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113U -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113U
CN220572113U CN202321474784.2U CN202321474784U CN220572113U CN 220572113 U CN220572113 U CN 220572113U CN 202321474784 U CN202321474784 U CN 202321474784U CN 220572113 U CN220572113 U CN 220572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guide
cup
cov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贤善
邱志睿
王晋
刘畅
曹沛
黄旭泰
许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属于清洁技术领域,尘杯包括杯组件和尘盖,杯组件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集尘腔和排尘口,第一集尘腔的腔壁中排尘口所在的腔壁为目标腔壁,尘盖安装于杯组件,尘盖具有朝向第一集尘腔的封挡面,封挡面和杯组件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封挡面和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目标腔壁移动以使封挡面打开或关闭排尘口。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当尘杯的第一集尘腔需要向基站排尘,可以将尘盖从排尘口处推开,不需要基站额外提供打开尘盖的负压抽吸力。再者,尘盖沿目标腔壁从排尘口处推开,尘盖和排尘口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错开,减少尘盖对排尘口的遮挡,有利于较好地进行排尘。

Description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集尘装置用于清理地面灰尘等垃圾,被清理的灰尘等垃圾会收集在集尘装置的第一集尘腔内,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达到一定的量后,需要将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排出。相关技术中,需要提供负压抽吸力使尘盖打开排尘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在不需要负压抽吸力的情况下使尘盖打开排尘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尘杯,包括:
杯组件,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集尘腔和排尘口,所述第一集尘腔的腔壁中所述排尘口所在的所述腔壁为目标腔壁;
尘盖,安装于所述杯组件,所述尘盖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封挡面,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所述目标腔壁移动以使所述封挡面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尘口。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
吸尘主机;
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尘杯,所述杯组件安装于所述吸尘主机。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基站,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和收尘口;
任一实施例的吸尘器,当所述基站与所述尘盖抵接,所述尘盖在所述基站的作用下打开所述排尘口,沿所述排尘口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尘口的投影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基站,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和收尘口;
上述任一种的尘杯,当所述基站与所述尘盖抵接,所述尘盖在基站的作用下打开所述排尘口,沿所述排尘口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所述排尘口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尘口的投影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由于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所述目标腔壁移动以使所述封挡面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尘口,尘盖能够沿目标腔壁从排尘口处推开,尘盖能够通过推拉的方式较为方便地打开或关闭排尘口,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负压抽吸力以使尘盖打开排尘口。再者,尘盖沿目标腔壁从排尘口处推开,尘盖和排尘口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错开,减少尘盖对排尘口的遮挡,能够减少尘盖对第一集尘腔内向排尘口排出的灰尘等垃圾的干扰,有利于较好地进行排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的爆炸图,图中示出了杯体的部分结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杯体、导向主体、弹性件和尘盖的装配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杯体、导向主体、导向盖、弹性件和尘盖的装配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基站的部分结构;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与基站的装配图,图中示出了杯体和基站的部分结构;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与基站的装配图,图中示出了致动部推动尘盖相对于杯组件移动打开排尘口的状态。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尘杯300;杯组件1;目标腔壁11;排尘口12;目标端点121;导向部13;杯体14;导向件15;安装槽151;导向主体152;导向盖153;导引凸台16;第二安装件17;尘盖2;封挡面21;引导部22;第一安装件221;限位凸台23;弹性件3;限位件4;收纳区5;吸尘主机100;吸尘器400;基站200;第二集尘腔201;收尘口202;致动部203;遮挡部204;引导槽205。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图3和图8,上下方向为图中箭头R1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与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目标方向为图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为图中箭头R3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收尘口202的收尘方向为图中箭头R4所示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与收尘口202的收尘方向大致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请参阅图1,以及图6~图8,清洁设备包括基站200,基站200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201和收尘口20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清洁设备还包括尘杯300,尘杯300中收集的灰尘等垃圾可以经基站200的收尘口202排出至第二集尘腔201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尘杯300,请参阅图1~图5,尘杯300包括杯组件1和尘盖2。杯组件1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集尘腔和排尘口12,第一集尘腔的腔壁中排尘口12所在的腔壁为目标腔壁11。尘盖2安装于杯组件1,尘盖2具有朝向第一集尘腔的封挡面21,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沿目标腔壁11移动以使封挡面21打开或关闭排尘口12。如此结构形式,由于所述封挡面21和所述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封挡面21和所述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沿所述目标腔壁11移动以使所述封挡面21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尘口12,尘盖2能够沿目标腔壁11从排尘口12处推开,尘盖2能够通过推拉的方式较为方便地打开或关闭排尘口12,不需要提供额外的负压抽吸力以使尘盖2打开排尘口12。再者,尘盖2沿目标腔壁11从排尘口12处推开,尘盖2和排尘口12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错开,减少尘盖2对排尘口12的遮挡,能够减少尘盖2对第一集尘腔内向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等垃圾的干扰,有利于较好地进行排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封挡面21和所述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封挡面21和所述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沿所述目标腔壁11移动,一种情况下,可以是封挡面21移动,杯组件1不动,另一种情况下,可以是封挡面21不动,杯组件1移动。
一实施例中,在尘盖2相对于杯组件1移动的过程中,封挡面21上的每两个位置相对于排尘口12所在的表面的距离的增量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封挡面21上的每两个位置相对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的增量在移动过程中可以为0,即封挡面21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图5,尘盖2沿上下方向移动,尘盖2的移动方向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大致平行,在尘盖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尘盖2的封挡面21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即封挡面21上的每两个位置相对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的增量在移动过程中为0。
需要说明的是,封挡面21上的每两个位置相对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的增量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大于0或小于0,即封挡面21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在移动过程中增大或减小,相应地封挡面21远离或靠近排尘口。
示例性地,尘盖2沿上下方向移动,当尘盖2的移动方向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交叉,在尘盖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尘盖2的封挡面21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增大或减小,挡面上的每两个位置相对于排尘口12所在表面的距离的增量在移动过程中大于0或小于0。
需要说明的是,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沿目标腔壁11移动以使封挡面21打开或关闭排尘口12,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相对于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移动的方向与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交叉布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杯组件1具有位于排尘口12的一侧的导向部13,所述导向部13沿所述目标腔壁11延伸。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沿上下方向布置。
一实施例中,与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为目标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8,目标方向为图中箭头R2所示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导向部13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跨设于至少部分排尘口12,尘盖2具有与导向部13对应的引导部22,导向部13用于对引导部22导向以使尘盖2和所述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相对于所述尘盖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移动,排尘口1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的最大跨距对应的两个端点为目标端点121,当尘盖2关闭排尘口12,引导部2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目标端点121之间。如此结构形式,由于导向部13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跨设于至少部分排尘口12,且在尘盖2关闭排尘口12的情况下引导部2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目标端点121之间,引导部22没有全部设置在尘盖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尘盖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以适当缩小,能够减小尘盖2和导向部13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导向部13呈直线延伸。
一实施例中,导向部13可以呈圆弧线延伸,尘盖2沿圆弧线延伸的导向部13移动,尘盖2的封挡面21和排尘口12所在的表面均为圆弧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导向部13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跨设于排尘口12。如此结构形式,当尘盖2关闭排尘口12,导向部13有足够的长度空间与尘盖2的引导部22配合,尘盖2的引导部2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可以适当增大,有利于导向部13较为平稳地对引导部22导向。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以及图8,排尘口1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导向部13,两侧导向部13的排列方向与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交叉布置。如此结构形式,由于排尘口1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导向部13,导向部13引导尘盖2移动的过程中,尘盖2两侧的引导部22均能够受力,尘盖2受力较为平衡,有利于尘盖2较为顺畅地沿导向部13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以及图8,两侧导向部13沿目标方向排列。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沿导向部13和排尘口12的排列方向,引导部22沿所述排尘口12指向导向件13的方向凸出于尘盖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导向部13为导向腔,导向腔用于容纳引导部22以引导尘盖2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移动。如此结构形式,导向腔容纳尘盖2的引导部22,通过导向腔对引导部22导向约束引导部22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使引导部22带动尘盖2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移动。尘盖2的引导部22在导向腔内移动,能够尽可能地隔离外部散逸的灰尘,有利于引导部22在导向腔内较为顺畅地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向腔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的两端封闭。
导向部13并不局限于导向腔。一实施例中,导向部13可以为导轨,尘盖2安装在导轨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尘杯300还包括位于导向腔内的弹性件3,弹性件3的朝向排尘口12的一端与引导部22接触,弹性件3背离排尘口12的一端与杯组件1接触。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弹性件3将尘盖2保持在关闭排尘口12的位置,当尘盖2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从排尘口12处推开,排尘口12打开以排出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当作用在尘盖2上的外力撤除,尘盖2在弹性件3的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到关闭排尘口12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可以为弹簧。
一实施例中,当弹性件3保持尘盖2关闭排尘口12,弹性件3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或拉伸状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9,尘盖2的引导部22具有第一安装件221,尘盖2的引导部22通过第一安装件221与弹性件3朝向排尘口12的一端接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9,第一安装件221位于引导部22朝向弹性件3的一端。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9,第一安装件221的形状呈凸出于引导部22的柱状结构,弹性件3套设于第一安装件221。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杯组件1形成有第二安装件17,杯组件1通过第二安装件17与弹性件3背离排尘口12的一端接触。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安装件17位于导向腔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背离排尘口12的一端。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安装件17的形状呈凸出于杯组件1的柱状结构,弹性件3套设于第二安装件17。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3和图4,第一安装件221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件17的长度。如此结构形式,弹性件3能够套入第二安装件17足够的长度,降低弹性件3和尘盖2晃动。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和图4,安装过程中,先将弹性件3的一端插入尘盖2长度较长的第一安装件221,再将弹性件3的另一端插入底盖1的第二安装件17,由于第二安装件17较短,安装有尘盖2的弹性件3能够较为方便地插入第二安装件17。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杯组件1包括杯体14,第一集尘腔和排尘口12形成于杯体14。如此结构形式,灰尘等杂质收集在杯体14的第一集尘腔内,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通过排尘口12排出杯体1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杯组件1还包括导向件15,导向件15与杯体14连接。如此结构形式,通过杯体14收集灰尘等垃圾,通过导向件15引导尘盖2相对于杯体14移动。
一实施例中,导向件15与杯体14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导向件15和杯体14为两个独立地零部件,分别完成制作的导向件15安装到杯体14。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导向件15凸出于杯体14,导向件15和杯体14围设成导向腔。如此结构形式,通过杯体14和凸出于杯体14的导向件15围设成导向腔,尘盖2移入或移出导向件15与杯体14围设成的导向腔,导向腔约束尘盖2并引导尘盖2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移动。导向件15凸出于杯体14,导向件15不会占用杯体14内第一集尘腔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背离排尘口12的一端与杯体14和/或导向件15接触。
一实施例中,导向件15可以为导轨,尘盖2的引导部22沿导轨滑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导向件15形成有与导向腔连通的安装槽151,所述尘盖2沿所述安装槽151移动。如此结构形式,尘盖2贯穿安装槽151进入导向腔内,安装槽151位于导向腔朝向排尘口12的一侧,尘盖2的引导部22不需要沿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凸出于尘盖2,使得尘盖2的结构较为简单,尘盖2的形状较为规整。
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51位于导向腔背离排尘口12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51位于导向腔背离杯体14的一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导向件15包括导向主体152和导向盖153。导向主体152与杯体14连接。导向盖153位于导向主体152背离杯体14的一侧,导向盖153安装于导向主体152,导向盖153、导向主体152和杯体14围设成导向腔,导向盖153和导向主体152围设成安装槽151。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导向盖153盖设于导向主体152,将导向盖153、导向主体152和杯体14围设成的导向腔尽可能地与外部散逸的灰尘隔离,由于导向腔通过导向盖153等围成,导向盖153盖设于导向腔使得导向腔处于非敞开的状态,外部散逸的灰尘难以进行导向腔,有利于尘盖2的引导部22较为顺畅地在导向腔内移动。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和图5,导向主体152的导向腔的部分腔壁抬起,导向主体152的导向腔的部分腔壁凹陷,使得导向主体152与导向盖153围设成安装槽151。
一实施例中,导向主体152与杯体14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导向主体152和杯体14可以为独立制作的两个零部件,分别独立制作的导向主体152安装到杯体14。
一实施例中,导向盖153与导向主体152可拆卸地连接。如此结构形式,有利于对导向腔内的器件进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示例性地,当需要更换弹性件3,将导向盖153从导向主体152上拆下,将需要更换的弹性件3取出换上新的弹性件3,再将导向盖153安装在导向主体152上以闭合导向腔。
示例性地,当需要尘盖2的引导件磨损需要更换,将导向盖153从导向主体152上拆下,将尘盖2的引导部22从导向腔中取出以拆出尘盖2,换上新的尘盖2以将新的尘盖2的引导部22装入导向腔,再将导向盖153安装到导向主体152上以闭合导向腔。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排尘口1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导向件15,两侧导向件15的排列方向与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交叉布置;尘盖2沿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背离排尘口1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台23,尘杯300还包括限位件4,限位件4分别与两侧导向盖153连接,限位件4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位于排尘口12的一侧,当限位凸台23移动至与限位件4接触,尘盖2打开排尘口12。如此结构形式,两侧导向件15的每侧导向件15均有导向腔,与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交叉布置的两侧导向件15使得尘盖2在移动过程中的受力较为均匀,有利于尘盖2顺畅地移动。导向件15在排尘口12的相对两侧,即尘盖2在两侧导向件15之间,通过两侧导向件15之间且与两侧导向盖153连接的限位件4通过较好地对尘盖2进行限位,防止尘盖2打开排尘口12后过度向远离排尘口12的方向移动造成尘盖2关闭排尘口12的时间较长。
一实施例中,包括但不限于限位件4和导向盖153一体成型,限位件4和导向盖153为相互独立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当尘盖2关闭排尘口12,限位凸台23沿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位于尘盖2背离限位件4的一端,限位件4、杯体14和两侧导向主体152围设成收纳区5,当限位凸台23移动至与限位件4接触,尘盖2部分地位于收纳区5内。如此结构形式,一方面,限位件4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尘盖2过度远离排尘口12,另一方面,通过限位件4围成的收纳区5容纳打开排尘口12的尘盖2,打开排尘口12的尘盖2位于收纳区5内被限位件4遮挡,避免尘盖2外露,使得产品整体较为美观。
尘杯300可以不设置导向部13。示例性地,尘盖2与杯体14转动连接,当尘盖2相对于杯体14转动,尘盖2大致在平行于排尘口12所在的平面内转动,尘盖2的转动中心大致与排尘口12所在的平面垂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杯体14的形状呈圆柱形,排尘口12位于杯体14沿轴向的一端的端面,导向部13呈直线延伸,尘盖2的移动方向与杯体14的轴向交叉布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与杯体14的轴向交叉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向部13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跨设于至少部分排尘口12,尘盖2的引导部2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目标端点121之间,使得尘盖2沿导向部13的延伸方向的尺寸较小,即使杯体14沿径向的尺寸较小且排尘口12位于杯体14沿轴向的一端的端面,移动的尘盖2也能够适应径向空间较小的杯体14。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1和图2,杯体14的形状呈圆柱形,排尘口12位于杯体14沿轴向的一端的端面,目标腔壁11为第一集尘腔的腔壁中排尘口所在的腔壁,目标腔壁11为第一集尘腔沿杯体14的轴向的一端的腔壁。
一实施例中,圆柱形的杯体14的轴向与吸尘主机100的把手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当吸尘主机100沿上下方向放置于基站200,圆柱形的杯体14的轴向大致沿水平方向。
一实施例中,杯体14的形状呈圆柱形,当排尘口12可以位于杯体14的周向侧壁,目标腔壁11为杯体14的周向侧壁。
本申请实施列提供一种吸尘器400,请参阅图1和图2,吸尘器400包括吸尘主机1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尘杯300,杯组件1安装于吸尘主机100。如此结构形式,吸尘主机100对被清洁对象的灰尘等垃圾进行抽吸,被清洁对象的灰尘等垃圾被吸尘主机100抽吸至尘杯300的第一集尘腔内,吸尘主机100对被清洁对象进行抽吸操作过程中,尘盖2关闭排尘口1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清洁设备包括基站200和吸尘器400,基站200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201和收尘口202,当基站200与尘盖2抵接,尘盖2在基站200的作用下打开排尘口12,沿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12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收尘口202的投影区域内。如此结构形式,当第一集尘腔需要排尘,将吸尘器400放置到基站200,通过基站200与尘盖2抵接带动尘盖2相对于杯组件1移动以打开排尘口12,由于打开的排尘口12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收尘口202的投影区域内,打开的排尘口12能够与收尘口202连通,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经排尘口12和收尘口202进入第二集尘腔201内完成基站200对垃圾的收集。由于从排尘口12排出的垃圾经收尘口202被基站200的第二依法腔收集,降低了排尘口12排尘过程中的扬灰的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沿所述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12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尘口202的投影区域内,打开的排尘口12与收尘口202连通,第一集尘腔内的灰尘等垃圾经排尘口12和收尘口202排出至基站的第二集尘腔201。
一实施例中,当基站200与尘盖2抵接,收尘口202至少部分地露出于尘盖2。可以理解的是,收尘口202至少部分地露出于尘盖2,尘盖2没有完全遮挡收尘口202,有利于收尘口202接收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
一实施例中,基站200包括基站200本体和致动机构。第二集尘腔201和收尘口202形成于基站200本体,致动机构能够相对于基站200本体移动,致动部203形成于致动机构,当致动部203与尘盖2抵接,致动机构相对于基站200本体上移,使排尘口12和收尘口202之间的尘盖2从排尘口12处移开从而打开排尘口12以使排尘口12与收尘口202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当尘盖2与致动部203抵接,杯组件1移动且致动部203不动,或,杯组件1不动且致动部203移动。这两种移动方式均能够使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之一相对于封挡面21和杯组件1的其中另一移动以打开排尘口1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沿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12的投影区域位于收尘口202的投影区域内。如此结构形式,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等垃圾基本上没有超出收尘口202的范围,有利于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较好地被收尘口202吸收,降低扬灰的程度。
一实施例中,基站200具有用于与尘盖2抵接的致动部203,致动部203位于收尘口202的上方,当致动部203与尘盖2抵接,尘盖2与致动部203的顶部接触。如此结构形式,在将吸尘器400或尘杯300放置到基站200进行排尘的过程中,尘杯300从上往下放置到基站200,基站200能够抵接在尘盖2的下方推动尘盖2大致向上移动打开排尘口12。在吸尘器400或尘杯300从上往下放置到基站200的过程中,由于致动部203位于收尘口202的上方,有利于在尘盖2尚未遮挡收尘口202或尘盖2少量遮挡收尘口202之前使尘盖2与基站200抵接,能够降低基站200或尘杯300在基站200与尘杯300抵接的位置处对收尘口202的干涉风险以及尘盖2对收尘口202的干涉程度,减小收尘口202两侧的空间占用。由于致动部203位于收尘口202的上方,在集尘装置从上往下放置到基站200的过程中,尘盖2上用于与基站200抵接的部分不需要避让收尘口202,有利于尘盖2均匀受力从而较为顺畅地相对于吸尘主机100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杯组件1具有导引凸台16,基站200具有引导槽205,导引凸台16能够移动至引导槽205内以使基站200引导杯组件1移动。如此结构形式,在导引凸台16下移的过程中,引导凸台位于引导槽205内被引导槽205约束,基站200的引导槽205对导引凸台16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从而防止杯组件1在移动过程中脱离基站200,有利于尘杯300较好地进行排尘。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7,每侧导向部13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导引凸台16,两侧导向部13位于两侧导引凸台16之间。收尘口20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与导引凸台16对应的引导槽205。如此结构形式,两侧布置的引导槽205和对应的导引凸台16,使得尘杯300的导引凸台16在引导槽205内能够较为顺畅地移动。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导向凸台形成于导向件15。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两侧导向件15位于两侧导向凸台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导向凸台形成于导向主体15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两侧导向主体152位于两侧导向凸台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基站200具有位于致动部203上方的遮挡部204,致动部203和遮挡部204围设成用于容纳尘杯300的空间。如此结构形式,当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在上扬,上扬的灰尘将受到遮挡部204的遮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排尘口12排出的灰尘从致动部203的上方散逸的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基站2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尘杯300。基站200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201和收尘口202。当基站200与尘盖2抵接,尘盖2在基站200的作用下打开排尘口12,沿排尘口12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12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收尘口202的投影区域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尘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组件,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集尘腔和排尘口,所述第一集尘腔的腔壁中所述排尘口所在的所述腔壁为目标腔壁;
尘盖,安装于所述杯组件,所述尘盖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集尘腔的封挡面,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之一能够相对于所述封挡面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所述目标腔壁移动以使所述封挡面打开或关闭所述排尘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组件具有位于所述排尘口的一侧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目标腔壁延伸,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跨设于至少部分所述排尘口,所述尘盖具有与所述导向部对应的引导部,所述导向部用于对所述引导部导向以使所述尘盖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之一相对于所述尘盖和所述杯组件的其中另一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排尘口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的最大跨距对应的两个端点为目标端点,当所述尘盖关闭所述排尘口,所述引导部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所述目标端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导向腔,所述导向腔用于容纳所述引导部以引导所述尘盖沿所述导向腔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还包括位于所述导向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朝向所述排尘口的一端与所述引导部接触,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排尘口的一端与所述杯组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形状呈凸出于引导部的柱状结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杯组件形成有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形状呈凸出于引导部的柱状结构,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组件包括:
杯体,所述第一集尘腔和所述排尘口形成于所述杯体;
导向件,与所述杯体连接,所述导向件凸出于所述杯体,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杯体围设成所述导向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形成有与所述导向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尘盖沿所述安装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导向件包括:
导向主体,与所述杯体连接;
导向盖,位于所述导向主体背离所述杯体的一侧,所述导向盖安装于所述导向主体,所述导向盖、所述导向主体和所述杯体围设成所述导向腔,所述导向盖和所述导向主体围设成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口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向件,两侧所述导向件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交叉布置;所述尘盖沿所述排尘口的排尘方向背离所述排尘口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台,所述尘杯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分别与两侧所述导向盖连接,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导向腔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排尘口的一侧,当所述限位凸台移动至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所述尘盖打开所述排尘口。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主机;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尘杯,所述杯组件安装于所述吸尘主机。
1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和收尘口;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尘器,当所述基站与所述尘盖抵接,所述尘盖在所述基站的作用下打开所述排尘口,沿所述排尘口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排尘口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尘口的投影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用于与所述尘盖抵接的致动部,所述致动部位于所述收尘口的上方,当所述致动部与所述尘盖抵接,所述尘盖与所述致动部的顶部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基站具有位于致动部上方的遮挡部,所述致动部和所述遮挡部围设成用于容纳尘杯的空间。
14.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集尘腔和收尘口;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尘杯,当所述基站与所述尘盖抵接,所述尘盖在基站的作用下打开所述排尘口,沿所述排尘口的排尘方向投影,打开的所述排尘口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收尘口的投影区域内。
CN202321474784.2U 2023-06-09 2023-06-09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Active CN220572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784.2U CN2205721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784.2U CN2205721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113U true CN22057211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8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784.2U Active CN220572113U (zh) 2023-06-09 2023-06-09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16704A (ko) 로봇 청소기의 스테이션
EP3440972B1 (en) Vacuum cleaner with cleaning module
KR20230022476A (ko)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CN220572113U (zh) 尘杯、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JP2014037018A (ja) 電気機器及び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装置
CN212939556U (zh) 一种集尘杯、手持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JP2015024124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1150327A (zh) 机器人吸尘器
EP0307881A2 (en) Floor nozzle of a vacuum cleaner
JP6985499B2 (ja) ロールブラシ装置および洗浄機器
US11229341B2 (en) Vacuum cleaner
KR200375729Y1 (ko) 필터 고정판이 형성된 방진 마스크
CN215816868U (zh) 一种防尘通风式动力柜
CN21291305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114587222A (zh) 尘盒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107711081B (zh) 机器人及割草机
CN112568783A (zh) 旋转刷以及机器人吸尘器
CN107864749B (zh) 机器人割草机及急停开关
CN113940584A (zh) 一种便携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KR20170123059A (ko) 진공청소기
CN214712367U (zh) 机壳及扫地机器人
CN212755491U (zh) 尘杯组件以及吸尘器
KR102372499B1 (ko) 전기청소기
CN212939554U (zh) 一种便携手持式吸尘装置及吸尘设备
CN215191236U (zh) 一种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