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363U -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7363U
CN220577363U CN202322289637.4U CN202322289637U CN220577363U CN 220577363 U CN220577363 U CN 220577363U CN 202322289637 U CN202322289637 U CN 202322289637U CN 220577363 U CN220577363 U CN 220577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lar
plate
pillar structure
reinforcing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96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许杰
陈宇
任中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96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7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7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A2柱结构用于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的一侧,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上的支撑件,第一加强板与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支撑件设置在第一间隙内,且支撑件的远离第一加强板的位置处与内板相抵接,从而通过支撑件对第一加强板与内板之间的空隙进行一定程度的填充,使A2柱结构的强度通过支撑件的设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于传统的将A2柱外轮廓设置地较为粗壮以保证结构强度的方式,能够大大缩减A2柱结构的外部尺寸,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足够的可视范围,进一步保证了驾驶时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是在进行车辆结构设计时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体现安全性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则是车辆的碰撞性能。对于车身结构来说,位于车身前侧的A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足够强度的A柱结构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有效减弱乘员舱的空间压缩度,从而降低乘员受伤害的风险。
对于具有三角窗的车辆来说,其A柱结构通常由A1柱和位于A1柱后方的A2柱构成,为了使A柱结构满足抵抗小偏置碰撞的强度要求,传统的A2柱会做的比较粗壮,然而,这样会导致驾驶员的可视范围受到影响,造成更大的视觉盲区,驾驶时的安全性能则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A2柱结构,其用于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的一侧;
所述A2柱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的支撑件,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位置处与所述内板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的抵接部,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抵接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朝向所述内板的一侧,且朝向靠近所述内板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内板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抵接部包括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在所述支撑本体上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抵接部包括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在所述支撑本体上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强筋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和外连接部,所述加强板主体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外连接部用于设置在所述A柱结构总成的A1柱的一侧,且与所述A1柱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抵接段和A1柱抵接段,所述内板抵接段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A1柱抵接段位于所述第二间隙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间隔布设。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热膨胀结构。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A柱结构总成,其包括A1柱结构和如上所述的A2柱结构。
可选地,所述A柱结构总成包括内板和侧围外板,所述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室,所述A2柱结构位于所述安装腔室内,并且所述A2柱结构的支撑件朝向所述内板设置,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腔。
和/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内板之间粘接连接。
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A2柱结构,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A柱结构总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通过将A2柱结构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的一侧,且使第一加强板与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A2柱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上的支撑件,支撑件可设置在该第一间隙中,并且其远离第一加强板的位置处能够与内板相抵接,从而通过支撑件对第一加强板与内板之间的空隙进行一定程度的填充,使A2柱结构的强度通过支撑件的设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于传统的将A2柱外轮廓设置地较为粗壮以保证结构强度的方式,能够大大缩减A2柱结构的外部尺寸,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足够的可视范围,进一步保证了驾驶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A柱结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A2柱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A柱结构总成在A2柱结构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A2柱结构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A2柱结构的支撑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A2柱结构;11、第一加强板;12、支撑件;12a、内板抵接段;12b、A1柱抵接段;121、连接件;122、支撑本体;123、纵向加强筋;124、横向加强筋;2、内板;3、A1柱结构;31、第二加强板;4、侧围外板;5、下加强板;6、纵梁外板;10、第一间隙;20、缓冲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A2柱结构1,用于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2的一侧。A2柱结构1包括第一加强板11和设置在第一加强板11上的支撑件12,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支撑件12位于第一间隙10内,且支撑件12的远离第一加强板11的位置处与内板2相抵接。
其中,A2柱结构1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2的一侧时,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可形成有一定宽度的第一间隙10,支撑件12位于该第一间隙10内,且能够抵接至内板2上。进一步地,支撑件12设置在第一加强板11的朝向内板2的一侧,以方便与内板2相抵接。具体地,可使支撑件12自第一加强板11的一侧朝向内板2的方向延伸设置。
示例性的,第一加强板11可采用超高强钢或者热成型超高强钢,以进一步提升A2柱的结构,使得A2柱可作为A柱结构总成的重要传力路径来抵抗碰撞冲击,以保护客舱空间。其中,超高强钢的抗拉强度比如可不小于780MPa,热成型超高强钢的抗拉强度可不小于1300MPa。示例性的,内板2可为金属结构,并且,内板2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可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以保证结构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具体实现时,在安装车辆的A柱结构总成时,可在内板2相对于车身安装固定好后,进一步安装A2柱结构1。在安装A2柱结构1时,将其设置在内板2的一侧,并使支撑件12朝向内板2的方向,然后将内板2与第一加强板11进行连接固定,并使支撑件12在内板2与2加强板连接固定后能够抵接在内板2结构上。
这样设置,使支撑件12对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10进行填充,当车辆发生小偏置碰撞时,A2柱结构1的位置处由于填充了支撑件12结构,因此A2柱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其承受撞击的能力也就进一步增强,在发生碰撞时,A2柱发生变形的程度也就进一步减少,因此车辆乘员舱的空间受压缩的程度也就能对应减小,从而降低了位于乘员舱内的乘客的受伤害的程度或风险。
本实施例提供的A2柱结构1,通过将A2柱结构1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2的一侧,且使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A2柱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加强板11上的支撑件12,支撑件12可设置在该第一间隙10中,并其远离第一加强板11的位置处能够与内板2相抵接,从而通过支撑件12对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的空隙进行一定程度的填充,使A2柱结构1的强度通过支撑件12的设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于传统的将A2柱设置地较为粗壮以保证强度的方式,能够大大缩减A2柱结构1的外部尺寸,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足够的可视范围,进一步保证了驾驶时的安全性能。
针对上述A2柱结构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A柱结构总成,其包括A1柱结构3以及上述的A2柱结构1。
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车辆的行进方向上,A1柱结构3相对于A2柱结构1靠近车辆的前方,并且A2柱结构1的第一加强板11可与A1柱结构3进行连接。第一加强板11包括有相连接的加强板主体和外连接部,第一加强板11的外连接部与A1柱进行连接。具体地,外连接部与A1柱之间可采用焊接连接,并且可沿外连接部的延伸方向进行多处焊接,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由于焊点断裂而造成松动。
A柱结构总成包括有上述的内板2和侧围外板4。其中,内板2与第一加强板11和A1柱均进行连接,比如可采用焊接连接,并且,侧围外板4与第一加强板11和A1柱也进行连接,比如采用焊接连接。侧围外板4与内板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室,A2柱结构1位于该安装腔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围外板4可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还可形成缓冲空腔20,缓冲空腔20能够增强A柱结构总成的强度,提高A柱结构受到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A1柱结构3包括第二加强板31,A柱结构总成还包括有下加强板5和纵梁外板6,第二加强板31、下加强板5和纵梁外板6均与A2柱结构1的第一加强板11连接,以与第一加强板11共同形成A柱加强板总成,A2柱结构1的支撑件12设置在A柱加强板总成和内板2之间。
参照图2所示,具体实现时,可先将A2柱加强板、下加强板5、纵梁外板6和第二加强板31进行组装并连接,比如采用焊接连接,以形成A柱加强板总成。在A柱加强板总成完成后,将支撑件12放入A柱加强板总成和内板2之间,然后安装侧围外板4,以形成A柱结构总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A1柱加强板、下加强板5和纵梁外板6位于A2柱结构1的支撑件12的同侧。这样设置,方便将所有安装板均设置在侧围外板4和内板2之间,以使整个A柱结构总成的外观平整,且无多余结构裸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包括有热膨胀结构。热膨胀结构,即通过热膨胀材料制成的结构。热膨胀材料能够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因此,当支撑件12包括有热膨胀结构时,在制作后期,当A柱结构总成在油漆车间进行烘烤时,支撑件12的热膨胀结构则能够进一步受热膨胀,从而促使支撑件12对第一加强板11和内板2之间的空间进行进一步填充,从而提升支撑件12与内板2之间的抵接效果,显著提升A2柱结构1的刚度和强度,从而进一步确保在碰撞过程中A2柱的弯折变形较小,以保护乘员舱的乘客安全。
在本实施例,采用使整个支撑件12均为热膨胀结构,即整个支撑件12均采用热膨胀材料制成,以具有较为均匀的热变形效果。示例性的,热膨胀材料可以为热塑性树脂、玻璃纤维或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热塑性树脂,俗称尼龙-66(材料代号为PA-66),其一般是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制,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同时刚性也很大,可用作工程塑料,机械附件如齿轮、润滑轴承,代替有色金属材料做机器外壳、汽车发动机叶片等。玻璃纤维(材料代号为G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环氧树脂(材料代号为EP)的耐化学品性优良,对金属的漆膜附着力强,且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选用PA66+GF35+EP材料的组合制成。这样设置,能够在保证A2柱结构1强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支撑件12的重量,从而更加有利于实现整车轻量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上设置有连接件121,支撑件12通过连接件121与第一加强板11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121结构,能够在对A柱结构总成进行油漆烘烤的过程中,支撑件12发生膨胀变形时也不会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发生位移和错动。
具体实现时,连接件121可以为设置在支撑件12边缘处的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加强板11相贴合,并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相互连接。连接板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连接,以保证连可靠性。
示例性的,连接件121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并且所有连接件121沿支撑件12的周向间隔布设。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支撑件12与第一加强板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保证沿支撑件12周向各个位置处的固定效果。其中支撑件12的周向,可以为沿A2柱的延伸方向所在的平面,支撑件12的边缘所在的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2包括支撑本体122和设置在支撑本体122上的抵接部,其中,支撑本体122与第一加强板11连接,抵接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支撑本体122的朝向内板2的一侧,且与内板2相抵接。这样设置,能够在保证支撑件12与第一加强板11连接的基础上,仅通过抵接部即可实现支撑件12与内板2的抵接,因此,支撑件12可以尽可能地将结构的规格进行缩减,从而能够更加有利于实现A2柱结构1的轻量化。
参见图5所示,在此基础上,抵接部可包括纵向加强筋123,该纵向加强筋123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在支撑本体122的表面延伸设置。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支撑件12与内板2之间沿车辆高度方向上的抵接可靠性。示例性的,纵向加强筋123可设置在支撑本体122的沿车辆前景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支撑本体122整体的延伸方向保持相同,以保证结构整体应力分布的均匀性。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部还可包括横向加强筋124,横向加强筋124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在支撑本体122的表面延伸设置。这样设置,能够保证支撑件12与内板2之间沿车辆行进方向上的抵接可靠性。
示例性的,横向加强筋124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横向加强筋124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支撑件12与内板2之间抵接的应力分布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升A2柱结构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采用同时设置横向加强筋124和纵向加强筋123,在此基础上,可在纵向加强筋123的两侧交错式布设横向加强筋124,以实现更好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1包括加强板主体和外连接部,加强板主体与内板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10,外连接部用于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A1柱的一侧,且与A1柱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支撑件12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抵接段12a和A1柱抵接段12B,内板抵接段12a设置在第一间隙10内,A1柱抵接段12B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A2柱结构1的强度,并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A2柱结构1与A1柱结构3的连接处的强度,从而对整个A柱结构总成的强度实现进一步提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实施例一提供的A2柱结构1,以及包括该A2柱结构1的A主结构总成。
其中,A柱结构总成包括A1柱结构3以及上述的A2柱结构1,沿车辆的行进方向上,A1柱结构3相对于A2柱结构1靠近车辆的前方,并且A2柱结构1的第一加强板11可与A1柱结构3进行连接。
A柱结构总成包括有上述的内板2和侧围外板4。其中,内板2与第一加强板11和A1柱均进行连接,侧围外板4与第一加强板11和A1柱也进行连接,侧围外板4与内板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室,A2柱结构1位于该安装腔室内。
A1柱结构3包括第二加强板31,A柱结构总成还包括有下加强板5和纵梁外板6,第二加强板31、下加强板5和纵梁外板6均与A2柱结构1的第一加强板11连接,以与第一加强板11共同形成A柱加强板总成,A2柱结构1的支撑件12设置在A柱加强板总成和内板2之间。具体实现时,可先将A2柱加强板、下加强板5、纵梁外板6和第二加强板31进行组装并连接,以形成A柱加强板总成。在A柱加强板总成完成后,将支撑件12放入A柱加强板总成和内板2之间,然后安装侧围外板4,以形成A柱结构总成。
在安装A2柱结构1时,将其设置在内板2的一侧,并使支撑件12朝向内板2的方向,然后将内板2与第一加强板11进行连接固定,并使支撑件12在内板2与2加强板连接固定后能够抵接在内板2结构上。这样设置,使支撑件12对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10进行填充,当车辆发生小偏置碰撞时,A2柱结构1的位置处由于填充了支撑件12结构,因此A2柱位置处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其承受撞击的能力也就进一步增强,在发生碰撞时,A2柱发生变形的程度也就进一步减少,因此车辆乘员舱的空间受压缩的程度也就能对应减小,从而降低了位于乘员舱内的乘客的受伤害的程度或风险。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使其的A柱结构总成的A2柱结构1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2的一侧,且使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A2柱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加强板11上的支撑件12,支撑件12可设置在该第一间隙10中,并其远离第一加强板11的位置处能够与内板2相抵接,从而通过支撑件12对第一加强板11与内板2之间的空隙进行一定程度的填充,使A2柱结构1的强度通过支撑件12的设置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于传统的将A2柱设置地较为粗壮以保证强度的方式,能够大大缩减A2柱结构1的外部尺寸,从而保证驾驶员具有足够的可视范围,进一步保证了驾驶时的安全性能。
此外,对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的A2柱结构1及A柱结构总成的其他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提供的A2柱结构1及A柱结构总成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因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安装实施例一中提供的A2柱结构1及A柱结构总成的车辆均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2柱结构用于设置在A柱结构总成的内板的一侧;
所述A2柱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的支撑件,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且所述支撑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位置处与所述内板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的抵接部,所述支撑本体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抵接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的朝向所述内板的一侧,且朝向靠近所述内板的方向延伸,以与所述内板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在所述支撑本体上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在所述支撑本体上沿车辆的行进方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加强筋沿车辆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和外连接部,所述加强板主体与所述内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外连接部用于设置在所述A柱结构总成的A1柱的一侧,且与所述A1柱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内板抵接段和A1柱抵接段,所述内板抵接段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所述A1柱抵接段位于所述第二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间隔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A2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受热可膨胀的支撑件。
9.一种A柱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A1柱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A2柱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柱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结构总成包括内板和侧围外板,所述内板和所述侧围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室,所述A2柱结构位于所述安装腔室内,并且所述A2柱结构的支撑件朝向所述内板设置,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腔;
和/或,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内板之间粘接连接。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A2柱结构,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A柱结构总成。
CN202322289637.4U 2023-08-24 2023-08-24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20577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637.4U CN220577363U (zh) 2023-08-24 2023-08-24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637.4U CN220577363U (zh) 2023-08-24 2023-08-24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363U true CN22057736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9637.4U Active CN220577363U (zh) 2023-08-24 2023-08-24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7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0015B2 (en) Reinforcement of hollow profiles
EP3902735B1 (en) Rocke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reof
US4861097A (en) Lightweight composite automotive door bea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4901500A (en) Lightweight composite beam
US9610983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a lightweight construction
JP6187537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4922596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weight composite automotive door beam
US10583629B2 (en) Joining structure
JP4928292B2 (ja) 自動車ルーフ構造
KR20000053302A (ko) 복합 적층식 자동차 구조물
CN112469598B (zh)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
JP2005500933A (ja) ビーム材
JP2017210227A (ja) 構造部材
KR20120105407A (ko) 차량 섀시
CN220577363U (zh) A2柱结构、a柱结构总成及车辆
CN108367789B (zh) 在纵梁与下边梁部分之间包括加强元件的车辆底部结构
WO2017199675A1 (ja) 構造部材
JP4438520B2 (ja) 自動車ルーフパネル
KR102457625B1 (ko) 자동차 몸체 구조물용 보강재
KR20180093982A (ko) 횡 부재 및 충격 흡수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범퍼 빔
KR101328396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19029558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06364558B (zh) 前车体以及制造前车体的方法
CN218228718U (zh) 座椅横梁及车辆
KR102414188B1 (ko) 충격저감형 결합구조가 부설된 일체형 카울크로스맴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