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415U -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 Google Patents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415U
CN220582415U CN202321692508.3U CN202321692508U CN220582415U CN 220582415 U CN220582415 U CN 220582415U CN 202321692508 U CN202321692508 U CN 202321692508U CN 220582415 U CN220582415 U CN 220582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hamber
hole
improved structure
annular
position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25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Bair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Bair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Bair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Bair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925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ay-Type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机头火焰不稳定的问题。本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包括呈筒形的燃烧室和固定在燃烧室后端的稳焰盘,燃烧室外套设并固定有外圆筒,外圆筒和燃烧室之间形成环形气腔,燃烧室中部为圆筒部,且圆筒部侧壁上设有使环形气腔连通燃烧室内腔的导气孔,燃烧室前端由锥环部和圆环部构成,锥环部、圆环部和圆筒部三者同轴设置,锥环部两端分别衔接圆筒部和圆环部,锥环部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圆环部内孔为直线型并沿其轴向具有相同内径。本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可提高火焰燃烧稳定性。

Description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燃烧机机头,特别是一种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背景技术
植物油燃烧机是燃烧器的一种类型,其燃料采用植物油,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机头是燃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如申请人之前提出的植物油燃烧器头部结构(申请号:202220707803.0),包括呈筒状的燃烧室和固定在燃烧室下端的稳焰盘,燃烧室外套设并固定有外筒,外筒和燃烧室之间形成与燃烧室同轴的环形气腔,环形气腔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燃烧室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导气孔,且环形气腔和燃烧室内腔通过上述导气孔连通。
在上述的头部结构中,火焰在燃烧室上端聚集后直接往外喷出,容易导致火烧起来有点飘,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火焰燃烧更为稳定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包括呈筒形的燃烧室和固定在燃烧室后端的稳焰盘,燃烧室外套设并固定有外圆筒,外圆筒和燃烧室之间形成环形气腔,燃烧室中部为圆筒部,且圆筒部侧壁上设有使环形气腔连通燃烧室内腔的导气孔,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前端由锥环部和圆环部构成,锥环部、圆环部和圆筒部三者同轴设置,锥环部两端分别衔接圆筒部和圆环部,锥环部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圆环部内孔为直线型并沿其轴向具有相同内径。
锥环部和圆环部构成燃烧室前端,使燃烧室前端逐渐缩口并在缩口终点位置向前延伸一段内径保持不变的圆环部,使火焰燃烧更为聚集、力道更足,从而有效提高火焰燃烧稳定性。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锥环部内壁和圆筒部内壁之间采用环形面过渡连接,且环形面的轴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使锥环部和圆筒部之间的连接较为平顺,形成较好的导流效果。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燃烧室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呈圆环状的定位座,且定位座与燃烧室同轴,外圆筒前端面紧压在定位座上并形成密封,且燃烧室外壁、定位座和外圆筒三者之间构成上述的环形气腔,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定位座后端外侧壁上同轴开设有轴向截面呈L形的环形缺口,环形缺口由垂直设置的两环形壁构成,且外圆筒的前端面和内侧壁分别与两环形壁接触密封。设置环形缺口,既用于外圆筒安装导向,利于组装,又可延长外圆筒和定位座之间形成的密封路径,提高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定位座后端面上成型有一圈圆弧块,圆弧块与定位座同轴,每个圆弧块均通过螺丝与外圆筒固连,螺丝和定位座两者轴线垂直,且螺丝头部紧压在外圆筒外壁上。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圆弧块外侧壁贴在外圆筒内侧壁上,外圆筒侧壁上贯穿有供螺丝杆部穿过的通孔,圆弧块上设有供螺丝杆部旋入的螺纹孔。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通孔的类型为台阶孔,该通孔由同轴设置的孔一和孔二组成,且孔二处于孔一和对应圆弧块之间,螺丝头部处于孔一内。螺丝头部隐藏在通孔内,可有效避免其与外部碰撞,确保机头结构稳定性。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孔一的类型为锥孔,且锥孔的孔径由孔一向孔二方向逐渐变小,螺丝头部侧面为与锥孔匹配的锥面,且锥面紧贴在锥孔内壁上。采用上述设计,可强化螺丝头部和外圆筒之间形成的密封性能,来提高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定位座设置在锥环部和圆筒部的连接处,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上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中,燃烧室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具有以下优点:
1、锥环部和圆环部构成燃烧室前端,使燃烧室前端逐渐缩口并在缩口终点位置向前延伸一段内径保持不变的圆环部,使火焰燃烧更为聚集、力道更足,从而有效提高火焰燃烧稳定性。
2、设置环形缺口,既用于外圆筒安装导向,利于组装,又可延长外圆筒和定位座之间形成的密封路径,提高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植物燃烧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机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燃烧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室;1a、导气孔;1b、圆筒部;1c、锥环部;1d、圆环部;1e、环形面;1f、定位座;1g、环形缺口;1h、圆弧块;2、稳焰盘;3、外圆筒;3a、孔一;4、环形气腔;5、螺丝。
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包括呈筒形的燃烧室1和固定在燃烧室1后端的稳焰盘2。
其中,
稳焰盘2为现有部件,其能够在市面上够得。
燃烧室1外套设并固定有外圆筒3,外圆筒3和燃烧室1同轴设置,且外圆筒3和燃烧室1之间形成与燃烧室1同轴的环形气腔4,此时,环形气腔4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燃烧室1侧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导气孔1a,且环形气腔4和燃烧室1内腔通过上述导气孔1a连通。
具体来说,
如图2和图4所示,燃烧室1为一体式结构,燃烧室1中部为圆筒部1b,且上述的导气孔1a设置在圆筒部1b上。燃烧室1前端由锥环部1c和圆环部1d构成,锥环部1c、圆环部1d和圆筒部1b三者同轴设置,锥环部1c两端分别衔接圆筒部1b和圆环部1d,锥环部1c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圆环部1d内孔为直线型并沿其轴向具有相同内径。
锥环部1c和圆环部1d构成燃烧室1前端,使燃烧室1前端逐渐缩口并在缩口终点位置向前延伸一段内径保持不变的圆环部1d,使火焰燃烧更为聚集、力道更足,从而有效提高火焰燃烧稳定性。
进一步说明,锥环部1c内壁和圆筒部1b内壁之间采用环形面1e过渡连接,且环形面1e的轴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使锥环部1c和圆筒部1b之间的连接较为平顺,形成较好的导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
导气孔1a有多个,多个导气孔1a分成多圈沿燃烧室1轴向均布的孔单元,每圈孔单元均包含多个沿燃烧室1周向均布的导气孔1a,且相邻两孔单元中的导气孔1a位置错开设置,使导气孔1a的分布更为均匀,更好地推动空气往中间靠拢,提高燃烧质量。进一步说明,导气孔1a呈直条形且水平设置,导气孔1a的轴向线与该导气孔1a中心点所在的径向线之间存在夹角,使从导气孔1a喷出的气体周向流动形成旋转,促使燃烧室1内的空气更好向中间聚拢,进一步提高燃烧效果。优选上述夹角为30度~60度。
环形气腔4成型方式如下:燃烧室1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呈圆环状的定位座1f,定位座1f与燃烧室1同轴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外圆筒3前端面紧压在定位座1f上并形成密封,且燃烧室1外壁、定位座1f和外圆筒3三者之间构成上述的环形气腔4,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优选定位座1f设置在锥环部1c和圆筒部1b的连接处,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定位座1f后端外侧壁上同轴开设有轴向截面呈L形的环形缺口1g,环形缺口1g由垂直设置的两环形壁构成,且外圆筒3的前端面和内侧壁分别与两环形壁接触密封。设置环形缺口1g,既用于外圆筒3安装导向,利于组装,又可延长外圆筒3和定位座1f之间形成的密封路径,提高工作稳定性。
外圆筒3定位方式如下: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座1f后端面上成型有一圈沿定位座1f周向均布的圆弧块1h,圆弧块1h与定位座1f同轴。每个圆弧块1h均通过螺丝5与外圆筒3固连,螺丝5和定位座1f两者轴线垂直,且螺丝5头部紧压在外圆筒3外壁上。
螺丝5安装方式如下:圆弧块1h外侧壁贴在外圆筒3内侧壁上,外圆筒3侧壁上贯穿有供螺丝5杆部穿过的通孔,圆弧块1h上设有供螺丝5杆部旋入的螺纹孔。进一步说明,通孔的类型为台阶孔,该通孔由同轴设置的孔一3a和孔二组成,且孔二处于孔一3a和对应圆弧块1h之间,螺丝5头部处于孔一3a内。螺丝5头部隐藏在通孔内,可有效避免其与外部碰撞,确保机头结构稳定性。优选孔一3a的类型为锥孔,且锥孔的孔径由孔一3a向孔二方向逐渐变小,螺丝5头部侧面为与锥孔匹配的锥面,且锥面紧贴在锥孔内壁上。采用上述设计,可强化螺丝5头部和外圆筒3之间形成的密封性能,来提高工作稳定性。
实际产品中,外圆筒3后端成型有环形法兰,便于外圆筒3与燃烧机其他部件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包括呈筒形的燃烧室(1)和固定在燃烧室(1)后端的稳焰盘(2),燃烧室(1)外套设并固定有外圆筒(3),外圆筒(3)和燃烧室(1)之间形成环形气腔(4),燃烧室(1)中部为圆筒部(1b),且圆筒部(1b)侧壁上设有使环形气腔(4)连通燃烧室(1)内腔的导气孔(1a),其特征在于,燃烧室(1)前端由锥环部(1c)和圆环部(1d)构成,锥环部(1c)、圆环部(1d)和圆筒部(1b)三者同轴设置,锥环部(1c)两端分别衔接圆筒部(1b)和圆环部(1d),锥环部(1c)直径由前向后逐渐变大,圆环部(1d)内孔为直线型并沿其轴向具有相同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锥环部(1c)内壁和圆筒部(1b)内壁之间采用环形面(1e)过渡连接,且环形面(1e)的轴向截面为内凹的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燃烧室(1)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呈圆环状的定位座(1f),且定位座(1f)与燃烧室(1)同轴,外圆筒(3)前端面紧压在定位座(1f)上并形成密封,且燃烧室(1)外壁、定位座(1f)和外圆筒(3)三者之间构成上述的环形气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定位座(1f)后端外侧壁上同轴开设有轴向截面呈L形的环形缺口(1g),环形缺口(1g)由垂直设置的两环形壁构成,且外圆筒(3)的前端面和内侧壁分别与两环形壁接触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定位座(1f)后端面上成型有一圈圆弧块(1h),圆弧块(1h)与定位座(1f)同轴,每个圆弧块(1h)均通过螺丝(5)与外圆筒(3)固连,螺丝(5)和定位座(1f)两者轴线垂直,且螺丝(5)头部紧压在外圆筒(3)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圆弧块(1h)外侧壁贴在外圆筒(3)内侧壁上,外圆筒(3)侧壁上贯穿有供螺丝(5)杆部穿过的通孔,圆弧块(1h)上设有供螺丝(5)杆部旋入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通孔的类型为台阶孔,该通孔由同轴设置的孔一(3a)和孔二组成,且孔二处于孔一(3a)和对应圆弧块(1h)之间,螺丝(5)头部处于孔一(3a)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孔一(3a)的类型为锥孔,且锥孔的孔径由孔一(3a)向孔二方向逐渐变小,螺丝(5)头部侧面为与锥孔匹配的锥面,且锥面紧贴在锥孔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定位座(1f)设置在锥环部(1c)和圆筒部(1b)的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其特征在于,燃烧室(1)为一体式结构。
CN202321692508.3U 2023-06-30 2023-06-30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Active CN220582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2508.3U CN220582415U (zh) 2023-06-30 2023-06-30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2508.3U CN220582415U (zh) 2023-06-30 2023-06-30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415U true CN220582415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2508.3U Active CN220582415U (zh) 2023-06-30 2023-06-30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9922B (zh) 一种微型发动机燃烧室
CN110779040B (zh) 一种应用于小型涡喷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供油装置
CN111561713B (zh) 直流燃烧室火焰筒
CN220582415U (zh) 结构改良的植物燃烧机机头
CN115031261A (zh) 一种火焰筒头部冷却结构
CN110736109B (zh) 一种有利于燃烧室出口温场调节的火焰筒
CN114440259B (zh) 一种多路供油的拼接式火焰稳定装置
CN114294676B (zh) 一种宽点火边界的预燃室结构
CN216521639U (zh) 一种火盖组件及其燃烧器
CN106287816B (zh) 一种干式低排放燃烧器
CN210662931U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火焰筒
CN104018942B (zh) 用于燃气轮机的燃油总管接头及燃气轮机
CN201772461U (zh) 内旋燃烧器
CN21891490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结构
CN211424473U (zh) 一种喷嘴、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CN213019616U (zh) 一种新型用于燃烧器的整体式低氮燃烧头结构
CN215372473U (zh) 一种燃气灶炉头
CN220169451U (zh)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2016945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18209557U (zh) 一种低压燃料气专用长明灯
CN217441702U (zh) 二次空气补给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1043626B (zh) 一种喷嘴、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CN217057516U (zh) 植物油燃烧器头部结构
CN219414767U (zh) 气煤两用的燃烧器喷嘴
CN107477581B (zh) 一种割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