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6065U -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6065U
CN220586065U CN202320611679.2U CN202320611679U CN220586065U CN 220586065 U CN220586065 U CN 220586065U CN 202320611679 U CN202320611679 U CN 202320611679U CN 220586065 U CN220586065 U CN 220586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unting hole
oil seal
end cov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116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南江
梁志
何雯炎
莫建伟
杨杰
韦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116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6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6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6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和油封座体,端盖本体设置轴向连通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位于靠近电机内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旋转变压器,油封座体安装于第二安装部,且可拆卸,还包括电机后油封、中间轴承和半轴油封,电机后油封、中间轴承和半轴油封均安装于油封座体。本实用新型增设油封座体,将电机后油封、半轴轴承和半轴油封均安装于油封座体,油封座体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对旋转变压器进行调零操作时,拆下油封座体,操作者从电机的外侧便可进行调零操作,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油封座体和第二安装部沿周向密封,能够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电机内腔。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核心部件,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永磁同步电机,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来自于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为了实现对电机的控制,需要实时监测电机内部转子的转角位置和旋转速度,这就离不开转子位置传感器。
目前普遍采用旋转变压器作为电机转子的位置传感器,旋转变压器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定子绕组作为变压器原边一次侧接受励磁电压,转子绕组作为副边二次侧通过电磁耦合得到感应电压,定子是依靠法兰固定在电机端盖上静止不动,转子则是安装在电机轴上随着转子一起旋转,在初始设置时,需要对旋转变压器的定子部分进行调零工作,而在进行旋转变压器的调零操作时,是不能有遮挡物阻挡工具接触旋转变压器的定子的,否则就不能对定子进行调整和上紧固定。
现有技术一种同轴式电驱动桥,如图1所示,电机后端盖1'由内到外固定安装有旋转变压器2'、电机油封3'、半轴轴承4'、半轴油封5',由于旋转变压器2'被遮挡了,操作者无法从电机的外侧进行调零操作,这样不得不检测和记录每一台出厂电机的零位实际角度,然后再把实际角度值写入相应的控制程序中,这样一来,每台出厂电机均需与一台电机控制器相对应,缺少互换性,给生产和售后造成很大麻烦,增加生产和维护的成本,也提高整车客户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便于对旋转变压器进行调零操作,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降低整车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和油封座体,所述端盖本体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靠近电机内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旋转变压器,所述油封座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并且可拆卸,
还包括电机后油封、半轴轴承和半轴油封,所述电机后油封、所述半轴轴承和所述半轴油封均安装于所述油封座体。
本实用新型电机后端盖结构,增设油封座体,并将电机后油封、半轴轴承和半轴油封均安装于油封座体,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旋转变压器安装于端盖本体的第一安装部,再通过油封座体与端盖本体连接,实现电机后油封、半轴轴承和半轴油封的间接固定;同时,油封座体与第二安装部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拆卸旋转变压器、或对旋转变压器进行调零操作时,可以直接拆下油封座体,操作者从电机的外侧便可进行旋转变压器的调零操作,如此,省去现有技术中每台出厂电机均需配置的电机控制器的成本,降低生产和维护的成本,降低整车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可选地,所述端盖本体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端连接有径向内端开口,并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通所述端盖本体的外端壁,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油封座体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连接耳,
安装状态下,所述油封座体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耳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所述连接耳和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槽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油封座体的外周壁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周壁设置有密封圈槽,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密封圈槽内部,所述油封座体和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贴合;
和/或,所述油封座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拉拔孔。
可选地,所述端盖本体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
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旋转变压器,所述第二台阶面用于与所述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固定,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台阶面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油封座体设置有轴向连通,并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所述电机后油封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三台阶面相抵;
所述油封座体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外侧,所述第五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第四安装孔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所述半轴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半轴轴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台阶面相抵,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孔内部,并与所述半轴轴承的第二端相抵;
所述油封座体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六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外侧,所述第六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六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五台阶面,所述半轴油封安装于所述第六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五台阶面相抵。
可选地,还包括环形的油封衬套,所述油封衬套安装在所述半轴油封和半轴之间,所述油封衬套能够与半轴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包括壳本体,前端盖,以及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所述前端盖和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分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前后两端。
本实用新型电机壳体包括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因此具有与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壳本体和所述前端盖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壳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壳本体的周向间隔分布一圈。
可选地,还包括电机接线盒,所述电机接线盒固定于所述端盖本体或所述壳本体,所述电机接线盒内部被分隔为高压区和低压区,所述高压区设置有高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高压线束、供电高压线束电连接,所述低压区设置有低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低压线束、供电低压线束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和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所述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连通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和所述高压区,所述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连通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和所述低压区,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内部在靠近所述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内部在靠近所述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
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设置有透气孔,还包括透气塞,所述透气塞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透气孔内部;
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设置有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所述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的轴线方向平行,或所述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壳本体的前端壁和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呈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前述电机壳体,定子总成,转子总成,以及电机轴,所述定子总成压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所述转子总成设置在所述定子总成内,并且可转动,所述电机轴自所述转子总成内部穿过,并与所述转子总成固定,所述电机轴具有轴向连通的贯通孔。
本实用新型电机,包括前述电机壳体,因此具有与前述电机壳体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驱动桥,包括前述电机,减速器,差速器,以及两端的两个桥边组件,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桥边组件包括半轴套管和半轴,第一端的所述半轴套管与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固定,第一端的所述半轴自所述电机轴内部穿过,与所述差速器连接,第二端的所述半轴套管与所述减速器的壳体固定,第二端的所述半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同轴式电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2中端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端盖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油封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油封座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驱动桥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体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机后端盖;2'-旋转变压器;3'-电机油封;4'-半轴轴承;5'-半轴油封;
其中,图2-图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机;10-电机后端盖结构;100-端盖本体;100a-第一安装孔;100b-安装槽;100c-第一台阶面;100c1-螺纹连接孔;100d-第二台阶面;100e-螺纹通孔;101-油封座体;1011-连接耳;1011a-过孔;101a-密封圈槽;101b-减重孔;101c-拉拔孔;101d-第三安装孔;101e-第四安装孔;101f-第三台阶面;101g-第五安装孔;101h-第四台阶面;101i-第六安装孔;101j-第五台阶面;101k-环形凹槽;102-电机后油封;103-半轴轴承;104-半轴油封;
105-密封圈;106-弹性挡圈;107-油封衬套;108-电机后轴承;20-壳本体;20a-放油孔;C-放油塞;30-前端盖;301-前端盖本体;302-电机前油封;303-电机前轴承;40-电机接线盒;401-高压区;402-低压区;40a-接线盒体;40b-盖板;A-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B-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D-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O-透气孔;50-散热片;60-定子总成;70-转子总成;80-电机轴;80a-贯通孔;
2-减速器;
3-差速器;
4-桥边组件;41-半轴套管;42-半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电机1与减速器2连接的一端的为前端,也为电机1的输出端;电机1远离减速器2的一端为后端。
本文中,靠近电机1内部的方向为“内”;远离电机1内部的方向为“外”。
本文总,电机1的轴向是指电机轴80的延伸方向。
请参考图2-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机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轴向剖视图;图5为图2中电机的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10,包括端盖本体100和油封座体101,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位于靠近电机内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旋转变压器01,油封座体101安装于第二安装部,并且可拆卸,
还包括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和半轴油封104,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和半轴油封104均安装于油封座体101。
本实用新型电机后端盖结构10,增设油封座体101,并将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和半轴油封104均安装于油封座体101,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旋转变压器01安装于端盖本体100的第一安装部,再通过油封座体101与端盖本体100连接,实现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和半轴油封104的间接固定;同时,油封座体101与第二安装部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拆卸旋转变压器01、或对旋转变压器01进行调零操作时,可以直接拆下油封座体101,操作者从电机的外侧便可进行旋转变压器01的调零操作,如此,省去现有技术中每台出厂电机均需配置的电机控制器的成本,降低生产和维护的成本,降低整车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请参考图6-图9,图6为图2中端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端盖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油封座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油封座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00a,第一安装孔100a的外端连接有径向内端开口,并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槽100b,安装槽100b贯通端盖本体100的外端壁,安装槽100b的底壁形成第一台阶面100c,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连接耳1011,
安装状态下,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和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壁贴合,连接耳1011位于安装槽100b内,并与第一台阶面100c抵接,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耳1011和第一台阶面100c,第一安装孔100a和安装槽100b形成前述第二安装部。
其中,连接耳1011设置有过孔1011a,第一台阶面100c对应设置有螺纹连接孔100c1,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螺丝等,螺栓/螺丝自过孔1011a穿过,并与螺纹连接孔100c1螺纹连接,实现油封座体101与端盖本体100的固定。
本申请中,连接耳1011的数量为五个,并沿所述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均匀分布,实际应用中,连接耳1011的数量不做限制,可根据连接强度进行适应性设计,如连接耳10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
此外,为了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水汽从油封座体101和第一安装孔100a的配合处进入电机壳的内腔体中,油封座体101和第一安装孔100a应当沿周向密封。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设置有密封圈槽101a,还包括密封圈105,密封圈105安装于密封圈槽101a内部,油封座体101和第一安装孔100a通过密封圈105密封贴合。
其中,密封圈105可以由橡胶等材质制成。密封圈10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密封圈105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密封圈105可以沿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间隔分布。
当然,实际应用中,密封圈槽101a不仅可以设置于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周壁;或者,在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和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周壁均设置密封圈槽101a也是可行的。
此外,油封座体101还设置有减重孔101b,以达到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的技术效果,满足电机的轻量化要求。由图6可以看出,端盖本体100的外端壁也设置有减重孔,同样用于达到节省材料和减轻重量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油封座体101设置减重孔101b的数量为多个,并沿周向间隔分布;端盖本体100设置减重孔的数量也为多个,并沿周向间隔分布。实际应用中,油封座体101设置减重孔101b的数量不做限制,如可以为至少一个;端盖本体100设置减重孔的数量也不做限制,如可以为至少一个,只要能够保证油封座体101和端盖本体100的结构强度即可。
如图8所示,为方便油封座体101的拆装,在油封座体101的外侧壁还设置拉拔孔101c,当需要拆卸油封座体101时,拆卸工具可以与拉拔孔101c连接,便于通过拆卸工具将油封座体101拔出。
其中,拉拔孔101c可以为螺纹孔,拆卸工具与拉拔孔101c螺纹连接;或者,拉板孔101c的直径小于拆卸工具连接端的外径,拆卸工具连接端与拉拔孔101c过盈配合。当然,拉拔孔101c为螺纹孔,拆卸工具与拉拔孔101c螺纹连接,拆卸工具与拉拔孔101c的连接更加可靠,为更加优选的方案。
请继续参考图4-图6,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侧,第一安装孔100a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第一安装孔100a和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100d,
第一安装孔100a、第二安装孔用于容纳旋转变压器01,第二台阶面100d用于与旋转变压器01的定子固定,第一安装孔100a、第二安装孔和第二台阶面100d形成前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旋转变压器01。
其中,可以看出,第二台阶面100d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0d1,多个连接孔100d1沿周向间隔分布,连接孔100d1可以为螺纹连接孔,旋转变压器01的定子对应设置过孔,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螺丝等,螺栓/螺丝自定子上的过孔穿过,并与连接孔100d1螺纹连接,实现旋转变压器01与端盖本体100的固定。
请继续参考图5,图8-图9,油封座体101设置有轴向连通,并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第三安装孔101d和第四安装孔101e,第三安装孔101d的直径大于第四安装孔101e的直径,第四安装孔101e和第三安装孔101d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101f,第三台阶面101f朝向电机内部,电机后油封102固定安装于第三安装孔101d内,并与第三台阶面101f相抵。
油封座体101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五安装孔101g,第五安装孔101g连接在第四安装孔101e的外侧,第五安装孔101g的直径大于第四安装孔101e的直径,第五安装孔101g和第四安装孔101e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101h,第四台阶面101h面向电机外部,半轴轴承103安装于第五安装孔101g,半轴轴承103的第一端与第四台阶面101h相抵,还包括弹性挡圈106,弹性挡圈106固定于第五安装孔101g内部,并与半轴轴承103的第二端相抵。
油封座体101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六安装孔101i,第六安装孔101i连接在第五安装孔101g的外侧,第六安装孔101i的直径大于第五安装孔101g的直径,第六安装孔101i和第五安装孔101g之间形成第五台阶面101j,第五台阶面101j面向电机外部,半轴油封104安装于第六安装孔101i内,并与第五台阶面101j相抵。
如此,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半轴油封104由内到外依次安装于油封座体101,半轴轴承103安装在油封座体101的中心大孔内,利用第四台阶面101h作为轴向限位,配合弹性挡圈106的使用固定在油封座体101,半轴轴承103主要作用是支撑半轴的中间部位,防止半轴旋转工作时甩动过大;由于电机轴中空,内部有从减速器端流过来的齿轮润滑油液,电机后油封102可以防止油液流进电机内腔,半轴油封104则可以阻止油液流出。
为了实现弹性挡圈106的安装,如图8所示,第五安装孔101g的内壁预设位置还设置有环形凹槽101k,弹性挡圈106安装于该环形凹槽101k内,起到对半轴轴承103的轴向限位作用。
其中,弹性挡圈106可以为具有断点的环形结构,当需要安装时,可以对弹性挡圈106施加作用力,使得弹性挡圈106的直径缩小,此时,弹性挡圈106处于蓄能状态;当弹性挡圈106安装在环形凹槽101k内部后,弹性挡圈106可以在恢复力作用下自行撑开,起到对半轴轴承103的轴向限位作用。弹性挡圈106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此外,如图5所示,还包括环形的油封衬套107,油封衬套107安装在半轴油封104和半轴之间,油封衬套107能够与半轴同步转动。
油封衬套107的设置,扩大了半轴油封104内孔的直径,便于半轴的插装,防止在半轴插装过程中损坏半轴油封104。
其中,油封衬套107能够与半轴同步转动,实际应用中,油封衬套107与半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实现固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壳体,包括壳本体20,前端盖30,以及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10,前端盖30和电机后端盖结构10分设于壳本体20的前后两端。
本申请电机壳体,包括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10,因此具有与前述电机后端盖结构10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如图4所示,壳本体20和前端盖3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当然,实际应用中,壳本体20和前端盖30为分体结构,再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于一体,或焊接固定于一体也是可行的。
其中,如图2-图3所示,壳本体20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片50,散热片50沿电机1的轴向延伸,多个散热片50沿壳本体20的周向间隔分布一圈。
实际应用中,水冷型电机一般用于50kW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而驱动功率在30kW以内的微型电动汽车,这类汽车对成本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采用本申请所述的风冷型电机,利用汽车行驶中空气的流动进行散热,在电机壳体上不用开设冷却水道,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电机的结构成本;同时,与电机配套的电机控制器也采用风冷方式,同样降低电机控制器的成本,进而降低整车成本。
请继续参考图2,本申请电机壳体,还包括电机接线盒40,电机接线盒40固定于端盖本体100或壳本体20,电机接线盒40内部被分隔为高压区401和低压区402,高压区401设置有高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高压线束、供电高压线束电连接,低压区402设置有低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低压线束、供电低压线束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电机通常不设置接线盒,因此,电机高压线束和电机低压线束采用从电机定子直接引出的方式,通常称为“甩线”,而电驱动桥拖着电机高压线束和电机低压线束,生产及流转困难,而且,线束损坏之后也无法更换,只能将电驱动桥整体进行返厂修理,给客户带来很多不便。
基于此,本申请设置电机接线盒40,高压区401负责高压线束的连接与拆卸,低压区402负责低压线束的连接与拆卸,保证了较好的工艺性,电机接线盒40起到对线束的保护作用,降低线束损坏的风险;同时,在装车使用之后也可十分便利地对线束进行检修或更换。
其中,电机接线盒40的出线方向不做限制,这里的出线方向是指供电高压线束伸出电机接线盒40的方向,如图3所示,电机接线盒40设置有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即用于供电高压线束穿过,在该实施例中,供电高压线束的出线方向垂直于电机1的轴线方向。
实际应用中,供电高压线束的出线方向平行于电机1的轴线方向也是可行的,或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的延伸方向与电机1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电机壳体设置有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和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连通电机壳体的内腔和高压区401,用于电机高压线束穿过,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连通电机壳体的内腔和低压区402,用于电机低压线束穿过,电机壳体内部和/或电机接线盒40内部,在靠近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电机壳体内部和/或电机接线盒40内部,在靠近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以提高电机壳体和/或电机接线盒40的结构强度。
其中,电机接线盒40和端盖本体100可以为分体结构,再固定于一体,如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或者,电机接线盒40和端盖本体100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
如图7所示,电机接线盒40设置有透气孔O,还包括透气塞,透气塞可拆卸地安装于透气孔O内部。
如此,当电机需要散热的时候,可以将透气塞拆离,电机内腔通过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与外界连通;其他时候,透气塞安装于透气孔O内部,防止灰尘和水汽等进入电机腔体内部。
实际应用中,该透气塞可以采用橡胶制成,透气塞与透气孔O过盈配合实现固定;或者透气塞的周壁设置外螺纹,透气孔O的内壁设置内螺纹,透气塞与透气孔O螺纹连接实现固定。
进一步地,壳本体20的前端壁和电机后端盖结构10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多个固定部呈中心对称分布。
其中,如图7所示,设置于电机后端盖结构10的固定部可以为螺纹通孔100e,设置于壳本体20前端壁的固定部可以为螺纹盲孔,壳本体20的前端壁和电机后端盖结构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设置于壳本体20前端壁的螺纹盲孔呈中心对称分布,设置于电机后端盖结构10的螺通通孔100e呈中心对称分布。
如此,电机后端盖结构10安装于壳本体20的角度可调,即无论电机后端盖结构10旋转至任何角度,电机后端盖结构10与壳本体20均可正常安装,当电机接线盒40固定于电机后端盖结构10时,电机接线盒40的安装角度也可调,视不同车型的布置需要,可以调节电机接线盒40的位置,以得到最佳的线束接线位置。
实际应用中,电机接线盒40与减速器的壳体凸出部可以轴向相对,如图5所示;或者,电机接线盒40与减速器的壳体凸出部沿周向错开也是可行的。
此外,电机接线盒40包括接线盒体40a和盖板40b,接线盒体40a一端为开口端,盖板40b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开口端,便于进行线束的连接或拆装。接线盒体40a和盖板40b具体可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可靠,便于拆装。
请继续参考图4,本申请中,前端盖30包括前端盖本体301,以及设置于前端盖本体301的电机前油封302和电机前轴承303;电机后端盖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端盖本体100的电机后轴承108。
如此,电机前油封302和电机后油封102共同作用,起到防止油液流进电机内腔的作用;电机前轴承303和电机后轴承108共同作用,起到支撑电机轴80的作用。
如图4所示,壳本体20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放油孔20a,放油塞C可拆卸地安装于放油孔20a。
实际应用中,可将放油塞C拆离,通过放油孔20a将进入电机腔体内部的油液排出,然后,再重新将放油塞C安装于放油孔20a内部,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电机腔体内部。
其中,放油塞C与放油孔20a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可靠,便于拆装。
本申请中,电机后端盖结构10、壳本体20、前端盖30、端盖本体100等结构优选采用铝合金铸造件或压铸件,减轻电驱动桥总成的重量,提高耐锈蚀能力。实际应用中,若轻量化要求低,也可采用铸铁材料,采用涂漆、涂油或者磷化等方式进行防锈处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前述电机壳体,定子总成60,转子总成70,以及电机轴80,定子总成60压装在电机壳体内部,转子总成70设置在定子总成60内,并且可转动,电机轴80自转子总成70内部穿过,并与转子总成70固定,电机轴80具有轴向连通的贯通孔80a。
本申请电机,包括前述电机壳体,因此具有与前述电机壳体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本申请中,电机轴80为内部中空的贯通轴结构,电机轴80的中部可用于半轴通过,电机轴80与半轴之间还可通入润滑油,起到润滑作用,用途广泛。
请参考图10-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驱动桥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分体图。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驱动桥,包括前述电机,减速器2,差速器3,以及两端的两个桥边组件4,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电机1的电机轴80同轴连接,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差速器3连接,桥边组件4包括半轴套管41和半轴42,第一端的半轴套管41与电机1的电机壳体固定,第一端的半轴42自电机轴80内部穿过,与差速器3连接,第二端的半轴套管41与减速器2的壳体固定,第二端的半轴42与差速器3连接。
本申请电驱动桥,包括前述电机,因此具有与前述电机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申请电驱动桥,集成电机1、减速器2、差速器3和桥边组件4,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如小功率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相比传统的小型电驱动桥,其体积更轻巧、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更佳。
其中,减速器2包括减速齿轮组件和减速器壳体,减速齿轮组件安装于减速器壳体内部,减速器壳体连接在电机壳体的前端。第一端的半轴套管31与电机1的电机壳体通过法兰连接,第二端的半轴套管41与减速器2的壳体通过法兰连接。
本申请电驱动桥可以为整体式驱动桥,也可以为独立式驱动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100)和油封座体(101),所述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连通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靠近电机内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旋转变压器(01),所述油封座体(101)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并且可拆卸,
还包括电机后油封(102)、半轴轴承(103)和半轴油封(104),所述电机后油封(102)、所述半轴轴承(103)和所述半轴油封(104)均安装于所述油封座体(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安装孔(100a),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的外端连接有径向内端开口,并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安装槽(100b),所述安装槽(100b)贯通所述端盖本体(100)的外端壁,所述安装槽(100b)的底壁形成第一台阶面(100c),所述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连接耳(1011),
安装状态下,所述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壁贴合,所述连接耳(1011)位于所述安装槽(100b)内,并与所述第一台阶面(100c)抵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所述连接耳(1011)和所述第一台阶面(100c),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和所述安装槽(100b)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座体(101)的外周壁和/或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周壁设置有密封圈槽(101a),还包括密封圈(105),所述密封圈(105)安装于所述密封圈槽(101a)内部,所述油封座体(101)和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通过所述密封圈(105)密封贴合;
和/或,所述油封座体(101)的外侧壁设置有拉拔孔(101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00)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的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100d),
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容纳所述旋转变压器(01),所述第二台阶面(100d)用于与所述旋转变压器(01)的定子固定,所述第一安装孔(100a)、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台阶面(100d)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座体(101)设置有轴向连通,并由内到外依次分布的第三安装孔(101d)和第四安装孔(101e),所述第三安装孔(101d)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101e)的直径,所述第四安装孔(101e)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01d)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101f),所述电机后油封(102)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孔(101d)内,并与所述第三台阶面(101f)相抵;
所述油封座体(101)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五安装孔(101g),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连接在所述第四安装孔(101e)的外侧,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安装孔(101e)的直径,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和所述第四安装孔(101e)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101h),所述半轴轴承(103)安装于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所述半轴轴承(1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台阶面(101h)相抵,还包括弹性挡圈(106),所述弹性挡圈(106)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内部,并与所述半轴轴承(103)的第二端相抵;
所述油封座体(101)还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六安装孔(101i),所述第六安装孔(101i)连接在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的外侧,所述第六安装孔(101i)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的直径,所述第六安装孔(101i)和所述第五安装孔(101g)之间形成第五台阶面(101j),所述半轴油封(104)安装于所述第六安装孔(101i)内,并与所述第五台阶面(101j)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的油封衬套(107),所述油封衬套(107)安装在所述半轴油封(104)和半轴之间,所述油封衬套(107)能够与半轴同步转动。
7.一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20),前端盖(30),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所述前端盖(30)和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10)分设于所述壳本体(20)的前后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20)和所述前端盖(30)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壳本体(20)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散热片(50),所述散热片(50)沿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散热片(50)沿所述壳本体(20)的周向间隔分布一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接线盒(40),所述电机接线盒(40)固定于所述端盖本体(100)或所述壳本体(20),所述电机接线盒(40)内部被分隔为高压区(401)和低压区(402),所述高压区(401)设置有高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高压线束、供电高压线束电连接,所述低压区(402)设置有低压线束接线端子,用于与电机低压线束、供电低压线束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和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所述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连通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和所述高压区(401),所述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连通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和所述低压区(402),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40)内部在靠近所述电机高压线束出线口(A)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所述电机壳体内部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40)内部在靠近所述电机低压线束出线口(B)的位置设置有加强支柱;
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40)设置有透气孔(O),还包括透气塞,所述透气塞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透气孔(O)内部;
和/或,所述电机接线盒(40)设置有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所述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的轴线方向平行,或所述供电高压线束出线口(D)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机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20)的前端壁和所述电机后端盖结构(10)对应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呈中心对称分布。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电机壳体,定子总成(60),转子总成(70),以及电机轴(80),所述定子总成(60)压装在所述电机壳体内部,所述转子总成(70)设置在所述定子总成(60)内,并且可转动,所述电机轴(80)自所述转子总成(70)内部穿过,并与所述转子总成(70)固定,所述电机轴(80)具有轴向连通的贯通孔(80a)。
13.一种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电机,减速器(2),差速器(3),以及两端的两个桥边组件(4),所述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所述电机(1)的电机轴(80)同轴连接,所述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3)连接,所述桥边组件(4)包括半轴套管(41)和半轴(42),第一端的所述半轴套管(41)与所述电机(1)的电机壳体固定,第一端的所述半轴(42)自所述电机轴(80)内部穿过,与所述差速器(3)连接,第二端的所述半轴套管(41)与所述减速器(2)的壳体固定,第二端的所述半轴(42)与所述差速器(3)连接。
CN202320611679.2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Active CN220586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679.2U CN220586065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11679.2U CN220586065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6065U true CN220586065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11679.2U Active CN220586065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6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6815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ousing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equipped therewith
US5952746A (e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uch electrical machine on a unit
CN107852069B (zh) 用于发电机的转接器
US20150349606A1 (en) Electric device, gearbox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5056406B2 (ja) エンジンを始動するスタータ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06515405B (zh) 一种动力总成壳体及汽车
CN107820661B (zh) 单件式发电机外壳
CN110571976A (zh) 一种发动机和电机总成
CN220586065U (zh)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电机壳体、电机和电驱动桥
CN105684276A (zh) 驱动装置
US10428877B2 (en) Adaptor
US20220212496A1 (en) Wheel Hub and Removable Bolt Ring Assembly for Air Disk Braking System
CN106945463B (zh) 一种微型汽车后驱动桥轮毂端结构
EP3465883A1 (de) Kühlu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P3738192B1 (en) In-wheel electric motor maintenance integration
ATE253687T1 (de) Riemenscheibe für verbesserte wartung an hilfsgerät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P3968500A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8080925B (zh) 一种环形腔内滚子轴承外圈分解装置及方法
CN205666746U (zh) 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
CN215172074U (zh) 一种减速器总成及减速器壳体组件
CN220637967U (zh) 机器人关节结构及机器人
CN216004874U (zh) 外转子双支撑曳引机
CN220273446U (zh) 电机和驱动单元
CN113809894B (zh) 一种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装配工艺
CN217381526U (zh) 一种一体式齿轮箱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