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5580U -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5580U
CN220585580U CN202321003365.0U CN202321003365U CN220585580U CN 220585580 U CN220585580 U CN 220585580U CN 202321003365 U CN202321003365 U CN 202321003365U CN 220585580 U CN220585580 U CN 220585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terface
hole
circuit board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33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双华
黄荣胜
张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uzhou Zhuone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uzhou Zhuo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uzhou Zhuone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uzhou Zhuone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33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5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5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5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及车辆。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密封结构对壳体的内侧壁与第二接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并且使第二接口穿经密封结构,避免液体沿着第二接口流入电路板,通过本申请的防水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防止液体流入容纳腔,从而对电路板或者车载电路系统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如手机,电脑,平板,mp4等,一般在户外出行时通过充电宝等储能装置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高,可以通过车辆内部电源对电子设备充电,由于车载端的充电效率较慢,所以车载充电器也应运而生。
在实施现有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果有液体从车载充电器的接口处进入车载充电器的接,将导致车载电路系统发生故障或损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及车辆,能够可以防止液体侵入,避免车载电路系统故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容纳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用于连接车载设备;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用于连接车载设备,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充电线;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接口穿经所述密封结构并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本体,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本体设有接口通道,所述接口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一密封件,连接所述本体且设于所述本体靠近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接口通孔,所述接口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接口通道,所述第二接口穿经所述接口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
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设于所述本体的侧部;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缺口,所述本体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连接耳抵接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耳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避让孔,所述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壳体并部分设于所述避让孔。
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弹片,连接所述壳体并部分设于所述避让孔;挡托部,连接所述弹片且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标识凹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密封结构对壳体的内侧壁与第二接口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并且使第二接口穿经密封结构,避免液体沿着第二接口流入电路板,通过本申请的防水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防止液体流入容纳腔,从而对电路板或者车载电路系统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第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第二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的内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板以及密封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一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第二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充电器插入车辆预设凹槽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第一连接孔;120、容纳腔;130、第二连接孔;140、避让孔;150、标识凹槽;
200、电路板;210、第一接口;220、第二接口;230、安装缺口;
300、密封结构;310、本体;311、接口通道;312、安装槽;320、第一密封件;321、接口通孔;330、第二密封件;340、连接耳;341、第二通孔;
400、卡扣结构;410、弹片;420、挡托部;
20、预设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100、电路板200以及密封结构300。
对于上述壳体100,其可以为预定形状,例如壳体100可以为圆柱状或者多棱柱。当壳体100为柱状体时,一般沿壳体100的轴向设置有挡肩,以防止壳体100插入车辆的预设凹槽20时,落入预设凹槽20的内部。具体地,壳体100设有第一连接孔110、容纳腔120以及第二连接孔130,容纳腔120通过第一连接孔110以及第二连接孔130连通壳体100的外部。一些示例中,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标识凹槽150,例如电池形状,从而提醒使用者第二接口220为充电接口。
对于上述电路板200,其设置于容纳腔120内,示例性地,电路板200固定于容纳腔120内。可以理解,为了实现充电功能,电路板200需要具备例如快充模块等充电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制。
电路板200应至少包括第一接口210与第二接口220,第一接口210与第二接口220均与上述充电模块电连接。其中,第一接口210部分设于第一连接孔110,当壳体100插入车辆的预设凹槽20时,第一接口210连接车载设备以对电路板200进行供电,而第二接口220用于连接充电线,由于一般的充电线均为USB接头,所以第二接口220可以为USB接口,当然,第二接口220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制。第二接口220穿经密封结构300并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130内。
请参阅图3-4,对于上述密封结构300,其应用于对第二接口220的防水,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接口210连接车辆内部的电路接口,而车辆内部一般是干燥状态,无需防水,但第二接口220处经常插拔且为裸露状态,所以需要对第二接口220进行防水。
具体地,密封结构300的一端密封连接壳体100的内侧壁,从而防止液体从第二连接孔130与第二接口220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容纳腔120,密封结构300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板200,从而防止液体从第二接口220处流入电路板200。
本申请通过密封结构300对壳体100的内侧壁与第二接口2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并且使第二接口220穿经密封结构300,避免液体沿着第二接口220流入电路板200,通过本申请的防水结构,可以最大程度防止液体流入容纳腔120,从而对电路板200或者车载电路系统进行保护。
请参阅图5-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液体沿第二接口220流入容纳腔120,密封结构300包括:本体310以及第一密封件320。
本体310连接电路板200,一般而言,电路板200固定于容纳腔120内,为了减少固定结构的设置,本体310可以直接与电路板200连接。本体310大致呈管状,其内部设有接口通道311,接口通道311连通容纳腔120与第二连接孔130,可以理解,接口通道311为第二接口220的容置通道。
第一密封件320可以为具备一定弹性的密封垫,材质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第一密封件320连接本体310且设于本体310靠近电路板200的一侧,可以理解,第一密封件320用于将接口通道311与容纳腔120隔断,而为了使第一接口210能伸入至接口通道311,第一密封件320设有接口通孔321,接口通孔321连通容纳腔120与接口通道311。
一示例中,接口通孔321的形状与第二接口220的外形轮廓相似,接口通孔321的尺寸略小于第二接口220的外形尺寸,第二接口220穿经接口通孔321后,在第二接口220的周向方向上,第一密封件320完全包裹第二接口220,从而实现第二接口220与第一密封件320的密封连接。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对壳体100的内侧壁与本体31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结构30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0。本体310与壳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可能具备间隙,由于本体310呈管状,所以第二密封件330可以为密封环,材质可以为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具体地,第二密封件330设置于本体310与壳体100的内侧壁之间,第二密封件330的厚度可以略大于上述间隙,从而在装入上述间隙后,具备较好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为了对第二密封件330进行定位安装,以防止第二密封件330脱离上述间隙,本体310朝向第二连接孔130的一侧设有安装槽312,安装槽312沿本体310的周向设置,第二密封件330部分嵌设于安装槽312。
请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本体310稳固地与电路板200连接,密封结构300还包括连接耳340,连接耳340设于本体310的侧部,示例性地,连接耳340设置有两个,以连接通道为对称轴设置于本体310的两侧。而电路板200设有安装缺口230,本体310设于安装缺口230内,从而加大容纳空间的利用率,连接耳340抵接电路板200的表面,以使本体310与电路板200固定连接,可选地,连接耳340可以粘接于电路板200的表面。
请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为了加大连接耳340与电路板200连接的稳固性,电路板200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连接耳340设有第二通孔341,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341连通。通过螺栓等部件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341,即可实现连接耳340与电路板200的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2,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使车载充电器便于与车辆的预设凹槽20连接,车载充电器还包括卡扣结构400,壳体100上还设有避让孔140,卡扣结构400连接壳体100并部分设于避让孔140。
如图8所示,使用时,沿推动方向逐渐将壳体100推入预设凹槽20内,卡扣结构400与预设凹槽20的内侧壁抵接,并受到预设凹槽20的内侧壁的压力,此压力使卡扣结构400朝向避让孔140运动,直至,使卡扣结构400运动至与卡扣结构400外形类似的安装槽312内,即可完成连接。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卡扣结构400包括:弹片410和挡托部420。
弹片410连接壳体100并部分设于避让孔140,在本实施例中,弹片41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弹片410相当于一悬臂梁,挡托部420连接弹片410且朝向远离壳体100的方向延伸,挡托部420大致呈三角形,挡托部420可以防止壳体100从预设凹槽20脱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中控系统和预设凹槽20,上述车载充电器插接于预设凹槽20并与中控系统电连接,车载充电器作为车辆上的常设件,当车载充电器连接电子设备后,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车载充电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第一连接孔、容纳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用于连接车载设备;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用于连接车载设备,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充电线;以及
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密封结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接口穿经所述密封结构并部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本体,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本体设有接口通道,所述接口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
第一密封件,连接所述本体且设于所述本体靠近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设有接口通孔,所述接口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接口通道,所述第二接口穿经所述接口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密封件部分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设于所述本体的侧部;
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缺口,所述本体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连接耳抵接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耳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器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避让孔,所述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壳体并部分设于所述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弹片,连接所述壳体并部分设于所述避让孔;
挡托部,连接所述弹片且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标识凹槽。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器。
CN202321003365.0U 2023-04-26 2023-04-26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Active CN220585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3365.0U CN220585580U (zh) 2023-04-26 2023-04-26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3365.0U CN220585580U (zh) 2023-04-26 2023-04-26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5580U true CN220585580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1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3365.0U Active CN220585580U (zh) 2023-04-26 2023-04-26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5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7905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US20150295344A1 (en) Charging connector
WO202110980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母座连接器
AU2010266609A1 (en) Battery connector system
CN117202044A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CN220585580U (zh) 车载充电器及车辆
CN109547888B (zh) 骨传导扬声装置
JP2014067840A (ja) 車載用防水型電子機器筐体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10006934U (zh) 充电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247020U (zh) Fak连接器
CN210430954U (zh) 一种耳机盒
US11128088B2 (en) Waterproof and airtight connector
CN101179607A (zh) 具有电池防水功能的手机
CN213534610U (zh) 车载tbox装置
CN210608576U (zh) 车载充电器
CN201142064Y (zh) 触控笔
CN209949666U (zh) 一种电路板封装壳及电路板装置
EP3415379B1 (en) An alarming system for a wiper and a wiper blade assembly with alarming function
CN212752590U (zh) 耳机充电盒
KR200343608Y1 (ko) 휴대폰실링구조
CN212542803U (zh)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快插式连接器
CN211183540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无线充电发射器和移动终端组件
CN216624683U (zh) Usb座安装结构
CN220707653U (zh) 用于空调的遥控器组件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