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7999U - 一种婴儿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儿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7999U
CN220587999U CN202321547437.8U CN202321547437U CN220587999U CN 220587999 U CN220587999 U CN 220587999U CN 202321547437 U CN202321547437 U CN 202321547437U CN 220587999 U CN220587999 U CN 220587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height
adjusting
infa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74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翀喆
居泯希
罗凡
刘旭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y Geometry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oudy Geometry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udy Geometry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oudy Geometry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74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7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7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7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枕,包括能够与婴儿头部接触的枕体,枕体包括凹陷部、以及环绕凹陷部的枕部,凹陷部设有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包括设于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设于凹陷部底部并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以及设于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中的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一种婴儿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枕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儿枕。
背景技术
新生儿在颅骨结缔组织发育的早期阶段颅骨易变形,尤其在舒眠时的头部受力会对婴儿颅形造成影响。根据医学报告,有70%的新生儿有颅形态异常骨问题。对于中度或重度颅骨异常,目前有手术或者矫形头盔佩戴等治疗方案。针对轻度或中度非病理性颅骨异常,目前暂无非调整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枕能够对婴儿的头骨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枕包括能够与婴儿头部接触的枕体;所述枕体包括凹陷部、以及环绕所述凹陷部的枕部;
凹陷部设有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所述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包括设于所述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设于所述凹陷部底部并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以及设于所述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枕具有调整婴儿头骨的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所述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高颅顶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调整婴儿枕骨突出的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犄角突出的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一头骨调整状态,所述第一硬度调整区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在所述第二头骨调整状态,所述中心硬度调整区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在所述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两个所述第二硬度调整区均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包括沿环绕所述凹陷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高度可调节的高度调整区,多个所述高度调整区配合以形成对应婴儿不同睡姿的多种高度调整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高度调整区包括中部调整区、及位于所述中部调整区左右两侧的左侧调整区和右侧调整区;
所述中部调整区具有第一中部高度和第二中部高度,所述第一中部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中部高度;
所述左侧调整区和所述右侧调整区均具有第一侧部高度、第二侧部高度和第三侧部高度,所述第一侧部高度、所述第二侧部高度和所述第三侧部高度依次增高。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种高度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对应婴儿左侧半侧卧的第四状态、及对应婴儿右侧半侧卧的第五状态中的至少两个;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和右侧调整区均位于第二侧部高度;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一侧部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部高度,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
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部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一侧部高度,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
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二侧位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位高度;
在所述第五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位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二侧位高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枕具有调整婴儿头骨的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所述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高颅顶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调整婴儿枕骨突出的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犄角突出的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第三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枕设置成通过多个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配合形成调整婴儿头型的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
所述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扁头的第一头型调整状态、调整婴儿长头的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斜头的第三头型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第三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斜头中左侧突出的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和调整婴儿斜头中右侧突出的右斜头型调整状态,所述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所述右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五状态。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枕部包括沿所述枕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接触层、调节层及底层;
所述枕体还包括与所述调节层连接的多个调节件,所述多个调节件与所述多个高度调整区一一对应,且所述调节件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调节层和所述接触层隆起以调整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拉绳和弹簧扣,所述拉绳与所述调节层连接,且所述拉绳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枕体外;
所述弹簧扣安装在所述拉绳的伸出所述枕体外的部分,且所述弹簧扣设置成能够将所述拉绳与所述枕体锁止固定,以将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固定;或者,能够将所述拉绳释放以便调节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述枕体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枕垫,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主体,所述枕垫覆盖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凹陷部的侧面;
所述枕垫的覆盖所述凹陷部的侧面的部分或者所述凹陷区的侧面设有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以及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设有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枕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硬度调整材料,所述硬度调整材料设置成可拆卸地安装至对应的所述硬度调整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包括硬度调整片、设于所述硬度调整片一侧的面层、及设于所述硬度调整片另一侧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成与所述硬度调整区可拆分地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枕还包括侧枕,所述侧枕设置成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或右侧以定位婴儿的身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侧枕设有至少两个,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仰卧时,两个所述侧枕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侧枕的高度相等;
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正侧卧或者右侧正侧卧时,将一个所述侧枕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
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半侧卧或者右侧半侧卧时,两个所述侧枕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和相对的另一侧,且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的所述侧枕的高度小于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另一侧的所述侧枕的高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侧枕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枕均设置成与所述枕体可拆分地连接;
两个所述侧枕均设置成高度可调,或者一个所述侧枕设置成高度可调,另一个所述侧枕设置成高度固定,其中,高度可调的所述侧枕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的枕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陷部设有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包括设于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设于凹陷部底部并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以及设于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中的至少一者,从而实现对婴儿头骨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立体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体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体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垫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垫的硬度调整片的整体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垫的硬度调整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垫的侧枕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的枕垫的可调节高度的侧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枕100,包括能够与婴儿头部接触的枕体1,枕体1包括凹陷部10、以及环绕凹陷部10的枕部11。枕部11具有缺口C。
其中,枕体1采用软性材质,选用全棉或其他婴儿适用面料,枕体1的枕芯填充可选用食品级热塑性弹性体TPE软管,从而回弹性及透气性强,防止婴儿窒息并提高使用舒适度。枕芯也可选用其他填充物如硅胶,乳胶,珍珠棉等。
本实施的枕体1的半径为15-30cm,枕部11的厚度为0.5-2cm,凹陷部10位于枕体1中心,形状覆盖半径3-8cm圆形区域。
如图1所示,凹陷部10设有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设置成均用于安装硬度高于枕部11的硬度的硬度调整材料2。其中,硬度调整材料2可为硬度调节片,硬度调节颗粒如荞麦等,也可采用其他硬度调节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包括设于凹陷部10侧部并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101、设于凹陷部10底部并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103、以及设于凹陷部10侧部并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102中的至少一者。用户可根据婴儿的头骨情况进行选择使用。
在第一头骨调整状态,第一硬度调整区101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在第二头骨调整状态,中心硬度调整区103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在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102均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如图3所示,枕部11包括沿环绕凹陷部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高度可调节的高度调整区111、112、113。多个高度调整区111、112、113包括中部调整区111、及位于中部调整区111左右两侧的左侧调整区112和右侧调整区113。中部调整区111具有第一中部高度和第二中部高度,第一中部高度低于第二中部高度。左侧调整区和右侧调整区均具有第一侧部高度、第二侧部高度和第三侧部高度,第一侧部高度、第二侧部高度和第三侧部高度依次增高。
一般的,第一侧位高度的高度范围为0-4cm,第二侧位高度的高度范围为:3-8cm,第三侧位高度的高度范围为7-13cm。一般的,第一中位高度范围为:0-6cm,第二位高度范围为:5-13cm。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枕部11包括沿枕体1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接触层11a、调节层11b、及底层11c。枕体1还包括与调节层连接的多个调节件12a、12b、12c,多个调节件12a、12b、12c与多个高度调整区111、112、113一一对应,且调节件12a、12b、12c设置成能够带动调节层11b和接触层11a隆起以调整对应高度调整区的高度。
如图4所示,调节件12a、12b、12c均包括拉绳121和弹簧扣122,拉绳121与调节层11b连接,且拉绳121的一部分伸出枕体1外。弹簧扣122安装在拉绳121的伸出枕体1外的部分,且弹簧扣122设置成能够将拉绳121与枕体1锁止固定,以将对应高度调整区111、112、113的高度固定;或者,能够将拉绳121释放以便调节对应高度调整区111、112、113的高度。拉绳121分别具有多个分段区:分段1、分段2、分段3,用于对应枕体1的不同高度,以提示用户操作,可用不同颜色或图案进行标记。
如图5所示,当调节件12a、12b、12c在位于分段1,枕体1处于较低的位置;如图6所示,当调节件12a、12b、12c在位于分段3,枕体1处于较高的位置;当调节件12a、12b、12c在位于分段2,枕体1处于中间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部调整区111、左侧调整区112、及右侧调整区113可通过设置充气气囊的方式实现高度调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枕体1包括主体1a、及设于主体1a上的枕垫1b。凹陷部10形成于主体1a,枕垫1b覆盖主体1a的上表面和凹陷部10的侧面。枕垫1b的覆盖凹陷部10侧面的部分或者凹陷部10的侧面设有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101以及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102调整区,凹陷部10的底面设有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103。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设于枕垫1b。如图2所示,枕体1a和枕垫1b通过套环41和连接扣42连接,以便于拆洗和更换。
如图2、图8、图9所示,婴儿枕100还包括与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硬度调整材料2,硬度调整材料2设置成可拆卸地安装至对应的硬度调整区101、102、103。硬度调整材料2包括硬度调整片20、设于硬度调节片20一侧的面层21、及设于硬度调整片20另一侧的连接结构22,连接结构22设置成与硬度调整区101、102、103可拆分地连接。其中,连接结构22可为魔术贴片。
主体1a包括枕套和枕芯(未拆分示出),枕套部分选用全棉或其他婴儿适用面料,枕芯填充选用食品级热塑性弹性体TPE软管,回弹性及透气性强,防止婴儿窒息并提高使用舒适度。枕芯也可选用其他填充物如硅胶,乳胶,珍珠棉等。枕垫1b采用双层绉布面料,可取下进行水洗替换,保持清洁,也可以使用其他面料以适用于不同季节温度或婴儿睡眠时的出汗量差异。
主体1a和枕垫1b连接时,将枕垫1b环套41与连接扣42上进行固定。为防止婴儿误吞。其中,连接扣可选用3cm以上木质橄榄扣,也可采用其他例如软质纽扣等形式。环套41可使用弹力绳便于枕垫1b的固定与摘取。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主体1a和枕垫1b连接形式还可采用魔术贴或其他任意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硬度调整区101为圆形,覆盖直径1.5cm左右。第二硬度调整区102为星形;中心硬度调整区103为圆形,覆盖直径为3cm左右的圆形区域。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还可为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任意形状,具体的形状和尺寸不做限定。另外,也可将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与枕体1进行单独拆分,作为不同型号婴儿枕使用。
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与距离枕垫1b内侧边缘建议0.5-2cm,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中心点之间间隔2-8cm。可通过测量多名预定月龄范围内的婴儿头颅顶骨最高点与顶骨左右最宽点之间距离,以及顶骨最高点与枕骨最凸点之间距离,得到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之间间隔距离以及多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的覆盖范围,以使本发明可适用于不同月龄及不同头型婴儿。
如图7所示,硬度调整区101、102分别设有与硬度调整材料2连接结构101a、102b,连接结构101a、102为魔术贴或磨毛粘结结构。示例性的,将硬度调整材料22背面(魔术贴射出勾面)与硬度调整区101、102的磨毛布进行贴合。
其中,硬度调整材料2的内芯可选用PP聚丙烯塑料片或其他硬质材料,硬度调整材料2的外正面需直接接触婴儿头部,故使用双层绉布或其他面料,背面面料需附有魔术贴射出勾。硬度调整材料2起到对婴儿头部生长进行局部限制作用,也可采用其他硬质结构,例如使用较厚毛毡布与魔术贴射出勾面直接固定。
如图1、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100还包括侧枕3,侧枕3设置成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或右侧以定位婴儿的身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侧枕3设有至少两个,侧枕3设置成在婴儿处于仰卧时,两个侧枕3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侧枕3的高度相等。侧枕3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正侧卧或者右侧正侧卧时,将一个侧枕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侧枕3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半侧卧或者右侧半侧卧时,两个侧枕3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和相对的另一侧,且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的所述侧枕3的高度小于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另一侧的侧枕3的高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侧枕3设有两个,两个侧枕3均设置成与枕体1可拆分地连接。两个侧枕3均设置成高度可调,或者一个侧枕3设置成高度可调,另一个侧枕3设置成高度固定,其中,高度可调的侧枕3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的枕芯31(如图11所示)。
本实施例中,侧枕3与枕体1可拆卸连接,侧枕3的形态呈柱体状,半径3cm-5cm,长度35cm-45cm,一端与枕体1可拆分使用。可在两根侧枕3之间增加连接带对婴儿躯体进行进一步固定。侧枕3的高度调节方式可通过侧枕3设置可拆卸的多层内芯实现。
本实施例中,考虑生产成本与实用性,两个侧枕3分一个可高度调节,另一个不可进行高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枕100在进行调整时,需预先对婴儿头型问题进行判断,例如通过专业手持激光扫描仪或深度相机对婴儿头部数据进行采样,也可通过尺量工具对婴儿头型评价参数进行测量采集。
如表一所示,多种高度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对应婴儿左侧半侧卧的第四状态和对应婴儿右侧半侧卧的第五状态中的至少两个。
在第一状态,中部调整区111位于第二中部高度,左侧调整区112和右侧调整区113均位于第二侧部高度。在第二状态,左侧调整区112位于第一侧部高度,右侧调整区113位于第三侧部高度,中部调整区111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在第三状态,左侧调整区112位于第三侧部高度,右侧调整区113位于第一侧部高度,中部调整区111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在第四状态,中部调整区111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左侧调整区112位于第二侧位高度,右侧调整区113位于第三侧位高度。在第五状态,中部调整区111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左侧调整区112位于第三侧位高度,右侧调整区113位于第二侧位高度。
如表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100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和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包括上述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第三头骨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
如表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100设置成通过多个高度调整区111、112、113的高度配合形成调整婴儿头型的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扁头的第一头型调整状态、调整婴儿长头的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斜头的第三头型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第一头型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和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第三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斜头中左侧突出的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和调整婴儿斜头中右侧突出的右斜头型调整状态。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和对应婴儿左侧半侧卧的第四状态。右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和对应婴儿右侧半侧卧的第五状态。
在婴儿处于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时,婴儿头部及躯干呈90°侧向一边,将婴儿正面的调节绳121调整至调节绳分段1对应第一侧位高度。婴儿背侧的调节绳121调整至调节绳分段3对应第三侧位高度,使婴儿后侧高度调整区高度达到最大,前侧枕区高度降到最低,确保婴儿头部后仰或翻身受到约束,确保婴儿鼻口不埋于枕体1内。另外可在婴儿背后放置侧枕3,避免出现侧头不侧身现象。
在婴儿处于第四状态或第五状态,婴儿处于半侧睡睡姿,婴儿头部及躯干呈30°-60°侧向一边,将婴儿面对侧枕区的调节绳121调整至分段2,婴儿背对侧的调节绳121调整至分段3。另外,可在婴儿背后放置高度较高的侧枕3,另一侧放置高度较低的侧枕3,以使的婴儿头部躯干前侧略微垫高,后侧头部及躯干整体垫高,确保婴儿头部及躯干角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枕100设置成通过多个高度调整区111、112、113与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101、102、103的硬度设置配合以形成调整婴儿头骨的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高颅顶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调整婴儿枕骨突出的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犄角突出的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表一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婴儿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婴儿头部接触的枕体;所述枕体包括凹陷部、以及环绕所述凹陷部的枕部;
所述凹陷部设有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所述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包括设于所述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设于所述凹陷部底部并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以及设于所述凹陷部侧部并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儿枕具有调整婴儿头骨的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所述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高颅顶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调整婴儿枕骨突出的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犄角突出的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一头骨调整状态,所述第一硬度调整区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在所述第二头骨调整状态,所述中心硬度调整区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在所述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两个所述第二硬度调整区均设置有硬度调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包括沿环绕所述凹陷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高度可调节的高度调整区,多个所述高度调整区配合以形成对应婴儿不同睡姿的多种高度调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高度调整区包括中部调整区、及位于所述中部调整区左右两侧的左侧调整区和右侧调整区;
所述中部调整区具有第一中部高度和第二中部高度,所述第一中部高度低于所述第二中部高度;
所述左侧调整区和所述右侧调整区均具有第一侧部高度、第二侧部高度和第三侧部高度,所述第一侧部高度、所述第二侧部高度和所述第三侧部高度依次增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高度调整状态包括对应婴儿仰卧的第一状态、对应婴儿左侧正侧卧的第二状态、对应婴儿右侧正侧卧的第三状态、对应婴儿左侧半侧卧的第四状态、及对应婴儿右侧半侧卧的第五状态中的至少两个;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和右侧调整区均位于第二侧部高度;
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一侧部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部高度,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
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部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一侧部高度,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
在所述第四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二侧位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位高度;
在所述第五状态,所述中部调整区位于第一中部高度或者第二中部高度,所述左侧调整区位于第三侧位高度,所述右侧调整区位于第二侧位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婴儿枕具有调整婴儿头骨的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所述至少一个头骨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高颅顶的第一头骨调整状态、调整婴儿枕骨突出的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犄角突出的第三头骨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第三头骨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枕设置成通过多个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配合形成调整婴儿头型的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
所述至少一个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扁头的第一头型调整状态、调整婴儿长头的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及调整婴儿斜头的第三头型调整状态中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第三头型调整状态包括调整婴儿斜头中左侧突出的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和调整婴儿斜头中右侧突出的右斜头型调整状态,所述左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四状态,所述右斜头型调整状态包括所述第三状态和所述第五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部包括沿所述枕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接触层、调节层及底层;
所述枕体还包括与所述调节层连接的多个调节件,所述多个调节件与所述多个高度调整区一一对应,且所述调节件设置成能够带动所述调节层和所述接触层隆起以调整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拉绳和弹簧扣,所述拉绳与所述调节层连接,且所述拉绳的一部分伸出所述枕体外;
所述弹簧扣安装在所述拉绳的伸出所述枕体外的部分,且所述弹簧扣设置成能够将所述拉绳与所述枕体锁止固定,以将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固定;或者,能够将所述拉绳释放以便调节对应所述高度调整区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枕垫,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主体,所述枕垫覆盖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凹陷部的侧面;
所述枕垫的覆盖所述凹陷部的侧面的部分或者所述凹陷部的侧面设有对应婴儿颅顶的第一硬度调整区以及对应婴儿犄角的两个第二硬度调整区,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设有对应婴儿枕骨的中心硬度调整区。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硬度调整区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硬度调整材料,所述硬度调整材料设置成可拆卸地安装至对应的所述硬度调整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度调整片、设于所述硬度调整片一侧的面层、及设于所述硬度调整片另一侧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成与所述硬度调整区可拆分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枕,所述侧枕设置成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或右侧以定位婴儿的身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设有至少两个,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仰卧时,两个所述侧枕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左侧和右侧,且两个所述侧枕的高度相等;
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正侧卧或者右侧正侧卧时,将一个所述侧枕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
所述侧枕设置成在婴儿处于左侧半侧卧或者右侧半侧卧时,两个所述侧枕分别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和相对的另一侧,且放置于婴儿身体的背侧的所述侧枕的高度小于放置于婴儿身体的另一侧的所述侧枕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枕均设置成与所述枕体可拆分地连接;
两个所述侧枕均设置成高度可调,或者一个所述侧枕设置成高度可调,另一个所述侧枕设置成高度固定,其中,高度可调的所述侧枕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的枕芯。
CN202321547437.8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婴儿枕 Active CN220587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437.8U CN220587999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婴儿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437.8U CN220587999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婴儿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7999U true CN220587999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7437.8U Active CN220587999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婴儿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7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6638B2 (en) Feeding pillow with removable support surface
KR101430114B1 (ko) 사이즈 조절장치를 이용한 모자
US7761933B2 (en) Baby ha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05025385A1 (ja) 乳児用姿勢保持構造および乳児用枕
JP5498539B2 (ja) 人体工学的に好ましい圧力分散枕
CN220587999U (zh) 一种婴儿枕
US6170103B1 (en) Multi-support sleeping pillows
CN116746794A (zh) 一种婴儿枕及其使用方法
JP3132068U (ja) 枕装置
CN212233842U (zh) 一种床垫
CN210748331U (zh) 一种双面可用的透气乳胶床垫
US20170000680A1 (en) Decorative cushion massage device
CN210902427U (zh) 一种硬度可调的护颈枕
CN113827082A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多用途枕头
KR19990033812U (ko) 좌우유동이용이한베개
WO2019137111A1 (zh) 可自主调节的脊椎保护垫
CN213046261U (zh) 一种蜂巢床垫垫芯结构
JP3049222U (ja) 高さ調節可能安眠枕
CN220344068U (zh) 一种新生婴儿睡垫
CN209995816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婴儿枕
CN208463502U (zh) 枕头
US20210393057A1 (en) Multifunctional pillow with adjustable height
CN21355097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多用途枕头
CN217610258U (zh) 一种新型软垫充气床垫
CN2592063Y (zh) 仰、俯卧两用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