembly for surgical catheter
US7875018B2 (en)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an adjustable shape guide catheter
US6287301B1 (en) Catheter having improved torque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306245A (en) Articulating device
US7731682B2 (en) Steerable device for introducing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aratus into the body
JP2679767B2 (ja) バルーン脈管形成用カテーテル
US5843154A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agnostic and/or therapeutical heart interventions with a catheter
EP3503956B1 (en) Multilumen catheter
CN105903117B (zh) 导管
WO2001037920A1 (en) Steerable catheter
US6235021B1 (en) Ablation sheath
CN114082075A (zh) 一种辅助控弯鞘管
CN217286047U (zh) 医疗导管
JP2024502416A (ja) スパイン強化された成形された関節ジョイントを備えるステアラブルカテーテル設計
US11918764B2 (en) Directional enhancement feature for articulation catheter
CN114533257A (zh) 医疗导管
EP3583974B1 (en) Catheter having multiple curvatures and medical apparatus for surgery
US20010041891A1 (en) Catheter having improved torque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7353303B2 (ja) 医療用カテーテル
CN219630395U (zh) 一种可调弯鞘管
AU2949195A (en) Endoscope with protruding member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